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9000000015

第15章 命运的定数(2)

家文母亲在清醒过来的很多时候,还是会犯糊涂。有时候还有狂症的现象,比如把何晴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特别是在夏秋交季气温变化的时候,症状尤其的明显。每次清醒过来的母亲,便会拉着何晴的手一个劲地吹气,一个劲地问何晴在哪里摔成这样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次数多了,母亲心里也明白了许多,便很配合家文的治疗,在一次完全清醒时刻,她从檀木老箱里拿出一包青花布裹着的一堆首饰,拨拉几下后从中拿出一支银钗,那银钗乍看以为只是普通的银饰,其实不然,仔细看,就会明白,这银钗还真不是平常小户人家所拥有的,单是钗头绿得能滴出水来的翡翠,就不是凡物。她把银钗交给家文,她并没有说这银钗做什么用,送与他又是做什么。而是从箱里又找了一块很小的青花布片,包了起来送给了家文。

普家文接过银钗,感觉有几分眼熟,可是他又一时记不起在家里见过。不过,家文没有去问母亲突然给银钗的用意,只是在回宝莲禅寺的路上,他却一直在想,这银钗与他又有何因缘呢?

直到回到禅寺,普家文也没想明白他与银钗的因缘。

3

回到宝莲禅寺后,普家文和莫玉婉仍旧喜欢一个抱着“雪吟”,一个抱着“明珠”,你情我愿地对着弹奏。

当然了,“明珠”与“雪吟”在当时的琴界,可以说名噪一时。慕琴而来的人,络绎不绝。每每这个时候,济远方丈就会找出各种理由,打发着慕琴而来的人。他越这样,越让“明珠”与“雪吟”变得神秘起来。

古琴一神秘,自然就显出珍贵来。何况这两张古琴,本来就是上苍赐给普家文和玉婉的宝贝,只是被济远师父小心翼翼地保护起来了。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两把名声越传越大的古琴,也招来了日本人的艳羡,差点就落入日本人之手,当然这是后话。

普家文和玉婉这两个人作为古琴大师莫若风的女儿、济远方丈的徒弟有幸得此名琴,本也就让当时很多的琴家非常的羡慕与妒忌。而两个人每当去莫若风的琴馆去合奏时,定会涌来好多的古琴爱好者,一听为快。两个年轻人,就这样,在当时已然如现今的明星般火暴。这样子的时光,是玉婉最快乐的。

玉婉天生秉承父亲莫若风的遗传,对古琴有着天然的领悟力,早在十多岁时,就熟知诸多的琴论、琴谱及名曲。而家文相对而言,便逊色玉婉许多,家文对玉婉的爱早就超越了男女间的卿卿我我,他感觉玉婉就好像一本充满了智慧的书,以他的阅历,怎么读都读不完。于是两个人私下也不尽是柔情蜜意,时常还会做些古琴方面的交流。玉婉这时担当了家文课外的老师。从玉婉这里,家文知道了许多不为人所知的琴学知识。玉婉更是把自己心仪的琴论教于家文,规定了时间,必须熟读强记,这个学习的过程,对家文哪里是什么负担,真正是天上人间,神仙一般愉悦。

玉婉对东汉时蔡文姬之父蔡扈的琴赋非常欣赏,只是可惜那名为《琴操》的琴赋大部分已佚,而流下来的一段却是玉婉极其喜爱的,是因为其赋是以诗歌形式论琴,诗句优美却奥妙不仅于此。

其赋曰:仲尼思归,鹿鸣三章。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这词赋介绍了早期许多着名琴曲,就这么短短的一节赋,其间就有《思归》《鹿鸣》《越裳》《青雀》《别鹤》《明光》六首当时流行的古琴曲,可想为什么玉婉如此着迷于此了。玉婉教授这些给家文,让家文在琴学理论上有了飞跃般的提升。同时,他们在一起,常以猜琴谱为乐子,两个人时时会在一炷香之间,猜些琴谱的出处,若谁胜出,负者便去寺中古井挑水十担。其实,无论胜负,挑水的总是家文。

这一日,济远方丈得两张名琴之图,请玉婉与家文观品,只见图片上的两张琴,蜗壳为徽,三面尤绝异,由无数菱形小块拼凑而成,外形流畅华美。家文见得,心中暗叹,还有如此这般的古琴。不等开口问上话来,玉婉便惊叹起来,她叫道:“师父,这不是唐代李勉用桐梓之木,碎百片而拼粘的百衲琴么?”济远方丈缓缓地点头,表示赞许与肯定。其实这两张琴,在玉婉很小的时候,就听父亲不止一次地谈过,印象中好像父亲也得过此图,爱不释手,惊叹不已。至此,让玉婉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因此,叔父一拿出此图,玉婉便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济远方丈看玉婉能懂几分,便追了一句:“那你可知,这两张琴如何名号?”玉婉笑嘻嘻地看了叔父一眼,脆生生地答道:“一张为韵磬,一张为响泉,据父亲言,为当时李勉珍藏,上弦可十年不断,父亲一直仰慕许久,不得一见。”济远方丈看了看爱徒与侄女,目光久久没有离开,话欲说出,又停了下来。玉婉和家文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特别请他们过来,仅只是看看韵磬与响泉的图片,后面却硬生生好像吞下去了一句什么话。

两个人面面相觑,又不好多问什么。

这时济远方丈又开口了,他看着两个含情脉脉的年轻人,忽然说道:“你们近来,往来亲密,我自是看在眼里。但是,人生之路很长,有缘无分,有分无缘的事,多之如粟。你们现今深情,只怕将来有一日,终也是劳燕分飞。在此,为师的只好劝诫你们,一切随缘就好。”

两个年轻人正在热恋之中,被济远方丈当头一盆冷水泼来,都郁郁寡欢起来,不明白师父为什么无来由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没有待多久,都没有了趣味,一起动身告辞。玉婉先离开了一步,济远方丈便叫上了家文,要他稍留片刻,家文停下,目送玉婉背影,轻叫玉婉去他禅房稍等。他垂下双手,静候着师父的吩咐。

济远方丈把那图片给了家文,交代家文好好保管,日后有必备之用。这时,家文有种从祖母手中接过锦囊之沉重感受。他想,师父之所以这般,定有隐情后话,师父不说,他是断不会多言的。于是接过有些泛黄的图片,低下头,不再言语。济远方丈盯着家文良久后,挥了挥手,说:“去吧!”

家文从师父禅房出来后,飞快地赶回到自己的禅房,只见玉婉闷闷不乐地坐在茶案前,独自喝着茶,见他过来,便不言一语,至琴案前,疾手一曲《梅花三弄》,停下手后便问这曲谱出自何处?家文一时答不上来,玉婉便把气由此撒了出来,连连嗔怪道:“还弹什么琴,梅花都不知道,白白学琴了。”

玉婉说完这话,一边跺着脚,一边转身准备离开。家文知道她是因为师父的几句话,弄得心情不爽,就在她转身之际,他从身后一把搂住了她,在她耳边轻轻叫了一句,“婉儿。”

这一声“婉儿”,叫得玉婉的骨头顿时醺柔了一般,任由普家文从身后抱着自己,她不再挣脱,而且顺势软进他的怀抱里。

此时,普家文说:“婉儿,不管世事如何,我对你的心,会是一直不变的。”

玉婉被家文的话甜得如喝了蜜一般。她没有说话,此时的她也不想说话,只是把头深深地埋在家文的怀里,很久都不肯抬起头来,家文也就这样一直地抱着她,舍不得松开。

时间静止了一般。天与地瞬息只剩下普家文和莫玉婉的爱情,那么傻傻地、那么纯洁地爱着彼此。

普家文也不知道自己这样抱了玉婉多久,猛然想起什么似的,抱着玉婉,一步步走到自己的收纳柜前,腾出一只手来,从抽屉里拿出一个蓝花布包,解开来,正是母亲送给他的那支银钗。

普家文擎着银钗,轻轻地别在了玉婉头上。这一别,让莫家文顿时想起了梦中的情形,那银钗,那梦中的女子,不正是此时此刻的写照吗?

可是,另一名女子呢?她到底是谁?普家文的心一惊,可他没有多想什么,因为玉婉已经知道家文心意,反过来,紧紧地抱住家文,生怕一松开,便是生离死别。

这个夜属于普家文和莫玉婉,这个夜也属于他们的爱情。莫家文在以后的岁月中,有意无意之际,总会想起这一夜。

4

很多人总是感觉自己很努力,而命运却总是不济,眼睁睁地看着本是应该属于自己的人或物,没有来由地就落到了别人的手上,心里自然是忿忿的。其实,许多事情,人只是在做,结果却不在于你。一如普家文和莫玉婉的爱情一样,他们爱得那么的旁若无人,可是命中的变数却悄然走近了他们。

一天,普家文接到父亲传来的消息下山去,那时已经是初冬的时景,凤岐山飘落下一片的金黄枯叶,让人望去,自然生起几分的凄零。父亲送信过来,是因为何阿贵忽然头风发作,疼痛难忍,正在家里要死要活。

家文忙带着药箱下得山去。今年春上,何阿贵也是发过一次这样的头风,当时家文赶回家去,几根银针下去,阿贵便缓过劲来。这次发作,来势凶猛,一家人都正手足无措地折腾着时,家文奔进家门。只见何阿贵正平卧在草床上,双手抱头,不停地打滚。女儿何晴嘁嘁地抽泣着,父母在一旁来回地走动,搓手跺足,使不上半点力,见家文回来,好像遇到了救星般,一拥而上,你一句我一句,只想把病情表达个清楚。

家文来不及听他们多言,也来不及与父母串查寒暄,叫上何晴与父亲,扶住何阿贵,眼疾手快地在他头部天柱、百穴处各下一针。何阿贵顿时像触电般从床上几乎要跳了起来,幸亏家文父亲使得上劲,一把按住了他,家文才能继续下针。

当家文下到第五根针后,何阿贵方感觉疼痛稍缓,舒服许多,拉着家文的手连声道谢。家文抚着阿贵的手,看着阿贵常年劳作的手,内心很是难过。想着自从家道败落后,家里的奴仆都一窝子里做鸟散状,唯有这忠实的老仆人不离左右,才使得自己的父母有了落脚之地。不仅如此,还是如原来那样,以仆从身份侍候父母不离半步。如今,自己仅只是施手救护,又是止不住的感谢,让他从内心里感受到了何阿贵的忠厚与善良。那发自内心的感动,深深地撼动着家文的内心。他扶住何阿贵,叫了一声阿贵叔,要求他静躺休息,自己便拉着何晴出了门去。

何晴这时已经习惯家文对自己的亲昵,这份亲昵是那么的自然亲切,好似自己一母所生的兄长。原来不敢和家文多说一句话的她,后来熟悉后,有时候还会逗逗家文。只要听说家文要下山回家,她总会备上一桌子的鱼肉,让常年在寺院里吃素的家文,好好地吃上一顿。而这一顿丰盛的牙祭,得何晴起早摸黑做好多的女红才可以换得。但是,不管多累,何晴只要听说家文下山,那份欢喜劲儿,全屋里的人都看得出来。阿贵见家文对何晴也好像亲妹子般,也生出许多的宽慰。

家文在何阿贵病情稍稳定后,连续几天都为他把脉问诊。看到何阿贵发病时的痛苦,家文决定用自己的所学医术,为何阿贵彻底根治一下,他想以此来报答何阿贵一家对父母的照顾。

这次针灸后没有几天,还没有等得家文喘过气来,何阿贵的头风又发作了。这次家文除了用上银针之外,又用上清代温热学派创始人叶天士的一味药方,此药方为:羚羊角一钱、钩藤、桑叶、菊花、白蒺藜各三钱,白芍五钱,赭石、龟板、鳖甲、石决明各一两。此药方用柔肝熄风法治疗肝阳上亢的头风。据说,济远方丈把此药方传授于家文之前,已治愈过无数患者。每用此方,必是药到病除,奇效无比。这次何阿贵犯病不仅间歇时间短,而且来势汹汹,家文以平日对何阿贵的了解,决定加了一味开窍平肝的羚羊角,心中生怕不妥,又把药方拿给济远方丈审看,济远方丈深被家文的用心良苦所感动,同时,又为家文勤学活用的聪慧感到高兴,对于头风这样的病情,这药方服下后,定会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复发之兆。

家文与何晴匆忙为何阿贵抓了药来,在服下去的当晚,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先是何阿贵出现抽搐症状,接下来陡然晕厥,面色苍白,冷汗淋漓。何晴与家文一下子慌了手脚,家文更是急奔回山,请下师父济远方丈。

人命关天,济远方丈见情形不妙,背上药箱,带上几味急救之药,赶到何家,但也已然回天乏术,何阿贵已命若游丝,仅留下一口气。原来这次阿贵犯病间歇短而频繁,病情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久病虚寒,肝风挟痰饮上,阻塞清窍。话说这痰饮在此时危害极大,又有肝阳相煽,为害尤烈。家文原本用的是金玉之方,但在此时,面对这样急症和已绝然发生了变化的病情,此药方偏寒,寒主收引,何阿贵就在家文一片好心的治疗下,症状急化而成痰厥坏症,病情急转直下,令家文师徒束手无策。从来没有受到过如此惊吓的家文,与何晴一起,眼睁睁看着何阿贵的生命之火,如疾风暴雨前的一支残烛,摇曳着微光,即将熄灭。

济远方丈使出了浑身的解数急救,终于把再次晕厥的何阿贵救治醒来。这次醒过来的何阿贵,尤其的精神,双目炯炯地看着家文,好如死里逃生一般。家文见此景况,心里一喜,唯有济远方丈,叹了口气,对何晴说:“孩子,为你爹准备后事吧。”何晴不敢相信济远方丈这话是对她说的,拼命地摇头,一头扎进父亲的怀里,无法自制地嚎哭了起来。清醒着的何阿贵摸着女儿的头,看着家文说:“少爷,晴儿命苦,自生下来,就没有过上一天的好日子,她妈嫌家里穷,生下她不到一年,就跟着别人跑了。晴儿还是在少爷家用米汤喂养大的。这都是老爷一家子人的慈悲。到后来,又遇上出天花,一村子的孩子都死掉了,如果不是老爷把晴儿送去看洋医,这孩子怕也是早都不在人世了。如今长大,本应该早就嫁个人家,可是,晴儿这一破相,哪个愿意要她啊?若真是有人要了她,我还担心,她过门后会不会受人的欺凌。”何晴听父亲好像临终叮嘱般,更是伤心欲绝,不停地摇晃着父亲,哭叫着:“爹!爹!您别说了,您要是死了,晴儿也不活了。”

何阿贵摸着女儿一脸的泪水,继续说:“少爷,本来这话,我是不应该说,但是,现如今,我只有把晴儿托付于你了,你就娶了她,做妾做小都可以。晴儿唯有跟着你,我才会放心啊。少爷,求求您娶了可怜的晴儿吧!”

此时的家文也已经是哭成泪人一般,见哭成一片的何家父女,更是乱得全无方寸。他一把牵过何晴的手,对何阿贵承诺道:“阿贵叔,您老对我们一家恩重如山,晴儿就是我的妹子,我会娶了她,照顾她一辈子,您老放心吧。”何阿贵没有想到家文会如此这般回答,那份欣喜使得他脸部痉挛扭曲,他最后看了一眼女儿,又向家文看了去,用尽最后的一点力气点了点头,表达着他的感恩与信任,松开了女儿的手,松开了对这人世间所有的留恋、爱恨,静悄悄地离去了。家文扶起扑在何阿贵身上的何晴,看着何阿贵面带微笑的安详遗容,紧紧地把何晴揽在了自己的怀里,这紧紧的拥抱不是儿女情长的缠绵,是家文对承诺付出的责任。

同类推荐
  • 杰克,只是开膛手?(1)

    杰克,只是开膛手?(1)

    他有些迷惘。生命的气息让他感到别扭,几乎就要窒息。这股气息是血红色的,带着心脏的跳动,震动着脉搏,让他很不适应。四周的窗帘全拉上了。他端坐在沙发上,壁炉里燃烧着熊熊烈火,电视里正在播放国际新闻。在他看来,今天8月7日的新闻,似乎和以前的无数个8月7日没有多少不同。国际新闻之后,主持人报道了一条本地新闻:一名女子在公寓被杀,凶手在作案时模仿了“开膛手杰克”。
  • 我哥刁北年表

    我哥刁北年表

    《我哥刁北年表(中国最好的长篇小说)》以一九五三年至二00三年这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为经,以二十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诸多公共事件为纬,通过主人公刁北的家庭变故,求学求知,恋爱婚姻,两度入狱,工作糊口,生离死别,逃避世事等现实经历,勾勒出一条普通知识分子的人生轨迹,描摹出一幅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万象图。主人公刁北是典型的“小人物”,但他的五十年,总身不由己地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大事件”发生纠葛,在这“小”与“大”的碰撞中,个人与国家,普遍与具体,得到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跳跃式观照。
  • 假面追踪

    假面追踪

    明洪武十三年,仲秋。桂林城内外到处飘着浓郁的桂花香味时,唯有桂林府衙大门两边兵丁林立,恶犬横行,一片阴森恐怖。这天辰时,几顶大轿被前呼后拥抬出府衙,门前一直站立恭候了许久的陈俊,立刻弯腰弓背屈膝抱拳虔诚地喊:“王爷一路走好!”缓缓行走在正中的朱红大轿突然在他身边停下了,轿帘掀开,霸气的靖江王朱守谦此刻一脸怨容,说:“陈俊,你随我几年忠心耿耿,此次皇上贬我去云南边关你却执意不再随我前行,知道你恋恋不舍的是磨穿那块风水宝地,今日赠你一剑,做个留念吧。”说罢,轿帘重新落下,两个人,仿佛站在两个世界里。
  •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几种理由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几种理由

    姬荣,女,陈州城北关人。幼年时聪慧,品学兼优。民国二十七年在开封女高读书时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陈州沦陷,她胸怀报国壮志,参加了中共淮太西抗日游击队。在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历任中共陈县县大队副政委、陈县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48年1月,她被派任颍河区土改工作队队长。她工作积极,善于发动群众,敢于与敌人做斗争。不幸于同年3月4日失踪,后经多方寻找,下落不明,成为一大悬案。1955年,经陈县县政府研究决定,追任姬荣同志为革命烈士。
  •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

    《暴富年代》有着对当年困顿生活里温暖友爱的无限眷恋,也有对今天物质丰富,但人心叵测的无奈和失望。对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历史的演进,它力图探询出其真实的发展脉络。作者选择了一个南中国的乡镇企业——龙口电子厂作为故事的起点,从“能人”余世杰抓住改革机遇顺应中国国情,开展“关系营销”讲起,到不拘一格启用南下创业的研究生何家全、欧阳成和孙洋,引进现代化生产工艺、营销手段和管理模式,把加工作坊发展成真正的工业企业,再到何家全、孙洋敏锐抢占先机进军信息产业………在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里,作者把中国企业从农业到制造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清晰呈现,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段忠实的纪录。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雄霸天下

    网游之雄霸天下

    苏牧说:每次遇到装B的人哥都会默默的低下头,哥不是妥协,哥是在找板砖,贱人就是贱人,金融危机也贵不了。在别人说哥装B的时候哥会淡定的告诉他,您是真B。——天才神医回国定居,不料其邻居居然是三个妙龄美女,更让他诧异的是这三个美女居然网游工作室的核心成员,于是乎,苏牧开始了他的网游人生……
  • 卡门

    卡门

    那个口衔金合欢的西班牙吉卜赛女郎,对人间的伦理规范视若无睹,认为爱情是无法束缚的鸟儿,即使情人夺走她的生命,却夺不走她那颗自由不羁的心。卡门出自十九世纪法国小说家梅莱美笔下,她的倾城魅力举世闻名,洋溢着不自觉的女性解放思想,是西方最具神话色彩的女性角色之一。
  • 他给我的全部世界

    他给我的全部世界

    父亲莫名的消失,少年不经意的出现,故事剧本般行走的流畅。我遇到的都是最好的少年,我经历的都是最美的爱恋,可是那空洞的记忆里又好像住着什么蜷缩卑微的灵魂,在告诉我:我的一生,都是被设计好的一本少女漫。
  •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人生三篇(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提供了中国人生智慧的一种现代版本,它的努力在于参悟人生,吕读人生,进而获得人生。本书对每个人的生活以及现实社会的条件与理想人生作了详细的论述。
  • 不懂说话,还怎么做销售

    不懂说话,还怎么做销售

    本书以销售的基本流程为主线,结合经典营销案例,从如何作有效的开场白、如何高情商地介绍产品、如何聊出客户“不能说出来”的需求,到如何回应客户的拒绝、与客户建立可持续交易的关系,全面系统地讲解、归纳了销售全流程的解决方案与营销话术,句句中肯,条条实用,是销售人员修炼“说话能力”的上佳读本。
  • 一代武学宗师

    一代武学宗师

    清光绪年间,国家动乱,民不聊生,内忧外患,看一位武者演绎怎样的一段爱恨情仇,国术和八国联军洋枪的对抗。让我们见证一代武学宗师的诞生。
  • 我们执手到白头

    我们执手到白头

    花季雨季时,我们为了纯真的爱恋去努力,和老师顶嘴,只为了坚持那份爱恋。为了读同一所大学努力,上了同一所大学,一起规定好未来的路。大学里,创业读研,遭遇了分歧,最后的最后,总有人要妥协,只因为爱了,不愿意放弃。好不容易修成正果,却遭遇到别人的撬墙角,排除了各种困难,最后幸福依旧。
  •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中国农村学校培养学生运动员的研究

    本书以我国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各方面特征和这一地区事业发展的自身特点为切入点,从新世纪对学校课余训练的基本要求出发,剖析农村地区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并结合生动具体的个案分析,揭示农村地区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成功之路。
  • 不必知道我爱你

    不必知道我爱你

    在中国的地图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被誉为东方巴黎,是亚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它以包容的姿态接纳每一个人,却以冷漠的态度告诉每一个人,不改变就灭亡。而在阮桐生命里也有一颗这样的明珠,他叫苏航。上有天堂下有“苏航”,他是她最美的梦想。苏航是她用整个青春去攻占的城池,他同样以冷漠的态度告诉她,不改变就灭亡。十年暗恋,八年单恋,所有反复叠加说不出口的爱恋,最终成了一句不太好笑的笑言。她不想死在苏航手里,所以她开始改变。一年时间告别,一年时间想念,一年时间忘却。
  •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A Short History of Myth

    Human beings have always been mythmakers. So begins best-selling writer Karen Armstrong's concise yet compelling investigation into myth: what it is, how it has evolved, and why we still so desperately need it. She takes us from the Paleolithic period and the myths of the hunters right up to the Great West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last five hundred years and the discrediting of myth by science. The history of myth is the history of humanity, our stories and beliefs, our curiosity and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which link us to our ancestors and each other. Heralding a major series of retellings of international myths by autho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rmstrong's characteristically insightful and eloquent book serves as a brilliant and thought-provoking introduction to myth in the broadest senseand explains why if we dismiss it, we do so at our pe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