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4800000007

第7章 鸟语花香的春天哪去了?(3)

从学术的观点来说,有些专家认为,全球变暖并不完全是温室效应造成的。例如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地球围绕太阳运行轨道的某种“摆动”,都有可能;改变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量,从而影响到地球气候的变化。有些研究认为,温室效应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水蒸气,大量的水蒸气会在大气层中形成云,关键是云的类型和高度,将影响到它的作用;有些云可能会强烈吸收由地表反射的长波辐射,大大增强温室效应;有些云的作用却相反,可以反射太阳辐射的短波,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还有,海洋变暖的主要范围在水面到水下300米,而深层海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整个海洋将通过上下层水的流动混合,减缓海洋温度上升的趋势,并减弱全球变暖的影响……

从客观上来说,这些观点在学术上有一定的道理,有些则属于对未来变化趋势的一种乐观估计,至少有一部分是能够让人理解或接受的。但是,另一些声音却在对全球变暖以及人类对此所负的责任表示怀疑,这些论调大多是出于某种利益的考虑,对于全世界的未来而言,实在是显得“一叶障目,不见南山”!

有些论调显得漠不关心:地球变暖并不像绝大多数科学家推测的那样形势严峻,上个世纪地球温度上升了不到1℃,看来这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地球变暖的过程太漫长了,即使气温上升,海平面上升而影响到了我们的生存地,那也是以后几十年、几百年的事情;人类有足够的时间来适应缓慢变暖的世界,甚至有可能等侯到气候自然变冷的时代。

另一些论调只抓住局部的现象,而有意无意地忽视整个趋势。比如,借助于少数地方气温降低,作为“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变暖”的依据;或者根据南极洲部分冰川区域体积增大,混淆整个南极洲冰盖融化和缩小的事实;或者强调气候变暖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将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有的人认为,二氧化碳只是造成全球变暖的因素之一,其他温室气体的作用也很大,很多是由自然产生的;也有人以近年来二氧化硫的排放有所减少,来掩盖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整体仍在上升的事实。

还有一种方法是转移视线,例如将全球变暖归因于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凡此种种,通常是出于一些与温室气体排放有关的工业和商业集团,特别是与开采和利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行业有关。因为如果要严格控制和大量减缩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必然将影响到这些集团的现实利益。而在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许多工厂的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要减少排放量,就意味着要么对这些工厂实行关、停、转,要么投入相当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这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突出矛盾。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一些国家在面对全球变暖的问题时产生了许多顾虑,有的反而倾向于回避事实、维持现状的态度,有些甚至情愿接受那些利益集团的歪曲和谬论,这都影响到他们制定政策的态度。

美国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一方面,美国科学家在对全球变暖现象和温室效应方面进行的研究是最早的,研究最深入,成果最多;另一方面,美国政府在面对全球变暖的现实时,却采取了迟缓的对应措施,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愿放弃一部分唾手可得的经济利润。美国是公认的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但也是排放二氧化碳最多的国家,虽然它的人口仅约占全世界人口的5%,但它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30%左右;其他发达国家占了大约48%;而亚洲、非洲、中南美洲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虽然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2/3,二氧化碳排放量却仅占20%多一点。

关于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的另一种态度是:地球确实在变暖,但我们对此无能为力。这种论调很容易被普通民众所接受:因为面对广袤的大气层,浩瀚的海洋,莽莽的森林,汹汹的沙漠,每一个人似乎都那么渺小;面对高大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倾倒入河流湖水里的不知名的污染物,汽车尾气管喷吐的废气,以及通宵闪亮的城市灯火,凭任何一个人的力量似乎都奈何其不得。

但这些都只是“似乎”,事情并不是这样的。面对全球变暖的危机,以否认、回避或漠视的态度来对待,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更多。

七、春天还会寂静吗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树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莲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

野外一直是这个样子,直到许多年前的一天,第一批居民来到这儿修建房舍、挖井筑仓,情况才发生了变化。

一种奇怪的寂静笼罩了这个地方。比如说,鸟儿都到哪里去了呢?许多人谈论着它们,感到迷惑和不安。园后鸟儿寻食的地方冷落了。在一些地方仅能见到的几只鸟儿也气息奄奄,它们战栗得很厉害,飞不起来。这是一个没有声息的春天……只有一片寂静覆盖着田野、树林和沼泽。

--摘自《寂静的春天》

你读到过这样的文字吗?这可不是小说中的描述,而是大自然和人们生活的真实记录,作者是美国女生态学家蕾切尔·卡森。上世纪中叶,她成为最早关注地球环境问题的科学家之一,并且将自己对于环境污染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写成了《寂静的春天》一书。

《寂静的春天》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人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题--环境污染,并由此开始逐渐关注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而在此之前,全世界都在“忙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是“忙于”战争。

虽然昔日所指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今天的全球变暖现象不可同日而语,但实际上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其最根本点是一样的--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作用:卡森对环境污染的关注,起始于上世纪40年代人类对DDT等新型杀虫剂的滥用;全球变暖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则是由于人类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二氧化碳等气体超量排放,温室效应大大加剧。

或许正是由于卡森在《寂静的春天》里对大自然遭到人为破坏进行了痛心疾首的描述,包括科学家最初在夏威夷群岛莫纳罗亚火山顶和南极洲开始的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进行长期监测,这些不懈的努力终于使更多的人开始觉醒,意识到地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其中的一份非正式报告提出了这样一个标题--只有一个地球。这个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人口增长、资源滥用、技术的破坏性、发展的不平衡和城市问题等因素是造成地球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呼吁在全球范围内保护自然环境,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在那次会议上,还发表了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并将大会的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以此来提醒全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来关心环境,关心地球。

20年后的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与会,使之成为当时举世瞩目的焦点。由于这次大会的主要议题就是讨论全球变暖所产生的危害,以及世界各国如何应对的策略,因此这次大会又被称为“地球峰会”或“里约峰会”。这次大会不但规模空前,而且取得了重要的成果,通过和签署了包括会议宣言以及有关森林问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个公约第一次确认了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并希望签约各国能够通过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排放,来使气候系统保持相对稳定,以不影响自然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生活状况。有50多个国家签署了这份重要的公约。

里约热内卢的这次“地球峰会”成为关注地球问题的一个里程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成为签约各国的一个行动方向。在这个基础上,1997年9月,在日本京都举行的第三次《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会议上,对各个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具体目标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包括减排的具体日程和排放量。总体目标是,各国要经过大约10年的努力,在2008~2012年之间使得6种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降到1990年排放量的95%以下。这个协议被称为《京都议定书》。

针对各国排放温室气体的具体情况,《京都议定书》还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如:欧洲主要工业化国家平均减少8%的排放量,整个欧盟国家平均减少约5%,这些当然都是相对1990年的排放水平而言的;俄罗斯是一个例外,它可以维持现状,但实际上当时的俄罗斯经济发展并不景气,从1997年《京都议定书》签定之前的数年里,该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在下降;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因为它们的人均排放量比工业化国家的排放量低得多,这些国家在减排方面可以接受发达国家在减排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援助;有些减排做得比较好的国家还允许在1990年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减排指标,如排放量很低的爱尔兰和冰岛可以分别增加10%的“指标”,挪威可以增加1%。

《京都议定书》成为后来10年中世界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起初,只有几十个国家在这份文件上签字,但迄今为止,已有超过130个国家签署。非常特别的是,美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约30%的头号发达国家,却最终没有签署这个协议。另一个没有签字的国家是澳大利亚。它们拒绝签署的原因当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明的,但根本点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影响到各自国家的相关产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美国虽然在1998年曾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但最终却不愿意承担减少7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结果在2001年退出了这个协议。有意思的是,尽管美国政府于2001年就退出了《京都议定书》的协商过程,但美国的许多城市却以各自的名义加入到《京都议定书》,并且不遗余力地实行各种政策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使之能达到议定书规定的标准,到今天为止,这样的城市已有200多个。看来,在为减缓全球变暖做出努力的进程中,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的角度来看,瞻前顾后的美国政府的步伐已经远远落在了后面。

在这里,我们还必须专门向一个特殊的机构,以及它在对全球变暖问题上所做出的长期努力表示敬意,它就是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这个名称有些长得拗口的组织,是在1988年由联合国环境署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组成的。IPCC的主要功能并不是具体对全球变暖现象进行研究,而是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气候信息进行评估,对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问题和人类生活所受影响的程度进行判断,并且要做出对这种变化的分析,提出对应措施。IPCC的这些工作,将最终提供给各国政府制定措施时作为参考和依据。实际上,“里约峰会”和《京都议定书》正是在IPCC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才达成了积极的协商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PCC更像是一个“智囊团”或“参谋部”。

IPCC的工作是具体而繁复的。他们要将来自全世界各个研究机构对气候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汇总起来,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做出艰难而细致的评估。1990年、1996年,IPCC两次提供的综合评估报告,对召开“里约峰会”和各国签署《京都议定书》起到了重要作用。2001年,IPCC又收集了500多个研究者和机构提供的材料,由122位作者完成了长达881页的第三次评估报告,并由400多位专家对这份报告进行了审核,最终提供给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审阅。报告的最终文稿是在那一年在中国的上海正式通过的。

2006年,IPCC又发布了成立以来的第四次报告,对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地球状况做出了最新的回顾和预测。这份报告严重指出,如果人类无法遏制全球变暖的态势,将会导致未来数十年间全球气温升高2℃~3℃,有约30%的动植物面临灭绝;全球主要山地冰川将大规模消失,并造成严重的洪水和山体滑坡;北极地区浮冰和永冻层将融化1/5到1/3;湿润的高纬度地区将更多雨,而干旱的低纬度地区降雨却会减少:非洲大陆的旱情将造成农作物收成减半,而尼罗河和尼日尔河两大三角洲地区却将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亚洲东部地区的农业产量虽然将有所增加,但却有更大可能遭受到台风等恶劣气候的袭击……

这份报告还指出,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大多数发达国家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比较强大的基础建设和先进的科技条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和应对措施,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贫困国家来说,将会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发达国家的这种“高枕无忧”的心态,或许也是造成美国政府退出《京都议定书》的原因之一吧。可是,看看美国西部森林燃烧的熊熊野火吧,这个全球变暖的“杰作”,不知是否能将麻木和迟疑者的神经灼痛?

无论从关注现实的环境问题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在“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下,为人类未来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京都议定书》都创造了一个成功的框架,它的意义非同凡响。当然,《京都议定书》只是一个开始,推进全球减排温室气体的道路将会是漫长而艰难的。而且,签署议定书是一回事,如何实现目标又是另一回事。在IPCC的第四次报告中,特别关注到控制温室气体的具体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改变工业化以来对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依赖,而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重要基础。

从《寂静的春天》发出关注地球环境的第一声呐喊,到“只有一个地球”给全体人类的警示,从“里约峰会”建立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的具体指标,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现状有了越来越务实的认识和行动。相信全球变暖的现状不是不可以改变的,气候危机不是不可以逆转的,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起点,也是使地球气候和环境恢复勃勃生机的起点。到那时,春天还会寂静吗?

同类推荐
  • 青少年百科·中

    青少年百科·中

    《青少年百科》是我社最近推出系列长卷之一,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百科全书,是一部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增强青少年全面修养的良师益友。
  • 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

    《青少年科学探索·求知·发现丛书·时光机器:隐藏在时间中的科学》除解答与时间有关的知识外,还汇集了许多与时间有关的科普知识:欧洲月球探测器“智慧1号”飞往月球所花的时间是多少?航天员在空间站上最长的飞行时间是多少?美国“阿波罗号”飞船航天员从地球到达月球所花的时间是多少?第一只碳丝白炽灯的寿命是多长?“神舟5号”载人飞船飞行时间是多少?……答案尽在书中。
  • 必知的未来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未来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美化(“科学与文化”系列科普图书)

    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城市环境美化是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途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手段。本书为你介绍环境美化。
  • 怪物:怪物的最大秘密(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怪物:怪物的最大秘密(青少年科学探索营)

    本书介绍了好吃懒做的海上盗贼、美丽的海洋之花、出没在喀纳斯湖的怪兽、相约投海自尽的旅鼠、世界上最大的珍珠贝、千古罕见的人腿鱼怪、奇异的双头蛇、蛇中之怪、蝙蝠孩之谜、使人起死回生的圣泉、会滴圣水的石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妃你莫属之天命皇妃

    妃你莫属之天命皇妃

    她为毛救个人会把自己小命儿搭上。搭上也就算了,她认了,权当她是为人民服务了。可为毛居然会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可为毛又是嫁给那个无良的负心汉“陈世美”,还要以她的血来维持他的小命儿?凭什么受伤的总是她!什么她是紫微星转世?什么她是唯一的救世主?什么她要带领众人踏上除妖救国的征途?好吧,既如此她就勉为其难狂一把,那什么太子是不是也该俯首听令才对......推荐完结文“妖魅儿子祸水男”,“恶魔总裁的呆呆美厨娘”,欢迎点击、阅读。
  • 王者荣耀之制裁系统

    王者荣耀之制裁系统

    S13赛季初,聂安十连败“求你别秒选伽罗了!“哥,你们是钻石吗?”“别送了,队友别瞎上啊,你们是莽夫吗?”叮,觉醒制裁系统。该用户在宿主面前练英雄,所有属性成为1。叮,该用户在宿主对局挂机,将强制上线。叮,该用户抢宿主红Buff,红budd将归还宿主,并剥削该玩家2000经济。叮,该用户多次击杀宿主,已经启动天天460功能,时效一天。“噗哈哈哈,让你们坑我,开心吗?”队友:???敌人:???
  •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新月余晖:失落的古巴比伦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仅生活着巴比伦人,还生活着苏美尔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以及其他民族,他们在巴比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共同奏响了巴比伦文明的辉煌乐章。巴比伦文明虽然早已远去,但其跌宕起伏的历史、神秘莫测的文字、辉煌雄伟的建筑、层出不穷的发明创造,至今依然让世人惊叹和折服。
  • 我是何塞

    我是何塞

    他,一个拥有超级手腕的年轻足球教练,翻手为云覆手雨,低买高卖节节高,玩转整个世界足坛!看他蛰伏东方,一步步走向世界!借力打力,一点点积蓄实力!我是何塞,上帝之下的男人,我就是辉煌的代名词!
  • 逆天狂妃:废物四小姐

    逆天狂妃:废物四小姐

    她本想与世无争,然而他、她、它逼着她华丽转身、名扬天下;她本想平庸此生,然而命运逼着她逆天而为,光芒四射……他冷酷血腥,无情无心,却为她上天入地……他儒雅俊秀,高高在上,却为她筹谋千年……为他,她逆天而为……为她,他偷天换日……是她逆的天,还是他谋的天……
  • 留不住斜阳

    留不住斜阳

    独自一人坐在编辑部里,默默感受这有雪季节和从不被人看好的落日,任指间的烟雾袅袅升起,在房间的上方扩展成无边的寂寞。?街对面就是邮局,就是那个卖书的地方,就是那卖《围棋天地》的地方,每次都是她甜甜的声音从电话中传来,“您的书到了,过来取吧”,而每次看到她都让人怦然心动,美丽自然天成,清纯不落俗色,而我总是没话找话,问她卖了多少书啦,几点下班啦等日常用语,结果可想而知,每次都是以我仓慌逃走而告终。
  •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废材妖妃:鬼帝宠妻狂

    前世的羁绊,今生的等待。 跨越时空而来的她,终是回到了这个本该属于她的命运轨迹,且看狡猾如狐的她如何玩转异世。 当她面对人前冷面无情的鬼帝,人后化身宠妻狂魔的男人时,瞬间就……腰酸腿软!!!(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本文1v1男女主身心干净绝对宠宠宠。)
  • 不妨不妨来日方长

    不妨不妨来日方长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愿架上药生尘。医者仁心,一直以来以医术冠绝天下的长乐宫在十一年前惨遭灭门,大师兄当归不知所踪。为了找回当归,云挽离开避世的长乐宫,遇见了陆修远。同陆修远结婚后,云挽被卷入陆、沈、萧、晁四大世家的纷争之中。为了守护所爱,为了找回亲人,她一步一步成长。到最后,众人皆长乐安好,独有一人,囚身于深渊牢笼,与恶龙朝夕相处,与孤独共枕长眠。原是……那一人以自己三魂七魄为筹码,以一己之身之自由为代价,换她一生重新来过,改天换命……“若是我早知道,这一生是你拿命相换。我情愿……做一只不得投胎转世的恶鬼,也不要你生生世世,都受这孤独的煎熬……”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盛宠毒后

    重生之盛宠毒后

    先皇后死在凤位不瞑目,好姐妹抽她筋骨咒她永不超生,史书字字戳她脊梁骨。含恨重生,步步攻心。她宁负天下,也要亲手将那些人拉进地狱,不得好死。唯独,他的强势瓦解了她的心墙。只是沈温婉忘了,普天之下最不能动心的,就是自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