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进入晚期共和国时期。这一时期罗马出现全面危机,奴隶起义风起云涌,平民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复杂。罗马统治阶级上层已开始意识到:在社会矛盾不断加深的情况下,奴隶主原先的维护统治的共和制形式已经过时,必须寻求一种更强有力的形式来实现统治,这就是军事独裁。
但罗马共和国已为元老贵族盘据垄断,改制之争阻力极大,延续甚久,流血甚多。公元前133—公元前121年,格拉古兄弟的民主改革遭到元老贵族的猛烈攻击,并遭到反动贵族的疯狂屠杀,但它揭开了罗马内战时代的序幕。此后反元老势力仍继续改革派的传统,发出了平民运动的号召。反元老斗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打击元老贵族、改变共和体制、建立军事独裁和皇帝统治的罗马帝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内战爆发了。
公元前88年,以马略为首的平民派与以苏拉为首的贵族派为争夺对米特拉达梯六世的出征权而展开激战。苏拉派先发制人,强占罗马城,宣布马略为“公敌”,没收其财产。苏拉率军前往东方作战后,马略派乘机攻占罗马,捕杀苏拉的追随者。苏拉在打败米特拉达梯六世后回师意大利,于公元前82年派兵攻占罗马,打败马略派,成为罗马史上第一位独揽大权的终身独裁官,马略派与苏拉派之间的战争至此结束。
公元前60年,三位新生实力派人物恺撒、克拉苏和庞培步入政坛,他们组成了“前三头同盟”。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与安息作战中阵亡,于是三头先去其一,恺撒与庞培对抗之势日趋明显。
恺撒是平民派中的奴隶主代表人物,对独裁宝座觊觎已久。公元前58年,恺撒征服了整个高卢,攫取了大量财富,便用其中的一部分“周济”罗马平民阶级、网罗党羽,因而在人民中享有极高的声望。高卢战争结束后,恺撒写成《高卢战记》一书,向公民宣传他的赫赫战功,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恺撒拥有一支久经征战、忠诚可靠的庞大军队,这对他实行独裁统治是很有利的。
这样的形势使庞培同元老院的联合更为紧密,他们把打击目标集中在恺撒及其党羽身上。公元前50年,元老院与庞培联合,令恺撒在第二任高卢总督期满后立即交出行省统辖权和军权,解职回国。恺撒回信要求庞培也放弃兵权,否则决不服从,并不惜兵戎相见。公元前49年元旦,元老院决定恺撒应立即卸任,随后又宣布恺撒为“公敌”,并授权庞培招募军队保卫共和国。罗马内战一触即发,全国处于紧急状态。
经过: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抢先率军南渡鲁比肯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罗马。恺撒进军势如破竹,将庞培军打得落花流水。仓促中,庞培偕大批元老逃往希腊。占领罗马后,恺撒决定歼灭庞培留在西班牙的主力,以保障后方安全和掌握战争的战略主动权。于是,恺撒率领6个军团开进西班牙,庞培军队群龙无首,未做认真抵抗就宣告投降。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恺撒就占领了整个西班牙。
为了为最后的决战做准备,恺撒推行各行省居民和罗马人权利平等的政策,从而使自己的社会基础更加广泛。恺撒军队一下增加到28个军团,而庞培在希腊的军团只有9个,但拥有东方广大地盘的庞培在兵员数量和军需储备上仍居优势。
公元前49年11月,恺撒率领7个军团出其不意地在希腊登陆。由于敌方海军掌握着制海权,恺撒的另一部分远征军未能登陆。直到公元前48年春,这部分军队才同恺撒会合。遗憾的是庞培没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将恺撒军队各个歼灭。在部队会合后,恺撒把庞培的几个军团围困在第拉希的筑垒兵营里。围困长达3个月,但没有实质效果,于是恺撒只好将部队撤到帖萨利亚。同年8月,两军在法塞拉斯进行了一场决战,恺撒军队彻底击溃了庞培部队。庞培从战场逃出,不久便在埃及被杀。
庞培死后三天,恺撒的追兵也在埃及登陆。在这里,恺撒干预了埃及内讧,打败了托勒密国王的部队,把克里奥帕特拉王后扶上了王位。随后,他进军攻打并击溃了占据着部分罗马领土的帕提亚人。就在这一时期的历史上,留下了他那句“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的名言。公元前46年,恺撒再次在非洲登陆,并在塔普苏斯城附近击溃贵族派军队。接着,他又挥师进攻西班牙,在公元前45年孟达一战中击溃庞培两个儿子的部队,胜利地结束了内战。
第一阶段的罗马内战以恺撒击败庞培和元老贵族军队而告结束,战争的结果是恺撒建立了个人的军事独裁政权。他不仅被选为终身独裁官,而且还拥有统帅、大教长和祖国之父等尊号,集一切大权尊荣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或者说是罗马历史上第一个皇帝。但是,这种独裁统治破坏了贵族共和制,遭到部分元老贵族的反对。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在元老院议事厅遇刺身亡,一代天骄就这样命丧黄泉。
恺撒死后,安东尼成为恺撒派主要头目,他出兵镇压了因恺撒葬礼而引发的平民和奴隶暴动。但是安东尼缺乏对夺权斗争的统一筹划,元老院的地位趁机得到增强。这时屋大维,一位年仅18岁的青年突然步入罗马政坛。屋大维在恺撒遗嘱中被定为继承人,得其遗产四分之三。屋大维非同凡响、胆略兼备,他知道恺撒的声望和财产已成为自己的有力武器,遂大加利用,收揽人才、扩充实力、拉拢民众,很快就自立门户。
公元前43年春,安东尼出任高卢总督的要求遭元老院拒绝后,马上诉诸武力。他派兵抢印夺权,将原高卢总督围于穆提那城。元老院和屋大维一起出兵解围,安东尼退出北高卢,和恺撒派另一重要将领李必达联合。屋大维得胜后受到元老院排挤,掌握不住实权。在这种情况下,公元前43年秋,屋大维、安东尼和李必达终于结成“后三头同盟”。他们进军罗马,改组政府,获得五年内处理国家事务的全权。
三人签订了一份分治天下的协议,协议规定:安东尼统治高卢;屋大维控制非洲、西西里和撒丁尼亚;李必达统治西班牙;意大利和罗马由三人共治。这一分治协议由罗马公民大会予以批准,并获得“建设国家的三头”之衔。至此,罗马共和制已名存实亡。
后三头当权后,以“为恺撒复仇”为名,屠杀大批元老和骑士,以西塞罗为首的元老贵族几乎被斩尽杀绝。公元前40年,后三头再次划分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东部,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和高卢,李必达统治北非。屋大维坐镇罗马,有近水楼台之利,逐渐和元老、骑士等上层统治分子取得妥协。除此之外,屋大维还以公民领袖自居,渐渐积累了雄厚的实力。
公元前36年,李必达的权力被屋大维剥夺。安东尼却在东方正式与克列奥帕特拉结婚,迷恋姿色,宣称要把他治下的领土赐予克列奥帕特拉之子。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安东尼公开决裂,公布安东尼关于将罗马东方行省部分地区赠与埃及的遗嘱,通过公民大会剥夺安东尼的一切权力,并宣布他为“公敌”。
公元前31年9月,屋大维与安东尼在希腊的阿克兴海角展开了激战。双方旗鼓相当,交战初期胜负难分,但督战的克列奥帕特拉却在战斗最激烈时率埃及舰队撤退回国,安东尼跟踪而去,全军遂告瓦解。公元前30年夏,屋大维进军埃及,包围亚历山大里亚,安东尼伏剑自刎,克列奥帕特拉被俘后自杀。公元前27年,屋大维获得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尊号,罗马帝国从此诞生。
结果与影响:罗马内战结束了罗马长期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使国家重新统一起来,屋大维成为罗马的唯一统治者。罗马内战揭开了罗马历史新的一页,罗马从此进入奴隶制帝国时代。
在罗马内战过程中,军事战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作为杰出统帅的恺撒在这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他善于根据政治、经济和军事的不同情况来指导战争,在解决战略问题时能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恺撒和他的继承者屋大维在战略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能从政治的高度把握军事问题,实现了政治目标同军事手段的完美结合。
罗马兵法的特点是:善于选择主要攻击方向,巧妙地分割敌军兵力并各个击破;军队在迅猛、大胆、机动迎击敌军时,通常总是集中兵力狠狠打击敌军某一侧翼;在战斗队形中通常都留有强大的预备队,用来加强部队在主要方向上的突击力量,这是军事上的一大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