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3600000007

第7章 天下第一楼(1)

黄鹤楼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大得我们似乎只有仰视的份儿。就连唐代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登临此楼,也不得不将惯有的疏狂收敛几分。

想那李白是何等了不得的人物,他有如行云野鹤,每到一处名胜,总是兴味盎然,诗情勃发,大笔一挥,便有佳作问世,一问世就能穿越漫漫时空,来它个千古流传。像这样的诗作我们只要信手一拈,就可列出一大串,比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等等都是。于心仪已久的黄鹤楼,李白更是蓄了一股英气、豪气与灵气,一旦喷发而出,很有可能又是一首新颖别致的千古绝唱。

我从来就没有怀疑过李白的仙气与才气。

此时,他就站在我的眼前,背剪双手,昂然挺立在黄鹤楼顶。阵阵清爽潮润的江风拂面而来,吹动着他的衣襟,耳际的长发、腰际的飘带,还有上翘的胡须,都在这清风的吹拂中轻逸、空灵地舞动不已。同时律动着的,还有眼前的两根巨大飘带,一条是长江,另一条则是汉水。李白觉得自己就是那舞带之人,左手握着奶黄色的长江,右手攥着碧绿色的汉水,将它们舞得烟雾缭绕、云蒸霞蔚。“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真想将这气势磅礴的诗句用于长江。可是,既然已用它状写了黄河,哪能自己抄袭自己、重复自己呢?得有更为新颖奇特、卓然超绝的创作与描摹才是。正这么想着,他闻到了一股奇异的芳香,这是隔江吹来的对岸鹦鹉洲上那些绿树、青草、野花的芬芳,李白贪婪地吮吸着,恨不得将它们全都吸入心脾。高山楼阁,花香云烟,清风吹送,一时间,他仿佛置身于蓬莱仙景,陶醉得无以复加。突然地,就有新奇的灵感自天边飞来了,犹如一道耀眼的闪电划过脑海的长空,照亮了心灵的宇宙。顿时,李白兴致勃发,诗情盎然。于是,将一杯斟得满满的好酒端在手中,仰脖一饮而尽,然后摇摇晃晃地走向迎门的粉墙。童子自然知晓主人的心思,赶紧端着一盘早就磨得浓浓的墨汁跟了过来。只见李白握一管大号毛笔,慢慢伸向砚台,饱蘸,抬头,举笔,正待挥洒,却突然中了魔似的呆在原地……

他楞楞地望着楼壁,停在空中的毛笔半天也没有落下。

如岩浆般在胸中涌动的诗情正待喷射,突然间被一个无形的盖子给严严地堵住了。于是,我们便听得李白一声长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说着,不由得将蘸满墨汁的毛笔静悄悄地放在脚下,于心悦诚服中免不了带着几分黯然神伤。

原来,这“盖子”并非什么天外之物,而是一首用小楷字体题在楼壁上的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的作者名崔颢,唐代诗人,具体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754年。而李白则比他多活了八年,由此可以想见,他们不仅同属于唐朝,还在同一时代生活过。崔颢中过进士,当过司寇员外郎,早期写写流于浮艳的闺情诗,后游历边塞,受粗犷的边地风光之陶冶与浸润,诗风由此而变得雄浑奔放起来,着有一本《崔颢集》。但真正流传于世的,也就这么一首《黄鹤楼》。

若拿崔颢与李白相比,如果说前者是一颗闪光的星辰,那么后者足可称得上是一轮炫目的太阳了。

李白的诗作雄奇浪漫,狂放不羁,这种风格不仅贯注于他的创作,也表现在他的生活之中。意气风发之时,他将皇帝老子也不放在眼里,甚至还要高力士为他脱靴磨墨。就是这样的一个李白,却为崔颢的一首《黄鹤楼》折服了。

李白没有因为自己的赫赫声名而对崔颢流露半点鄙薄之情,也无丝毫文人相轻的嫉妒。他所看重的,便是题在楼上的诗作,它将自己登临黄鹤楼之所见、所想都状写、表达出来了。于是,李白不由得发自内心地由衷赞叹道:“好诗,真乃好诗也!”本想题诗的他将笔一搁后,又仰头注目,开始认真地欣赏起石壁上的《黄鹤楼》来。

好一幅惺惺惜惺惺、文人相亲、融融泄泄的动人图景,真个羡煞人也!

李白搁笔,并非他无法用诗歌描写黄鹤楼的雄伟壮观,而是因为崔颢已先于他在石壁上题写了一首难以超越的《黄鹤楼》。他既不愿重复自己,也不想重复别人制造文字垃圾。李白搁笔,不仅无损于他的诗仙形象,反而增添了他的人格魅力,展示了一个真正诗人所具有的纯粹、真诚、自知、坦荡的高贵品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写得好,不仅名扬四海,还可改变人生境遇。伟大的诗人,不仅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就是皇帝官吏,也得敬着、让着几分。在一个长夜漫漫的专制国度里,正因为保有一份对于诗歌文化的崇奉以及诗人们的纯粹与真诚、浪漫与执着,这一存续的传统维持着一线难得的生机,中华民族才得以充满活力,千百年来在一次次的颠踬后依然顽强地从地上爬起,挺直腰身。

能深得李白服膺,《黄鹤楼》也的确称得上是一首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了。在形式上,它别树一格,前半两联略带散行,不太合律诗要求,且不避用词重复之嫌;在内容上,既写了黄鹤楼传说,也写了周围景致,还抒发了作者情感,可谓怀古咏今、情景交融。特别是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名句,不知惹出了多少后来者的扼腕浩叹与幽古情思。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使得黄鹤楼更加声名远扬。

这便是典型的文因楼生,楼以文显。

李白没在楼壁题诗,只不过感叹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没想到这也为黄鹤楼增光添彩,使得它声名更为卓着。后人为了强调、纪念李白搁笔这一传说,使它变得具体形象、可知可感,就在黄鹤楼旁修了一座搁笔亭。

黄鹤楼的名气,就是这样在绵绵不断的时间之河中由不断增加的传说与不断新修的附属建筑一点一滴地累积而成。

由此看来,所谓名气,说到底,便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沉淀。

黄鹤楼的名气大得我多少有点缩手缩脚,好几次想为它写点什么,都因为担心其描写不能准确到位而搁笔。

此次,它作为我要创作的系列文化散文《千秋家国梦》里的一个重要景点,我是不得不写了。

为了更好地捕捉、贴近、把握它内在的灵魂与气韵,我又一次来到了黄鹤楼。

一道高大的围墙已将黄楼鹤圈了个严严实实,以黄鹤楼为主体兴建的系列附属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风景群,于是,就有了今天的黄鹤楼公园。

要想走近黄鹤楼,必须越过森严的公园大门。

我一步一步地走近大门,向门房里的管理人员说明来意,并掏出了工作证。然而,回答我的却是满脸的冷漠。

我只得掏出三十元人民币购买一张“入场券”。

于是就想,不知李白当时登楼买过“入场券”否?要是门票价格稍微高一点,作为一个有时吃饭都要看日子的穷诗人,恐怕就没有登临黄鹤楼的缘份了。那么,在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中,会不会遗憾地少却一个颇富意味的有趣传说呢?

然而,从李白当年潇洒登楼而言,可以看出他并未因门票有过半点为难与不悦。由此可见,即使唐朝时兴门票制的话,恐怕也只是象征性的吧?

其实,黄鹤楼修复之初,门票只有一元,也是象征性的,不曾想只有几年时间,身价突然如此昂贵起来。黄鹤楼兴建之初,本是一座平民化的楼阁,却越来越变成为一处贵族化的景点,这多少叫人有点难以接受。

于是,我的心中,又平添了一份惶恐。只要平易近人,不管名气多大,总可以接近与对话。可是,一旦变为养尊处优的贵族,就只有敬而远之的份儿了。

而我不能对其远之,我越是走近它,越是贴近它,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内在精神。如能与其达到融为一体的程度,当是我所追求的一种美妙至境。

为了达到这种至境,我只有在心中仍将它视为一介草民。

我缓缓地向上爬着,脚步轻轻地。

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登楼,而是行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中。周围静静的,静得可以听见掉在地下的落叶。我的脚下,便是一层厚厚的、枯黄的落叶。落叶实在是太厚太厚了,我走在上面,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与舒适。最底下的落叶朽了、腐了,化为肥泥被树根吸收,滋润、养育了一棵棵参天大树;秋天一到,绿叶老了、枯了、黄了,又飘落了……冬去春来,又有旧的落叶化为泥土,新的嫩叶在大树的枝头绽开……落叶与新绿,就这样生生不息地轮回不已。我无法知道脚下的落叶到底堆积了多少层,也看不见那底层的泥土。

这一层又一层的落叶,便是一代又一代文化的积淀;而泥土,则是文化的活力与源头。正是它们,滋润、养育了黄鹤楼这棵葳蕤雄奇的参天大树。

尽管落叶再厚,我也要将它们一层一层地掀开,探寻那泥土的本质之源……

其实,黄鹤楼初建之始,也只能算是一介“草民”。

浩浩长江之水自青藏高原奔泻而下,一路穿山越岭、汇纳百川,江面日渐宽阔。流到武汉,突然间就有两座高大的山岭给它来了个“下马威”,像铁钳般将它紧紧地夹束其中。这两座山岭,一座是龟山,一座是蛇山。“龟蛇锁大江”,龟蛇要锁,长江要奔,相互间肯定免不了一番大的搏斗与僵持。结果是双方都作出了一定的让步与妥协,大江依然东去,两座山岭绵延着却将各自的“手脚”伸向了江心,这也使得我们今日所见到的江山更为雄浑奇崛。

却说蛇山逶迤,延伸至江水之中,便形成了一座石矶,人们将它称之为“黄鹄矶”,又曰黄鹄山。矶头临水而立的那面石壁显得格外峻峭,就有不少人登高眺望,把酒临风。但见波涛汹涌,江鸥飞舞,白帆点点,彩云飘飘……此情此景,实在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不已。渐渐地,黄鹄矶就有了一点名气,大家都想目睹一下此地的优美风景。时间一长,游人就多了起来,络绎不绝、熙来攘往的,把个孤立江中的矶头,弄得煞是热闹。

于是,就经常听得有人言道:“要是在黄鹄矶上修一座楼阁就好哒,既可登高远眺,又可供游人歇息,呷酒品茗,观赏风景,此乐何极?”

想的人多了,说的人多了,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在此情势之下,一座小小的楼阁也就不得不应运而生了。

草创的黄鹤楼阁肯定相当简陋,不管怎么说,毕竟有了一座可遮日头、可避风雨的阁楼,这就够了。

当然,这也是一座极端平民化的建筑,即使穷人,也能泰然步入,掏出一串铜钱,开怀地喝上几杯;哪怕乞丐,也可不必交纳门票,自由步入,虽无钱沽酒,也能吹吹清风、看看景致,将人生的苦恼与忧愁暂时抛却脑后。

这是一座多么可亲可爱的楼阁啊,它给苦难深重的平民百姓该是带来了多少难以言说的喜悦与欢乐啊!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富想象的民族,每一风景名胜,总免不了流传着一些优美动人的神话与传说。令人如沐春风、亲切温暖的黄鹤楼,更是有着许许多多百姓大众的参与创造,这便衍生出了多种版本的神话与传说。

从古到今,世间只有白鹤、灰鹤、丹顶鹤,根本就没有什么黄鹤出现过。既如此,为何要将它名为黄鹤楼呢?

人们凭着丰富的想象,搬出了传统文化中的道与仙来加以诠释。

故事自然是相当的精彩动人,在此,我只能抽取其梗概,简略地叙述而已。

第一种说法是,古代有个神仙,名叫王子安,他曾驾着一只黄鹤在天空飞翔,突然间朝下一望,就见到了龟蛇锁大江的如画风景,不觉自天而降,落在蛇山伸向江心的石矶上,着实欣赏了一番。后人便在他小憩过的地方修了一座楼,取名黄鹤楼。

第二种说法也离不了黄鹤。说的是江夏人费祎看中黄鹄矶,便在此修道。成仙后,常乘一只黄鹤重游故地。后人见了,在此专门造了一座招鹤的阁楼,其名自然就叫黄鹤楼了。

还有第三种传说。

有个姓辛的寡妇,含辛茹苦地抚养着几个孩子。为了谋生,就变卖家什,东借西凑地在人来人往的黄鹄矶头开了一家酒店。酒店开张,生意颇为红火,辛氏尝到了赚钱的滋味,整日价喜笑颜开。一日,店里突然进来一个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老道向她讨酒喝,辛氏没有拒绝。没想到此后他天天来店喝酒,却分文不付地扬长而去。辛氏心里自然不悦,但想到自己往日的贫困处境,将心比心,也就忍了,总是笑脸相迎,半点不提酒钱的事儿。一月后,老道来此向辛氏告辞:“贫道明日就要远游,承蒙关照款待,无以为谢,跟你送只黄鹤吧。”说着,就在迎门的粉墙上画了一只黄鹤,然后变作一缕轻烟飘然而逝。辛氏掉头不见老道,便知自己遇上了仙人。再看老道画的那只栩栩如生的黄鹤,不觉拍手相招,黄鹤竟从墙上跳了下来,悠然长鸣,翩翩起舞,为客助兴。有了这只黄鹤,辛氏酒店的生意更加兴隆了,真个财源不尽滚滚来。时间一长,辛氏大富大贵,就忘了穷人的本质,不仅穿金戴银大肆铺张,心肠也变得歹毒起来,根本不把穷人放在眼里,对他们常常吆三喝四、破口大骂。忽一日,那位神秘的老道又来了,他招一招手,唤下黄鹤,跨腿骑上,说道:“此地不宜久留,咱们还是走吧。”话音刚落,黄鹤展开双翅,一声长啸,直冲云霄,眨眼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辛氏见状,突然醒悟,决心痛改前非,重做一个善良的好人。于是,她拿出这些年来积攒的所有家产,在黄鹄矶上修了一座高楼供人登临观景。为了纪念那位老道与黄鹤,她请人写了一块匾额挂在门楼,上书三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黄鹤楼”。

后一传说没有前两种纯粹,掺和了不少道德与训诫的色彩。这,恐怕与黄鹤楼的不断发展及越来越尊贵不无关系,我们今日仍能深深地感到当时创造这一传说的普通民众内心自然流露而出的一股潜在的不满。

无论哪种传说,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黄鹤已杳然飘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句道尽了人们登临黄鹤楼仰望苍穹时心中涌起的失落、怀念、旷远、寂寥与怆然等多重复杂情愫——一种千百年来凝聚而成的“黄鹤情结”。这,也许就是崔颢的《黄鹤楼》能引起广泛共鸣,其艺术魅力经久不衰的原因之所在吧?

神话与传说固然优美动人,如果我们透过其神秘的面纱加以考证,其实黄鹤楼的名称由来简截而明了:黄鹤楼因建在黄鹄山上,鹄是天鹅,又名鸿鹄,与鹤本不是同一种鸟,但古字“鹄”与“鹤”可以通用,《湖北通志》上曾明确地记载过黄鹄山又名黄鹤山。黄鹄矶以其形状颜色酷似黄色天鹅而得名,黄鹤楼又因建于黄鹄矶上而着称。于是,以鹄称山、以鹤称楼,也就相沿成习了。

大抵民间之物也好,民间传说也罢,只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才可形诸文字,载入史册。否则,就只算得上“野狐禅”。当然,一旦纳入官方的所谓正统轨道,其味道与意义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黄鹤楼进入帝王将相的视野,明文载入史册,最早当数三国时期。据《三国志·孙权传》记载:“(黄武)二年春正月,曹真分军据江陵中洲。是月,城江夏山。”江夏山即黄鹄山。唐《元和郡县志》又载:“吴黄武二年城江夏山,以安屯戎地也。城西临大江,西南角因矶名楼,为黄鹤楼。”也就是说,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孙吴二年,即公元223年,建楼目的不为别的,主要出于军事上的需要。

同类推荐
  • 落寞夕阳

    落寞夕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很难相信这是现实版的中国农村,也很难承认,在当下我国农村,拥有如此庞大的留守老人群体。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的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急剧扩大的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步伐日益加快,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子女和老人在迁移时间上的错位,以及相当一部分老人对原居住地的留恋,养老载体和对象在时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跨省流动越来越多,离家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留守老人独守空巢。
  •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莱蒙托夫诗歌选(孙更俊译丛)

    本书精选了莱蒙托夫有代表性的、各种样式的抒情诗数十首。《莱蒙托夫诗歌精选》的翻译再现了原诗的形美、音美、意美、情美,求得形似、神似、诗情画意,情趣盎然,有强烈和醉人的艺术魅力。莱蒙托夫,俄罗斯高贵的忧愤诗人,其情恋苦涩,诗情沉郁,充满忧伤。
  • 百里歌哭

    百里歌哭

    小时候我经常登上老家屋后那道迤逦的山岗,假如这是一个霞光明丽的早晨,或者阵雨初歇的傍晚,就会看见在仿佛水洗过的天空底下有一条波浪滔滔的大河,大河那边有蜿蜒的长堤、参差不齐的树木、隐隐约约的房舍和冉冉袅袅的炊烟。那就是百里洲。百里洲,一个像星星一样遥远和梦一般神秘的名字。我的老家叫拾宝山。打我记事起就听老人们说,百里洲富啊!别说种庄稼,就是随便插根树棍就能长出青枝绿叶!这样的富饶之地男人们是不用操心找媳妇的,只要你亮出百里洲的名头,马上就会有一大群姑娘跟在你身后,就像现在的老板或者款爷。
  • 徐志摩散文集

    徐志摩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徐志摩《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多篇传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独特的韵味,既有丰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诗画般的美感。他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来宣泄情感,营造意境,增强散文的艺术表现力。本书除了多篇散文以为,还收录了《爱眉小札》《致陆小曼》书信内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们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

    《独自散步》收录近十多年作者有关时代历史反思、社会现象剖析、文化教育观察、世态人生感悟、往事回顾、旅程杂记、人物素描、读书随笔之类的文字。在这些文字里,作者力求发出那些文学研究之外的又不同于流行文化的声音——一个在精神、思想世界里独自散步的知识分子的声音。
热门推荐
  • 逆仙

    逆仙

    一条充满荆棘的血腥复仇之路!!!仙之八门、九宫,新颖设定,新的征途,从这里开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

    TRPG,即是指桌上角色扮演游戏,游戏的特色就在于可以身临其境的扮演自己的角色,并且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行动有各种开放式的故事发展,达成不同的结局。而克苏鲁跑团则是TRPG的一大分类,由玩家扮演的探索者只是普通人,却要去探索神秘的事件,面临未知的神话生物,以及未知的恐惧,在这里只有一个忠告,那便是知道的越少,活的越久。而刘星不过是因为好奇想要在网上跑一次克苏鲁团,结果误入了真实的克苏鲁跑团游戏。。。一群655622053(已经升级为2000人群,位置充裕),二群455841754欢迎各位的加入。
  • 引渡河川

    引渡河川

    他是因为不服气别人对自己的认定,而决定出家的小和尚,她是齐国龙佑将军。 齐国皇室的内乱,让齐国覆灭,她身中剧毒落入悬崖,被他所救。 于是,原本互无交集的人,就此命运产生纠缠。-----女强文,男主前期会稍微写弱一些以上√
  • 感时上卢相

    感时上卢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跟刘太医学养生

    跟刘太医学养生

    刘氏家族是中国金朝医学家刘完素的后裔,也是明朝永乐太医刘纯的后裔;更是中国少见的历史悠久的中医家族。刘纯创立的养生之道与三分治七分养学说,至今是全世界华人的口头语;也是中医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病的理论。
  • 女帝她貌美如花

    女帝她貌美如花

    【特别关心:叮!您的宝贝已上线】一朝穿越,成为一个弱唧唧的小娇娘了是一种什么体验?身为一个曾经作天作地作空气的小能手,时阿宝暗自握拳表示,没有什么是本宝宝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是不存在的!她只会告诉世人,究竟谁才是爸爸。(握拳.JPG)(握拳.JPG)系统霸霸:#求助,有一个总是不务正业又凶残又贱格,还喜欢一言不合就开无敌模式的宿主,我该肿么破?#时阿宝:“请原地爆炸叭!”系统霸霸:“......”爆炸是不可能爆炸的,它太难了,真的。苟住,我阔以!*#她曾经是个王者##后来,她穿越了#*
  • 皇后娘娘请上位

    皇后娘娘请上位

    她深知他喜欢的是妹妹,所以从未对他有过念想。她只想当个贤德的皇后,不真不抢,奈何……
  • 蔷薇花开

    蔷薇花开

    一个被收养两次的女孩,十三年后在曾经生活的城市遇到了那个对她念念不忘的同桌,从此粉色爱情上演。同时,另一个女孩的出现与家庭的门第观念让这段感情遇到了障碍。未曾预料,一场意外让两个人走到了一起,但蜜月却让年轻帅气的男孩成了残疾。命运就像一个魔鬼,没有让这对年轻人在婚姻中享受到甜蜜。女孩隔海的网上情感,被男孩所知,而追求他的女孩则变成了情人…
  • 医手遮天:将军请接招

    医手遮天:将军请接招

    外科医生夏枳意外穿越,刚醒来就面对家人抛弃。还好异能跟随而来,读心术、透视眼,夏枳能以针替刀灭渣渣。卖她?我用银子砸死嗜赌爹和虚荣娘!抢她?我用银针戳瞎你这个白痴村长!试毒?我用泻药拉你个十天半月!哼,我的人生我做主。一朝入军营,将军自动投入怀。他冷眸微眯:“你总是盯着我做什么?莫不是对我另有所图?”“报告将军!在我的眼里,你就是几十根石灰石连起来的排骨架。”夏枳无比严肃地回答问题。“放肆!”“要不,你再脱下来给我看仔细点?我保证,只看,不摸。”将军背脊僵硬,尴尬地把头转到另一边,脸上的红晕怎么样也挡不住:“别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啼血的铜鹤

    啼血的铜鹤

    《啼血的铜鹤》中所诉说的更像是真实生活形态推进与修正的逻辑。只要一点流言,一些蜚语,事实就会被层层扭曲,以至真相面目全非。这是令人惶惶不安的蝴蝶效应,这也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实。一千个人心中住着一千个哈姆雷特,真相却唯独只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