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6000000013

第13章 实践篇(5)

诉讼欺诈是指行为人在虚构的事实或者伪造的证据的基础上,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经由符合诉讼程序的表面形式,使法院作出错误裁判,从而达到损害他人利益、谋取非法利益目的的违法行为。陈桂明教授在《诉讼欺诈及其法律控制》一文中仅将诉讼欺诈限于诉讼参加人恶意串通所进行的诉讼欺诈行为,但本书所采取的诉讼欺诈的概念明显大于此范畴,还包括了诉讼参与人单方所实施的诉讼欺诈行为。

6.琐碎纠纷型诉讼

琐碎性的纠纷是指没有必要提交法院处理的日常生活中的小纠纷。在我国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中,因琐碎事件提起的纠纷并不少见。比较典型的一个案件是2002年发生的“佘某诉广铁客运公司案”。佘某将广铁客运公司诉至长铁法院,要求广铁客运公司在湘、粤两省的主要媒体上向其赔礼道歉,退还多收的票款0.5元。

有学者反对将琐碎性的纠纷纳入滥用诉公程序的范畴,因为有的时候诉公标的额形式上很小,但背后却蕴藏着巨大的利益,或者说对于当事人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我们以其利益过于“琐碎”为由而拒绝提供司法救济,有违民事诉讼的私诉性质,也为个人接近司法设置了障碍。这类案件通过专门的小额诉讼程序来予以解决,就不存在对司法资源造成浪费的情形了。但笔者认为,首先,所谓的“琐碎”不应纯粹以公争的标的额作为判断的标准,正如上述观点所提到的那样,判断的基准应当是诉的利益。其次,小额诉讼程序并不就能使琐碎性纠纷不造成诉讼资源的浪费。以前面所提到的案例为例,从一个审判实践者的角度看,即便小额诉讼程序在各个诉讼环节上可以尽量简化,但任何一个案件进入司法程序后从立案、送达到开庭审判及文书制作,其司法成本的支出恐怕远远不止0.5元即可解决的。

除以上所提到的最为常见的滥用起诉权的情形外,在“滥用程序权利:程序公平的比较法标准”的国际会议上,被列为滥用起诉权的行为还有:原告诉讼的目的仅仅是从法院获得法律性建议或其他不正确的或非法的目的,或是羞辱、恐吓对方当事人,或超过诉讼期限起诉等。

(二)对滥用起诉权的制度控制

对于滥用起诉权的问题,法律制度上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控制:

1.诉的利益

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大陆法系国家,并非任何纠纷都可以利用诉讼制度,只有在满足诉讼救济必要性的条件下,法院才会给予当事人司法救济,大陆法系将这种“诉讼救济的必要性”称之为诉的利益。当然对诉的利益的概念,学者们的见解各有不同:日本学者兼子一认为,诉的利益是诉权的要件,判断一个请求是否具有正当的利益必须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请求本身性质,具有以判决确定的一般适当性,即权利保护资格;二是原告对请求具有要求判决的现实必要性,即保护权利利益。也有学者提出,诉的利益是指当事人所提起的诉中应具有的,法院对该诉讼请求作出判决的必要性和实效性。必要性是指法院有必要通过判决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实效性是指法院能够通过判决实际解决该纠纷。以上概念表述虽有所差异,但都反映出诉的利益的本质特征,即需要利用民事诉讼进行司法救济的必要性。《法国民事诉讼法》第31条就明确规定,对某项诉讼请求之胜诉或败诉有合法利益的人才享有诉权。《英国最高法院诉讼规则》第18条19(b)也规定:如果诉讼文件是骇人听闻的、荒谬的、折磨人的,法院应予以勾销。

英国法还规定,如果原告没有很好的理由,则必须涉及极大的损害,否则法院将援用“法律不管鸡毛示示皮之事”(denime non curat ex)的原则予以拒绝受理。

既然诉的利益强调通过司法途径进行救济的必要性,那么显然不少纠纷,尤其是一些琐碎性的纠纷,就没有司法介入之必要。这里需要澄清两个问题,一个是公民权利保护意识的增强并不意味着必须利用司法手段对权利予以保护。耶林虽然号召人们起来为权利而斗争,因为“重要的不是区区标的,而是他的人格,他的名誉,他的法感情,他作为人的自尊”。但是耶林同样也承认,“并不是所有的不法行为都是对法理念的反抗。例如自认为自己是所有权人而占有我物的占有人,对对方当事人的人格并没有否认所有权的理念,双方争执的焦点仅在于谁为所有权人。此时,当事人所面临的,不是他的法感情,他的节操,他的人格问题,而是纯粹的利益问题。在适当权衡的情况下,和解不单是容许的解决方式,毋宁说是更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笔者认为“为权利而斗争”并不应该被狭义地理解为任何个人权利都必须向法院提起诉公来予以保护。另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是,司法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私权保护的唯一手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并不是最佳的权利保护途径。司法在政治权力体系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即使在国外这种情形也并不罕见。即便在司法系统非常发达的美国,在MmurgMadison案之前,三权分立的体系中法院系统也仍然被称为最没有权力的一支。而在法治发展尚不健全的中国,当今的中国民众对司法系统似乎寄予了过高的希望,这与司法系统的资源配备和实际的司法能力并不相匹配。所谓司法救济的必要性,其实既应当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理解,同时也应当从国家的司法能力的角度来权衡。正鉴于此,在关于诉的利益的国家利益说、当事人利益说及国家当事人利益均衡说之争中,笔者认为,国家当事人利益均衡说更为合理,也更为现实。总而言之,就司法救济的必要性而言,必须从当事人的利益与国家利益两个方面来衡量和确定。

2.法官职权的适当加强

德国者名学者安东·梅格(Anton Mengel)认为,诉讼是一种社会的福利制度,是一种集团现象的具体个体表现形式。奥地利诉讼法学者Franz Klein进一步深化了这一理论:他认为诉讼制度本身应该具有社会的意义和社会的功能,应该基于社会伦理而运作,民事诉讼制度不仅是实现个体当事人权利的手段,它同时也是实现整个社会福利的手段。因此,个体当事人权利的实现也应符合社会福利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而法官,正是在个体诉讼中实现社会福利的代表。无论在大陆法系国家,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适当强化法官的职权已然成为当代民事诉公程序改革的一大潮流,这一潮流或许是东西方国家之间汇聚的主要潮流之一。例如,《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3条第3款就详尽规定了法庭有权主动规范当事人的诉讼行为,这一规定宣示了法官一改过去完全消极被动的地位。正像美国法官Irving kaufman所言:“我们现在所强调的早期的司法预思想,它是无数伟大的法律思想家经过不断努力所取得的成就,与我们所接受为福音的观念相反,不受司法人员控制的纯粹的当事人主义诉讼制度,并不是一种自发的保障,它不可能自发地保障获得正义。”适当强化法官的职权,尤其是对于双方恶意串通的诉公欺诈,或根本不存在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欺诈案件,法官依职权调查诉讼要件对起诉权滥用的防范就更显重要。

三、证据幵示程序的滥用

证据开示(discovery)的基本含义是:民事诉讼的当事人相互获取对方或者案外第三人持有的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和证据的方法。建立这一制度的目的是在审前准备阶段,让双方当事人交换案件的有关信息和证据,使双方当事人充分了解对方当事人所拥有的证据,进一步明确和整理争点,并且固定主要证据。这就为促进当事人和解并在此后的庭审中防止突然袭击以及使案件的解决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律师的诉讼技巧之上提供了程序上的保障。

(一)对抗制与证据开示的滥用

理论界对证据开示制度的预测和评论显得过于乐观。在诉讼实践中,早期的证据开示规则并不像现行的开示规贝U那样公正,而且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它们表现出与对抗制体系较少的潜在冲突。另外,也有学者将这种情况归咎于可能是在最初实施开示规则的前几年中存在一个调整期,在这个调整期内诉公参加者们主要是在适应和认识开示规则,而不是在利用证据开示防止对抗性的竞赛。对抗制中一些毫无节制的特征继续在开示程序中展示着它们自己,例如:拖延诉讼、规避、滥用各种开示手段,利用开示程序获取时间或者强迫强硬的对手以比较低的价格和解,以及列举在律师技巧清单上的其他手段。证据开示规则在某种程度上为当事人及其律师进行对抗性竞赛提供了新的武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开示制度原本是为限制和修正对抗制的缺陷而设立的,但“体育竞技理论”或者说是当事人在对抗制下击败对手获取胜利的动机却成了证据开示制度被滥用的最主要的原因。

(二)滥用证据开示的情形

在美国对证据开示程序的滥用曾经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例如在一件反托拉斯案件中,证据开示程序进行了10年还未结束,其中原告在开庭审理前的最终陈述书就长达25万页。美国学者总结滥用证据开示程序的情况通常有三种:一是开示太少,二是开示过多,三是不相匹配的开示。第一种情况被称为“石头墙”(stonewalling),主要表现为一方当事人拒绝或者不协助相关的证据开示要求。诉讼中常见的情形有:(1)拒绝提供信息;(2)隐藏信息;(3)提出琐碎的特权要求;(4)不诚实地过分狭窄地解释开示的问题;(5)损毁文件;(6)帮助伪证;(7)教唆证人躲避揭示信息;(8)提供规避回答开示问题的方法等。第二种情况发生在一方当事人要求过多的证据开示,以至于不公正地阻碍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行为。此类可以再细分为:(1)滥用开示程序作为一个技术性武器以增加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费用;(2)要求对方过于宽泛地开示,以便自己进行摸索证明(fishing expeditions)。第三种形态发生在双方当事人存在着巨大的财富上的不平等,富有的一方即使没有滥用证据开示,也似乎取得了不公平的利益。

(三)对滥用证据开示的制度控制

对于证据开示滥用的不满促发了大量的开示规则改革计划,最终导致1970年、1980年、1983年、1993年及2000年美国对证据开示规则作出了重大的修正。但证据开示规则的改革只部分解决了前两个方面的问题,对第三方面的问题几乎是无能为力。改革所使用的方法有:限制证据开示,限制质询书(inteo gatory)或录取证言(deposition)的数量,制裁滥用权利的行为,加强司法监管,澄清和强化开示规则的道德性以及不当开示行为的责任,规定强制性开示及其范围,以及司法介入开示纠纷之前的纠纷解决会议等。

对于证据开示的滥用,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法院直接可以采取的对策,一般包括异议、保护命令和制裁三类。

第一个对策是提出异议。异议是针对寻求开示的一方当事人的某一或某些不适当的开示请求而提出的。通常的理由是,寻求开示的当事人的请求超出了民事诉讼规则规定的开示范围,或者是与案件不存在关联性,或者是属于保密特权保护的范围。

第二个对策是请求法院发布保护命令。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26条第3款的规定,依据当事人或被要求开示的人的申请,法官可以依正义的要求而作出命令,以保护该当事人或被要求开示的人免受证据开示的烦恼、困惑、压抑或过分的责任或花费。根据该条款的规定,法院可以作出八种命令:(1)命令不准进行该种证据开示;(2)命令该种证据开示仅仅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包括指定的时间和地点;(3)命令只能用寻求开示的当事人所选择的方法以外的方法进行;(4)命令不准调查一定的事项,或者把开示的范围限制在一定的事项;(5)命令除法院指定的人之外的人不能出席开示程序;(6)命令必须根据法院的命令开启被封存的证言;(7)命令商业秘密或其他秘密的研究或开发成果或商业信息不被披露,或者只能用一定的方式披露;(8)命令几个当事人同时呈交的封印的特定文件或信息,在法院的指示下将其开封。如果诉公中出现的问题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形的,则可以根据该《规则》第16条的规定,通过证据开示会议,由法官一起来制定证据开示计划。这种会议也可以根据法院自身的要求召开,如果法官希望去管理证据开示程序即可利用该会议作为工具。

第三种对策是制裁规则,包括:(1)经济制裁。指法院命令违反证据开示规定的当事人交付一定的金钱,承担一定的费用。(2)其他制裁。根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37条第2款第2项的规定,对于不服从证据开示命令的行为,法院还可以采取以下制裁措施:(1)认定有关事实成立,即法院可以命令寻求开示方所请求开示的而被要求开示的一方所拒绝的有关事实现为已经得到证明;(2)取消诉答状或其中某些部分,禁止提出有关的诉讼请求或者抗辩,禁止提出某些证据;(3)驳回诉讼或缺席判决;(4)判决违反开示规则或命令的人犯有藐视法庭罪。

(第四节)实施妨碍他人的诉讼行为

妨碍他人的诉讼行为,既包括妨碍对方诉讼当事人,也包括妨碍作为民事诉讼主体之一的法院。换言之,妨碍他人的诉讼行为包括两类:一是妨碍了法院对事实的调查发现及对诉讼程序的正常推进曰另一类是妨碍了对方当事人实施正常的诉讼行为,损害了对方的诉讼利益。

一、真实义务

(一)真实义务的概念、功能及性质

真实义务是指当事人及诉讼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上,应负陈述真实之义务。就当事人而言,真实义务要求当事人不但不得主张其已知不真实或认为不真实的事实,而且对对方当事人所主张为其所知或认为真实的事实不得争执。

真实义务的功能除了对抗诉讼上的欺诈,以维护诉讼之公正进行外,亦有避免滥诉,促进诉讼顺利进行,及要求当事人负某种程度的共同发现真实之意义。因此,当事人真实义务被认为是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体现。

真实义务的性质具有两个方面:

1.主观性

同类推荐
  • 法律常识全知道

    法律常识全知道

    为了帮助读者轻松掌握日常必知必备的法律常识,以法律的思维理智判断世间的是非曲直,从而规范行为、明白生活、理智处世、合法维权,《法律常识全知道》汇总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2000个法律常识,通过案例、法律解析、法条链接3个板块,对我们在婚姻家庭、遗产继承、合同纠纷、物业纠纷、房屋买卖租赁、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赔偿、消费理财、著作发明、刑事犯罪、诉讼程序等方面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使我们快速、便捷地找到法律上的解决办法,自己就能轻松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法律问题,是个人、企业经营、家庭必备的法律工具书。
  • 环境污染赔偿责任

    环境污染赔偿责任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法律基本知识宣讲》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问题出发,结合《环境保护法》和相关的司法解释,以提出问题的方式,解答了百姓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本书采取了【宣讲要点】【典型案例】【专家评析】【法条指引】的结构方式编写而成,内容循序渐进,易于理解,既让广大读者了解了法律的知识点,学习到了相关法理;又为其提供了一定的排疑解难的法律帮助。
  •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法律人的理性与沉思

    张军教授这本法学随笔共分为八辑:“文化之思”、“立法之辨”、“规则之治”、“执法之道”、“司法之功”、“守法之悟”、“社会之维”和“随心之笔”,汇集了作者多年执著的思考和心灵的激荡,在转型社会法治意识普遍不高且误区重重的今天殊为可贵。透过这本随笔文集可见作者宽厚的生活体验和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作者的研究视野和思维跨度较大,对现象和问题的分析不是就事论事。撰写这样的随笔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专业资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青少年犯罪预防一本通

    本书将整个青少年犯罪学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青少年犯罪学的一般性问题,包括青少年犯罪的概念、青少年犯罪学的定位、青少年犯罪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等问题。第二部分现象论,主要从青少年犯罪的本体角度,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概况、发展变化,并对青少年犯罪及犯罪人的类型进行研究,使我们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能够更为清晰地了解青少年犯罪现象。第三部分原因论,注重介绍青少年犯罪原因的重要观点和学说,并进而地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系统性、复杂性,进行宏观和微观的分析。青少年犯罪原因论是青少年犯罪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有在正确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机制前提下,才能够提出科学理性的预防体制。
热门推荐
  • 位面穿梭者

    位面穿梭者

    大千世界,皆为平行。我挥一挥手,宇宙便是一片血雨腥风,我剁一跺脚,空间便是一片裂缝纵横。
  •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

    《国宝谜踪》以1941初年至1946年中为时间节点,以北平和上海为时空背景,以法国巡捕房华人探长谢天地为核心贯穿人物,以“三国”特工(法、日、国、共)争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为线索,讲述了一个惊天大谜案。故事紧紧围中心大事件(护宝、探宝、窃宝、藏宝)的演进而展开。
  • 全职法师

    全职法师

    一觉醒来,世界巨变。藏匿于西湖下的图腾玄蛇,屹立时如摩天大厦。游荡在古都城墙外的亡灵大军,它们只听从皇陵下传出的低语。埃及金字塔中的冥王,它和它的部众始终觊觎着东方大地!伦敦有着伟大的驯龙世家。希腊帕特农圣山上,有神女祈福。威尼斯被誉为水系魔法之都。奈斯卡巨画从沉睡中苏醒。贺兰山风与雨侵蚀出的岩纹,组成一只眼,山脊是眶,数万年来凝视着上苍。
  •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原来他乡是故乡:司徒雷登回忆录

    这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博士写的一本在华回忆录。全书共15章,前12章中司徒雷登回忆了他的在华经历,后3章则是他的反思与总结。全书记述了作者对其个人事业的选择、传教士在中国的使命、燕京大学的创建历程、二战期间被日军软禁的经历以及二战后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所参与的对华事务等。作为一个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司徒雷登的这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本身也是很好的史料,对于我们了解20世纪上半叶的那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近词丛话

    近词丛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影之宇智波夏雪

    火影之宇智波夏雪

    我曾经从一个混乱的世界存活下来,也有过不愉快的过去,与那些老妖怪有一些渊源,希望辉夜不要恨我,现在,我选择开一间小店混吃混喝感谢大家阅读,欢迎加群716909878
  • Roads of Destiny

    Roads of Destin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莫先生独宠妻

    莫先生独宠妻

    (有名《借来的甜妻不想还》)“借你儿子用一下。”“干嘛?”“假装我儿子。”“。。。”拜托!自己不会照照镜子,需要假装吗?“能不能再借你用一下?”“又干嘛?”“当一下我太太,时间不长,一辈子而已。”
  • Martin Guerre

    Martin Guer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将军在上(全集)

    将军在上(全集)

    金马影后马思纯、人气鲜肉盛一伦主演新传奇历史剧《将军在上》,2017年10月25日优酷首播。2017超级影视IP原著小说,晋江年度点击榜首作品。一个女扮男装的战神将军,朝廷栋梁;一个病弱娇美的纨绔郡王,著名废物;一道赐婚懿旨将两人绑在一起,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女强男弱的调教大戏即将开场!花容月貌的大秦国郡王夏玉瑾奉圣旨娶了大胜归来的“活阎王”女将军叶昭,他被逼无奈又不敢违抗圣旨,唯有四处找茬,用尽百般手段妄图重振夫纲,叶夏两人欢喜斗法,日子却过得日渐融洽起来。两人一同经历了被栽赃、南下赈灾等事件,感情飞速升温,叶昭却突然被迫解甲归田,上交兵权。而正在此时大秦遭到游牧民族进犯,在战场上节节退败,将军叶昭只好重披战甲,一步步走向敌人精心布置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