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7700000003

第3章 机枪的诞生与发展(3)

还有一些发明家试图通过找到其他发射子弹的办法来绕过火药和弹丸的限制。其中更为实用的方案之一是雅克布·帕金森在1824年注册专利的“蒸汽枪”。帕金森是一名英国工程师,曾发明过一种改进型蒸汽发生器。这种蒸汽发生器可以手提,能够产生有效的压强而不存在发生爆炸的危险,他把这种蒸汽发生器应用到了发射子弹上。在1826年帕金森向英国武器署展示了他的全套设计,这种枪实质上是由一根管子和一端带有一个流入蒸汽的阀门组成。这根管子上有一个垂直弹匣,内装每颗一磅重的铅质弹丸。在达到了足够的蒸汽压力后,射手释放一根杠杆让弹丸一颗接一颗进入膛室,同时每平方英寸大约200磅(约90千克)压力的蒸汽把弹丸送出枪管,其能量足以在35码(约32米)的距离上贯穿12英寸(约305毫米)厚的橡木板或者0.25英寸厚的铁板。射手使用这种枪可以每分钟发射60发弹丸,只要能维持足够的气压并不断供弹,这种枪几乎可以无限制的发射,因为没有部件会出现磨损。

尽管帕金森的武器具有潜力,他却无法打动武器署购买这种枪,因此他去了法国并向法国陆军卖出了一支。帕金森在1830年去世后他的儿子继续了这一工作,他改进了设计,提高了蒸汽压强从而大大提高了射程和穿透力。然而儿子和父亲一样,都未能打动任何一国政府的兴趣,这种武器最终被历史拒之门外。

虽然在19世纪早期多发武器的发展进度缓慢,后来出现的火帽和金属弹药等发明却为美国和欧洲多种机枪的发明铺平了道路。在早期的工业革命中,从蒸汽机到印刷术等一系列机械上的巨大进步是当时的主旋律,但各国军队使用的武器却自18世纪初期以来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然而19世纪的战争(尤其是克里米亚战争和美国内战)的要求改变了一切。在欧洲和美国各地,发明家们开始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武器技术,这导致了新式速射武器的发展并最终改变了各国的战术和战争本身。

三、工业革命和机枪原型

工业革命带来的根本性变化(包括技术和财政等方面)大大加快了机枪的发展。在美国,第一份有“机枪”这个字眼的专利在1829被授予俄亥俄州米德顿的塞缪尔·L.法瑞斯。这份专利中似乎把“机枪”一词用于指代任何采用机械运作、发射线膛弹药的武器,而不管维持发射的能量是来自机械力量还是其他形式的能源。然而事实上19世纪的武器都是手动操作的。因为既然射手必须始终瞄准武器,他没有理由不在同时为装填和击发提供动力。对于发明家来说,挑战在于如何设计出一种让手动变自动成为可能的装置。

在1850年代,伦敦的詹姆斯·S.利利爵士尝试把多管发射和旋转式膛室结合在一起。他把12根枪管分成两排,每组有一个弹巢,弹巢后有一个转轮。一个手动曲轴驱动每根枪管上的击锤,可以同时打出12发子弹,或者各根枪管轮流发射。利利枪存在的问题在于重新装填的时间很长,因此,对于军方而言没有多少吸引力,制造出的唯一一支利利枪如今陈列在伦敦乌尔维奇的皇家炮兵博物馆。

在美国,其他的发明家继续完善多发武器。火帽的改进和随后在弹药技术上的进步为新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纽约州特洛伊的伊兹拉·瑞普里利用塞缪尔·柯尔特和英国的伊利兄弟发明的纸质弹药申请了一项手动机枪的专利。瑞普里利用一种紧凑的装置实现了连续齐射的火力,枪手通过旋转把手就可以实现单发,或者一次打出一个齐射。这种武器有多根环绕在中轴上的枪管,可以向旋转式弹巢形状的膛室中装填当时普通的纸质弹药。通过摇紧把手完成膛室的闭锁动作,同时把装填上了弹药的膛室对准了枪管的后端。随着把手的旋转,击针相继进入待击和释放状态,完成击发。一旦武器开始击发,射手向后拉动击发组件,抽出空弹壳并重新装填子弹。由于当时已经出现了可预先装填好的弹巢,一个射手打出的火力就可以超过使用当时标准前膛装填步枪的一个连。然而美国军方的观察员在评估了瑞普里的原型枪后对这种武器的枪管过热问题和重新装填提出了严重的质疑。结果当时装备的不过是前膛装填火枪和火炮的美国陆军对瑞普里的发明没有丝毫兴趣。尽管如此,这种武器却有很多给人以希望的特点,大大影响了此后多年的机枪设计。

武器发明家们在推销自己的设计方面碰到的困难由于美国内战的爆发得到一定的缓解,工业化战争的需求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造热情,并给齐射武器以及最终出现的手动机枪的发展添加了新的动力。美国内战期间最有效的齐射武器之一是位于纽约州罗彻斯特的彼林霍斯特公司在1861年末研制的彼林霍斯特-雷卡排射枪。这种由约瑟夫·雷卡发明的武器是14世纪的管风琴枪的一次复苏,其有25根安装在轻型轮式车辆上并排排列的线膛枪管。这些枪管发射内含火药和弹丸的黄铜子弹,在尾部有一个点火孔。各根枪管的后膛由一个钢质卡铁进行密封,其上有让火帽上的火花通过的孔,点燃用布密封在枪管中的25份发射药。火帽被安装在铁制枪身上的一个突起中,通过击锤击发。在完成击发后25根枪管需要手动清理掉空弹壳并重新装填以进行下一轮射击。这种武器可以发射出一阵足以击破敌军冲锋的猛烈火力。

威尔逊·阿格在美国内战中研制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武器。他的发明被人称作“咖啡碾磨机”,因为这种武器的弹药是通过一个安装在上部的烟囱形漏斗装填进去的,形状很像老式咖啡碾磨机。阿格的枪也被称为“联邦连发枪”,其独特之处在于只有一根枪管。这种枪的火力是由一些内含火药和弹丸的钢管形子弹提供的,每根钢管的尾端有一个安装有火帽的突起。钢管被放进漏斗后在枪手通过旋转曲轴的时候依靠重力作用装填一发子弹,同时让子弹进入枪管膛室并使其膛室后面的枪机卡铁完成闭锁动作,然后让击锤打在火帽上。把这种0.58英寸口径的米涅型子弹发射出去。连续摇动曲轴可以完成抽壳和抛壳动作,然后装填下一发子弹,依次进行。副射手负责捡起这些空弹壳并尽快地重新装上火药和弹丸,然后放进漏斗。

这种枪被阿格称作是“六平方英尺大小的军队”,工作起来相当顺利,尤其是以那个时代的标准而言。发明者声称这种武器每分钟可以发射100发子弹,这可能是一种夸大其词的说法,而这一结论也毫无疑问受到了很大的批评。这些批评可能有很明显的依据,因为每分钟发射100发子弹意味着一分钟将有一磅(约0.45千克)左右的火药爆炸,这种枪实际上可能无法承受其产生的热量(枪管上热量的积累问题将是研制出一种实用的机枪过程中多次反复出现的问题之一)。尽管如此,阿格在林肯总统面前表演了他发明的机枪发射,林肯对这种武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当场下令购买10挺机枪。最终阿格向联邦军队卖出了50多支“咖啡碾磨机”。总体来说,这种武器在战斗中表现出可靠性不好,从未被大量使用过。按照一本参考书目的说法,它们被用于华盛顿的防御中,仅仅只被偶尔用于打击波托马克河沿岸的南方军队。通常阿格枪都被用于桥梁的防御,和雷卡枪类似。最终“咖啡碾磨机”没有被大量使用,因为当时的领导层没有认识到它的巨大潜力,批评这种武器需要的弹药数量过大,没有实际意义。

邦联军的D.R.威廉斯上尉发明的一种手动机枪在美国内战中也得到了应用。这种1.57英寸口径的机枪枪管长4英尺(约1220毫米),发射一磅重的弹丸,安装在马拉的山炮式底座上,可以看做是机枪和小口径速射炮之间的混合产物。其击发机构是安装在右侧的手动曲轴。这种机枪发射自燃性的纸质弹药,射速可达每分钟65发。它的性能相当可靠,但在长时间射击后容易出现过热的问题。1862年5月3日,威廉斯枪在弗吉尼亚州的七棵松之战中首次投入使用。有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第一种在实战中应用的机枪,但武器历史学家伊恩·V.霍格不同意这一观点,他认为威廉斯枪不能归类为真正意义上的机枪,因为它必须依靠手工装填每发子弹。按照霍格的说法,威廉斯枪只是一种“通过手动曲轴操作的速射后膛枪而已”。尽管如此,邦联军在内战后期使用了这种机枪并取到了一定的成功。

另外一个美国人范登堡将军也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一种设计用于发射“一群或者一簇子弹”的排射枪。这种武器视采用的弹药尺寸不同,枪管数量从85根到451根不等。每根枪管首先装填进一枚弹丸并完成后膛闭锁,随后称量过的发射药被同时装填进各个膛室。通过撞击实现发火:一份安装在中间的火药同时点燃各根枪管。由于枪管数量如此多,这种武器极其沉重。范登堡在英国制造了第一批机枪,并试图在那里打开市场。英国人对在舰船上使用这种机枪表现了一些兴趣,但认为这种机枪由于过重几乎没有作为步兵武器的价值。范登堡在内战爆发后多次向美国政府推销他的发明,甚至还提供了3挺机枪给战争部长用于测试。在经过非常广泛的野外测试后发现,这种武器在击发后需要一个人花费9个小时才能充分地清理枪管和膛室。这一维护问题以及重量问题给这种武器判了死刑,对于联邦来说这样的武器是不可接受的。南方的邦联军使用过一些范登堡枪,但这些枪却打着一家英国公司的名字:鲁宾逊和科特南公司。有记录表明在弗吉尼亚彼得堡防御战中曾有一支范登堡枪被使用过。

四、第一挺手动机枪的诞生

在机枪诞生之前,战争中步兵多用手枪进行自卫,用步枪进行攻击,这样就造成每次都需要往战场上投入大量兵力的情况,导致双方在战争中有大量的人员伤亡。

1861年美国内战打响,一名叫理查德·乔登·加特林的美国医生在医院看到到处都是受伤的官兵以及治疗无效而死亡的官兵尸体。这些牺牲的官兵中,除了战场上的死伤外,很多士兵还死于疾病和营养不良。经过一番思考,加特林认为要是能减少战场上投入的士兵的数量,就能让伤亡最大程度地降低。

加特林虽然是一名医生,但是却一直致力于工程学,因此在思考解决减少兵力这个问题上,他首先想到的是发明一种火力凶猛的枪。依靠凶猛的火力,一支枪能顶很多支步枪,让一个士兵拥有很多士兵的战斗力(他当时的目标是一个士兵能顶上一个连),从而减少战场上士兵的人数,以达到减少战争伤亡的目的。

1861年夏天,加特林开始设计构思转管机枪,当年年底就完成了机枪模型,并于次年进行了验证,命名为加特林机枪,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实用性机枪。1862年11月4日,加特林获得转管机枪的专利。

这个专利除包括1862年加特林机枪模型的技术说明外,还包括了两点转管机枪所共有的设计特点声明:一个提供锁膛的内有击针的圆柱旋转体,与枪管一起旋转:每根枪管都有独立的击针。

加特林机枪结构较为简单,为多管、手摇式机枪。通过手摇转柄,可以让加特林机枪的各个枪管依次旋转到12点钟位置发射子弹,以提高射速和散热性。在枪管的转动过程中,每根相对应的枪管会完成上膛、闭锁、射击、开锁、抽壳等动作,以此循环。

在加特林机枪刚发明时,便拥有高达200发?/?分的超高射速,这在当时是非常致命的。以至于当时的林肯总统不愿意使用这种前所未有的残忍武器来对抗南方的同胞,但在之后和印第安人的作战中却使用了它。

19世纪末期,加特林机枪成为了欧洲各国控制并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经过改进后的加特林机枪射速最高曾达到每分钟1200发,在1882年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加特林转管机枪从诞生之日起,工作原理就决定了其具有能连发射击、火力猛等优点,但也存在重量大、机动性差等缺点。但其诞生的时间并不合适,就像一个早产儿,当时的军队还未在思想上对其诞生做好准备,也不知道怎样将其充分运用到战争中,因此加特林机枪在当时的发展并不顺利,但却为后来自动武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五、自动重机枪的发明

在伦敦肯辛顿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挺有上百岁高龄、在枪械发展史上意义非同寻常的重机枪,标牌上写着:“这是世界上第一挺靠火药气体能量供弹和发射的武器。”该枪口径11.43毫米,枪身质量27.2千克,枪架质量29千克,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理论射速600发?/?分。它的发明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美、英等国都称他为“自动武器之父”。

1840年2月5日,马克沁出生在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他家境清贫,小时候经常与兄弟到野外打猎卖钱,以弥补家庭微薄的收入。这使马克沁从小就有机会摆弄枪支,熟悉一些枪械原理。14岁进入一家马车厂当学徒,以后又在好几家工厂、作坊务工。他没机会接受正规教育,但他勤奋好学,无论干什么活儿都喜欢用心琢磨,还经常搞点小革新、小发明,如自动捕鼠器、航海计时仪、带警报的自动灭火机、去磁器、炭丝电灯泡等,显示了非凡的创造才能。30多岁时,马克沁被聘为美国电气公司的工程师,在机械、电气方面颇有造诣。他经常去欧洲为公司办事,结识了不少朋友。

1881年,马克沁参加在巴黎举办的电力工业展览会,遇到一位交情笃深的朋友(电气工程师),两人无话不谈。当时的欧洲战争频繁,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研制新式武器。这位朋友快人快语,半开玩笑似的对马克沁说:“你要想赚大钱,最好发明一种玩意儿,使欧洲人彼此残杀起来更得心应手。”

马克沁对当时欧美各国使用的武器并不陌生,他特别关注刚刚兴起的手摇式连发机枪,特别是美国人理查德·加特林研制的6管连发机枪(亦称加特林机枪)。该枪标志着手动机枪发展到了顶峰,美国陆军1866年8月列装。但它仍需要人力通过机械完成射击循环的各种动作,也很笨重,亟待改进。

马克沁放弃美国电气公司的工作,把全部精力转移到武器研制上,并于1882年移居英国,后加入英国国籍。

同类推荐
  • 走过花季雨季(下)

    走过花季雨季(下)

    《走过花季雨季(下)》是我社“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之一,本文分别从认识自我、摆正情感、学会社交、善于学习四个方面,告诉青少年如何面对心理困惑、摆脱情感陷阱、解决社交烦恼。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无可否认,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每一位青少年都会追求卓越、立志成才。只不过,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沉重的学业压力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生活阅历尚浅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青春的路上迷失方向,从而阻碍其健康地成长与发展。针对青少年的困惑和疑问,我社编纂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共7种。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本书讲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男孩的冒险故事。他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是个不受人欢迎的小孩。有一次,他捉弄了一只精灵,被精灵用魔法变成了一个很小的小人儿。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进行长途旅行。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他在重重困难和危险中得到了锻炼,最后他回到家,恢复了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 舰艇博览

    舰艇博览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安德鲁·兰十二色童话系列:褐色童话书

    《褐色童话书》是一本30篇童话组成的小集子,由著名学者、童话创作人安德鲁·兰编著。收录了著名童话《胆小鬼吉拉尔德受到了惩罚》《亚拉的故事》《王子和三劫难》《狮子和猫》……那些美丽动人的想像伴随多少人走过他们的童年?那些扬善避恶、催人进取的情节是多少人认识世界的第一步?在这个集子中安德鲁·兰先生将为我们展现他的彩色神奇世界。
热门推荐
  • 秦淮水骨

    秦淮水骨

    《秦淮水骨》精选作者叶灵在各个文学期刊发表的散文。作者喜欢文化和历史,在行走中感受思考,她站在文化与人性的角度,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触历史与文化,以独特的视角感受其所散发的人性光辉与文化精髓。作者凭借一定的文史学养功底,以及对现实历史文化的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会、人生的意蕴深度,使得散文得到了深度的开掘。作者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呈现的历史文化图景,不但诠释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拓展了当代女性知性散文创作的领域与途径。叶灵的散文有“大气象”,也有“小姿态”。“小姿态”作品充满灵动与活泼,意境优美,隽永清新。
  •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从古至今,人们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教育、婚姻、交际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某一层面的心计活动。《受益一生的心计学》分别从职场、处世、办事、生活、恋爱、家庭、销售、谈判、管理、说话、社交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不同领域中不同心计学的使用方法,立足于现实,取材于生活,用实例佐证“心计学”,内容丰富,语言轻松,相信你可以在随意的阅读中,学到严肃的生活哲学。
  • 世界最美的散文

    世界最美的散文

    本书提炼的散文不仅是被公认的上乘之作,更分门别类,意蕴宽广。它们或讴歌自然,或解析社会;或赞颂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其优美文辞的背后,总是蕴蓄着或阐释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和行为上的观照。此外,每一篇散文更是加入了编者的心路花语,与读者分享。一篇美文就是一道独特的人生风景,让你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则故事就是一泓深邃的哲理清泉,帮你开启生命的智慧之光……优美的散文,教会我们用心去拥抱生活,用爱去燃点希望。期望读者在品味这些优美的文字时,既可以欣赏到这些名家们独特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手法,又可以领悟到作者真实的精神世界;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写作和鉴赏水平,又能够培养和陶冶自己的艺术情操。
  • 先生请让路

    先生请让路

    君美悦没想到在她闭眼睁眼的一瞬间自己居然能脱胎换骨就这么成了另一个人,还没接受这个晴天霹雳,君美悦就被镜中那肥壮的身子吓得跌坐在地上。万般没想到她君美悦也能成为白富,美她是没有了,但是她富啊,难道这还不是资本嘛,前一秒钟君美悦还可怜巴巴的揣着兜里那几张票子想着如何度过这个月拮据的生活,但是木有想到啊,就这么前后一秒钟的时间她就成了一个身价百万的大小姐,这可真是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美事呢!“先生,麻烦您让一下!”君美悦觉得她这个肥硕的身子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每每出门都不能走寻常小路,当然宽敞大道她也要分行人数量才能安稳走过,终于在被人嫌弃了数月之后君美悦下定决心要甩掉身上这累赘的肥肉,但是据回忆这累赘跟着自己不是一年两年了,不过没关系谁叫自己现在有钱呢,减肥么那简直太简单了,老娘非要在半年内瘦成一道闪电,但是,那位在她成为闪电之路上老是阻拦他的那位先生,您老到底是几个意思啊!
  • 一世婚契之千娇百媚

    一世婚契之千娇百媚

    简介:她是一只漂亮的麻雀,却在一夕之间变成了凤凰。却不知,她的回归不过是家族的无奈之举。家族为了自保,不得已联姻,却不料,她那所谓的未婚夫竟然当众毁婚,于是家族名声一落千丈。而她也从此沦为帝京上流社会里口耳相交的笑柄。听得外面的风言风语,她不过轻笑,将那些人的嘲讽抛之脑后。初见之时,酒会之上觥筹交错之间,他一身熨帖的黑色西装,手执一杯红酒,漂亮的眼睛里满是玩味。“你未婚夫不要你,不如你考虑考虑跟我结婚?你家族落了难,我可以帮你。”她不动声色,秀气的眉毛微挑:“哦?先生,我什么时候说了要救我的家族。”他轻轻一笑,不置可否。“那我可以把你丢了的场子都找回来。”她眸光婉转,顿时放出光华。她抽出他手中的酒杯,就势饮下:“成交。”她要让那个嫌弃她出身,践踏她名声的凤凰男后悔惹了她!她要那些慧眼不识珠的夏家人擦亮他们的狗眼!于是,两只狡猾的狐狸终于凑到了一起。敢伤我的人,必要你悔不当初!
  • 女神永远不会老

    女神永远不会老

    本书以女性“更年期”作为切入点,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和临床经验,把女性在步入“更年期”以后会遇到的众多问题都加以详细的讲解,从心理方面和生理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诺斯鲁普的专业医学背景以及她多年来对女性心理的研究,为女性健康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深厚的专业背景也为这部伟大作品提供了强大的说服力和实用价值。作者不是单纯利用枯燥难懂的医学知识给予读者生理方面的指导,更不是用平庸乏味的心灵鸡汤来慰藉读者的心灵,而是利用生动的案例,作者的亲身体会,以及一些简单明了的文字让读者可以在*时间就能接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信息,给人予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一部充满诚意,充满力量的作品。
  •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开宗立派的艺术家(1)》本书分为彼得·柴可夫斯基、小约翰·施特劳斯、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等部分。
  •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让业绩倍增的销售人脉

    人们常说:“人脉决定命脉。”在销售工作中积累人脉,就是交朋友的过程。朋友交成了,订单多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交了。销售人员拓展人脉关系的方法很多,比如参加各种各样的俱乐部、兴趣沙龙、展览会、高级舞会、产品说明会、茶话会等。只要有心,处处皆朋友。希望每一个追求卓越业绩的销售人员,都要把广积人脉的思想深植心中,时刻不忘“先交朋友,后做销售”的理念,为销售事业点燃一盏明灯,照亮我们的销售之路。
  • 陌上桃花缓缓歌

    陌上桃花缓缓歌

    十年前,他与她凑巧相遇。没想到,缘分未尽。十年后,他与她再次逢会。他们这才知道,一切皆是命中注定。“携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与她,携手并肩,笑看一场,乱世繁华。可是,随着谜团一步步地解开,谁知道又会发生什么?
  • 七恶

    七恶

    刚高考完的林雨为了缓解高三一年的压力,与朋友相约一起去A省著名景点——明峰。传说明峰山顶伫立着一座玲珑塔,玲珑塔里有仙人,能教人长生不老之术,但唯有有缘人才能见到。无神论者林雨跟随着朋友去爬上山顶,阴差阳错地发现了玲珑塔,又阴差阳错地进入玲珑塔,回答了问题……进入了一个莫名的世界。一心想要出去的林雨得知要闯过玲珑塔的七关才能出去,于是她撸起袖子,勇闯玲珑塔。林雨:塔主,我要出去。玲珑塔主:行,你闯过七关就放你出去。然后,林雨再次九死一生地躲开敌人的致命一击……林雨:……塔主,关卡难度系数太大,求攻略。玲珑塔主:你把脸伸过来,亲一口打上印记就好了。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