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4900000015

第15章 恶时辰(1)

我经历过许多事情,炼历使我变得心如止心,心硬如铁。光我的手里,就葬埋过许多的亲人,这里面包括我的爷爷,我的奶奶,我的父亲,我的叔父,还包括几位我所崇敬的领导。但是没有哪一次死亡,能比得上堂弟之死给我造成的震动。

也许只有一件事,能赶上它。这就是我的一次被诬陷的故事。那些日子,我像一个掉人泥潭,就要陷人灭顶之灾的人一样,我在恶势力面前孤苦无告,我将救援的手伸向岸边站立的人,但是被大部分的人挥手漠然地打开。我在无数的心灵中摸索,摸索到的只是一颗冰冷的心。当终于走上法庭,你像―个剥掉衣服或者挎掉皮的羊被吊在那里,台下是几千只淡漠的眼睛,而不可避免的厄运正在向你降临时,这一刻我想起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一个情节,那情节讲的是全体举手通过,当着他的面,将他开除出某一个组织的经过。小说接着说,我坚决地相信,假如此刻谁提出一个倡议,将这人送上绞刑架,一定也是全票通过的。凶残的人类哪!但是,我面对的那种力,虽然凶残、邪恶而暴戾,但毕竟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毕竟是触目可见,伸手可触的。

当我终于必须面对那一幕血淋淋的图景,当我终于不得不走人恶时辰,当我终于不得不硬着头皮穿过这蝴蝶之翼煽动的风暴眼时,原谅我,亲爱的朋友,原谅我像一匹老马一样砍着蹄子但是停滞不前。我的神经已经不能支持我这种精神的驰聘了,那么亲爱的朋友,容我过一段时间,待情绪平复些后,再讲述这个毛骨悚然的故事吧;或者干脆不讲那过程了,其实前面那些散溲无度的谈话,句句讲的都是那过程。

你们能接受我的建议吗?你们能接受我这种自欺欺人式的逃避吗?且让这个人,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讲一些旁人的车祸的故事吧!它们毕竟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车祸。

一个人给我讲了一个车祸的故事。车祸这件事本身就很有深意,讲故事的这个人本身也很有深意。他是个大个子,东北人,说话的这个时间是六十岁,他姓那,这让我们毫不怀疑他是满族,并且极有可能是清廷的后裔。他在一家很大的军工企业工作,并且年轻时候曾经是一个半专业的诗人。学书学剑两不成的他,经历的实际是一场失败的人生。老境中,他除了领取一点微薄的退休金以外,为自己另辟了一个有些奇怪的职业。这职业就是充当报刊杂志与作家之间的二传手(你见过篮球场上的二传手吗?),即充当这二者之间的沟通者。报刊杂志那里需要什么样的稿子,电话一来,他立即组织作家去写;作家们有些什么稿件,他又电话联系出版或发表。他从这里面拿取一点菲薄的佣金。

正是在这种不断地约稿和发稿中,我们熟悉并成为朋友。

随着熟悉,我才知道了,他有着许多复杂的人生经历,他曾经坐过长时期的牢,而坐牢的原因是他预测出了林彪有一天将与毛反目,沦为乱臣贼子。原来他还是个在易经八卦方面很有些道行的人,中国神秘文化的坚定不移的拥戴者。据说他的几个门徒,如今巳经成为国内外有些声誉的预测学大师,而他则由于有过那一场牢狱之灾以后,和这事已渐疏远。他预测林彪,据说是根据袁天罡、李淳风的一本叫《推背图》的书中两句莫名其妙的话推出来的,那话叫两个木头一并齐,只有木人在河里。自然,从面相学,从星相学以及诸等方面,也给他的这个推理寻找到相印证的证据。那袁天罡是谁,我们不甚了了,那李淳风,该是电视剧中屡屡出现的,那身穿道袍,手拿一个蝇拂子,童颜白发,屡屡与武则天过不去的那个牛鼻子道士了。

是我有一天无意中说了我的堂弟的故事后,引发出老那的车祸的故事的。那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老那说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个人,这个人一脸的晦气,令人一眼看出,他会有血光之灾的,而且这灾就在眼前。街头有许多的算命的,这人大约也有所心神不宁,有一定程度的预感,他先在一个卦摊蹲了下来,请求算命。谁知,这算命的搭眼一瞅他的脸色,摇摇头说不算,没奈何,这人又走到了第二个卦摊上,结果,同样遇到了这样有礼貌的拒绝。

老那说,从瞅见这人第一眼的时候,他就跟着他,他想听算命先生是怎么说的,尤其是,他想看一看,看这个事情到底会有什么结局。会有结局吗?--个旁观的人看着一个事中人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他的命运,从旁观者的心理来讲,这本身就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那人见算不出个结果,于是起身站起,嘴里骂了一句什么,摇摇晃晃地向街上走去。我们的老那拉开二十米距离,在后边跟着。

旁边不远就是十字路口。只见那恍惚的人,仿佛喝醉了酒一样,旁若无人地,髙一脚低一脚地横穿马路而去。车祸就是这一刻发生的。当那人行走到路的中间时,这时候,一辆东风大卡车,从十字路口一个急转弯,驶了过来。司机甚至没有想到刹车,这车已经碰到了那人的身上。那人被碰了二十多米远,血肉模糊,飞落在栏杆旁边、老那的眼前。

老那说他仅仅只瞅了一眼,就赶快把眼睛闭上了,不敢再去瞅。他说这一刻他脑子嗡的一声,仿佛死去的是他自己一样。他用一只手的指甲掐了掐另一只手的手指时,感觉到了疼,从而明白了死去的不是他。

老那说自那件事以后,他好长时间都处于一种自我谴责之中。他既然已经预测或预感到了结果,那么,在当时,他该采取些什么措施才对。这措施是很好采取的。比如,他上去拦住那人,问个路,或者向他倒换几个零钱,总之,推迟几分钟过马路,躲过那辆车;甚至,他可以采取极端的办法,掏出他东北人的老拳,朝那人脑门上打上一拳,这样将引起一场争执,这场争执将帮助那人躲过恶时辰。

但是,老那说,后来他是想通了,想通了也就有些释然了。他觉得,这是宿命,这是躲不掉的,躲过了这个十字路口,还会有另外的十宇路口;躲过了这辆汽车,还会有另外的一辆汽车。在那可诅咒的宿命面前,他无能为力,他束手无策,他只能充当一个观察者。我们晕现代人,文明告诉我们事物不是这样子的,但是活总是这样地和人开着玩笑。也许,在认知的领域里,我们运需要许多值得学习的东西。人类历史有三苷万年,用以磨石头的时间就用了二百九十九万年,这种磨石头的漫长经历令人类产生了耐性,那么,与三百万年相比,今天的人类的经历只是一瞬而已,那么,且让我们用磨石头般的耐性,继续向未知的领域战战兢兢地行走吧。

如果老那@道理也算一种道理的话,那么,且让我宽恕那些無有的在義问题上的袖手旁观者和推波助澜者,那是我的宿命,不可逆转的宿命,他们只是顺应宿命,或帮助我完成宿命而已。同样的,在我的堂弟的事情上,也让我斩断那些连接每一个点的线,我精心编织的那些图案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偶然仅仅都是偶然,它们和必然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或者将这话反过来,推到另一个极端上来讲,即是:世界是有联系的,所有的表面上互不相干的事物其实都有联系,一只蝴蝶在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中煽动一下翅膀,就会在大陆板块的另一侧,在美国的一个什么地方掀起一场风暴。如是者说来,正如世界是在帮助我完成宿命一样,它们也是在帮助堂弟完成宿命,所以所有的偶然都只可感谢而无需指责。

当我的一位大学生朋友,在看了我的业已落在纸上的一部分《车祸》之后,说,他年轻,还没有经历过亲人的离丧,但是,车祸的故事令他惊心,令他意识到了人类的感情可以丰富到如此地步。他还喟叹一声说,你的堂弟来这世上走一遭的目的,正是为了叫你完成这样一个小说。是这样吗?我不知道,这话有些太残酷了,我宁肯不要这小说,宁肯不要这半世浮名,我要我的堂弟,我的留着郭富城头的鸭蛋形面庞的堂弟。我已经老了,齿摇摇,发苍苍,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从来没有享受过生活。当我开始拥有屠夫的权利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将猪按倒了;当我终于可以吃上上等的牛排时,我口中的牙齿已经快掉光了。我要我的堂弟代表我去做,代表我去杀猪去吃牛排,去追逐女人的夏天中的女人。

容我再讲一个车祸的故事吧。不过这次不是讲车祸本身,而是讲车祸给人心灵造成的那种打击。

同类推荐
  • 南北情书(1992.6—1997.7)

    南北情书(1992.6—1997.7)

    1992年海南小伙江碧在某杂志页下发表一则个人名言,附通讯地址,收到三十多封来信要求交笔友,黑龙江省建三江的一位职高女学生雪儿回信总是很快,于是你来我往,五年两个人共写了近五十封信(这里只选登了部分),直到1997年7月11日两个人在哈尔滨市某学院第一次见面,一桩姻缘成了。至今,两人生活在海南岛的西部,有一个活泼可爱的的小男孩。
  • 边塞英雄谱

    边塞英雄谱

    自从清兵入关,奄有华夏,到了康熙、雍正两朝,叛乱悉平,根深蒂固。当时的一班旧臣遗民渐渐感觉处境日危,存身不住,没奈何只得怀着耿耿孤忠、满腔热血,流亡转徙到西北、西南等一带边塞地方去隼路蓝缕,开辟草莱,明以佃渔畜牧为生,暗中却仍奉着前明的正朔,等到生聚有了成效,财富日充,才渐渐号召亲友,招集流亡,欲等机会一到便图匡复大计。
  • 黑区

    黑区

    1941年12月4日,美国华盛顿街边,急速行走着一个灰色身影。他是警探密尔顿·基尔。战争的事情还轮不上他操心,他现在要办的事就是破案。半个小时前,他接到了一起报警电话,在这个街区三号,有人发现了一具尸体。雪花落在他的帽子上,有些飘到他的眉毛上。他扔掉烟头,压压帽檐,缩缩脖子拉拉衣领,准备拐过街角。红色烟蒂带着一点微弱热气,“嗞”的一声,在路面的薄雪里融化。扔烟头的时候,他的视线停留在了右手上。在手腕动脉的位置,有一小块形状奇特的瘀红,看上去像一片腐蚀落叶。
  •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

    《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由胡明媛编译,书中的故事都是查尔斯·狄更斯的经典之作。在这里,完美的逻辑推理、精致的全面构思,以及引人人胜的紧张情节,让人紧张、兴奋、恐惧,又按捺不住想要继续读下去。在这里,不只有悬疑和惊悚,更有对黑暗社会的揭露和对人性的刻画。尽管每个故事的场景设置和逻辑安排常令人不寒而栗,但是隐藏在其中的诙谐幽默和喜剧色彩让狄式惊悚悬疑小说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脏骤然紧绷,更有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一个个看似怪异荒诞的故事背后,深藏着社会中的荒谬和冷漠,也隐含了人性中的贪婪与险恶,当然也有真挚、善良和温情。这本《午夜撞见狄更斯(狄更斯离奇小说集)》适合离奇小说爱好者阅读。
  • 飘(青少版)

    飘(青少版)

    斯佳丽是一个漂亮、任性、果断的美国南方女子,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阿希利,但阿希利却选择了温柔善良的玫兰妮。斯佳丽赌气嫁给玫兰妮的弟弟查尔斯。南北战争爆发后,查尔斯上前线战死。斯佳丽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瑞特相识,瑞特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南方军战败,亚特兰大一片混乱。不巧玫兰妮孕期将至,斯佳丽只好留下来照顾她。战后斯佳丽在绝望中去找瑞特借钱,偶遇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保住家园,她勾引弗兰克跟她结婚。弗兰克因反政府活动遭北方军击毙,斯佳丽再次成为寡妇……
热门推荐
  • 那年青灯下荡秋千的女孩

    那年青灯下荡秋千的女孩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学霸班长高楠,美女班花诺澜,才女幽若,当然,还有叛逆少年杨子轩,以及,一无是处的,谭淼淼。谭淼淼和班长高楠之间的某种协议,原本是一片好心,却弄巧成拙。和诺澜的见面,让她喜欢上了这个女孩,她们的友谊会发生什么波折,她们,又该何去何从呢?幽若莫名其妙的敌意,让她手足无措,可是淼淼和幽若之间从无恩怨情仇,幽若为何对她这么反感呢?当真相揭开,一切,都会大变样。与幽若相反,杨子轩的维护,让谭淼淼无所适从,她并不知道,她的某些选择,让杨子轩逐渐欣赏了这个坚韧的女孩……与此同时,谭淼淼的爸爸妈妈,却突然揭开了一段陈年往事,这段陈年往事,即将带给淼淼截然不同的命运。
  • 续幽梦影

    续幽梦影

    坐上车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后面,后面是个十字路口,地面上有一些瓜子壳和甘蔗皮,我看见穿黄衣服的小南在那里一边嗑瓜子一边笑。她去年出去,今年又回来了。她出去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去。唉,我一直没出去,这不是才第一次出去吗?不过我知道是迟早得出去的。现在走已经算晚。像小粉都出去过好几年了,她比我还小好几岁。一开始她们是去了广东,后来又到北京,后来又去郑州,现在去哪里的都有。
  •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严歌苓作品:一个女兵的悄悄话

    一部犹如《芳华》序曲的佳作,它是严歌苓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她给青春的一个交代!在生命垂危之际,文艺女兵陶小童回忆起过往。为救她而牺牲的团支书王掖生、为宣传队的存在而放弃前途的刘队长、油嘴滑舌而又令她心动的徐北方、对她又爱又恨的女班长孙煤……在这个似乎人人都忙着扫地、冲厕所、喂猪的宣传队里,多愁善感的陶小童显得那么与众不同。无论怎样锻炼,她都难以像别人一样“成熟”。于是,她决定把心肠变硬,从过去那个怯生生的女孩子,变成一个顽强的女战士。
  • 春风到处说柳青

    春风到处说柳青

    1951年5月,《中国青年报》创办者之一、编委、副刊主编刘蕴华(柳青)突然离开了首都北京,自己带着简单的行李,踏着最后一场潇潇春雨中的泥泞路,来到陕西长安的皇甫乡安家落户,直到1967年被强行“赶走”,这位曾经的“团中央高级干部”在镐河畔神禾塬上的古庙里,像一个农民一样住了十四年。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THE SILVER CHAIR (英文朗读版)

    THE SILVER CHAIR (英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 众神之手

    众神之手

    白色的雾在深渊中流动,灰色的峭壁无限地延伸,构成它的是无法计量的纳米材料,但它的存在却能追溯到十万年之前的遥远过去。峭壁之间偶尔出现的石桥和平台构成了这个垂直交通系统的全部,不过,这些已经风化的遗迹很久都没人使用了。一位孤独的旅行者走在峭壁之间的石桥上。她的名字叫镜,看其外貌,大概十五岁左右的样子。她穿着灰色斗篷,手握一根金属杖,在杖的顶端,两条白色的布带随风飘舞。
  • 芦苇花与红豆荚

    芦苇花与红豆荚

    XX年X月X日,我终于将自己在画室珍藏多年的那幅画拿出来办了一个小众的画展,取名为《恋》。人们背地里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讨论这画里肖似我的佛的脸,以及疑似我的学生的女尼的脸,但他们面对我时无不夸奖我的才华,认为其光芒四射直逼梵高。我也虚与委蛇,心里却冷笑不已。第1001根香烟灭掉以后,我又用这幅画装点了我们美术系的楼。于是,一切就这样炸开了锅。师生恋,道德败坏……各种闲言碎语,各种版本的猜想铺天盖地而来。迫于压力,我被迫离职。那一天,飘着绵绵细雨,我爬上美术系顶楼之前,最后一次看了一眼那幅画。
  • My Discovery of England

    My Discovery of Eng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