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300000007

第7章 “百年不遇”的胜景

从上一个世纪末,到这一个世纪末,是完整的一百年。这一百年的中国社会,发生过很多重大亊件。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就社会而言,这一百年的经历,是由古典中国向着现代中国的衍变过程;就文学而言,则是开始并完成了由文学向着新文学的完整过渡的过程。不论是从社会发展的层面,还是从文学发展的层面看,这一百年对于中国都是意义重大的,是充满追求的激情和刻骨铭心的苦难的历程。

文学在映照这一百一年中国社会的全部丰富性中完成了自己。同时也留下历史性局限造出的畸斜乃至歧误。这就使这一百年的文学成为矛盾重重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从文学的使命和内涵,到它的表现形式,直至最终形成的艺术基本风格,如今我们面对的文学百年,都未曾脱离中国社会决定性的制约。

文学承受着充满焦虑而又复杂多变的社会给予的重压。

文学为适应生长它的特殊环境而付出的代价:一方面为了顺应社会情势,文学竭力以自有的方式传达出这一特定时空中国的现实处境和中国人的情感经历;另一方面,它又不得不在较之艺术和审美更为急切的社会功利面前,不同程度地削弱以至在某一时期排挤文学自身的品质。审美与非审美,功利与非功利的矛盾、对立,以及“杂呈”,是这一百年文学的但中国这一百年待有的忧患却意外地使文学得到好处。一种崭新的文学形态在深重的危机和庄严的召唤中诞生。中国现代文学终于在古典文学沉厚的土壤上脱颖而出。诞生于本世纪初期的新文学直接受惠于清末以来文学改良和文体实验的一切成果,终于以充满现代精神和参与世界文学的姿态,进入了中国古典文学未曾也无法抵达的境界。

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期,也是中国文学的转型期。尽管社会转型不一定伴随着文学转型,但在中国,这并不同步的现象都奇妙地有了某种叠合我们如今肴到的就是这样一种社会和文学相互印证、相互阐释的奇观。即将画上旬号的古典文学,以它最后的辉煌,提醒人们记住它永恒的魅力。而新文学则以让人目不暇接的快速的节奏,不断展示它充满锐气的试验性成果。一边是夕阳的灿烂,一边是初月的清辉。生逢此时的中国人,终于窥见了这“百年不遇”的胜景。这一切,如今都蕴积在这套《百年中国文学经典》中了。

“经典”一辞在以往是慎用的,如今被应用得有点普泛化。其实,任何关于“经典”或“精华”的厘定都是相对的。一个明显的道理就是,任何精神产品的价值判断,都不会是单纯的和唯一的,精神现象有不可比拟的繁复性。何况,做这些判断的人,他们的学养、趣味和考察的方式又是千差万别的。还有,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是,文学史总有很多有意或无意的“遗漏”。文学史的基本方式不是累积,更确切地说,是淘汰。它以不间断的“减法”来保留那些最值得保留的文学资源「而忽略或弃贤那些一般化的材料。文学史正是以这种“无情”的方式,推进它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尽管如今的“经典”并不代表让人敬畏的神圣,但经典却始终意味着一种高度。高度并不是尽善尽美,也并非无懈可峦。这里入选的作品,大体只是编者认为的是最值得保留和记忆的作品。这样说当然不是认为那些众多未入选的作品就应该遗忘。事实有多少个选家就有多少种选本,同时也就存在着各异其趣的选择标准。这在文学观念变得多元化的今天,就更是如此。

编者在他长期(怛都有限)的阅读中形成了他认为符合上面的陈述的观念。这种观念在遴选作品中被具体化了,这大体是指那些能通过具体的描写或感觉、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生活的信念,对人和大地的永恒之爱,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又有精湛丰盈的艺术表现力的作品。由于考虑到这一百年文学和社会的密切关联,编者尤为关注那些保留和传达了产生它的特定时代风情的精神劳作。

编者在从事本书的编选工作时始终怀有一种庄严感而不敢稍有疏忽。但哲年文学浩如烟海,一个人的阅读非常有限,在这一点上。

同类推荐
  •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一个人的国家记忆

    全书分为九个篇章,写了三个城市、三个人物、三个历史事件,讲述了他们在共和国历史上的重要意义:大庆:一个与共和国盛大庆典同时诞生的工业圣城。
  •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我与无线的恩恩怨怨

    “等待香港”撷取了林奕华近二十年来在香港、伦敦以及其他各地写下的关于香港的长短文字,书名取材自贝克特的经典荒诞剧《等待戈多》,仿佛心中有个等的对象,而我们可以做的就只是被动地等待。香港是个同样荒谬的地方,香港以什么方式存在?还可以什么方式存在? 无线的昨天与今天,各时代领军人物,从周梁淑怡到今日之陈志云;无线四十年剧集盘点;隐藏各处的轶事,等读者挖掘。
  • 怒目金刚

    怒目金刚

    本书系“韩少功作品典藏”之一种,精选了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爸爸爸》《女女女》《报告政府》《怒目金刚》等19篇中短篇小说。作家一方面坚实地立足中国传统,另一方面有意识地使用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方法,鲜活的人物、奇幻的情节、对历史真相的揭示、直指人心的追问,多种元素构成了其作品凌厉而温厚的风格。本书既是韩少功中短篇小说精读,也是他创作三十多年的名篇荟萃,所选作品大多曾获过奖,有些作品还曾被改编为电影、音乐剧,影响深远。本书还配以湖南作协副主席何立伟所绘插图,以图诠文,在各版本的韩……
  •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文集(第一卷)

    姜椿芳同志是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总编辑,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前身)首任校长,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姜椿芳文集》共约480万字。汇辑姜椿芳已发表、出版的著译及部分未刊手稿,按照收录作品的专题和体裁,分为十卷。本书是《姜椿芳文集(第1卷)》,内收姜椿芳自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之间翻译的诗歌和歌词75篇。《姜椿芳文集(第1卷)》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
  •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最美元曲:我在白云下等你

    世态苍凉,一灯如豆。素衣青袍的读书人,在辗转反侧中,提狼毫,磨端砚,属文作曲,在辞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说,要知人论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让我们进入他们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书选取了元代最有代表性的六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过优美的笔触为读者解析他们的人间事。
热门推荐
  • 重生影后撩男神

    重生影后撩男神

    安倩对秦朗说:上一世你爱我爱的死去活来。秦朗眼神冰冷:保安,将这个神经病哄出去。安倩不死心。秦朗上下打量一遍:你是我见过的最差的女人。安倩炸毛翻脸:你竟然知道的这么清楚,肯定是睡过其他女人了,秦朗咱俩完了。秦朗眼中闪过慌乱:我眼神一直不好。安倩竖着耳朵听他下文,秦朗抿唇:更差的话我也认了。安倩咆哮:秦朗,你去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绝代妖娆

    绝代妖娆

    说第一遍时,妖娆耐心地劝解她,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下辈子做人时要认清这一点。第二遍时,妖娆佯装同情地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要坚强。但是那女孩儿似乎并没有准备就此打住:“我真——”皇甫妖娆真的是受不了这个祥林嫂了,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女子幽怨的诉苦,大声替她说道:“你真傻,你怎么能相信男人呢?你把他的甜言蜜语当成了永世不变的誓言,结果换来的却是这个下场!”那女子,嘴皮翻了翻,最终……
  •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地球百子1:重返地球

    一场毁灭性的核战争之后,地球表面被彻底摧毁。幸存的人类,逃入太空生活。300年来,从未有人再踏上地球一步,直到现在——太空舱故障,氧气不够所有人存活。100名有犯罪记录的青少年被遣返地球,执行希望渺茫的唯一任务——生存!重返核辐射弥漫的地球,百子面临有生以来最艰难的生存考验;更可怕的,是来自人类彼此之间的考验。零规则的地球,一切需要重建,爱与自由,战争和生存,地球百子必须直面末日的人性拷问。与此同时,百子中不断有人被射杀,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似乎被某种力量所监视。地球上不只有他们,还有其他人?接二连三的骚乱,不可预测的将来,以及无所不在的神秘威胁,地球百子如何面对,他们能存活下来吗?
  • 爱的蓓蕾

    爱的蓓蕾

    栀子花开的季节,晨晨和李木杉这两个宿世怨侣在校园里展开一场捉迷藏式的爱恋!在这个盈满淡淡哀愁的栀子花盛开的季节,一连串的麻烦、数番的误会、高考的临近、纠结的爱恨情仇——一切的一切,都在考验着两颗年轻而懵懂的心!——凄美的初恋依如爱的蓓蕾栀子花样的年华埋藏下许多永远无法忘却的思念······让你、我、他共同呼吸在这片纯爱的天空下去感受那份发自内心的最纯洁的爱意
  • 太白阴经

    太白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水浒之王族霸业

    水浒之王族霸业

    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武汉加油!
  • 撩人娇妻有点儿痞

    撩人娇妻有点儿痞

    现代女侠版哦!值得期待!“你敢再说一遍,孩子不是你的?”一记耳光打来,他不避不闪,眸光却依然森寒,对视着她的清泓水眸,阴阴一笑,“那又怎样,你始终在我一掌之握……”
  •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

    十二經補瀉溫涼引經藥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人区

    无人区

    1939年,侵华日军为了确保“满洲”安全,切断中国所有抵抗力量渗透,从山海关以西至赤城独石山,沿长城线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千里无人区。杨国威本是一个纯真瘦弱的孩童,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死在日军的刺刀之下;长大后,带着染血的残月刀在阿里山的日本神社愤怒地收割生命;隐姓埋名混进日军第66加藤混成旅团,只是简单地认为这样能杀更多的鬼子;辗转来到了无人区,参加了八路军猛虎独立团,在这片渺无人烟的焦土上用正义和大刀捍卫着失落的家园。中国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