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1100000009

第9章 李渔的戏剧美学(9)

再次,李渔认识到,戏剧的审美力量必须以真实性为基础。关于李渔对真实性问题的看法,我们已经在《李渔论戏剧真实》中作了较详细的考察。这里,只就“真”是“美”的基础这个角度,作些补充。李渔说:“填词义理无穷,说何人肖何人,议某事切某事”。在另外的地方他还强调填词要注意“妥”与“确”。“肖”、“切”、“妥”、“确”,总起来说是一个意思:真实。就是说,人物形象真实,才能感人;而那些描写得不肖、不切、不妥、不确的人物,是不会感人的。当然,李渔从他浸染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世界观和帮闲文人的立场出发,要求戏剧有裨风教,为封建统治者粉饰太平,就使他所说的真实不能不打许多折扣,有时甚至走到真实的反面。但是从李渔剧论的整体来看,他从一般原则上强调真实的重要,毕竟有可取之处。

视真实性为艺术的审美作用的基础,这也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优秀传统。自秦、汉起,一些杰出的理论家、艺术家大都强调艺术惟真实才能感人。李贽曾说,那些单纯讲究“结构之密,偶对之切”的作品,因“其似真非真,所以入人之心者不深”。汤显祖也强调:“其填词皆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二刻拍案惊奇)序》中说:“尝记《博物志》云:‘汉刘褒画云汉图,见者觉热;又画北风图,见者觉寒’。窃疑画本非真,何缘至是?”李渔继承并发展了这些十分宝贵的美学思想,他反复强调:戏剧必须“说人情物理”才能千古相传,而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就是说,真实性是戏剧之所以能够产生不朽的艺术生命力、永久的审美魅力的根本原因。李渔所十分推崇的《西厢记》之所以能够千古相传,具有长久的审美力量,不正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的艺术真实吗?李渔还对那些高度真实性的作品所产生的审美魅力,进行了十分生动的描述:“如其离、合、悲、欢,皆为人情所必至,能使人哭,能使人笑,能使人怒发冲冠,能使人惊魂欲绝,即使鼓板不动,场上寂然,而观者叫绝之声,反能震天动地。”这里所说的真实,不是生活现象的表面真实,而是经过戏剧家对生活进行提炼、概括之后所获得的艺术真实,是以个性化的形式所表现的本质真实,即艺术典型的真实。只有达到典型高度的艺术真实,其审美魅力才能坚实、持久、广泛而深入。李渔曾经在一封信中说他之所以见怒于某恶少,是由于他的剧本所刻画的花面情形,“酷肖此辈”。这正好从反面说明真实性是戏剧的审美作用的基础。

真实性还应包括作家和演员在艺术创造中,必须有真情,即感情的真挚和真实,而且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感情还必须与历史发展的趋势相一致。李渔在《哀词引》中说:“……文生乎情,情不真则文不至耳。……情真则文至耳”。只有感情真挚而且真实,作家才能写出至文,演员才能演出好戏,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才能感人。李渔曾经特别称赞汤显祖的《还魂记》“脍炙人口”。这部作品的特点和可贵处,正在于它感情浓烈而真挚。汤显祖在该剧的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而且,这部作品的感情不仅真挚,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封建时代的人民,特别是青年,冲破封建思想、礼教的樊篱,追求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幸福。因此,这部作品才能千古相传,以它强烈的审美力量,感染着、激动着世世代代的读者和观众。

复次,李渔认识到,新,是戏剧的审美魅力的重要条件。所谓新,在李渔的戏剧美学中,有两个方面的含义,这两个方面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其一是“新奇”,侧重在故事情节的巧妙、奇特而不板腐、陈旧。我们在《李渔论戏剧真实》中,着重从这个意义上介绍了李渔论述戏剧的“新奇”与真实性关系的观点。我们还将在《李渔论戏剧结构》中从这个意义上介绍李渔关于戏剧结构必须新奇而不落窠臼的思想。其二是“新鲜”,侧重在戏剧的独创性和形象的新鲜感。当然,一切艺术都要求创新,甚至一切工作都要求创新,正如李渔所说:“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但是,李渔强调文艺尤其是戏剧更要求创新。他认为“传奇”这一名称,就表明戏剧按其本意就是创新的艺术:“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新,即奇之别名也。”李渔的上述说法,未必完全妥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看出李渔对戏剧艺术的独创性和新鲜感特别重视。因为,李渔认为,只有独创的和新奇的戏剧作品,才能具有强烈的审美魅力。他说:“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以‘老实’出之,则令人意懒心灰,有如听所不必听。”这里说的“尖新”,本指戏剧艺术的语言,但我认为也可以看作是指整个戏剧作品的独创和新奇。而“老实”,则指板腐和陈旧。只有“尖新”,才能产生强烈的审美效果:“列之案头,不观则已,观则欲罢不能;奏之场上,不听则已,听则求归不得。”李渔自己正是力求在创作中做到“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当世耳目为我一新”。他在《蜃中楼》传奇第五出《结蜃》中,有这样一段演出说明:“预结精工奇巧蜃楼一座。暗置戏房……俟场上唱曲放烟时,忽然抬出,全以神速使观者惊奇羡巧,莫知何来。”在这里,李渔掌握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惊奇羡巧”的心理特点,利用“奇巧”的戏剧“砌末”(道具),激发观众的美感,增加戏剧的审美魅力。那些陈腐的、落套的、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必然惹人讨厌,而只有如梅圣俞所谓“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的艺术品,才引人喜欢。但是,这里的“新奇”绝非离奇古怪、荒诞不经的所谓“新奇”,而是在人情物理之中的新奇。而且首先是内容的新奇,而不是形式之奇巧。李渔在《窥词管见》第五则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话:“文字贵新,词尤为甚。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又说:“所谓意新者,非于寻常闻见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即在饮食居处之内,布帛菽粟之间,尽有事之极奇,情之极艳。询诸耳目,则为习见习闻,考诸诗词,实为罕听罕睹……以此为新,方是词内之新,非齐谐志怪,南华志诞之所谓新也。”艺术劳动,包括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就是对生活中的新的美的东西的发现和开拓。戏剧家要不断在观众面前打开一个个新的美的世界。离开了创新,艺术的美将要枯萎,观众的美感的泉源将要干涸。

李渔论戏剧的审美特性,还特别重视戏剧形象的整体的美。这是李渔美学思想中很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李渔认为,戏剧形象必须是和谐的、完美的有机整体,才能具有强烈的审美力量;而如果一部戏剧作品的各个部分如“散金碎玉”,如“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一个戏剧形象一身“有无数断续之痕”、“血气为之中阻”,那就会破坏美感,使观众倒胃口,“有识梨园望之而却走”。

有经验的艺术家常常这样说:艺术创作就是要把“一些支离破碎的生活片断搜集起来”,把这些东西综合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艺术家运用“他所喜爱的胶液”,把那些“看起来都好像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支离破碎的东西”“粘合起来”,并且用他“自己身上的火焰使它变得光彩夺目”;在艺术家的“不可抑止的冲动的一刹那之间,一个完整的过程就出现在他的眼前”。当然,艺术家不可能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场景毫无遗漏的全部描写出来,他只能写一部分、一个过程、一个断面、一角。但是,这种描写仍然必须具有完整性--艺术家要“非常完整地把大千世界的一角的生动情景表现出来”。而且,戏剧更特别强调完整性:“戏剧,这是一个一口就吞下去的完整的世界。”“一部结构严整的剧本,却好像一个气泡似的球体,而果实就在这个球体的内部。观众是根本不想在这个球体的界限之外去探索任何东西的,因为在这个球体内部的一切,都是充分完整的。”李渔在《闲情偶寄》中的许多地方,也大体上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当然,他不可能像现代的理论家和艺术家们说得这样明确和透彻。例如,李渔在《闲情偶寄》的《词曲部》的“密针线”条中所谓“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其实正是说的要把大千世界中看起来支离破碎的东西,缝制成一件完善的衣衫。为什么又要“剪碎”,又要“凑成”呢?因为原始的生活现象,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有些好像彼此矛盾,有些似乎互不相干,有些看不出什么内在联系。要从中创造出艺术品,那就要把生活现象的原始状态打破,也即所谓“剪碎”;然后依据生活的内在逻辑,重新组合,也即所谓“凑成”,造成完整的有机的艺术品。在这里,戏剧家的才能是在于他善于发现生活本身的内在联系,找出其中固有的必然性的“线”,并且用艺术家自己的“针’,穿引着那必然性的“线”,把看来支离破碎的生活现象缝制起来,成为完整的整体。这里边当然有技巧性的工作,即李渔所谓“埋伏”、“照映”等等;而“埋伏”、“照映”的总的目标,就是如何保证一部戏剧作品成为有机整体。戏剧家要瞻前顾后,使前后统一;而且要把一部剧中的“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使之没有任何自相矛盾或背理违情之处,使戏剧作品成为“天衣无缝”的美的整体。

李渔论戏剧结构提出“立主脑”、“减头绪”的观点,其中一个重要思想,也是要求创造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艺术整体。所谓“立主脑”,就是要求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的生活现象中,提炼出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即作者立言之本意”;并且与此同时,经过选择、集中、概括--典型化,确立能够充分表现这主题思想的“一人一事”为主干,为中心线索。一部戏剧作品的各个部分,都围绕着这主干、这中心线索,为表现主题思想而各尽其用。而那些不能表现主题思想的东西,则要尽量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枝枝节节,一概摈弃。这样,这部戏剧作品中的各个部分,都成为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因素,而没有任何游离的成分,也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这部作品也就成为自身完满的整体。

在“审虚实”条中,李渔谈到采用古人古事进行创作时说:“非用古人姓字为难,使与满场角色同时共事之为难也;非查古人事实为难,使与本等情由贯串合一之为难也。”其实,这里说的两“难”,根本上是一“难”造成一个完美的合乎生活本身固有逻辑的艺术整体,是难的。但是,要想获得艺术上的成功,就必须克服这困难,使各个人物、各种事件,“贯串合一”成为有机整体。这是李渔的一个基本思想。

怎样才能使一部戏剧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艺术整体呢?李渔认为,首先就必须要求戏剧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时时刻刻有一个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一部戏剧作品的构思和写作,可以有两种相反的路数。第一种是先考虑好整体和全局,然后再根据整体和全局的需要,安排各个部分和局部。第二种是先细想各个部分和局部,然后凑在一起,成为整体和全局。李渔赞成第一种,反对第二种。在李渔看来,一个戏剧家,当他在撰写某部作品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整体和全局,而不能首先考虑部分和局部,更不能只看到部分和局部,只看到枝枝节节。李渔说,写戏必须首先“结构全部规模”,即把各种人物的相互关系,情节关目的穿插联络,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都考虑清楚,成竹在胸,全局了然,然后才可进行各个部分的写作。如果照这个路数去进行创作,那么全剧就不会出现“断续痕”,就能使全剧的各个部分、各种人物,一出接一出,一人顶一人,承上接下,血脉相连;而且即使某些部分表面看来似乎“情事截然绝不相关”,也能“有连环细笋,伏于其中”,使其具有内在联系。如果照第二种路数去写作,“先无成局,而由顶及踵,逐段滋生,则人之一身,当有无数断续之痕,而血气为之中阻矣”。这样写出来的戏,“因作者逐句凑成,遂使观场者逐段记忆,稍不留心,则看到第二曲不记头一曲是何等情形,看到第二折不知第三折要作何勾当,是心口徒劳,耳目俱涩,何必以此自苦而复苦百千万亿之人哉”!这是对戏剧审美效果的严重破坏。

那么,所谓整体观念、全局观念,是不是只注意整体和全局就行了,而部分和局部就不关紧要呢?李渔认为,绝非如此。每一个部分和局部,对于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的戏剧作品来说,都是不可忽视的。其所以不可忽视,是因为它们并不是孤立的、个别的存在,而是整体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倘缺少了某一个有机部分,便是对整体的重大损伤,犹如人缺了一只手或一条腿。在这里,整体和全局是由各个部分和局部融合而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部分和局部是艺术整体的血肉相连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体若离开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是一个抽象的空壳;而部分若离开有机整体,如同人的手或脚被砍掉一样,就不再有生命,而是一个死物。李渔在《闲情偶寄》的许多地方,阐明了这个道理。例如,在“立主脑”条中,他批评了那些不善于以“主脑”为中心去进行写作的剧作家,使某些人物、情节的描写离开中心,“逐节铺陈,有如散金碎玉,以作零出则可,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屋,作者茫然无绪,观者寂然无声”。“金”与“玉”再好,如果它们在艺术品中只是“散”和“碎”的孤立的游离的存在,那也是无价值的,无意义的。这里牵涉到对所谓“警策”之句的看法。陆机在《文赋》中曾提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效绩。”有人把陆机这段话理解为,不管全篇如何,只要有警策之句、警策之词,便足可取。似乎那所谓“警策”可以离开整体而独立存在。这种理解是不妥当的。这就不是把“警策”作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而是把它孤立起来了。其实,“警策”再好,也只有在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时才成其为“好”。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戏剧作品,固然可以有“警策之句”,或特别精彩的段落,即人们常说的“诗眼”、“词眼”、“剧眼”、“曲眼”、“务头”等等;然而,这“眼”(“警策”、“务头”),却必须是“一篇之精神所团聚处,或为一篇之精神所发源处”。李渔对于“务头”的理解正是如此。李渔说:“曲中有‘务头’,犹棋中有眼,有此则活,无此则死。进不可战,退不可守者,无眼之棋,死棋也。看不动情,唱不发调者,无‘务头’之曲,死曲也。一曲有一曲之‘务头’,一句有一句之‘务头’,字不聱牙,音不泛调,一曲中得此一句即使全曲皆灵,一句之中得此一二字即使全句皆健者,‘务头’也。”

由此可见,“务头”,或称之“眼”、“警策”,必须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有了它们,正是为了使“全句皆健”、“全曲皆灵”。不从整体观念来理解“警策”、“眼”、“务头”,把它们看成是可以离开整体而独自发光的东西,那是极大的误解。

同类推荐
  •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

    每一个女神都不是生来就是公主,她们也曾和你我一样,都默默无闻,也曾抱怨生活的不如意,没有王子来接驾之前,只能先将自己强大起来。要相信只有当你足够好,才会遇到那个他。她们认真生活,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是她们明确懂得自己要什么,也更会与自我相处。这些使得将来站在王子面前有足够多的底气,当机会降临时,不会错过任何成功的可能,让现在的生活配得上自己曾经的努力。《每一个女神都活得很努力》是作者历时两年,走遍各大城市,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更与那些成功人士触及灵魂的交集中后,所写下的文字。
  •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5:欧里庇得斯悲剧(下)

    古希腊悲剧喜剧全集5:欧里庇得斯悲剧(下)

    权威版本:以剑桥勒伯古典版古希腊文本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腊的传世戏剧作品。名家名译:古希腊罗马文学、文化专家张竹明教授和王焕生教授倾十年之功,从古希腊原文精心译成。全新亮相:绝版多年,全面修订,装帧升级,典雅尊贵,极具收藏价值。大奖作品: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重大奖项。位于地中海东北部的希腊,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人类戏剧的最早发源地。古希腊悲、喜剧都与酒神庆典和民间滑稽演出有着血缘关系。
  •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倔强的姑娘(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全民寂寞的美国

    全民寂寞的美国

    其实是一本美国平凡小镇生活观察笔记。《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成名作。一个美国人眼中真实的美国。翻开本书,领略美国繁华背后真实而平凡的小镇生活。美国真的像电影里那样处处都是繁华吗?美国人的生活真的如美剧里那样丰富多彩吗?真实的美国到底什么样?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比尔·布莱森,亲身游历美国38个州,行驶13978英里,考察上百个美国小镇的风俗、饮食、娱乐、交通后惊奇地发现: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态,似乎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灯红酒绿,而是在平凡真实中透露出淡淡的寂寞。
  •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金瓶梅》与世情小说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大约在明代的隆庆至万历年间成书,全书共一百回,约九十多万字,其中大大小小的人物大概有八百五十多个,被清初著名理论家张竹坡称为“第一奇书”。也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在历朝历代,多次遭受毁禁,命运多舛,而对于其作者的身份也是众说纷纭。
热门推荐
  • 中国的笑容

    中国的笑容

    我曾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看五星红旗的威严、庄重我曾在金水桥上望天安门城楼望城楼何处发出巨人之声我是那么深情地仰望国旗啊仰望国旗, 就是仰望共和国的坚定我是这样久久地仰望城楼啊仰望城楼, 就是仰望中国的笑容。
  • 极速女生I---狂妄公主

    极速女生I---狂妄公主

    我写的是关于两个中国女孩在日本留学的故事,还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两个人可不是一般的人,她们可是武术高手哦,当她们遇到日本五位即帅气有狂妄的富家少爷的时候;他们与她们之间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那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 向熊孩子致敬

    向熊孩子致敬

    裴月半一生顺风顺水,活了二十几年,只有两大败笔。第一是她那个只能读不可写的名字。第二是她那个小她五岁的未婚夫。而就在她二十三岁订婚宴的当天,她人生的第三个败笔出现了。那个小她五岁的熊孩子未婚夫,逃婚了。裴月半用她练拳击练出的腹肌和马甲线发誓:苏崇礼,被我逮到,你就死!定!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漫威里的德鲁伊

    漫威里的德鲁伊

    暗黑2召唤系德鲁伊上身,穿越成为漫威世界一个普通的社区学校的校长阿尔文凝视着乔治局长的眼睛,用冰冷的声音说道:“我要把那些利用我的学生去干坏事的人渣从他们的老巢里挖出来。我要把他们的心掏出来看看,让他们付出终生难忘的代价。我要让他们知道!这里是我的学校!这里是我的地盘!” 书友群,344187022欢迎大家都来水一水
  • 仙结

    仙结

    一场清梦两滴泪;三生守望三生石。那一世的因果,结成了错,这一世的情缘,谁舍得?
  • A Trace of Murder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2)

    A Trace of Murder (A Keri Locke Mystery--Book #2)

    "A dynamic story line that grips from the first chapter and doesn't let go."--Midwest Book Review, Diane Donovan (regarding Once Gone)From #1 bestselling mystery author Blake Pierce comes a new masterpiece of psychological suspense.In A TRACE OF MURDER (Book #2 in the Keri Locke mystery series), Keri Locke, Missing Persons Detective in the Homicide division of the LAPD, remains haunted by the abduction of her own daughter. Encouraged by the new lead that has landed, the first in years, she pursues it with all that she has, determined to find her daughter and bring her back alive.Yet Keri, at the same time, receives a phone call from a frantic husband, a famed Beverly Hills plastic surgeon, who reports that his wife has been missing for two days. A wealthy socialite with no enemies and little reason to leave her life, he fears the worst has become of his wife.
  • 至尊御灵师

    至尊御灵师

    前世被渣男毒妹戕害,断她筋骨,夺她魂玉。绝境中她自爆,岂料重生在这个同名同姓的废物身上,自此炼药玉,御灵兽,养灵奴,复仇路上混得风生水起。只是这位王爷,能不能拾起你的气节,离本尊远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武之天晶轮回

    武之天晶轮回

    主角王君晓偶然得到一串念珠,其中一颗印刻有“水晶”带着王君晓的力魄穿越至武侠世界,自此他展开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王君晓潜修浑天宝鉴,轮回在一个个世界之中,终得超脱……穿越的武侠位面:鹿鼎记,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大唐双龙传,风云,天子传奇,纯阳武神,最强反派系统,一世之尊……武之天晶轮回交流群——618988782,欢迎大家前来交流,指教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王者荣耀之纵横天下

    王者荣耀之纵横天下

    他,曾经是国服第一强者,打爆美服,吊打韩服!因一次事故失去了记忆,重回高中校园。当,叶天拿上手机的那一刻开始,他要完成未完成的使命,要让华国站在王者荣耀电竞的金字塔顶端!游戏不是他的本领,因为他的体内有一本混沌遗书,透视眼,玄学医术,还有龙魂诀,以及神秘的龙魂血脉……清纯校花,美女老师,温柔女总裁,一个个都追着叶天……拳打富二代,脚踢高富帅!还有谁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