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乔来布拉的鸟,除了两种以外,其余似乎都属于现在常见的种类,只有专家才能辨别其差异。其中许多种类及其同种现今仍在附近栖息。例外的两种:一是加利福尼亚州现巳绝种的来布拉鹳;一是类似秃鹰的兀鹰0兀鹰已知是古代最大的飞禽,翼展不少于十二英尺。这种食腐鸟葬身沥青池的数目之多,使人想像到从前满天都有兀鹰盘旋。
“古代的死亡陷阱”从前大概是一个不中看、不中听、臭气冲天的地方。这里有种类繁多的动物游荡,爱好大自然的人把它视为乐园;沥青池夺去了那么多动物的性命,人道主义者会为之伤心。然而,这个陷阱使人们有难得的机会见到古代情况,大概绝不会再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好了。
今天,兰乔来布拉的中心是个县立公园,占地二十三英亩,以捐赠人阿伦·汉考克命名。阿伦的祖先是加利福尼亚最早的居民,在一八七五年因开发沥青矿而发现第一批来布拉化石。现在,许多沥青池已填平了,其余未填的则用栅栏围起来,以免家畜和儿童走近依然渗冒沥青的坑。公园由洛杉矶县立博物馆管理。园中保留着一个做展览用的沥青池,还设有导游员。公园当局正在用玻璃纤维仿制该区绝了种的动物以供展览。
现已制成几只长毛象、斯剑虎等。希望将来仿制出六十件动物模型,重现更新世的环境,使观众对往日野生动物留下富有教育意义的深刻印象。
没有人真的想急冻一只象。向急冻食品工业的人请教怎样急冻大象时,这个问题也会弓起他们的好奇心。提出这个问题只是因为我们巳经发现许多急冻大象。有些象肉还保持新鲜,我们当然想知道是怎样冻藏的。
地球上约有七分之一陆地是长年冰封的,形状像一把大镰刀环绕着北极海,位于欧洲、亚洲、阿拉斯加、加拿大、格陵兰等地的北部地区。这片地带的“永久冻土”,大部分都铺着一层叫作腐泥的土壤。这层腐泥在夏季时解冻。腐泥通常由泥浆或淤泥构成,但也含有成分甚高的黑色有机物质,全部和冰冻结在起。
从腐泥里掘出的动物,有的肢体完整,有的残缺,种类繁多。其中有一九七六年发现的一只幼长毛象,保存得极好,还有不少长毛象、毛犀牛、野马,以及一只生有利齿、形如现代虎的巨虎。在阿拉斯加,还掘出了大野牛、狼和美洲狮。
这些动物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样会在北极冻土里急冻了呢?真令人费解。
西方的科学家最初知道有这些惊人的动物标本时,许多人只认为,那是万千年来“跌进冰里的野兽”。有些人认为,野兽不可能跌进坚硬的冰里,可是因为瑞士爬山者确有跌落冰中裂罅的惨事,这些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不过后来查明,在发现急冻野兽的西伯利亚地方,除了几座高坡上之外,完全没有冰川。此外,没有在山区里发现过急冻兽尸,发现的地点总是在比海面稍高的平原上。何况,还有人指出,发现的急冻兽尸都不在冰里。全部都是在腐泥里发现的。
有人又认为,野兽掉进河里,被水冲走,顺流而下,到达三角洲或河口湾,然后留在那里被一层层淤泥掩盖起来。这种说法似乎合情合理,可是后来査明,兽尸不是在三角洲或河口湾发现,而是在河谷间整个冻原地带的各高地上发现的。
其后,所谓“泥浆说”流行起来。冻原有某几种黏土的泥浆,人的双脚陷下去就拔不出来。俄罗斯科学家认为,几英尺深的黏泥可以陷住一只长毛象,暴风雨来袭时,便把它永远冻藏在黏泥里。不过,无论什么事都会有人唱反调,有关冻藏野兽的解释也非例外。他们指出,从来没有发现过冰冻兽尸是给这种特别的黏!泥黏住的。
那么,从北极泥土里掘出的那些野兽是怎样冻死的,难道没有证据证明吗?约六十年前,西伯利亚4匕部毕莱苏伏加河边发现一具长毛象尸体,象头伸出地面。这具兽尸举起一只前足,姿势像蹲着。头部多处被狼咬得露出骨头,但其余大部分还很完整。
最重要的是,唇、口腔和舌都保存得很完善。在舌上和牙齿间还有死前嚼着的食物,显然是来不及吞下去。食物中有肥嫩的苔草和青草,更有趣的是还有金这具兽尸不可能整个夏季躺在那里(甚至到今天,这个夏季还盛开金凤花),然后到了冬季又冻藏起来。这样的话,在冻藏前,大部分尸体必已腐坏,或巳被食腐动物吃掉。
冻肉的过程,并不如想像中那样简单。想要保持肉质不变,必须把肉快速冰栋。如果冰冻得慢,细胞里的水分就结成大型晶体,把细胞胀裂,肉也就逐渐腐坏。
在华氏零下四十度,急冻一只死火鸡需时二十分钟,半边牛需时三十分钟。这些只是去了皮毛的肉,而不是浑身软毛的活长毛象。它躯体庞大,而且体温与其他大型哺乳动物差不多。
除非气候极为寒冷,长毛象体内中心部分总会有段时间保持相当温暖,大概足使兽肉开始腐烂。同时,兽肉冷却得很慢,大型冰晶便会在细胞内形成,胀裂细胞使兽肉变坏。但在大多数急冻的长毛象还没发现过这两种情形。其中一只用放射性碳测定代年法测出,其年代约为一万年。在腐泥里发现的兽尸,多半肉质保持得非常新鲜。这些兽肉仍为狗、狼所喜食。俄罗斯一群古生物学家尝过肉味后,未发生不良后果。长毛象肉排曾冰藏运往伦敦,供给皇家学会会员食用。
此外,几项研究都说明,长毛象并非原产于北极区的动物。在北极冬季环境中,也不能繁育。印度象是长毛象的近亲,大小也差不多,每天要吃几百磅食料才仅足果腹。在北极地带,一年中有六个多月根本没有东西可吃。
但那里有过成千上万的长毛象。在毕莱苏伏加长毛象的口里和胃里,还发现小金凤花、苔草和青草。金凤花即使在华氏四十度也不能生长,每天阳光不足也不能开花。因此,若不是长F毛象冬天住在北极区以南,每年短短的夏季向北移徙一次,就是今天发现象尸的地方’在象死的时候较为暖和。又说不定这两种可能情况都有。
由此可以想像出一幅奇异的情景:一大群肥硕的巨兽,聚集在阳光灿烂的草原上,吃盛开的金凤花。不知怎的,有几只突然死去。其中一只就是毕莱苏伏加长毛象,死时没有受伤的痕迹。口里还留着一些食料,而且冰冻得极快,体内细胞保存了万年之久。
古代北极地带气候发生过突变,有没有科学证据可以用来解释毕莱苏伏加毛象的命运呢?或许有。在格陵兰和南极地方,巳经发现一些植物化石,其中有些植物全年天天都需要阳光才能生长。目前,在两极地带,冬季六个月时间不见太阳。凭这一点就证明,过去某个时期,若不是两极的位置和现在不同,就是今天两极一带的陆地以前是在其他地方。
爱琴海真是从火山中诞生的吗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发生在现今的爱琴海上。一个宁谧的夏日,吹着西北风,美丽的斯特朗海莱(圣多里尼)岛正沐浴在温煦的阳光中。这个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七十英里的海岛港湾里,泊满船只。岛上梯田式的葡萄园,结满累累的果实。岛中央的圣山上,许多人在泡温泉浴,山坡热气蒸腾的裂隙旁,不少人在求神问卜。
这座海拔四千九百英尺的圣山忽然耸动起来,发出隆隆的响声,接着就在一次惊天动地的火山大爆发中炸开了。火雨终于停歇时,岛的中部崩塌成了一个大深坑,陷人海底。岛上的残留陆地,现今称为圣多里尼群岛,全都掩埋在火山灰里。
考古学上的证据早已显示,公元前十五世纪前后,发生过一连串大灾难,实际上也就是因而诞生西方文明的地质剧变。不过,圣多里尼火山确实在此时爆发了吗,爆发的剧烈程度真的足以产生这巨大的后果吗?
一九五六年,雅典地震研究所的加拉诺坡罗斯教授无意中有一项发现。西拉岛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后遗留的小岛之一,岛上有人拿矿场的火山灰去制造水泥。加拉诺坡罗斯教授在那个矿场的矿井底下,发现烧黑了的石屋遗迹,屋内有两块烧焦的木头和一男一女的牙齿。放射性碳测出,他们两人死于公元前一四〇〇年左右,正是公元前十五世纪。覆盖在他们身上的火山灰厚达一百英尺。由此可见,那次火山爆发也许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
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到底有多猛烈呢?科学家拿一八八三年东印度群岛喀拉卡托那次火山爆发加以比较。那个火山岛底层爆裂,冷海水涌进与炽热的熔岩混在一起。膨胀的蒸汽和热气产生无法抵受的压力,终于把海拔一千四百六十英尺的喀拉卡托山整个山顶炸掉,火柱冲上天空三十三英里高。喷出的岩块落到五十英里外。1灰尘环绕地球飞扬,持续了好几个月之久。爆发威力竭尽时,火山空壳崩塌下陷,在海里形成一个深达六百英尺的火山口,引起破坏力极大的海啸。隆隆巨响使四百八十英里外的房屋为之震动,约三千英里远的地方也隐约可闻。
地质学家说,圣多里尼那次火山爆发的过程也是一样,不过猛烈程度却大得多,据加拉诺坡罗斯教授估计,那次火山爆发放出的辐射能量,相当于几百颗氢弹同时爆炸。整个岛残留的陆地掩埋在一百英尺厚的炽热火山灰之下,火山灰随风飘散到广达八万平方英里地区,主要落在东南方,那里的海床现在还积着一层火山灰,厚度由几英寸到几英尺不等。
火山中空后,外壳崩塌,陷落海面下一千二百英尺深的岩楽房,造成巨大的火山口(破火山口),海水大量注入。随着引起海啸,估计在漩涡中心浪潮高达一百英尺。怒涛巨浪以每小时两百英里的速度向外冲去。一道一道近百英尺高的水墙接连冲击克里特岛海岸。不到三小时,吞噬了整个埃及三角洲,甚至还有余力淹没了叙利亚的古老港口乌加里。
上面所说的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威力的粗略估计,其历史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西方文明在美学、知识、民主等传统方面,无不源出于古希腊。然而,圣多里尼火山爆发时,希腊本土居民还是铜器时代的部落民族。相形之下,迈诺斯文明已非常先进。迈诺斯文明是以克里特岛十来个城市为中心,而圣多里尼则位于边缘。迈诺斯人使用复杂的文字,有许多体育运动,如拳击、摔跤、跳牛等等。参加跳牛比赛的人要跳越猛冲过来的牛角。迈诺斯人用抽水厕所,晓得把凉风引人屋五六内调节空气,还制作了许多精致的花瓶、装饰品和壁画。他们的使节和商船队遍布古代世界各地。
公元前十五世纪末期’光芒四射的迈诺斯文明却在鼎盛时期突然消失了。考古发掘的结果显示,迈诺斯的城市全都在同一时期摧毁了,所有宏伟宫殿都破坏无遗,建造宫殿的大石块东歪西倒。
迈诺斯文明的堙没,从前一直是个谜团,有人说是由于闹革命,有人说是外族入侵的结果。最近才发现应归因于地质剧变。学者专家在哥伦比亚大学拉蒙特一多尔蒂地质研究所尼柯维奇和希增两位教授领导下,现巳确信迈诺斯文明毁灭的原因是圣多里尼火山爆发。落下来的大量火山灰盖满克里特岛的肥沃山谷,摧毁全部庄稼,还使岛上农田几十年无法耕作。几乎整个迈诺斯民族就此灭亡了。
劫后余生寥寥无几。考古学上的证据显示,大多数生还者逃到克里特岛西部,从那里渡海北上,到达希腊沿海的迈西尼。希腊虽曾受海晡袭击,但当时吹的是西北风,所以逃过火山灰降落的灾难。
此后到公元前一四零〇年左右,出现迈西尼文明的蓬勃发展,希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是从这时开始的。迈诺斯难民把拼音字母、艺术、箭术和各种体育运动传人希腊,还教希腊人制造金器,大概也帮助他们建造了代表迈西尼文化的陵墓和宫殿。
迈诺斯文明和那场火山浩劫的故事,包括阿特兰提斯的故事,在各种传奇中一直流传下来。
后来柏拉图记述那次灾变说,雅典立法人索隆在公元前五九年访问埃及时,埃及祭师告诉他古时,贵处住过一个有史以来最俊美、最高贵的民族,阁下和贵处全市居民不过是他们的后代或子遗而已。但是那里发生了剧烈的地震和洪水,下了一天一夜暴雨之后,你们那些骁勇善战的祖先都一齐沉人地下去了,阿特兰提斯岛也消失在海底。
根据这段记述,阿特兰提斯是个海岛王国。传说中的面积是八十万平方英里,大得地中海也容不下,因此柏拉图认为它位于“海克力斯之柱”(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洋里,大西洋就这样叫作“阿特兰提”。据柏拉图说,阿特兰提斯是在索隆以前九千年毁灭的。
考古学家指出,柏拉图的阿特兰提斯记述中,有许多事实上不可能的情况。加拉诺坡罗斯相信,柏拉图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数字称号误认作“一千”,因此等于把所有数字说大了十倍。如果去掉额外的一个零,那场浩劫就是在索隆以前九百年发生——正是公元前十五世纪,与圣多里尼火山爆发的年代恰好相合。阿特兰提斯的面积也因此应该是八万平方英里,与地中海东部诸岛的范围刚好吻合。加拉诺坡罗斯还指出,在接近克里特岛的希腊海岸,有两个岬角也叫作海克力斯之柱。
从柏拉图的描述来看,“阿特兰提斯王都”所在地,极似克里特岛上迈诺斯古城斐斯陶斯所在的平原。加拉诺坡罗斯说,柏拉图描述该王国供奉海神圣地的景象,如水汽氤氲、温泉处处、蛛网形水道等,“完全符合圣多里尼的特征、形状和面积。水道和港口的遗迹,甚至目前在海底火山口海床上仍依稀可辨”。这些类似之处已使至少一位历史学家认为?“如此看来,阿特兰提斯之谜终于解开了。”
圣多里尼灾变的另一重大历史意义,是对埃及北部可能发生的影响:埃及北部在四百五十英里外,当时有许多以色列人在那里充当奴工。历史学家早已注意到圣经上记载的“十大灾殃”和火山爆发所带来的各种灾难极为相似。火山周围的水域可能变成铁锈般殷红,鱼类可能中毒死亡,随着来的气象变异也常引起旋风、水患、红雨等。
十大灾殃也产生同样的现象。埃及的河海变得殷红似血,鱼类中毒死亡,青蛙登陆避逃。黑暗笼罩大地达三天之久,天空隆隆怒吼,降下火雹。强风带来蝗群,摧毁了残余的庄稼。腐尸和沼泽中孳生的蛆虫蚊蚋为人畜带来瘟疫。死神到处肆虐。
埃及的文献也证实了这场灾劫。有一卷古书记载说整片大地消失不见了,太阳被遮蔽起来,黯然无光。另一卷古书慨叹说大地快点安静下来吧,混乱快五点停止吧!城镇毁灭了……找不到花草果实……到处瘟疫盛行。
被奴役的以色列人是不是就趁着这种混乱情况开始大迁移前往“应许之地”呢?有些研究圣经的学者举出列王纪上第六章第一节为证:“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做以色列王,第四年……”所罗门王在位的年代是公元前九七〇年到公元前九三〇年,那么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的时间,刚好在圣多里尼火山爆发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