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100000008

第8章 世纪交响(8)

2、家族长篇。此类小说在90年代长篇中所占分量极重,是重要而习见的概括模式,取得的成就也最显着。它从中国社会以家族为本位的特点生发而来,也是中国文学的传统结构模式之一。也许作家们以世纪为单元反思历史时,常觉得无处下手,惟有家国一体的“家族”才是最可凭依的。正因为如此,像《白鹿原》、《第二十幕》、《荼人三部曲》、《旧址》、《真迹》、《家族》、《清水幻象》、《缱绻与决绝》、《梦土》、《最后一个匈奴》、《秦淮世家》、《英雄无语》、《流浪家族》、《轮回》、《百年因缘》等家族小说大量地涌现了。这里的开列肯定是不完全的,甚至只是一小部分,因为总量太大。然而,设置或获得了家族式的架构,本身说明不了什么,也完全不能保证小说艺术上的成功,关键要看怎样处置素材,要看发现和寄寓了多少新的东西,仅以《白鹿原》观之,作品以家族关系为构架,以宗法文化的悲剧,和农民式的抗争为主线,以半个世纪重大的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为背景,正面观照中华文化精神及其人格,探究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文化命运,以揭示民族心史、秘史为鹄的。我以为,它的创新和超越主要表现在:一、扬弃了原先较狭窄的阶级斗争视角,尽量站到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历史,诉诸浓郁的文化色调,还原了被纯净化、绝对化的“阶级斗争”所遮蔽了的历史生活的本来样相。二、除了交织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党派、家族冲突之外,作为贯穿主线的,乃是文化冲突激起的人性冲突--礼教与人性,天理与人欲,灵与肉的冲突。这才是此书动人的最大秘密。三、开放的现实主义姿态,比较成功地融化了诸多现代主义的观念手法来表现本土化的生存,在风格上,又富于秦汉文化的气魄。这几个方面,使之高人一等。事实上,看清了《白鹿原》的来龙去脉,也就基本看清了90年代家族小说的审美特色所在。那就是,丰沛的文化精神的贯注几乎是每部好作品中的血脉。《第二十幕》钩沉民族精神中被漠视的工商文化传统;《茶人三曲》把茶文化凝结为“茶人”,并以茶人的命运映带民族的命运,《缱绻与决绝》、《梦土》中的土地意识系结着中国农民的多少辛酸与挣扎……如许作品虽然各自都是独特的,都离不开人物和血肉,但文化精神无不一以贯之。当然,以为抓住了家族,抓住了百年史,就可以成功了的误区也是普遍存在的。

3、象征型和寓言型长篇。姑且以这种两类型称之、其实不限于这两种类型的、具有强烈隐喻性和表现性的长篇均可包含在内的一个大类,是惟一可与前述两种形态作品的影响力相抗衡的类型。我之不愿称其为先锋长篇,是因为事情复杂到已不能以先锋概括。在这一大类型的创作中,既有先锋派作家,也有写实型作家,他们在90年代都离开了原先的立足点,各自经历着动态的演变过程。同时还因为,不能简单地用现实主义与非现实主义划分许多作品了。我指的主要是这样一些作品:《呼喊与细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心灵史》、《羊的门》、《尘埃落定》、《务虚笔记》、《九月寓言》、《施洗的河》、《马桥词典》、《废都》、《怀念狼》、《枫杨树山歌》、《故乡面和花朵》、《日光流年》、《丰乳肥臀》、《破碎的激情》、《外省书》、《耳光响亮》等等。不管这些作品的意义指向有多大歧异,也不管写实成分是多是少,它们最突出的特点都是追求超越性--超越题材特定时空的表层意义,走上整体的象征性甚至不惜符号化表现。很久以来,我们的文学缺乏超越性和恣肆的想像力,总是热衷于摹写和再现,读来虽有平实的亲近,却无腾飞的提升。80年代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冲击,可以称为现代主义的冲击波,其功不可没。然而,不久就因走向形式主义的极端,怪圈,失却了现实生命的血色,而渐渐搞不下去了。好像是应了物极必反的道理,90年代的压倒性时尚变成了写实作风。但仍有许多作家不满于写实的局限,在默默中探索,为了拓展小说的功能,为了追求深刻,独异,人文情思与形而上意味,他们坚执自己的道德立场,强化艺术感觉和语言个性,注重叙述策略,运用反讽等现代话语,在作品中渗入独特的个人化经验,既重视写实,又摆脱写实,在充分发挥写实的感染力的同时,不忘抽象性,寓言性,扩大了时空的概括性。比如,《废都》尽管处处写实,其实处处隐喻性很强,它喻示在大转型的时代,由“士”演变而来的某些人文知识者与原先的文化价值脱节后严重的失落感,颓废感,从而表现了古老文化精神在现代生活中的消沉。至于它描写性行为过于露骨,是另一问题。《心灵史》则相反,它表现的不是无信仰的颓败,而是信仰的大无畏牺牲精神。我总认为,作者其实并不缠绕于对哲合忍耶的具体评价,他实际是在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高度象征化的殉道精神。《羊的门》一派精确有力的白描,但所挟持者甚大,它几乎是从土壤学,植物学人手的,把人也视为同一土壤上生长的物种之一,它要揭开的是民族生存的更惨烈的本相和民族灵魂的深层状态。当出现全村人跟着三妮学狗叫的怪异场面,当村人为呼伯即将逝去而惶恐莫名之时,可以感到,作者是沿着鲁迅先生揭示国民性的路子在前行,整部作品有如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读者断难忘怀书中可悯的羊们和村社头人的牧羊者们。对以上提到的作品不可能一一评说,它们每一部都提供了大量谈资,它们的精神价值的指向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但追求有意味的形式的努力则是共同的。它们的作者的思路都处在变动之中,很难用某种主义界定,比如,余华是先锋派,但被认为正在从贵族叙述向平民叙述回归;而李佩甫,这位被认为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身上的现代性一点也不少。

4、怀旧长篇。冠以“怀旧”之名好像有失恭敬,好像不如“反思”之类来得庄严。其实,怀旧更自然,更有人情味,更容易接近事物的本源,不像“反思”那样造势,那样用力过猛。我是相信文学的兴趣与年龄有关的。在90年代,对于“归来的一代”作家来说,“过去的生活”成了他们创作上一个共同的兴奋点,其中既包含很浓的反思性,但又不限于反思性。由于人放松了,记忆也就恢复得更充分了,过去被遮蔽的情感、智慧、意趣,也就容易显露出来了。它们是这样一些作家的这样一些长篇:王蒙的《季节系列》,邓友梅的《凉山月》,张贤亮的《我的菩提树》、《青春期》,从维熙的《裸雪》,周懋庸的《长相思》,孙民的《盛世幽明》,陆文夫的《人之窝》,还有鲁彦周的几部长篇等等。它们大体都由对社会政治的批判转向了对民族性格心理的反省,由道义的悲愤转向了文化的沉思,由过分的执着转向超然的从容。这种从容和放松,也带来了结构和语言的变化,比如王蒙的季节系列,我把它视为巨型的思想文化随笔,某种意义上反小说的小说,但这并未影响它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痛史的描绘。《凉山月》中的人物由于卸下了伪饰,假面,和精神的重负,有一种自由抒发性灵的本真。同样,《盛世幽明》式的作品,若非进入到90年代,是不大可能产生的,它以纪实的面貌出之,把真实性向前大大推进了。

5、社会问题长篇。将“社会问题”置于小说之前,好像是一种嘲弄,好像一沾“问题”,作品就天然地不高雅,该贬值了。我们确实经常在贬义上使用着社会问题小说这一名目,也确实有不少只图暴露问题的痛快,忘记了文学的审美特征的“社会问题小说”,使其名声欠佳。但是,敢于触及问题,直面人生,决不意味着艺术性的必然丧失。更为重要的是,文学的历史证明,一个时代的文学,倘若不能触及该时代最重大、最根本的社会问题和精神问题,就不能认为是可与时代匹配的文学。事情不在于我们喜欢不喜欢,而在于社会内在矛盾,冲突,问题,淤积到不得不喷发时,它就要选择各种方式,包括文学的方式来表现,社会问题小说即为其一。就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90年代此类长篇不少,着名的有:《抉择》、《天网》、《人间正道》、《中国制造》、《国画》、《兵谣》、《人气》、《幻化》、《财富与人生》、《大雪无痕》、《欲望之路》、《石瀑布》等等。一般来说,这类作品的反响总是比较大的,销售也不成问题。《抉择》的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不偶然,除了张平一贯致力于此,其文本自有优势之外,它的获奖还意味着,此类创作路径已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认为应在今天的文学殿堂占一席之地。这首先是生活本身的严峻性所决定的。然而,问题的麻烦在于“问题小说”本身怎样提高艺术品格的问题,在反贪小说,官场小说风靡一时的今天,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了。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问题:腐败严重,人们很需要反贪小说;但反贪小说一多,又迅速陷入模式化的泥淖,有的使文学不成其为文学了。历史上不乏由“问题”切入而成为不朽之作的例子,对于此类创作来说,现在是难逢的好时机,重要的是如何向现实的广度和人性的深度拓展。

6、都市长篇。都市化是世界大趋势,也是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它的震荡烈度怎么估计也不过分。对于农业文明传统深固的中国社会来说,都市化不但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而且改变着整个中国的精神生活的方式和文明程度。都市是市场的漩涡,欲望的渊薮,于是90年代的都市文学也离不开欲望化这个中心。大量人口的流动,城乡价值的冲突,都市的上层、下层,白领,蓝领,边缘人,构成了多少浩繁复杂的价值纠缠与精神矛盾啊。毫无疑问,当今都市是文学之树的沃土。这里,我所说的都市文学是有条件,有前提的,并非以都市为背景伸展出一些无关主题的作品皆可叫都市文学,而是指都市本身作为一个最重要的、影响着所有人物命运的人物出场的作品:每个真正的都市是有个性,甚至有灵魂的。同时,它又是与正在成熟着、膨胀着的市民阶层和市民社会紧密联系着的。更重要的,它一般总是表现人与都市这个庞大的“物”之间展开的心灵的搏斗。也就是说,它涉及的主要是灵与肉,人性与金钱,精神与物质的激烈冲突。现在,在一些新生代作家那里,他们主要以中短篇形式,已经写了许多视角独特,新颖泼辣,富于陌生化效果的都市小说,但长篇领域的好作品不算多,尚处在摸索期。《长恨歌》写了一个都市之花的一生,意在透过风尘气,脂粉气,半殖民地气,写出上海这座大都会的灵魂。这是只能心会,很难言传的。就好比一定要问长恨歌恨什么,那只能说,人生长恨水长东,一个女子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在海上繁华梦中,那难以实现宿愿的倜怅,那人生如梦的幻觉,岂无恨焉?池莉是近年脱颖而出的都市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她以前的小说并不典型,所以“脱颖而出”是就都市小说而言的。《来来往往》等作中对市民中价值观的浮动,对世俗化的伦理人情的描绘,颇有声色,绝对是当今中国都市的新感觉。新生代中突出的则是邱华栋。给人印象较深的长篇还有《软弱》、《海噬》、《大腕》、《都市狩猎》、《钥匙》、《正午的供词》、《比如女人》等一批作品。

7、女性主义长篇。这可能是个勉强的分类,但也无可如何,以“女性主义”名之,意在强调以女性的性别意识为本位及其在此意识下的写作,并非泛指所有女性写的长篇。经历长期的极“左”思潮下无性别的文学,到了80年代,对女性有了重新发现,重塑了女性温柔,体贴,善良,无私的母性,结束了无性文学。但却有“中性”化倾向,一般将“母性”与“主体性”“人性”等作为启蒙话语混合使用,侧重于强调其人道的、社会伦理的意味。90年代出现了一脉女性主义的写作潮流,声势不小,主要是一批年轻女作家,其突出特点是,对启蒙意义上的女性意识加以解构和弱化,而强调女性在社会体验,文化构成,身体经验,心理特征等方面皆有别于男性,现在是充分释放女性独特性的时候了。这一脉创作,着重发掘作为个体的女性其性别身份在社会中逐渐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所谓女性成长的主题,尤其注重被视为禁忌的性别体验的描绘,传达女性的另一种呼声。比如《一个人的战争》、《私人生活》、《破开》、《左手》、《桑烟为谁而起》、《双鱼星座》、《私奔》、《玻璃虫》等等。我认为,对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她们在与男性、男权的对立冲突中所表现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和平等意识的吁求,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也不可否认,有的作品越来越带上“性别自恋”的倾向了。这一脉创作特别注意与政治性,道德性,社会性的女性形象区别开来,这既带来特色,也带来局限。因为归根结底女性还是社会人。这一思潮还与个人化写作关系密切。个人化是个十分歧异,含义模糊的概念。个人化当然不是指个性化的写作,而是一种人文姿态,对个人独特性和自由意识的确认。现在,以陈染为代表的所谓私人生活派,以描写极端个人化的生活与心灵感受为对象的写作,虽有其价值,但也到了不打开窗户,推开门扉,难有大的发展的关口。

以上七大流向,不可能囊括所有创作,只能说,对90年代的文学来说,它们是突出的,最富特征性的,思潮性的。我未谈乡土创作,并非它不重要,而是相对不甚突出。事实上,不论人类文明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类永远有解不开乡土情结,永远需要乡土情感的抚慰。难以归类的好作品也不少,比如《乌泥湖年谱》、《大漠祭》、《我是太阳》、《中国:1957》等等。

同类推荐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解密中国大案(二)

    解密中国大案(二)

    丁一鹤用纪实文学的方式记录中国法制进程的一些片段,本书所展示的案件都在北京和全国产生过一定影响,有的案情也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为广大读者所知。但与其他媒体报道不同的是,本书的内容全部来自丁一鹤对案件当事人的亲自采访和他所接触的相关案卷。而且是对案件鲜为人知的内幕进行原汁原味的展示和披露。因为作者的采访和掌握的资料是一手的、真实的、独家的,所以本书对于案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而且大多内容是读者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本书除了重点展示北京法院审理的国家药监局窝案中落马的小人物、原国家统计局长邱晓华重婚案之外,还对轰动全国的段义和杀人案、许晓刚受贿案等轰动全国的大要案进行了解读。
  • 此岸彼岸

    此岸彼岸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创作的散文、诗作32篇,分为此岸、彼岸两大部分。作者以独有的“工程纪实”手法,讴歌了改革开放30年来生活在中国和美国两岸的精彩,自然流畅地展现了中国的富强、朋友的风采、我们的生活、儿孙的成长、美国见闻以及往事回忆等等。此书系作者71岁时为纪念敦堉(老伴)辞世十周年而撰写,魅力独具。重庆南开中学校友级刊《53南开人》曾刊载过本书的部分文章。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剑啸九霄

    剑啸九霄

    本文男主角剑小天,是剑天南的儿子,当年剑天南带着有了身孕的妻子在救了一个老者,并且拿走了老者交给自己的《九霄决》之后惹来杀身之祸,身重剧毒,逃到一个山洞去采摘药材,这时候伊兰少女出来了,她是医仙的关门弟子,师傅已经仙去了。得救的剑天南夫妇就跟伊兰生活在了一起,伊兰成了他们的妹妹,没多久,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小天。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贝鲁特帝国刘贤亲王的第五个夫人生下了一个儿子刘启天,天上的两颗星星同时量了一下,好像两个孩子长大后会有某种联系。
  • 策划那些事儿

    策划那些事儿

    为什么地大物博的俄罗斯近几年大赚石油美元,普京总统却忧心忡忡,如履薄冰?为什么日本在高速公路上一路欣喜狂奔的时候,却在突然之间掉入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大悬崖?……“小样,别以为穿个马甲我就认不出来了。”以史为鉴,了解那些重大策划,让你轻松看透波云诡谲背后的真实。
  • 暴少霸爱

    暴少霸爱

    简介:新婚之夜,凤烛摇曳;新房之内,却独独她这个新嫁娘,静静的坐在床沿。新婚夫君,子时进房,却只是冷冷的丢下一句,“是你自找的,就别怨我这般待你。”而后,摔门离去。自掀盖头,何妨?独守空房,何妨?有夫妻之名,而无夫妻之实,又何妨?他有他深爱呵护的表妹,而她亦有她怡然自得的生存方式;这般,两厢过着互不干涉的日子,岂不乐哉?可又为何,总是无故找她茬呢?难道,她就这般的碍他眼?难道,他就非得逼她离开蔺府不成?···································································································他,乃“玉颜”首富,京都蔺家大少爷。绝情亦痴情。心系表妹,却不得不遵从爷爷之命,迎娶杨家大小姐。好 ̄就非得嫁他,是吧?哼 ̄那就别怪他,竭尽所能,--羞辱她。只是,为何?看着她的淡然,看着她的微笑;--他的心会悸动?看着她的柔弱,看着她日渐憔悴的面容;--他的心会抽痛?看着她倔强的小脸,对所有人都可以展颜欢笑,唯独除了他;--他会不免烦躁暴怒?他这是怎么了?莫非,他的心在逐渐趋向她?不!不行!他的心,只属于温情似水的表妹。。。。。。。。。。。。。。。。。。。。。。。。。。。。。。他,乃“玉颜王朝”之君王“玉颜新君”。风流亦痴情。放着后宫三千佳丽不疼,却独独情忠于义弟之妻。痴她的貌也好,情她的才也罢;总之,“若是你当真对她无意,我誓言必会将她带走。”他坚定的说。不是作为君王的命令,而是作为一个男人的战帖。。。。。。。。。。。。。。。。。。。。。。。。。。。。他,乃草原之枭雄。憨厚亦痴情。他对“玉颜”的忠心,天可明鉴。然,却在一次护送贡品进宫时,也顺带带走了“新君”的爱妃,只为,“带我走。”那样无助的神情,那样祈求的眼神,那样的惹人怜爱;那样,让人忍不住想要呵护。。。。。。。。。。。。。。。。。。。。。。。。。。忽忽 ̄ ̄ ̄。。总之呢,本文文有虐有喜了哈。。。所谓,小虐小喜,大虐大喜撒。简介完毕。。下面推荐逍遥八仙家族力作:东儿小老大:《狼性女皇要雄起》《《另有完结好文文,不容错过的说。傲人小三妹:《天才宝贝霸情爹(连载中)顽皮小四:《极品绝色女王》(连载中)另新文:《偷心女佣》
  • 绝色降魔师:第一妖妃

    绝色降魔师:第一妖妃

    她,是邪隐杀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不死杀手,打破宿命的诅咒,她带着前世的记忆异世重生!一句“妖皇归来,幻影将灭”的偈语让她家破人亡,为了复仇她从降妖伏魔的一代女降魔师一步一步化身成魔,冥王、妖狐、神秘的大地使者,谁是她将救赎?且看暗夜妖妃荼蘼如何翻云覆雨,祸乱三界.....
  • 物犹如此

    物犹如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九界惊变幻

    九界惊变幻

    “无”中诞生了阴与阳两世界,后来分为了九个世界。七百年前,一位英雄拯救了九界。这个故事就是在这七百年后……
  • 上清侍帝晏桐柏真人真图赞

    上清侍帝晏桐柏真人真图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纸上交响

    纸上交响

    陈子善以发掘新文学史料著称,擅长版本考证,逸文辑校。《百花谭文丛:纸上交响》显示了陈子善另一方面的修养——古典音乐,所收文章多是短小精致之篇,初步梳理了20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现代作家与古典音乐的各种因缘,重点论述了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沈从文、刘荣恩、张爱玲、赵萝蕤、傅雷等与古典音乐的关系,文笔活泼,说文谈史,给人知识的同时,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 锦上珠

    锦上珠

    她是凉州自由自在的小霸王,花容月貌,万千娇宠。要她嫁人?两个条件,一要生的好看,二要武艺非凡。好吧,她遇到了。他是秦皇嫡子,五岁被废,贬到凉州自生自灭。他爬起来了。要他娶妻?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安守本分。好吧,对方全都没有。最初,谁都没有真的以为阮家姑娘会嫁到王府,直到她嫁了,且一路被捧到了万人之上。
  • 唐朝第一明星经纪

    唐朝第一明星经纪

    男主李凤年是生于21世纪的一个普通的演艺圈经纪人,一个偶然的机会,穿越到了唐朝,最后误打误撞成了当时最著名的李龟年三兄弟的经纪人,把自己变成了唐朝第一明星经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