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8400000018

第18章 诺曼底登陆与法国的解放(4)

诺曼底之战进行得并不顺利。位于右翼(即西面)的美军发现自己战斗的区域满是被灌木篱笆、堤岸和坍塌道路分隔开的小块田地。坦克无法行动,步兵只能沿着一个个篱笆逐步推进。面对德军灵活而顽强的抵抗,盟军进展缓慢,代价不菲。位于左翼的蒙哥马利曾发誓第一天就攻下卡昂,但是到了六月底却没能兑现诺言。盟军在诺曼底成功登陆后不到两周,喜悦变成了失望。英美两国的关系由此趋于紧张,而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之间也出现了不和。

由于他们两人性情截然不同,难以共处几乎是命中注定的事。艾森豪威尔喜欢交际,而蒙哥马利离群索居;艾森豪威尔与参谋人员打成一片,所有的决定都和部下商讨,蒙哥马利在营地里独处一隅,吃睡都在一间嵌木活动房里(那是他在沙漠中从隆美尔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蒙哥马利亲自起草命令,由上至下进行传达,而艾森豪威尔会等待手下参谋人员的一致意见,通常让他的作战军官起草最后指示;蒙哥马利在妻子去世后,不再接触女人,也不抽烟喝酒。艾森豪威尔谦逊,蒙哥马利自负。蒙哥马利曾自许:“我已完全献身于自己的职业。”

对于指挥,蒙哥马利的确做了深入研究,但对于如何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别人,他却没有研究。他说话的样子似乎总是高高在上。他对于某个问题越认真,傲慢的态度就越明显。蒙哥马利的骄傲自大甚至引起了英国军官的反感,多数美国人则觉得无法忍受他这个人。一个美国人曾说:“他长着猎犬似的长鼻子,小小的褐色眼睛滴溜溜乱转,活像是瑟伯漫画中的兔子。”他的洋洋自得激怒了众人。

性格上的差异是造成两人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但更关键的是,两人在战略和战术方面存在根本分歧,在盟军中还担任着不同的职位。艾森豪威尔的军事理论主张直截了当,积极进攻。像1864年弗吉尼亚荒野中的格兰特将军一样,他赞成沿着整个战线不断发动进攻。他主张直接进攻,相信大部队的毁灭性威力。有人曾经说他具有大规模生产的思想,这一点倒也属实,但稍有偏颇。他来自一个大生产社会,像所有优秀将领一样,他想在战场上运用国家的力量。

对蒙哥马利而言,“很显然……艾克和我在战法上截然不同。”蒙哥马利相信“敌乱我不乱”。他想在狭窄的战线上发起进攻,突破德军防线,直插目标。

此外,艾森豪威尔既对盟国参联会负责,也要对英美两国政府负责。蒙哥马利在理论上对艾森豪威尔负责,但实际上他听从布鲁克的指导。蒙哥马利是英国在欧洲大陆作战的高级将领,因此他自认为应对他的国家利益负责。要打败德军,英军既无人力,亦无物质资源。而且他们在1914至1918年期间认识到,蛮干无异于自杀。蒙哥马利提出,要凭借计谋与策略来击败在法国的德军,而艾森豪威尔却想通过直接较量来战胜敌人。

7月1日,艾森豪威尔前往诺曼底,目的是激励手下的各位司令官。他告诉布雷德利,自己“只带了一床铺盖、一名副官和一个勤务兵”,只需要“一条遮着帆布的战壕”。他在那里待了五天,视察部队,查看战场,和布雷德利及美军军长和师长交谈。他们都不愿意艾森豪威尔出现在他们那里,因为他们的司令部都是德军零星炮火的目标。艾森豪威尔的老朋友、第15军军长韦德·海斯利普直接请艾克离开。他说:“不要认为我担心你可能死掉,我只是不想让人说,最高统帅在我军的地盘里遭到不幸是我的责任。如果你想被打死,请去别的地方。”

艾森豪威尔曾经征用一辆吉普车,由英国副官詹姆斯·高尔特和一名勤务兵陪同,在无人护送的情况下,亲自驾车在乡间转来转去,甚至设法绕到了德军防线的后面。所幸太平无事。直到他到达第90团的司令部,有人说出他到过的地名,他才知道自己曾经身临险境。美军士兵们很喜欢艾森豪威尔开吉普车的样子。当他开车经过时,他们都会欢呼,吹口哨。

7月4日,艾森豪威尔前往一个战斗机机场视察。在那里,他得知飞机即将起飞执行一项任务。艾森豪威尔说,他想一起去,从空中看看这片灌木丛生田野。陪同他的布雷德利不同意,但艾森豪威尔坚持要去。他爬上野马式战斗机,最后说了一句:“好吧,布拉德(译注:布雷德利的昵称),我不飞到柏林去。”

他回到布希公园之后,对乡间的战斗未能取得进展而失望,甚至觉得自己不可能突破这个可怕的国家。特德和史密斯都对他说,这是蒙哥马利的过错。他们坚持要艾森豪威尔迫使蒙哥马利行动。特德抱怨道,蒙哥马利不公正地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空军,并说“陆军看起来没有准备自己打仗”。

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去了一封信,但口气太软,更像是陈述希望达到的目标,而不是要求后者采取行动的强硬命令。7月12日,巴顿在日记中评论道:“艾克被英国人绑住了手脚,却仍不自知。可怜的家伙。我们实际上没有最高统帅——没有人当家做主,来说明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众人普遍觉得艾森豪威尔根本管不住蒙哥马利。有人开始猜测“如果蒙蒂(译注:蒙哥马利的昵称)被撤职,谁会接替他”。对艾森豪威尔而言,这种解决问题的简单办法根本不可行,因为蒙哥马利得到了英军、布鲁克及英国民众的一致支持。此外,艾森豪威尔无权撤换英军高级将领。在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中,能够认识到这些道理的,只有最高统帅一人。而这些事实解答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为什么艾森豪威尔能够容忍蒙哥马利?答案就是,因为蒙哥马利在指挥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与这个令人气恼的英国将军进行合作。

不过,真正威胁到蒙哥马利地位的是特德的建议。他希望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迁往诺曼底,亲自指挥陆上作战。蒙哥马利知道,他需要争取时间。这倒不是为了保住他的职位,而是为了将艾森豪威尔留在英国,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指挥权。

7月18日,蒙哥马利终于发动了代号为“古德伍德”的进攻。进攻开始阶段,在空军大规模轰炸的支援下,一切进展顺利。但蒙哥马利损失401辆坦克,伤亡2600人之后,攻击中止。英国第二集团军夺下卡昂,占领了几平方英里的土地,使德军伤亡惨重,但是战争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蒙哥马利宣布,他对战果感到满意。

艾森豪威尔很不高兴。他怒骂道,占领七英里的土地需要7000吨炸弹,那按每英里1000吨的代价,盟军根本不能通过法国。特德指责蒙哥马利要对“英军的失败”负责。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的军官迫切地想知道,蒙哥马利会不会受封成为贵族,进入上议院或是出任马耳他总督。

这一切完全是不负责任的胡乱猜测。战后,艾森豪威尔说自己认为最高统帅的权力应该更大。他应该有权将任何一名部下撤职,不管他国籍为何。但是,就算1944年艾森豪威尔拥有这种权力,他也不会使用它。考虑到士气问题和蒙哥马利广受拥戴的事实,他不会提出撤换蒙哥马利的请求。

在史密斯和特德的催促下,艾森豪威尔给蒙哥马利写了一封信。他说:“时间最为关键。”他催促蒙哥马利再次发起攻击。许多美国军官认为,蒙哥马利之所以犹豫再三,是因为英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英国不能补充第2集团军受到的损失,因此经受不起全面进攻带来的伤亡。艾森豪威尔说,从长远来看,现在发动进攻能够减少伤亡。

每个人都情绪低落,脾气暴躁。经过七周的战斗,盟军突入内陆最深处只有25至30英里,前线宽度仅有80英里,既缺乏机动空间,也无法将在英国境内等候部署的美军运过来。美军仍在灌木丛生的乡村挣扎,挺进的速度以码而不是以英里计算。“古德伍德”行动失败,蒙哥马利拒绝再次发起进攻。报纸上到处都能见到那个令人恶心的词:“僵持”。

但是黑暗之中仍有两个亮点。截获的无线电情报显示,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而且布雷德利正在制定“眼镜蛇”行动,准备在右翼突破。艾森豪威尔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写道:“现在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布雷德利身上。”

到7月23日为止,在诺曼底登陆的美军总兵力达77万人,其中第1集团军死伤7.3万。登陆的英、加军队为59.1万人,死伤4.9万。大批可以立即投入战斗的美国后备役部队正在英国待命,准备投入战斗。与此同时,德军在诺曼底部署了26个师(其中6个为装甲师),用以阻击盟国远征军的34个师。盟军虽然处于攻势,却并未占据多少地面优势。此外,德军的第5集团军仍然毫发无损地驻守在加莱海峡。这意味着德军在增援能力方面要强于盟军。

艾森豪威尔的优势是继续掌握了制空权。布雷德利计划在“眼镜蛇”行动中利用空中力量突破德军的防线。一旦他取得成功,艾森豪威尔就打算立即从英国调来援军,正式组建巴顿的第5集团军,并派它赶赴布列塔尼,夺取那里的港口。

空军面对的就是天气问题。只有在合适条件下,他们才能发挥作用。根据计划,“眼镜蛇”行动将于7月21日开始实施。当天,艾森豪威尔飞抵诺曼底,亲自见证此次行动。天空浓云密布,只有他乘坐的B-25在独自飞行。他抵达目的地时,大雨倾盆。布雷德利告诉艾克,进攻已经推迟,并且责怪他这么糟糕的天气还敢坐飞机。艾森豪威尔扔掉湿透的香烟,微笑着说,当最高统帅的唯一乐趣就是没人能不让他坐飞机。

他看着滂沱大雨,又说:“我死的时候,他们应该等一个雨天,然后在暴风雨当中把我埋了。这样的鬼天气可真要了我的命。”

第二天,雨继续下,他飞回了伦敦。24日,仍然在盼望晴天的他给布雷德利去电,催促他在天气允许的时候全力出击。他说:“在此关键时刻取得突破能够使总体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他还让第1集团军“竭尽全力,寻找一切有利战机”。如果突破成功,“战果将难以估量。”

布雷德利基本上不需要别人的催促,但蒙哥马利却正好相反。艾森豪威尔要求第2集团军在“眼镜蛇”行动开始时发动攻击。他向布雷德利承诺,自己将亲自过问此事。因此,给布雷德利发完电报后,艾森豪威尔就飞往蒙哥马利的司令部。史密斯写道,艾克想要的无非是“前线的盟军协调一致,全面出击,最终使我们的部队行动起来。他在前线像一个橄榄球教练一样四处奔忙,激励大家奋勇杀敌”。

蒙哥马利和布鲁克对这一切十分反感。布鲁克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写道:“很显然,艾克觉得(指挥第2集团军的)迈尔斯·登普西将军未能恪尽职守。同样,我们也看得出来艾克根本不了解战争。”英国军官一致认为,艾森豪威尔不知道“平衡”这个概念。蒙哥马利认为,如果大家全都参与进攻,也就意味着没有一支部队有能力实现决定性突破或是扩大战果。布鲁克抱怨说,艾森豪威尔“显然……对全线进攻有些认识。这想必是美军的作战理论”。

特德也对艾森豪威尔有所不满,但像以往一样,他也不同意蒙哥马利和布鲁克的意见。7月25日上午,盟军开始实施“眼镜蛇”行动。当天,特德给艾森豪威尔去电话,质问为什么蒙哥马利没有多出力,而艾森豪威尔对此如何处置。艾克说,自己已经与丘吉尔谈过,两人都对蒙哥马利这次准备全力出击表示满意。特德“一点也不满意,反而有些半信半疑,暗示首相肯定骗了艾克”。艾森豪威尔和布彻说到了这次谈话,并说自己能够满意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只要一打胜仗,所有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事情不出他的所料。“眼镜蛇”行动的第二天,美国第1集团军突破了敌人的防线。艾森豪威尔正式起用巴顿的第3集团军。布雷德利升任第12集团军群司令,下辖第1和第3集团军。考特尼·霍奇斯将军任第1集团军司令。

8月1日,巴顿大展神威,开始迅速突破布列塔尼。两军对峙的严梦终于结束。艾森豪威尔大喜过望:“这是好消息。”8月2日午饭前,布彻在布希公园的大厅里见到艾森豪威尔。最高统帅笑容满面。他说:“如果截获的情报正确,我们攻下了布列塔尼,把诺曼底的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8月7日,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设立了前进指挥所。军帐搭在格朗维尔附近的一个苹果园里。此处离莫尔坦不到25英里,是德军反攻的必经之路。他接见了布雷德利。两人一致决定,除派少数兵力驻守莫尔坦外,命令手下所有师迅速向南挺进。他们用美军炮兵部队巩固两翼,并调来了战斗轰炸机。

盟军在莫尔坦的冒险获得了回报。第30师在经典的防御战中守住了阵地,而盟军的飞机和大炮重创了德军的坦克。8月9日,德军停止反攻。加拿大和巴顿的部队即将对敌构成包围。盟军攻势全面展开。所有部队密切配合,全力消灭德军的第7和第5坦克集团军。这两支敌军都位于巨大的突出部,北面是莫尔坦,而最南面位于法莱斯—阿让唐一线。布彻写道:“艾克不断催促蒙哥马利和布雷德利,告诉他们不能满足于寸土之得,重要的是消灭敌人。”

但是加拿大军队进攻缓慢。未遇顽强抵抗的巴顿势如破竹。到8月10日时,德军已基本被包围,巴顿的部队只给德军留下一条补给线,其余道路尽数切断。8月12日,巴顿的先头部队抵达阿让唐。而加拿大军队还未攻下法莱斯。

求胜心切的巴顿想要穿过集团军的边界线,把缺口堵死。他打电话给布雷德利,恳求道:“请让我向法莱斯进军。我们可以把德军赶下海去,重演敦刻尔克一幕。”布雷德利没有同意。他不相信巴顿有足够的能力挡住突围的德军。另外,他认为加拿大军队能够合围。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

    名人传记丛书——亨利·福特——让世界跑起来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探险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探险是人类对世界的许多重大发现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探索自然的一种天性。许多大探险家不仅对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对后人,尤其是对青少年更具巨大的激励作用。
  • 任正非正传

    任正非正传

    1987年,43岁的退役解放军团级干部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任正非正传》是一本展现任正非及华为历史的画卷,主要以任正非的人生经历为主题,以华为的发展历程为辅线,详细介绍了任正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又是如何把华为从边陲小镇的小公司培育成了叱咤全球的跨国巨头的。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任正非,一个受人尊敬的神秘而低调的人所做的伟大的事业。
  • 黄继光

    黄继光

    黄继光,1930年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农家里,幼年就给地主放牛、当长工。1949年四川解放后,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曾两次被评为模范。 1951年,黄继光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表现了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纵身扑向敌人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枪口,为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为表彰黄继光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授予他“特级英雄”称号,并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永垂不朽!
  •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蒙古族英雄史诗》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天空之城1

    天空之城1

    “最后,这青山会记住我们的温暖,冬风会在春天的时候送到我们的思念。希望松本翔太君,在那个我们未知的地方,能够开心地活着。”穿着黑色大衣的牧师念完这一段,合上了手里几乎没有用到的《圣经》,他吸着冻得通红的鼻子,缩着身子跑向停在山路边的小型休旅车。“谢谢大家今天来,现在请大家跟着车子下山,午餐已经准备好了。”一个高中生模样的男生朝大家招了招手,大声喊着,声音在时而吹起的强风里变得有些恍惚。人群熙熙攘攘,散得更开,他们各自朝自己的车走去,原本肃静的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2:向阳而生

    猫武士成长励志馆2:向阳而生

    由于工作的变动,唐歌不得不转学到七中。面对新学校中经常出现的特殊身影,她感到非常恐惧。美丽的米米老师带着她一点一点走进这些学生的内心,化解他心中的偏见与不安。就在这时,一场从他出生之前就埋下的灾难骤然降临。命运之手将她所有的幸福推翻,肆虐着她整个生命,当她带着迷茫和困惑去向米米老师询问答案时,才发现这个答案早已种在了自己的心底.......
  • 王者凌云

    王者凌云

    被义父从河边抱起的那一刻,石川的命运已经注定,光明大陆从此成为他的舞台,狼烟烽火何时休,成王败寇尽东流。义父的失踪,家族的排挤,不但没有让他沉沦,反而激发出无穷的战意,抛开一切,远赴西北,在那里建立自己的势力。石川:“我什么都可以没有,就是不能没有兄弟。”且看三兄弟如何在权力的漩涡里挣扎求生,如何开辟出崭新的光明盛世。
  • 电竞之巅峰女王

    电竞之巅峰女王

    溥天战队三热点:美女队长酷拽狂、男神奇葩一箩筐、敌人能凑一个帮。至于为什么树敌众多,究其根本还在徐晚身上。徐晚:每一个成功的女王背后都有无数个被她踩在脚底的男人!我们的道路,依旧是快意恩仇永不退缩的英雄路!
  • 补天

    补天

    陈其一夜里做了好几个梦,但醒过来的时候,一个梦也没有想起来。陈其一还在努力地回忆夜里的梦境,希望能回想起点儿什么来。这个时候,王彪对着正前方的一辆大卡车破口大骂:“这瞎贼日的!”随即急促地摁起了喇叭。寂静就这样被打破了,大家都从低迷的思维中清醒过来,伸着头去看这个堵在路中央的庞然大物,它不偏不倚地站在路中间,没有争辩,任人去诽谤和诬陷。雨下得有气无力,路面上裸露出几块灰色的大石头,凸凹不平的土路上到处是湿漉漉的煤渣。“咋办?”王彪朝坐在副驾驶座的陈其一望去,征求他的意见。
  • 解决问题的发动机:磨练孩子意志的99个故事

    解决问题的发动机:磨练孩子意志的99个故事

    意志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本书用99个生动的小故事从如何培养孩子的意志出发,为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孩子的意志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实施对策,以便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更有针对性。
  • 豪门隐婚:高冷债主独家爱

    豪门隐婚:高冷债主独家爱

    一觉醒来,莫名其妙欠了一屁股的巨债,沈舒表示很‘忧桑’。“沈舒……离你还债的期限快到了,不知你以为如何?”男人磁性冷漠的声音不带感情的响在耳畔,沈舒忽然感觉,六月的天却是在飘雪花。没钱还债怎么办?结果第二天起来她直接升职了,成了顾夫人,看着两个红本她真想仰头感叹一声:我这是被逼的,老天可以作证……QQ群476963157
  • 末世重生录

    末世重生录

    撕心裂肺的背叛,滔天的恨意,彻骨的诅咒。重生后,沫然才发现,原来这都已经是上一世的事情了。看着眼前一张张本以为再也看不见的面孔,她有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新的生活,新的改变,新的人生,她会好好享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诛之。这一世,她可不会窝囊的活着。老天,你一定要好好的看着。【读者交流群:219308880新浪微博:搜索YQ-悠然小妖,即可】
  • 师傅带我去捉鬼

    师傅带我去捉鬼

    滴血的陶瓷娃娃忽然复活,乱葬岗突然出现的房子,鬼岭里的那个神秘老人,一切看似简单的冤魂作案,而背后却又隐藏了那么多令人心酸又惊悚的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