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63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小仲马,生于1824年,卒于1895年,19世纪法国着名小说家、戏剧家,着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幼年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七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备受他人的奚落和羞辱,这对于一个不满七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和可怕的打击。而这种刺激和打击,直到小仲马的晚年还一直深刻地保留在他的记忆里。成年后,他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他人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从1846年至1847年,小仲马完成了一部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奇遇》,还出版了诗集《青年罪孽》;但成名作是1848年问世的小说《茶花女》。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该书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之作,但更多的人们则为其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小仲马一举成名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小仲马发电报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茶花女》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该书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兴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随后,小仲马又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欧勃雷夫人的见解》(1867)、《阿尔丰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马的剧作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靡风尚毒害下沦落的女性,或表现金钱势力对爱情婚姻的破坏,或谴责夫妻之间的不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性质。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其剧作富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比较严谨,语言通俗流畅。《茶花女》的故事并非全然虚构。当时巴黎有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她从诺曼底乡下来到巴黎,沦为妓女,后来得了肺病,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她成了《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原型,那个令人断肠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创作出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农民家庭,母亲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巫师,脾气暴躁,整日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离家出走,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帮工,后来又跟着这家主人离开法国到了瑞士。而这时,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尚不满十岁,但已经到农庄里干活了。阿尔丰西娜在十五岁时离开故乡来到巴黎,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天姿绰约的她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舞场,并立即成为公子哥儿竞相追逐的对象。她结识了不少男友,做过普通商人的情妇,也同地位显赫的贵族青年同居。正是靠着这些人的“提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进入巴黎的上流社会,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以自己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还把名字改为玛丽·杜普莱西。玛丽·杜普莱西不但相貌姣好,而且聪慧过人,谈吐不俗,平时酷爱读书,文学、音乐、绘画都有所涉猎。难怪一些名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于她,设法同她交往。在玛丽·杜普莱西的情人里面,就有《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小仲马在剧院里初次见到玛丽,就被她美丽的容貌、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当晚散场后,小仲马便去登门拜访玛丽,见她正在咯血,深表关切,劝她保重身体。玛丽被他诚挚的关怀之情所感动,对他心生好感,答应和他交往。他们之间有过一段温馨缠绵的快乐时光,然而小仲马对她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同情、爱恋,但也有嫉妒的心理,他不能容忍玛丽再同其他男友来往,当然这在玛丽看来是不可能的。她需要那些比小仲马更加富有的男人,来维持自己优裕舒适的生活。这令小仲马十分恼火,最后只有痛苦地分手。分手不久,玛丽便撒手人寰,当时小仲马正在外地,回来时已是天各一方了。小仲马满腔的悲哀和愧疚无处诉说,只能付诸笔端,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一段哀怨感人的故事。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也像她的原型一样,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然而,玛格丽特和玛丽·杜普莱西还是有区别的,玛丽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显得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渴望真正的爱情,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她被阿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变卖所有的财产,还清债务,和阿芒一起过简朴的家庭生活。不料阿芒虚伪、自私的父亲闻讯赶来,横加阻挠,逼着玛格丽特与阿芒断绝往来,粉碎了她的美梦。阿芒不明真相,以为玛格丽特爱慕虚荣变了心,对她万般羞辱。于是玛格丽特心力交瘁,在冤屈和疾病的折磨下,饮恨黄泉。

《茶花女》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真挚的爱情。玛格丽特甘愿牺牲自己向往已久的奢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肩,也不愿情人去借债。在情人父亲的逼迫下,她忍痛牺牲自己的爱情。阿芒对玛格丽特一见倾心,心里头只有情人的倩影,为了情人,就是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他强烈的嫉妒心也是爱之弥深的表现,情人死后埋入地下,他仍然要将她挖出来,见上最后一面。这样的爱情怎不令人撕心裂肺。玛格丽特尤其看中阿芒真挚的同情心,当自己咯血时,对方所表现出的关怀令她大为感动。阿芒爱她是为了她,不是为了自己,而别人爱她从来只是为了自己。这样的爱情描写读来真实可信。

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小仲马通过阿芒来复述玛格丽特的遭遇,借情人的耳朵、眼睛和所思所想来反映玛格丽特当时的心境,最后又以她的日记说明真相,深刻地反映一个妓女在临死前的内心独白。玛格丽特在书中被刻画得相当丰满,仿佛是活生生的人物,并且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小仲马并不忌讳她身上的妓女习性: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逸乐中,过着豪华、放荡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认为玛格丽特的自暴自弃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寻欢作乐的目的是不打算治好她的肺病,以便快些离开这痛苦的人生。但她对社会也有反抗,例如她喜欢戏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这些人不把她当人看,在他们眼里,她只是物,是他们猎艳的对象。阿芒认为玛格丽特身上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圣洁。玛格丽特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应该就是她为了赎罪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她的纯洁而高尚的心灵。可以说她虽然是一个步入红尘的女人,但内心是纯情透明的。她同生活的矛盾,同生活格格不入的内在情感,导致她身体虚弱,最终死于重病。她为赎罪所付出的代价是一般凡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失去情人的悲凉,情人误解的失意,以及生命的结束,这些就是她为洗礼所付出的。典型形象在入木三分的刻画中被创造出来。

阿芒·杜瓦的形象也写得相当真实、生动。阿芒·杜瓦和亚历山大·仲马的第一个法文字母是相同的,作者似乎要表明男主人公和自己的经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区别。杜瓦喜欢到风月场所猎艳,爱冲动、豪爽、嫉妒、易怒的性格和小仲马很相像。小仲马原本是一个在贫困屈辱的环境中长大的淳朴少年,但回到父亲身边之后,他的生活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受到这个人欲横流的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他父亲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为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树立了一种最现实的“榜样”。他终于学坏了,也开始追逐声色犬马的荒唐生活。然而小仲马毕竟与母亲曾相依为命地度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生活放荡,但良知尚未完全泯灭。有了自己的经历作摹本,小仲马把一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写得活灵活现。阿芒多愁善感,爱流眼泪,玛格丽特去世后,他大受打击,悲痛欲绝,以至于病倒,这与玛格丽特死前的大胆自我解剖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未免可笑,但却是真实的。

阿芒·杜瓦的父亲也塑造得颇为成功。杜瓦先生体现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认为儿子误入歧途,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在劝诫儿子未果后,决定单独跟玛格丽特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玛格丽特只得听从。虽然杜瓦有着虚伪自私的一面,但作者并没有把他当做反面人物来描写,而是说他为人正直,因为作为长辈,谁都不希望儿子和一个妓女结婚,毁了自己的前途,败坏家庭的声誉。杜瓦先生讲求实际,达到近乎冷酷的程度,跟他儿子的热情、冲动,富有同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小仲马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交往只不过是这位着名作家的一段风流韵事,而阿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仲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寄托了自己对这位不幸的烟花女子的哀思,但他更想通过自己的笔触,揭露社会的残酷和不平。正是这种压抑人性、摧残爱情的虚伪而又残酷的道德观念把这些因为命运不公沦落风尘,但冰清玉洁的可怜的人们送入了坟墓。小仲马的创作观念因此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自觉地把完善道德、追求理想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则,并意识到这是文学家的职责所在。读者在阅读《茶花女》时能够看到作者的批判和鞭挞,听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呐喊。

小仲马在小说《茶花女》问世后不久,便着手把它改编成剧本,于1852年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据说他的父亲大仲马一开始反对他改编,认为这不是一个好题材,不会受观众欢迎。可当大仲马读了剧本后,感动得流泪。然而,当时法国的书报检察部门竟然以妓女登上舞台有伤风化为由禁止公演。小仲马据理力争,直到1852年2月2日,话剧《茶花女》才获准在巴黎杂耍剧院上演。而这一天,几乎正好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五周年纪念日。

当小说《茶花女》在巴黎引起轰动,洛阳纸贵的时候,意大利着名的音乐家威尔第正在巴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立即从这部小说里获得了启迪和灵感,有意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歌剧舞台,并开始构思它的音乐主题。而当1852年2月话剧《茶花女》公演之后,威尔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立即请他的好友皮阿威写出歌剧《茶花女》演出脚本,然后便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谱写工作。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一家着名的剧院菲尼斯剧场首次公演。歌剧《茶花女》和小说在内容上没有多大分别,只是男女主角的名字不一样,男的叫阿尔弗雷德·阿芒,女的叫薇奥莱塔。歌剧《茶花女》共三幕,第一幕五场,描写阿尔弗雷德·阿芒和薇奥莱塔开始相爱。第二幕五场,从阿芒与薇奥莱塔回到乡间到阿芒当众侮辱薇奥莱塔,薇奥莱塔倒在侍女弗洛拉的怀中。第三幕五场,悲剧的结尾。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茶花女》的享誉世界,同歌剧《茶花女》的推波助澜,交相辉映分不开的。

中国读者最早接触《茶花女》是通过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林琴南译的第一部小说,用文言文译就。后来还有刘半农译的《茶花女》戏剧,以及夏康农译的小说。现在又有多种新译本流行,包括读者诸君手头的这个译本。中国舞台上也经常上演《茶花女》歌剧。可见这部小说日久弥新,魅力永恒。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博士

顾韶阳

2006年1月

同类推荐
  • 化而为鹏

    化而为鹏

    老焦本是县中的语文教员,执教四十年,德高望重,退休后被县地方志办公室特聘为编辑,每天慢慢地蹬着一辆破自行车去上班。老焦的学问很大,他是全国“王阳明学会”的理事,每年都要出去参加一次学会的活动,他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省古籍出版社出过三本书,他还是省诗词学会理事,他善作义山体的诗,善填花间派的词,诗词集已印过五本。如果他只做这些学问,看样子活八十岁以上绝对可以。他为人宽厚,方面大耳,一望之下,谁都会说他是个长寿型的人。当然,他体态也有点胖,但身体没有问题。可是他写起戏来!这似乎也难怪,不知为什么,老头子都爱写戏。
  • 百兵

    百兵

    海来市,一个动乱而繁华,有着数不清血泪事迹的城市。四十年前,一批英雄将它从土匪手中解放,四十年后,英雄的后继者却宛如当初的土匪。一个来自乡下的年轻铸剑师,带着父亲打造的名剑来到海来,谁知买主已被灭门,男孩也卷入斗争之中,他的宝剑被抢,却也在争夺的过程中结识了各路的英雄好汉,一连串在日后闪亮若星的名字——贫民区擂台王、面王牛家三兄弟、肉贩张大妈、过气剑客水半天、信县公孙遥、女飞贼贝小路……来自底层百姓的愤怒与情绪,最质朴的正义感,新的英雄传奇,即将诞生。
  • 狐步杀

    狐步杀

    鸳鸯。走糖。鸳鸯是广式茶餐厅特有的饮品,一半咖啡一半红茶,一半是火焰另一半还是火焰。配合在一起是熊熊燃烧的口感。走糖是不加糖,走盐是不加盐,全走是不加葱姜蒜。全走那还吃个什么劲儿?泡面不放调料包吗?经济不景气,茶餐厅的老板娘芦姨更加没有表情,跟她拜的关公相貌仿佛。广式茶餐厅都有挎大刀的关公彩雕,意在牛鬼蛇神不要进来。收款台有招财猫。店很旧了,一直说要装修,好像也没钱装,黑麻麻的卡座伸手都可以撑住天花板,回头客不离不弃。芦姨说,怀旧?不好意思说省钱,当然怀旧啦,便宜味正而已。不装修也就没法提价,所以云集着一票不景气的人。
  • 追梦人

    追梦人

    娄喜雨,又名娄玉启,1969年春生于安徽省安庆市大龙山风景区东面的一个小村(破罡湖畔)。初中学历,靠自学走上文学道路。迄今,已在《大家》《广州文艺》《雨花》《山花》《延河》《西部》《奔流》等刊物发表了一些作品(主要是小说)。现专事文学创作。一夜。又是夜了。程水仙解开细筋取下药瓶时,孙传家正睡着。她一手拎着药瓶,一手拎起床边的便桶。待出了门,她这才知道太阳已经没入那边山里了。她将药瓶轻轻放进草堆边的旧稻箩里。——稻箩里的药瓶快要满了。这都是孙传家所吊的药瓶。一会儿,她拐入旁边的小披屋——厕所。
  • 飞鸟与鱼(外一篇)

    飞鸟与鱼(外一篇)

    丁丑年,我在中印边境线上度过了难忘的十八岁生日。铁丝网那边的印度上校安尼尔送了我一件神秘礼物。达旺山口的风很寂寞,驻扎在此的哨兵不寂寞,只是有点无聊。因为那一场被历史遗忘的战争渐渐淡出人们记忆。但边境局势仍不怎么稳定,NEFA(藏南地区)不断成为国际媒体的焦点。我注意到安尼尔是个不用过于警惕的印度军方上校,他穿着枯荷色尼子上衣,马皮靴子在阳光与雪花的陪伴下失去了应有的光泽。他乌黑的头发一定是打过发蜡的,比影片《流浪者》中的男主角更俊美。他双手合十,坐在草地上闭目养神。黄昏时候,我看见他手上拿着报纸,烟斗里的青烟如同牧人德吉草燃烧的牛粪。
热门推荐
  • 广沪上竹枝词

    广沪上竹枝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林巨蜥

    重林巨蜥

    这是一个蜥蜴成长为巨龙的冒险故事,也是一部玄幻和科技文明的战争史。让我们以一头巨龙的视角,来体验这种宇宙星空的恢弘的战争。
  • 莲邦消息

    莲邦消息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东原录

    东原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告密者

    告密者

    《告密者》这部书,收纳了《事实真相》《告密者》《尖叫的碎片》《夏日往事》等作品。一个个奇妙的故事,像一眼眼深邃而奇妙的洞穴,读之者,如身临其境,能感受到人心人性酿造的丝丝缕缕凉意,也能感受作者对生活本身,对各种际遇的人物的一腔深情。
  • 除草剂

    除草剂

    汽车驶上大街,我就像一只趴在一片树叶上的蚂蚁。树叶在大海上漂浮,我不知道它要漂向哪里。我真的没想好要去哪儿。到车站时,遇到有人拉客,问明他们是去县里就上车了。我只是要买一瓶除草剂而已。一开始我想的是硫酸。我想硫酸是很适合他们的。我会在某一个早晨或者晚上去找她,在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一瓶硫酸泼到她那如花似玉的脸上,让他终生面对一张狰狞而丑陋的脸。可上网一查,买硫酸需要公安局证明。
  • 网游之慢慢情歌

    网游之慢慢情歌

    一个是智商为负数的秀秀,一个是情商为负数的天策。当智商负数遇到情商负数,会不会负负得正呢?
  • 陌生拜访的艺术

    陌生拜访的艺术

    《陌生拜访的艺术》从成功实施陌生拜访的角度出发,并结合了很多销售冠军的成功案例以及销售经验,从不同方面深入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陌生拜访销售流程以及销售技巧。最独特之处是将陌生拜访分为九个步骤,步骤与步骤之间紧密相连,形成统一的一部分。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懂,每一个目前从事销售的人员都能够将书中的销售法则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销售实践当中。本书给那些渴望成功也希望拥有一套独具个性的陌生销售法则的销售员,提供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帮助。无论是久经商界的资深销售员,还是刚刚步入销售行业的新人,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帮助。
  • 净土救生船诗

    净土救生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盛世宠妃之撞上邪魅王爷

    盛世宠妃之撞上邪魅王爷

    一次意外,她穿越到古代成了有名的小姐;他是名满天下的王爷;一次意外的相遇,他们居然要紧紧的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