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600000002

第2章 神骨鉴附录(2)

淳于髡对齐宣王说,你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同类的鸟儿总是集在一起的;同类的野兽也是一道行走的。比如要找到柴胡、桔梗这些草药,你若是到洼地去找,那是一辈子也找‘不到的;可是如果到黍山、梁父山北面去找呢,那就可以车载而归。天下的东西都是同类相聚的,人也是如此。我淳于髡总算是一个贤士吧,你让我去挑选贤士,正像到河边去汲水、用火石取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再给大王推举一批贤士哩,何止这七个人。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淳于髡之所以能够在一日之内向齐宣王推举七个贤士,关键在于他善识人才。他通过平常与各方贤士的接触交往,了解掌握了他们的贤德才能。所以,一旦需要,便能一日荐七贤。上述史例说明,人才毕竟是一种客观潜在,能否发现他们,一能否合理使用们,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关键在于领导者是否爱惜人才,尊重人才,是否认识到人才在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所以说,用人首先是识人,识人就要具备识人之慧眼,就要知人之情况。一个单位需要的各种人才固然十分重要,但善于识别人才的领导者更加难得。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用人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用一德才兼备的能人,则国家兴旺发达,用一小人则会导致国破家亡。《战国策·赵策》记载的唐雎不辱使命的史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摘录如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於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睢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措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欤?”唐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於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拂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营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投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秦在相继灭掉韩、魏两国后,便想侵吞安陵国(当时的一个小国,原是魏国的附庸,魏襄王封其弟为安陵君。安陵即现在的河南鄢陵县西北)。于是,秦王政派人对安陵君说道:“我愿用五百里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你可要同意我的意见啊!”安陵君回答道:“大王给我这样大的恩惠,用大块的土地换取小小的安陵,这是非常好的事情。虽然这是件好事,但是,安陵是我从先王那里继承来的,我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同你交换!”秦王政很不高兴。为了消除秦王换取安陵的念头,安陵君就选派大臣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接受诏令到秦国后,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却不听我的意见,这是为什么呢?而且秦国早已灭掉了韩、魏两国,安陵国能够凭借五十里的地方存在至今,是由于我认为安陵君是一个忠厚的长者,所以才没有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交换安陵,是想让安陵君扩大领土,然而安陵君却不识好歹,不接受我的要求,这是看不起我吧?”

唐跟回答说不对,安陵君是继承先王之地而把它守护着,即使你用千里之地他也不敢交换,岂但五百里呢?”

秦王听后大怒,对唐雄说:“你见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臣没有见过。”秦王说天子一发怒,可以使上百万的人死亡,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你见过老百姓发怒吗?”秦王政冷笑说:“老百姓发怒,也只不过是摘掉帽子,脱掉鞋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非常严肃地说:“你说的只不过是平庸之辈的人发怒罢了,并非有本领有胆量的人之怒。专诸刺杀王僚的时期,扫帚刺星冲击月亮;当聂政刺杀韩傀的时期,一道白光直冲太阳;要离刺庆忌时,苍鹰在宫殿上扑击。这三个人都是老百姓中有本领有胆识的人啊!心里的愤怒还未发作出来,上天就降出吉凶的征兆,他们三个人再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了。如果你一定要激怒我,咱们两人就将会一块死亡,血流于五步之内,天下人今天都要穿起孝服。”于是拔剑而起,走向秦王。

秦王见到这种情景,顿时脸色大变,立即跪立着向唐雎道歉说唐先生请坐,怎么能够这样呢?有事好商量。我现在明白了,韩、魏两国被灭亡,而安陵仅凭五十里的土地能存到如今,只因为有唐先生这样有胆有识的栋梁罢了。”

唐雎有勇有谋,能言善辩,是一个优秀的外交人才。安陵君知人善任,委派唐雎出使秦国,用才十分得当。唐雎出使泰国而不辱使命,使秦国不能吞并仅有50里土地的小国安陵。如果安陵君不能知人善任,重用唐雎,并委派他为出秦使者,那么,安陵也就只能被秦鱼肉刀俎了。

据《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阳武户牖乡(今河南陈留一带)有一个名叫陈平(?一前178)的人,年少家贫,博学多才。他自幼与兄嫂住在一起,其兄在家种田,让他外出游学。陈平长大以后,眉清目秀,体魄健壮。有的人问陈平说:“你家里这样穷,你吃的什么长得这样健壮?”他的嫂子非常讨厌陈平不管家里事情,不帮哥哥种田,因此说道:“吃的糠核罢了,身体那么好有什么用?”陈平的哥哥听到妻子这样说弟弟,很不高兴,最后便把她逐出家门。

陈胜、吴广起义后,在陈称王,并派周市去平定魏地,封魏咎为魏王,和秦军在临济交战。陈平就告别了兄长,带领一群年轻人加人了魏王咎的反秦队伍。魏王任命他当上了太仆,他多次向魏王献良策,魏王不但不予采纳,反而听信有些人散布陈平的坏话。陈平知道后便离开魏王逃走了。

后来,陈平听说项羽在黄河边上与秦军作战,于是便又投奔了项羽,赐爵为卿。殷王反楚,项羽封陈平为信武君,打败殷王受降而归。过了一段时间,楚汉战争爆发后,殷王反楚投汉,项羽因为陈平是定殷的将领之一,所以企图要杀害他。陈平得到消息后,急忙把将印和项羽赐金封好,命人送给项羽,独自佩剑逃走,去投奔汉王刘邦。

陈平经好友魏无知(西汉时汉朝大臣)的推荐,汉王刘邦召见陈平,经过与其交谈知道陈平很有谋略,是个奇才,于是就拜陈平为都尉,并兼任自己的侍卫和参谋,监督军队。

刘邦手下的两员大将周勃(?一169,西汉初高祖功臣。沛人,少时以编织蚕箔为生。常为人吹萧办丧事,能引强弓,被任为武官。秦末以中涓职位随从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先后封他为虎贲令、威武侯,又以军功为将军,高祖六年封绛侯。惠帝时任太尉。吕后死,与陈平合谋诛诸吕,迎立文帝,任右丞相。卜文帝十二年嗣袭成陶侯。)灌婴(?一176,睢阳人)对汉王刘邦这样重用陈平感到不满,便在汉王面前说陈平的坏话:

听说他在家中同他嫂嫂私通,品行不端;先跟魏王,魏王不容,后又投奔项羽,项羽不用,才来归汉。现在大王授陈平于重任,命为监军。我们听说他曾经收受诸将的钱财,谁送得多他就对谁好,谁送的少就对谁不好。像这样反复无常的乱臣,你应该警惕。”

汉王刘邦召见陈平责骂他说道听说先生过去侍奉过魏王,不合意又到项羽那里,现在又到我这里来了。请问,守信用的人能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非常坦率地回答说:“魏王咎非常固执,不纳忠言,我才投奔项王;项羽志大才疏,任人唯亲,他所信任的人,只是他的本家兄弟子侄,姻亲好友,即使无能也把他们当成栋梁之材,对于其他人,即使是天才、奇才,他也不予重用,所以我就离开了项王。听说汉王重视贤才,任贤使能,所以我才来投奔于你。离开项羽时,我把他赏给的东西和钱财,全部送还了他,现在我两手空空,不接受别人的钱财我就无法生活,这难道是我的错吗?如果大王认为我的计策有可取的,就把我留下;如果听信别人的传言而不用我的计策,请大王准许我回家。这些金钱都还未用掉,我原封交回好了。”汉王刘邦听后,觉得陈平的话很有道理,便向陈平道歉,又赏赐了陈平许多钱财,并拜他为护军中尉(掌管调节将领的关系),让他监督和考察所有的将官。从此,诸将不敢再说他的坏话了。

后来楚兵攻汉,切断了汉兵退路,把汉王刘邦围困在荥阳城。时间一长,汉王非常忧虑,问陈平道:“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就是说,天下这样纷乱,什么时候才能平定呢?陈平回答说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然大王恣侮人,不能得廉洁之士。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问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就是说,项羽对人表面上恭敬仁爱,所以那些廉洁讲礼的人大多数归附于他。但他对于有功之臣的论功行赏,却太吝啬了,因此也有不少有才之士不愿跟随于他。现在大王你傲慢少礼,廉洁之士不来;然而大王你能给有功的人以重赏,那些贪财之人都来投靠你。如果你能把双方不足的地方去掉,吸取双方的长处,天下就可平定了。然而大王不尊重人,不能得廉洁之士。

楚国的骨干之臣,不过是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等几个人罢了。大王只要出重金行反间之计,离间他们君臣的关系,项羽又刚愎自用,猜忌心强,必定内乱,自相残杀,那时出兵攻之,就一定能够灭掉项羽。汉王刘邦听后认为陈平这一计策非常之好。陈平很有奇才,为何三易其主?很值得人们深思。陈平去魏王那里谋事,魏王非常固执,不纳忠言,所以陈平又投奔项羽。

项羽志大才疏,任人唯亲,不讲政策,使人才无用武之地,因此,陈平无法便又投奔了刘邦。但是,因为陈平三易其主,引起了不少谗言,遭到怀疑,什么“品德不正”、“三心二意”“反复无常的乱臣”等等。幸亏刘邦能够调查研究,问个明白,并且十分爱惜人才,能够因材使用。要不陈平又只得告辞回家了。刘邦重用了陈平,陈平为辅佐刘邦灭掉项羽,建立汉业起了重大作用。后为巩固刘氏政权,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在三国时期,曹操为了夺取政权,非常注重选用人才。他在选用人才中,能够做到知人善任,善用良才,一旦发现,就大胆起用。因此,大批有用之才荟萃在曹魏政权中,为曹魏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此,史书中多有记载。在《三国志·魏书》卷十中,记载了曹操善用奇才荀或而在官渡之战中转危为安的史实。

荀或(163一224),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少年时,南阳何顺就发现他具有奇才,称赞道:荀或是“王位之才也”。永汉元年,荀或被举为孝廉,拜为守宫令。董卓之乱时,荀或带领着宗族家室迁到冀州。这时,袁绍:(132——202)已夺取韩馥的位置,霸占了冀州,见到荀或待之以上宾之礼。荀或的弟弟旬湛以及同郡的辛评、郭图等人,都被袁绍重用。荀或通过同袁绍接触盾,认为袁绍不能成就大事,于是,便在初平二年(191)离开了袁绍,投奔了当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曹操通过和荀或纵论天下大事后,认为荀或确系当时少有的奇才。他非常高兴地对文武群臣说道荀或就是我的张良。”于是,便任命他为司马,当时荀或只有29岁。

建安元年(196),曹操把汉献帝迎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很不服气,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措词骄横傲慢。曹操看罢大怒,于是把袁绍的书信交给荀或看,并说我想讨伐这个不顾大义之人,但我的力量还比较弱小,怎么办?”荀或说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旬非其人,虽强易弱,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达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绍迟重少决不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穷,此谋胜出。绍御军宽缓,法令不立,士卒虽众,其实难用,公法令既明,赏罚必行,士卒虽寡,皆争致死,此武胜也。绍凭世资,从容饰智,以收名誉,故士之寡能好问者多归之,公以至仁待人,推诚心不为虚美,行己谨俭,而与有功者无所吝啬,故天下忠正效实之士愿为用,此德胜也。夫以四胜辅天子,扶义征伐,谁敢不从?绍之强其何能为?”就是说,从古代战争的成败得失看,如果拥有人才,即使是弱小会变为强大,假如没有人才,即使强大也易衰败。刘邦、项羽的胜败,足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了。现在想要与你争夺天下的,只有袁绍。袁绍表面待人宽而内心忌刻,用人而疑其心,内部不团结。而你宽宏大量,既能广泛延揽人才,又能对其合理使用。这在用人的度量上你就胜过了袁绍。袁绍遇事疑惑犹豫,常常失去良好时机,而曹公你处事果断,善于随机应变。这在智谋上朗胜过了袁绍。袁绍不知用兵之法,军令不立,兵多而难用。而曹公你法令严明,赏罚分明,士兵虽少,却都勇敢善战,这在武力上就胜过了袁绍。袁绍凭其门第高,势力大,任人唯亲,所重用的多为亲戚、子弟,并以门第资历取人,跟随他的多为务虚名而没有实际本领的人。而曹公你则在用人上任人唯才,不分亲疏,自己谨慎节俭,而对有功者从不吝啬奖赏,因而手万人多是具有真才实学之士,这在品德方面你又胜过了袁绍。凭这四胜辅佐天子,匡扶正义,征伐不义,谁敢不从?袁绍的兵虽多又能怎么样呢?”曹操听后非常高兴。

初平三年(192),曹操平定徐州后,就与袁绍相对抗。孔融被袁绍的表面优势所吓倒,非常耽心地对荀或说袁绍地广兵多,有田丰、许攸这样的智谋之士出谋划策;有审配、逢纪这样的忠臣奔走效劳;有颜良、文丑这样的勇将带兵打仗。我们同他们较量,恐怕是难以取胜的。”荀或说道绍兵虽多而法不正,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他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擒也。就是说,袁绍虽然兵多,但法纪不严整。田丰刚惺自用,袁绍对他不满;许攸贪得无厌,不识大体;审配专断独行,没有谋略;逢纪心胸狭窄,骄傲自大。这几个人在一起,必将发生内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一战就可以擒获。听了荀或的分析,孔融等人打消了顾虑。

同类推荐
  • 原本大学微言(下)

    原本大学微言(下)

    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大学》原文仅千余字,而此“微言”约有四十万字,讲解之详尽、涵盖有关学养之广阔不言而喻。
  •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大纲

    是胡适先生于20世纪初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期写成的著作。被誉为“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立的标志,虽然只有上卷,但是它的成就和特色足以为后世哲学史家开出全新的境界。”写法上摒弃了中国哲学史从三皇五帝的传说开始写起的传统,直接从《诗经》、老子、孔子讲起。考证先哲生存年代,辩识古人著作真伪,还原先秦诸子本来面目。既不随意藏否,也不轻薄评议古人,言必有据,不作无谓的意气之争,显出作者平和的大家风范。此外,本书考证先秦各家流派的师承、变迁痕迹及递次演进的脉络,可谓“一本书读懂诸子百家”之作。
  •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经典超译本)

    《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一篇对话录。在这个对话录里柏拉图建构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乌托邦,人类的正义与善是这个乌托邦的主题。这部作品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此前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而且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是西方哲学家公认的“哲学大全”。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概论

    罗素哲学的丰富性,几乎触及人类生活的一切问题;其体系之完备涵盖了真理观、认识论、逻辑思想、伦理学、社会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本书以凝练的语言介绍了影响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哲学思想与充满激情的生命实践。全书共分六章,依次介绍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逻辑原子论和实在论,罗素的道德哲学、社会哲学、文化哲学以及罗素哲学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本书论述了罗素哲学思想的形成、发展、理论核心及影响,行文间更彰显其“哲学应该为正义事业服务”的实践精神,对罗素哲学的各个观点做了精辟的分析研究。
  • 环境公正

    环境公正

    本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面向当代中国的环境实践,系统、全面、深入地解剖环境公正问题,从时空维度把环境公正分为国际环境公正、族际环境公正、域际环境公正、群际环境公正、性别环境公正和时际环境公正六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热门推荐
  • 女高怪谈

    女高怪谈

    "我的高中时代一直都是很美好的,直到有一天我的室友吊死在我的床前……从此为了活下去,我变成了专门和游魂野鬼打交道的走阴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第2版)

    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第2版)

    智商即命运吗?其实智商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重要。《情商》一书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智商的天生决定论,更为心理学界探讨已久的“情绪智慧”问题提出关键性的解释。丹尼尔·戈尔曼认为,由于没有考虑到对人类行为产生重大作用的一系列关键能力,我们对人类智力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局限。《情商》自出版十几年以来,“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作者利用大脑与行为科学的突破性研究,说明了高智商的人表现不佳、普通智商的人表现良好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自我意识、自律和同理心,它们不是天生固有的,却能为我们另辟蹊径。情绪智力成形于我们的童年时期,但可在成年时期继续培育和加强——这对我们的健康、人际关系以及工作将会产生直接益处。情商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决定你其他心智能力的表现,也决定你一生的走向与成就。《情商》(10周年纪念版)反映了全新的研究进展以及作者的思考认识,同时作者还在书中对他在世界各地演讲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解答。情商研究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新增的附录部分,还为读者提供了情商领域的参考资料。
  • 长生修仙录

    长生修仙录

    不求富贵,但求长生。继盘古开天,神魔争霸后,天界神道消失,仙界魔界妖界都人才凋零,各界为补充新血,增强实力。仙魔特此向人间界散播修仙修魔功法。并定下七大境界:练气期、筑基期、金丹期、元缨期,分神期、渡劫期、仙道……世间无长生药,唯有长生道。凡人唯有突破练气,进入筑基方算正式踏入修仙之道,从而延长寿命三百。长生之道求于灵根与悟性,不足者,即便天之骄子也不得长生。故事主人翁却是由一个没有灵根,对修仙一无所知之人,由一次机缘偶得天地本源,从而成就大道。
  • 银杏庄的故事

    银杏庄的故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胶东农村相继实行了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使广大农民看到了新的希望,他们渴望摆脱“干一天三、四毛,青黄不接吃不饱,没钱抠鸡腚,有病咬牙熬”的窘迫困境。生产责任制的实行,农民的肚子饱了,可口袋里依然是瘪的。
  • 桃夭燕南夜

    桃夭燕南夜

    初见,公子如玉,再见,遥遥相望时光荏苒,桃夭不再如当初那般他也不是当初模样但,还好彼此相爱这世界,我愿陪你流浪
  • 十二星域

    十二星域

    这是一片静寂的星空世界,也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战斗的世界,星空中的机遇和奇缘,等待一代一代有缘人的来临。
  • 黑水谣

    黑水谣

    达川与北源两地相距不过四十公里,同是闽北历史文化名城,一样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只不过北源是县级市,达川是中心城市,而若干年前北源曾是地区行署所在地。随着交通、经济条件的改善,行政中心再次迁移北源呼之欲出。小说主人公温八雅正是在达川、北源经济大发展之时,先后任职于两地。小说围绕两地的经济发展,牵扯出一串串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商场的博弈、职场的打拼、情场的纠缠、官场的周旋……而温八雅却在这两个不同的舞台,演绎了同样精彩的人生。
  • 吸血鬼的访客

    吸血鬼的访客

    以不同的恐怖故事、不同的奇特情节、不同的诡异场面,扣人心弦,曾经紧紧的抓住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好奇心,引发了恐怖小说爱好者更广阔怪异的想象空间。从《暮光之城》回归《德拉库拉》,布莱姆·斯托克塑造的吸血鬼形象铸就其不可颠覆的恐怖小说鼻祖地位。以其名字命名的布莱姆·斯托克奖,是恐怖小说之最高奖。
  • 我不是你的王子

    我不是你的王子

    终于,她的脚步抵达月亮门的门洞前,视线惯性的朝着花园里那块大石头寻过去:一个孤独的背影静静的躺在雪地上,水草一样孤独的头发略显桀傲和不驯。揣在裤兜里的双手让他整个人看起来吊而郎当。救护车再次缓缓的启动,渐行渐远。车厢内,辛蓝紧紧握住草隐冰冷的双手放在自己的怀里取暖,嘴里不断的重复着喊着草隐的名字。担架上的草隐双眼紧闭,脸色苍白的胜过窗外的白雪。又开始飘雪了……
  • 最惊险的探墓之旅:盗墓高手

    最惊险的探墓之旅:盗墓高手

    崂山脚下的枇杷鬼;东海里的巨鼋;西域的楼兰地下王朝;圣湖里的六道魔窟……什么怪物出现在昆仑山噬尸洞里?云南腾冲日军地下秘密基地里有什么?万世传说中的成吉思汗陵墓到底在哪里?里面又有什么样的旷世奇珍?什么是避水珠?这世上还有什么我们闻所未闻的古老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