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确实,既然事情都已经做错了,你为什么还要用生气再惩罚自己一次呢?别人不管做错什么,如果用合适的方法、宽广的胸怀去原谅和接纳他们,一切都会过去的。你生气也没有用,生气的结果只能是让你错上加错。
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常常有人这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句话很有哲理,其实,当你生气的时候,不管是不是因为别人的错误,你也会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受到惩罚。
上世纪80年代,曹禺已是海内外非常著名的戏剧作家。一次,美国同行阿瑟?米勒应邀来京执导新剧本,曹禺作为他的老朋友特地邀请他到家做客。午饭时,曹禺从自己的书架上拿下一本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写给他的一封信,曹禺逐字逐句把信念给阿瑟?米勒和在场的朋友听。这是一封措辞严厉且不讲情面的信:“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戏剧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的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一箩一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阿瑟?米勒后来详细描述了自己当时的困惑:“这封信对曹禺的批评,用字不多却十分激烈,还夹杂着羞辱的味道,但曹禺念信的时候却神情激动。我真不明白曹禺为什么恭恭敬敬地把这封信裱在专册里,又把它用感激的语气念给我听。”
阿瑟?米勒的困惑是理所当然的,毕竟把别人羞辱自己的信件裱在专册里,还满怀感激地念给别人听,这样的行为太过罕见,很难让人理解和接受。但阿瑟?米勒不知道:这正是曹禺的清醒和真诚,他不因为被批评而发怒,反而以此作为反省的动力。
没有人听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可以一点都不生气,关键在于你如何看待这些事,如何对待他人的指责。如果你因此而生气,别人只会有得逞的满足感,而你自己却成为怒气下的牺牲品,并且不会有虚心改进的动力。
曹禺这种“傻气”的举动正是他自制力和谦逊品质的体现,他把别人眼中的羞辱演绎成了对艺术缺陷的真切悔悟。“羞辱信”对他而言已经成为一笔鞭策自己的珍贵馈赠,所以他可以当众感谢这一次羞辱,而非用生气来惩罚自己。不轻易发怒除了能显示一个人的自制力,更能显示一个人对艺术和真理的虔诚,以及自身悔悟的能力。相比于被动地克制怒气,主动用积极的心态怀着自省的态度对待事物,更是一种超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正午的太阳像大火球一样,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骆驼因此而积累了火气,不知道如何发泄。
这时,一小块玻璃瓶的碎片硌了它的脚掌一下,疲累的骆驼积累了之前的怒气,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把碎片踢了出去,结果不小心将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它的鲜血顿时染红了沙砾,升腾起一股烟尘。
骆驼继续生气地一瘸一拐地走着,一路的血迹引来了空中的秃鹫。秃鹫叫着在骆驼上方的天空中盘旋。骆驼心里一惊,想赶快逃跑。于是不顾伤势狂奔起来,在沙漠上留下一条长长的血痕。终于跑到沙漠边缘时,浓重的血腥味道引来了附近沙漠里的狼,骆驼疲惫无力,加之流血过多,只得像只无头苍蝇般东奔西跑。仓皇中,骆驼躲到了一处食人蚁的巢穴附近,血液的腥味儿又惹得食人蚁倾巢而出,黑压压地向它扑过来。眨眼间,就像一块黑色的毯子一样把骆驼裹得严严实实。不一会儿,可怜的骆驼就倒在地上,鲜血淋漓。
临死前,这只庞大的骆驼追悔莫及:“我何必跟一块小小的碎玻璃过不去呢?”是啊,何必生气呢?
故事里骆驼控制不住自己,在受了一系列的伤害后走向了死亡。这个故事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生气确实是对自己的惩罚,甚至可能断送自己的生命。生活中总会有大大小小的磕磕绊绊、沟沟坎坎,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遇到不如意时,如果一味生气,你的生活中将没有晴天,日子会一直过得很压抑,因此,一定要找到开解的方法。
古时有一位妇人,非常容易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总也改不了,无奈之下,就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
高僧听了她的事情,一言不发地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落锁而去。
她气得跳脚大骂。骂了很久,高僧也并不理会。妇人转而哀求,高僧仍置若罔闻。
妇人终于沉默了。过了一段时间,高僧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我生自己的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妇人回答。
“连自己都不肯原谅的人,怎么可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妇人:“还生气吗?”
“不生气了。”妇人说。
“为什么?”高僧追问。
“气也没有办法呀。”妇人无奈地回答。
“看样子你的气并未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高僧再次离开。
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时,妇人说:“我真的不生气了,因为不值得气。”
高僧笑道:“还知道值不值得,可见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最后,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妇人问:“大师,什么是气?”
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倒在地上。
妇人视之良久,顿悟。叩谢而去。
故事的深意在于告诉我们:其实气什么也不是,但是如果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变得重要,那么你必然会为之受苦;反之,如果你不理会它,那它就像高僧手中的茶水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生气会让你做错80%的事
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选择,小到要买哪个品牌的东西、去哪家餐馆;大到要和哪个人相爱并共度一生。很多时候,人在关键时候的选择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人在在气愤的时候,所做的选择有85%都是错误的;而在另外15%的正确选择里,还有10%是全凭运气。
人人都会生气,甚至连一个出生刚满月的孩子都会可以说生气是件太简单的事了。但因正当的理由生气、用正确的方法生气,那就不简单了。很多人都无法这样驾驭自己的情绪。可是,难道我们就没有办法对付生气这种坏情绪了吗?并不是这样的。要想做出好的决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在生气时仓促做任何决定。
在工厂里,有一次老板到仓库巡视,看到一个工人正躺在地上睡觉。这位老板恰恰最痛恨工人混水摸鱼,看到这一幕,便十分生气地摇醒工人,大声喊道:“你一个月的工资是多少?”睡眼惺忪的工人还没缓过闷儿来,说:“1500块。”老板马上叫管理仓库的领班给这个工人1500块钱,怒气冲冲地说:“拿了钱给我滚!”这个员工竟然没有表现得很生气,事后老板很好奇,问领班:“那个工人是谁介绍进来的?”领班犹豫了一下,说:“老板,那个人根本不是我们公司的员工,其实他是别的公司派来送货的。”
这个事情里,老板的行为似乎有点可笑,他自以为正确的选择其实是错误的。如果遇事冷静沉着、三思后行,不意气用事,图一时痛快,就不会犯下这样的错误。有人说“冲动是魔鬼”,生气会让你犯下难以挽回的错误,失去的远比你想象得要多。所以,无论何时,在没有充分了解事情真相以前,一定不要冲动,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干出愚蠢的事。
下面这个故事你也许听说过: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村庄,一对相爱的年轻人结婚了。不幸的是,年轻人的太太在生育时因难产而死,留下了孩子。年轻人忙着挣钱养家户口,精力很有限,需要找个人来帮忙照顾孩子,但凭他微薄的薪水无法雇佣保姆或佣人,孤单的他也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于是他训练了一只狗,希望那只狗帮他看小孩。那只狗聪明听话,就像它能完全明白主人的意思一样,既能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又能在主人不在家时陪小孩玩。年轻人非常喜欢和信任这只狗。
有一天,年轻人有事出门,留这条狗独自在家照顾孩子,临走前再三嘱咐这只狗,一定把小宝宝看好。狗似乎听懂了他的话,汪汪叫了两声,表示遵命。年轻人放心地离开,到了别的乡村。但他遭遇大雪,不能当天回来。
年轻人第二天终于赶回家,狗听见声音,立即出来迎接主人。年轻人打开门,大吃一惊,血淋淋的一片,地上是血,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只剩下狗耷拉着长舌头卧在身边,狗也满口是血。年轻人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狗的兽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盛怒之下,他想都没想,就拿起刀来向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过了一会儿,年轻人忽然听到了孩子的声音。他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小宝宝已经自己从床下爬了出来,身上也带着血。年轻人赶快抱起孩子,检查一下,看他有没有受伤。看到小宝宝虽然身上有血却没有受伤,他终于放心了。
但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这些血是从哪儿来的。他再看看狗,发现狗腿上的肉都没有了,床边还有一只死去的狼,口里叼着狗的肉。年轻人恍然大悟:狗冒着生命危险救了小主人,在与狼的搏杀中将狼咬死,却被自己误杀了。
人常常在还没弄清真相之前就失去理智,贸然行事,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就像故事里的男主人公,因为一时冲动,杀了忠诚的狗,不管他之后再怎么后悔,也换不回这条狗的生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们一定要学会保持冷静的头脑,不犯这样不可挽回的错误。
我们可能因为盛怒下的误解而结束一条狗的生命,也有可能伤害我们身边至亲至爱的人。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丈夫决定去外地打工。他找了一份工作,并和老板达成一个协议,他对老板说:“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干多久,但是,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一定要放我走。您不需要定期付我工资,等到我离开的那天,您再把我赚的钱给我。”老板答应了他的请求。年轻人在那里工作了整整20年,中间没有休假。他回家前,老板给了他一条忠告:“千万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一定会后悔。”老板还给了他三个面包,对他说:“两个给你,自己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男人已经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乡20年了,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漫长的跋涉后,在一个黄昏时分,他远远地望见了自己的小屋。他仔细端详:屋子冒着炊烟,妻子的身影依稀可见,虽然天色昏暗,但他确信自己看到的不只是妻子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正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些,他内心十分痛苦,恨不得跑过去杀了他们,但这时他想起了老板的忠告,没有让仇恨和愤怒占据上风,停下了脚步。
他决定等到第二天恢复冷静后再回家。第二天,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立刻扑到他怀里紧紧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含泪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却背叛了我……”妻子吃惊地问:“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他质问说:“那昨天下午那个男人是谁?”“那是我们的儿子。”她说:“你走时我刚怀孕,今年他刚好20岁。”
丈夫终于明白了真相,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妻子赶忙给他们做晚饭,这个时候他给儿子讲述起自己的经历。接着,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饭。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里面夹着他20年辛苦劳动赚来的工钱。
如果此人一看到妻子和另一个男的在一起便动手杀人的话,就不会有一家人温馨的相聚,反而会是一个悲剧:因为一时的愤怒,毁掉自己20年来的努力,毁掉自己期盼了20年的幸福。愤怒的时候先不要急于爆发,可以从1数到10,这可以使你因为急于“爆发”而后悔。当你抑制不住生气时,要问自己:一年以后,现在生气的理由还有那么重要吗?这会帮助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别被小事扰乱心绪
一个女子站在珠宝店的柜台前,把随身带的装着几本书的包放在旁边。在她挑选珠宝时,一个仪表堂堂、衣着讲究的男士也过去看珠宝,她很礼貌地把自己的包移开。但那个男士却愤怒地瞪着她,说他是个正人君子,绝对无意偷她的包。男士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重重地关上门,走出了珠宝店。
“哼,神经病!”被人这么莫名其妙地嚷了一通,女子也很生气,没心思再看珠宝了,就决定出门开车回家去。
马路上堵车严重,前面的车像一条蠢笨的毛毛虫,缓慢地蠕动。她看着前后左右的车就生气:“哪来这么多车。”
后来她和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叉路口,她想:“这家伙仗着自己的车大,一定会冲过去的。”于是下意识地准备减速让行,结果出乎预料,卡车却先慢了下来,卡车司机把头伸出窗外,向她招招手,示意让她先过去,脸上挂着愉快的微笑。当她把车子开过路口时,满腔的不愉快突然全消失了。
这件事里,她在珠宝店中遇到的男士也许本来就有不顺心的事,又把坏情绪传染给了她,于是她看周围的眼光都充满了敌意,觉得每件事、每个人都在和她作对。幸亏她看到了卡车司机灿烂的笑容,好心情消除了敌意,她才重新找到好情绪。
别人冲你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有心里气,未必你的错。如果因为小事儿破坏了自己的情绪,就很得不偿失了;而一个微笑就能改变这些。愤怒可以传染,快乐也可以传播。
有一位朋友倾诉说,有一次在上班的路上,他被一个中年男子指着脸破口大骂:“别以为你戴着副眼镜,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其实是个斯文败类!瞧你那矮冬瓜身材,没人会喜欢你……”朋友突然遭到莫名其妙的攻击,极为气愤,他说:“要不是看在那个人虎背熊腰,估摸自己打不过他的份儿上,当时真恨不得给他点儿颜色看看。”中年男子骂了一阵就快步走了,这位朋友却气得不行,影响了一天的心情。过了一天他才听同事说,那个人是个疯子,经常有人遭到他的辱骂。朋友顿觉轻松:“原来是疯子,干嘛生他的气昵?”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一点儿小事能生上好长一段时间的气,可是等到真正想明白的时候,就会发现一点儿都不值得。
美国研究应激反应的著名专家理查德?卡尔森说:“我们的恼怒有80%都是自己造成的。”这位加利福尼亚人教人们如何不生气。他总是这样告诉别人:“首先请冷静下来!我们必须要承认:生活是不公正的,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任何事情都不会按计划进行。”
研究人员发现,应激反应是在头脑中产生的。即使是最轻微的恼怒情绪,也会使大脑命令分泌出更多的应激激素。这个时候呼吸道扩张,大脑、心脏和肌肉系统吸入更多氧气,血管扩大,于是心脏跳动加快,血糖水平升高。
理查德?卡尔森总结要想不生气就要遵循的黄金规则是:“别让小事情牵着鼻子走。”
迁怒于人只能说明你无能
当我们生气时,习惯于拿别人出气,把自己的愤怒转嫁到别人身上。但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却常常是我们始料不及的,这些连锁反应经常会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甚至是我们无法承担的。
老板程先生对公司的事务不满意,他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在会上发言说:“同仁们,你们有人上班迟到,有人下班早退,甚至有些人没有担负起接受工作的责任。现在,我要以公司董事长的身份重整一切,将一切组织起来。只有每个人都能好好处理工作,尽最大的努力,公司才会有发展的前途。”
但几天以后他就遇到了可能迟到的情况:在乡村俱乐部的一次午餐中,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了,结果忘了时间。他意识到时,大为吃惊,几乎把咖啡杯摔掉:“啊!我的天!我非得在十分钟内赶回办公室不可。”慌忙中他跳起来,冲到停车场,迅速跳进汽车。他在开车回公司的路上时速90英里,超出正常速度,被交通警察开了罚单。
他愤怒到了极点,抱怨说:“今天真是活该有事。我这么一个守法纳税的公民,竟然被这个警察开罚单。他该做的是去抓罪犯、小偷跟强盗,而不是找我这样的纳税公民的麻烦。我汽车开得快又不代表一定不安全,真是可笑!”
他到办公室时,为了不让大家发现他迟到的错误,转移别人的注意,就把销售经理叫进来,很生气地问一件销售案是否已经定案了。销售经理忐忑地说说:“程先生,我不知道在哪儿出了差错,我们丢掉了这笔生意。”
程先生听了这个坏消息变得更加烦乱,他对销售经理怒喊:“我已经付你18年薪水了!现在我们好不容易有机会做一次大生意,这单生意能使我们扩大生产线。你到底做了什么?你竟然把它弄吹了。我告诉你,你最好想办法把这笔生意追回来,不然我就开除你。虽然你在这里待了18年,但并不代表你终生被雇用。”
这位销售经理离开老板的办公室,气急败坏地说:“真是没事找事。18年来我一直为公司卖力,结果费力不讨好。我管理所有的生意,公司靠我才能经营下去。他简直就是一个傀儡,现在仅仅因为我丢掉一笔生意,就恐吓要开除我。岂有此理!”
销售经理嘟哝着,把秘书叫进来问:“今天早上我给你的那五封信打印好了没有?”秘书回答:“没有。”秘书有点不服气地反问道:“难道你忘了,你告诉我希拉的客户服务优先吗?所以我一直在做那个项目。”销售经理冒起火来:“不要找卑鄙的借口。”他指责说,“我告诉你,赶快把这些信件打好,否则我就交给其他人去做。你在这里待了7年,但并不表示你有终生雇用合同。这些信必须今天寄出,不得有误。”
生气的情绪这样从老板转嫁到销售经理,又从销售经理转移到他的秘书身上。秘书用力关上销售经理办公室的门,抱怨说:“真是烦透了,7年来我一直尽力做好这份工作,勤勤恳恳,几百小时的超时工作却从没有一块钱加班费,我比其他三个人做得更多,是我让整个部门这么团结的。现在就因为我不能同时做两件事情,他就恐吓要开除我。太过分了!”
她走到接线生那里没好气地说:“我有一些信件要你帮忙打印。我知道这不是你分内的工作,不过你除了坐在那里听听电话以外,也没做什么事。我给你的这个是急事,这些信件今天必须寄出去。要是你干不了就告诉我,我叫别人做。”
接线员接下了生气的“皮球”,大发脾气:“这是从何说起啊!”她说:“我是这里最努力的职员,待遇却最低,我得同时做4件事,我容易吗?每次他们进度落后时,总要找我帮忙,真是不公平。而且要我帮忙还用这种态度,简直是开玩笑!如果没有我,公司的事情恐怕早就歇了。他们根本没办法找到任何人来接替我的工作,两倍的薪水都没人愿意干这件事儿。”她想着这些,生着气把信件打出来了。
接线员回到家时仍在发怒。回到家后她直接走到孩子的小房间。她最先看到的是12岁的儿子正躺在地板上看电视,而且他的短裤还破了一个大洞。工作上的气还没消,她对孩子说:“我告诉你多少次了,放学回家后要先换上你的游戏服。我上班赚钱供你,送你到学校念书,还要做全部的家务,都快被折磨死了。你现在你必须到楼上去,今天晚饭你就别吃了,罚你三个星期不准看电视。”
这个做接线员的母亲又把自己在单位生的气带到了家里,转嫁给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走出小房间说:“真是莫名其妙。我看电视看的是英文节目,想好好学英语,她竟然回家就跟我急了,也不给我解释的机会。”这时候,他的猫恰好走到他跟前。小孩重重地踢了它一脚,说:“你给我滚出去!臭猫。”
这只被踢的猫可能是这一连串事件中唯一无权把自己的不快转嫁到别人身上的角色,但这个事件看起来甚至有些荒谬:因为老板程先生的烦恼,最后导致接线生家里的猫被踢出去。
有句歇后语是这样说的:“生气的狗咬鸡——拿别人出气。”将怒火转移到无辜的人的身上,是无能的表现,而且显得没有涵养,让人鄙视。
生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怒气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情绪,但也是一种最无力的表现,生气的人只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却丝毫无助于解决问题。
职员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他们憎恨。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拿破仑·希尔的不快,在他得知整栋大楼里只有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时,立刻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形连续发生了几次,拿破仑·希尔知道后决定“反击”。
一个星期天,拿破仑·希尔在办公室准备第二天晚上将要发表的演讲稿,和之前的几次一样,他刚在书桌前坐好,电灯就熄灭了。
愤怒的拿破仑·希尔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管理员是在那儿工作的,他想逮个正着。结果当拿破仑·希尔到那儿时,管理员正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里,吹着口哨,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
拿破仑·希尔对着他破口大骂,一连5分钟,拿破仑·希尔痛骂管理员的词句甚至比管理员正在照顾的那个锅炉里的火更热辣。
最后,拿破仑·希尔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话了,才放慢了速度。
这时候,管理员起身站直,转过头来,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以镇静自制的柔和声调说:“呀,你今天有点儿激动,不是吗?”
拿破仑·希尔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一方面仍然生气,另一方面有种挫败感。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个文盲,既不会读书也不会写字,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希尔,而这场战斗的发生和战斗的武器都是希尔自己挑选的。拿破仑?希尔知道,他不仅被管理员打败了,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动的的一方、错误的一方,这一切更增加了他受到的羞辱。
拿破仑·希尔转身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他再也无法安心工作,只是不停地回想和反省自己。但是,他却碍于面子很不愿意采取行动来弥补自己的错误。
他知道,只有向那个人道歉,自己的内心才能平静。终于,他下定决心,走到地下室去见管理员。管理员看到他,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你这一次又想要干什么?”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当然,前提是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脸上再次露出那种微笑,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其实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别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当然也不会,我们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拿破仑·希尔的震撼更甚于管理员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这不仅表示了管理员愿意原谅拿破仑·希尔,更表示他愿意协助希尔隐瞒此事,避免对拿破仑·希尔的名誉造成伤害。
希尔感动地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握了握。此时,希尔不仅是用手和管理员和解,更是用心在和他握手。在走回办公室途中,希尔感到十分愉快,因为他不仅平复了心情不再生气,还终于鼓起勇气,化解了自己的错误。
矛盾的解决靠的不是相互比较,看谁更生气,而是看谁能化解双方的误会,重新达成友好。所以光靠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用宽容的态度以柔克刚更有可能达成和解。
前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被人评价为傲慢无礼、举止粗鲁的人,很难说这样给人定性是否准确,但确实流传着他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例子。
1957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出访苏联参加美苏首脑举行会谈。在此之前,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一项决议。这项决议在会谈中被提到,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激烈抨击。本来他可以采用较为得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他却选择了一个有失身份、伤人尊严的做法。会上,他指着尼克松的鼻子吼叫道:“这项决议很臭,臭得像马刚拉过的屎!没有什么东西比那玩意儿更臭了!”
在这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场合,尼克松当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刻给予反击,逼视着赫鲁晓夫,但他使用的语言是得体和幽默的,他慢条斯理地说:“恐怕主席先生说错了,还有一样东西比马粪更臭,那就是猪粪。”
此话一出,会上别的人都暗笑赫鲁晓夫的鲁莽,而赫鲁晓夫本人也一时语塞,他原本想要让美国人丢脸,结果却使自己在世界面前栽了跟头、丢了面子。赫鲁晓夫年轻的时候曾当过猪倌,尼克松的话实际上是影射对方:你就是那种跟很臭的猪粪为伍的人。
暴躁和冲动并不是一种力量的体现,而是缺乏涵养、不能自制的代名词,体现着人自身人格上的软弱。愤怒有时候是一种毒液,看起来是喷洒到别人身上了,其实可能引火烧身。愤怒往往让人失去理智,不可抑制的愤怒更可能使人失去解决冲突问题的良好机会。一时的愤怒,可能意味着事后还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或者造成永远不可弥补的伤害。记住,生气能解决的事情,不生气一定也能解决。
气大伤神,智者绝不斗气
斗气会使人的眼界变得狭窄,忘了生气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更广阔的天地。生气的时候往往会头脑发热,失去理智,最后使事情变得不可收拾。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几乎常常碰到斗气的情形。
恋爱里,一对男女意见不合吵了架、斗了嘴之后谁也不想先开口道歉,这就是斗气。
同事朋友之间,甲得罪了乙,乙回头羞辱甲,甲觉得自己失了颜面,就总是伺机报复、明争暗斗,冤冤相报,这也是斗气。
上班路上,车堵得厉害,对面的交通指挥灯仍然亮着红灯,时间很紧,你烦躁地看着手表的秒针。终于亮起了绿灯,可是前面的车子迟迟不启动,你愤怒地按响了喇叭,那个前面似乎在打瞌睡的司机终于惊醒了,仓促地挂上了一挡。而你却瞬间把自己置于紧张不愉快的情绪之中。前面的例子都是在跟别人斗气,最后这个便是和自己斗气了。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体现在对情绪和情感的感知上;正因为人和其他动物有所不同,所以人会斗气。其他动物虽然也会相“斗”,但不会“斗气”。不过斗气只能带给人一时的满足,本身却并没有什么积极的结果。可以说这样说,斗气的破坏性远大于建设性。
一方面,斗气会使你要追求的目标变得模糊。比如夫妻斗气不能让家庭更幸福反而会起到阻碍的作用,违背了两个人当初在一起的初衷;两个同事斗气,都会荒废事业;两个公司斗气,有可能会互相毁灭而不能共赢;两个国家如果为斗气而发生战争,则会民不聊生。为斗气而话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是智者不会做的事。
另一方面,斗气会使人失去理性。生气本身就是属于情绪化的表现,生气的时候人被感情控制,若上升到要“斗”的程度,则更会失去理智,极有可能做出错误甚至追悔莫及的决定。
我们都知道“激将法”:斗气有时是对方采取的一种策略,有些时候你的对手知道你容易动气,故意刺激你,希望用这种方法把你引入歧路,让你因此自我折损;即便对手不知道你是否容易动气,也可以激一激你,探明你的底细,最终达到破坏你的计划的目的。其实在这种较量里,谁被激怒,谁就容易被消灭。
一般来说,激怒别人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在言语上刺激你,比如讽刺你、挖苦你、嘲笑你或指桑骂槐、无中生有、含沙射影。
另一种是在工作上惹怒你,故意为难你,左一句“太难配合”,右一句“可行性不高”,来打击你的工作积极性。
一些善用计谋的人懂得,“请将”不如“激将”。将此法用得最恰到好处的恐怕莫过于三国时的诸葛亮,他下江东时,曾三激周公瑾,使温文儒雅的周瑜暴跳如雷。
当对方有心激怒你的时候,对方的这些动作都会使得不愠不火,甚至把姿态放得很低,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时候你明知他是故意的,却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诸葛亮就是用这种方法智激周瑜的。当时诸葛亮出使东吴去求救兵,这一点周瑜心里有数。作为求人的人,诸葛亮显得自己低人一等,周瑜作为被求的人总想摆出“大恩公”的姿态,傲气十足。
周瑜当着诸葛亮的面和鲁肃大谈曹操大军实力雄厚不可阻挡,只有投降才是东吴的出路,结果急得鲁肃又急又气,脸都争红了。而诸葛亮静看周鲁两人争辩,把两人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已将形势看得清楚,诸葛亮袖手冷笑。
诸葛亮这一笑,周瑜反而更得意了,却有些困惑地问:“先生何故发笑?”
诸葛亮以退为进,先说鲁肃:“我没有笑别人,而是笑鲁子敬不识时务。”
鲁肃忙问:“为什么笑我不识时务?”
诸葛亮即说:“公瑾决心降曹,甚为合理。”
周瑜以为自己的计谋得逞,也赶紧说:“孔明识时务,确实与我同心。”
诸葛亮与周瑜是以诈应诈,却急坏了鲁肃,他忙问:“你怎么也这样说?”
诸葛亮便也借此机会极力渲染曹操的能耐,比如:“曹操非常善于用兵,天下无敌……周将军想要降曹,可以保全妻子,享有富贵”
这里诸葛亮吹嘘曹操与周郎抬举曹操的作用就不同了。周瑜抬曹操是为了迫使诸葛亮更低三下四地求自己,诸葛亮说曹操厉害则是敲打周郎年轻气盛的自尊心。这便是一激周公瑾。
诸葛亮这一激,周瑜还未动容,鲁肃却气不过了:“你竟敢让我们屈膝受辱于曹贼前?”气氛突然变得比以前紧张了。
诸葛亮继续按周瑜的思路往下说:“投降了当然好,不动刀兵,不害百姓。据说,曹操挟重兵而来其实不过是为了江东二女。”
一说江东的两个女子,周瑜也被吸引了,把原来想要诸葛亮求自己的心理丢到一边,竟变得十分急切,问此二女是谁。诸葛亮便背出曹植《铜雀台赋》,并把“二桥”改为“二乔”:“从明后以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二乔指的是江东的两位美女,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正是周瑜的夫人,听到这里周瑜再好的修养也受不了了。他立刻跳了起来,大骂曹操,并誓死抗战到底。至此诸葛亮仍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依然顺着周瑜先开始说的投降主张,并举出汉代派公主和亲的故事劝说周瑜,还说两个民女算什么?这样,逼得周瑜说出全部真相。至此,诸葛亮大功告成。
激将法的运用帮诸葛亮化被动为主动。于是诸葛亮便从有求于人的被动境地,变成了主动的地位,让周瑜自己放下了架子,主动要求出兵。能够运用好这种计策的人并不多,但在生活中被别人操纵了自己情绪的人却不少。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以此为鉴,避免被对方激怒。何况在愤怒的时候,别人往往都会集中关注你你而不管激怒你的人对你做了什么,于是大家只看到你丧失理性的怒火,却会忽略他的伎俩。这种时候,原本无辜的你一旦发怒,就变成理亏了!如果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愤怒的情绪可能让你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在别人那里落下把柄,你的对手分毫未损,而你用怒气伤害了自己,甚至可能为此一蹶不振!
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千万注意别被对方激怒;不要理睬对方激将的言语,如果要反驳,也要笑着反驳,轻柔地向大家说明;如果对方在工作上为难你,也要平心静气地多次请求同事朋友帮忙;如果你的对手把姿态放得低,那么你的态度要更低。只有有老僧入定般的心境,那些激怒你的语言动作才会消失于无形,而如果练就了这种境界,以后就再也不会有人来激怒你了。
愚蠢者斗气,聪明人斗志
聪明的人不在乎一时的得失,不会急于与人斗气,而是从长远打算,与人“斗志”。甚至有些人根本不与人斗,他们只跟自己斗。
所谓“斗志”,这里的“志”即“志向”,是抱负、理想,以及对未来的规划;“斗志”的人不计较一时的输赢,也不管别人对自己如何,不被心里的情绪干扰,只管坚定地奔赴前方,追求自己的目标。
这样的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即便有无数的障碍需要跨越、有无数的坎坷需要征服,他们都不在乎对手是不是跑在自己前面。是的,你只管走自己该走的路!懂得做自己的人才能追逐到自己的梦想。
“志”还可以理解为理性,也就是说,让理性来引导你,在理性的指导下,你的每一个举动都会经过深思熟虑,就不会冲动,也不会感情用事。
“气”则是一种空虚飘渺的东西,不能长久。它可以影响你一段时间,但是不能带给你一种稳定的价值观念,只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影响你的判断。
很多人的失败都是因为年轻的时候故意斗气,等年纪大了之时,他们才发现斗气的荒谬可笑。“志”却是一种稳定实在的东西,它充满力量,当“志”与“气”相对时,“气”绝无胜算之机。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知道:一条线已经在那里,你不能把它变短,你只能画一条比它更长的线,在这过程中的努力就是所谓的“斗志”、“斗智”。遇到一个问题,既然你不能快速地解决,那么你也没有必要在这个关头和对手硬拼。
一位搏击高手参加锦标赛,自以为稳操胜券,肯定能夺得冠军。结果却出乎预料,在最后的决赛中,他遇到一个实力在伯仲之间的对手,双方都竭尽全力出招攻击。打到中途的时候,搏击高手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找不到对方招式的破绽,而对方的却往往能突破自己防守中的漏洞进行攻击,有选择性地打中自己。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搏击高手惨败,失去了冠军的奖杯。
于是,他愤愤不平地找到自己的师父,想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能获胜。他把对方和他搏击的过程一招一式地演练给师父看,并请师父帮他找出那个对手招式中的破绽。他打算根据这些破绽研究出足以攻克对方的新招,并决心苦练,在下次比赛时打倒对方,夺回冠军。
搏击高手的师父笑而不语,在地上画了一道线,让他在不能擦掉这道线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这条线变短。
搏击高手百思不得其解。怎么会有像师父所说的办法呢?怎么可能让地上的线自己变短呢?最后,他只能无奈地放弃了思考,向师父请教。
师父在原先的那道线旁边,又画了一道更长的线。这下两者相较,原先的那道线看来显得短了许多。
师父说:“夺得冠军的关键,不是把精力放在对手身上,要想获胜,不在于如何攻击对方的弱点,而在于助长自己。正如地上的长短线一样,如果你不能使这条线变短,你就要懂得放弃在这条线上做文章,转而去寻找另一条更长的线。因此,只有你自己变得更强,对方才能如原先的那道线一样,在相比之下变得短。如何让自己更强,才是你需要苦练的根本。”
徒弟恍然大悟。
师父笑着说:“搏击要用脑,学会选择,攻击对方弱点,但同时更要懂得放弃。不跟对方硬拼,以自己之强攻其弱,你才能成为冠军。”
俗话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学会斗智,不和对手硬拼,不把过多的精力集中在别人身上,而是侧重于提升自身,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对方的破绽,以己之强攻彼之弱,给对方致命一击,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技术快速解决问题。
“斗智”的过程本身也是在“斗志”。懂得放弃对细节的计较,全面增强自身的实力,画出一条比对手更长的线。就像故事中那位师父所提供的方法,更注重在总体实力上使自己全面地成长,许多问题也就不治而愈,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