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2100000007

第7章 发展趋势:精益制造(1)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企业成立的目的就是要赚钱,如果想赚更多的钱,那就只有走精益化生产这条路了,这也是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必经之路。

要想真正实现企业的精益化,首先要了解制造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为什么制造业发展要分三个阶段?因为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个规律,才能考虑思维方向与行动步骤。

制造业的发展也有其自身规律。就目前而言,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野蛮制造,第二阶段是标准化制造,第三阶段是精益制造。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还可能会出现更高的阶段,具体会是什么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从野蛮制造到标准化制造,再到精益制造,任何制造方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依托一项管理形式而存在。野蛮制造是建立在经验管理或无作为管理基础上的;标准化制造是建立在规范化管理或模式化管理基础上的;精益制造是建立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的,没有精细,哪来的精益?

野蛮制造

野蛮制造,是在经验管理或无作为管理状态下出现的。所谓经验管理,就是凭借人的经验与技术进行管理。例如,一家工厂请来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于是整个工厂都要围着他转,他的经验与技术完全决定了这家工厂的命运。创业之初,大多数工厂可能都是这种情况,可怕的是,虽然工厂扩大了,但其管理与技术却跟不上。模仿与粗制滥造成为制造型企业的代名词。有人会说,虽是山寨,但工厂与企业终究做大了。工厂是做大了,但究其实质,只是订单增加了而已,企业不是依靠管理做大的。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师父在教徒弟时经常留一手,以免徒弟超过师父,对师父不利;而徒弟再带徒弟的时候,又会留一手,这样一代代下来,流传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比如有个武术大师,有十大绝招,他发现自己老了,要带徒弟,却只教徒弟九招,偏偏留一手。为什么要留一手?因为怕这个徒弟将来会造反。师父死后,徒弟也要带徒弟了,就是徒孙,徒弟教自己的徒弟八招,徒孙就问为什么,徒弟说,我师父就是这样教我的,结果到第十代徒弟的时候一招都没有了。当然,这是非常极端的说法,但却能说明中国式经验管理是不科学的,尤其是那些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的工厂,其本身就存在着变数。

如果说,很多中国企业现在仍处于野蛮制造的阶段,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不好接受,感觉很丢人。其实,这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经阶段,美国、日本的制造业也同样经历过野蛮制造阶段。在美国,这一阶段大概持续了100多年;在日本,大约持续了七八十年;目前,中国正在经历这个阶段。

虽然改革开放30多年了,但其实真正用来发展市场经济的时间还比较短,很多企业还处于积累经验的状态,企业管理水平比较低,这是很正常的,任何国家制造业的发展都要从野蛮制造开始,这是客观发展规律。

标准化制造

1.标准化制造与规范化管理

经过野蛮制造这一发展阶段后,企业就会进入标准化制造。标准化制造所依托的管理形式是规范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也可以称为模式化管理。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模式可言。

当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时候,为了巩固得到的成果,就要建立一套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模式。有了这套模式,企业就可以继续发展壮大了。

有的企业经营能力很强,它就可以收购已经倒闭的工厂,将自己优秀的经营模式复制过去。

复制“堡垒企业”

几年前,有一家知名企业在全国收购了36家工厂,没有追加更多的投资,而是将自己成功的管理模式移植过去,一样的工厂、一样的设备、一样的材料和人员,实行标准化模式,很快就使收购的倒闭工厂起死回生。

麦当劳和肯德基,店铺遍布世界各地,非常成功,它们靠的就是标准化模式,一样的品位、一样的服务。

企业要想做精、做强,就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并具有鲜明企业特征的制造标准和管理规范,复制一批拖不跨、打不烂的“堡垒企业”。

2.规范化管理的四大任务

(1)员工职业化。

中国制造型企业员工素质普遍偏低,我行我素,没有标准的行为规范。所以,企业为了实行规范化管理,就要加大打造职业化员工的力度。

(2)工作标准化。

企业员工的每项工作都要实现标准化,如做同样工作的员工,要按同样的流程,做相同质量的产品。

(3)流程精简化。

这一任务是针对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客户、部门和部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管理。关系越近,企业的流程越短,如果流程过长,企业内部的信息就会受阻,不利于企业发展。所以要想实现流程的精简,就要拉近关系。

过去生产产品要用4天的时间,但客户说,给你一天时间,你能完成吗?如果不精简流程,那么这个订单就丢了。不是客户太刁钻,而是市场太残酷。企业为了适应客户的需要,把产品生产周期从4天变成一天,那就需要精简流程,这就是订单生产。如果你仍然坚持4天一个周期,早晚会被市场淘汰掉的。

(4)组织重组化。

流程精简后,企业还要对其组织进行重组。因为企业流程是根据客户的要求改变的,也就意味着客户能够决定企业流程的长与短。比如,过去产品要4天才完成,现在精简流程后一天就能完成。原先需要4个部门通力合作,现在只需要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这就是对企业组织的重组。

在企业组织重组中有这样一个原则:企业中的所有部门都因需要而存在。

3.未经过标准化制造阶段,不要搞精益制造

曾经,很多企业将精益制造作为企业发展目标,可是被问到它们是否建立了标准,是否实现了规范化管理时,它们却一头雾水,对此完全没有概念。因为这些企业大多处在野蛮制造阶段,想在野蛮制造的基础上进行精细化管理,只会离精细化越来越远。管理的升级是有先后顺序的,要一步一个脚印,不能跨越。

即使企业实行了标准化制造,我们还不能满足。为什么?因为经营企业的一个最重要原则,就是要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到了标准化制造阶段,充其量只完成了保本经营,没有实现与创造附加值。

前文讲了,制造型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对于企业而言,赚钱的多少,在企业经营与管理中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不能小觑。企业想赚到更多的钱,就要不断改进自身的管理方式。

精益制造

精益制造是标准化制造的下一个阶段,也是标准化制造的发展阶段。精益制造所依托的是精细化管理。没有精细化管理作为前提,无法实现精益制造。

1.持续改善是精益制造的精髓

精细化管理会给精益制造带来什么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什么。

精细化管理追求的是量化、细化、简单化、流程化、经济化。其中经济化是影响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实现经济与效率的最大化,务必要找到每项工作与流程中的关键要素,这就是所谓的KPI(关键工作绩效指标),同时还要界定附加价值工作、价值工作、一般价值工作,非价值工作、无效劳动、浪费。精细化管理要做的就是消除浪费工作、无效劳动、非价值工作。那么它追求的是什么呢?就是附加价值工作、价值工作、一般价值工作。

精益制造为丰田公司首创,也叫“丰田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独特之处是用倒序的方法,从最后一道总装配工序,依次向前推进,按必要的东西、必要的数量、必要的时间进行订货生产。这样做能使各环节时时处于供需均衡状态,避免在停工待料时间上的浪费,也减少了零部件的库存,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丰田公司的员工提议改善合理化建议制度、技术创新制度、消费者俱乐部活动,这些对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优势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是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精益制造的核心思想是:消除一切浪费、精简不增值的岗位、持续改善。

比如,原来一个岗位上有4个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通过改善,精简掉一个人,保留3个人;为了持续改善,可以继续进行精简,剩2个人、剩1个人,最终到无人或使用机器人。

不断精简岗位人数后,该岗位的价值会逐渐扩大,能够留在岗位上的员工的技能水平会更高,这是企业进步的最好表现。

2.持续改善能提高人力资源价值

在日本,如果走进一家工厂,你会发现工厂中的员工很少,每个人管理着50台设备,每台设备上均设有预警装置,一旦机器出现异常,就会提前发出警报,大约提前10分钟提示。员工的每日工作很有规律,工作有了规律,上班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了。

相较而言,我国制造业的工厂中可能会出现50人操作一台设备,忙得团团转的情况,属于劳动密集型。此时,有人大声疾呼:民工荒。是的,如果按照50人操作一台设备来计算的话,100人2台、150人3台……以此类推,确实会出现“民工荒”。但为什么没有人考虑,40人一台设备、30人或20人一台,甚至是一人一台、一人10台设备呢?其实,“民工荒”是企业没有进步的象征。

要人尽其用

3年前,我应邀走访一家由国有企业改制后的企业,该企业的党委书记与工会主席陪我到车间视察,我问一位正在操作设备的女员工,你操作几台设备?她说,3台。我又问她,给你4台你能操作吗?她说,能。我又问,给你5台设备你能操作吗?她说,也能。再问她,给你6台设备你能操作吗?她说,还能。于是,我干脆问她,你到底能操作几台设备?她说,我能管10台。在旁边的党委书记惊呼:怎么会这样?

这个员工可以操作10台设备,却只被安排了3台设备,人力资源价值被活活压制住了。

据悉,日本员工的工资水平普遍很高,兑换成人民币后大约是我国员工平均工资的十四五倍,究其原因,是由于日本社会的普遍性改善机制。就案例中那个女工操作3台设备而言,操作3台设备发1000元,如果让她操作10台设备发给她3000元,结果又会怎样呢?

通过持续改善,不但激发了员工的聪明才智,同时,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收入。

3.持续改善会带来惊人效果

前文提到的日本企业与中国企业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区别,非要说区别,就是日本的工厂规模普遍比中国的小,它们大都属于改善型企业。日本很多成功的制造企业是改善型企业,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仍然属于管理型企业。

那么,改善型企业和管理型企业有哪些差异呢?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进步与不进步。改善型企业在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改善,明天总要比今天进步,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好;管理型企业更多的是在原地踏步,维持现状,不进步,没有办法取得更大的发展。

3年前,北京某机构组织了一个去日本企业考察的专家团队,这个团队由15名生产管理专家组成。出发前,专家们问领队,我们这次考察的是什么工厂?领队说,这次考察是受日本科工联合会的邀请,具体考察的内容要到日本后才能决定。

到了日本,他们去参观一家工厂,结果看了一上午也不知道这家工厂是生产什么的!每当他们询问时,陪同的工厂副经理总是笑而不答。

考察结束后,工厂副经理才告诉他们,这是有意安排的。这家工厂是做油墨的!而让他们更惊讶的是,在车间中,员工都是穿白色工作服上班的,地面也是白色的。

当年,我曾经到过一些做油墨的企业进行考察。有一次,我刚想走进车间,没想到工厂老总急忙把我拉回来说,教授您不能这样直接进去。我问为什么?他说您要先穿个皮大衣,还要把防毒面具戴上,这样才能进去。

同样是生产油墨的工厂,生产现场却完全不同。如果追溯这家日本做油墨的企业的历史,或许也是从穿皮大衣与戴防毒面具开始的,只是,它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了持续改善。

4.持续改善的前提是稳定的员工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不但没有看到自身的不足,还经常会犯一些管理思想上的错误,觉得凡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是员工造成的。这种管理思想决定了其管理方式,他们为了纠正员工的过错,常常使用罚款。

在现代企业中,员工的不安全因素有三个:罚款、工资不透明、裁员。

员工追求的是安全的就业保障与舒适的工作环境,不安全因素会让他觉得自己的就业安全保障被打破了,没有安全感。

如果员工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企业中工作,那么他就会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样他就没法集中精力积累工作经验,没有了工作经验,又如何能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如何纠正错误呢?一旦找到错误,为了纠正它,就必须花时间寻找解决方法,他是否有时间呢?即使找到了方法,又需要时间、精力等研究、探索所找到的方法是否合适,所花费的代价大不大?每一项改善都要经过反复验证、千锤百炼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试问,在不安全的情况下能办到吗?

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呢?

“一根横梁”惹的祸

4年前,我走访过一家企业,其车间是按照流水线设置的,员工纷纷坐在长长的工作台旁组装产品。突然我发现,在工作台不远处直立着一个标识牌,当时我认为可能是现场看板,可是我在这个标识牌上看到的是员工被罚款的详细记录。

于是,我就问陪同走访的经理,这是做什么用的?经理告诉我,这是处罚警示牌。我问他,为什么要处罚员工。经理带我来到工作台,给我看了一下工作台下的一根横梁。他说,这根横梁是为了稳定工作台。不久前推行5S管理,为了现场的美观,公司规定:如果员工把脚放在横梁上,被发现一次就罚款10元。听后我很无奈。

3年后,这家企业又请我去参观,在现场,我发现这个处罚警示牌还在,不同的是,现在它是焊死的。陪同我的还是那个经理,还没等我问话,他委屈地说,这个牌子已经换4个了,员工经常在晚上偷偷摸摸地把牌子换掉,总是更换很麻烦,于是就把它焊死了。

这就是我们的管理方式,这是典型的管理型企业。只知道就事论事,不去深入探索为什么员工会被罚款,会经常偷换牌子?因为真正制造错误的不是员工,员工却成了被处罚的“替罪羊”。虽然员工也不知道原凶是谁,但员工知道自己被罚得太冤了!

同类推荐
  • 马云谈商录

    马云谈商录

    "这是一本全面解读和诠释知名企业家、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整展示了马云的战略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案例,针对创业中的关键问题,如管理、经营、营销、融资、用人等加以深入细致的解析。读者可以从中体验最真实的领袖魅力、人生理想和处事技巧,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营销场的建构:一种人际传播的视角

    本书是国内第一本从理论上系统解读会议营销这一新型营销模式的优秀著作,既有丰富的一手资料,更有高屋建瓴的提炼和总结,相信对在中国从事会议营销及其他营销工作的一线同仁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一分钟抓住客户的营销妙招

    永远不要表现得“像一名推销员”!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营销的成败:要有一个漂亮的开场白!客户的拒绝将带来销售,只要你处理得当!60秒成为营销之王!
  •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面对班组长这一企业中最基层的领导岗位,针对其既是生产者又是组织者的特性,以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各项职业素养为主要内容,就技能、道德、情商、决策、沟通等方面的多维含义和具体应用法则作了详尽阐述,结合现实案例,提供了完备的素养参考,以帮助班组长依靠自身卓越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赢得认可,像雁阵中的领头雁那样带领团队拼搏奋进。《领头雁:优秀班组长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论证全面、案例鲜活,不仅可以作为企业的培训材料,还可以作为班组长和广大员工自我提升的读本。
  •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巴菲特的投资智慧

    本书摘录了巴菲特本人致股东函以及其他一些演讲中的观点,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同时,书中设有“活学活用”内容,通过生动的例子,全面准确地分析了巴菲特的观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巴菲特投资精髓。相信读者在阅读完《巴菲特的投资智慧》之后,会对股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为自己以后的投资生涯增添更多的智慧与策略,以便更好地在股市中遨游。
热门推荐
  • 回忆天明之时

    回忆天明之时

    一首诗,写给我们的青春年华。“我一直在等你。”
  •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2)

    世界最具推理性的侦破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恨君不似江楼月

    恨君不似江楼月

    对庄明月来说,爱情就是一个传说中的杯具。思感游戏里,他们相逢在一片桃花林,从此相互扶持一路。然而,他却不动任何声色的娶了别人。现实生活中,她习惯了追随他的脚步,然而老天实在是太爱开玩笑,没等她伸出那双友好的手,他就有了女朋友。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最杯具的是,前两句话中的男主角是两个人,小三……是一个人!这可不可以称作是明朝景德镇官窑出产的青花瓷杯具呢?
  • 最强丹修

    最强丹修

    双瞳蓝血,神秘血脉背后的隐秘。古老传承,绝世毒宗的丹修少年。毒宗传承弟子迟凡,在师尊丹道真人九九重劫陨落后,落到了武林门派断魂门中。为报断魂门二当家王志海当年的收留之恩,迟凡出手为王志海疗毒,却被断魂门的掌门王志天和断魂门的长老发现他乃是修仙之人。断魂门的人想要对迟凡的修炼功法窃取豪夺却被迟凡早一步发现,准备离开断魂门。而同样知道断魂门中有迟凡这么一个修仙者的周药师也通知了同样是武林门派的神医门。
  • 罗曼采罗(孙更俊译丛)

    罗曼采罗(孙更俊译丛)

    本书是海涅继《诗歌集》、《新诗集》之后的第三部杰作。内容以故事诗和史诗为主,分为史诗,悲歌。
  • 逝青酷夏

    逝青酷夏

    地星上有一股神秘的势力,它跨越万古,创立了延续至今的各大宗教,他又神秘莫测,是每一个国家创立和灭亡的幕后推手,是个名副其实的星球掌控者。
  •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文学理论向度研究

    本书以向度作为考察文学理论的全新视角,通过分析并探讨载体向度、本体向度、读者向度与文学之外的文论向度,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综合创新研究,可作为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专业学生考研、专升本、自学考试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被评为“有见解的、内容扎实的、有益于我国文学理论建设的值得一读的一书”。
  • 你可以说不

    你可以说不

    马登的成功励志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影响全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命运。《你可以说不:这辈子绝不这样过》精选马登最经典的成功理论,指导年轻人勇于对命运说不,做自己命运的主宰。
  •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国学下午茶:国学大师的24堂心灵课

    人的一生,充满了种种变数,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我们可能很努力,但收获寥寥;我们可能很执著,但前途茫茫;我们可能很用情,但总被情伤;我们可能很真诚,但总被雨打风吹去。世界很精彩,世界很无奈。有人因此颓唐,有人因此慌张。其实,所有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改变内心的纠结,关键在于改变对万事万物的看法。因此,本书汇集了胡适、冯友兰、梁漱溟、季羡林、南怀瑾、林语堂等数十位国学大师的慧心妙语,用他们的人生经验为我们当下的人提鉴对生命的认识、对自我的肯定、对欲望的清洗、对幸福的珍惜。将人生感悟、生活经历、智慧心得与读者共同分享,在喧嚣的社会中,为自己找寻一个人生的方向。
  • 恋上同桌你的吻

    恋上同桌你的吻

    季米阳因病遇到叶明寒,开玩笑让他帮忙把行李搬到女生宿舍。谁知叶明寒大惊失色,把晨烁推了出来。机缘巧合,季米阳和晨烁成了同桌。晨烁知道季米阳的身体情况,也很照顾她,两人渐生情愫。晨烁生日那天,夏静使计让季米阳变成了一个人坐……随着高考压力越来越重,季米阳的身体也愈发糟糕,而此时她和晨烁的关系已经疏远了。一次,季米阳趴在顾期言的背上大呼晨烁的名字。余薇告知她,晨烁需要眼角膜……虚弱的季米阳把眼角膜换给了晨烁,终于重“见”了晨烁一面,此后不久离世……而晨烁却带着季米阳一生最沉重的秘密,继续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