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6200000003

第3章 携带一壶月光上路(2)

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笑连坐至晓……

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竽之声,宛如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这感觉真有些像巴西等一些南美国家以无数羽毛和亮片装点起来、通宵歌舞的狂欢节,或近似于国内早几年倾家倾城出动的“五一”“十一”黄金周了。

至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人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朝野上下一致重视、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当白毫千丈散作太虚一色,又恰是金风送爽、丹桂飘香之刻,华夏大地上,家家团圆一处。有客居异乡不能回家的,那就让彼此的目光、彼此的祝愿在月亮上团圆。有撒手人寰、做了大行者的,后死者的思念更常常以月光为寄托。我少年失母,中年丧父,早年也枉写过诗,曾屡屡冥坐怀想:

或许月亮如明镜似的皎洁,便是被这千秋万代的目光所擦亮;月亮在这一刻的通体饱满,便是因堆满了亿兆众生的祝愿,恰如烟火鼎盛的寺庙里那供案上沉甸甸的滚圆香炉……

中秋节里团圆的内容,只是浅层次的。

在深层次里,它仍然是中华民族对月球进行全民膜拜的圣节。

在明清两朝,无论贫富人家,各户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的《京岁华记》中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月亮早已是中华民族的心上月了,它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是自然的,也是社会的。

而月光,则深深地融人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的生命情怀。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有一散文的名篇好像是《温一壶月光》,借这一说法,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携带了一壶月光上路……

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盛唐时代所谓“唐风”的强劲吹拂,月亮在日本也是精神的,社会的。日本现代著名的美学家、美术史家矢代幸雄曾把“日本美术的特色”之一,用“雪月花时最怀友”的诗句简洁地表达出来。即自己看到雪的美,看到月的美、樱花的美,就会炽热地想念自己的知心朋友,并愿与他们共同分享这份自然美的快乐。日本的茶道,便是以“雪月花时最怀友”为其基本精神,往往是在一个良辰美景之日,最好的朋友们邀集在一起,在规矩严格又无比雅致的韵律中泡出的一杯杯,既氤氲出山川草木的气息,又飘拂出人情人性的芬芳。

蕞尔小岛上有一位被称为“月亮诗人”的明惠上人,大概相当于生活在中国宋朝那样的年代。他写了大量有关月亮的诗歌,其中为岛国民众几乎家喻户晓的一首是:“山头月落我随前腋夜愿陪尔共眠心境无翳光灿灿/明月疑我是蟾光”,月亮诗人的心境是如此清纯明亮,与月亮是那么亲密,连明月都以为他就是月光本身了,这里已经有“子非鱼,鱼非子”的浓浓禅味了。

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发表演说时,阐述了明惠上人的诗歌的意义,他认为“月亮诗人”集中代表了日本民族的审美趣味。

有在日本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友人告诉我,“望月”还是日本人数以万计的姓氏中的一个。与“山本”、“渡边”、“松下”等大姓比起来,有此姓的人虽然是凤毛麟角,可细细溯源,叫“望月”的人家,在明治维新前的久远年代里,一定获有贵族的身份。

在西方民族,月亮也经常构成美的元素。

歌德的一首咏月诗《对月》,经舒伯特等几位音乐家谱曲,早已在西方世界四处传唱——你又把幽谷密林,注满了雾光。你又把我的心灵,再一次解放。你用慰藉的月光,照我的园邸,就像知友的眼光,怜我的遭际……

在许多传统的西方人眼里,高度的极致是天鹅,美的极致还是天鹅。但天鹅就是白日里的月亮:“月亮,这只天上的美丽天鹅,用它的维苏威山的白色羽毛在天空之巅抚摸着……”(德国作家让·保尔《土星》)

月亮在中国人眼中是永恒的,无论是古人今人,常用来作为海誓山盟的指证。月亮在西方这方面却打了折扣。《罗密欧与朱丽叶》里,莎士比亚写下一段与中国人的普遍心理背道而驰的著名对白——

罗密欧: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朱丽叶: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的变化是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在看待月亮上,中西文化如此的差异,这可能还只是皮毛。

朱光潜先生曾经对中西诗歌经常采用的不同自然意象有一个精当的比较:“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由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

诗言志,诗为心声。

月亮,与中国文化的两个经典特色有着鲜明的比附性——

月亮只有被动地发光,圆缺盈亏,严格地走着时令,忠贞,守序而且内敛。

在孔子的伦理观念中,夫为阳,妇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君为阳,臣为阴。为阴者必须“温、良、恭、俭、让”,以含而不露、温文尔雅为理想人格。老子则进一步塑造了中国阴柔的民族性格。老先生有一句现在还常常被引用的名言:“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与此可以参照的是,从古希腊人征服爱琴海并以武士建立城邦的勇武之道上,从苏格拉底、柏拉图睿智且又高雅的谈话中,从耶稣以生命和鲜血为世人赎罪的殉道精神上,从哥白尼坚持地球围绕太阳转而不惜走上暴戾的宗教法庭,从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些发现新大陆的海上枭雄的目光里,从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以及巴尔扎克诸多小说笔下的拉斯蒂涅等人物身上……无不显示了人格的独立性、自主性,生命世界的担当性、进取性,其极端便是主体意志的扩张性,性格上的侵略性。

人们发现阳刚的阿波罗更像是西方民族的图腾。

月亮,使万物笼罩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之中,看花似花,看花不似花,看山似山,看山不似山,飘拂、蕴藉、模糊。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擅长“形而上”的大而化之,爱将心理、事理与物理混为一谈,缺乏精确的以逻辑或数字为基础的“形而下”方式。却称前者为“道”,后者为“器”。

古人浩如云烟的经卷里,其洋洋气势,可以取宇宙万物于彀中——如《易经》中,有“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极……”有人据此论证几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认识到二进位制,这是“四大发明”之外,老祖宗们对于文明世界的又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在这些经卷里,却很少看到有谁像牛顿那样说透一个落地的苹果。

今人大概不乏如此的印象——许多文字与讲话里,常常一二三四,宏观微观,虽然但是,主观客观……仿佛什么都说到了,看下来却等于什么都没说;仿佛什么都要动,做下来却是该动的固若金汤,不能动的如火如荼;或者强调既要这样,又要那样,明明打着右方向盘,却偏亮着左转弯灯,结果摇摇摆摆,趔趔趄趄,终不见一番壮士断腕、背水一战的气象……

有人说这是当下话语的积弊之一。我却以为,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可能是我们这个方生未死的时代难以摆脱的命门。

是否能够这样说,太阳,月亮,已是中西文化比较的两个重要意象。

有识者指出一

当然,如果从更广阔的世界文化视野着眼,那么,阴柔与阳刚并不代表价值的优劣。过于阴柔的民族性格容易导致忍从、内向和封闭,面对外来的挑战而无力迎战。中国的民族性格虽然和西方文化相比显得阴柔,但是在上古和汉、唐时代还具有雄健的性格,可以说是比较理想的阴阳调和,但是自宋代之后,民族性格就越来越内心、封闭和阴柔,以至于到了近代不堪西方列强的欺凌,从这个意义上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西方阳刚的文化性格冲击中国阴柔的文化性格,是完全合理的。但是,过于阳刚的民族性格,又容易导致无休止的攻击和占有,从而导致霸权主义和对其他民族的欺凌乃至侵略。因此,中西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对话的基础上达到中国传统文化推崇的阴阳调和,应该是中西乃至各个民族文化融合的理想。(高旭东《从中西民族性格的比较看月亮文学与太阳文学》,《文学评论家》1989年第3期)

此观点是否正确,或者是否因也蒙上一层迷离的月光而有些中庸,读者自会乐山乐水。

窃以为,有一点却是可以公认的,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感性的成分总是多于理性,或者说,古代的中国人,常用神性、诗性乃至巫性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西方民族也有神话和诗歌,还有各种繁复的宗教仪式,但在如何看待世界上,他们却更早地选择了科学。

没有月亮的晚上,天上有一条银河,西方叫“圣雅克”之路,这是当年与萨哈森人作战时查理大帝走出的天道。再远一点的,那是“灵魂战车”(大熊星座),战车上有四根发亮的车轴。在战车前面跑的那三颗小星星是“三牲畜”,靠近第三颗的那颗小星星则是“车夫”。这周围纷纷落下的流星雨,一定是慈悲的上帝不愿收留在天上的灵魂……(见[法国]都德《繁星》)

这一想象已算是很丰富了,可跟中国人一比,立马就小巫见了大巫。

在华夏的传说里,织女私奔人间,与牛郎结为夫妻。王母娘娘又恨又气,派天兵捉回织女。牛郎用一对箩筐挑一双儿女,一路追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划出滔滔天河,将他们分隔两岸。从此,每到七月初七夜晚,当天河里出现数不清的亮点的时候,那就是无数喜鹊用翅膀搭成的一座桥,鹊桥上,牛郎织女倾诉相思之苦。于是,“七夕”在华夏,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个节,它的名字是“痴男怨女节”。

公元1609年,一个叫伽利略的意大利人发明了折射望远镜,人类第一次看清了月亮,上面空空荡荡,表面坑坑洼洼。颜色浅处,像是大大小小的山脉,颜色深的地方,则像是一片低洼地,伽利略称之为“月海”。在他所命名的22个月海中,面积最大的是“风暴洋”,愈500万平方公里。

阿蒂米斯驾着的银色马车在哪里?作为夜空中的天鹅,它高贵而又皎洁的羽毛又在哪里?

旧时月的神秘与完美,在镜头前一下土崩瓦解,美好的假象,因科学探索而顷刻颠覆。

也许,这正是感性与理性、审美经验与科技主义的二律背反。在人类生活中,不少时候接受后者,总比承载前者要显得无奈,乃至有几分沮丧。却不见西方人有多少惋惜,他们不动声色地一路走来,在十八世纪的欧洲,又产生了一位让诗意的银河还原为本真的天文学家。

威廉·赫歇耳,1738年生于汉诺城,这是当时英国统治下的一个德国区。父亲是军乐团乐师。威廉十五岁随父从军。1757年德法爆发战争,年仅十八岁的威廉由于体弱不能随军而避居在英国,在乔治巴思市任音乐教师。

对音乐的声学研究使威廉对数学感兴趣,数学又使得他对光学发生兴趣,光学更使他渴望用望远镜探索宇宙。由于经济窘迫,无力购买望远镜,他只好利用全部业余时间自己动手磨制。经过千锤百炼,他终于成为制造望远镜的一代宗师。一生磨制的反射镜面达四百多块,最后还造成一架口径1.22米,镜筒长达12米的大型金属反射望远镜,这在两百多年前确实是一桩令人望而生畏的伟大事业。

赫歇耳终生的愿望就是想弄清楚“银河系的结构”。他采用的方法是用他那些当时第一流的望远镜朝着天空的各个方向观测,并且一颗一颗地数出在各个方向上所能看到的星数。在1083次观测中,他总共计数了117600颗恒星。他发现越接近银河,恒星的分布就越密,银河平面内最密,而在与银河面垂直的方向上恒星最少。由于这个庞大恒星系统的大部分星都位于银河之中,后来的人们将这个透镜状的星系本身也称为“银河系”。

两百多年后,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集体仰望中,天还是那个如皇权一样深不可测又威仪无上的天,月亮还是那轮泡在唐诗宋词中的月亮。

在二十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在南中国的一个偏远的小县——这个县在中共历史上以其强烈的革命色彩著称,在县城里唯一—个简陋地不能再简陋的公园里,倘若天空纯净,月华如水,常常可见—个十岁左右、做完了功课的男孩,孤独地坐在草地上,久久地仰望高远、深邃的夜空。

这男孩总想知道月亮上究竟是什么样子,总想砍了又合、合了又遭砍的桂花树被使了什么魔法。吴刚,则让他想起希腊神话里的大力神西西佛斯,后者被罚推着石头上山,到了山顶,石头又自动滚下山来,如此往复,没有穷尽。他觉得自己特别能理解嫦娥,不就是为着一点好奇心才遭此天人永隔的变故,是人谁没有好奇心呢?月亮上影影绰绰、似静非静的那块东西,他确信就是广寒官了……

这是过去无数中国孩子们童年时代永不会厌倦的保留节目;

这个男孩不同的是,他将这个节目演进了自己一生。

同类推荐
  • 解说·信康

    解说·信康

    忆起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不少人都会有多少的惜春感觉。时值百废俱兴,现代艺术如强劲的风,使我们都陶醉在它的沐浴之中。穿着磨破的靴子、冻疤尚未褪尽的我,那时对自己教养中的欠缺,有一种很强的补足愿望。回到都市我觉得力气单薄,我希望捕捉住“现代”,以求获得新的坐骑。那时对形式、对手法和语言特别关心,虽然我一边弄着也一直在琢磨:这些技术和概念的玩意究竟是不是真有意味的现代主义。裹挟的时代,把我们从六十年代投入了蜕变更新的八十年代。我从一个职业牧民,变成了一个职业写作者。“现代”冲淘着那时的中国文学界。
  • 嫦娥揽月

    嫦娥揽月

    这首诗名叫《月亮》,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小说家博尔赫斯写给比他小47岁的妻子玛丽亚·儿玉的。玛丽亚·儿玉是日裔阿根廷人,12岁时认识博尔赫斯,大学毕业后,常常和博尔赫斯在一起研究盎格鲁-撒克逊文学,耳鬓厮磨,情愫渐生。1986年,玛丽亚·儿玉带博尔赫斯去日内瓦治疗肝癌,见博尔赫斯孤苦伶仃,由于相悦已久,40岁的玛丽亚·儿玉,嫁给了87岁高龄的博尔赫斯。然而这段惊世骇俗的爱情,却终止于上帝的嫉妒,就在他们婚后刚8周,博尔赫斯便去了天堂。令人艳羡的婚姻戛然而止,博尔赫斯写给小娇妻的这首《月亮》,却传遍了全世界。
  •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邹韬奋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难忘家乡的红叶

    难忘家乡的红叶

    今天是清明节,窗外下着毛毛细雨。苏凤叶已备了两束花,和一些冥纸准备偕丈夫林春旺及儿女们前往银华峰下的幽谷去奠祭亡人:她的结拜妹妹李月琴,还有她的前夫陈甘雨。话说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和李月琴,他们尽是同伞不同柄,同人不同命。苏凤叶、林春旺、陈甘雨三个人从小就经常喜欢在一起,自然地组合。老师、家长、同学无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情谊和爱情。从少小无猜,随着时间推移发展到爱情。他们之间形成了三角恋情。他们历经意乱情迷,孽海情天。李月琴后来揳入了他们之间的情迷,拨乱反正。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热门推荐
  • 囡忘幽

    囡忘幽

    囡忘忧,一个在现代遭到各种背叛打击的姑娘,一时伤心,机缘巧合穿越到了古代。不料竟然穿到了一个将军府。还要嫁人了,这让她如何面对。翎幽竹,一个不被世人所喜的王爷,但,这只是外人看来,他最不被人看重,却是最容易坐上皇座的人。
  • 重修之逍遥邪神

    重修之逍遥邪神

    【经典长篇】邪者,仙神恐惧,诸魔亦避!他是仙庭有史以来第一个逃脱死亡惩罚的重型犯!元婴被挖,修为被废,他却靠着一对阴阳珠子浴火重生,爬出了不周山!法宝,丹药,甚至仙帝的小女儿都是他的目标!神道,魔道,为了生存他最终走上了邪道!阴阳珠子阶位:阴阳珠子—阴阳玄盘—阴阳八卦阵—六道轮回阵—轮回之心
  •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

    本书以管理理论为引入点,重点以管理制度、工作规范、防伪职责和表格等实用工具的形式,全面而具体地介绍了餐饮企业规范化管理要点。全书分为餐饮概论、包括前期经营规划、厨房管理、服务现场管理、原料采购管理、菜单设计管理、营销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几大板块,全方位展示了餐饮企业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细节。
  • 惊世神凰

    惊世神凰

    她本是现代隐世家主,一朝穿越,成了异界第一废材?退婚?废材?特喵的睁大你们的钛合金狗眼看清楚!老娘分分钟让你们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一柄红扇倾天下,专治各种不服!纳尼?众人敬仰的帝尊大人表示不服?某女认怂,包袱款款,准备爬墙出逃,却被逮个正着。某男笑得风华绝代:“娘子,你是不是忘了,把我带走?”(男强女强+强强联手)
  • 修仙界归来

    修仙界归来

    修仙界强者逆天回归都市,纵横花都。超级兵王?这是我小弟!武林高手?那只是个笑话,要么一掌拍死,要么跪地求饶!异能者?不好意思,你也只是个垃圾!……(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求书评,求评分!)
  •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从前的老师和同学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异大陆的杂货店

    异大陆的杂货店

    有一间小小的杂货店,每到深夜十二点后,光顾的都是一些奇怪的客人,它们中有精灵、妖姬、女巫,也有狼人、血族、猫耳娘……总之,这是一间普通的杂货店日常经营的故事。“欢迎光临,请问有什么需要吗?”
  • 我掌仙府

    我掌仙府

    漆黑的夜晚,风萧上完夜班回家,在半路路过一偏僻的胡同时,突听求救,他奋身而出,在一番周旋下总算救下一明眸皓齿,姿容绝佳的少女,第二天在半路就被人绑架,身已死,偶然得到的一枚石珠此时却意外认主成功。
  • 快穿攻略:宿主换个剧本吧

    快穿攻略:宿主换个剧本吧

    魔尊沈子清自杀了,醒来以后却被一个系统绑定,开始穿梭三千世界,积攒气运值救回道侣……沈子清:可我的道侣似乎一直跟着我在三千世界谈恋爱……当气运值积满,一切回到原点,又有怎样的阴谋在等待着他?【敲黑板划重点:BG向男主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