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9900000006

第6章 归隐田园学诸葛(1)

学诸葛归隐柳庄

鸦片战争结束后,左宗棠对时局极其失望,学古人“买山而隐”的念头充斥着他的心扉。对左宗棠来说,用逃避来换取暂时的安宁也许是此刻最好的选择。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的面前——囊中没有足够的金钱买地。

我们知道,左家几十亩薄田已经被左氏兄弟送给了寡嫂,还好在陶家坐馆,每年能得到200两银子的报酬。所以,经过多年省吃俭用后,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左宗棠手里有了部分积蓄,于是,在湘阴东乡柳家冲买了70亩地。

置地后的左宗棠非常兴奋,虽然他对正在遭受磨难的“大家”无能为力,但他完全有能力把“小家”收拾得干净利落。

于是,左宗棠自己设计、建造了一座小庄园。庄园内除了稻田外,还有水塘、绿树等。到了晚上,躺在凉椅上,听着水塘里的蛙叫,很是惬意。世间的一切烦恼仿佛都与这里无关。另外,左宗棠还在屋门前写了“柳庄”二字。他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庄园,感慨道:我总算有个像样的家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周夫人带着三个女儿从湘潭迁到了湘阴东乡的柳家冲。左宗棠仍然在安化教书,但他经常回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好不热闹。

左宗棠每次回到自己亲手打造的庄园后,除了看看家里的妻子和女儿,还在陇亩间巡行,用自己的平日所学监督耕作情况,并自号“湘上农人”,打算从此隐居山林,做一个太平有道的农民。

作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家子弟,左宗棠对农业既爱好也熟悉。在三次会试失败后,就开始潜心钻研农业,不仅博览古今农书,还亲自到田间地头做农业试验。

其实,早在湘潭周家,左宗棠就种植桑树,养蚕、缫丝,忙得不亦乐乎。他一直认为民以食为天,把农事看做人生的第一要务,对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视。

在这一点上,周夫人也非常理解左宗棠,对丈夫暂时退隐山林的做法也十分理解,她曾这样安慰左宗棠:“书生报国心常在,未应渔樵了此生。”(《秋夜偶书寄外》)

虽然对农业非常重视,但国家正处在内忧外患、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没有“大家”,何来的“小家”,再加上满腔的爱国热情,左宗棠注定不会在山林间退隐一辈子。

我们相信,只要国家召唤,左宗棠那颗暂时蛰伏的心就会狂跳,就会响应召唤,为“大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时,左宗棠大部分时间是在安化教书,他很珍惜每一次回到柳庄的机会,因为在柳庄,他不仅能享受天伦之乐,暂时忘记让人心痛的时事,更主要的是他能专心钻研农事。柳庄虽然不大,但却是左宗棠的一块实验基地,除了种植水稻外,还种茶、桑、竹等,他还饶有兴趣地养蚕、种菜、种花。能和雇工们一起在田间劳作是此刻的左宗棠感到最痛快的事情。

在柳庄的生活是左宗棠一生中从事农业劳动比较集中和频繁的一段时期,他把从农学书上学到的一些方法作为理论指导,然后运用到实践中,这是一种科学的种田方法。他还把种桑、竹、蔬菜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农民中去,让广大的农民都从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如今湘阴之地盛产茶叶,离不开左宗棠的首倡和推广。

在农事方面,左宗棠不仅躬行实践,还着书立说。

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年仅27岁的他就写了一篇《广区田图说》,大力推广古代分区种田的区田制。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他又撰写了《朴存阁农书》,这部书共十多卷,分门别类记述了各种农事。可惜的是,这部书稿几经变乱,已经无迹可寻了。

虽然隐居柳庄是左宗棠的无奈之举,但他在柳庄的劳作却和时代的主流暗暗地吻合了。一些农业经济史学家就认为:当时柳庄的生产、经营具有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

这样说也不无道理。因为左宗棠经营柳庄的方式不再是单纯地放佃收租,而和现代的农场主相似。有人这样写道:他采取雇工耕种的方式,进行商品生产,并亲身指导、经营管理,又进行生产试验和农业科学的理论总结工作,这不仅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而且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也许选择柳庄是左宗棠的一种无奈的“消遣”,但正是这段生活给他后来从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在农业发展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史学家这样认为:他早期经营柳庄的思想和活动,反映了农业资本主义的萌芽,后来办洋务则代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自古就以农业为本,老百姓的命运掌握在水和天的手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靠天吃饭,如果天公不作美,就降下灾荒,老百姓就要忍饥挨饿了。

柳庄虽然有山有水,胜似一个世外桃源,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但也抵挡不了老天爷降下的灾难。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湖南在连年苦旱之后遇到大水灾,饿殍遍野。大气候如此,柳庄也没能幸免。禾苗都被淹没了,家里储藏的一点谷子也发了芽。全家12口人不仅吃不饱,还染上了疾病。看着妻子的愁容,听着儿女的呻吟声,左宗棠心如刀绞,感到非常的无助。

这是左宗棠一生中最苦的一段经历,即使如此,他还是抽时间为救灾四处奔忙,劝富有人家捐赈,并发出“吾不欲见一饿毙之人”的呼声。他还在族里积谷备荒,对络绎经过柳庄的饥民,尽其所能给予帮助,并与周夫人用丸药医治得病的逃难者。

巨人间的握手对话

在柳庄,虽然有时会遇到人力无法抗拒的天灾,但总的来说,左宗棠过得还是逍遥自在,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世外桃源”式的生活,那颗甘愿为国家鞠躬尽瘁的心只是暂时地休眠了,只要有一丝风吹草动,就会醒来,并义无反顾地为国分忧。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虽然左宗棠和柳庄都进入了“冬眠”,但一纸书信犹如一个春雷把左宗棠唤醒了。来信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在当时闻名全国大名鼎鼎的林则徐。

说到林则徐,人们最熟悉的就是“虎门销烟”了,这个壮举虽然让他永载史册,但同时也让他弄丢了自己的乌纱帽。

世间的事总是这样,有得有失,在得失间保持平衡。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一个坏人。

鸦片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尽,道光帝迫于舆论的压力,赦免了林则徐,并恢复了他的官职。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鸦片战争结束六七年后,林则徐终于又当上了云贵总督。当时,胡林翼任安顺知府,正好是林则徐的部下。于是,就为自己的上司推荐了品学兼优的左宗棠,大谈左宗棠对经世致用之学的狂热追求。

林则徐对这个异才也很感兴趣,便想聘请他来云南给自己当谋士。不巧的是,左宗棠已经答应了陶家教课的聘约,做人不能不讲信用,只好婉言谢绝了林则徐的邀请。

后来,每当左宗棠提到这件事就感到十分遗憾。因为林则徐在他心目中就是一个英雄,一个敢打敢拼的热血男儿,他做梦都想见一见这位英雄偶像,更不要说能在他手下做事了。

遗憾是很折磨人的,任何人都梦想着设法弥补遗憾,也许是老天不愿意左宗棠时时被这种遗憾折磨,便又给他创造了一个机会。

林则徐在当上云贵总督的第二年,就因病告老还乡了。从云南回福建原籍,正好要经过湖南。当林则徐的官船到达长沙后,湖南文武百官都纷纷前来拜会这位威震天下的大清名臣。

林则徐对于官场的这种套数早已心生厌恶之情,能推掉的尽量推掉,推不掉的勉强应酬一下。也许是冥冥之中的巧合,林则徐又想起了一年前胡林翼推荐的“异才,品学为楚才第一”的左宗棠,如今到了家门口,何不邀请这位奇才前来一聚?

于是,左宗棠收到了林则徐的邀请函。拿着自己偶像的邀请函,左宗棠除了激动外,还是激动。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名会被偶像林则徐记在心间。

机会往往都是稍纵即逝的,左宗棠已经错失了一次机会,差点让他遗憾终生。这次即使有天王老子挡道,他也要应邀前往,目睹英雄偶像的风采。

于是,作为林则徐超级粉丝的左宗棠,踏上了去往长沙的路途。

任何一个粉丝面见自己的偶像都会激动和紧张的,左宗棠也不例外。

据说,左宗棠马不停蹄地赶到长沙,来不及休息片刻,就前往拜会偶像林则徐。当他远远看见林则徐的官船后,就开始激动了。这就是自己在梦中经常梦见的偶像的官船吗?自己的偶像就置身在这条官船内吗?左宗棠赶紧报上了名讳,恨不得长出翅膀,马上飞进船中,一睹偶像的尊容。

“有请湖南举人左宗棠。”

这是左宗棠有生以来听到的最激动人心的话,他便匆匆忙忙上船。也许是一路奔波,腿有些抽筋;也许是心情紧张过度……总之,他走过跳板时,一脚踏空,落入了水中,扑腾几下后,被救了起来,但衣服鞋子都湿透了。

第一次面见偶像,竟然是以落汤鸡的模样,左宗棠内心别提有多郁闷了。不过,他的头脑快速运转着,为自己的窘相想着应对的语言。

“贤弟,这是怎么了?”林则徐问道。

“我听说古人接待士人需行三熏三沐的礼节,现在我是已经沐浴了,可是还没有做到三熏。”

林则徐笑道:“都这样了,你还文绉绉的,快换衣服,以免着凉。”

左宗棠以他的机智化解了一次意外的事故,不愧是“楚才第一”。

此刻,左宗棠与林则徐同乘一舟,他狠狠地掐了自己一把,很疼,确实不在做梦,梦想变成了现实,心中自然激动不已。

二人开始畅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晚。

林则徐命人将官船乘着湘江乱流,驶到西岸岳麓山下的一个僻静处,掌灯、摆酒,二人一边痛饮,一边谈论天下古今大事。

左宗棠把偶像林则徐视为“天人”,极其崇拜;而林则徐也被左宗棠的绝世奇才所倾倒。二人越谈越投机,不知不觉中,东方发白,天已经蒙蒙亮了。

关于这次对话,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江风吹浪,柁楼竟夕有声,与船窗人语互相响答。曙鼓欲严,始各别去。

橘洲之畔,岳麓之滨,两位旷世奇才惺惺相惜,所碰撞出的火花让人称道,好一派“潇湘夜话”的美景!

一位年逾花甲、名满天下的爱国退职总督;一位年方37岁的退隐举人,二人到底有什么话题这么投机,可以秉烛夜谈呢?

1天下形势:林则徐和英国侵略者交过手,深感侵略者不足为惧,可怕的是朝廷的投降政策。外国列强已经对大清江山垂涎三尺,尤其是俄国对新疆早已虎视眈眈。西北塞防和东南海防同等重要。左宗棠也深有同感,他在后来的西征中,也认识到了俄国对新疆的狼子野心。

2开发西部:林则徐遣戍新疆时,认为应该在新疆建立行省,并进行西部大开发。而左宗棠在道光十三年时,年仅23岁的他在《燕台杂感》诗中也考虑到了建省。二人的意见不谋而合,共同的话题让他们的言谈意犹未尽。

另外,他们对朝廷的腐败、人才凋敝都持有相同的看法,至于如何应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们都认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最佳的选择。

两人的观点完全一致,越来越投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就这样,二人纵横古今,神驰南北地聊了个通宵,第二天清晨告别之际,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地理观察数据、战守计划以及俄国边境的军事动态等宝贵资料,都送给了左宗棠。

面对这份厚礼,左宗棠很是惶恐,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和能力接受。

但林则徐却满眼期望地说:“我已经老了,面对俄国的虎视眈眈,虽然有抵御俄国侵略者的志向,但不会有那一天了。多年来,我一直寻找能担当此任的人才,老天有眼,让我碰到了你。今后西定新疆,抗击俄国人侵略,只有靠你了。”

同类推荐
  • 晚清有个李鸿章

    晚清有个李鸿章

    本书不仅仅是一部传记,作者更是将李鸿章作为一个符号来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其风云变幻的一生成为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去世不久,大儒梁启超便为他立传。李鸿章一个以喜剧的方式进入世界,却以悲剧终场的命运的宠儿。说他是命运的宠儿,是因为上天在铸造李鸿章的时候,充分彰显了人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秘性。我写作李鸿章的动机却是非常明确的,那源于清醒和困惑的交织——一种极端的清醒,也是一种极端的困惑。这种困惑与清醒是相联系的,更是相融合的。它不仅仅是对李鸿章本身的困惑和清醒,是对中国文化的困惑与清醒,同时也是对于世界以及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困惑与清醒。
  •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艺术家的故事》艺术可以再现历史,概括生活,表现人类的内心世界。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集中、高度的反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达·芬奇便是这一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哲学家。贝多芬的名字是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的,他的音乐以博大的胸怀、强大的冲击力,震撼了世界乐坛,因此,他被人们尊称为“乐圣”。梵高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一生,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在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为世界留下了《向日葵》、《鸢尾花》、《加歇夫人》等作品······
  •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故事

    刘殿学为青少年朋友撰写的古代科技故事,在生动的故事里再现了古代人民开拓创新精神,作者特别从数学、医学、地质学、机械学等各领域里选出代表性人物如祖冲之、孙思邈、郦道元等人物故事。
  •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一生要知道的中国文化名人

    本书介绍了各个时期最优秀的作家,透过他们了解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或是学习他们的成败之道,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郁达夫在情爱之途

    “曾因酒醉鞭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本书反映郁达夫如何与黑暗势力作斗争,成长为一名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家的同时,着重描写了他与四个品貌各异的年轻女子的情感纠葛。
热门推荐
  • 家田喜事

    家田喜事

    一穷二白穿越女,家徒四壁无男丁,奶奶指桑骂槐,叔伯惦记分家。好在爹娘感情好,咱更有精灵宝宝暗中助,上下齐心种田忙,日子红火一日更比一日强。家中四朵金花人娇俏,定要睁大眼睛觅得如意有情郎!
  • 中国文明简史

    中国文明简史

    本书是一本大家写给大家的人文通识读物,带你进行一次典雅深邃的中国文明审美之旅。全书包括了史前时期、夏朝和商朝、周朝、秦朝、汉朝等十三章内容。从浩繁卷帙的长卷中,追索文明的发展,聆听历史的足音,感受中华文明的厚重、丰富与苍凉!
  • 家有医生

    家有医生

    疾病的威胁是十分普遍的,有些人能够免于疾病,有些人却不能幸免,这是因为前者能够对疾病早预防、早治疗,而后者因为无法读懂自己身体早期发出的疾病信号,因此饱受病痛的折磨。《家有医生》从多种常见病的防治入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预防策略和治疗方法,是一本专业性与实用性融于一体的健康宝典。
  • 佛说楼炭经

    佛说楼炭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郑成功传

    郑成功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独自去偷欢

    独自去偷欢

    大雨还在下,好久了。朱文楠坐在店里,心里的问号,便像气泡一样冒上来。浪里白条失踪了,至少有一个星期,他不再打理博客,论坛上也不见踪影,QQ头像更是一眨不眨。这人一个招呼都不打,突然就从网络世界蒸发——莫非遇到什么不测?猪也玩起失踪的把戏来了。猪是王絮菲的爱称,和朱文楠是死党,在论坛里最活跃,注册十几个马甲,看着不顺眼的帖子就骂,看着顺眼的帖子就猛顶——反正她马甲多,没人抓得住她,她爱怎么疯就怎么疯。马军带着大洋去浦安镇干活去了,那是一家汽车城,要刻好多字,还有招牌,还有室内布置,工程很大,七八万块钱的活,能挣多少呢?
  • 如何做好精益生产:JIT生产实务手册

    如何做好精益生产:JIT生产实务手册

    Just In Time(简称JIT)是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地进行生产的一套高效、灵活的生产模式。此模式被美国理论界誉为“精益生产”。如今,以最低成本生产最高品质产品的JIT生产方式,已成全球企业公认的竞争撒手锏。JIT生产方式,通过对生产的精确计划与综合控制,通过看板管理、品质管理、设备管理和采购管理等措施,实现生产的同步化、柔性化、均衡化,从而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 你比繁星更倾城

    你比繁星更倾城

    “你要干什么?”叶倾雪缩在床角,把自己裹成一个粽子,害怕的咽了咽口水。“行使我的权利!”叶墨寒看着她说。“我们没结婚……”未等叶倾雪说完,“啪”的一声两个小红本扔在叶倾雪面前。What?结婚证?叶倾雪直接愣住,她什么时候跟叶墨寒结婚了?为什么她不知道?于是手指颤颤巍巍的打开小红本!时间:四年前……当晚叶倾雪扶着腰一个枕头丢了过去,“叶墨寒,我C你大爷!”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关系

    关系

    两年以来,孙彩云都在考虑要不要结束和陈九金的关系。当她决定继续委身于他时,就愤愤不平于他的无情无耻,当她决心要愤而离去时,从内心涌出的是对他的无法舍弃,甚至她思量再三是身体上对他的无法决绝,甚至她有点迷恋他,像少女一样觉得这世上再没有一个男人能代替他。她真恨自己。最让她感到恼羞成怒的是陈九金已经对她的去与留无关紧要了,他基本上不给她打电话,不管是十天还是三个月。他好像完全忘了她这个人,倒是她孙彩云,在一次痛下决心三个月,马上就要迎来百天大捷的时候,十分气恼地给他打电话,你还没死吧,如果没死就到老地方来,我有事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