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5500000007

第7章 金河小说创作论(1)

小说创作自1985年以今,新派迭起,锐变频繁。眼观其势,真有新桃旧符、你方唱罢我登场之状。这是小说创作充满生气的时期,又是小说创作存在焦困、存在争论很多的时期。小说创作中出现的这种空前的现象曾激发起不少人的创作热情,使其标新立异,自筑营垒;同时,也使不少人头晕目眩,不知如何措手足。这是小说创作调整和寻求新境的时期,又是一个积存着欣喜与痛苦的时期。

面对这样的现实,每一位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都不可能无动于衷。然而,简单地迎合或排拒都绝非良策善途。清醒而达观的作家也许不视新、奇、怪而惊慌,也不为陋习陈规的被丢弃而怜惜,他将会在吸收与丢弃中选择,在坚持自己特长的实践中向前走。在我看来,金河就属于这样的作家。这些年间,金河既未在小说创作中出现的多种新潮面前乱了方寸,动摇阵脚,也没有自我封闭,抱残守缺,停顿不前:他收文坛风云于眼底,握小说创作之笔于手中,表现了充分的严肃精神与稳健的创作活力。自然,在这样一个纷攘的文坛上,金河这样达观处世的人不会像一些新起的青年作家那样醒目而短时地充当主角,可也不会像另外一些作家那样提笔迟重,疏淡写作,以至使读者淡漠了他的存在有无。金河的小说创作正同他的处世态度和性格相近,在一种从容不迫的气质下表现着分明的稳定和智慧。

现在,曾急迫、炫目的各种新潮都似乎在一种颓势中表现乏力的时候,在曾经“各领风骚几十天”的热闹情形过去之后,人们在刚刚不断爆响过的小说领域,看到除去炸裂的纸屑和因灭火而未爆炸的残鞭死炮外,还会看见像金河这样虽未炸响但却完善存在着的作家及其作品。这不是一种水落石出的突现,也不是水涨船高的飞升,而是一种依仗着实力和沉稳娴熟的驾驭手段取得的创作成果。金河及他的小说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和对新方法的吸收,恐怕既是一个无法准确判定又比较难于认真对待的课题,尽管他自己说自己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但金河及他的小说作品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个值得研究的现象。为什么金河的小说能在一种稳定与变化中呈现出进取上升之势?为什么金河的小说在平易中具有新奇的特点呢?又为什么金河的小说能被更多的读者,乃至文学主张、审美情趣不尽相同的人们共同认可呢?这些都是引发人探寻兴趣的。金河和他的小说创作是否可以构成某一种“现象”,我不作判定,但作为一个小说家来说,金河无疑给如今仍然从事着小说创作的人提供着某些启示。

金河是在一个社会生活与文学创作环境都极不正常的时候接触并开始文学创作的。那时候,尽管他希望用自己的笔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但强大的政治力量却时常使他稚幼的小说创作改变了原状,流于简单地配合现实斗争之列,即是如《交鞭记》、《山菊》等这些以写好人好事为主旨的作品,虽说反映了作者的真实发现与感受,但也不可避免地打有那个特定的时代烙印。金河并没有封闭自己小说创作之初的这种扭曲以及存在着的不足,这是他真诚坦率的体现。但是,创作之初时发生的这一切,对于金河耻后的小说创作显然是有影响的,而表现在文学创作与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方面最为突出。

金河的小说作品不管是表现人物的社会行为还是社会心理,几乎都不是抽象的、怪异的说教与描写,而是结合着切实的生活,在十分平易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展示这一切。因之,金河的作品既具有着分明的现实性,又有着对社会人生的透彻剖析,适应着社会现实需求与人生需求的两面。金河不是那种单是凭借才情、依仗机智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尽管他并不缺乏智慧和机敏。社会生活对金河来说往往首先不表现为一种小说创作的素材,不是提供一次创作的契机,而是表现为一种情感的触动或引发理智活动的始点。也就是说,金河在面对某种社会人生现象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小说创作,而是关心这种现象将会对社会人生发生什么样的作用,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如何等这样一些问题。正是因为如此,金河的小说从其选择题材、表现情形等方面来看,都有着鲜明突出的社会意识和人生意识。在我看来,正是金河自觉地负载着这种社会人生意识的重担,才使他的小说对读者有着不同程度的吸引和震动力量。可以说,金河那些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作品,如《重逢》、《带血丝的眼睛》、《不仅仅是留恋》、《打鱼的和钓鱼的》等,都首先不是因为其艺术上的奇妙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是因为其在对社会生活现象的独特发现认以及公正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有力地触动了读者。所以,自觉地负载社会和人生的任务,对于金河的小说创作既是一种自觉,也是一种特点。

在谈及自己的创作主张及思考时,起先,金河说我很想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去反映生活,希望用文学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想,使作品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祖国的四化建设。我觉得这个想法是不错的”。此后,有一段时间,金河曾对法国哲学家丹纳有关艺术品的本质在于明显地表现对象的特征的观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实践中具体地运用这种方法。但很快,他又发现,这种写特征的理论是需要补充的,以为“文学光有圆熟的技巧和有特征的人物还不够,还应该有思想,即表现时代前进的愿望”,遂又返回到熟悉然而仍以为是正确的“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上来。在新近出版的小说集《白色的诱惑》“后记”中,金河写道从对文学的基本理解上说,从哲学观念、审美观念、表现手法以及整体的创作个性上看我是属于传统的现实主义的。一位专门研究文艺创作的学者说:文学的本质是现实的。我相信这个命题。现实主义不但是当今我国文坛的主潮,而且我相信它的生命力是同人类共存的。”金河何以摆脱不了现实主义对他的吸引,且有如此的坚定性,这也许不纯粹是创作主张的问题,而是与他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有密切关系的问题。

出生于内蒙古敖汉旗一个山区农民家庭的金河,与一个小说作家的金河,绝不会是完全没有联系的两个人。既然他从偏僻的山区走向社会,走向都市,走向文学创作,所以当他成为一个社会人、一个都市居民、一个小说作家的时候,就必然会带着那些由山区带来然而又是抖不掉的基因与影响。在金河的童年、少年以至青年时代,社会生活环境展示给他的绝不仅是欢乐和甜蜜,不会只是铺满鲜花的草原,而且还有贫穷、焦困及枯槁的四野和人生。社会生活过早地使他领会到了严峻的面孔及沉重的负载,同时也就在无形间强化着他对富裕、对进步文明的渴望。这一切,对于今天的金河来说,自然已是较为久远的事了。但是,这人生的最初课程不可能从他的记忆和感觉中消失。当金河有机会拿起笔来对社会人生发表某些认识与见解、发挥某些作用的时候,他的人生经历就会不知不觉间渗透到他的思维中,影响着他的创作。我在沿着金河的小说创作一步步跟踪过来之后,就格外突出地感到,金河的小说创作同社会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他对于社会生活的文学参与意识是如此地强烈和艺术。他的创作思维,他的选材及表现视角,以及他的认识与理解,都辐辏于社会人生这个中心。金河对生活时常似乎表现着一种冷静的观察态度,但这种冷静绝不是封闭和自我的静穆。他厌弃创作中那种机械的迎合,但也轻视那种自视超脱、实则庸俗的创作态度。他身无贵族气,文无贵族味,只是把自己及自己的小说创作与丢弃不掉的社会人生捆绑到一起,以似刀的笔、似火样的眼光不断地烛照和解剖社会人生相。我十分喜爱读金河的小说,也经常地被他的作品所震动。然而,我还是要说,较之他的小说来,我更喜欢作为一个社会人、作为一个具备着社会良知及向善精神的作家金河。

因为有过去那种机械单一的甚至是拙劣的联系社会生活、表现社会生活的历史,从而就判定文学创作联系和表现社会生活是一种不幸、是一种人为的失误,进而否定和割断这种联系,这无疑是更大的不幸。当我们看多了那种人为地、强行地躲避社会生活,而极力把自我心胸中那一点点微细的欣喜与不幸夸而大之,以哪怕是经过精心编织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作品时,除却对作品的苍白轻飘感到失望外,自然地也为作家感到悲哀。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一条真理。生在社会之中,却企图超拔,居身世外,只感到自我的存在,这能是现实态度吗?文学创作本来就是一种经过个体劳动而实现的社会性精神活动。因之,要把创作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变成一种自我玩赏的消遣,这实在是对文学的亵渎。另外,也许是带有过激和偏颇的看法,我以为,那种在社会不幸和人民的痛苦面前闭上眼睛、对生活采取一种麻木不仁的态度本身,就是十分虚弱和无能的表现;若是故意张扬这种态度,那就更难以令人认同了。

金河的小说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在一些人视此为失误的时候,金河却坦率而真诚地认定并坚持这一点。但是,只看到金河的这种主张而不研究他如何具体而灵活地实施这种主张,那就可能对金河产生误解,可能把他看成一个认死理的机械论者。在金河的理解中,社会生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绝不仅专指社会政治的变革事件及各项重大生活现象,它是容括着现实生活中一切有形无形的行为心理、思想情感、物质精神等在内的一个大概念。只是他在认识和表现任何生活的局部时,都自觉地把这个局部同生活的整体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从而界定它的位置及其作用,以至指示出它之所以发生发展的根源。这正是同金河十分看重丹纳有关写特征的观点并坚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意见相统一的。在《重逢》发表并受到肯定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金河小说与生活的联系及对社会现实的参与比较多地表现在一些大的社会现象上,如像《带血丝的眼睛》表现的某些革命者在革命胜利或摆脱困难之后对人民利益疾苦的淡漠情形;《抹去名字的人》表现的作为“右派”被迫害打击多年之后,却又因为伸冤无门还需永远遭受不幸的人的现象;《不仅仅是留恋》中巩大明这种在社会的急速行进中突然被遗落的人的复杂、困惑心理等,都是从大的社会视角切入而又通过较小具体的对象予以表现的。在这些作品中,金河常以反思发现问题,又以言及被人们忽视的空白点而引起大家的兴趣。不管是在审判叶辉时实际上金河也对朱春信进行着灵魂审判的情景,还是吴一民在任大娘和二妮面前的庄严中不时露出悔愧和不安的神情,乃至何颖不散的冤魂和巩大明内心的波涛汹涌情形,初看无不让人对作家探精识微、入木三分的发现与理解深表叹服。金河的一个重要的天才本领和特点在于,他能从生活的潜流中勘探出那些看似常态其实却极不正常的生活现象,并把这种现象充分地揭示出来,甚至显示到罪恶的程度。除去上面提到的这几篇作品外,像《张堡两姑娘》中反映的恶劣的政治行为扼杀了王珍的爱情与生命的情形,在《小气候》中写的吴教授不体谅佟子明情感要求的情形,都很能体现金河的这种本领。应当指出的是,我们在肯定金河这种从大的社会视角着眼实现自己的小说创作的时候,似乎还不能忽视这样一个问题下,作家在着力寻找他人的盲点和生活的空白面时,更多用力的还是一种搜寻、一种采访,还未能真正走到解剖分析乃至鉴定的阶段。所以,尽管金河有效地提出了问题,但对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还表现得不十分自觉。当金河把某些社会现象不再看成像朱春信、吴一民、何颖这样单个人的孤立现象,而认识到它出现和发生的社会必然性时,金河小说对于社会生活的参与、同社会生活的联系就更深一层了。

在金河的小说被认为是转入研究并表现社会心理的情形之后,似乎那种直接地从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活动中发现和表现问题的现象减少了,代之而来的是大量在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人和事以及他们的各种心理。若是只从外观上看,金河晚近一些小说似乎已不像过去的作品那样贴近现实了,不再像过去那样不断触动社会的神经了。但是,这不过是一种正常的转移或自然的调整,它同那种有意识地疏离社会生活的情形根本不同。当社会生活经过一段剥离、调整而转向相对的稳定(或可称之为相持)之后,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已不再完全表现为某种特殊性或偶然性,而是一种有着相对普遍意义的必然。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如何才能准确地认识它,我们的视点就不能停留在现象本身了。人的一切社会外在行为都是一种社会心理、社会情绪、社会欲望等的外化。因之认真地探讨各种复杂的社会心理,正是进一步研究社会现实的做法。金河并没有离开他的小说创作密切结合现实这样一个运行的轨道。另外,不能把生活等同于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革活动,而把那些直接表现这些活动的作品视为表现了社会生活,把那些及时、准确捕捉表现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心理,而这些行为心理又是同整个社会连结在一起的作品看作是对现实的忽视。如果说,金河那些直接反映与表现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某些作品还带有些围绕着中心走的味道,还未能确定自己对社会生活整体观照位置的话,那么他后来这些充分生活化了的小说就分明地表现了作家的独立意识和个性特点。虽然同样是表现社会生活,但在直观现实和主动研究之间还是有不少区别的。

同类推荐
  •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

    本书薄而精美,极富设计感,是摩尔本人最看重的一部作品。玛丽安·摩尔的诗用词精准,语言冷静克制,看重句式结构,精于对意象的揣摩和应用。相比较于传统的抒情诗人,她的诗歌更为理性、确切,并善于通过观察来反思生活。《观察:玛丽安·摩尔诗集》由旅美诗人明迪操刀翻译,译本可靠、简洁凝练。
  •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

    《春日阳光》由五辑121篇微型小说构成,是将独特的目光栽种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并用勤奋的笔触潇洒游弋于其中。它既有对乡村生活的忆旧,又有对现代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美好人生的歌咏和赞颂,又有对现代生活的反思。
  •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寂寞而又美丽的九十年

    从中国散文诗作家自觉用“散文诗”这一文学体裁发表作品至今,已经90年了。对人而言,90岁已是垂垂暮年;可散文诗,90年后依然风采迷人。我曾用这样一段话描述散文诗:“在雅文学的殿堂里,有一位远离显赫地位,然而却令人倾倒的美丽混血儿。她,便是散文诗。”这段话包含两个关键词:寂寞、美丽。这两个词伴随散文诗走过了90年。文学有雅俗之分,诗与小说都有雅俗之分。小说有通俗小说,诗有传单诗、打油诗。可散文诗无法入俗。她美丽的天性限定她只能属于高雅文学的一种。
  •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北欧现代文学大作:德国现代文学精品、波兰现代文学精品、捷克、斯洛伐克现代文学精品、奥地利现代文学精品、匈牙利现代文学精品、丹麦现代文学精品和瑞典现代文学精品。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彭家煌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反奉战争起后,S市华界的居民,大半因着前次战争所遗留的深刻的印象,对于自己的生命,以及细微的家具,都感觉绝大的危险,稍拥资产的都纷纷向租界移去;因此,城北仁义弄第二十号的房子也在这时空了,只有住在灶披间的两个寒酸学生没搬走。
热门推荐
  • 龙凤呈详

    龙凤呈详

    天界史书记载,天帝爱女涂凤因误坠诛仙台,香消玉殒。天帝、天后哀痛万分,过继鸟族中的尾鸢稚女为干女儿,以寄哀思,赐名尾鳯。“那个人是谁?”涂凤看着满身鲜血,执着长剑,屹立于弱水河畔挺拔俊朗的少年,心动的问道。“公主,那应该是刚刚征战归来的战神龙戮。”她身旁的侍女小声说道。“你说,我们俩在一起的话,算不算是龙凤呈祥啊。”涂凤说完不待身旁人反应过来,便去了龙戮的面前。“你挡住我的路了。”龙戮才从战场上下来,整个人还透着血腥的杀伐之气。“哦”涂凤应了一声,但并没有要让开的意思。看着龙戮那双充血的星眸,涂凤拔下了自身的凤翎羽,插到了龙戮的发间道“记住了,我是涂凤,你未来的妻”
  • 都市之无敌世家子

    都市之无敌世家子

    华夏龙组黑龙、兵王之王叶凡回归都市,被迫与一个相互看不对眼的美女董事长结婚。美女董事长冷艳高傲,光芒四射,如女王一般强势,而叶凡只想过着普通人的懒散生活,两人会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然而,奈何龙终究是龙,哪敢蛰藏龙爪利牙,隐去龙角,叶凡在红尘都市里依然是王者。且看他如何纵横都市,折服美女董事长,引得众小弟拜服;纵横天下,保家卫国,灭外辱!
  • 鲛人王妃

    鲛人王妃

    她是现世被人唾弃的紫眸之女,芸芸众生称之为的天难厄女,给所有人带来灾难。父母抛她而去,世人容她不得,她的一生苦难与荆棘相伴,血与泪相浇,当疼痛蔓延至天堂地狱,当恨意抵达到海角天涯,当我在悄悄的黎明里醒来,命运就是我手中的风筝,愿收就收,不愿就放。谁也阻挡不了!我要在光明里重生,带着黑暗的气息,紫眸飞扬,笑傲天下。他是她年幼时救过得一条小黑鱼,在她无意中无疾而失。多年以后,当她坠下山崖,沉睡在银莲梦里,他执她之手,许下永生永世的爱恋。若这世间不容你,我便毁了这凡世,若这世间负了你,我便为你负世间。这世上没有什么我不可以为你做,只要你在我身边,海角天涯,刀山火海又有何分别?我要的从来都是那个你,那个对我说”小鱼我还在“的你。那个眼里没有阴霾,笑胜星辰,眉目如画的你。若你的要求是合理的,你要一我便给你二,若你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我便为你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君王。
  •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精华版(二)你不可不知的投资宝典

    这是一本像《男人装》一样紧随潮流,像《读者》一样贴近生活,像《故事会》一样充满故事,又像《花花公子》一样有内涵的理财专刊! 理财达人水湄物语出品,长投网倾情奉献:《长投专刊》与你分享实现财富自由的实用投资。
  • 邪皇绝宠:吃货皇后很倾城

    邪皇绝宠:吃货皇后很倾城

    睁开眼睛,一脸懵逼啊!什么情况?!旁边这个一脸杀气的货是谁?自己不是追小偷来着么,这怎么……“朕是不会看上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某男无情的说到。“额…大哥…你谁啊?!”“……”而另一边,堂堂凤凰国皇上只因游山玩水,便对她一见倾心?可是看上的却是别人家的皇后,“那又何妨,她只能是朕的女人,朕就是要横刀夺爱。”这个皇上邪魅一笑。先把你骗到我的皇宫里来再说,我们,来日方长。
  • 狼爹狐子猎豹娘

    狼爹狐子猎豹娘

    眼前一片黑暗,四周一片寂静,伸手不见五指,毫无人烟,就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似的,让苏彤彤心里不由的心慌了起来。她死了吗?这里是阴曹地府吗?那也是的,出了这么大的车祸,她仿佛都能感觉到那些火苗将她的身子烧的‘吱吱’响,在那样的情况下,她的生还率简直就是负数。人总有一死,但是,她才刚刚成立了这么大的一个火凤帮,消耗了她五年的青春,这么死了,还真有点愿望不甘心啊………
  • 平南匪事

    平南匪事

    在鬼王山这方圆百里的山坳子,刀客丁七算是个异数。在刀尖上过活的人,大多数刀客都三五成群地结成一伙,好有个照应,可丁七却从不和人掺和,也不像别的刀客一样狂嫖滥赌。更奇地是,丁七做刀客十余年来,手下很少沾血,更别说带命债了。加上丁七与各山头的会首、龙头都有往来,因此,虽是独身一人做买卖,倒也做得顺畅。腊月二十七这天,丁七起了个早,挑着他那副做幌子用的剃头担子,早早地进了山,准备做完今年最后一单生意,好好地过个年。
  • 无量钱途

    无量钱途

    阵斩铜兄铜弟、手刃钢铁巨人、袭杀原油巨鳄、打劫金融寡头、抢掠农牧酋长、横扫货币联盟!一路奋进一路歌,少年壮志不言愁;步步艰难疑无路,硬闯出无量钱途!
  • 生经

    生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醉亭集

    独醉亭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