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0100000005

第5章 大唐鬼迹:民间传说(4)

故事中的郜澄中了真正的“鬼计”。还好,“鬼计”来自素不相识者。不过,身边已做新死鬼的朋友害自己的事也不是没有,太原人董观就遇到过。

董观擅长阴阳占卜之术,在宪宗元和年间跟朋友僧人灵习一起到南方旅行。

这次漫游时间很长,灵习在路上去世了,董观一个人返还山西。敬宗宝历年间,董观再次出游,来到晋地泥阳龙兴寺。这座寺院在唐时非常宏伟,藏经千卷,深深吸引了董观,于是董观驻于寺中。

寺院东堂下的北屋空着,但上着锁。董观想住在这里。

寺僧解释说,此屋百年来一直没人敢住,因为住的人或病或死,可谓凶室。

董观认为自己懂些方术,年富力强,力争而住。

过了几天,并无凶险之事发生。董观就放下心来。但十多天后的一个晚上,还是出事了。

董观刚躺下,就听到有动静,十多个有着西域胡人面孔的家伙带着乐器、酒食出现在屋子里,列坐夜宴,旁若无人。连续几个晚上都是这样。董观开始有些担心,但并没告知寺僧。

这一天,董观读完经文,天色已暗,疲倦的他早早躺下。还没睡熟,恍惚中,就感觉有一人站在床前。董观慢慢睁开眼,觉得此人很面熟。仔细一看,正是已死去的好友灵习。

董观大惊:“你怎么来了?”

灵习诡秘一笑:“因为老兄阳寿将尽,我来相候啊。”随即伸手把董观拉起来。

出门时,董观下意识地一回头,发现自己的身体还躺在床上。董观知道魂魄已被鬼所摄,于是叹息:“我家离这儿很远,如果死在这里,谁为我下葬?”

“此言差矣!”灵习说,“有什么可使你如此忧虑?我听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精魄在,有精魄在,所以四肢能活动,耳目善视听。精魄一旦离身,四肢耳目也就不灵了,即被称为‘死’。既然你的精魄已跟我走了,床上那六尺之躯还有什么可牵挂的?”

他们聊着阴阳两界的事,出城而去了。

夜里关卡甚严,但兵士似乎看不到他们。出了泥阳,一路向西,不知走了多远,董观发现:“其地多草,茸密红碧,如毳毯状。行十余里,一水广不数尺,流而西南。”董观便问灵习,灵习回答说:“这便是俗世中所说的奈河了。它的源头便是地府了。”董观看看那水,“皆血,而腥秽不可近。又见岸上有冠带袴襦凡数百……”董观打了个寒战,似乎闻到腥气,低头细视其水,颜色鲜红。惊恐间,他看到岸边堆着很多衣服。灵习介绍说,那都是死者的衣服。

董观望见奈河西,草树间有二城楼,相距一里多地,屋舍相连。

灵习说:“我们一起去那儿,你托生到南城徐家,为次子;我托生到北城侯家,为长子。十年后,我们当相见。”

董观说:“我听说人死后,为冥官所捕,查看该人档案,追其一生之罪,假如没有大过,才可再次托生人间。我现在刚死,就能托生?”

灵习说:“不是那样。阴阳无异,如果你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锁链会来到自己身上吗?假如事情不办妥了,我会带你来这里吗?一个道理,还是相信我吧!”说罢,灵习牵起董观的手,欲一起渡河。

刚要下水,水面突然分开一丈多宽,董观就感到手被人抓住,一回头,是个狮身人头的家伙,面无表情地说:“你要去哪儿?”

董观说:“南城。”

那家伙说:“我叫你在龙兴寺阅读经文,你怎么来这里了?快回去,此地不可久留。”说着拉起董观往回走。这时,董观回头发现灵习已不见。

董观终于脱离了险境。

此后,他苦读经文,寒暑无怠。后至武宗会昌年间,灭佛行动开始,天下佛寺多被拆毁,董观也失去了修行场所,于是他辗转去了长安,为王公贵族占卜过活,生意倒还不错,最后被推荐做了山东沂州临沂县县尉。

故事中的灵习显然想害董观。这一点令人战栗。或者说,他太过于想念自己的故友了。但对生者来说,这种想念是残酷的。《宣室志》中还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只不过不是出于思念。

西河郡平遥县有乡中小吏张汶,在一天晚上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后发现门外是自己的哥哥。

张汶很害怕,因为自己的哥哥早已故去。哥哥说死后常思念亲友,如今幽冥地府里的官员让他回来省亲。另外,还提到一点--冥官要召见张汶。

张汶说:“冥官召见我?那我不就死了吗?”

哥哥笑而不语,抓其袍,把张汶拉出家门。

张汶在哥哥的带领下,走了十多里地,前路已黑,只有车马奔驰与人哭喊之声,仔细一听,哭者正是自己的妻子与兄弟。

张汶自语道:“我听说人要是死了,可看到自己先前死去的亲友,我现在呼喊一声,看看是不是这样。”

张汶有个表弟叫武季伦,已死数年,于是张汶在幽暗中大喊:“武季伦何在?”

话音未落,黑暗中就伸过一个脑袋:“我在这儿呢,表哥。”

张汶一哆嗦。这时候,听到黑暗中有人高喊:“平遥县吏张汶何在?”

他慌忙答应。再看不远处,有二人一坐一立,坐者前有桌案,上放生死簿,问张汶一生中有几次大过。

张汶未答。那人叫立者查找张汶在幽冥的底档,立者说:“张汶没死,当遣回。”

坐者怒道:“既然没死,为什么招来?”

立者道:“张汶之兄在幽冥已久,为我们做事,因嫌劳累,曾上奏要以其弟代替自己的差事,但我们没答应,他于是私自把弟弟带入幽冥。”

坐者怒斥其兄擅自行动,不遵法令,叫手下将其打入监狱,而将张汶送归。

上面的故事中,主人公因不同原因被诱至幽冥,与他们相比,下面这位就更倒霉了。

河南浚仪县有士人姓王,其妻下葬,女婿裴郎参加,但后来竟然失踪了。裴家认为儿子为王家谋害,一纸诉状告到县衙。王氏呼冤,县令明察,发现其确无杀人动机,于是动员大家思索裴郎到底有可能去哪儿,他最后一次出现又是在什么场合。直到这个时候,王家才怀疑裴郎有可能被埋在了棺材里,因为他在送葬那天喝多了。

挖出棺材后,果见气息奄奄的裴郎。经过几日精心照料,他才渐渐恢复了神志。

原来,在其岳母下葬那天,裴郎贪杯喝醉了,后来就失去知觉。

酒醒后,感觉憋闷得慌,睁眼一看,发现自己和死人一起躺在棺材里。当时,他害怕极了,定睛再看,感觉有很多人从眼前走过,他们身形缥缈,身后松柏成荫。

这一切是幻象吗?他不禁自问。

那些人都是王家先死之人,老少都有。看到他后,一个人说:“为什么不杀了此生人?”

这时幸亏裴郎的岳母大人站出来道:“我女儿还小,要依仗着他生活,为什么要杀掉他?”在岳母的百般争求下,他才活得一命。

接着,他们摆下宴席,又吃又喝又跳舞。过了一会儿,听到一个声音说:“请裴郎来参加。”

裴郎心中一紧:“难道我也是新死鬼了吗?”女婢们臂挽着臂,围着他踏歌而舞:“柏堂新成乐未央,回来回去绕裴郎。”其中一名女婢,说自己叫秾华。她的模样十分美丽,但却用蜡烛烧他的鼻子,这是在叫他起身与他们一起舞蹈的意思吗?裴郎疼痛难忍,她却哈哈大笑。无奈之下,他只好起身相拜,于是,那个叫秾华的女子就拉着他加入她们的舞蹈。

那是令人恐怖的舞蹈,我们无法想象裴郎竟然在跟一群死鬼跳舞。

跳饿了,他问她们有什么可以充饥,一鬼于瓶中摸出些食物,他实在饥饿难忍,便吃了一口,冰凉如水。就这样,他在棺材里待了好几天,直到现在,阴间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

旅途遇鬼

唐朝苦旅,荒寒无依,所遇之事,亦多不测。

却说唐朝一日,京兆少尹即长安副市长张昶死于东郊别墅,后葬于十里之外的浐水。张昶死时,其女在身边;死后,其女立即派人将消息报送给丈夫商顺。此时,原籍江苏丹阳的商顺正在长安参加考试。

商顺得到消息,便随报信仆人前往岳父的别墅。

但是,途中因仆人饮酒致醉,刚出长安不久,商顺就跟仆人走散了。

商顺初来长安,对周围地理很陌生,见跟仆人走散,就想回城,等转天再走,可到城下后,发现城门已闭,没办法,只好独自前往。

时值冬日,天已渐昏,雨雪又起。在呼啸的北风中,商顺骑驴而行,很快就迷路了。商顺坚信“老驴识途”,又走了十多里。这时候,天已完全暗下来了,前面杳无庄园的影子,商顺“转入深草,苦寒甚战”,心里的恐惧之感渐浓。

行了不知多远,望见前面有一山涧,涧旁似有灯火,商顺内心又重新燃起求生的欲望。

商顺迎着风雪艰难前行,终于来到山涧前,只见茅屋数间。他下驴叩门,意欲借宿。但是,敲了多下,里面都无人应答,正心灰意冷之时,传出一个声音:“何人?”

“我乃远方行客,迷路于此,天雪甚寒,故欲求宿。”

“夜暗,雨雪如此,知君是何人?且所居狭陋,不堪止宿。”意思是,天已暗,雨雪交加,谁知道你到底是什么人?况且居所狭小简陋,没法留宿!这话确实有道理,在这样的风雪夜,谁会给一个陌生人开门呢?万一是强盗怎么办?

商顺没办法,只好问张昶的别墅离这里还有多远,又该怎么走。里面的人告诉他,往西南方向走,四五里即可至。话音刚落,茅屋中昏暗的灯火彻底熄灭了。

商顺只好继续前行,往西南走了十多里地,还是没发现岳父的别墅。此时雨雪更大,他周身已冻僵,远望无边的黑暗,认为自己此夜必死。想到这儿,商顺反而平静下来,下驴入林,倚树而坐。

但商顺最后没死。在一奇异鬼火的引导下,他找到了别墅。

《广异记》里的这个故事的动人之处,不在于主人公最后找到了别墅,而在于所营造的荒寒氛围。故事中,涧旁茅屋的出现是个关键点。本来以为茅屋的出现是灵异事件发生的转折,可结果却并不是这样。尽管如此,这个情节的设置仍有些悬念的意味:茅屋里的人与商顺一问一答,但始终未露面。

由于旅途中充满未知,所以烟树苍茫的天地间,尽是诡异之事上演的好地方。

下面这则故事同样发生在旅途中,较之于商顺的遭遇,在诡异之外,更多地还带了点喜剧色彩。

唐德宗贞元年间,苏州有进士名叫李赤。史上真有其人,他是个狂热的诗人,做梦都想出名,每每以李白自比,后来干脆把名字改为与“白”相对的“赤”。为了出名,他将自己的诗混入李白诗集,以求引起人们的注意。比如这首《姑熟溪》,由于李赤当年做了手脚,直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该诗到底是李白写的还是李赤写的:“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击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

后来编《全唐诗》,收李赤作品十首,随便选三首看看:

《天门山》:“迥出江水上,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参差远天际,缥缈晴霞外。”

《谢公宅》:“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唯有清风闻,时时起泉石。”

《丹阳湖》:“湖与元气通,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龟游莲叶上,鸟宿芦花里。少女棹舟归,歌声逐流水。”

单篇看,倒也称得上清幽飘然,可如果把几首诗放在一起,就无甚特色了。

只说一日,李赤与友人赵敏之游于东南,一路上与赵狂聊诗歌,问他自己是不是超过了李白。每到临水登山时,李赤更是大声朗诵自己的诗,最后搞得赵敏之没办法,只得说:“你的诗歌比李白强十倍!”

这一天,他们来到浙江衢州的信安,离县城还有三十里,可是天色已晚,不能再继续赶路,他们便夜宿驿站。

到了半夜,正在李赤、赵敏之呼呼大睡时,庭院中突然闪现出一个长发及腰的白衣女人。

与此同时,睡梦中的李赤仿佛被什么猛地拽了一下,迷迷糊糊地下了床,来到院子里,向那女人行礼。再后来,二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李赤返回屋,打开书箧,拿出纸笔,给父母写了封信。

信写得很长,每句话的意思,都不外乎被郭氏招为婿。写完后,李赤把信塞进书箧,再次来到庭院,女人又突然出现,随手抽出身上的长巾,猛勒李赤的脖子。

赵敏之听到喊声后,扫视室内四周,没有见到李赤,于是披着衣服跑出来。

那女人慌忙收起长巾,消失在夜色中。赵敏之从地上拉起李赤,问他怎么跑到院子里来了,李赤一时也说不明白,揉了揉脖子,反而责怪同伴坏其好事。

回到屋后,李赤似乎想起什么,打开书箧,里面竟真的有封书信。

赵敏之问李赤发生了什么,因为他想不明白自己看到的那一幕:刚才在院子里,那个白衣女人拿长巾勒李赤的脖子,而李赤本人竟也双手抓住长巾的两头,帮那女人使劲地勒自己。

转天,李、赵二人各揣心事,又相伴向南行了一程。至建中这个地方的驿站,已是午后时分,二人住下,但很快,李赤又失踪了。

赵敏之最后在厕所找到了这位大哥。只见李赤坐在榻上(厕所有榻,古人之习),没等赵敏之开口,李赤就先发起脾气:“我正要礼谢对方,又被你搅了!”

赵敏之不明白他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

多日后,李、赵二人漫游到福建某处,当地有人是李赤的旧识,于是设夜宴款待二人。

席间,李赤像往常一样,问大家是李白的诗好,还是他的诗好。大家嘻嘻哈哈,说他的诗好。李赤大喜,登桌朗诵。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醉意了,这时发现似乎少了一个人。如你所想,李赤又失踪了。

但赵敏之沉着地问主人厕所在哪儿。

果不其然,在厕所里发现了李赤。只不过,这一次,李赤已经变成一具脸色狰狞的死尸。

毫无疑问,李赤被鬼所迷,不是一般的鬼,而是厕鬼。这类鬼,早在六朝时的志怪笔记中就出现了,《甄异录》记载:“庾亮镇荆州,亮登厕,忽见厕中一物,如方相,两眼尽赤,身有光耀,渐渐从土中出……”《幽明录》亦记载:“阮德如,尝于厕见一鬼,长丈余,色黑而眼大,着白单衣,平上帻,去之咫尺……”

同类推荐
  • 抗日英雄张甲洲

    抗日英雄张甲洲

    路漫漫兮苦求索如今,从哈尔滨沿着松花江百里生态长廊一路向东,刚过大顶子山,一眼便望见一块高高大大的宣传牌子:美丽巴彦,将军故里。再向东走,在美丽的巴彦港江畔公园,迎接你的是一面巨大的将军墙,展示的是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数十位共和国将军,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张甲洲。照片中他穿着一身酷似中央红军的军装,腰束板带,斜挎盒子炮,上衣口袋上插着一支钢笔。这身军装就是当时游击队的军服。张甲洲,一米八多的大高个,四方大脸,时髦的中分头,浓眉大眼,戴了一副宽边眼镜,眼神中透着坚定果敢,似乎还有一丝忧郁。这张相片是他打下巴彦城后到照相馆照的。
  • 秋禾

    秋禾

    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不是看央企与国企的实力有多强,而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要看民企的作为有多大,很重要的一点就要看民企总经理是否具备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与知行合一的超凡能力。读者们可以在这部作品中静心细品以为民企总经理艰难磨砺的心理历程,相信一定会带给大家心灵上的震撼与思想上的启迪。
  • 秦岭碧玉

    秦岭碧玉

    这里树木参天,有着密密的丛林。山林间到处都是小鸟的婉啼,还有蜿蜒千里的淙淙的小溪。小溪有时候看不见了,有时候又从山坳间显露出来,有着悠长如练的记忆。楚雄伸出手,忍不住在林地边的小溪里抓挠了一把。他感觉有滑腻的小鱼从手指缝掠过,他欣喜地跟长官张文津和吴祖贻说,“看,小鱼!”两个身着军服的长官不禁都笑了,他们咧开嘴,看着这个孩子,这个慢慢就要长成的大小伙,他们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说道:“是啊,这么美的景致,要是解放后……”刹那间,谈到解放,三个人谁也不说话了!毛楚雄抬起头,向远处的山峦瞭望。
  • 伶仃岛(上)

    伶仃岛(上)

    薄暮时分。一个白衣少女独坐在海边的礁石上,清丽的脸庞映着夕阳的霞光。她将双手撑在身后,两条腿舒适地荡下,赤着脚在水面上来回划动。咸涩的海风从远处吹来,吹散她及腰的长发,她不时将遮住眼的乱发拂到耳后,眼睛却一眨不眨地望着前方,宛如朝圣般虔诚。这是一座小岛,她一出生就住在这岛上,从未离开过,所以她对海的那头充满了好奇。她常偷偷来这里,面对无边无际的大海坐下,感受海风夹带来的,海那头的气息。
  • 他乡明月:柯岩文集第二卷

    他乡明月:柯岩文集第二卷

    本书是柯岩作品集第二卷,包含小说《他乡明月》。写的是20世纪80年代“新移民”的悲怆故事。歌舞团年轻貌美的女孩紫薇和朵拉为了报复团长对她们的打击,愤而出国,毫无思想准备的他们以为美国会是施展才华,实现理想的天堂,而弱肉强食的现实终于给他们开了一个悲剧式的玩笑。
热门推荐
  • 史上最苟系统

    史上最苟系统

    穿越者石坚本以为有了系统,就可以称王称霸,当爷做祖,拳打武林,脚踢江湖。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这破系统不想着帮他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称霸武林,反而逼着他当个伏地魔,苟且偷生,猥琐偷鸡!不行,当个lyb,还怎么找女盆友!这是个一心想靠系统开挂走上人生巅峰的男人遇上个不给力的系统,磕磕绊绊闯荡江湖的故事!
  •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2017年5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知道点简单的人生哲理

    人生不是在逢场作戏、走马观花,去仔细聆听,耐心品味,等你知道了这些简单的人生哲理,并能够把它消化于内,运用于外,就能够把生命的高度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此时,你的人生之路会豁然开朗。知道一些简单的人生哲理能驱散走人生中的浑浑噩噩,理顺人生中的千丝万缕。抬头瞭望,征途漫漫,哲理在心中,路就在脚下。本书就是将人生的哲理、感悟与生动的故事集于一体,从这些文章里我们能读到智者的睿智、学者的思索、长者的淡薄。这里没有闻而生厌的说教,没有长篇大论的道理,它教我们用一种简单的思维去化解复杂的纷争,用一个简单的心境去面对复杂的人生,简单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魂归忘川入轮回

    魂归忘川入轮回

    身死道消便要归于天地,这是何道理?留有执念化为鬼魅便要被诛杀又是何道理?魔道?正道?究竟何为魔何为正?季九洛不欲争辩只行惊天之事,无奈被人视作邪魔歪道,诸多构陷,一朝身死……明明没什么心愿未了,怎就成了孤魂?好吧,孤魂也就罢了,悠闲自在,可是为何?为何非把她踹到一个即将尸变的尸体身上?呵…被自己的法器嫌弃,她可算是古往今来第一人了!!!
  • 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

    “疯子自有疯子之趣味,不足为外人道也。”本书是经典电影《阿甘正传》的小说原著。阿甘是常人眼中的弱智和白痴,但他天性善良单纯,加上天赋异禀,使他先后成为大学橄榄球明星、越战英雄、世界级乒乓球运动员、摔跤选手、国际象棋大师和商业大亨,既获得先后两任美国总统的接见和授勋,还出访中国,甚至还无意间发现了水门事件的真相。阿甘“轰轰烈烈“的传奇一生,透过阿甘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世态的复杂和庸俗,更觉人性真诚的可贵。
  •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邪妃有毒:至尊三小姐

    她,天之骄女,却在一夜之间被人毁去修为,沦为废物。她,暗夜杀神,却在被人围杀的那一刻,莫名穿越。身份替换,她从杀手变成了废物。废物?怎么可能?!云墨表示抗议。就算她答应,她大陆第一剑修的便宜徒儿不答应!她威震大陆的四大魔宠不答应!她英俊潇洒神勇威武的老公……“额……亲爱的,冷静点!没人说我是废物,用不着灭口啊!”……【女强一对一,精彩爽文,你值得拥有!】
  •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长寿就是这么简单

    作者寻访当下百位长寿老人,总结了最经典的养生智慧,追踪医家最经典的养生良方,告诉你长寿原来可以如此简单。
  •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古文观止(最爱读国学书系)

    《最爱读国学书系: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 炫时男神养成记

    炫时男神养成记

    网络一线牵,珍惜这段缘,因为炫时我们结缘!
  • 不败主宰

    不败主宰

    一落魄少年,偶然间让其武魂变异成神龙武魂,更偶得一上古秘典,修的不朽金身,横扫九天十地,雄霸天下!从此逆天改命,踏上一条不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