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6500000003

第3章 文学不死(2)

黑格尔“艺术终结论”提出后也有不少应者,上个世纪的现代艺术研究家中讨论“终结”者亦有人在,如美国学者阿瑟·丹托在他讨论现代艺术的着作《艺术的终结》中就重新讨论了黑格尔的命题,不过实际上他认为艺术既有终结,也没有终结。他说:“艺术会有未来,只是我们的艺术没有未来。我们的艺术是已经衰老的生命形式。”这种相信艺术有未来、有终结的观点,是“以线性历史为先决条件”的:“如果我们认为艺术有终结,我们就需要一种线性的艺术史观,现在,黑格尔的理论满足了所有这些需要。他的思想要求有真正的历史连续性。”但是,假如认为历史是非连续性的(历史相对主义),那么,艺术也就无所谓终结,因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艺术,你方唱罢我登台,旧的去了,新的又来了。现代艺术终结了,后现代艺术又新生了。上面阿瑟·丹托所说的“我们的艺术没有未来。我们的艺术是已经衰老的生命形式”是指以线性历史观来看的某一种“艺术”,如现代艺术,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艺术终结于现代。

在黑格尔之后差不多二百年,“终结”的问题被“后”学大师们提出来。黑格尔当年“终结”于浪漫艺术,其中包括诗。后来,也可以认为“终结”于现代艺术。而按照那些“后”学大师(如德里达等人)的观点,则“终结”于电信时代(电子媒介时代)或者说后现代,而且“终结”的也不只是文学,连情书也不能幸免,还要搭上“哲学”和“精神分析”。

然而,我们又得重复上面提到的问题:第一,对德里达、米勒的意思是否理解得准确?他们是说文学真的要“终结”吗?第二,按我的理解,黑格尔的“终结”不是说艺术从此消亡,那么,这儿的“终结”就是消亡吗?

文学受到威胁,但不该“终结”

我认为“终结”不等于“消亡”。我坚信:文学不死。

我的一位年轻的同事彭亚非写了一篇文章《图像社会与文学的未来》,发表在《文学评论》2003年第5期上,也坚持认为文学不死。他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彭亚非认为,现代社会是个为大众消费文化所覆盖的社会,而图像社会的出现,使传统文学的中心地位和权威身份被颠覆,整个文学界普遍滋生强烈的挫败感和生存危机感,尤其是那些所谓纯文学的写作,由于迅速的边缘化而弥漫着浓郁的怀疑论与悲观论情绪,以至于文学正在走向终结与消亡的观点再次甚嚣尘上。而实际上,这样的情绪和观点的风行,与对图像社会和文学的本性都缺乏足够清晰的理解是分不开的,故而具有某种过甚其辞的虚幻性。但是,“图像社会”的出现尚不足以使文学消亡。

近一、二百年以来,图像符码与图像信息的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化生活中大量涌现,用所谓“图像爆炸”来形容近几十年的情形,也许不为过。你看到,眼下不论外国还是中国,图像符码与图像信息越来越成为文化运作与文化生活的主要形态。要了解新闻,相当多的人是通过电视(据说我们今天所掌握的社会信息,有60%到70%是通过图像的方式获得的);文化娱乐,对许多人来说,主打是影视、多媒体、卡拉ok……;许多家庭出去旅游,带的是小摄像机;产品推销,是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和各种各样的图像广告;甚至政府部门开跨地区的会议,也已经不是以往的电话会议,而是变成了电视会议;还有人工绘制的各种图像,如漫画、卡通制品、电子游戏等等,充斥人们的视野。它们包围着我们,构成了当今的图像文化统治。英国学者约翰·伯杰在《视觉艺术鉴赏》一书中写道:“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曾经出现过这么集中的影像、这么密集的视觉信息。”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消费性的、具有泛审美化特点的、狂轰滥炸而又瞬息万变的图像文化,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的同时,也培养了人们的一种文化惰性。

丹尼尔·贝尔说,电视新闻强调灾难和人类悲剧时,引起的不是净化和理解,而是滥情和怜悯,即很快就被耗尽的感情和一种假冒身临其境的虚假仪式,使人们忽视隐藏在事件背后的深刻本质。据此,彭亚非有一个意见很好:在图像社会的视觉大餐面前,我们有必要对视像文化有可能一味成为权力话语、金钱话语与大众消费性话语的共谋这一图像社会的负面性保持足够清醒的警惕性和批判意识,而这一意识对于我们理解文学的当代命运与未来使命则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应该思考,在图像社会给文学的生存带来如此巨大的压力的情况下,文学是否正在走向消亡?从人们的一般心理而言,都不愿文学消亡,因此,在压力面前,想出一些变通的理由加以缓解,如:有人认为精英文学或者所谓的纯文学也许确实衰落了,但消费性的大众文学却实际上有了长足的发展;有人认为文学现象性的“缺席”并不影响它实质性地“在场”,文学依然在后现代的文化运作中以一种“隐蔽形态”处于支配性的乃至统治性的地位,这样一种存在形态可以直白地描述为“大文化领域内人文活动的文学性体现”;还有人提出了所谓“大文学”或“泛文学”的概念以说明文学实际上也并未消亡,今天的文学不过是已经“化整为零”,“变异”为大众文化消费中一种日用化或应用化的文字产品,比如说以广告词、新闻叙事等等文体方式存在于我们的种种文化活动之中。

但是,以上各种说法对于我们理解图像社会中文学的归宿与未来命运,对于我们认清文学将永存于人类文明中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是远远不够的。文学永存的理由和它不可抗拒的未来,事实上牢牢掌握在它自己的手中--因为决定文学命运的终究是它固有的、特定的人文本性和人文价值。

文学的人文价值与图像的局限性

彭亚非的论述有一定的说服力。他的文章对我很有启发,譬如,关于文学的人文价值与图像的局限性问题,就很有见地。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似乎永远不能令人满意。你仔细琢磨一下,影视改编作品能真正呈现出优秀文学作品文字背后那些深刻的意味与涵义吗?很难。人们在影视改编作品中看到的,总是不如文学经典原着曾经让我们在想象中体验过的,总让人觉得缺少点什么,遗漏了什么。影像对文学作品原始景观的复制或再现,总是失去了许多用影像难以呈现的意义、意蕴、意味。看到影像的局限性,这一点很重要,虽然对此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但注意它,无疑对解开“文学永存”具有重要意义。影视演员的个别性,使其全部意义和意味都集中在自身所限定的所指上,往往失去更大的审美能指空间。影视演员常常只能展示个人“具有的和可能表现出来的魅力,而更多的审美可能性却消失了--而这种可能性总是在文学的阅读中存在于千百万个读者的想象之中的”。

从艺术接受方面来看,如果我们只是将自己限定于一个可观看的世界之中,我们实际上也就会被观看所规定、所决定。这样,我们就会失去更大的审美享受空间,特别是由文学艺术所提供给我们的审美空间。文学的内视形象是对可能的审美形象的更为理想的再创造,它的内视审美总能给审美想象留下更广阔的空间,并且使我们在精神上拥有整个影像。它能使审美对象的存在意义与意蕴更为有效地呈现出来。阅读会逼迫我们自己去创造出和建构起意蕴更丰富、意味更耐琢磨的内视形象,使心灵“观看”到的一切,充分内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从而使我们更为积极主动地同时也更为深入地领悟文学意象的内涵和意义。因此,文学总是能使我们达到更为深刻的历史深度和人性深度。

彭亚非下面的论述也很富启示性。他认为,文学的内视性想象和对存在诗意的内在体验使人类超越了物质性空间生存的制约而进入了时间性的存在之中。文学是关于人类生存本质的艺术。在文学中,人们把美交还给美,把实存交还给实存。在文学的阅读过程中,人因为获得时间性而得以进入本质性存在,人也由此而获得对人本身的信仰和超越现实生存的精神力量。文学超越了感性空间的束缚,因此它也远离了其他审美活动的空间角逐,在纯时间性的内视世界中开拓着完全属于它自己的审美疆域。不用说,只要人类还需要在生存意识中体验纯粹的时间本质,那么即使是图像社会的完美风暴,也不足以使文学丧失掉只存在于人类意识中的这块世袭领地。因此,说到底,没有什么文学终结的问题。文学的未来将为它自己优越而深刻的本性所指引。在图像文化成为历史新宠的后现代社会,它仍将持之以恒地将我们带往时间的深处,在尽显语言和内视世界的能指之美的同时,通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开掘存在的诗意,共享人类灵魂探险的无穷可能性,并以此构成人性的全面而立体的交流,使失去家园的人类精神在新的信念的询唤下,在灵与肉的主体性升华中,重获救赎,直达彼岸。

总之,我同亚非以及其他许多同道学者的意见一致,认定文学不会消亡。

在我看来,文学不死的一个最有力的根据是,在中外文学实践中,无数事实证明它仍然健康地活着,而且还是很有活力。诺贝尔文学奖不是年年照样颁发吗?在中国,每年差不多有800部以上长篇小说出版,我不敢说这些小说都是好的,但是,能够称得上是“艺术品”的,也不在少数。例如,二十一世纪初这几年,有几部描写知识分子形象的作品,就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受到注目,像阎真的《沧浪之水》、张炜的《能不忆蜀葵》、张抗抗的《作女》、莫怀戚的《经典关系》、张者的《桃李》、王家达的《所谓作家》、董立勃的《米香》等等。我之所以举长篇小说,是因为长篇小说是最受考验的一个品种,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也越来越没有那么多时间来读长篇了。即使如此,长篇小说还能取得这样的业绩,说明文学还有很强的生命力。至于短篇小说、报告文学(以及各种各样的纪实文学)、杂文、散文、诗歌,我就不多谈了。

有的同志说,文学经典本身的那种‘味外之旨’、‘韵外之致’,那种丰富性和多重意义,那种独有的审美场域,依靠图像是永远无法接近的。这话很对。譬如,拿杂文来说吧,它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它的意蕴、它的味道、它发挥作用的方式,别的艺术形式很难匹敌。当今有一位杂文大家,也是诗人,名字叫邵燕祥,他写的许多杂文简直妙不可言。有一篇很短的文章,说的是,西方有愚人节,在那一天可以说瞎话,骗骗人,开开玩笑,总之,那一天骗人无罪;咱们中国何不来一个说真话节,规定在这一天说真话无罪。几句话,深刻、尖锐、准确。就像一位针灸能手,一下针就扎到穴位上了。

的确,文学自有它存在的理由。这理由你不要从外部去找,而要从文学本身去找。文学自身的特点和本性决定了它的存在。文学最大的特点是创造一种内视形象。这种内视审美是文学独有的,语言艺术独有的。其他艺术,比如说戏曲、戏剧、电影、电视、雕塑、绘画、舞蹈、建筑等等,它们是通过眼睛的可视性的。有的艺术除“视”之外同时也“听”,视听兼有。它们是直接给你感官上的感受。文学不是,文学是用文字阅读唤起你在头脑中的想象,叫你自己去建立那种审美形象,这要比可视的、可听的形象更丰富。它调动了你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电视造成人的懒惰。我就常常依靠电视。一个人若依赖于电视,那么他报也不读了,书也不看了,脑子也不愿思考了。电视给我们什么,我们就接受什么。但是文学不一样,语言文字提供出来的这种形象,这种作品,这种文本,需要你自己通过创造性的思想和想像来建立形象,这种内视审美是老天爷赋予文学的,是影视所缺少的。就此而言,文学要比影视、比其他图像艺术优越得多。

我觉得在电信时代、电子媒介时代、“全球化”时代,文学受到巨大冲击,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了新形态,从创作到接受都与以前大不一样,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但是,不必忙着下结论。我心目中有一个信念(姑且先说是信念吧)还是很强烈的:文学离“八宝山”还远,文学应该会“活下来”,它不会就这么无情无义的撇下我们一走了之。

文学,我爱你。世上千千万万人将会用爱挽留你。

同类推荐
  • 百年沉浮:走进中国体育界

    百年沉浮:走进中国体育界

    本书是一部全方位描写中国体育百年风云的报告文学,既描述了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也分析了我们的不足,同时还向人们披露了重大事件的背景材料。
  •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不可重来

    时光不可倒流,人生不可重来

    史书翻开新的一页之前,在故事正要开始下半部的时候,我们总会被那历史的缝隙里豁然传来的鸟鸣、水声、落花声、金戈碰撞铠甲的铿锵唤醒想象力。作者以古词为引,诗文结合,独特视角,异样思情,翻开那被时光尘封的印记。
  • 自由谈文学

    自由谈文学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难得潇洒》、《“好汉奸”论》、《文人风骨》、《街上流行》、《文人的怪》、《话说王伦》等三十余篇文学评论。
  • 蜀中旧闻

    蜀中旧闻

    蜀人魏明伦有句云:“巴国出诗酒,布衣傲王侯!”这出诗又出酒的蜀地,自然就有了无限的浪漫与温馨,洒脱与豪迈。书剑快意恩仇,诗酒放歌江湖。一部《花间集》,尽揽清绝之词,写尽了蜀中妖娆之态,让富甲天下的四川盆地,占尽了中华文明的无限风流。一杯剑南春,醉了唐朝,醉了宋朝,香飘古今。一曲蜀道难,壮了巴山,壮了蜀水,惊绝天下。《蜀中旧闻》,无意庙堂王道,也无意教化育人。独喜山野寻古访幽,坊间搜奇猎异,以飨读者诸君。
  • 高晓声的鱼水情

    高晓声的鱼水情

    这里所谓的“鱼水情”,是指高晓声对鱼和水的感情。高晓声的家乡是江苏常州武进。这里是典型的水乡。河浜纵横交错。高晓声从小迷恋水和鱼。对家乡的水和水中的鱼有超乎寻常的感情。在新文学作家中,沈从文对水的描写早为人称道。也生长于水乡的汪曾祺,在作品中对水也有独特而精妙的表现。而高晓声对水的表现,绝对不在任何人之下。至于写鱼,在中国作家中,我没有见过可与高晓声媲美者。可以说,高晓声是把水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之一,而是把鱼写得最好的中国作家,没有“之一”。高晓声的散文《我最熟悉的地方》,对家乡有过介绍。
热门推荐
  • 微澜一笑百媚生

    微澜一笑百媚生

    人狐始终不能相恋,一场血腥的杀戮之后,尚在襁褓的她被他收为徒儿,十六年之后,她已长成婷婷玉立的姑娘。她玩心极大,屡次偷偷下山,惹得师父很是头痛,不过师父对她很好,并不多责罚于她。后来,她发现她敬爱的师父竟是她的杀父仇人,她发誓要杀死她的师父,以报杀父之仇。红了眼,翻了脸,师徒之情不再有,更多的只是仇恨。恩恩怨怨只不过是一场荒唐的梦,明月挂起,只盼他能原谅她,就像那时,微澜一笑百媚生。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明媚多姿

    明媚多姿

    做为一个穿越者,碰上个仇恨值满满的重生者时人生怎能不狗血天雷,多姿多彩只见那重生萝莉意欲一雪前耻母仪天下再看那土著少年气势汹汹,试图……诶,我只是个打酱油的围观群众,别冲我来呀少年,听我一句劝,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挖坑填小姑娘是没有节操的行为!…………掀桌,萝莉有毒,少年凶猛,还让不让人活了!————————————————————满血复活,欢迎蹲坑,亲,来收藏一发呗~
  • 大神,来淘个宝呗!

    大神,来淘个宝呗!

    顾遥知带着一套据说很牛X的系统穿越了,“宿主,我们把现世的东西买来卖给神仙们,再把神仙们的物件卖到现世,先挣他一个亿。”于是,顾遥知捡了个酒壶,卖到现世就是超级古董。可九重天住着一只活了几十万年的老凤凰,九霄琉璃翊天君。该老凤凰傲骄、小气、不讲道理,得理还不饶人。而酒壶正是人家的……偏老凤凰喜欢宝贝,小萌宠匍匐上前:“大神,咱们一起来淘宝?”
  • 颜如语梦

    颜如语梦

    若是有一朝,似繁星升起,我再也不想遇见你。
  •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卡耐基说话技巧与人际交往

    本书将会教会你:赢得他人赞同的说话技巧;赢得他人合作的说话技巧;有效说服的说话技巧;当众说话的沟通艺术;如何做一个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如何克服恐惧建立自信;如何学会当众讲话让别人相信和接受你……如果获得了这些技巧,你将迎来崭新的人生!
  • 墨少情深不负

    墨少情深不负

    为复仇,她被母亲逼着去抢妹妹的未婚夫,却没想到咬牙豁出去的那一.夜认错了人。从此就为自己招来一位温柔忠犬。她闹,他宠。她复仇,他帮忙。她闯大祸,他收拾残局。为报仇,她扬言:“我不爱你,我是要嫁给顾少的人!”他眸光严峻,笑着拥她入怀:“宝贝,咱们床上说。”
  • 重生之有你一生幸福

    重生之有你一生幸福

    前世,单纯如她,却惨遭杀害;重活一世,看她如何在世人面前做高冷霸气女神,在他面前做蠢萌傲娇女孩。世事多变,亲生父母逼她做出选择,一面是弟弟,一面是求而不得的父母;再次面临死亡,她该选择逃避,还是面对?尘封的记忆解锁,一切该走向何处呢……我不是个温柔的人,可是为你,我愿意温柔;我不是个善良的人,可是为你,我愿意倾尽一切,换你一世安稳
  • 猎人的卡牌之旅

    猎人的卡牌之旅

    动漫爱好者陆凯带着卡牌系统穿越到全职猎人世界的正常故事他守护美好,了结因果,战胜强敌,改变遗憾,走过诸般世界,最后总能想起....迈特凯竖着大拇指,露出洁白的牙齿,说道:“陆,青春不允许放弃。”
  • 暗月无光

    暗月无光

    小琦刚把办公桌上的东西收拾好,大雨就哗哗地落下了。看一看时间,已是下午五点钟,幼儿园已到了放学的时间,于是小琦就撑了把伞走了出去。雨太大,那把天蓝色的小雨伞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才出单位的大门,小琦的全身已被雨水打透了。小琦抬头看看黑压压的天,叫了辆出租车。到了幼儿园的门口,还好,还没有放学。校门口已聚集了许多接孩子的家长,把门口堵得严严实实的,小琦就在不远处的一棵树下站了,等女儿出来。衣服全湿了,贴在身上,使小琦全身的曲线毕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