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100000010

第10章 世纪交响(10)

人与乡土的关系是个老问题,能否思索得更深一些呢?阎连科的《寻找土地》,写一个没有家族背景的孤儿,参军后因工伤致死,又够不上“烈士”的档次,连队干部便携带着他的骨灰盒(也就是他的鬼魂)回到故乡的情景。这鬼魂先是不被族人接纳,终于得到承认和接纳后,就享尽了死后的殊荣:坟葬和冥婚。小说一面透过鬼魂的眼睛写出乡土感人的淳朴,一面写出认认真真的蒙昧:族人们把过时的、僵化的、迷信的观念奉为至尊礼拜甚恭,笑剧背后是浓重的悲凉之雾。这鬼魂(“我”)不是要寻找土地且已归人土地了吗?但我们发现,这些与土地最亲近的人竟与土地最疏隔,因为土地被大量与土地无关的抽象之物异化了。于是,我们进而想到,土地固然还给了农民,农村也正走向商品经济,但不荡涤那些虚荣、迷幻、精神麻醉的种种附着物,农民会是土地的真实主人么?尤风伟的《泱泱水》发表后反响不错,就在他对乡土上不散的幽灵“家族文化”的批判。赵姓少妇七姐的丈夫死后,族长为强化日益衰颓的赵姓,便命令她设法去找杨姓的男人野合。他为赵姓生了一个后代,但这后代的生父并非杨姓,而是一个乡村荡子的遗留。这后代秉承生父的无穷欲望,演出又一幕曲折悲剧。小说写出传统文化内部机制的衰败,无法修复,以及它在怪圈中的挣扎,意在挖掘宗法文化的朽根。族长三爷古老、威严,如一个象征物,好似成了精般不可战胜,泱泱洪水也淹不死他,悠然坐在棺材里漂浮,成了村庄灭顶后的幸存者,其景令人骇然。

我们曾经热衷于谈论“农民性”,认为对农民灵魂的透视最易接近对民族性格的把握。这一方面,颇有些富于新意的作品。杨争光继《赌徒》之后发表的《老旦是一棵树》,意味深隐。农民老旦的偏执、冥顽、麻木,给人极真实的感觉,他的一系列滑稽突梯的行止,也极可信,这与作品虚化环境时空,突出心理动作有关。他无端地仇视比他过得舒服的赵镇,后来发展到必欲杀之而后快,令人困惑不解。这与妒嫉不同,也不是出于卫道的使命,只能是一种刻骨的褊狭,极端的执拗。理由似乎也有一些,比如赵镇与其儿媳的通奸之类,但与老旦的利害关系其实甚微。赵镇本人也从不认为老旦是他的敌人和对手。老旦究竟是一颗怎样的灵魂呵。我们只能说,他的痛苦是真实的,引起他痛苦的对象是虚妄的,他的不幸是可悯的,他的烦恼却是自我的,于是,他都无边的烈火似的愤怒就化成了喜剧的材料。老旦死后,化为仇人赵镇家粪堆上的一棵树。面对这棵执拗的树,我们啼笑皆非。作者并无奚落老旦之意,更多的是同情,在他眼中,这棵树只能是封闭而贫瘠的村社文化小圈子的产物。乔典运是位对政治文化特别敏感的作家,他的《问天》让人于含笑中感到沉重。主角三爷,是个惟上是听,谨小慎微的普通农民,一向平安度日,没想到遇上民主选举,在选谁当村长的问题上左右为难,寝食不安,以至苦思冥想到脑袋发疼。他把硬币抛向天空占卜,结果无效;去村支书那里摸底,碰了钉子,于是大为光火。第二天选举,他竟率一家人上山躲避。真是民主来了,三爷跑了。小说以善意而诙谐的笔调提出问题:三爷为何面对好端端的民主选举完全陷入窘境?是什么造就了三爷式的心态?怎样才能使三爷不再逃避民主?李贯通在《庸常岁月》中刻画的德宽舅这个人物,也是力图摆脱对农民的传统看法,达到新的、更深层的理解。

福克纳的研究者们曾指出过,福克纳毕竟是二十世纪的人,这个时代的许多特征他都有深刻反映,他刻画了许多南方农村的“现代人”形象。这样的形象既可以是贵族后裔,也可以是流浪汉、穷白人,通过他们,既写了现代社会中人与人沟通与疏远的问题,又写到人如何保持自己本性的问题。这对我们是有启发的,事实上我们的小说也开始描写形形色色的农村现代人。路遥的《人生》富有开创性,可惜后来有点偏重于道德评价,贾平凹、张炜各有贡献,近年来李佩甫的探索很见新意。他的《无边无际的早晨》中的“国”的形象,已经触及到农村人的终极关怀。他去年发表的《豌豆偷树》,透过乡村教师的眼睛,表现新的人际组合下新的困境,专横、跋扈、人格的萎缩,写来逼真,显示着直面现实的勇气。这位教师在日记中不断向未婚妻梅倾诉孤独的感受,最后我们才发现,这个“梅”是根本不存在的幻象。刘醒龙的《村支书》和《凤凰琴》已有广泛好评,它们都写出了贫困的大别山区向现代化迈进的艰难步履。前者动人地剖析了一位在新的经济关系中鞠躬尽瘁的村支书形象,后者写孤岛似的、几乎被人遗忘了的深山小学里民办教师们的艰窘和高尚,那每天清晨升国旗的仪式表明,他们也是祖国版图上向现代文明趋归的一个点啊。关仁山的《红旱船》和《蓝脉》也出手不凡。《红旱船》塑造的喜梅子,充满对文明的渴望,一心希望丈夫成为“文化人”,尽管在文化与金钱的较量中,她的希望一再破碎,但这奇女子不屈不挠,其精神感人至深,代表着当今农民深隐的历史性追求。

现代人和现代情调,并不意味着堆砌超前的物象,而是立足于民族的文化土壤,观察现代文明冲击下文化心态和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刘玉堂的《最后一个生产队》和《县城意识》,力图从生存相到生活化超越具体对象,把握一种新旧交织的人文气候和价值冲突。最后一个生产队的名存实亡,表明一种顽固的政治文化观念的现实衍变,《县城意识》里北方小县城的人文景观、人际关系、情感方式、思维方式,在某种意义上可看做中国社会气氛的一个缩影。赵德发的《蝙蝠之恋》就更有意思。一个当上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农村后生,因为喜爱创作进了作家班,此事居然在族人中激起轩然大波。族中长老问明他写作的年收入仅一千多元后,阴沉着脸说:“姓杨的十七户人家,一家一年拨你一百块,你不写行不行?”且不说这农村后生在“从政”与“从文”上就很矛盾,而社会、家族不都在肯定一种价值,否弃另一种价值吗?陆涛声的中篇《老话》,可说是传递了农村经济的最新信息,主人公依然是《最后两票》中的刘炳和,这个豆腐状元改行做花木生意去冒险,心态矛盾万状。作者写这个带着特定历史文化烙印的江南农民,在商品大潮面前,如何从保守走向了狂热,实际是探索着中国农民在以怎样的方式参与商品经济。另有两个短篇不可不读,一个是柏原的《奔袭》,一个是卢万成的《狗殇》。“奔袭”并非去打仗,而是一个县长率领一个计生委主任一个公安一个女医生,专程奔赴梁峁沟壑中的山村。决心结扎一个不断超生的女人。县长们的汽车抛了锚,找人修路找不到,正在焦躁,不料迎面来了又一超生户的女人,逢难产而送医院,恳请借用县长的汽车。县长一旦应允,仿佛突然从地下冒出许多农民,硬把汽车抬起掉了头,“奔袭”之举遂告搁浅。小说对黄土大山的封闭有出色描绘,山里人的“傻奸”写来妙肖,方县长虽一时无可奈何,但他的决断、智慧和气量,反倒鲜明。《狗殇》的作者卢万成,对今天农村的生活、语言熟稔,下笔有滋有味。前年,他曾接过王润滋《内当家》的线索,续书一般写了《内当家之死》,把李秋兰和刘金贵的历史--现实矛盾推向新阶段。这篇《狗殇》,借一桩“狗鞭案”和农村的一次突击打狗,写活了包括乡长、村长、游民、秘书等几个人物。别以为这里写的仅是“超生”和“打狗”,其实是写新旧杂糅的世道人心。

三 新都市人的生活流

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轰动,究竟为了什么?一般被认为是打破了当时文艺的一本正经和乏味,提供了嚎头和笑料的缘故。其实这是表面原因,从审美上看,乃是因为艺术的生活化特色。艺术的生活化绝非模仿甚至照搬生活,而是把最常见、最具特征性、最易忽略的东西“陌生化”,使人在新奇、惊讶中充分品味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被理念遮蔽的妙趣,甚至禅机,从而亲身置入生活的流动变形中。天下哪有那样的编辑部?哪有那样整天神侃海聊,不着边际的家伙?但是,它恰恰实现了今天生活的真实,心灵的真实,当你摘下已成为你生命一部分的“角色面具”,就有种回归生活的亲切感受。这种艺术的生活化,正是朴素现实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这方面,王朔自有他的讨论价值,王朔在经历了从纯情到邪恶,再从邪恶到玩世以后,进入了一种调侃,似乎一反呵佛骂祖,离经叛道,渐向主流文化靠拢。但王朔仍是一贯的王朔,他的全部意义在于,他比别人更敏感、更真实地表现了这个价值失范,无所适从的特定时空里一代都市人的紊乱的心理现实,以及他像个“撒野的孩子”(罗兰·巴特语)颠覆传统话语体系的能量。仅此而已。据说他的书开始滞销,但他在都市文学创作中的意义,仍值得研究。他的中篇《刘慧芳》不很成功,但大中篇《过把瘾就死》,再次显示了新的审美追求。这是不同于以往任何纯情小说的纯情小说,通篇都是“我”和杜梅在互相吸引、猜忌、拌嘴、争吵、使性子、发议论,几乎没有真正的情节过程可言,居然塞满了洋洋洒洒九万字的篇幅。我要说,它并不浅薄,它把90年代青年男女在婚恋中的心态“陌生化”也典型化了。它的后面是都市的庞大背景,它的前面是一切优雅的爱情神话破产后的更真实的抉择,它突出了过程和体验本身。

王蒙小说的审美形态多种多样,但他的《调试》也走过程化、生活化的路子,是当今家庭窗口里的生活流,一对夫妇围绕电视的调试争执不休,电视节目贫乏,他们的语汇也很贫乏,好似患了失语症。李国文继《危楼纪事》、《没意思的故事》之后,又有新系列《涅盘》发表,也是写都市各色人物的,现实感强,注意融入最新语汇,把各个人物置于死亡面前,来审视各种社会心理,于沉重中爆发幽默,喜剧中羼杂眼泪,表现了作者观照生活的一种距离。

更多的作品则是距离感的几乎消失,好像把窗外的喧嚣直接倾到稿纸上。毕淑敏的《女人之约》表现出捕捉生活的敏锐才情,简直像90年代的《羊脂球》,一个漂亮的、名声不好的女工,利用色相去讨三角债,为讨债就又喝了无数的应酬酒。酒暍得太多就患了绝症。账是都讨回来了,她还想讨回名声,可惜没有实现。这是太平世界的奇闻,但要写得深刻,不在渲染“奇”,而在由“奇”返归尘俗,现在是“做”的痕迹有点露,如更加生活化或会更好。池莉的《白云苍狗谣》,写一流行病研究所的几乎无事的小风波,人们的自相惊扰,时间虽如白云苍狗,但沉滞、苟且、因循、敷衍之风如故。这小说的特点是本色、白描,不是让读者“看”,而是连读者也拉进来。其他如张欣的《城市爱情》、夏真的《红道》、刘兆林的《妻子请来的客人》、范稳的《男人辛苦》,各从爱情、人际、夫妻关系、伦理负荷的角度,表现了新的生活感受。

四 历史的幻影与人性魔圈

近年来,写历史和往事的作品,其数量比我们预计的要多得多,其表现形态,更是五色杂陈,以至我们找不到合适的字眼来概括它,勉强可用“新历史人情小说”来统称。重新诉说历史的欲望,从《红高粱》、《灵旗》就强烈地表现出来,曾被认为是创作主体在历史题材中的新觉醒,它改变了撰写历史、演绎本质的拘谨,以主体化、主观化重新理解历史,与传统意义上客观性很强的历史小说分道扬镳。后来又出现了更大的分化;在一些先锋派作家那里,历史变成了一种假设、假定、模糊的布景,甚至展开叙述游戏的一个借口,他们真正要表达的,是生命体验,非理性感受,或者某些现代主义观念。要到这些作品里去找历史的客观面目,无异缘木求鱼。像《迷舟》、《妻妾成群》、《米》、《古典爱情》等等便是这样,复仇、逃亡、情杀、家族毁灭是它们的拿手节目。在另一些青年作家如叶兆言、周梅森那里,倒是写实笔法,但他们不太关心历史的客观评价,重心转到了人性魔圈的展示,如他们的近作《半边营》、《心狱》等皆如此。(至于池莉的写《预谋杀人》、《凝眸》,近乎“反串”性质,她对故事圈套的设计,叙述的趣味性,以及一洗脂粉气和柔靡相,都不错,王劲哉的刻划也颇传神,但总给人一种游戏感。池莉之为池莉,终究还在善写市井细民的生存和无奈。)当然,严格意义上的那种历史小说,倒也一直存在着。

那么,除了上述情况,这一领域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和推衍?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作?我想从1992年的小说中拣出有代表性的几部来谈。

一种情况是,总体上还是传统写法,但是已淡化了政治评价,浓化了人性、人情、伦理因素,淡化了性格刻划,强化了故事性。邓友梅的《好梦难圆》,就讲了一个五十年跨度四代人的柳暗花明、峰回路转的命运故事。作者说,他“不想剪去生活的多歧性”,也就是更朴素,更本色,更合乎生活自身的逻辑。起初我以为红嫂模式,又来了,后来的发展则是对它的颠覆。一对乱世情侣的经历,真是运交华盖,风流云散。苗长水的特点则是翻新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如果说《好梦难圆》是跟着命运走,那么苗的《共赴天涯》就是停下来沉思,需要细嚼慢咽。它写的是一对老干部夫妻的今天,但历史的影子始终追随他们,真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不过,往日的噩梦,一世的沧桑,经时间的融蚀,化作了无言的淡朴和平静。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出自青年作家之手,但不走那种写复仇、逃亡、暴力的路子,而是对上一辈人灵魂的探究和审视,内向化,心理化,说它是种“审父意识”也没有错。如王安忆《叔叔的故事》、李晓《叔叔、阿姨、大舅和我》、张廷竹《走出天目山》等便是。作者或叙述人常以晚辈身份出现,这应视为一种态度和理解,既有尊重,也含批判。李晓的这部作品,写了一个孩子眼中几位长辈的命运心态,由于年龄和时间的阻隔,就更富诗意;但又并非全是孩子眼光,同时是今天作者的体悟,就更能解开历史之谜,还其本相。作者寻踪、踏勘、凭吊,继而低徊、沉思,形成灵魂与灵魂的晤谈,赋予作品深湛的格调。

还有一种情况是,也借历史作文章,但既非生命意识的外化,也非庄重的追寻,而是折入民俗、传奇、地域文化的一途。林希写旧天津卫的津味世情小说,就很有代表性。他在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现代小说与古典白话小说的中间地带探索新样式,一手写畸人异事,民俗怪谈,另一手写世态人情,历史风云,在奇趣的后面,有严肃的追求。新作《丑末寅初》写一件偶然借穿的大褂给一个市井游民带来的奇遇和灾难,大褂不过是当时价值和观念的媒介物罢了,重要的是大褂上身以后所映现的世情如鬼,人情浇漓,祖传丸散,秘制膏丹。我欣赏林希把大褂的“戏”做到淋漓尽致,与果戈理的“外套”相比较,朱七的大褂终究还是国粹。

在这篇文章里,我不可能收纳和解析90年代初期的所有创作现象,我只能就我的精力、视野和阅读所及来谈论问题。像比较热门的留学生文学,还有军事文学,就基本没有涉及。

同类推荐
  • 壶怪

    壶怪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这是清代诗人汪文柏在《陶瓷行》里对宜兴紫砂壶的赞美。几百年过去了,人们应该看到,这个赞美并不过分。但是如果古诗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信的话,宜兴的紫砂陶在北宋时就与龙泉窑的青瓷水注或哥窑的笔架山一起摆在文人墨客的案头了。不过它一开始并没有以艺术的面目出现,而是像其它许多陶瓷器创始时一样,是作为日用品解决生活问题的。直至明代洪武七年,废龙团茶改散茶以后,它才逐步成为文士把玩的茗器或案头清供。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颂于世。
  •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

    《奥州小路:日汉对照(双语译林)》是日本著名俳句诗人、在日本被称作俳圣的松尾芭蕉(1644—1694)的一篇游记。它不仅被称为是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游记,也是松尾芭蕉文学的巅峰所在。1889年5月16日(旧历3月27日),46岁的松尾芭蕉与弟子河合曾良一起从位于江户(现东京)深川的采茶庵出发出游日本的东北地区和北陆地区,历时约150天。《奥州小路》就是这段历程的游记,松尾芭蕉以细腻的文笔和真实的感觉记录了旅程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大量的著名俳句。
  •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

    古典文化倍受国人青睐,唐诗更甚。《大唐诗人往事:锦绣江山里的飞扬与沉潜》精心选取唐诗中的精品之作,以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等诗人的生平,阐述其诗作的意境;全文用典细致、旁征博引,使读者在品味唐诗中开阖大气或婉约动人的悲欢离合时,赏析一篇篇故事性强、发人深省的美文。
  • 城市器物

    城市器物

    中国历来有“诗的国度”之称,诗歌能让人们感受到最好和最美的中国文化元素。德国作家歌德就特别欣赏中国诗词,他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所展示的山水花鸟和姑娘明朗的笑声,神往中国迷人的典故、古老的格言,尤为崇尚中国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道德和情操。每一次欣赏好的诗词,都是一次重新发现的航行。李永才先生这部诗集《城市器物》,用自己的心迹引领读者走过城市与乡村,在时光与岁月的车辙中找寻自我的归属,体会生命的从容。正如诗人所说“从诗歌中获得一种恒久的力量”
热门推荐
  • 腹黑总裁请止步

    腹黑总裁请止步

    “女人,你是谁?”“我…我…你又是谁!”她被下药误闯进他的房间,和他有了一夜缠绵,他费尽心思找她,把大家都期待的年部大剧花絮提前七月发布,为此还在年度大剧的花絮结尾制作了一段暧昧不清的示意……一纸契约,她成为了他的女人,步步沦陷,她发现他的身份并不简单,他的心上人也将其回归,她发现自己在他心中什么都不是。她转身离去,再渡回归时,他却说“你喜欢向日葵,可是向日葵的爱却给了太阳,而叶璟寒的爱却给了你许欣诺。”
  • 静思

    静思

    想,是一个词语,内涵很深,若分类,又有想思、想念、想望、想往之别。这些类别又有不同的意义。想,是抽象的,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想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谁没有想呢?连动物也有想。想有没有能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儿女远在千里之外,父母急切思想时,儿女皆有感应,回以思想。亲人遇难,凡有血缘关系者,无不心神不安。有人白天想念已故的亲人或朋友,夜间亲人或朋友便会与他在梦中相会。
  • 影后她超会撩

    影后她超会撩

    影后甜宠,扑街小写手却成大编剧。这是一个互相扒马,互宠无下限的甜文,甜到腻人,霸道到心。初见,他救了她,她绑了他!再见,他落魄无门,她拿钱砸人!终见,他成BOSS,她提收购!大影后超会撩,小编剧请Hold住!
  • 春秋战国(全集)

    春秋战国(全集)

    春秋战国时代,大国争霸,小国争胜;大国吞并,小国图存。强者存,弱者亡;强者逐渐壮大,弱者最终消亡。善良和邪恶明争暗斗,英雄和美女惺惺相惜。各国兵争舌战,风云际会。作者提炼古今史料,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位春秋霸主励精图治,广招贤才,争霸天下的雄略,塑造了管仲、鲍叔牙、百里奚、孙叔敖等人满腹谋略,勤政爱民的光辉形象,刻画了卫姬、隗后、弄玉、樊姬等一系列宫廷女性的不同性格,同时也生动地讲述了吴起富国强兵、庞涓、孙膑的斗智斗勇,商鞅变法图强、张仪、公孙衍合纵连横,苏秦六国合纵伐秦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充分展现了当时环境下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
  •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菲律宾总统夫人的悲歌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六日,对伊梅尔达而言,是个最为悲惨、最为狼狈的日子。清晨,她和丈夫马科斯以及八十多个亲信随从,乘几架美军直升飞机逃离总统府马拉卡南宫,来到了美军驻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成千上万群众的咒骂声中,灰溜溜登上去美国的飞机。马科斯统治菲律宾的历史从此结束,伊梅尔达的“第一夫人”桂冠化为乌有。最不堪忍受的,是她和马科斯不仅不能长驻马拉卡南宫,而且无法在菲律宾呆下去。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开始茫茫无期的政治流亡生涯。飞机按照他们的要求,在马尼拉上空转了两圈。
  • 明伦汇编人事典游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游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网游之修道歧路

    网游之修道歧路

    蜀山世界,一路行来,看歧路者如何逆天行事。新书【剑道无双】上传,请筒靴们继续支持。
  • 与她的约定

    与她的约定

    一个男孩从幼稚到成熟,只是为了完成与她约定
  • 邪王霸宠,幼妃太嚣张

    邪王霸宠,幼妃太嚣张

    初入异国,众人说她是废材。好!看爷怎么打败你们的女神!征服你们的男神!听闻西爀城城主很吓人?哦,那是我义父。听闻红狱国女皇不能惹?哦,昨天刚偷了她最心爱的镯子。听闻兽国不让人类入内?哦,其实那是我的地盘。
  • 低于大地的歌唱

    低于大地的歌唱

    血之光,我是在这样一些场景中发现和感知的:看到山中放牧的女人将初生的婴儿和初生的羊羔一并抱回家的时候;目睹山寨里的人们在驱鬼、祭祖、招魂、送灵仪式上,无数的牺牲被语言的利箭一次次射穿胸膛,静静地躺在血泊中的时候;阅读叙事诗《阿依阿芝》(axyiaxrryr)中“阿芝”(axrryr)姑娘在逃婚途中,遭遇残暴的虎狼,被撕裂后“头断路上方,脚断路下方,肠肚缠竹林”的惨状的时候;聆听妖女“兹紫妮札”(zytzyrhninrat)受毕摩(bimox)“卡嘟”(kaddur)诅咒之后显原形变成一只公山羊,随后被七个谗嘴的村妇用柴刀瓜分并狼吞虎咽,瞬间让她们变成七个可怕的女鬼永远居住在魔鬼之谷达布络魔的故事的时候。血之光,辉煌而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