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5400000005

第5章 与古人对话(1)

1.朱熹与岳麓书院

2002年6月,我们的笔会从广东韶关、江西大余,一直开到湖南郴州。会后,我又从郴州去了长沙。去长沙的目的就是了却多年心愿,拜访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兴于唐末五代(约958年),由智璇等二僧办学,盛于宋。在中国书院史上,岳麓书院声名显赫。它与同是兴于宋初的河南登封“蒿阳书院”、河南商丘“睢阳书院”以及江西庐山的“白麓洞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

然而岳麓书院不仅是四大书院之首,而且无论是历史或影响,它在中国所有的书院中,也堪称领袖群伦。晋时陶侃、唐时刘禹锡,曾于此结庐读书。南宋朱熹和张拭在此交流学术。明清以来讲学或就读于此的有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谭嗣同、梁启超、黄兴、蔡锷、蔡和森等。1916至1919年间,青年毛泽东曾数次寓居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岳麓书院占地2.1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分讲学、藏书、供祀三大部分,气势宏伟。中国古代书院,大多都在山林而远离城市,并多为背山面水,背负丘山而胸怀江河或湖泊。岳麓书院高枕在岳麓山上,湘江水为襟带,一溜沿山坡而建的青瓦粉墙,两侧高悬“纳于大麓,藏之名山”的联语,让人恍若置身在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的意境中。

我在湖南省文联江学恭先生和王广照先生的陪同下,进入岳麓书院。从前院到后院,我都被这千年古学堂所积累的浓重文化氛围震撼着。不敢大声说话,不敢贸然行进。后院一座八角形亭内,铁栏围护着一方硕大的“麓山寺碑”,它出自唐代著名书法家北海太守李邕的手笔,文词华茂,字体秀劲,刻工传神,号为“三绝碑”。而亭侧的池塘水淸如镜,是山间百泉奔赴所汇。我们小憩于池边石凳上,清波养目也洗心,顿觉四周尘俗之氛尽扫,胸中欲念倶消。南宋大思想家朱熹有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当年曾与张拭联袂,在御书楼宽大的讲堂讲学。听者风涌云集。如今两张讲桌置于正中的《岳麓书院记》屏风之前,左右两壁嵌有朱熹手书的“忠孝廉节”四字石碑。说起朱熹,我的思维便活跃起来。朱熹一生沉沉浮浮、坎坎坷坷、对对错错。朱熹是把中国书院文化推向顶峰的人。然而朱熹没有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他临终时门人散尽,连找个抄书稿的人也找不着。这与他的政治倾向有一定关系。朱熹是做过官的。但他对抗金的态度很摇摆,先主战,后来又主和。他砸过秦桧祠,后又吹捧秦桧。朱熹的主和,虽然不是卖国,却给人留下了非议的话柄。以至于临终前的凄苦,一如杜甫诗中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他左眼全瞎,右眼模糊,臂痛腹胀,泄海不止。肉体上的自身摧残,加上精神上又担心权臣们对他的加害,还有最让他放心不下的那本尚未编修完的《礼书》。因此,朱熹是在惶惶不安中离开了人世。为他送终的,只寥寥数人。他活着时,也许没想到死后会有那么高的谥号,会成为孔孟之后儒学的第三人。

从前儒学的最大价值方面,是主导了中国的思想。然而儒学也有受佛、道挑战,取而代之的威胁。朱熹正是在儒学面临危机的时候,吸取佛、道的精粹,重铸儒学,完成儒学中兴的使命。应该说,儒学对中国既有贡献又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它创造了伦理亲情的中国文化,但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又蘸着儒家仁爱的水,磨一把道学杀人的刀。今人想到朱熹,对他的“克人欲,存天理”仍然会产生痛恨,甚至会为那些烈女祠、贞节坊的女人们抱不平。不过,朱裒也有值得让人尊敬的地方。他一辈子都在倡导修身养性,君子人格,其思想影响了后代知识分子的讲节气、讲境界、讲奉献。

我们出院门时,抬头了望“赫曦台”。据说朱熹、张拭讲学于书院时,晨起常登山观曰出。故名岳麓山顶为“赫曦”。张拭筑台,朱熹题额。然而几经沧桑兴废,后来只好移置于院门内。岁月如梭。古老而沧桑的岳麓书院,早已让时光之水洗涤了朱熹为封建制度鼓吹的学说,剩下的也许就是这个“赫曦台”,还有世世代代的一点细怀。

2.采菊东篱下

毎年秋天,我都会去柳浪闻莺看菊展。每次在菊花前徜徉,又都会想起陶渊明。仿佛这满园的菊花,就是晋朝陶渊明栽种的菊花。因此这菊花在我眼中,便有了品格和幻想。

我知道陶渊明年轻时想做官,并且做过官的。他少年时有诗曰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只是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纸醉金迷的日子,让石崇、王惜斗富的侈浊之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腐气和淫逸。他一身正气,刚正不阿,把大印挂到彭泽县的大堂上,辞了官,一身轻松地走出来。“不为五斗米折腰”,这是他的气节。人是要有气节的。为了这气节,他心甘情愿地耕种为生。这使他与土地有了亲密的关系。于是他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找他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一种境界。据说陶渊明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但他采菊东篱下—种的菊花,却清气朗朗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

如今是一个商品经济的时代,满世界物欲横流,能耐住寂寞的人,终归不多。像陶渊明这样归隐田园的,更需要一种哲思和境界。辛弃疾在《水龙吟》中曰:“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假若陶渊明未死,我想在这个商品经济的社会,他也一定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无尽岁月。他绝对不会遁入空门,去做和尚。他对佛教的态度,表露在一首《和刘柴桑》的诗中。诗曰:“山泽久见招,胡事乃鋳踏?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刘柴桑,原名刘遗民。是陶渊明故乡柴桑县的县令。他那时十分迷恋佛教宣扬的净土,邀请陶渊明去“山泽”,这许是刘柴桑等一批人,在意远大和尚的领导下,结社念佛时的事情。元兴元年,庐山上佛教活动非常热烈。然而,陶渊明婉拒了他的邀请。陶渊明诗的言外之意,显然是说求佛毫无意义,四大并不皆空,人世还是值得留恋的。为了生存必须劳作,但不必追求物质享受。

陶渊明的这种人生态度,影响着后世不少文人。我也不喜欢都市生活所带来的种种过分的享乐。一味地追求享乐,会丧失意志,让人变得平庸。倒是寂寞与孤独,能使人宁心静气,思悟得远一些。譬如陶渊明在《和刘柴桑》一诗中,道出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走向废墟的过程。所以,他认为“但使愿无违”,想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便是最好的。

昨天,我在花市买了两盆金黄的菊花。忽然想起著名的《归去来辞》中的话:“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于是想,陶渊明很少游历名山大川,他参透世事,“哲人舒卷”,只要日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情,便是他最幸福的生活了。

3.想起孔子离婚

现在无论哪一个国家,离婚率都居高不下。一对新人甚至会在结婚登记的第二天,便气呼呼地宣布离婚。我的邻居阿梅就是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刚结婚就闹着要离婚了。如今的女子,已不是旧时代的女子。她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崇尚自由、追求独立,那些“三从四德”的古训,早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婚姻已不再被她们看得神圣。当然闹离婚并不一定都是女方,也有男方的。

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让我追本溯源,想起了孔子的离婚。孔子是圣人,也是凡俗之人。一生过得并不滋润。想在政治上建功立业,却未能成功。想家庭生活幸福美满,却有兀官氏这个唠唠叨叨的妻子。于是,他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他有众多热爱他的弟子,却还要不顾一切地奔走呼号他的神圣理想。

应该说,游走于诸侯之间是一种悲壮的举措。他必须首先承受屈辱、艰辛、寂寞,还要有斩钉截铁于道的牺牲精神。当然,孔子正是有了这样的牺牲精神,才能够车辚辚、风萧萧、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地周游列国。尽管有时他也会失望、痛苦、对自己产生酒后起舞怀疑,但面对汹涌奔腾的黄河水,他会让这种不良情绪如水般奔流而去。然后再面对肃立无言的高山,沉思着说知其不可而为之。”作为孔子妻子的兀官氏,确实没有办法理解孔子的这一悲壮举措。她也许会大声叫嗤你儿子不管、家务不做,你读那么多书,怎么就弄得像个丧家犬,你给家里带来什么好处?”孔子注重精神生活,无奈被妻子唠叨得心生厌烦,便脱口而出:“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于是,一气之下休了兀官氏。

其实古代休妻并不随便,必须有足够的理由。礼书中有“七出”规定。“七出”是指妻子在七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有问题,丈夫就有权“出妻”,宣告解除婚姻。“七出”的具体规定为:1、无子;2、淫佚;3、不事父母;4、多言;5、盗窃;6、妒嫉;7、恶疾。古代休妻,男人显示着尊严、地位和权力,而女人只能独自咀嚼着一份辛酸,一份不为外人知,亦不足为外人道的辛酸。所以兀官氏的辛酸,满腹诗书的孔子也是难以沟通与理解的。

孔子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然而他似乎只修了身,却没能好好齐家。他对兀官氐并不宽容,休掉她后也不能像朋友那样对待她。甚至到她死了,儿子哭母他都很不高兴。他儿子名叫鲤,字伯鱼。《礼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依照当时的礼法,离婚的女人死了,子女不能参加丧礼。所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是也。这是古人很没有人情味的一面。孔子倒是一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但独对兀官氏不讲情面。因此,孔圣人在个人情感生活面前,也未能免俗。

孔子平时对衣食住行,大抵持一种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的态度。他并不排斥物质生活。但在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不可兼得的时候,孔子一定偏重精神生活。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孔子尚中庸,若不是实在与兀官氏过不下去,他是绝对不会离婚的。不过,离婚对孔子来说是一种解脱。他的精神生活,由此而逐步深化地浸透在“智、仁、勇”这三个方面。

4.但愿长醉

前不久去云南彝州,彝州是一块神奇古老、美丽富饶的土地。数千年前,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化。那文化中,酒与歌舞是他们比较突出的民族文化之一。当你进入这片土地,族民们载歌载舞迎接你的是牛角酒。牛角酒是贵客临门时,必敬的一杯酒。如果你不会喝酒,正在鋳踏时,穿着彝服的阿表妹便用嘹亮的嗓子唱起:“阿表妹端酒啊,阿表哥拿酒来,阿表妹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阿表哥喜欢不喜欢也要喝。喜欢哩也要喝,不喜欢也要喝,管你喜欢不喜欢也要喝!”那几天在彝州,仿佛做了几天“酒仙”,真正有点“但愿长醉不愿醒”的味道。于是想,如果没有酒这世界将会失去多少乐趣?因此,我非常感谢仪狄和杜康这两位酒的鼻祖。没有他们,谁知道世界上还有酒这么好的东西可以陪伴寂寥的人生?说起酒,话就多了。人们会想起唐朝大诗人李白。李白的喝酒是出了名的。杜甫曾为李白写过一首诗曰:“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有过昙花一现的荣耀,但一生落魄潦倒,在他眼里天子、权臣不算什么。酒的豪情与高傲,使他在虚幻的追求中,胸怀壮志、孤清耿直却落得靠友人接济过日子。自然,友人替他沽酒也感到荣幸。

唐朝的风尚,骆驼与诗歌在黄河旁凝固。胡沙漫天时,李白梦中雄心勃勃的酒,日倾三百杯,没有人能胜过他的酒力。而诗就从他的指间流出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的“愁”总是特别多。他过得很不开心,却是真性情。他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的大半生,是在漫游江海及隐居山林中度过的。他以酒为最体贴的知己。他的诗大多是自己的亲身经验。诗与酒,陪伴了他一生。据传,最后,他在洒中死去。《唐摭言》中曰李白着宫锦袍,游采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无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这样的死,死得美丽朦胧。死在自己钟爱的“知己”里,也是值得了。

除李白,自号“醉翁”的北宋文人欧阳修那种写意的“醉”,很让我喜欢。欧阳修以一篇《醉翁亭记》震撼千古文坛。他本来是不饮酒的。庆历五年〈1045因支持范仲淹等人的新政,且不避怨谤,敢于揭露官吏的阴私,因而得罪了守旧官僚左丞相夏竦等人。这些人利用他甥女张氏犯法一事,在皇帝面前诬告他。皇帝听信谗言,将欧阳修以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罢知滁州。

人生不得志,使许多文人与洒结成不解之缘。欧阳修也不例外。但他不是借酒浇愁,倒似乎是放达自适,在精神上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处。应该说,滁州太守是个闲官,这就足够让他有时间饮酒游乐。十年前,他批评过那些遭贬后“傲逸狂醉”的人,如今自己却以“醉翁”自诩。不过他这“醉翁”,不是沉酣于酒,溺迷于酒,整天喝得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的洒鬼。他“饮少便醉”。“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可见他是很写意的心醉、意醉、神醉。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让后人赏之、悟之、思之。

从彝州回来后,我没有再喝过酒。可每每坐在案头,都有一种醉意朦胧的感觉。仿佛是饮亦可醉,不饮亦可醉了。

5.拜谒韩愈祠

那年去广东潮州,东道主第一天就带我们去观赏“潮州八景”之一的“鳄渡秋风”。

那里有小巧玲珑的一个亭子,有“祭鳄台”,还有唐朝大散文家韩愈的著名散文《祭鳄鱼文》碑。看到这块碑,我便恍恍惚惚仿佛穿越时空站在唐朝的阳光下。

公元819年(唐朝元和十四年),韩愈因措辞尖锐激烈,上表谏唐宪宗不要迎佛骨,同时建议僧人还俗,从事稼穑,触怒了龙颜,唐宪宗便要韩愈以死抵罪。幸得贤相裴度和崔群为之求恕陈情,才使他免于一死,被贬为潮州剌史。然而在携家眷赴潮洲途中,他的小女儿不堪颠沛之苦,因病而死。由于客观原因,他无法呼天喊地以怨谪贬。因此他为爱女写的悼文,没有为侄子写的《祭十二郎文》那样淋漓尽致、直抒悲痛。不过,在表面淡淡的文字叙写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韩愈真情深刻的悲痛。那是一种在特定环境中,需要隐忍、克制的悲痛。其表现方式,只是与《祭十二郎文》不同罢了。《祭十二郎文》在形式上,突破了过去祭文多采用韵文的格局,遵循了内容决定形式的法则,被《古文观止》说成“祭文中千年绝调”。

公元793年(唐朝贞元年),25岁的韩愈中乡贡进士(由州县考试推选者叫乡贡韩愈一生大半为官,但由于卓尔不群,鲠言无忌,故被当道者视为异己。奸小之中,屡屡落井下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饥民受难,他奋笔奏表朝廷(《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呼吁拯救百姓,极论宫市(宫中经商,实为官倒结果由监察御史贬为南粤阳山县令。这是他第一次遭贬。

同类推荐
  • 象形

    象形

    本书(川上主编)收录了《志向》、《历经火与水》、《狂躁》、《奔丧》、《暗锋消失》、《明迪——红草莓,蓝草莓死神》、《陷阱》、《光阴》、《移动的标本》、《太阳花》、《黎衡——凌波门》、《在傍晚的窗前读书》、《油漆绿》、《生命的放映机》、《别后》、《陈均——生活史的形状》、《箱子》、《给另一个人》等文章。
  •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公诉成克杰幕后新闻

    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案件是迄今为止中国社会最具影响的职务犯罪案件。就公诉工作而言,也是一起经典案例……循着检察官的叙述,透过厚厚的尚未尘封的卷宗,我们仿佛走进了专案组,也仿佛走近了成克杰。2000年4月11日上午九点,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办公室。这是一次紧急会议。与会者中,有北京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海峰、副检察长刘漳南、北京市检第一分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叶上诗、副检察长方工、国家最高检察院公诉厅厅长姜伟等京城检界重量级人物。
  • 静乐阳光

    静乐阳光

    清末秀才李肇基带领工人伐木,斧斫声回荡山林。之后,他又把自家的5垧地当掉,将当下的1000块大洋,全部用于修建学校。在村里创办静乐第一所初级中学。1952年。深秋。静乐县城大街上。黄叶飞舞。静乐中学校长苏化南,在县里的各个机关单位奔走。从1952年到1960年,苏化南经过8年努力,使学校面貌一新,由3个班,100多名学生,增加到24个班,1000多名学生。1983年。深冬。静乐某单位。
  •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

    《2015年中国散文排行榜》由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周明,原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宗仁选编,收入2015年中国价值散文30余篇,包括韩小蕙、朱以撒、王充闾、刘庆邦、莫言、余华、刘心武、柯云路、周国平、车前子等名家新作,全面展现了2015年度散文创作风貌。
  •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全集》以康熙三十年刊刻的纳兰性德的文集《通志堂集》为基准,另有补遗。本书《平生最爱纳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收录了纳兰性德具有代表性的词作,并由专家对其做了精心注释,版式精美,是纳兰迷值得珍藏的精品。
热门推荐
  • 快穿之炮灰虐渣渣

    快穿之炮灰虐渣渣

    纪静死翘翘了,又灰常好运的被系统选上成为了代替炮灰的苦逼逆袭的任务者,“恭喜宿主,完成低级任务获得灵魂增值1点”于是纪静开始了各种世界的任务,虐渣渣,最后???成为守护者带着手下小弟看历朝历代还有神仙欸。
  • 桂林往事

    桂林往事

    去年一年,在时间老人数以亿计的长胡须中,或许只是一根胡子的很小一段。在这一小段胡子上讨生活的我们,不得不随时感应到的,是老人绵延不绝的心跳。他是那样不骄不躁、不急不缓、不新不旧、不厌其烦地,拖着我们走向黑暗。在毫无自由可言地走向黑暗的途中,我的2007,倒也活得顺风顺水,一个有力的证明就是,腰围又胖了一圈。现在回想起来,2007年,也曾经有过两次闪电,它几乎就要照亮黑暗,却被我害怕睁开、睁大的眼睛,在眨眼之间,无意错过。去年夏天,几乎是在同时,我结识了两个QQ里都叫“小小”的女孩。
  • 斧凿世界(中)

    斧凿世界(中)

    小说以湘赣及萍乡地区为故事场景,生动地记叙了从一九二七年到全国解放初这个动荡历史年代人们的生活和斗争。以饱满完整向上的笔墨,写出那个苦难年代人们在生存路上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其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戏剧变化。作品通过刻画李尚明、喻雪香、王丝婷、谭淑云等人物所历经的战争、逃亡、毁灭、解放的曲折故事。讲述几个家庭以及所串起的近两百多个人物的生活场景,犹如一幅地域历史风景画,展示南方一定地域风貌、生活习俗,人与社会变革的场景及历程。通过形形色色人物的爱恨情仇,赞美善良、鞭挞邪恶。小说时间跨度长,情节曲折、埸面宏大、人物众多,描写细腻。深刻揭示不同的人生追求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是一部记述普通人历程的作品。全书分三部,本书为“中部”。
  • 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

    总有一天,你会成为最好的女孩

    你不是别人家的小孩,你的生活无人喝彩,你的恋爱屡战屡败,你的相貌乏善可陈,你的身高你的功课你的一切”整个世界似乎都充满恶意,倾其所有打击你走过最惨烈的青春,经历最现实的人情冷暖,你终于发现,这就是人生,你没有退路你反而平静释然 直到,你放下所有的自恋,所有的自怜。你终于懂了,重新出发,沉着勇敢。总有一天,这样的你成为了最好的女孩,闪闪发光。
  • 噬血盟:撒娇没有用哦

    噬血盟:撒娇没有用哦

    阶级孕出魔鬼魔鬼打破平衡如果你是我会如何报复这个世界?——将离
  • 饮酒江湖,醉里挑灯看剑

    饮酒江湖,醉里挑灯看剑

    一朝锦绣山庄灭,为复仇,却掉入一系列的阴谋之中。无论在江湖,还是古武宗,都在被人牵着鼻子走。待他历经沉浮,一切,由他主宰!本书不爽,没有无敌,一切因主角经历慢慢变化,谢谢观赏
  • 胭脂泪

    胭脂泪

    只第一眼,就与你定下千年的姻缘只一句话,就注定与你牵牵拌拌只一滴泪,就愿与你天涯海角穿越千年的爱恋,只为与你再续前缘纷纷扰扰的胭脂泪,只为你而流,为你而泣《胭脂泪》群号:48182992(已满)我建群了…………新作《红鸾》连载中……感谢抹茶给《胭脂》建了个新群,大家若是喜欢也可以加入这个,群号是7923783偶得新坑〈囚奴〉和〈爱的禁区〉也开始连载了,喜欢的也顺便去看看吧。…………………………………………………………………………………………
  • 重生之窈窕千金

    重生之窈窕千金

    一个是蕙心纨质,灵动狡黠的小小女子,落难千金,身负血仇。一个是邪凛铁血,覆雨翻云的黑道霸主,商界骄子,身怀秘任。他们的故事始于一场阴谋,一场重生。前世,她淡雅脱俗,才华横溢,是云城里人人称道的才女。却没料到,三年来,她用尽一切去守护的亲情,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巨大的阴谋。青梅竹马的恋人,也随着这场阴谋,丢了初心,成为魔鬼的帮凶。漫天火光中,她身死,魂却未灭。重生三年前,孟念雪发誓,哪怕坠入地狱,也要叫那些人血债血偿。她韬光养晦,步步为营,然而那绰约的丰姿,却不容忽视。没有想到,这样的一个她,却遇见了那样一个他。他说,你想坠入地狱,好,我陪着你。他说,念雪,你把自己关得太紧了,我进一百步,你才可能进一步,可我若是退了一步,你却会永远不会再进了。他说,我要是放弃了,这世间还有谁能像我一样发疯似地爱着你,疼着你,保护你。可是,爱情?重活了一世,她怎么还会为甜言蜜语所惑?于是,顾裄之,龙门门主,北方黑道第一人,亦是商界骄子,开始了他漫长的追妻之旅。当真相揭开,她的身世竟然是…本文一对一,温馨宠文,重生复仇文,女主成长文。涉及豪门,黑道,商战等。
  • 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

    《王子与贫儿》描写王子爱德华和贫儿汤姆在一个阴差阳错的偶然机会下,互相换了位置,王子变成了贫儿,贫儿成了王子。贫儿因穿着王子的衣服可以在王宫里尽享荣华富贵,还当上了英国的新国王。而真正的王子却在外四处流浪,不得不忍受贫穷和乞丐们的欺凌嘲讽。在好人亨顿的帮助下,爱德华王子经过了重重劫难,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最终回到了王宫。而贫儿汤姆在良心的谴责下,将不属于自己的王位还给了真正的王子。此后,爱德华成了一位仁慈的君主,和他的子民一起过着幸福的生活。故事的想像极其丰富、语言幽默风趣,在带给儿童快乐的同时,还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对纯洁、善良、美好事物的向往。
  • 极夜王朝

    极夜王朝

    “我极夜是人族历史上最伟大的人,没有之一!”光明新历元年,极夜大帝在人族史册的扉页上亲手写下。“什么?你不同意?来来来,我最是通情达理了,咱们单独理论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