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8000000018

第18章 先秦时期的反腐倡廉思想(2)

《周礼·天官·小宰》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郑玄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善,善其事,有辞誉也。能,政令行也。敬,不懈于位也。正,行无倾邪也。法,守法不失也。辨,辨然不疑惑也。”意指考察官吏政绩优劣要以“六廉”为标准。廉善指善于行事,获得好评;廉能指能较好地贯彻法令;廉敬指为官尽职尽责,履行岗位职责;廉正指品行方正,公明正直;廉法指遵纪守法,执法不阿;廉辨是指分清是非,明辨大义,厉行正道。“六廉”是第一次把“廉”运用于政治领域而得出的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官吏的标准。在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封建王朝都以六廉为基本指导思想,制定了大量详细的官吏廉政准则,建立了相应的督促保障机制,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完备连续的廉政机制。

先秦是中国历史上廉政思想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时期,当时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在反腐倡廉问题上的理论建树、名言警句,给后世留下了丰富多彩、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廉政思想文化遗产。

作为一名治国理民的官吏,是否能够自觉自愿地做到廉洁奉公,首先在于其是否有重民爱民之心。周克商之后,周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到“天命靡常”,天命与民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严肃告诫说“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周公认为,国家统治者应该“若保赤子”,即像保育自己的孩子那样保育百姓;要“恫瘝乃身”,即像关心自身疾病那样关心民生疾苦。以上见《尚书·康诰》。为此,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治国主张。

廉政思想是孔子所创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强调指出:“政者,正也”《论语·颜渊》。,治国施政说到底就是执政者能否以良好的道德取向秉公办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君子”要“戒色”、“戒斗”、“戒得”,见《论语·季氏》。也就是不要迷恋女色,不要争强好斗,不要贪得无厌,而应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执政者不能贪图享乐,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因民之所利而利之”《论语·尧曰》。,绝对不能与民争利。孔子一直反对“猛于虎”的苛政暴政《礼记·檀弓下》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劝告统治者要重视和爱护人民。《孟子·梁惠王下》记载:

邹与鲁,穆公问曰:“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而民莫之死也。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则可也?”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有司莫以告,是上慢而残下也。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无尤焉,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这里说的是一件让邹穆公十分纠结的事。有一年,邹国与鲁国交战。邹穆公对孟子说:“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个,百姓却没有一个为官府而牺牲的。杀了这些百姓吧,杀不胜杀;不杀吧,又实在愤恨这些百姓眼睁睁地看着长官被杀而不去营救,到底怎么办才好呢?”孟子回答说:“灾荒年岁,您的老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年轻力壮的四处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您的粮仓里堆满粮食,府库里装满财宝,官吏们却从来不向您报告老百姓的情况,这是他们不关心老百姓并且还残害老百姓的表现。曾子曾经说过,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现在就是老百姓报复的时候了。不要归罪于老百姓。只要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会亲近上司,肯为官府而牺牲。”孟子的回答的确让人深思。

晏子更是主张爱民。他强调“意莫髙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晏子春秋·内篇问下》第二十二。,统治者要“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二十。,不能“夺其财而饥之,劳其力而疲之,常致其苦而严听其狱、痛诛其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一。。有一年,齐国连续十七天大雨不止,洪灾严重。但齐景公不闻不问,依然饮酒作乐日夜相继,还派人到全国各地去寻找“能歌者”。晏子多次奏请救灾,都被齐景公拒绝了。晏子只好把自家的粮食分给灾民,把车马、器物放置在路边供人使用。然后他再徒步去见齐景公,气愤地说,“百姓老弱,冻寒不得裋褐,饥饿不得糟糠,敝撤无走,四顾无告。而君不恤”。

晏子以只顾自己享乐而视民如草芥的行为会危害国家社稷警告齐景公,逼迫齐景公开仓赈济灾民。《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五。

管子更加注意到民心向背与国家治乱关系。他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安存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要求统治者顺民心,达民意,体民情,遂民愿。管子还提出:“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措也。”《管子·牧民》。管子所说的“四维”分别是礼、义、亷、耻,明确把“廉”列为治国之纲,这在中国廉政思想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廉政问题归根到底是吏治问题。廉政先廉吏,善政先善吏。早在夏朝,统治者就有所谓“夙夜惟寅,直哉惟清”《尚书·舜典》。的廉政思想。西周在选拔官吏时,吸取夏、商亡国的教训,特别强调道德品行,以“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与“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

从“六德”和“六行”的内容看,西周对于官吏所要求的道德价值取向十分明确,只有官吏道德水平高、自律性强,才能抵御各种诱惑,真正做到清廉自守。

由于司法官吏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西周在选拔司法官时更是强调必须遵循“有德惟刑”的标准,即司法官吏既要道德高尚,又要知刑懂法。参见何宁生《中国古代对官吏道德素质的要求》,《光明日报》2004年4月6日。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贵族世袭政体的崩溃,封建官僚政治逐步形成,任用官吏时更加重视能力与德行。管子把礼、义、廉、耻视为维系国家的四大支柱,并强调“清洁于货”是设置官吏的重要条件,即用官时必须考虑“清廉”之节,官吏应能自觉抵制物质诱惑。《墨子·明鬼》曰:“吏治官府之不洁廉,男女之为无别者,鬼神见之。”墨子把吏治不廉看作是神鬼灾祸出现的原因,虽然有借鬼神之力的迷信成分,但无可否认,这些“鬼神”对于官吏有很大的警戒作用。

管子认为,立国有“三本”,“三本”的中心即是吏治,官吏治不好,“属数虽众,非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以任国也”《管子·明法》。韩非则有“明主治吏不治民”(《韩非子·外储说右下》)的精辟见解。

商鞅看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史记》卷五《秦本纪》。,破坏法制秩序的往往是贵族官吏,所以治理好官吏是商鞅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他说:“官无邪则民不敖,民不敖则业不败。”《商君书·垦令》。要“官无邪”,则必须对各级官吏从严要求,从严治理,对违法乱纪者,决不姑息。为了预防官吏犯罪,商鞅变法后的秦国设计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从制度上设立专门监察官吏的官员。《商君书·禁使》说:“今恃多官众吏,官立丞监。夫置丞立监者,且以禁人之为利也。”在官吏中设立监察官,是为了禁止人们追求私利,但是如果这些官吏自己也想追求私利,又怎能相互监视呢?因此《禁使》作者提出了“别其势,难其道”的主张,意思是精通治国方法的国君应严格划分官吏的职权,使他们难以利用职权去营私利。官吏众多,职务相同、地位一样的人不能有效地相互监视,于是,《禁使》又说:“且夫利异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为亻彔也。故至治,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上与吏也,事合而利异者也。”《禁使》作者认为,人们的利害关系不同,这是古代帝王使臣民互相作保的根据。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都不能相互包庇罪恶和掩盖错误,他们并不因为彼此的亲密关系而损害法制,人们都不能互相隐瞒过错。为了更有效地禁奸止过,充分发挥刑罚预防犯罪的作用,商鞅奖励告奸,对告发他人犯罪者,国家颁给厚赏。动员一些人充当国家的耳目,以便及时捕获罪犯惩罚犯罪。奖赏能促使一些人去告奸,但只靠奖赏却不能保证所有发现他人犯罪的人都去告奸,必须采取一种督促的方法。商鞅所采取的方法之一就是连坐,迫使发现他人犯罪的人,为了自己不受牵累,及时报官。

早在西周时代,周王就把廉洁奉公、勤奋实干与否作为考察奖惩官吏的重要内容。《孟子》记载:周王“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相反,如果“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孟子·告子下》。

廉洁作为官吏的一种德性,是基于自我修养和良好教育而逐渐养成的。如果有了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就会产生较强的自律意识,对各种腐败现象形成一道较坚固的防线,最后达到居官廉洁。所谓“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吕氏春秋·孝行览》,经过道德修养和教育而达到的廉洁,是自觉的、自为的廉行,比慑于法制的威严而不敢腐败具有更高境界。

《管子》说:“有道之君……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管子·君臣上》,其注曰:“横,谓纟乚察之官得入人罪者也。五官各有其横,曰五横。”

管子强调的是作为国君治国之道,一定要对官吏权力有所监督和约束,使其权力运行被纳入法制的框架里。

商鞅则从官吏们往往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入手,分析了设置独立监察机构的必要性。

齐宣王向孟子请教识人和用人的问题,孟子回答说:“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讲的虽然是识人和用人的问题,实际上涉及国君如何正确利用社会舆论进行行政监督的思想,即在识人用人的问题上,既要听取民意,更要实地考察,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韩非提出:“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明说以诱避过,卑适以观直谄,宣闻以通未见,作斗以散朋党,深一以警众心,泄异以易其虑。似类则合其参,陈过则明其固,知辟罪以止威,阴使时循以省衰,渐更以离通比。”《韩非子·八经》。

韩非所言虽然是立足于君主如何运用权谋驾驭臣下,但他清楚认识到国君应该“设谏以纲独为”,即通过设置谏官来防止大臣独断专行,把大臣的权力置于谏官监督之下,防止大臣手中权力的滥用,这恰恰是从君主对臣下直接监察力度不足的角度要求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和监察官职。

《吕氏春秋》有《用众篇》,篇中云:“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其用意是提醒国君,要兼听兼信,要善于纳谏。能否纳谏,是区别明君与昏君的重要标志。纳谏为圣,拒谏为昏。能否谏诤又是区别忠臣佞臣的重要标志,“有过则谏,此为人臣之道也”《墨子·非儒下》。。纳谏与进谏,成为中国古代谏诤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廉政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

先秦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对廉政的重要性和不廉的危害性有了初步认识,并把这些认识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从而在实践中出现了一批廉吏,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后来的史家把这些廉吏昭诸史册,使其流芳千古。

除晏子外,先秦时期的廉吏当首推志行修洁的季文子。《左传》襄公五年载:“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季文子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季孙行父,他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戴,谥号文子。

先秦时期的廉吏还有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不贪为宝的宋国执政子罕。《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应该说,钱财作为一种体现物品价值的等价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但做钱财的“主人”,还是当钱财的“奴隶”,却反映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春秋宋国子罕“以不贪为宝”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同类推荐
  •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建功立业新时代

    本书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之作。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十余位经济学大家重新检视中国改革开放所走过的道路,详细回顾和梳理40年的成就、经验和教训,系统阐述了为什么改革开放被称为“伟大觉醒”“活力之源”“重要法宝”和“必由之路”,进而从市场化改革、发展与转型、三农及城市化、行政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对外开放、专项改革等方面,深刻剖析当前中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了系统研究,为即将开启的新的改革探索积累更多的可供借鉴的经验,探讨下一个时期的改革之路。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非典型总统特朗普

    非典型总统特朗普

    唐纳德·特朗普在世界的一片惊呼声中成为第45位美国总统。毫无从政经验、在竞选过程中爆出一系列耸人听闻的言论、对女性缺乏基本尊重等等都让人们对特朗普感到担忧。如此情况下,特朗普为何还能胜选?对美国与世界会有多大影响?美国政治将加速衰朽,还是探底反弹、重获活力?特朗普真的会让美国重返“孤立主义”吗?世界会离全球化越来越远吗?财新传媒与众专家将在本书中给我们上述问题的答案。或许,我们将见证改变世界进程的四年……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热门推荐
  •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金牌猎人:倾世狐妃帝王宠

    表面温柔,实则心狠寡情的帝君把一个来历不明的女人宠上了天。御书房,皇妃哭诉:“倾儿姑娘如今已是皇上的人,却丝毫不懂宫中规矩。”“是朕允许倾儿不用向任何人行礼的。”宫人来报:“皇上,倾儿姑娘与凤妃打起来了。”皇上一言不发废除后宫,从此,六宫无妃。宫人再报:“皇上,倾儿姑娘说了一句碎碎平安便把商夏进贡的琉璃花瓶给砸了。”“倾儿可曾被伤着了?”“回皇上,未曾。”“将宫中所有响声清脆的上等瓷品送去给倾儿姑娘。”宫人再报:“皇上,狐狸仙尊要带倾儿姑娘周游列国。”“关上龙央宫的门,放狗,咬狐狸。”幽王谋反,“皇兄若要想要皇位,朕大可拱手让出,若想要倾儿,轮回三世也不可能。”朝臣进言:“皇上,妖孽横行,国家必亡啊!”她勾唇,红衣银发,站在狐狸群中,笑得嚣张恣意:“陛下,你可愿与我归隐山林,从此再不过问朝堂之事?”【超级宠文,女狠男更狠】
  • 十剑沧海笑

    十剑沧海笑

    淮夷之战三十年后的江湖,一代剑神独孤行埋剑归隐。西湖有剑阁,主人是流氓。一个杀手爱上了郡主,有个玲珑剑侠,手持玉剑,想做那天下第一。大都之颠决生死,马踏武林叱剑盟。江湖中,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悲伤,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凄凉。你看!在那洛阳醉仙楼中,有个叫欧阳扶风的说书人,正在讲评天下前后三十年的奇闻轶事“剑神十剑将最后一柄剑埋在了黎阳剑冢,以后的武林,不会再有剑神,只有不断向着剑神目标前赴后继的勇者。”
  •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曾国藩做人智慧,胡雪岩经商谋略

    商海博弈必读胡雪岩,官商策略,商战权谋打造一代红顶商人;为人处世须学曾国藩,内圣外王,传统智慧成就一代中兴名臣。为官经商、创业投资、突破困局、持家教子……让我们在曾国藩、胡雪岩的传奇人生中找到最传统的中国式智慧。
  • 识事之见

    识事之见

    本书是作者姜忠彦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生活的体验而写成的一本识事之见。世界的根本问题,永恒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人是问题的发起者,制造者,也是问题的解决者。这一切都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认识是行动之始,行动是认识的延伸或表现。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认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正确与否是决定其行动正确与否的前提条件。全书围绕着认识决定行动这个主题来探寻现实生活中的识本求正,行是止非之道。
  • 开门迎客

    开门迎客

    为什么?洛晚昔蹲在门槛上问老天。您这算是惩罚我么?我生活美满幸福自由,还是您是在妒忌我?不过,有武林世家的小公子和太子殿下为我做跑堂小二,我也应该知足了吧!洛晚昔这么安慰自己。只是老天爷,您啊!为什么喜欢我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白脸就是凶神恶煞五大三粗的猛男?好不容易来了一个看得上眼的大小姐,以为是同乡却偏偏是土著。好不容易把太子殿下训练成了油嘴滑舌的小二却又被拎回去做皇帝。好不容易开了家客栈准备混吃混喝等死却被猥琐的大叔逼着继承他的衣钵。老天,你折磨我是吧!我才不要去皇宫做太子妃,也不要去山贼窝做压寨夫人。不是压寨夫人?那也不去!更不要说去豪门做什么大少奶奶了。这辈子,我死都要死在开门迎客!
  • 愤怒之乡

    愤怒之乡

    那年秋天,我们五仓村成了一个愤怒的村庄,这都是由于我的姐姐杨小凤。我姐姐是个腼腆而不爱说话的姑娘,她和村子里其他的姑娘没什么两样,她们都在杨子彪的轴承厂上班。她身上有一股混合了香水和机油的味道,那股味道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冒出来,直扑我的鼻子,为此,我没少和她吵嘴。吵归吵,我姐姐,仍然要在身上洒很多很多的劣质香水,以便把轴承厂的机油味掩盖住。我姐姐长得很白,稍微有一点情绪激动,她就爱脸红。但是那个秋天,她的脸始终是阴沉着的。我的姐姐,她年轻的生命在寒冷到来之前,提前进入了冬天。
  • 巫师不朽

    巫师不朽

    这是一个二次穿越的穿越者,在巫师世界踏上巫师之路的故事。在末日世界猎取晶核,在始祖世界提取血脉,在诸神世界猎杀诸神...身带穿越异能,穿梭无尽世界,掠夺无尽世界的知识与资源,成就自身巫师之道...欢迎诸位大大加入书友群:243373977(普通群)652557418(VIP群,需一千粉丝值)
  • 阿念与清歌

    阿念与清歌

    皎洁月光透过枝桠斑驳洒下,她独自坐在树下小憩。
  • 医品香女

    医品香女

    穿越前,她是轰动世界的天才,年仅17岁的香水皇后,古医世家的唯一传人。她性格彪悍,医术惊人,外加植物控。她有点狡猾,有点呆萌,有点狠毒,有点记仇。传闻,她自幼病弱,被亲生父母抛弃,却被一对夫妇收养。又传闻,她亲手弑父,仍然能逍遥快活,狠毒、绝情!穿越异世,她是东楚国温婉动人,聪明善良,勤劳孝顺的锦绣城第一美人。结果,在一个月内,她踹飞了自己的童养夫,掌掴了自己的亲婶婶,还把当朝国师那个老神棍给打了个屁滚尿流。当有点狡猾,有点无赖的她遇到比她跟狡猾,更无赖的他…是会乖乖臣服还是越挫越勇?到底是她征服他,还是他征服她?什么?要问男主是谁?自己看文去!P:本文一对一。*狗血片段:1某女:“他们说我忘恩负义,嫌贫爱富抛弃了自己的童养夫傍上了大款。”某男:“这叫有追求。”某女:“他们说我上打当朝国师,下打至亲长辈。大逆不道,六亲不认。将来嫁不出去。就算嫁出去也会遭公婆厌,没有好日子过。”某男:“我娶你。”某女:“那你爹娘不喜欢我呢?”某男:“放心。我爹娘能生出我这么有眼光的儿子,眼光自是不会差。”某女满足了,笑得无比开心。2某女:“好吧,看在你们和‘小一’一样可爱的份上,本小姐就大发慈悲收了你们兄弟两个。以后你们就叫‘小二’‘小三’吧!”某兄弟俩两眼放光,点头如捣蒜:“谢谢老大!”“嗯,那好,咱先来列个队。”“小一!”N秒后,某只小狼崽屁颠屁颠跑进来,前蹄离地,笔直地站立:“汪!”“小二!”N秒后,无人应答。“你们不会站?呐,跟小一一样立正站好。以后你们还有很多要向他学习。”某兄弟俩扶脸擦泪。为毛,排在咱前边的是某只!而某只则是一脸鄙视的望着他们。先来后到地知道不?
  • 白派先生

    白派先生

    午夜百鬼行,行人自点灯,灯若灭一盏,劝君莫再行……白派弟子易子阳,破邪煞,斩恶鬼,他到底为了什么?云南军区少校杨昭和,请子阳进秦皇陵到底发生了什么?竟令子阳折寿十年,长出满头白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