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5300000025

第25章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曹靖华

幼年读书,遇“服之不衷,身之灾也”,曾想:衣所以蔽体、御寒而已。怎么穿得不当,还足招祸?遇孔子“微服而过宋”,曾想:像“万世师表”那样方正、古板,连走路都“行不由径”,吃饭也“割不正不食”;一旦人要杀他,为了避免人注意,怎么还把平常的衣服都换了逃走呢?此外还遇到许多有关穿着的话,当年都不求甚解,终以不了了之了。

辛亥革命初年,我满身“土气”,第一次从万山丛中出来,到县城考高小。有位年纪比我约大两倍的同乡说:“进城考洋学堂,也该换一身像样的衣服,怎么就穿这一身来了。”

我毫不知天高地厚,一片憨直野气,土铳一样,这么铳了一句:

“考学问,又不是考衣服!”

这一铳非同小可,把对方的眼睛铳得又大又圆了。他连声说:

“了不起!了不起!言之有理!有理!”

我当时不辨这是挖苦,还是正语。不求甚解,仍以不了了之了。

总之,书是书,我是我。不识不知,书本于我何有哉!

“五四”风暴中,作为一个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这宛如一枚刚出土的土豆,猛然落入金光耀目的十里洋场。“土气”之重,和当年从深山落入县城的情况比来,真是天上人间了。

如此“土气”的穿着,加之满口土腔,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举目所至,多为红红绿绿,油头粉面。不快之感,油然而起。碰壁之余,别有一番从所未尝的涩味在心头。我咀嚼、回味……”后来读到鲁迅先生有关文章时,才恍然悟到:甚矣,穿着亦大有文章也!

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少女》一文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在上海生活,穿时髦衣服的比土气的便宜。如果一身旧衣服,公共电车的车掌会不照你的话停车,公园看守会格外认真地检查入门券,大宅子或大客寓的门丁会不许你走正门。所以,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却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下,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

啊,原来如此。不过这只是一个方面。还有鲁迅先生尚未行之于文字的,这姑且放下不表。

且说当年北京,我总觉有所不同。尽管岁月飞逝,人事沧桑,而阴丹士林一类的蓝大褂“江山”,总稳如磐石。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无不甘为“顺民”。春夏秋冬,时序更迭,蓝大褂却总与其主人形影相随也。溽暑盛夏,儒雅之士,倘嫌它厚,改换纺绸、夏布之类的料子而已。但其实,那也不见得真穿,出门时,多半搭在肘弯上作样子,表示礼貌罢了。短促的酷暑一过,又一元复始了。其他季节,不管“内容”如何随寒暖而变化:由夹而棉,或由棉而皮,也不管怎样“锦绣其内”,外面却总罩着一件“永恒的”蓝大褂。实在说,蓝大褂在长衣中也确有可取之处:价廉、朴素、耐脏、经磨,宜于御风沙……对终日在粉笔末的尘雾中周旋的穷教书匠说来,更觉相宜:

这不仅使他雪人似地一出教室,轻轻一掸,便故我依然,且在一些富裕的同类和学子面前,代他遮掩了几许寒酸,使他侧身“士林”,满可无介于怀了。

不仅此也。在豺狼逞霸,猎犬四出的当年,据说蓝大褂的更大功能,在于它的“鱼目混珠”。但其实也不尽然。同样托庇于蓝大褂之下,而竟不知所终者,实大有人在!不过同其他穿着相比,蓝大褂毕竟“吉祥”得多了。这虽然是无可奈何中的聊以自慰的偏见呵,某年秋夜,一个朋友把我从天津送到北平。另一个朋友相见之下,惊慌地说:

“呀,洋马褂!不行,换掉,换掉!”

我窘态万状,无言以对。殊不知我失掉“民族形式”的装备也久矣。他忽然若有所悟地转身到卧房里取了一件蓝大褂,给我换上,就讲起北平的“穿衣经”来。

实在说,我向来是不喜欢“洋马褂”,钟爱蓝大褂的。不过这以前,此一地,彼一地也。穿着蓝大褂在异邦马路上行走,其引人注目,正不亚于狗熊在广场上表演。而现在和蓝大褂重结不解之缘,恰是“适怀我心”了。

不久,我就穿着这“适怀我心”,而且又能“鱼目混珠”的蓝大褂,到了阔别的十里洋场。

不知怎的,也许因为久别重逢,分外兴奋了吧,我这如此“土气”的蓝大褂,昨天整整半日,鲁迅先生仿佛都没有发现。第二天用过早饭,一同登楼。坐定之后,正不知话题从何开始。窗明几净,鸦雀无声,旭日朗照,满室生辉。我们恬淡闲适,万虑俱无。如此良辰,正大好倾谈境界也。这时鲁迅先生忽然把眉头一扬,就像哥伦布望见新大陆似的,把我这“是非之衣”一打量,惊异地说:

“蓝大褂!不行,不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感慨地说:“北方之不行也,洋马褂……”

他没待我说完,就接着说:

“南方之不行也,蓝大褂呀!洋马褂倒满行。还有好的没有?”

我一面答有,一面把那顿成“不祥之衣”的蓝大褂下襟,往起一撩,露出了皮袍面:这是深蓝色的,本色提花的,我叫不出名字的丝织品。堪称大方、素雅,而且柔和、舒适。

鲁迅先生一见,好像发现了我的保险单一样,喜不自胜地说:

“好,好!满及格!”

他放心了。面露微笑地喷了一口烟说:

“没事别出门。真要出门时,千万不能穿这蓝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则易被注意、盯梢,万一被盯上可不得了!”

当时的确是“沪上实危地,杀机甚多,商业之种类又甚多,人头亦系货色之一,贩此为活者,实繁有徒,幸存者大抵偶然耳。”

接着他就谈到不但要注意穿着,而且要注意头发梳整齐,皮鞋擦光等等。蓬首垢面、衣冠不整、外表古怪,都足引起注意,闹大乱子。连举止也都要留神……

“这是用牺牲换来的教训呀。”

他结论似地这么来了一句,又点起一支烟,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一下,接着说:

“在上海过生活,就是一般人穿着不留心,也处处引起麻烦。

我就遇到过。”

他又喷了一口烟,停顿了一下,用说故事的口气,从容不迫地一边回忆,一边说起来:

有一次,我随随便便地穿着平常这一身,到一个相当讲究的饭店,访一个外国朋友。饭店的门丁,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直截了当地说:

“走后门去!”

这样饭店的“后门”,通常只运东西或给“下等人”走的。我只得绕了一个圈子,从后门进去,到了电梯跟前,开电梯的把我浑身上下一打量,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楼梯摆了一下,直截了当地说:

“走楼梯上去!”

我只得一层又一层地走上去。会见了朋友,聊过一阵天,告辞了。

据说这位外国朋友住在这里,有一种惯例:从来送客,只到自己房门为止,不越雷池一步。这一点,饭店的门丁、开电梯的,以及勤杂人员等等,都司空见惯了。不料这次可破例了。这位外国人不但非常亲切而恭敬地把我送出房门,送上电梯,陪我下了电梯,一直送到正门口,恭敬而亲切地握手言别,而且望着我的背影,目送着我远去之后,才转身回去。刚才不让我走正门的门丁和让我步行上楼的开电梯的入,都满怀疑惧地闭在闷葫芦中……

他喷了一口烟,最后结束说:

“这样社会,古今中外,易地则皆然。可见穿着也不能等闲视之呀。”

1961年9月3日

【鉴赏】

曹靖华(1897—1987)河南卢氏人,原名曹联亚,著名翻译家、作家、教授。1920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曾任国民革命军苏联顾问团翻译。1927年再赴苏联,任教于中山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回国后,历任中国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世界文学》主编,著作有散文集《春城》《飞花》,《飞花集》等。

这篇散文写于1961年,作者回忆了自己以往生活中穿着的琐屑小事,以小见大,夹叙夹议,寓深意于平淡之中,发人深省。

衣着本是琐屑小事,“所以蔽体、御寒而已”。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却不是这样,“穿着不当”,不仅遭人白眼,还可能惹祸上身。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使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鲁迅先生的亲身经历来作说明。除了叙事之外,中间还夹以议论,精当贴切,因而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说服力。

作者一开始就告诉我们,作者第一次从万山丛中出来,到县城考高小时,因为“满身土气”,受到了同乡的劝诫和挖苦。“五四”风暴中,作者作为北方省城的中学生,到上海参加第一次全国学生代表会议,由于衣着仍然象“一枚刚出土的土豆”,加之“满口土腔”,以至于作者“甚至问路,十九都遭到白眼”。作者非常喜欢穿价廉、朴素、经磨的蓝大褂的,这在当时的北京,无论男女老幼、富贵贫贱都如此。可是作者一到上海的十里洋场就不行了,鲁迅还为此而替作者担心过,告诉他“千万不能穿这蓝大褂,此地不流行。否则易被注意、盯梢,万一被盯上可不得了”,“这是用牺牲换来的教训呀”。为了加深我们的印象,作者又举例说明了鲁迅先生当年如何因为穿着不当,饭店的门丁不让他走正门,也不让他坐电梯的轶事。这样作品就形象、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的世态炎凉和十里洋场上势利虚荣的恶习,同时反衬出旧社会的种种黑暗现实。我们还了解到,在当年人们为了不“引起麻烦”,“有些人宁可居斗室,喂臭虫,一条洋服裤子每晚必须压在枕头上,使两面裤腿上的折痕天天有棱角”。当然我们现在对此不必“杞人忧天”了。不过,读过此文,联系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以穿着打扮来衡量一个人的社会价值以及“金钱至上”等错误观点,我们仍觉得受到了启发和教育,所以说这篇散文还是有时代意义的。

总之,这篇散文是一篇说理性散文,作者取材都是旧社会的事,这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恐怕不是很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作者别开生面地一面注意叙述和议论的形象性,一面采取循循善诱的办法,从自己幼年读书时到“服之不衷,身之灾也”这个问题入手,提到问题,然后再由远及近、层层深入地加入阐述,而我们也就在这种漫话家常式的谈论中,逐步理解了作者的深意。文章虽然天南海北、古今中外,无所不论,但处处紧扣“衣着”问题,放而能收,因而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借鉴和学习的。

同类推荐
  • 断章

    断章

    《断章》是“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作品,写于1935年10月。该作品语言凝练含蓄,据作者自云,该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该诗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传诵最广的佳作之一。
  • 读与行的风景

    读与行的风景

    本书是著名作家贾宏图的散文随笔集。书中包括《背影如山》《将军泪》《爱情是跨越苦难的桥梁》等篇目。每篇文章均是作者读书、写作、与文友的交往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真情、真感,意境深远,是一部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
  • 未若柳絮因风起:古诗词中的传奇女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古诗词中的传奇女子

    在传奇里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穿越千年时光,从诗词入手,在珠玉之中去拾掇那些离尘绝俗的灵慧之气,从她们身上学习那些我们一直似懂非懂的生活真意。那些诗词中所咏叹的女子,她们或是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或是来自于文人们的天才想象,她们都是诗词中缱绻着的一缕浪漫传奇,一抹悒郁清愁,一丝恬柔回忆。作者带着我们一起寻找那些传奇女子。
  • 漫步遐思

    漫步遐思

    本书是陈先达先生的哲学随笔,先生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困惑及其哲学问题,以一位哲人的视角进行探讨,或深入历史,或关注现实,或感悟生活,语言生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使读者在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现实的追问中得到哲学精神的滋养。本书曾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智慧故事荟萃(上)

    智慧故事荟萃(上)

    读聪明人的故事能让人更聪明、更快乐地生活。智慧的故事,还能告诉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激发我们的人生追求。聪明的人永远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借鉴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教训,使自己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本系列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智慧故事荟萃”包括上下两册,收录了世事明察、是非分明、看清真相、晓事明理、权宜应变、顾全大局、聪明智慧、知已知彼、醒悟觉察、借鉴教益等系列内容。上册收录了庞统察虚断案、曹操坐山观虎斗、望梅止渴、曹操施奸防刺、给敌人留条活路、周瑜反间除蔡瑁、庞统假献连船计、周瑜打黄盖、诸葛亮活用兵法等智慧故事。
热门推荐
  • 她比烟花更寂寞

    她比烟花更寂寞

    她爱他,深爱成疾。五年了,她终于如愿嫁给他,他却将她卖进风月场所,亲手杀死他们的孩子,害她卑微下贱,害她人尽可夫。她终于把对他深入骨髓的爱如毒刺般拔了出来,他却发疯了般想要留住她。可如今爱情和名分她都不想要了,她宁愿死在他面前,也不肯再回到他为她设立的坟墓里!
  •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觉

    幻觉

    像是在未睡着之前的朦胧状态一般,我眨着眼眼睛,看见一个穿白色上衣的人靠在我床对面的墙上,这是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小屋,我们之间的距高也只有一米,连着好几个月,他每天都会在我睡着时过来,翻开我的日记跟我一起回忆着,仿佛要在沉睡中的谜底中找到什么答案。我的小屋里进进出出着各种人,他们每次来了都会找很多麻烦,而这个白衣人却可以把他们都赶走,独自呆在这里跟我愉快的幻想着一些美好的事情,我不知這是不是因为我得罪了别人,或者说眼前这个人在他们心里跟我聊天更有意义一些,也许都有吧。……
  •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青少年植物常识必读(青少年必读常识)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这是一套包罗生活万象的、有趣的书,向读者介绍了不可不知的中的常识。包括文学常识、地理常识、历史常识、安全常识、文化常识、动物常识、植物常识、科技常识、天文常识、生活常识等。这些都是一些生活常识性的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因为零散,平时想了解又难以查找,我们将这些你们可能感兴趣的、富有趣味的日常生活中日积月累的宝贵经验搜集并编辑成册,以便您在遇到问题时随时查询,轻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Betrothed (Book #6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南华真经拾遗

    南华真经拾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飘(上)(纯爱·英文馆)

    飘(上)(纯爱·英文馆)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1949)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小说以亚特兰大以及附近的一个种植园为故事场景,描绘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作品刻画了那个时代的许多南方人的形象,占中心位置的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梅勒妮等人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的习俗礼仪、言行举止、精神观念、政治态度,通过对斯佳丽与白瑞德的爱情纠缠为主线,成功地再现了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美国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
  • 江山为聘(全集)

    江山为聘(全集)

    微博、豆瓣网友联合票选出的“此生不可不读的古代言情小说”。读一页就会被惊艳的文笔,看十遍还会被打动的故事。十年前,还是太子的他从死人堆里救出她,因为他的一句话,她寒窗苦读十年,成为大平王朝三元及第入翰林院的女官。她在朝中为人圆滑、行事狠辣,被冠以奸佞之名也不在乎,只求能够为他固江山养百姓,助他名留青史万人敬仰。她算尽一切,却万万没有算到,他竟会以半壁江山为聘,来换她倾付真心……
  • 谜语抢猜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谜语抢猜趣味百科(趣味智力测验百科)

    本套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标题提问简单明了,正文讲述精炼扼要,一问一答,相得益彰,详略得当,通俗易懂。正文还有趣味小版块,是对主要内容的适当补充、引申、扩展、点评、启发和引导等,用以开拓思维和引导知识,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本套丛书涉及到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翻滚吧孟婆

    翻滚吧孟婆

    孟凉凉确定一定以及肯定:她是个好人。但是,但是!她、被、雷、劈、了!劈的精准无比,劈的毫厘不差。孟凉凉以为她要凉了,然而并没有。她还活着,意识清醒,状态稳定。除去发型有些炸、皮肤有些焦、张嘴就喷出股青烟外,她一切正常。面前还有个自称隔壁老王的大爷告诉她:她成神了。由于她是被外力干预封神,还需要勤加修炼才行。她是冥神,所以修炼的方式是以五体接引地冥之气,且需得接引的均匀。翻译出人话来,那就是:在地上打滚。孟凉凉点点头,淡定的拨通了电话:“喂,精神病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