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08700000008

第8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7)

今时学者不经本色,开导多是鼓唇意度,博一肚皮道理,亲师近友,只图拨些胜负,那得半个虚心空腹者哉!这件事若欲求人,正好于圣明[4]之下,大辟炉冶,煆炼群雄。闪电光中摄取得三两个英灵者佐助宗乘,使佛灯不坠,含识[5]乘恩,功莫大焉。苏云浦有超格之资,筋骨之士当用钳锤,不可放过。梅长公到京,谅纳入知己中。此公到是个货,赤历无染[6],胆壮神雄,正可优任,奈不生鼻孔[7],无把捉他处,愿宛转殷勤,造就得出来,不同弱质无气味者。至嘱至嘱。

注释

[1]谈心学者:本处用心学借指佛学,谈心学者指讲谈佛学而并不信佛的人。

[2]浑融:即圆融。佛教讲圆融,称圆教。圆融指破除偏执,圆满融通。《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为:圆者周遍之义,融者融通融和之义,若就分别妄执之见言之,则万差之诸法尽事事差别,就诸法本具之理性言之,则事理之万法遍为融通无碍,无二无别,犹如水波,谓为圆融。曰烦恼即菩提,曰生死即涅盘,曰众生即本觉,曰娑婆即寂光,皆是圆融之理趣也。

[3]凑泊:凑过来停住,指因缘聚合。

[4]圣明:圣治明时的省语,指盛世。

[5]含识:有见识。含而不露,因此叫含识。

[6]赤历无染:心如赤子,经历各种事情依然不被污染。染,即尘染。尘指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

[7]不生鼻孔:比喻不听话。“不生鼻孔”原是骂牛的话。牛要听话,常要穿鼻。

解读

禅师语录云:“说法导迷,如将剿贼。先破其巢,然后擒如探囊。”意思是:宣讲佛法、指引迷途,就像大将剿匪。擒贼不可迷恋路上厮杀,要直捣黄龙。破其巢穴,一家子都清除了。引导人最不可取的是“路上对路上”,虽有良将,终会迷失在路上。要有目的地,要有方向感,要甩掉尾巴进发。禅师指出:学佛如剿匪,非得直捣黄龙不可。路上的胜利全部都不算数,都会有反复。真正的成功是拿下老巢,捣毁魔窟。人生陷入混战时,读禅师此语,无异于醍醐灌顶,使唤人猛醒奋进。

禅师开示:人生处处是战场,学佛要做猛将。不敢下手杀魔即为魔所杀,不知杀入魔窟,更大的胜利于事无补。学佛要有主次,主要就是入魔窟荡魔头。

适逢来教,闻发愤志断除助因[1],此念既发[2],定成圣果[3]。承寄汾阳一段因缘,我前在藏里拣出,欲剿绝邓公见解,不觉老僧也被他打失鼻孔[4],至今痛恨无地。又承寄来,不知是我仇敌[5]。

我费尽数十年辛苦学得禅道,零零碎碎,尽被揭掳一空,依旧只还得个粥饭僧[6]耳。老穷无倚,空守寒崖,闲时栽得些恶辣物事[7],管待禅客。倘不弃,来我山中,也要奉上一碗,辣出一身白汗。到这里全身放下,一步一看,除我一身之外更有何事!纵有说的明的,修的学的,总是剩语。此话非公力量超群,断不敢陈上。

注释

[1]助因:指外来帮助。外来帮助再大,也是外因,无法成就,因此称助因。

[2]此念既发:指念头一出就不能追回。学佛最慎起念。善念有善报。虽然念力不能成就自身,但可以成就他人,因此念力是互相成就的一种法门。善念为他人,叫做加持。

[3]圣果:善果。有善有恶不能得善果,无善无恶得善果。

[4]打失鼻孔:这是禅师的禅语,指打掉执着得自由。牛穿鼻孔被拘束,打失鼻孔(指绳子从牛鼻孔里掉下来)恢复自由身。

[5]仇敌:这是禅师的禅语,指内外干扰。佛经谓之魔。《佛光大辞典》:“最善之佛陀与最恶之恶魔,于表相而言,形成两个极端,然就实体本性言之,实则佛与魔之本性始终一体不二,故称佛魔一如。”有的禅师说:见佛杀佛,见魔杀魔,意思是说内外打通,一切放下,让自性来做主。

[6]粥饭僧:这是禅师的谦语,意思是只会吃饭的和尚。生活禅虽然不能成佛,但可以帮助成佛,因此是一门必修课。

[7]恶辣物事:这是禅师的戏语,指辣椒之类。学佛忌五荤与辛辣食品,有忌有不忌。念头里有荤有素是荤,无荤无素是素。有素味荤心,有荤味素心。心生欢喜,即为素心。

解读

禅师语录云:“到这里全身放下,一步一看:除我一身之外更有何事?”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要得身上爽,剜却身上疮。世间万事围绕,日夜喧腾不休,看似天大的事,一旦放下,也就是一股烟。除却自身,别无所有。这就是宇宙真相:一切都在人的意识中。自身意识没了,世界也就不存在。因此,佛法并不是教你解决世间烦恼,也不是教你忘掉世上烦恼,而是告诉你并无所谓世界,并无所谓烦恼。一切都是一念作怪。止念则无烦恼,无念则世界都消失。进入本真空无境界,便是极乐。禅师云“全身放下”,指明要从头到脚停下对世界的探求,回到自身,就是答案。

禅师开示:做人答案在心中,原来不必向外求你。

复袁太史石浦

陶公云足下是真了手汉[1],不任欣慰。虽然切不可以此为是,若自认是,终无日新之用。学如大海,渐入渐深,故曰无尽藏[2]。僧入山来,愚讷兀坐,全无活计。数十年所学,不知向何处去了。依然只是个住山僧[3]耳。

山中人无别事,只有几个法亲[4]常在心中,若得无法可执,无见可逞,吾事毕矣。

注释

[1]真了手汉:真能罢手的男子汉。彻底放下叫了。了是了却的省语,原指被他人夺去性命。汉译佛经,此词借指终结、放下。

[2]无尽藏:无尽的宝藏,指佛法广大,以无尽法应对并超越无尽业。《维摩诘经·菩萨品》认为,“无尽”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又佛性广大无穷、妙用无边,谓之“无尽藏”。隋慧远《大乘义章》卷十四说:“德广难穷,名为无尽;无尽之德,包念曰藏。”此外,华严宗认为,生灭无常的现象世界(有为法)也是“无尽”的,叫做“无尽缘起”,如众生无尽、世间无尽、虚空界无尽等。佛法广大,要求修行者发愿无尽、布施无尽、持戒无尽乃至博闻无尽。《维摩诘经·菩萨品》用“无尽灯”比喻菩萨化导无量众生,“有法门名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3]住山僧:这是禅师的谦语,意思是呆呆地住在山中的和尚,修的是静功。

[4]法亲:道友如亲人,所以叫法亲。

解读

禅师语录云:“学如大海,渐入渐深,故曰无尽藏。”黄檗无念禅师在此处说的“学”专指化学,不是世上俗学。“海”专指智慧海,不是烦恼海。“入”专指通过善念感通、灵应进入福报空间,不是世上常有的侵占式、掠夺式进入。“深”专指持念到底,不是说无穷无尽的贪婪索取。这是需要明辨的。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佛学深如大海,是无尽宝藏,学佛之人必有福报。但我们不能用平常学习世俗学问的方法来研究他,必须持善念来信仰,在信仰中学习,才是学习佛学的正确方法。佛宝极多,故改名“无尽藏”,是向任何人开放的,善果子希望人人来拿,真道路希望人人来走。与“无尽藏”相对应的是“有尽心”,指我们的心应有尽头,无尽的心也只能走失。当心有尽头,就知道收手回头,路就在眼前。原来宝藏并不是在天边,就在眼前。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这就是宝,这就是福。

禅师开示:驾一叶轻舟,驶过烦恼之海。与人为善,自身得解脱,自身得福报。人我和谐,龙天欢喜。此为不学之学,最终之学问,佛宝在其中。

复陶太史石篑

闻公学有大进,僧甚庆喜。非夙植德本[1],焉能如是恳切。迩者学人,只图充阔神机[2],增长见识,与己何益。果有真志,二六时中,切不可放过。逼到有眼如盲,有耳如聋,更加逼拶,忽有个省力处,就是得力处。果尔到此,庆快平生,方知佛不欺人。

故云:未到家乡惟务到,及乎到了也,寻常又有何玄妙能巧向人言哉?又莫作平常会[3],才道平常便不平常了。公既不被生死罗笼,便好游戏人间,幻视万缘。

书中道某是了手汉,不知即日用应酬了?抑另有了处?若另有了处,如梦说梦。若即事了,何处是了?这里分疏得出,方具只眼,不然秪自欺耳。

注释

[1]夙:夙缘的省语。前生的因缘。见《敦煌曲子词·鹊踏枝》:“自叹夙缘作他邦客,辜负尊亲虚劳力。”

[2]神机:非常有谋略。

[3]平常:平淡无奇。莫作平常会,这是禅师的反话,意思是要作平常会,平淡对待。修行讲究平常心。平常心是道。最早是马祖道一提出来的。从南泉普愿传到赵州从稔手上,更是发扬光大,成为他独特的宗风。所以,学人向赵州从稔问道时,他常常就顺手从眼前的平常事物拈来回答。僧问:“学人迷昧,乞师指示。”赵州云:“吃粥也未?”僧云:“吃粥也。”赵州云:“洗钵去!”其僧忽然有省悟。僧问:“万法归一,一归何所?”赵州云:“老僧在青州,作的一领布衫重七斤。”其他像吃茶去、大道通长安都是脍炙人口的禅语。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

解读

禅师语录云:“佛不欺人”。黄檗无念禅师这话本着真诚,用自身作担保,对大众作出庄严承诺:学佛是学诚,我佛不欺人。学佛是真心,必然有感应。世上之事,凡学必伪,凡学必欺,因此人人凡学必疑,但凡见高尚、神圣、庄严之事皆嗤之以鼻。这是因为,经过一千次被骗后,世人有了畏惧之心。慢慢地知道,佛学是真高尚、真神圣、真庄严。何以见得?持善念必有福报。但凡一个人,心无杂念,高尚做人,无私为社会,那么他就会得到无穷福报。不是为了福报才信佛,毕竟有福报,真实境地毕竟不空。人不欺佛,佛不欺人。人若欺佛,佛还是不欺人。佛菩萨岂是斤斤计较?又岂是可以做交换?又岂是能收买。一切都要本着自己的心。心不欺人,所以禅师说佛不欺人。心就是佛,人人心中有一个真佛,那就是不泯的善念,不堕的真心。

禅师开示:找个真诚的人做真诚的事,世界就是美好的。人人都是佛。人不自欺,佛必不欺人。

自领教来,会卓老言渠遨游四方,至南北二都[1],寻求师友,不见有一人。实为生死惟公志气真切,只是路径不同,但向聪慧气魄上着力,不肯退步知非。近时士大夫秪要会得事事分晓,说得道理如佛祖相似,不知反成壅塞[2]。我此门中无你分晓处,无用气魄处,只贵息机忘见[3]耳。某无一能,只这着子不肯泛然[4]。左挨右拶,直得途穷路绝,觑透渊源。饶他千圣[5]出来,也须吃棒[6]。

注释

[1]南北二都:指南京与北京。明朝以南京为首都,后迁都北京。习惯上称南北二都。

[2]壅塞:障碍。本处指因为学问太多引起的知见障。

[3]息机忘见:停止进取忘掉见识,打掉知见障。

[4]泛然:随便。

[5]千圣:泛指所有圣贤。

[6]吃棒:即棒喝。禅宗独特的修行与教化手段,祖师接化弟子之方式。禅家宗匠接引学人时,为杜绝其虚妄思维或考验其悟境,或用棒打,或大喝一声,以暗示与启悟对方。《碧岩录》第二则:“直饶棒如雨点,喝似雷奔,也未当得向上宗乘中事。”相传棒之施用,始于唐代德山宣鉴与黄檗希运;喝之施用,始于临济义玄(或谓马祖道一)。以德山善用棒,临济善用喝,故有“德山棒,临济喝”之称。以后禅师接引学人,多棒喝交施,无非欲藉此促人觉悟。后世对警醒人之执迷不悟,称为当头棒喝。据五家宗旨纂要所载:“临济家风,全机大用,棒喝齐施。”临济宗始祖义玄禅师受黄檗之影响,有所谓四喝八棒。八棒,即:(一)触令支玄棒,为罚棒;(二)接机从正棒,为从正之棒;(三)靠玄伤正棒,为罚棒;(四)印顺宗旨棒,即印证来机,为赏棒;(五)取验虚实棒,即一见便打,试学人修行之虚实,无关赏罚;(六)盲加瞎棒,即盲目乱打,此为宗师之过;(七)苦责愚痴棒,与前者相反,乃苦责学人;(八)扫除凡圣棒,为至高之正棒。四喝,即:(一)一喝如金刚宝剑,有斩除情解之作用;(二)一喝如踞地狮子,有喝阻情解之作用;(三)一喝如探竿影草,有勘验学人之作用;(四)一喝不作一喝用,有不敢触讳之作用。

解读

禅师语录云:“饶他千圣出来,也须吃棒。”黄檗无念禅师这是棒喝之意,开示我们: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被世上称作圣贤,也必须要经过大磨难,大觉悟,才能真正步入超凡入圣的境地。春秋责备贤者,佛学考验圣人。越是所谓圣人,越要他知道有所不足,造成不可骄傲。否则因圣成魔,就更加可怕。梁武帝对达摩说:我修庙斋僧,暗示还厚待了你这个不受欢迎的外国和尚,有没有功德?达摩说:并无功德。即是此意。

禅师开示:一定要放下圣贤的架子,打消成圣的念头,消除圣凡差别,老老实实行善为人,这才是要紧的。

复焦太史澹园

金陵别后,消息茫然。李卓老化为乌有。以法台视之,不知了手何如?若以为未了,则彼自挂冠[1]以来,精进[2]殆无宁刻,岂以聪明豪杰,勤苦数十年而犹未耶?若以为了,则又安所凭据?公素具法眼,且卓老亟称海内知己,惟公一人,故今所疑难,不得不以相质。此段商量,正是出生死关头处,不作比方人物看。望明以示我。

海内人文零落,命脉如线,都中固材薮[3],不知尚有足任者否?先时个中自不乏人,然或为毁誉所吓,或为疑信[4]所摇,不免改换脚步,半途而废,真可惜也。

注释

[1]挂冠:自愿罢官停职。

[2]精进:锐意进取。

[3]材薮:人才库。薮,渊薮。

[4]疑信:疑言、谎言。这是禅师的责语,意思是要坚定信念。修行不以功德而成就,修行以信念而成就。正信得正果。《大乘起信论》:起大乘正信。《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卷第五:佛告治世圣王言:“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因正信故而得胜进。何者正信?知一切法不生不灭自性寂静,常能亲近正行之人,不应作法终不造作,心离散乱听受正法,不见说者,不见我听,勤修精进令得神通,身心轻举教化众生,不见我有神通、能化、众生受化。何以故?大王,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密,不见我,不见众生,二处平等,则得胜进而不退堕。”

解读

禅师语录云:“若以为了,则又安所凭据?”黄檗无念禅师开示:求法求到底,勇猛精进,不怕牺牲,才会有真觉悟。禅师讲的“了”在文中指“了手”,即罢手之意。禅师在信中与焦太史拉家常,说起李卓吾之事,人人自危,都准备罢手,不再学禅。在这佛法式微的关头,黄檗无念禅师站出来说“若以为了,则以所凭据?”意思是不能就此罢手,假如因为有牺牲就放弃,岂不自己丧失了上进的依据与信心?即应“越挫越勇”之意。李卓吾之死,应视作“法难”,是上进的凭据。黄檗无念禅师不愧是李卓吾的朋友与知音,说了一句李卓吾爱听的话,不枉二人道友一场。禅师指出:学道是担当,各人求各人的福,各人背各人的罪。总有一些事情得自己亲自承当,无法扔给别人。当此之时,除了直面,除了担当,并无办法。学佛不是说就可以马上就做太平天子,而是引导人在不太平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太平的心。亦即善心一颗,真心一颗。这是罪得赦免的凭据。

禅师开示:真心做人,这世界就太平了。

大令郎欲构静庐[1],置野朽于座右,共商个事,不惟吾宗有托,且残喘得所赖矣。复接手教,知遽断世缘,伤哉!是造化之妒贤,不俯就人好事也。人生此世,颠沛坎坷,大数不无,千古英贤不足类是,老翁临此剧痛何如?学问阴毒[2],最隐最微。十地菩萨尚有未尽,为道若不经百万恶煞[3]照鉴,检察不出。

近世学人不取自悟,多游识,迳攀缘,他家糟粕比合自己根尘,一段无味无生底径,截不肯推究。讲太平禅[4],说脱空话,个个都似毫无错谬,一旦飞灾罹厄,八面冲来,浑无把捉。待事过理融,已鹞过新罗[5]矣。若秪讨论些义味,逍遣闷怀,浮沉世俗,乃可要济生死关津,岂能得乎实务?

同类推荐
  •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佛心领悟:领悟佛学中的人生智慧

    即心是佛。佛心是什么?佛心就是佛的一切,或者说是佛的精神、要旨。佛心并不仅存于寺院中,更存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本书共分八章,分别是佛心是放下,佛心是宽容,佛心是智慧,佛心是无欲,佛心是平常心,佛心是慈悲,佛心是力量,佛心是随缘。每一章下均设若干节内容,每一节下分“佛陀格言”、“佛学故事”、“佛心领悟”、“佛心慧语”、“佛林百科”等板块内容。本书通俗易懂,抛开了那些令平常人难以读懂的佛学理论,很好地阐释了“佛法本平常”这个主题,使读者可以无障碍地理解佛理、感受佛法。以一颗佛心去看待人间万相,怀一颗佛心去做人做事,你就是佛。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每天读点鬼谷子

    每天读点鬼谷子

    本书以从先贤的思想中吸取营养,在创业时从实际出发、思虑周详,在事业发展过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职场竞争中认清形势、胜券在握,从而使我们能够在生活工作中捭阖纵横、潇洒自如,逐步达到人生的顶峰。
  •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国,先是依附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道术、玄学,至东晋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融合,影响遍及全国。当时,无论在文化或思想上,佛教逐渐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灵之中。特别是佛教深入到士大夫阶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东晋文人的诗歌和文学创作。东晋的玄言诗、山水诗、佛理诗中都可以见到佛教的宗教理想和佛学理论独特的思维方式。佛经故事丰富的想象力,佛教宣扬的神通变化尤其是当时流行的观音感应故事,为中国古典小说带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新的叙事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明智·留一个角落安放信仰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熟习的人,真的就是的确如此吗?有没有一颗时刻澄明的心能够去随时随地看透任何一个流转不息的人和瞬息万变的世界呢?当这样追问自己的心灵时,就会发现执著于自己一时一地、一人一物的幻象是多么可笑的事情。认识的主体在迁流变化,认识的客体也同样在迁流变化;我是有限的我,你也并非全知全能的你,那么为何那么确实地相信这个虚妄的、流动的自我呢?
热门推荐
  • 顶级天王

    顶级天王

    【注:不会写简介(●—●)】这个属于武者的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也精彩得多!
  •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

    划破时代的世界变革

    历史对于整个人类,就像记忆对于我们每个人一样,它说明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这样做,以及我们过去是怎样做的。因此谁要想了解世界,就必须知道它的历史。让我们来看看这划破时代历史的世界改革!
  • 果然是王牌

    果然是王牌

    论演技她可以去演戏,论才艺她可以出道,论手速她可以杀天下,论体能她适合去当兵……最后……却选择了职业电竞!?第一场比赛。“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临时队友在网吧严阵以待,她不声不响的拿下全场最佳辅助。第二场。“有妹子?”对面刺客打消了点烟的念头,在她斜对面坐下,“南笠电竞不怎么样,要不你来我们中南大……”他嘴角讽刺,像在笑话南笠有个拖后腿的。开局两分钟……【Firstblood】十分钟……【Unstoppable】【ACE】……“程然你没偷换角色吧?”队长偷偷问。“……什么?”她收拾好桌上的糖果纸,漫不经心地回。扫一眼页面,还是辅助。
  •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推荐新文:蜜汁萌宠:龙少撩妻无下限论潜力,她苏色色草根一个,废柴一根,小小仵作一枚。论痞气,她苏色色无师自通,天赋异禀,流氓始祖是也。论实力,任你有世间至宝,天下万兵,不敌她男人手指跟.她男人是谁?众人:龙族神尊!天下之主!问她,暖床小厮!某男:………斗人,斗鬼,斗奇葩,她苏色色见招拆招!九尾狐狸,算个毛?她苏色色身藏血蟒,手执银刀,狐狸尾巴哪里藏?九命猫妖,哪颗蒜?她苏色色银刀在手,神佛胆怯,区区小妖敢乱世?牡丹仙子,哪根葱?胭脂俗粉,佛口蛇心,哪比她苏色色风华绝代,举世无双!一名奇葩的法医,一次离奇的穿越,一对欢喜冤家,刀山火海,不离不弃,地狱深渊,生死相依,愿用尽三世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 神道占星术师

    神道占星术师

    神灵是神吗?因果又是何物?若是不知道的话,那就去成为神吧。追寻着这个世界的真理之门,去寻找身为人类最为宝贵的东西。即使前方的路破朔迷离,不用担心,那只是个新的开始。那么,一起去寻找吧,那曾经丢遗失掉的,属于自己的宝贵之物。
  • 八识规矩通说

    八识规矩通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昆虫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昆虫记(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1879年,56岁的法布尔总算买下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那是一块不毛之地,无法耕种,只能长满杂草。但这是法布尔梦寐以求的天堂,因为它可以成为昆虫的家园。直至去世,法布尔都住在这里,继续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笔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法布尔是个奇特的人。
  • 彼岸花之殇

    彼岸花之殇

    弱水彼岸,她是被神选中的祭品,从此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却中了他爱的迷毒,坠入暗夜深渊,生生牵绊。她乌黑晶莹的眸珠,流转生辉,肤色晶莹如玉,娇嫩如玫瑰花蕾,而这一切美丽都等待着死亡的祭奠。她从降生那一刻开始,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嫁给她所厌恶的男人,要么成为祈求上天降福的祭品。她宁愿以身献祭,却求死不能,直到遇见他……他明明只是个猎物,虽然很勇敢但毫无法力还非常啰嗦,虽然身高188公分外加长得超帅,可是看到美女就喜欢搭讪……这个21世纪的男人,却唤起她尘封的记忆。千年之后,都市之中,她将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The Poet at the Breakfast Tab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