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我们不是明星,我们在这里待着安静
忽然想起张艺谋的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走进人民大会堂小休息厅,一眼望去,满屋尽是大明星,熠熠复熠熠,生辉又生辉。当然,一会儿文代会作代会开幕。我和舒婷自知欠熠熠,正不知往哪里坐,就见铁凝和抗抗走向一个边门外。她们的背影用肢体语言传递出一个信息:那里一定有一个不为一般人所知的好地方。用范伟的话来说叫做: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我和舒婷加快步子盯上那两个传神的背影,带着探宝一样的兴致,走到了边门外。那里是--?
原来,不是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而是一般人他不会来。那只是一个门背后的角落。铁凝往门背后的墙上一靠,就把自己安顿好了,就好像在那里安营扎寨了。我说我以为你们去一个多好的地方呢,怎么藏到门背后了?
铁凝笑:休息厅里都是明星,我们不是明星,我们在这里待着安静。我想起郭德纲自称为“非着名相声演员”,我们是非明星主席团成员。也许,门背后的角落正是我们的安身立命的上好选择?铁凝的围巾系得好看,张抗抗要学一手。铁凝拿下丝巾举高一点抖落齐了。舒婷坏笑:我怎么觉得好像在飞机上空姐举着救生器教乘客呢?
舒婷坏笑的时候最是好看。没有舒婷的坏笑,人生就会单调。铁凝就在那迷人的坏笑中款款教来。抗抗傻傻地说她没学会。舒婷打开她那诗一样柔软的红包--应该是丝一样,但到了舒婷那里,我就想改成诗一样。她从包里掏出一条天蓝丝巾,披上,铁凝就在舒婷的脖颈上为抗抗示范。说,你看,这么系,丝巾显得很丰满。
抗抗陶醉于美丽的丰满和丰满的美丽,就是又没留意这技术性的过程。作家往往很多感性(不是很多性感)而很少技术性。铁凝把自己的丝巾搭在抗抗的丝巾上,再教一遍。这一次,抗抗会了。立刻说大话气铁凝:这很容易的!
那丝巾飘逸而丰满,轻抚抗抗的套装,那么相和相谐。我说:你就戴着吧。抗抗头一扬说:那就这样了!
铁凝靠在门后墙上无奈地笑。
抗抗的套装,于今天的要求很吻合--会前要求大家着正装。我说女的可以正装也缤纷。抗抗说作家不要太妖娆--有明星,有少数民族成员,他们会负责美丽缤纷。不过,此刻,门背后的这个角落,铁凝、抗抗、舒婷的3条丝巾这么缠那么扬,已经缤纷百分百了。
舒婷说,还有一种丝巾的系法,可以系在领子外的一侧,很好看的,她很想学。说的时候,没有坏笑,只有真纯,还带着朦胧的诗意,诗朦胧朦胧诗。
然后就看见休息厅贴墙边坐着张海迪。舒婷又小女生般地诗意朦胧地说她还不认识张海迪呢。我和铁凝立刻义不容辞奋不顾身地同声说:我帮你介绍!舒婷还是迟疑着朦胧着。我说舒婷要追星了。铁凝说她海迪介绍舒婷可能海迪还要追舒婷呢。
杨百翰:假如你不懂得嘲笑艰苦,在年老的时候就一无可笑音乐剧是什么?
当几乎谁也说不清楚的时候,音乐剧已经激动起一些多情敏感的心灵,已经吸引了一些年轻时尚的眼睛。5月6日晚上,杭州剧院有一场音乐剧集锦的演出。敏感而且聪明的上海人抢先预订这仅此一场的演出,趁着“五一”长假,又游西湖又看音乐剧。杭州人也不示弱。我听一旁的杭州人在跟自己的同伴介绍:音乐剧,就是“沽活家”(杭州话,“歌舞剧”的意思)。
这是美国杨百翰大学歌舞团的演出。报幕的是位美国小伙,用纯正的中文说他是会计专业的。他还说1979年,杨百翰是“文革”以后来中国的第一个外国歌舞团,受到副总理的接见和大家的欢迎。杨百翰歌舞团多次来中国,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见证。今天,我们就是来和大家分享亲情、友情、爱和快乐。
这位会计小伙真是善解人意,说得大家立刻感受着亲情和友情。演出还没开始,剧场里就洋溢起爱和快乐。
男生女生们穿着淡蓝、淡绿、淡红、淡紫跳跃着上场。没有渐进的过度,而是一下把欢快的气氛激扬起来。我一下就傻傻地咧大了嘴,跟着他们一起笑起来,恨不得上台和他们一起旋转那满台的淡蓝、淡绿、淡红、淡紫。
男生们像饭前祈祷那么虔诚地握着手来回唱:妈妈说,妈妈说洗澡的时候不能同时烤面包,妈妈说开车到山顶以后就不可以倒退着走。妈妈真是无所不知。我的一切都是从妈妈那儿知道的。
妈妈可能有点唠叨,但是妈妈难道不是最可爱的、最值得爱的?
这台演出,用旁白串起一个个音乐剧片断。
旁白说:爱是一件艰苦的工作,艰苦的工作需要付出。
旁白说:假如你不懂得嘲笑艰苦,在年老的时候就一无可笑。旁白说:没有欢笑的一天,就是最浪费的一天。
旁白说:生命带给每个人的只有时间和空间,欢乐要由我们自己寻找。
这些旁白,用爱和快乐,填满了演出的时间和空间。演员们边舞边唱Everythingis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我想,孔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今人也可日三省吾身:今天欢笑了没有?今天嘲笑困难了没有?今天付出爱了没有?
演出结束,杨百翰的年轻人纷纷从台上走到观众席里。杭州的年轻人一下和杨百翰之间擦出了友情、亲情,拥抱、合影。
报载,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5日抵西安时讲,心灵相通一通百通。网友发言:和谐是正道。
杨百翰选择了杭州,爱选择了爱。
仅仅三个多月后,音乐剧在杭州已经不是“沽活家”,而是一种全球化。
这是8月29日的杭州大剧院。这里正在举行音乐剧《音乐之声》的经典歌曲和造型秀大赛。参赛者是孩子。
我开始追星,我相信这些五六岁、十来岁的孩子个个能语出惊人。我问一个5岁女孩:你长大了想做什么?
我期待着惊人之语。
老师。她说。
为什么想当老师?
她妈妈插话:她说老师手里有糖。
嗯?
不!她坚决地。可不,人家已经长大了。
因为老师中午可以不睡觉!她说:老师让我们中班、小班,大班都睡,可是她自己不睡觉!
我大笑。原来我期盼的这位明星还是个幼儿园的5岁孩子。
家属和老师们,在台下为自己的孩子举起各种牌子助威:“好样的!”“你真棒!”“我们支持你!”“我们爱你!”“你是最棒的”那架势好像今夏超级女声的决赛。只不过那些牌子,很多做得像幼儿园孩子的手工,或者有人干脆就举起气球助威。
台上的参赛者一律讲英语。一个小仙女上场了。一袭白纱蓬裙,一口粉嫩奶声。她介绍自己6岁,介绍杭州是个多么美丽的城市,她爱杭州。她还没开唱,全场就鼓起掌来。她急急地冒出一句英语我听不清,而全场已经爆笑。我问:那女孩讲了句什么?旁人笑:她说了句杭州话,她说怎么就鼓掌了,我还要唱呢。
然后一位表演者,一上台一摆造型就引得满堂彩。五六岁的精瘦女孩,白长裤外是一袭不规则的红裙,头上更用红巾在脑后扎住。整个儿派头像好莱坞片中的大明星。摆臀晃肩一回头一转身,走出满台戏!动作之快,想必她体内装了个马达,马达一开,动作自然来。临走一个飞吻,更让全场热昏。
我到后台,“大明星”正和3个十来岁的大女孩坐在一起。她双臂交叉抱在胸前,蓝色的眼影增添一份神秘。女孩们喀笑着,而她不苟言笑,抱臂不语,君临天下唯我为大。我和那3个大女孩聊天,问及有谁演过《灰姑娘》,大女孩们都说没演过。
“我演过。”“大明星”清晰地把声音传过来。
我回头看她,依然蓝眼微垂,并不屑看我,也不再多言。倒是那3个大女孩给我细说有一次怎么怎么的选拔赛,她胜出了。
“我打扮得最漂亮。”“大明星”又开金口。
后来知道她今天有点不高兴,她说她上场走秀的整个过程没有配上音乐。然而她身上太有戏了,观众们恐怕谁也没想到缺了音乐。“我们幼儿园--”“大明星”又说。那口气,好像在说:我们皇家舞剧院。
杭城这一代孩子,自信、自强而不怯场。我想起杭州人常说的一句话:创业在杭州。
又一个女孩上场,穿着白底碎花的短裙,披肩直发上,别着一朵小花。上台用英语介绍自己,讲到5岁时,5个手指一张,十足一个洋娃娃。学英语的一个要诀,就是要敢于开口。或许,开口讲英语也使孩子们都早早地大气开放了。
这个“洋娃娃”的妈妈告诉我,她们家里经常来德国人,“洋娃娃”总是主动上前和他们讲英语。“洋娃娃”3岁开始在杭州的辅仁吉得堡学英语。杭州还有芝麻街电视系列讲座,是国内引进美国芝麻街英语的第二座城市,还有少儿剑桥等,总有十几种幼儿到少儿的英语学校英语班。全球化从娃娃开始。
杭州“爱乐天使”合唱团的女孩说,她们在西湖边、在超市里碰到外国人,都会上前招呼。“见什么人都可以交流了!”
她们这两年,去韩国、德国、香港、青岛、澳门演出。她们讲青岛的时候,那口气与讲德国、韩国没什么两样。
全球化的孩子,眼界不一样,眼光不一样。
我问及大起来想做什么。一个说当旅行家,说家里已经给她攒了一大笔钱,那是她两年的压岁钱,有一万多元呢,她要先去美国旅游一次。又一人说喜欢当翻译。我说口头翻译还是笔头翻译?
重要会议的翻译。
国际会议?
是的。
去联合国当翻译?
好的。
那位拥有巨大压岁钱的未来旅行家插话,说她爸爸也聘了名翻译。“利润还是蛮高的。”
我看她们个个身手不凡,不觉问:想不想再长几年,也参加超女比赛?
不想。
我想起8月26日超女决赛后,超女冠军李宇春的玉米(宇迷)杭城也有一大片。但是这几位已经具有超女潜质的女孩,却完全不为所动。
也许她们已经超越了超女。
台上最小的女演员,3岁。还是虚报的年龄,实足两岁。妈妈是杭州人,爸爸是美国人。父母决心要使女儿从小就会双语,所以把孩子从美国送回杭州,让她融人杭州。这是天生的全球化小孩。
大赛规定是5岁到16岁的男孩女孩,不过架不住纷纷要求参与的年龄越来越小的报名者。又有一位两岁女孩,叫刘远村,主办方让她上了初赛,还上了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我和你说》栏目,继而又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真是两岁小超女了。
杭州大剧院的这场“小超女”赛,还要从保俶塔实验小学一个小学生的电话说起。这个学生叫周阳。他听说百老汇音乐剧《音乐之声》9月要来杭演出,就打电话给大剧院:“我们能不能用一种很特殊的方式迎接美国孩子的到来?把西子湖畔小朋友的热情和友爱传递给他们。”
杭州的城市口号是:“精致和谐,大气开放。”一个大气且和谐的城市,就有这样热情且友爱的孩子。杭州大剧院以杭式灵敏度,与少儿频道一起举办了这场大赛。优胜者将在《音乐之声》的新闻发布会上,用英语介绍杭州的风景、文化,陪伴美国小演员一起游西湖。
从杭州大剧院回到住地,看到当天的《每日商报》。有篇报道叫《英语沙龙人人都来ABC》,讲到迎接休博会的志愿英语普及行动,启动方是共青团杭州市委和杭州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我很吃惊小红帽们(志愿者都戴小红帽)从护绿、从清洁杭城等发展到外语普及了。报载一位退休老大妈很自豪地说:在我们社区,我的英语是第一名。她盼着成立休博会的翻译志愿者队伍。
我想起那位要到联合国国际会议上去当翻译的小超女。这一代,是杭州的明天了。
休傅会:休闲博览会
姜长河:用好多个动作才能走完一米路的人,用好多倍的努力也能做完一件事
几分钟之前,我还不知道地球上有这么一个小人物。可是几分钟之后,这个大千世界的一切都模糊了,都成了一片朦胧的布景。
而在这布景之前的人生舞台上,只剩下这个人物一一个货真价实的小人物。
刚才,我去配钥匙:“同志,钥匙什么时候能取?”
“一会儿就能取。”坐在缝纫机后边的挺俊秀的青年说。我见惯了那些逢人三分火的营业员,所以,他这一句虽然平常,但却温文有礼的话,几乎使我感动了。
缝纫机的右边,安着一个配钥匙的器件,他得站起来到右边锉钥匙。当然,这不到一米的距离只需两步就能走到了,这个“行动”在一刹那间就能完成,但是,好像现实生活也出现了慢镜头似的--他先是撑着缝纫机站起来(上帝!他的个头像个岁的孩子,背部像载着一座小山似的隆起)。然后拄上双拐,一步一步地挪到右边,然后才架着双拐站着,锉起了钥匙。
我不忍看他,把头掉向左边,却看见缝纫机上放着一本蒋孔阳的《美和美的创造》。我惊异了:像这种美学着作,一般读者是不愿问津的。这时,他拉开身旁的抽屉去取钥匙的坯子。抽屉里只有一小块地方搁着钥匙,而在抽屉里“称王称霸”的是塞得满满的书~(〈韩愈文选》、《德国古典美学》、《拉奥孔》、《孙子兵法新注》……这儿尚且有这些书,那么他家里呢?这个要用好多个动作才能走完一米路的人,显然在借助于书本来扩展自己的视野。
“你喜欢读书?”我问他,下意识地把声音放轻了。大概是生怕伤害了他什么。身上有残疾的人,敏感。
“是的。”他头也不抬地继续锉着钥匙,双拐忠实地架着他那因为来回锉钥匙而来回晃动的身体。
“你喜欢读什么书?”
“古代文论方面的。”
“写过什么文章吗?”
“写过一篇关于陆机《文赋》的文章。”
“多少字?”
“不到一万字。”
“花了多少时间?”
“一年多。主要是查资料费时间。我老得跑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
上图书馆?挤车?换车?上车?下车?我不由看看那奋力支撑着他的双拐:“文章发表了吗?”
“退了。”
“哦……研究古典文艺理论需要大量的积累,买这些书是很花钱的,你父母能帮助你吗?”
“我爸爸是工人,早没了。妈妈是家庭妇女“那你怎么买书呢?”
“少吃一口嘛。”
我拿了配好的钥匙,向附近一个自选市场走去。在自选市场买东西自然贵些,但是方便、节省时间。所谓“用钱买时间”。有了时间,可以读书、钻研……可是他呢?那个配钥匙的青年能“用钱买时间”吗?虽然他那么需要时间!
人所能得到的机遇和条件相差这么大啊!我的心里像装上了一只搅拌器,把不安、不平、牵挂、同情等等心绪都搅在了一起,我浑浑噩噩地在街上买了点什么,不自觉地又走到那个青年所在的劲松综合修理部。
天阴沉着脸,任性地往满街下了班的人们身上掷着雨滴。路人一个个低着头、躬着腰急促地赶回家太。人人都背负着生活的重荷啊,如果再撞上什么意外的灾难,就像那个配钥匙的青年……
突然,从哪儿响起了《我的太阳》那动人心魄的歌唱:
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
这首意大利名歌,令人回肠荡气,慨然泪下。涉世不深的青年唱不出这首歌蕴含的浓烈的爱,翻腾的情感,对理想的追求和博大的情怀。哦,明白了,是修理部的小青年在放哪位歌唱家唱的《我的太阳》的录音。我走到修理部跟前,怎么,竟然是他?是他!他架着双拐面朝大玻璃窗站着,他的身后,下了班的几个小青年正“乖乖”地听他唱。他那小小的身躯里竟能发出如此恢宏的声音,而且充溢着爱,充溢着力贵,充溢着阳光!我通过雨水(还足泪水?)只能依稀地看到他那俊秀的脸。歌声愈加昂奋了,我什么也看不见了,只感到阳光,阳光,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