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4600000003

第3章 走近崛起的浙江(2)

浙江农民是中国最不安分守己的农民。这与费孝通笔下“生于斯,死于斯”、与中国的黄土地构成封闭的无限循环的农民,形成本质区别。春秋吴越国时期,浙江大致只有40余万人口,随着水利工程的巨大成功,北方移民逐渐大批来到浙江。在近现代,浙江形成了两个层面的人口流动格局。一是跨省域流动,温州一带几乎没有土着居民,相当一部分是康乾时期从福建、江西迁移而来;二是省内流动,太平天国导致杭嘉湖一带人口大幅减少,促进了温州、台州、宁波、绍兴等地居民向杭嘉湖地区流动。人口流动促成了人与土地的开放式循环,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融和提升。而且,省内大量耕地是在围垦湖塘和海涂中形成的,年轻土地养育着的年轻人口,形成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独特的气候、人口压力以及人口的流动性,层层地推动着浙江农业生产发展,孕育着浙江农民的企业家素质和企业家精神。

浙江农民在传统农业的框架内,在人与自然的积极的理性博弈中,通过精细农业、多样化农业和商品农业、人的流动性,逐渐形成了勤于劳作、精于计算、敏于创新、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素质。首先是勤劳,浙江是中国农业复种指数最高的省份,浙江农民在小块土地上需要比其他地方农民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其次是较强的时间观念,季节衔接,早稻和晚稻之间的抢收抢种,一年的生计系于数天的辛勤劳作之中;第三是精确计算,多季农作物不仅要根据土地状况精心组合,还要根据市场价格来形成收入最大化的组合;第四是善于管理,1/3的农户有雇工,要管理家人和雇工之间的农活分配,使他们饱满而有效率地工作;第五是足够的协调能力,与邻居协调用水、使用种子、大农具以及进行农事活动等;第六是敢于冒险,人口压力和多样化农业,使得浙江农民不得不按照市场要求安排农业生产,人口稠密所导致的较低的迁移成本,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深厚的经商传统。源远流长的经商传统是浙江经济的文化基因。“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历史文化传统,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浙江人,潜入浙江人的“生命基因”之中。正是在这种文化传统的长期熏陶下,逐步形成了浙江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务实的群体性格。多元文化的相互激荡,塑造了浙江人的创新意识和开放心态,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的发展得到了有机结合,造就了今天的辉煌。

3.自然环境恶劣,饱受生存环境的压迫。浙江省人均只有半亩地,自然资源贫乏,国家投资又少。因此他们的生存压力非常大,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他们为了改善自身生活,就首先跨出家门从事又苦、又累、又脏,别人又瞧不起的“下等活”:弹棉花、补鞋、磨豆腐、配钥匙、理头发、卖眼镜……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他们不仅积累了创业的原始资本,还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这为他们日后投入到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并在其中大展宏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改革开放政策。同样一方水土,同样一方人,为什么只有在今天,浙江人才能在商海中尽情搏击?答案只有一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舞台给了浙江人以创造的空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沉寂千年的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个头脑都为致富而畅想。

5.环境支撑。

在浙江快速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有五个环境因素也同样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上海的极化和辐射;(2)计划经济影响较少;(3)人口稠密;(4)市场化历史进程的连续过程。

紧邻上海是浙江的一个独特优势。19世纪末期至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是远东最大、最活跃的工商城市,也是浙江人和浙江资本重要的发展平台。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有100多万浙江人在上海滩淘金、打工和生活,大量资金流向上海。计划经济时期到80年代后期,浙江利用与上海“血浓于水”的关系,得到了大量宝贵的技术、原料、资金和销售渠道。上海的“星期日工程师”,是浙江城乡集体企业和个私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

浙江是中国计划经济影响最弱的地区。1953~1978年合计,浙江人均国有投资只有411元,列中国内地各省市区最低,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3%。因此,浙江的国有企业较少,计划经济部门较弱。民间没有国有企业可以依靠,行为方式较少受到计划经济羁绊;党委和政府支持民间创业的机会成本较低,政治压力较少,可以放开手脚支持民间创业。

人口高度稠密进一步降低了创业成本。环杭州湾地区、浙中盆地和温台沿海三个区块,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800多人,已经等于甚至高于美国洛杉矶、纽约地区的人口密度。首先是多数地方都具有低成本的创业环境,不论在哪一个具体的点上,创业者都能与其他点一样,低成本地得到充足的信息和较好的要素供给。创业者足不出乡(村),就可以在乡土环境下,低成本地创办企业;其次是形成信息共享和技术溢出机制,村屋相邻、廊檐相接,根本无密可保,在乐清市柳市镇,空气中弥漫着低压电器技术;最后是导致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的有机统一,在人口密集情况下,较小空间范围内也有较大需求,较好地解决了古典经济学提出的专业化分工与市场容量这一基本两难。

商品经济历史进程进一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史学界认为,浙江这一带在16世纪中后期,即大致在明朝中期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也就是说,浙江的商品经济发展,缓慢的市场化进程,至今大致已延续了500多年。而浙江的计划经济,如果从1956年2月底,浙江全面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到1978年底,计划经济在浙江只有不到23年的历史。市场经济在浙江具有深厚的根植性,具有民间习俗支持;而计划经济则是漂浮在小农经济之上,缺少生产力基础,缺少民间习俗支持。

这些基本的环境因素互为作用,互相强化,形成了强烈的环境支撑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浙江从半自然半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

6.民间和政府的积极互动

浙江民间和政府以其特有的智慧,形成了社会发展的优化战略。其最基本特点是:积极避免与原有体制的正面冲突,努力以原有体制可以接受的方式,以生产力发展为优先,形成民间与政府的积极互动关系,在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中,渐进地、快速地推进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省党委和政府实现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改变了片面追求“一大二公”、脱离实际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和方针,从浙江实际出发,顺应民间要求,保护民间创业创新,较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确立发展轻纺工业为主的经济工作方针,改革财政、外贸、计划、物价等体制,形成了有利于各种市场主体和市场体系发育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浙江各级党委、政府顶着自上而下的重重压力,不争论、不戴帽、不张扬,给起步时脆弱的民营企业赢得了喘息、存活的空间,使中小企业的发展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社会和宏观环境。20世纪80年代末,市场经济改革姓“资”姓“社”的争论还没有结果,在当时“立场”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治性问题。神州大地无数的民营企业在此时都处于彷徨、焦急和等待中,有多少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在这段岁月里灰飞烟灭或停止发展,可能谁也说不清楚。而此时在开明的、勇于承担责任的浙江各级党委、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浙江的民营企业不仅生存了下来,还得到了发展,并由此确立了他们的领先优势。

民间也形成了尽量避免与原有体制正面冲突的基本策略。民间创业者不与计划当局对着干,而是在计划经济的缺陷和缝隙中艰难生存;配合当局的方针政策,积极与当局妥协,顺应当局的“一大二公”偏好进行创业活动;创造了一些能与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无缝对接的形式,如“挂户经营”、与国有企业进行横向联合等,积极融入原有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民间创业者不拘泥于名分、不拘泥于产权、不拘泥于个人短期利益,在与当局紧密合作中发展自己的事业。

政府形成了从顺势而进到积极支持的基本策略。在尖锐的生存压力下,政府也别无选择,他们只能满足民间创业创新的迫切愿望,但面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他们需要一些有效的策略来保护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地实施其对民间创业的支持。政府最初的做法是容忍和默认,成为民间创业者和中央政府之间的有效缓冲。这样,对上可以有一个从实际出发,不急于下结论的交代;对下保护了民间创业。与此同时,政府积极寻找民间创业与现行体制的相融点,进行一系列政策和理论创新,实施其对民间创业的支持。而当中国的体制状况终于实现了巨大变化以后,政府对民间创业的态度也进一步转变为积极支持。

民间与政府在这种积极的互动关系中,在相互间的不断妥协和均衡中,共同推动了浙江的社会发展进程。

这是形式上的次优导致总体上的最优的一个过程。就是这些在西方经济学家看来,非常不规范的做法,累积性地促进了浙江向市场经济的根本性转变,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早期西方国家没有太大差别的古典式市场经济。适应当地实际的便是最佳路径,能够最快到达山顶的便是最佳选择。评价最优的准则,不应是教科书上的原理、规则和先行国家走过的路,而应该是当地实际,以及实际所达到的状况与绩效。

7.东西方文明的紧密结合

在这一场社会发展进程中,基本能量来自于,以浙江人民改变生存状况的强烈愿望推动的东西方文明的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在传统农业社会的框架内达到了巅峰,形成了巨大的能量积累,这些能量已经无法为小农经济的外壳所包容。然而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反而用计划经济来加以约束,把一个已经压紧的弹簧压得更紧。

落差越大,势能越大。改革开放以后,西方文明激发了古老文明内部积聚的巨大能量,发达国家的制度知识和技术知识嫁接在古老文明之上,催发了一场疾风暴雨式的进发性增长。内部和外部的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在一起,基于经验增长的传统农业社会,迅速转变为基于知识增长的现代工业社会。

中国的社会变革只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直接开放,即直接利用外资来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这可以包括广东、上海、天津,以及江苏的苏州、无锡等;另一种是间接开放,即虽然没有大量利用外资,但却是在大量利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免费技术信息、制度信息、生产要素的情况下,实现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这一变迁形式最典型的则是浙江省。前者在短期内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形似”的变迁路径,后者则在短期内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神似”的变迁路径。后者尽管没有直接大量利用外资,但则是大量利用外资的受惠者。如果没有前者,也许就没有后者。因此总体而言,这两种基本形式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

浙江在这四分之一世纪中发生的巨变,是多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很难说哪一个是重要因素,哪一个是不太重要的因素。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经济社会变迁过程,每一个因素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先发优势

浙江现象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机制的“合唱”,而“乐谱”是基于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的经济基础,即国家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宏观经济基础,地方政府开明务实率先培育市场经济体制的中观经济基础,以及企业机制灵活的微观经济基础。

同在共和国的蓝天下,各地的宏观经济条件没有什么差别,这里无须赘言。中观经济基础却有差别。浙江制度竞争力第一,是有关专家的评语。浙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对完善,政府管理体制相对“开明”,成为浙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大力发展市场体系,全市已经形成一个以全国性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骨干,以遍布城乡的集留型市场为基础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近年来商贸流通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多元化投资格局初步形成。随着“麦德龙”、“家乐福”、“欧尚”、“百安居”“沃尔玛”外商投资企业纷纷落户浙江。同时连锁经营也迅速崛起。此外,人才、资本、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也取得了与经济相适应的同步发展。在整个浙江经济中,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资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场,政府主要在宏观层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经济进行调控,在国内较早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市场调控企业”的格局。

体制创新是浙江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键在于取市场与政府之长,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又要不断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功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表现在浙江的经济是群众经济,活力四溢;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一直奉行”简政富民”的发展思路。政府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撤出来,而把政府该管的领域管起来,并且下功夫管好。

近20年来,在国家体制变迁的大背景下,浙江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构建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系为第一要义,大力发掘与整合特有的区域经济优势,尽力争取中央政府有关体制改革的政策资源,以赢得市场化改革的先机,让市场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的作用转化而为市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战略、政策和基础环境。同时,政府始终坚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致力于建立一个职能明确、运行协调、精干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置、人员精简、审批制度和廉情公布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革,构筑起“小政府、大社会”的基本框架。2001年,削减行政审批项目80%,2002年在余下的行政审批项目中,准备再砍掉30%。这种体制改革还权于市场、服务于人民,被称之为“阳光工程”,有效地解决了政府职能的错位问题,促使政府管理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主要依靠行政审批向主要依靠法规监管转变。同时,也切实减少了部门权力的“含金量”,缩小了部门利益的“弹性系数”,增强了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从而树立起政府的良好形象。

同类推荐
  • 会说才有竞争力

    会说才有竞争力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我们拿什么和别人去比拼?唯有实实在在的竞争力。第一竞争力是什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会说是人生竞技场上的第一竞争力。我们知道,一个人即使知识渊博,专业能力很强,做事也很勤奋,但如果不会说话的话,那么他的能力就会被人低估。他不但很难搞好人际关系,就连成功的机遇也会比别人少得很多。真正会说话的人,在演讲台上能口若悬河,在辩论场上能独领风骚,在应聘会上能随机应变,在办公室里能运筹帷幄,在交际场上能左右逢源……他们能把自己的口才转化成获取别人更多的合作与支持,使工作顺利进行,使生活美满幸福的竞争力。
  • 梦想让你无所不能:林书豪给青少年的13堂成长课

    梦想让你无所不能:林书豪给青少年的13堂成长课

    一个普普通通的邻家男孩,因为儿时的梦想,只身闯荡美国最繁华的城市。在高手云集、危机四伏的大都市里,他遭遇排挤,饱受非议,大多数人都不看好他。在接连不断的打击面前,他一次次尝试用努力改变际遇,但结局总是事与愿违。他迷茫过,失落过,甚至开始想要放弃,然而就在他打好铺盖卷准备离开的时候,幸运女神突然给了他实现梦想的钥匙。于是一夜之间,咸鱼翻身,他的名字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成为全世界的英雄。看到这个故事,你可能会想到很多个名字:蝙蝠侠、蜘蛛侠、超人、绿巨人、钢铁侠、美国队长,甚至功夫熊猫。然而,这些大名鼎鼎的漫画英雄在我们的主人公面前,却都显得有些夸大和不真实。
  •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做个心智成熟的人:人生可以不走弯路

    一个人有怎样的心智就会怎样待人处世,就会有怎样的人生。让自己的心智成熟起来,我们便能迎来不一样的人生。心智成熟的人,不仅拥有出色的自控力、承受力、应变力,而且更懂得社会的生存规则,能够正确地看人看己看事,能够理性地趋利避害,待人有原则,做事有方法,总是能更快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心智成熟的人。
  •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人一生要学会的100件事

    一生中要学会的具有重要意义的100件事,助你重新认识和思考人生。快节奏的时代,社会在向你要价值、老板在向你要效率、家庭在向你要生活的保障和品质。学会这100件事,轻松人生,成就人生。
  • 让成长带你穿透迷茫

    让成长带你穿透迷茫

    本书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继《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之后的精进之作,以年轻人的成长进步为主题。 在书中,俞敏洪根据自己五十多年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与年轻人分享了自己关于青年成长的感悟、思考和见解,内容包括人生方向选择、职场、人际交往、读书与学习、个人能力提升、生活方式、人生价值七大方面,给年轻人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年轻人成长,朝着自己的梦想全速前进。
热门推荐
  • 超级攻略组

    超级攻略组

    地表最强的S级雇佣团,在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被卷入到了一场死亡盛宴中,成功存活下来的众人发现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无限循环的死亡游戏中,而唯一回归现实的方法,那就是爬到腐朽之树的顶端!
  • 孟获立志传

    孟获立志传

    梦想成为小霸王孙策的主角,不幸变成了小蛮子孟获,由此展开了号称史上最衰之穿越的悲情旅程……
  • 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现代交通(世界科技百科)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我有特别的卧底技巧

    我有特别的卧底技巧

    听说天戣门门主凤林染心狠手辣,嗜血成性,杀人不眨眼。唐小左哭着说:“师父,为何派我去做卧底?”师父说:“你人胖、脸圆、齐刘海,你这形象去凤林染身边做卧底,他肯定不会怀疑。”唐小左捂着脑门喊:“我们齐刘海招你惹你了!”师父:“而且你长很得像凤林染身边的一个人。”唐小左:“他初恋?”师父:“他丫鬟。”因为长相和凤林染身边的丫鬟一模一样,被师父派去做卧底,试图寻找五年前失踪的空灵岛岛主的下落。深入天戣门的唐小左也发现凤林染和传闻中并不一样,开始努力的给他洗白,结果一边洗白一边还稀里糊涂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 Stige对焦

    Stige对焦

    平行线处在何种交点上?轨迹又是如何演变的?因站点限制,本书原名:StigeForShellFokus
  • 未曾相识

    未曾相识

    她,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喜欢,将自己全部的骄傲抛下,像一只不知疲倦的羚羊,在这条荆棘丛生的路上奔跑,执著而倔强。
  • What Diantha Did

    What Diantha Di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中)

    张恨水经典作品系列:春明外史(中)

    皖中才子杨杏园旅居北京时,对雏妓梨云的一见钟情,一往情深。梨云病重期间,他日夜守护,并海誓山盟相约白头,然而红颜命薄,相识不久,梨云竞香销玉殒了。杨杏园黯然神伤以致口吐鲜血,痴痴地将自己的相片埋入土中,与梨云相伴。随后,杨杏园又结识了才女李冬青,花前月下,诗文酬唱之后,杨杏园深深地爱上了李冬青,而李冬青却有先天暗疾,与婚姻无缘。李冬青便千方百计地想成全少女史科莲与杨杏园的百年之好。而杨杏园却割舍不断与李冬青的深情,愈加爱恋李冬青,史科莲为了成全杨李之爱,知趣地退避三舍。一波三折之后,杨杏园对婚姻之事心灰意冷,转而学佛。
  • 破极限

    破极限

    炎月沧月兄弟虽是同父,但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炎月自小饱受风霜,沧月却是有爱的保护。同为人子待遇却是天壤之别,着实让人心寒。且看他们是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走上强者之路。
  • 微动作心理学

    微动作心理学

    《微动作心理学》一个不经意的模仿动作就能瞬间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一个简单的握手动作就能决定销售谈判的胜负。其实很多时候,小动作背后隐藏的内心秘密才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所在。脚踝相扣是因为内心紧张;抓摸下巴是在作决定;频繁点头表示不耐烦……所有的秘密都在小动作上!一旦你能捕捉到对方小动作中隐藏的“潜台词”,你就能练就一双看穿人心的“火眼金睛”!如果你在准确解读他人肢体动作的前提下,又能妥善处理自己的本能反应,不做或尽量少做负面的表情与动作,你就能瞬间秒杀社交对手,掌控人际交往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