登陆注册
1424100000005

第5章 记住,你是“中国派”(3)

偏偏,盛志勇与张韵秀相爱了。一个是外科住院医生,一个是放射科的护理兼技术员。尽管是“地下”的、秘密的、不公开的,但那相爱更殷切、更执着、更经得起风霜雪雨的考验而闪烁着人类灵性的光辉!

“真可谓胆大包天啊!”盛老追思起那美妙而甜蜜的时光,不无幽默地自嘲道,“其实,那是缘分,很正常,在一块交谈很投机。”

一次,他勇敢地向她发出“约会”的邀请,理由是他妹妹的生日,清她到家里去。其用心显而易见,是想让父母二老见见这位未过门的儿媳妇。

聪颖的张韵秀积极响应“赴约”,但她心有灵犀,觉得独一人前去,会招惹耳目,引起麻烦。于是就拉了一帮姐妹前去为他的妹妹祝贺生日。在这种惟妙惟肖的“庇护”下,既达到了他们二人“约会”的目的,也使父母大人一饱眼福。而那些姐妹都跟着叽叽喳喳凑热闹,却不知被蒙在鼓里,实在看不出这对恋人的“良苦用心”。

而最早的一次“约会”竟是在二人即将毕业时候。张韵秀以总评考试成绩名列全校第一,盛志勇向她表示祝贺。但祝贺的方式“别出心裁”:他发动她的那些姐妹把她关到宿舍里,不请客不让出来。她说好好好,我请客,我请客。

当天,她邀那些姐妹--当然少不了盛志勇这个别出心裁的发起人,去了附近一家茶馆,喝茶、吃点心。大家喝饱吃是,散了,掏钱买单自然由盛志勇来完成。接下来的时间便属于他们二人支配。他们倾心交谈……谈得更多的是学医之后的抱负、理想与憧憬,如何以医“救国”和“救人”。谈孙中山、谈鲁迅、谈郭沫若等,谈他们最初也都学医,虽然我们救国切感力微,但我们从事的医学则能更透彻地了解人的生命观象和创造生命的奇迹。这是因为--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生命起源的探索。

张韵秀说,她的愿望是能做名妇产科医生,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盛志勇说,他从内科被抢到外科去了,因此也就只好干外科了。

张韵秀说,这就对了,你应当干外科,这更符合你的个性。

盛志勇问,什么个性?

张韵秀说,敢作敢当,进攻的个性啊!

张韵秀又说,你外科,我妇产科,这样的结构配置类似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分工,多好啊!

盛志勇笑了:好啊,好啊,那就这么定了!

1943年10月9日,盛志勇与张韵秀结为伉俪。同事们感到吃惊,他们二人的相爱速度太快了!

殊不知,他俩已经暗恋了四年。而他俩速配成婚的理由是无可挑剔的:盛志勇要做四年的住院总医师,被医院提前晋升为主治医师。

从时间的意义上讲,二人的成婚是对传统的一个破例。

他们是胜利者。

亚当夏娃的胜利。

再听听这位年逾八旬老人的声音:爱情,是助你事业成功的推进器。

青年盛志勇小露锋芒,就是他那种像操握的手术刀一样棱角分明的个性。

他深深地爱着妻子和孩子,可家庭包容不住他一往情深的求索。在他执意去美国求学之际,张韵秀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要上班,要为她那个诺言付出心血学习,又要照顾孩子料理家务,常常把孩子哄睡了再爬起来熬夜读书。可丈夫决定要走,他认定的事谁都拦不住,做妻子的只好依他,默默地把这一切负担背在自己身上。她安慰自己说:为了丈夫的事业,你需要做出牺牲……

那一年,她辞去了工作。

6.结识沈克非

盛志勇入上海医学院学习时就听说了沈克非的名字。但那时他还不知道,在他从医生涯之初,将与大名鼎鼎的沈克非教授不期而遇,一起走过一段战火洗礼的岁月……

1946年9月的一天,已任外科主治医师的盛志史,得到这样一个消息:出席在秘鲁利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外科会议和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卫生组织成立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沈克非,回国后即去南京辞去卫生署副署长的职务,并同时辞去中央民院、湘雅医院、贵阳医院外科名誉教授,到上海专任华山医院院长和外科主任。

而当时的华山医院就是上海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即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也就是说,青年盛志勇和他的同事们要在这位卓越的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外科学的开拓者麾下,耕耘、开创外科领域的新天地。

盛志勇深感荣幸。

他期盼着沈克非的到来。

未见其人,盛志勇对这位即将赴任的外科教授已有所了解:沈克非和他是同乡,浙江嵊县人,家境清寒,父亲是小学教师。沈克非3岁丧母,随父亲到上海的教会学堂求学,靠半工半读勉强读完杭州之江大学附属中学。1916年考取北京清华大学庚子赔款预备生,学费全免,但全年膳食费共30元的支出仍感拮据,幸由伯父接济才维持到毕业。后获得公费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和俄亥俄州西余大学民学院(全班56人中仅有他一个中国人,其余都是美国人),获医学博士学位和美国医师执照。1926年得到返美休假的北京协和医院美籍外科主任赏识,邀请他到北京协和医院丄作。他欣然同意,立即启程回国。

在协和医院,沈克非结识了儿科医师陈翠贞,二人结为伉俪。协和医院的条件虽好,但处处都受外国人的摆布,总有仰人鼻息之感,他忍受不了,便应邀赴芜湖弋矶山医院任外科主任。但在这所美国教会陕院里,他仍看到洋人蔑视中国员工的种种事实,他感到愤懑不平。

不久,时任同民政府中央为生署署长的刘瑞恒(原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外科教授)请他去南京,一起筹建一所中国人自己办的综合性医院--国立中央医院。沈克非欣然领命,说不管它英美派还是德日派,我们要创“中国派”!当时大城市私立医学院校相当多,它们大多是牟利性的,设施简陋,师资多为兼职,招生过滥,待别是缺乏临床实习条件,如此培养出来的医生何谈造福于民众!担任中央医院副院长的沈克非决心整饬医学教育,就以这些医生为对象招考入学,给以严格的培训和临床实践,使中央医院成为国立医院的典范。

闻讯七七事变爆发,国难当头,沈克非即中止为期一年的赴欧洲各国考察,带夫人陈翠贞回国,把中央医院病床从350张扩充到1200张,大量收容治疗重伤病员,直至战火逼近南京,他才和最后一批医务人员撤离。中央医院迁至湖南长沙,但未及一年,武汉陷落,战事南移,中央医院再次被迫西迁至贵阳。尚未喘息,惊悉重庆遭日寇空袭引起大火,伤亡惨重,他奉命把中央医院大部人员和设备移至重庆成立分院,与已迁来的上海医学院合作,建立救治中心和临床教学基地……

盛志勇感到遗憾的是,因返校路途被日寇封锁,他未能到达重庆,聆听这位学识渊博、技术精湛的外科教授的教诲,领受他在医学和临床上的卓越指导。

不过,这不要紧。他很快就要与教授见面了,而且朝夕相处。

前不久,他在由沈克非努力下复刊的《中华医学杂志》上看到了沈克非率医疗队随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印度战场出发前的宣言:“我国近百年来由于不平等条约所受之影响,以致国民体格日就萎弱,并以一般青年健康之不易保持,为民族之最大危机……两年来,敌寇之蹂躏我国土地如故,敌寇之荼毒我同胞也又如故,胜利虽已在望,而决战之国后关头,犹有待我全国人民之努力奋斗,是以我医界同仁,当兹全而抗战之前夕,国家之需要于吾人确能负起为前线将上救伤之责任,至为迫切。我医界同仁,实不容再有徘徊瞻顾,趔趄不时之余地。我人自当剑及履及,勇往迈进,以能服务前线,为我浴血将士解其苦痛为无上之光荣,为应有之天职。此种为国家、为民族果敢牺牲之作为,应为此后我同仁所必须具备之精神……”

听来犹如铿锵的号角之音,他感到心灵被震撼:这位未曾谋面的外科主任,不仅身怀“绝技”,而且还有一颗尊贵的灵魂!

这是很普通的一天,盛志勇主刀为一位病人施行胃次全切除术。施行手术的医务人员已陆续赶到,换衣、洗手、消毒、麻醉,一切准备妥当。走上手术台,大家配合得很默契。他身边的助手医生动作娴熟沉稳,手术护士递器械轻快敏捷……整个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

等到手术完结,摘下口罩,脱去手术衣和手套,他始才发现给他当助手的医生是张陌生的面孔,在向他微笑,且走过来友好地拍拍他的肩膀说:“解剖层次清楚,操刀干净利索,手术的进程和结束都把握得不错。哦,你选择外科是对的,怎么样,不后悔吧?”

接着又风趣地对大家说什么叫外科?外科就是内科加开刀。说此话时,他右手贴近嘴边,好像这话别让内科大夫听到了似的。

“但是,”他马上又一脸严肃地说,“为什么忽视了在胃体部覆盖盐水纱布?应当记住,凡是显露的内脏都应该用盐水纱布覆盖,予以保护,勿使干燥。”

还说:“在医院手术室,规定8点钟手术就是8点钟‘见血’,而不是8点钟才进手术室换衣、消毒、麻醉等。”

--这就是沈克非教授,这就是新目任的上海第一医院外科主任,这就是“德弥劭而仰弥高”的中国现代外科学先驱之一的他,给盛志勇和同事们留下的最初印象。

盛志勇回忆起他的这位老师,脸上依然流露出敬仰、缅怀之情,他那音容笑貌仿佛隔日之事。

盛志勇说,沈克非教授是一位很注重医生仪表的人,他认为一个医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形象很难赢得病人的信任。平时,他总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头发梳理得一丝不乱,宽大的脸庞架着一副金丝框边瓶底式眼镜……他的长相和神韵酷似陈老总--陈毅元帅。

身为医院院长,沈克非每天总是准时到病房查房,看到医生们个个都换上干净整齐的工作服,皮鞋擦得锃亮,他嘴角上便挂出一丝微笑,算是对大家的一种表扬。一扫眼看到几位见习生四下里乱站,便说:“山羊归山羊,各就其位,各司其职。”一次,有位医生未来得及理发,头发蓬乱,躲在人群后面,但还是没有逃脱沈教授犀利的眼睛,严厉地说:“医院有的是凡士林,蹭一点抹在头上。”在场的医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敢笑出声来。就是这样,不论你年龄、资历多高,如哪一点没有做好,就会被他抓住,当众让你下不来台,你也会永远记住他的教诲。他全方位地要求每一位在手下工作的医生,皮鞋不亮不行,衣服不平不行,学问不好不行。

他给大家上课,总是提前到教室,时间一到,他把门关目,迟到者是不准进来的。他告诫大家:“我8点钟上课就是8点钟开讲,而不是8点钟你们才陆续进教室。我一开讲,谁迟到就一律不准进教室,免得干扰大家听课。”

他讲课时穿着西装,双手腕部贴在胸前外侧,手指前伸,这是他配合讲课的习惯姿势。当讲得颇有兴致时,喜欢双手插在西装马夹内,踱来踱去。上课时他用两副眼镜交替使用,一次似乎看到后排有人在笑他换眼镜的动作,他便幽默风趣地说我已换上近视镜,坐在后边的各位可以放心,你们做什么我也看不清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讲课前,他征求大家的意见上海快解放了,我们已习惯用英文上课、听课,也该用中文讲了,不过许多医学调语用中文表达我怕一时有些困难,你们说今天用英文还是中文讲?

大家显然习惯英文听课,齐声说:“还是用英文讲!”他随即用流利而缓慢的语调,很清晰地讲解各种病症的手木和治疗。

一次,他一反常态,带了本汉语词典来到课堂,他说今天我不用英文改用中文试试。大家觉得他习惯用英文讲课,改用中文反而会不如英文讲得清楚。但令大家吃惊的是,他的普通话说得很地道,从病理、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一条一条讲得非常明。大家不能不佩服他的中文表达能力竟和英文一样好。听课虽说是连续两个多小时,人人皆无一丝倦意。教室里除了他那浑厚而洪亮的声音之外,只听到极轻微的如蚕啮桑叶般的“嚓嚓嚓”的笔尖划纸之声……

沈克非就任外科主任不久,着名外科专家黄家驷也从美国回来了,就任外科主治医师。沈克非说,黄教授回来,我们外科就有了“台柱子”,现在应该考虑选派一些年轻人到国外去进修。

派谁左呢?

年轻医生都争着去。

挑来选去,沈克非推荐了一个人--盛志勇。

虽然关乎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已打到长江北岸,但国民党气数已尽,腐败的已经腐败,新生的即将新生,年轻的共和国一如“躁动于母腹的婴儿”就要分娩。沈克非通过多方努力,为盛志勇办好了一切手续,并与美方联系妥当。

盛老是这样讲述他的这次“远行”--

“联系好去美国的时间是1947年4月,当时沈克非教授的意见,须待陈化东(外科主治医师)从关日回国后才能让我赴美,因此我出国的时间延迟到当年9月。正要准备启程,不料接到美方发来的电函,负责接纳中国医生进修的塔塞斯医学院的外科主任辛格顿教授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很遗憾,我没有遇到这位着名的外科教授。但是并不影响我的进修,因为我的导师是另一位着名外科学家颇斯教授……”

有同事劝他,马上就是共产党的天下了,你还出国干什么?恐怕你这一去就回不来了。

盛志勇不语。他相信,只有用时间验证一个医生的良知。不管朝代怎样更替,做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即使共产党平定了天下,千千万万的民众更需要医治被战争留下的创伤。

沈克非为他送行时说:记住,你是“中国派”。

他点点头。

一切都沉入相知相识的缄默之中。

这一种精神的传承“基因”,从此注入他的血脉中,在他的魂魄里打下了烙印……

同类推荐
  •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

    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

    想要真正学习沃尔玛的创业精髓,你只需要阅读1本书:《富甲美国: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自传》,沃尔玛创始人唯一亲笔撰述的回忆录,真正深入了解沃尔玛精神和运作模式最具权威性的著作。
  • 郑板桥:绝世风流

    郑板桥:绝世风流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研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

    《图说世界名人:苏格拉底(“无知”的哲学家)》是“图说世界名人”系列丛书之一。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视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据记载,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有逃亡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药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他也坚信“灵魂不灭”。
  • 朱元璋

    朱元璋

    活剥人皮,挑断脚筋、剁手指、砍脚、断手、钩肠、割生殖器……一幕幕令人毛骨悚然的行为,竟然出自一个丑奇无比的放牛娃,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之手。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朱元璋。 本书为传记,描写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其出身贫寒,少年为地主放羊至参加农民起义后,成为“洪武”皇帝并采取一系列安民政策,揭示了其伟岸的一生。本书对朱元璋的创业、勤政、惩贪、嗜杀和他颇富离奇怪诞的一生,作了全面生动而又活灵活现的介绍,力图告诉读者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地朱元璋。
热门推荐
  • 一说一笑,生活无压力(中文版)

    一说一笑,生活无压力(中文版)

    本书让读者在开心大笑的同时,能够记住故事中的精彩对话,也能掌握一个又一个生活必备的各个方面的英语单词,使这种新的英语学习方式走入你的生活。本书就是你枯燥生活的调味剂,压抑工作的轻松驿站,精神寄托的开心乐园。
  •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秘密:世界上最神奇的潜能开发训练

    这是本书中最具操作性,也是最为经典的一部著作。内容包括如何摄取财富和如何确保心理健康等方方面面,缕析精透,无所遗漏,构成了一个完备的系统工程,向读者展示了每一个梦想实现和人生成就背后隐藏的秘密原则。认识到本书中不可思议的观念和方法的人,能够获得难以置信的优势,从而傲视群雄,成为精英之中的精英。
  • 红秀

    红秀

    20世纪东方先锋女性传奇
  • 秦岭狼人

    秦岭狼人

    据说,在秦岭深山人们发现了狼人的足迹,一时众说纷云……作者通过对狼人超能力的形象描述,给大家塑造了一个大快人心的中国版“蜘蛛侠”形象,他古道热肠,英雄侠义,劫富济贫……
  •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木槿花西月锦绣(4):今宵风雨故人归

    重伤的木槿醒来后,看到了令她更头疼的宋明磊……宋明磊为了永远地把木槿留在身边,为她整了一双紫眼睛,并且逼她服用日渐痴呆的秋光散。木槿被一个神秘的少年僧人兰生所救,在回西安的途中遇到幽冥教的追杀,从明风卿口中第一次得知那诡异的三十二字真言,正是这真言引起四大家族仇杀。好在被离家出走的撒鲁尔(非珏)所救,可惜那时木槿眼睛中了石灰,没有认出非珏,可怜的非珏虽然记忆大部分恢复了,却从没有见过木槿的真实面目,也没有认出木槿,等到木槿再睁开眼时,非珏已走远了,木槿感叹两人终是此生无缘……
  • 墉城集仙录

    墉城集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译文名著精选)

    《大卫·考坡菲(套装上下册)》长达八十余万言的长篇巨著以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大卫·考坡菲为中心,通过书中各色人等的日常起居、求学谋生、交友恋爱、游历著述,极力表现了作者一生倡导的人道主义观点,同时也刻画了一系列令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温柔、聪慧的理想化女性爱格妮,乖张怪僻的特洛乌小姐,朴实仁慈的坡勾提兄妹……在狄更斯的所有作品中,《大卫·考坡菲》涵盖了最为广泛的社会生活内容,展现了最为复杂严密的故事结构,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佛说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啰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百字碑注

    百字碑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本书是让我们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知足常乐,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终究会成为生活的一种负荷与累赘,让我们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既然这样,那么还是让我们正确地面对已经失去的,给自己一份愉快的好心情、好生活。如果您还是处于坏情绪的伤害之中,那么这本书已经衔着翠绿的橄榄枝向你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