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500000013

第13章 说二十年(2)

各种各样的丛书,“现代外国文艺理论译丛”,“美学译文丛书”,一套接一套地出;各家各派的代表人物(或不大有名的人物甚至无名小辈),从维科到尼采、从韦勒克到佛克马、从卡西尔到苏珊朗格、从伊格尔顿到杰姆逊、从哈贝马斯到加德默尔、从罗兰巴特到福科……轮番出场或同时登台,拥挤不堪;各种各样的文艺观念,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自然主义的、现代派的、后现代派的,认为文艺可以定义的、认为文艺不可以定义的,等等,在各种场合反复展示;各式各样的方法,老三论、新三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也在中国文艺学的场地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练。西方文艺学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历时地出现的众多“流派”、“思潮”、“主义”,共时地出现在中国新时期文艺学的场地上。上述这一切,就其积极方面来讲,的确大大拓宽了新时期文艺学的思维空间,丰富了文艺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改造和更新了文艺学的思维结构。而且,的确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具体成果。譬如,张黎、朱立元、金元浦等的接受美学译介和研究;杨义、傅修延等的叙事学研究(特别是杨义最近出版的《中国叙事学》吸取西方叙事学研究的学术经验和方法,深入挖掘中国传统的叙事学思想,获得某些突破性进展);王一川等的“语言学转向”、特别是“修辞论美学”研究;鲁枢元等的文学言语学研究(《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学刍议》);胡经之、周来祥等的文艺美学研究;金开诚、童庆炳、鲁枢元等的文艺心理学研究;吴予敏等运用语义学方法对中国传统文论的诠释(1998年第3期《文学评论》吴予敏《论传统文论的语义诠释》);郑敏、陈晓明等的解构理论的研究;王岳川、陈晓明、张颐武等的后现代主义研究;等等。

我尤其想说到对外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理论大家着作全集的译介所取得的成就--我指的是最近由钱中文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巴赫金全集》。这是一个好的起点。它适时地把以“对话”为中心的的非常切合当前时代特点的理论思想介绍给中国,将会对中国今后的文艺学和人文学科的其他方面的发展发生重要影响。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外来的和尚”不会念经的一面。就是说,别一国家、别一民族的思想文化,是产生于别一国家、民族的土壤里,有它自身的特点和特殊的适应性,在它们的国家和民族本是“会念经”的;但陡然间把它拿来直接诠释中国当前的文化问题、文论问题,难免会有“嗑嗑吧吧”、“念不成句”的情况发生。在新时期,我们所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文论、美学思想在中国“念经”时,“念”得“嗑嗑吧吧”、“念不成句”,甚至“念”得“驴唇不对马嘴”,已经屡见不鲜。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对“后现代”理论的引入。“后现代”在那些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具有“后现代”语境的国家、民族和地区,可能是适用的;但是,不分青红皂白,硬把它拿来阐释甚至动手解决连“现代”还没有“化”好的中国情况,硬叫它对着“前现代”,“念”“后现代”的“经”,那就“驴唇不对马嘴”了。因此,借鉴外国学术文化思想,一是要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二是要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之中国化。不然,它们将不只“念不成句”或“驴唇不对马嘴”,而且会得病,会“水土不服”、“呕吐腹泻”,甚至会一命呜呼。

“方法论”热

当然得“伺候”好“外来的和尚”,尽量不叫他拉肚子;另外我们也得结合中国国情来听经。

“外来的和尚”到中国来念经,其成败得失在八十年代中期的“方法论”热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

当时中国的哲学界、美学界、文艺创作界和文艺理论界,求新求变的心情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急不可耐。如何实现新变?大家认为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莫过于方法的更新,以为有了新方法,就会做出新学问、写出新作品(关于创作上对西方各种各样的艺术倾向、艺术主张、写作手法的移植、模仿、学习和借鉴,如意识流以及现代派其他的各种“主义”,从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照相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到荒诞派、黑色幽默、大地艺术、行为艺术,乃至后来的后现代的平面化、表层化、快餐化、拼贴和复制等等,姑且不论;此处只谈学术研究的方法问题)。于是,各界争先恐后,纷纷引进新方法、或者自以为新而在外国已经不新的方法。而且,什么样的方法都要。首先是社会科学、人文学科本身的方法;其次,如果认为本学科的方法不够了,那就向外学科“借”方法,例如向自然科学“借”方法,而且还要“借”那些在我们看来“最新”的方法,如所谓模糊数学的方法,耗散结构的方法,“熵”定律,“测不准”原理,等等。短短几年,几乎把西方曾经有的新的老的方法都拿过来了。不管是否适合中国的“国”情、“学”情,先拿过来甚至强行移植过来再作理会;不管对文艺学好用不好用,先用了再说,甚至有时不甚理解也要强行“征用”--这里大约用得上“文革”中常说的那句话了:理解的也执行(运用),不理解的也执行(运用),在执行(运用)中加深理解。

1985年,就是中国的文艺理论界从西方引进方法、向自然科学“借”方法、大谈方法、大用方法的最集中最热闹的一年,人们称之为“方法年”。这一年,举行了三次方法问题的学术研讨会,三月厦门会议,四月扬州会议,十月武汉会议。就拿笔者所参加的扬州会议来说吧,老中青三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界,科研教学不同行当,各路学者会聚一堂争谈方法。我记得当时还特地邀请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专家(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一位建筑学院的教授)、“思维科学”的研究专家(前几年才去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陈步研究员)与会做专题报告,陈步先生关于思维方法发生学的讲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会上谈论最多的是对自然科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等)的借鉴和运用,大部分人持积极的赞赏的态度,有的还现身说法,介绍自己借鉴和运用的体会,可以说,当时的“科学主义”倾向明显地压过了“人文主义”倾向。但是就在那次会上,也表现出“人文主义”的“反抗”。刚刚出道不久的宗白华教授的弟子刘小枫,风风火火赶来,听了许多颂扬“科学主义”的发言,颇不以为然,他在发言中泼了一瓢冷水,认为在文学领域引进自然科学方法属于“末流”,人生的问题是不能靠自然科学来解决的,哈姆莱特的“活着还是不活”的问题,任何计算机也解决不了。他撂下这个发言让大家思考了好一阵子,自己匆忙赶往谋职的深圳大学。

从总体上说,我认为那次“方法论”热虽然不是没有问题,甚至今天看来有不少可以吸取的教训;但我仍然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它在新时期文艺学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最爱听小蔡的笑声

    作为一名留学生家长,作者孟久成对十几名留美学生做了详尽采访,描述了他们在国内一路打拼成长的过程,以及在美国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对他们的婚恋生活更有专章详述。本书可贵之处在于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在美国的生存状态,展示了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涉及国内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如留美过程,子女教育,如何择业,成功标志,人才评判,美国大学的学制。《最爱听小蔡的笑声》的另一个题材是有关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故事,从宏观上讲述了美国家庭领养中国孤儿的由来,领养过程,抚养经历,讲述了发生在这种跨国家庭里动人、细微且国人闻所未闻的故事,有强烈的震撼力。
  •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最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

    《爱默生美的随笔:不念千古,只爱当下》是哈佛大学受欢迎的哲理书,是爱默生随笔精选集,内含主题随笔、浪漫诗歌和私家书信。阅读本书,可以给你的心灵一次震撼。
  •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

    本书遴选了2014年发表在各类文学刊物上的优秀诗歌,全面展现了2014年的诗歌创作成绩及美学风貌。在选编和评选过程中,编者坚持艺术性、思想性和文学的良知。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把具有广泛影响,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评选出来。
  •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本书收录了《一夜风流一世情》、《潇洒逃亡》、《眼睛一眨鸡变鸭》等故事。
热门推荐
  • 王爷的绝色悍妃

    王爷的绝色悍妃

    新文《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已发,请亲们多多支持!杀手?特工?天才?她都不是,她是笑颜如花、腹黑凶猛、狡猾如狐的兰府家主。想毁她清白的,被剁掉小指扔出去喂狗;想霸她家业的,被逼死在宗庙大殿;想黑她名节,让她嫁不出去?sorry,她一不小心搞定了权倾天下、酷炫狂霸拽的摄政王大人!他:“夫人,外面盛传我惧内!”她眨巴眨巴眼睛,一脸无辜:“哪个不长眼的乱嚼舌根,拉出去砍了!”他:“我!”她:“……”
  • 仙武帝尊

    仙武帝尊

    在下白如墨,以刀相邀,请君共赴无间。转世的北落仙尊再登天路,镇压世间一切敌!
  • 处事绝学(下)

    处事绝学(下)

    《处世绝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清新简明的笔调,囊括了为人、处事、修身、养性、从政、治家、经商、聚财智慧之大成,汇天地之秘籍,掘经史之精华,发宇宙之宏机,可谓是治世、处世、劝世、醒世之宝鉴;修身、养性、养生、应酬之真经;为官、教子、经商、决策之秘诀;解难、佛道、风水、观人之妙术。既注重理论本身,又注重阐述具体的方法,简单明了,行之有效。只要您遵循这些法则和秘诀,并加以灵活运用,必能事半功倍,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丰硕的成果,从而在您整个人生战场上进退得体,坐拥成功。
  • 期约三年望星相待

    期约三年望星相待

    一位穷小子向一位千金小姐表白,因为各种原因,被程玉拒绝了。毕业后,她走了。萧然依然没放弃,五年后相见…………
  • 光福诸山记

    光福诸山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

    《教授之死》主人公东学潮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默默无闻,被身为银行主任的妻子抛弃后,发愤图强改变自己的生活,他千方百计以自己的研究成果为礼物,攀附上了校长,成为校长的科研打工仔和忠实的追随者,因此得到了校长的提携重用,官位职称权势节节攀升,爱情和事业也获得了大丰收,他本人也沉浸在这种成功和权势的喜悦之中不能自拔,因而更加刻苦努力信心实足,权力越大,学术越得心应手,名利也越大,如同被绑上了一辆名利战车,他一刻不能停止,只能奋不顾身一心一意以学术为幌子追求挣扎下去,如同上瘾,他贪得无厌什么都要,什么都不放弃,得到的越多,反而包袱越沉重。
  • 系统之快穿大神攻略

    系统之快穿大神攻略

    这是一个高智商女主穿了又穿的故事,这是一个耿直女主在系统的套路下越走越歪的故事。系统说要完成宿主的心愿她才能活下去,所以她莫名其妙地在攻略与被攻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系统说男主不能死,所以她舍已为男主,一不小心撩了不该撩的男主,还把人撩黑化了;系统大手一挥:男神只多不少,颜值高,身材好,财气大,威武霸气,温文尔雅,正气凌然,腹黑反派,小狼狗,小奶狗,学神学霸应有尽有!她白眼一翻:长得好看能当饭吃?阴暗偏执,狂妄自大,冷漠无情,心理变态也不少……系统:……所以你要感化他们,明天世界会更美好!(预案)无情少年VS豪门千金明暗双帝VS相府嫡女冷漠神尊VS娇美桃妖吸血鬼伯爵VS折翼天使PS:欢迎小可爱们看过来~
  •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佛说大普贤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理想是用来实现的

    有价值的图书就像一部经典电影一样,不会从主角的出生絮絮叨叨的聊到去世。本书将马云人生中最精彩、最实用的片段剪切出来,以布阵、聚人、借势、变脸、御敌、正已、育人、坚守为核心 ……
  •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石头汤实验:文化隔阂为什么如此顽固

    本书讲述了一个有趣而又雄心勃勃的心理学课堂实验的经过。在讲授跨文化交流的课程中,作者将她的学生随机分为两个文化组。在随后的10周时间中,这两个组的人员内部逐渐形成结盟、忠诚等特质,而两个组之间则发展出偏见、敌意和冲突。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本情节曲折的小说,这个实验对于我们理解同一种文化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不同文化之间的隔阂产生的原因、心理学机制很有启发意义。这本书对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传播学的学习者和研究人员都很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