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6000000001

第1章 序幕(1)

2010年圣诞前夕,我买好新加坡航空公司的机票,准备启程前往马来西亚去拜访抗战时期的国民党老兵梁元明先生。即将起飞时我发邮件问他,我得去马来西亚哪个城市找他?他回答说他根本不住在马来西亚,而是住在台湾台北市。

我这人做事粗心大意,老是会摆乌龙,可这回的差错还是有原因的。我和梁元明老先生在网上认识已有两年,几乎每次的话题都是有关抗战时期特工人员在马来亚(今马来西亚独立之前西部的旧称)的渗透、潜伏和丛林游击战,以致我的脑子里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他是住在怡保或者吉隆坡。

梁元明1920年出生在上海,他的父亲是法国租界电车公司的工程师,因此他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日本人占领上海之后,梁元明由于住在法租界还能正常上学,而这个时候他已决定要参加抗日报效祖国。国民政府退到陪都重庆后,曾号召沦陷区青年到后方参加抗战工作,并表明需要很多无线电通讯技术人员。梁元明因此进入租界的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台报务和机务等课程。1939年毕业之后,他只身从上海乘轮船经过镇海到宁波,再转火车、汽车经溪口、金华、曲江(韶州)、柳州、独山进入贵阳,最终到达重庆。起初,他作为菜鸟扛着小型收发报电台和手摇发电机被派到重庆附近唐家沱乡下去建立一座通讯站,后来被召入了军统局情报处,做了三年的无线电机要收发员。1942年,重庆政府和英国方面决定合作成立一支编号为136的特别部队,渗透到被日本人占领的马来亚做敌后颠覆和情报工作。梁元明凭着出色的无线电技术被选入了这个队伍。他被送到印度训练了半年多,然后和其他华人特工分梯次乘坐盟军潜水艇登陆马来亚海岸。这支特别队伍一部分人在当地的华人游击队帮助下在高山丛林里建立了大本营,另一部人在城镇间以经商为掩护建立了间谍网,但间谍网最后被日本人彻底摧毁,领头的林谋盛也被日本人抓获折磨致死。时隔六十年之后,年近九十的梁元明开始在自己的博客里回忆这段历史。那段时间我因为写作《沙捞越战事》也在研究马来亚的抗战历史,所以在网上读到梁老先生的博客便和他相见如故。梁元明所说的事件和人物大部分我都了解,可他是亲者,回忆里有史料上所没有的细节和个人情绪。特别有意思的是,梁先生当年作为重庆派遣的国民党特工,到马来亚后却是客居在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营地,在马共游击队的羽翼保护之下才逃过日本人的追杀。梁元明先生对于马共游击队感铭在心,在他的回忆里多次提到游击队,特别是当时还年轻的游击队长后来成为马共总书记的陈平的冒死相助。

和很多人一样,我以前并不知道当日本人击败英国人占领马来亚之后,马来亚半岛上唯一对日本人作殊死抵抗并坚持到胜利的队伍会是共产党领导的华人游击队。他们的政治组织、军事思想可以说与中国红军一脉相承,他们的制式军帽也一直沿用红军的八角帽形制。马共抗日游击队在日本人投降之后,又开始了和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战斗。这是一场更加惨烈的战斗,获得了当时以苏联为首的国际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有一天,我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个由国内一群高级广播电台发烧友组成的网站,其中有一个帖子讲到了这么一件事:1967年初,在湖南省益阳市山区岳家桥镇地界上空,一连几日盘旋着一架军用探测飞机。侦察测绘过后不久,一个团加一个营的工程兵开进岳家桥四方山,在石山上大兴土木,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后来当地人才知道,这个有许多房子、一处坑道、一座铁塔的秘密基地里面有功率十分强大的电台发射机,可以发射全球接收的短波节目。这里就是马来亚共产党的广播电台基地,里面居住过马共中央领导陈平等重要人物。这个发烧友还讲述了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马共电台1969年转移到湖南四方山之前,曾在马来亚本土的马共控制区森美兰山区播出,使用短波,呼号是马来亚民族解放联盟广播电台。这位发烧友是文革前北京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学生,1968年参军,在解放军总参情报局担任外台守听工作。当时他刚刚参军,业务不熟练,听西方英语广播有困难,所以领导指定他收听马解盟广播电台的中文广播。这个台发射功率虽然小,但信号比较清晰稳定,适合他这样的新手练兵。1968年7月的一个中午,他正在岗位上守听,这天马解盟电台还是那个他熟悉了声音的女播音员在播音。他经常听她的播音,暗暗喜欢上了她,每次听她播音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在心里涌起。这天开始的时候她的声音很平常,也很平静,但是突然间播音的背景隐约有枪声,紧接着枪声越来越激烈。随着枪声的增大,女播音员的语速也不断加快,后来又慢下来了。她镇静自如地说敌人包围了马解盟的广播电台营地,正在发动猛烈进攻,她的战友们正在抵抗敌人,她现在也要暂时停止广播拿起冲锋枪去战斗。这位总参的守听员紧捂着耳机,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揪心地等待着。那个女播音员播放了一张《国际歌》唱片,自己跑去战斗了。在《国际歌》的旋律后面枪声越来越密集,听得见机枪的扫射,还听到了手榴弹的爆炸声。突然,那个女播音员的声音又响起了,她的声音十分急促,上气不接下气,说敌人已经攻上了山头,正朝播音室靠近。这时广播背景里响起了喊话声,不是英语,也不是中文,可能是马来语或泰语,听不出这是敌人喊她投降还是战友催促她撤退。播音突然停了,可是电台还在发射信号,几秒钟后传来一声爆炸,收信机调谐表的指针甩到零,耳机里只剩下轻微的哗哗静噪音背景,发射停了。

“当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知道她一定是牺牲了。我感觉上好像和她离得很近,突然间她就没了,而且是在枪声爆炸声中没了,没的时候她好像就在我的身边,我伸手拉一把就能让她脱离危险,实际上却根本办不到,我们隔着千山万水……从声音判断,她肯定不是马来亚当地华人。她用非常熟练的普通话播音,稍微有些口音,很明显是外地人说普通话。我觉得她的口音可能是中原一带的。”电台发烧友这么感慨地说着,听得出他对那位死去的女播音员的无限思念。事隔二十多年之后他终于查到了那个女播音员的下落。她姓焦,是山东济南老三届红卫兵,原在云南金三角一带插队,后来跑到对面去闹国际革命,被征集到马解盟电台当播音员。当马解盟电台受到政府军袭击的时候她坚持播音,即将被俘时她拉响了身边的集束手榴弹。那捆手榴弹是早就预备在那里的,目的是避免敌人缴获电台并且俘虏播音员。

有很长的时间,我一直在网络上去查寻有关马来亚华人抗日游击队的资料,像一个蹩脚而耐心的渔夫在许多条河流上布下渔网,有时打到一条鱼或一只螃蟹,有时是一把虾、一个河蚌或一把水草,有时则是一只破靴子或破酒瓶。我收集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故事,但大部分是些个人的记忆和口头传说,没有找到可以支持我去重新构建一整段历史的扎实而系统的可靠资料。直到我找到了卡迪卡素夫人所写的《NODARMOFMERCY》(《悲悯阙如》)一书之后,这种局面才得到了改变。

那是2008年深秋的一天,我在谷歌网站输进一个叫Papan的英文地名,这个小镇在马来西亚霹雳州首府怡保附近,中文名字叫甲板。我近来经常在资料里遇见这个地名,觉得这里一定是当年红色游击队盘踞出没的地方。果然,当我在查看有关甲板的历史时,发现了一个SibilKathigasu的词条。当我点击了这个词条,屏幕上马上出现了一张陈旧的黑白照片。那是一个剪短发的年轻女人的照片,她的模样像是一个欧洲人和印度的混血。她的眼睛很大,目光坚毅带着忧伤,是一种圣女的神态。事实上这张照片是一本书的封面。书的名字叫《NODRAMOFMERCY》(《悲悯阙如》),封面照片上的这个叫SibilKathigasu的女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SibilKathigasu(中文译名:西碧儿·卡迪卡素)是怡保一位名医的妻子,本人是护士兼助产士,会说流利的中国话。在1942年至1943年之间的日据时期,她秘密给山上的华人游击队治病疗伤,还给受枪伤的游击队队员做外科手术取出伤口内的子弹。后来,日本宪兵特务发现她的行为,把她抓起来严刑拷打,还把她的女儿吊在火堆之上,要她讲出游击队的秘密营地位置。她坚贞不屈,被日本人打断了腰椎和颚骨,日本人投降后,她出狱时已半身瘫痪。她后来被送到了英国伦敦接受最好的治疗,还获得了英国皇帝乔治六世的自由勋章(顺便提一句,乔治六世就是最近获奥斯卡奖的《国王的演讲》电影里那个口吃的国王)。

同类推荐
  • 复活(经典译林)

    复活(经典译林)

    《复活》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呕心沥血十余载的长篇巨著,也是他一生思想和艺术的结晶。小说通过玛丝洛娃以及监狱中的“囚犯”蒙受的不白之冤,对沙皇的法律、法庭、监狱、官吏以及整个国家机构的反人民的本质作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是一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矛盾状况的镜子。
  • 春暖花开

    春暖花开

    李冠军从故乡回来,不仅带来了母校巨变的消息,还带来了我们昔日共同的班主任樊一生老师离婚的消息。他向我描述了母校的变化,说现在去了我一定不敢相信,那就是十年前我们所学习生活的地方。除了校门前的那条经久不息地流淌的石安运河没变外,所有的陈迹早已荡然无存,我们读书的教室,爬窗户进去打乒乓球的会堂,中午吃饭的食堂,还有逃课去睡觉和玩耍的小树林,都在我们离开后的若干年里逐一消失,代之而起的高大敞亮的教学楼,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从校门开始延伸的宽阔笔直的水泥路,两边站着绿荫如盖的悬铃木。美啊,李冠军说,谁能想到我们的母校有朝一日会如此漂亮?
  • 茶趣

    茶趣

    “商有商道,官有官品,茶有茶趣。”这是五年多前,蒋志锋在职博士的论文答辩完后,在导师周文康的办公室里,导师对着蒋志锋说的。参加论文答辩前,市委书记已经找他谈话,让他到宁阳去做县委书记。几天的准备和答辩,他一直恪守着这个秘密,只字未提。答辩顺利通过后,他才把这项任命说与导师听。导师不置可否,说了那组排比句。他坐在沙发上,聆候下文。导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既像是叮咛,又像是告诫,更像是朋友之间语重心长的嘱托:“没事,喝茶。”一想到这些的时候,蒋志锋心里便涌过一片温暖。陪副市长黄建军吃完晚饭,他便让司机送自己回到住地,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茶具,准备泡茶
  • 大营救

    大营救

    茶吧内忽然间波起了一阵骚动,许多男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刚进来的那个女孩子身上。女孩确实很抢眼,她穿了一身洁白的运动服,胸脯的轮廓恰到好处地凸显出来,苗条的身材,透出蓬蓬勃勃的气息。她推门走进来,就站在门口四下张望,像是在寻找座位。随门而入的阳光,打在她的身上,有点舞台追光的效果。大概由于刚从满把阳光的户外,一下子走进光线黯淡的屋子内,眼睛有些不太适应,她就站在门口长时间张望着。这时候,打量她的男人们,心里都巴望她能走到自己临近的座位上坐下来。其实,在自己临近的位置上坐下来又能怎么样呢?
  • 情难独钟

    情难独钟

    那是一段情感的起点,是在那个阴冷的冬天。那天,危思和一帮刚进厂的新工铺设电缆时,有个素不相识的姑娘递给他一双帆布手套。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热门推荐
  • 宋中太乙宫碑铭

    宋中太乙宫碑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俏公主

    重生俏公主

    一世昏然,最后一杯毒酒了残生,却有幸重回到十四岁那年。彼时家族还在,幼妹尚存,一切的悲剧和灾难都还没有发生。凤薇想,今生她一定不要再重蹈前世的覆辙,她要挽回家族倾颓的命运,护下幼妹性命,还要为家国的父老,谋一个平稳安定的未来!未来的道路荆棘满地,她愿手持利剑,一人喁喁独行,只为谋取一个温暖的锦绣明天!凤有翎羽,命之所系,触之者死!然而漫漫长路,她却遇见了一个愿一心一意护持她的人,是顺从心意还是坚定意志?家国身份,恩怨纠葛,她满目苍茫,又该何去何从?新书《纨绔乐妃:至尊鬼帝霸宠妻》发布,欢迎围观收藏~~~
  • “省长”李宝柱

    “省长”李宝柱

    冬天日头短,太阳一跌进矸石山背后,夜色就拥抱了大地。有风,呼呼的吹。吹打在脸上、手上,像刀子割过似的。李宝柱戴上棉毡帽、手套,拿上手电筒,开始了夜班第一次巡查。说是巡查,其实是围着坑木场的墙根儿走了一遭,拉开了各个角落的白炽灯。灯光豁然明亮,夜色顿时退缩了许多。时值今日,煤矿井下虽然实现了机械化支护,超前支护有单体液压支柱,采场支护有掩护式液压支架。但煤巷掘进离不开坑木,工作面安装拆除摆架离不开坑木,采掘工作面顶板破碎时超前支护还离不开坑木,通风调整系统建造风门更离不开坑木,坑木场就在刘家屯煤矿与刘家屯村庄之间。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国民党首要战犯改造秘档(一)

    研究秦城监狱的历史,首先就得从功德林监狱说起,它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功德林监狱曾经作为北京战犯管理所,关押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战犯,即国民党战犯。说秦城监狱是特殊监狱,源于1960年。首批特殊犯人由功德林迁往秦城,成为秦城的第一批囚徒。自此,秦城监狱作为中国第一个监狱开始了它的特殊使命。功德林监狱功德林监狱是秦城监狱的前身,它位于北京城北的德胜门外。据说之所以叫“功德林”,是因为当地曾有一座叫做“功德林”的庙宇。光绪年间,功德林古刹里设立了京师习艺所,名为“习艺”,实际上是收容罪犯,令其习艺的场所。
  • 最佳娱乐时代

    最佳娱乐时代

    新书《拼搏年代》已经上传。这是最坏的时代,六大公司垄断好莱坞;这是最好的时代,互联网不断冲击传统模式。罗南要爬上这个娱乐时代的巅峰,俯瞰脚下无数森林。
  • 阴阳伞

    阴阳伞

    我只是想做个普通人,可是命运选中了我。我只是想救我父亲,却从来没想过这会是一个阴谋。好吧,阴谋,我认了,我做了,可是之后呢?这么大一个阳谋,叫我如何是好?
  • 绝世仙罗

    绝世仙罗

    大道无情,仙者有意。佛魔隐现,诡计无边……地球商人风扬斩断尘缘,被师尊接引至荧惑星,开启了闯荡仙佛大干世界的传奇人生,走上了一条追逐永生的大道。风扬一路结识朋友,凭借自身机缘闯过各种险境,最终站在宇宙金字塔的巅峰。无尽的宇宙无奇不有,为了逍遥长生,纵死无悔的逐仙者们和天地斗,历无边劫难,于茫茫人世之中找寻逆天改命的机缘。绝世大能虚空遨游星际,穿梭于六界之中,恐怖的仙法可以焚烧星球,上古仙宝可以摧毁虚空。强大的圣兽可以掀起星河谁能续接仙路,演绎一卷壮丽的逐仙史诗,一切尽在石子狂徒著的《绝世仙罗》……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王大珩传(共和国科学拓荒者传记系列)

    一百多年前,西方的一位战略家就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学,也就输掉了未来。王大珩从来就有他独特而深刻的思维,面对唾手可得的博士学位,他放弃了继续深造,选择了光学玻璃制造与研究。回国后,一句“馆长就馆长,只要能做事就成”,他挑起了仪器馆的大梁,工作很快就有了起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常把这句话常挂在嘴边:没东西就找王大珩要去!1958年,长春光机所以研制高精光学仪器和光学玻璃的“八大件一个汤”而闻名全国科技界。“原子弹、导弹中的光学设备一定要让长春光机所来做!”钱学森的这句话一锤定音。晚年的王大珩以一位战略科学家的眼光与智慧,成为倡导中国的“863”计划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