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300000001

第1章 少年孙武(1)

一、战乱春秋

在春秋时期之前,是中国历史上的西周。在周王朝的后期,统治者昏庸无能,荒淫无道,周幽王即位后统治更加腐败昏聩。有一次他为了博得宠爱的美姬褒姒一笑,竟然把骊山的烽火都给点燃了,诸侯们看到烽火以为外敌入侵,千里迢迢火速赶来救援,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敌情,原来是周幽王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弄得他们很是光火。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美人褒姒最终是眉开颜笑了,不过却赔上了周幽王的性命和江山。

公元前770年,新近继位的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挥泪作别已经沦陷的镐京,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不过很显然,周天子那振臂一呼的岁月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在诸侯的眼里,他只是名义上的天子,一个迟早都要被废除的摆设,他这个君王已经名存实亡。那些诸侯们心想:现在已经是天下大乱,谁的矛利,谁的盾坚,谁善于把握战机,谁善于笼络人心,这江山也就是谁的了。于是,各路诸侯纷纷亮出底牌,招兵买马,兼并割据,顿时烽烟再起,战火纷飞。

至此以后,中原的诸侯国开始不再定期向周天子臣服和纳贡,因此周王室只好低声下气地向各国“求赙”、“求金”、“求车”,其自身的赢弱和不堪一击更是增添了诸侯国的蔑视。郑庄公率先举起争霸大旗。他运用“鱼丽之阵”大胜周联军,还用箭射伤了周桓王,实为王族耻辱;后来的晋文公更是不把周平王放在眼里,在举行盟会时把天子当成小丑似的使来唤去。当然,傀儡的意义就在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尽管没人听他的话,但作为一个摆设还是要摆着的,他的名号起码还能派上一点用处。最为典型的便是各诸侯国不约而同地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这不过是打着保护周天子的名义,借着抗击狄夷的口实,为自己称霸的目标服务罢了。

于是,继郑庄公揭开争霸序幕之后,各路诸侯竞相登场。在中国的东部,齐国的国君齐桓公雄心勃勃,任用足智多谋的管仲,把国家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齐国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它一方面联合华夏诸国打退了狄夷的进犯,另一方面又派兵远涉汉水,一举挫败了南方楚国北进的企图,在诸侯国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邀集天下诸侯会聚葵丘,甚至连周天子都派使臣到会,至此确立了他的中原霸主地位。这次会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会盟”。

光阴变幻莫测,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从来没有万古不变的基业。齐桓公死后,齐国爆发内乱,霸主地位亦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晋楚两国旷日持久的争霸,从晋文公、楚庄王到晋悼公,这一百多年中,谁都没能把这霸主地位坐稳过。除了中原之上的群雄逐鹿、烽火连天之外,边境战事也是连绵不断,中原各国与周边的“戎狄”部落多有战事。秦穆公派兵讨伐西戎,晋国征服了周边的赤狄、白狄部落,齐国灭了莱夷,楚国则吞并了汉淮流域上的几个小国。

在当时,大大小小的国家都卷入这连绵不绝的兵戈之乱,这片曾经宁静和安详的土地,在这漫长的几百年中却是刀光剑影、杀气冲天。整个春秋时期,战争的频繁程度远远超过了夏、商、周时期,三百余年之中,爆发的战争不下数百次,烽烟迭起、剑戈交接、战马呼啸、战鼓隆隆,到处生灵涂炭,哀鸿遍野,一片腥风血雨、风雨飘摇的惨景。

历史总是显出它矛盾交织的两面。生命的困苦与不幸往往会成就历史上无数次经典的战役:这里有郑庄公克段之战,郑、卫制北之战,郑、卫、宋东门之战,郑抗北戎之战,周、郑繻葛之战,齐、鲁长勺之战,晋假途灭虢之战,齐、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晋、齐鞍之战,晋、楚之战,晋、楚郛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吴、越笠泽之战……这之中有讲求礼法的正面会战,还充斥着更多“不合正道”的战法,如城池攻守战、要塞争夺战、奇袭突击战,或诱敌深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等不一而足。军事战术千变万化,如长勺之战中鲁国审时度势,抓住时机后发制人;城濮之战中,晋军自知实力有限,却能合理利用天时地利,最终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崤之战中,晋军预设埋伏,出其不意攻敌军于手足无措之中;笠泽之役中,越军两翼佯攻,却中路突破等等,都是古往今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精彩战役。

就整个春秋时期来讲,大约到了公元前546年的时候。大规模的战争才慢慢地停歇下来。十四个诸侯国的代表在宋国举行了一次会议,决定卸甲止戈。战争让中原各国元气大伤,它们都需要休养生息,中原大地露出了一丝和平的曙光。

但春秋战国总是难以真正远离战争,大战少了,小战依然频繁,即使有暂时的喘息机会,在片刻的宁静之后必将有更大规模的相互杀戮。打退外敌、充实国力、扩张领土成为当时各国政治的核心目标,“战”毫无疑问成为那个时代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主题。

不过,战乱在客观上造成政治和言论的宽松,为这个时代在思想上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而涌现出老子、孔子、墨子、孙子等诸子学说,开创了中国思想史上尤为灿烂辉煌的篇章;反过来,这些思想上的开拓者纷纷或传道,或辅佐君王,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都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学说:有的帮助国家在政治上走向强大,从而建立起了军事争霸的信心,有的则直接为君主的军事战略出谋划策。随着生产技术和制造技能的不断提高,兵器性能得到提高,种类大大增加,战争的等级也越来越高,越来越需要善于带兵的将领和善于出谋划策的军师,于是一些人便获得了历史的垂青,他们有机会登顶于时代的制高点,意气风发,指点江山,风云际会,施展才华。所以,军事家孙子出现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应该是时代的趋势和现实的要求所必然。

孙子的伟大在于他自身的智慧,以及为我们这个民族在军事思维和战术方面所作出的贡献,除此以外,他也是一个鲜活的人,一个有爱有恨的人。

二、将门虎子

翻开中国的地理版图,向东望去,便会发现在浩瀚的东海之滨毗连着一片辽阔而富庶的大地——齐鲁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孕育出中国历史上无数赫赫有名、豪气冲天的英雄人物;在这片土地上,也曾记录着无数壮怀激烈、凄美哀婉的动人故事。俗话说:“人杰地灵。”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如饱含周代礼乐文化的鲁国诞生了一代儒家宗师孔子一样,富有悠久博大兵家传统的齐国也孕育出了一代兵圣——孙武。

根据《史记》和唐代有关资料记载,孙武出身于春秋末期齐国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先祖为陈国人,陈国约在现今河南淮阳一带。周武王灭商建周后,为了使帝舜的后裔不绝嗣,特分封舜之后裔妫满于陈,定都宛丘。后来,妫满的后世子孙中有个叫陈完的公子,他就是孙武的七世祖先。

陈完大约出生于公元前705年,他的父亲陈厉公得此儿子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惯,出生的孩子都要算上一卦,预知他的前途和命运。当时正好周天子的太史经过陈国,陈厉公一听此事,赶忙出门迎接,盛情款待这位精通占卜之事的太史,并请他给自己的儿子算上一卦,卜知未来。于是。周太史当即便占了一卦,一看是“观”卦,就微笑地祝贺道:“这是个吉卦,贵公子有帝王之相,将来不是他自己当国君,便是他的子孙当国君。即使陈国要衰落了,到他这一代也会昌盛起来的。”陈厉公听了很高兴,在太史离开的时候送了他许多贵重的礼物以表心意。

太史所占是否灵验呢?许多年之后,厉公的这个儿子并没有当上陈国的国君,只是做了大夫。因为当年厉公为了与兄弟争夺王位,联结蔡人杀死了自己的哥哥陈桓公,取得了国君位置。后来,陈桓公的儿子陈林为报父仇,又杀了陈厉公,并自立为君,是为陈庄公。所以,陈完就没有当帝王的机会了。

陈庄公死后,他的弟弟杵臼得立,是为陈宣公。有一次,陈宣公最宠幸的美人为其产下一子,取名叫款。宣公经不住美姬的百般蛊惑。决定废嫡立庶,杀了太子御寇。另立款为自己的继承人。公子陈完和太子御寇是很要好的朋友,御寇被害,陈完内心又是悲伤又是害怕,他预感大难临头,再不避避风头,恐遭杀身之祸。那么该去何方呢?他听说齐桓公礼贤下士,在诸侯中威信颇高,到那里避难应该最为安全。于是,公子完当机立断,带着别离的悲伤,带着家眷老小,日夜兼程地逃到了齐国。

公子完到了齐国之后,齐桓公知道他名声显贵,品德高尚,于是打算拜他为卿士。但陈完自知无功受禄,会遭人非议和嫉恨,便婉言谢绝了桓公的美意,说:“我只是一个来贵国逃避灾祸的人,大王能够收留已经是我的福分了,不敢再要求什么高官厚禄。”齐桓公见其言辞恳切。也就不勉强他了,任命他做了一个“工正”,专门负责掌管官营手工业的生产。自此,陈完在齐国定居下来。大概是为了忘却昔日的往事与悲哀,又因陈、田二字古音相近,陈完从此就改姓为田,自称田完。后来田氏家族几经发展,成为齐国极有势力的家族,家族中多人身居显赫要职,到了其四世孙田无宇的时候,已经官拜“上大夫”。田无宇就是孙武的曾祖父。

当时已经是春秋晚期,齐国统治者腐化堕落,内有贵族间的矛盾斗争,外有老百姓的民怨沸腾。此时,眼光精明的田氏家族审时度势,田无宇联合陈、鲍两姓击败了栾、高家族,并把两家的财产分给了齐国公族中那些已没有土地的公子公孙,还对贫困孤寡的人也加以接济,因此收揽了人心。田无宇有个儿子叫武子开,武子开后来生了个儿子叫田乞。田乞很有政治才能,他在借贷粮食给民众的过程中,采取让利于民的做法,“大斗出,小斗进”,以此笼络人心,结果是“得其众心,宗族益强,民思田氏”。

田乞去世后,他的儿子田常继承父亲爵位,辅佐齐简公。父亲的政治才能在田常身上得到了延续,并发扬光大,他延续了父亲“大斗出贷,以小斗收”的做法,得到了齐国民众的热烈拥护。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使得田氏家族在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中总是立于不败之地。在杀死齐简公拥立齐平公之后,田常担任国相,独掌军政大权,而让齐平公成了徒有虚名的傀儡君主。接着,短短几年之内,他将曾经风光一时、不可一世的鲍、晏等大族铲除得一干二净。他自己还分割了自安平以东至瑯琊的一大片土地作为自己的封邑,远远大于“平王之所食”。

田常之后,他的儿子田襄子代立,继续相齐。田襄子继续怀着家族的野心,让自己的同宗兄弟尽任齐国的都邑大夫,控制地方政权,并与“三晋通使”,争取外交支持。到了田襄子的孙子田和之的时候,田氏家族终于“图穷匕首见”,废掉了齐康公,把他赶到遥远的黄海边上,留给他一座小小的城池作为食邑。经过几代人的苦心经营,田氏代齐的大业迈出了关键一步。

当然,这样一个强大的家族的兴盛,既少不了政治头脑敏锐的众多谋士,也决不可缺乏善于领兵打仗的指挥家。田无宇不仅韬略出众,而且战功卓著。他的次子田书更是谋略出众,能征善战。田书即是孙武的祖父。

大约在公元前523年的时候,齐国讨伐莒国,莒国国君吓得逃到纪鄣(今江苏赣榆县北),坚守不出。齐景公急于取胜,命田书率兵火速攻打纪鄣城。部队星夜兼程地赶到纪鄣的时候,队伍极其疲惫。面对这座易守难攻的城池,田书认为决不能强攻,只能智取。正在想计策之际,一个士兵跑进来报告说,发现有个老妇人偷偷地从城墙上扔下一条绳索,并且不时地向他们打着手势。

田书命人仔细打探事情的究竟后,大胆猜想道:“这个妇人是建议我们攀绳登城,她可以给我们做内应。”事实的确如田书料想的那样。莒国国君性情暴虐,曾无端杀死这位老妇人的丈夫,她流落到纪鄣城,为了给死去的丈夫报仇,就偷偷地测量了城墙的高度。并按照这个高度搓成几条绳索,以备将来之用。这一次绳子果然派上了大用场。

三更时分,田书命令兵士趁着夜色偷偷地缘绳登城,试图攻敌于不备。谁知刚攀上去十几人,绳子便“砰”的一声断了,还没爬上城墙的士兵摔了一地,刚攀上城墙的士兵也急得手足无措。原定的计划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故,这该如何是好?田书没有慌张,随即心中顿生一计,他命令城上城下的官兵齐声鼓噪呐喊,虚张声势,顿时鼓声如雷,喊声震天。莒国国君在睡梦中惊醒,以为外面已被千军万马所包围,误认为大势已去、城池沦陷,便只身犹如丧家之犬般地逃之夭夭。齐军兵不血刃地轻松攻入城中,大胜而归。后来齐景公因田书战功卓著,把乐安作为食采之邑赏赐给他,并赐以孙姓,以彰其功。这样一来,田书的后代就开始姓孙了。

此后,这个军事世家还出了被晏婴誉为“文能服众,武能威敌”的田穰苴。田穰苴曾出任齐国将军,统率齐军抗击燕、晋联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迫使燕、晋联军仓皇后撤。田穰苴乘胜追击,收复失地。齐景公尊他为大司马,因此他又被人称为“司马穰苴”。他在治军上很有一套,并对古代的《司马兵法》深有研究,是一个在当时极为出色的军事家。

当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田穰苴之后的短暂岁月里,随着后世孙武的出世,这个军事世家终于达到了它的顶峰。

大约是公元前540年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深夜,外面雷声隆隆,大雨瓢泼。齐国都城临淄的一座深宅大院里依然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原来这是田氏家族的大院,田书的儿媳妇十月怀胎,正在分娩。家人们个个毫无睡意,聚集在屋子里翘首以待。屋子里格外的安静,只有屋外的大雨哗哗地下着。田凭即将为人父,掩饰不住内心的紧张和不安,在房外的廊下踱来踱去,雨珠溅在身上也丝毫不觉……突然,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打破了他的思绪,接着屋里便传来接生婆兴奋的喊声:“恭贺主公喜得贵子,母子平安,大吉大利!”听到这样的好消息,紧张的田凭终于长舒一口气,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地位,迫不及待地冲进屋里。屋里暖意融融,婴儿的啼哭响亮而又清脆,在他听来更像是一曲欢庆胜利的旋律。躺在一旁的妻子满头大汗,脸上显着无力而又惬意的微笑……中年得子,在那个事关家业承嗣的时代里,的确意义非凡。

外面的雨小了起来,绵绵地洒落在地上。不仅田凭高兴,作为爷爷的田书更是喜上眉梢:“托祖宗洪福,我们田家人丁兴旺,家业有传了。”田凭见父亲意兴盎然,便说道:“不如父亲为您的孙儿取个好名字吧。”

田书听罢,沉思片刻,说道:“当今正值乱世之秋,人心思定,若此儿将来长大有出息,能以武安邦定国,算是实现我的最大心愿了。就取名叫‘武’吧。”

从此,中国历史上就多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名字——孙武。

三、勤学苦修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金沙古卷:虫咒 尸降 噬魂灯

    金沙古卷:虫咒 尸降 噬魂灯

    十几年前,四川深山里一座普通村子莫名的出现一起诡异的自然事件,深山里的数十万虫子诡异齐聚某户人家,想要吞噬一个普通的12岁男孩。经过此事后,男孩杜小康发现自己眼中的世界从此有些不同:自己总能见到历史上曾发生过的场景在眼前重现。成年后,杜小康卷入一起诡异的灵异伤人案,并震惊的发现凶手是现实世界意想不到的存在。奇诡事件越来越多,杜小康发现事情的关键直指十几年前的‘万虫吞噬’事件,但离奇的事,这段重要回忆的关键部分,却被人为的给封印起来了……
  • 假面舞会

    假面舞会

    法租界警务处准备将传世国宝《赵城金藏》藏入银行金库,伺机偷运出境;日本特务头子龟井太郎制订“W计划”,组团窃取中国文物,与法租界警务处展开亦人亦鬼的博弈;国民党军统特务组织文保会专员何许人挑拨离间,浑水摸鱼,谁知戴着多层面具的雷鸣远才是真正的渔翁。
  • 玄魂立道

    玄魂立道

    座座仙山杀机列,层层尸骨殇琼天。山内宗门世外桃源,山外千派龙潭虎穴。且看少年卫誓如何从渺小微末成长为一代巨擘。“凭你们?也想要我背弃宗门?”“唯有宗门弃我之日,无我背弃宗门之时!”这是一个宗门从不背我,故我不弃宗门的故事。
  • Done Dirt Cheap

    Done Dirt Cheap

    Tourmaline Harris's life hit pause at fifteen, when her mom went to prison because of Tourmaline's unintentionally damning testimony. But at eighteen, her home life is stable, and she has a strong relationship with her father, the president of a local biker club known as the Wardens. Virginia Campbell's life hit fast-forward at fifteen, when her mom "sold" her into the services of Hazard, a powerful attorney: a man for whom the law is merely a suggestion. When Hazard sets his sights on dismantling the Wardens, he sends in Virginia, who has every intention of selling out the club—and Tourmaline. But the two girls are stronger than the circumstances that brought them together, and their resilience defines the friendship at the heart of this powerful debut novel.
  • 源之秘

    源之秘

    寰界破,断剑生,宙引囚笼,摆渡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科幻玄幻为背景的故事,写尽我对星空的所思所想,构思出我内心中的宇宙世界
  • 绝宠废柴狂妃

    绝宠废柴狂妃

    她是高高在上的血族,却为了他化身成人,海誓山盟,非君不嫁。新婚之夜,身份曝光,被逼跳崖。她,是碧月大陆君家有名的痴傻丑女,却被陷害致死。当她成为她之后,会有什么不一样?在卑微庶女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世大身份?在丑陋样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惊世美颜?她步步为营,从声名狼藉到名倾天下!她坚持不懈,从丑女废柴到颜倾天下!在某位邪王看到她的第一眼,便指着她说:“我要她!”从此,他不再放手,他的海誓山盟她不敢接受,直到邪王将自己破碎的心摆在她的面前……君若素痛彻心扉,原来在自己的生命里,他早就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 桥是

    桥是

    桥是河海的走廊。取消舟楫以后,桥与船便成了天然的敌人。在山与山之间,桥架通的是路,在岛与岛之间。桥联接的是船,在水与水之间,桥铺排的是车。始于童年,我的印象中路桥是飞越的彩虹,岛桥是循环的船,永远行动在水的皮肤之上,只有水上的浮桥,才是真正陆地上的车。写下一个桥字,船、车、舟、路、筏,如同水的私生子联袂诞生,于是我理解的桥才能真正成为陆地与大海的摇篮。站在桥上,背后有大陆,海,或者山与岛。面对面,我们只能选择路,才有出发,这是一个无限绵延的前庭,它的目标指向未来。因此,只有桥的联通,世界才能成为整体。
  • 女皇撩夫记

    女皇撩夫记

    一朝醒来只有14岁!(1v1爱情)从此,她开启了一段打怪升级,逆袭成神之路。路,不是一个人的路,红颜加蓝颜,都是盛世美颜。so,你,我,他,她是啥关系?是撩与被撩的反扑,是药与不药的日常。咳咳,谁胜谁负呢?子曰:撩者胜,被撩者更胜一筹。打怪升级流,嬉笑怒骂皆修行。
  •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

    《洛阳桥传奇》讲述了一千年前,洛阳江上恶霸乡绅垄断 船运,阻止建桥;蛇妖龟怪兴风作浪,危害百姓……天庭仙界“文曲星下凡”的蔡襄身负家仇民怨,从小就学武修文,希望能为洛阳江边的老百姓除掉 二害。为此,蔡襄日夜勤学苦练。后来,他进京赴考当上了高官。为了筑桥 除害,他回到泉州当官,坚持与魔界妖怪、恶霸乡绅作战,最终消灭了二害,并为泉州老百姓建造了洛阳桥,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传奇》涉及人物形象众多,采用3D纸偶形象,非常逼真,再现 泉州人民不畏艰险,用智慧和汗水建造我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桥的历程。
  • 我不配

    我不配

    短篇大神璃华首本虐心青春大长篇!这世间的所有美好,并不是得到后,就配得上拥有。八岁那年,他搬着小板凳坐在她面前,向她摊开掌心,递过去一颗糖。他说:“只要我有一颗糖,就一定会分你一半。所以,不要难过啦!呐,给你糖。”然后,牵她离开。他用他的一颗糖,甜了她整个灰蒙蒙的青春;他牵起她的手,一走就是二十年。青葱光影,他想就这么牵着她,一直牵着,一直牵到两个人都掉光牙齿,白了黑发。世界那么大,那么荒芜,有他在,她就什么都不怕。可是她不能拖累他的人生,她不配与他那样美好的人在一起,或许她爱他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走。经年之后,他独自走过她触摸过的街道,于岁月尽头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