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1600000001

第1章 神骨鉴附录(1)

浅。金世宗发现他很有才干,便破格将他提拔为转运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宰相。又一次,金世宗去上京,了解到北京留守刘焕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也很有政绩,就直接将他任命为辽东路转运使。

大定十七年(1177),金世宗对他的宰相说:“朕今年已55岁了,若过60虽欲有为,也无能为力了。为此,他规定,所有官员,只要到了60岁,便允许其辞去官职。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二十四日,金世宗病死于中都福安殿,享年67岁,庙号世宗。

《元史·耶律楚材传》中记载,耶律楚材(1190一1244),字晋卿,契丹人。三岁时,父亲溘然长逝,由母亲杨氏教他读书。他博学多才,既有安邦定国的谋略,又十分通晓天文、地理、律历、数学以及医药卫生、占星卜卦等方面的知识,并且善写文章,下笔如神。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燕京时,听说耶律楚材是个人才,立即召见并起用了他,后来官至宰相。

元朝以马上得天下,重武功,轻文治。成吉思汗在攻伐西夏时,得到一个名叫常八斤的制弓匠,此人以善造良弓颇得成吉思汗的赏识。常八斤非常爱夸耀自己,他常说国家方用武,要耶律楚材这样的人有啥用?”耶律楚材听到后说到:“治弓尚且要弓匠,治理天下岂不更需要治理天下的巧匠吗?”楚材这句富有寓意的话语,受到了成吉思汗的称赞,以后并逐步得到重用。

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域时,对于中原的治理无暇光顾,官员们忙于为自己搜刮钱财,致使国库空虚。成吉思汗的亲信别达对成吉思汗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不如把他们统统杀掉,把中原一带变为牧场。”耶律楚材极力反对这种做法,并说:“陛下将要南下作战,需要筹备大批军需粮草,如果增加中原的各种税收每年可得白银50万两,布8万匹,粮食40万石,这怎么能说汉人对国家没有用处呢?”成吉思汗非常赞赏这一看法,并让耶律楚材负责办理。于是,耶律楚材为了加征各种税收,奏请设立了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全部由有才能的人担任。结果征收课税按照预定的计划完成,成吉思汗非常高兴,并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丞相),无论大小事情,都事先征求人的意见后方行实施。

元太祖九年,耶律楚材奏请皇帝开科取士。他说:

“制器都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元太祖准奏并令开科取士。于是,耶律楚材派宣德州负责教育的官员刘中到全国各地去监考。开考内容为经义、词赋、论三科。规定被俘沦为奴隶的知识分子也令参加考试,如果有人隐藏不让他们去考者,就处以死刑。经过开科取士,选拔了400名知识分子充任各级官吏。

耶律楚材担任丞相多年,除了将自己的俸禄分送给他的亲属外,从未任用过一个私亲做官。行省官员刘敏曾经问他:“你为什么不用私亲做官呢?”耶律楚材回答说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就是说,对亲友和睦,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物资上帮助他们就行了。如果派他们做官而违犯法令,这种徇求私恩的事情我是不能做的。

淳佑四年(1244)五月,耶律楚材去世,时年55岁。他死后,有人诬告他“天下贡赋,半入其家。”太后乃马真氏派其左右亲近的官员亲到耶律楚材家中察看,其家中只有古琴、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数千卷,而别无其他。

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宪宗蒙哥的弟弟,拖雷第四子),出生于1215年,卒于1294年,史称其雄才大略,度量宽宏,知人善任,推崇儒术,他改蒙古国号为元,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皇帝位后,平定李、海都之敌,南下灭宋;统一全国后,又远征日本、安南,扩大版图;重视征边扶边,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为元朝的昌盛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建树。他之所以能够建树这样大的丰功伟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重视人才。

如西藏首领萨班的侄儿八思巴(出生于1239年),从小聪明伶俐,7岁能熟读经文,并明其意,藏民都称他为“圣童”。“八思巴”是藏语,就是“圣童”的意思,后来便成了这个圣童的名字。八思巴在15岁那年,作为萨班的继承人,到六盘山去拜见忽必烈。忽必烈见到他聪明伶俐,将他留在身边。有一次,八思巴向忽必烈传授佛法,忽必烈听得津津有味,突然问道:“那么应该怎样修行呢?”八思巴告诉忽必烈说:“要口念真言(指念咒),手结契印(做各种不同的手式),心作观象(想象),没有任何邪念,就能成佛。”不久,忽必烈正式接受佛戒,成了佛教徒。忽必烈经过多次与八思巴接触,见其确有才干,即位不久,便封八思巴为国师。至元元年(1264),为加强对西藏的行政管理,忽必烈在西藏设立了总制院,由八思巴为首脑,专门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的军政要务。八思巴以他卓越的才能,实现了元朝对西藏“政教合一”的领导,从而结束了西藏割据和分裂的局面,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外,八思巴又奉命制订了“八思巴字”即蒙古新字,至元六年(1269),由忽必烈作为新的蒙古文字在全国正式分布使用,为中华各族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思巴去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忽必烈在全国各地为他塑像,供奉在寺庙里,让人们瞻仰。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1;70)封为燕王,十三年(1;80)就藩北平。他自幼聪慧机敏,深有城府,深受太祖喜爱。靖难之役之后,4;岁的朱棣登上大明皇帝宝座,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是继朱元璋之后明朝又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借以巩固皇权;建立东厂(特务机构名称),以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派遣郑和下西洋,实际暗中寻找惠帝踪迹,但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在经济、文化上的交流,治理运河,畅通漕运,有利于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编纂《永乐大典》,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成祖朱棣对于大明帝国多有建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资贤重直。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治理好,必须要有人才,特别是还要有敢于直言谏诤的人才。他曾多次告诉吏部君子为了国家不计个人得失,所以敢于直言,不怕丢官丧命;小人为了个人不考虑国家,所以溜须拍马,只想升官发财。”他还对其文武百官说道每个人的才识都不同,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因此,我如果有了什么过错,你们就要敢于明确提出来,我决不会责怪你们。”永乐初年,浙江义乌县县吏上表,直述战乱之后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治理意见。明成祖看后十分高兴,一一采纳。不仅对其直言相谏进行通令嘉奖,而且将其奏折拿给六部大臣传阅,并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远在下面的官员都能如此关心国家大事,你们在我左右,更应如此。”原工部尚书郑锡,早年曾为明成祖的部下,后又曾为惠帝督师阻扼燕军。

成祖即位后,有人将他列入奸臣的名单中,并建议成祖将郑锡治罪。成祖朱棣深知郑锡才能过人,不忍将其杀死,便将其召来责问道:“你为何背叛我?”郑锡回答朱棣说我不过是对皇上竭尽臣职而已。”成祖听后不一278一仅不怪,反而笑着将其释放,并任命他为工部尚书。由于明成祖重视人才,不计旧隙,使得惠帝手下一大批有才之士,都归服了他。

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归途中,率师到达榆木川(今蒙古乌珠穆泌附近)时,一病不起,七月十七日死去,时年65岁,在位22年。

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生于1592年,卒于164;年)是在开国创业中成长起来的一位政治家。由于他深于实践,经验丰富,不仅文能治国,武能安邦,而且富有远见。他把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作为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这一点,在大清河围城战中使他得到十分深刻的启示。他亲眼看见,明军长期被围,粮草断绝,杀马为食,马吃完了,就吃树皮挖野菜,尽管如此,仍不肯投降。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因为中原汉人读书多,是非界限明确,每个人都把当亡国奴视为最大的耻辱。从这件事使清太宗认识到,马上可以得天下,但是不能长久治天下;要做到长治久安,就必须精于韬略,有一大批贤能志士辅佐朝政,这就是文治的道理。所以,从此以后,清太宗便十分重视读书,大力振兴文化教育,提高满族人的文化素质,他并作出规定,诸王臣的子弟,凡年在8岁以上,15岁以下者,都必须读书,如果子弟不读书,就责罚他们的父母。在提倡读书的同时,清太宗便开科取士,录取满、汉、蒙古族中学习优秀的人为官。

为了广选治国人才,清太宗经常对他的大臣们宣传注重人才的重要性,他说:“金银财物是宝贵的,但终归是有数的,总有用完的时候,而人的才能却不是能用金钱去衡量的。如果能得到一两个真正有才能的人为国效力,国家就会得到无穷无尽的利益。”他还告诫大臣们说我治理国家,以人才为根本,而你们这些做大臣的,也应该以推荐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否则,就是失职。”在用人的实践中,清太宗一贯坚持不问资历长短,不问身份贵贱,只问才学能力和品德,坚持唯才使用。如宁完我原是太宗侄儿萨哈嶙的奴隶,太宗发现他是一个人才,立即提升他为参将。后来,宁完我竟一举成为清初的一位治国有方的名臣。汉官范文程原是明朝名臣,富有治国才能,太宗将其收降后,敬若’

神明,凡事都要征求范文程的意见后,才下诏去办。洪承畴是明朝一位能征善战、有勇有谋的战将,在几次战斗中,都是由于洪承畴的指挥,明军力战清太宗所率领的清军,并使其连连失利。因此,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样一个有才之将十分敬慕,并决心将其弄到自己的身边,为清廷出力。1641年,洪承畴率军13万、马4万去解锦州之围。当时,洪承畴认为自己尚未准备就序,一时没有出战。然而祟祯帝却一天几次下诏催战,洪承畴认为圣命难违,被逼仓促出击,结果大败,洪承畴被俘。清太宗听到俘获洪承畴的消息十分高兴,急忙下令将其解到盛京,并让明将范文程劝降,洪承畴不仅坚持不降,而且骂不绝口。清太宗对于洪承畴这种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便更加敬佩,于是便亲自前去探望,将自己身上穿的貂皮大衣脱下以赐。面对此种景况,洪承畴沉思良久,深感清太宗为有识之君,于是便叩头请降(也是史书记载,清太宗以其宠爱的妃子相许诱降成功的)。洪承畴降清后,清太宗非常高兴,曾陈百戏以表庆贺。对此,清廷诸将非常不满,说道洪一羁囚,为何待他这样重?”清太宗闻言笑着对他们说:“我们这些人顶风冒雨进行征战是为了什么?”众人臣道:“欲得中原。”太宗说既然如此,我们有了明朝这员勇敢有谋之将,就像一些瞎子在到处乱撞的时候,忽然得到了一个领路的向导,难道不值得大贺特庆吗?”文武百官听后,认为太宗讲得很有道理,个个心悦诚服。后来,洪承畴在清军人关、挺进中原、荡平江南等战斗中,为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尧舜禅位用贤能的史实。记载如下:

尧曰:“谁可顺此事?”放齐曰:“嗣子丹朱开明。”尧曰:“吁!顽凶,不用。”尧又曰:“谁可者。”灌兜曰:“共工旁聚布功,可用。”尧曰:“共工善言,其用僻,似恭漫天,不可。”尧曰:“磋!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岳应曰:“鄙德恭帝位。”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岳曰:“育者子。父顽,母嚣,弟傲,能和以孝,蒸蒸治,不至奸。”尧曰:“吾其试哉。”

尧知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升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预荐禹于天。诸修归之。然后禹践天子位。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有一天,尧向大臣们问道:“将来谁可以继承我的帝位呢?”大臣放齐答道:“你的儿子聪明达理,可以继承。”尧说唉!这个孩子品德不好,不能用。”兜说道共工功劳很大,可以提拔。”尧说:“共工能言善辩,夸夸其谈,阿谀逢迎,貌似恭敬,心地不正,不可重用。”接着说:“哎,四岳,我在位已经七十年了,你们诸侯中有贤明的人能奉命继承我的帝位吗?”四岳回答说:“臣等无德无能,有辱于尊贵的帝位,我们不能胜任。”尧说道:“既然如此,请你们为我寻找贤才,不分贵贱亲疏,在位不在位的都要替我推荐上来。”大家异口同声地对尧说道:“民间有一个死了妻子的人,他的名字叫虞舜,非常贤能。”尧说道唔,我听说过,此人怎么样?”四岳回答说他是一个瞎老头的儿子,父亲很顽固,后母凶狠泼辣,弟弟骄横傲慢,舜却能够孝顺父母,关心弟弟,使家庭和谐。”尧说道我要考验考验他。”尧自知儿子丹朱不争气,不足以托大任,决定把天下重任交给舜。把重任交给舜,对国家对人民有利,对丹朱不利;如果把重任交给了丹朱,则对国家不利而对丹朱有利。权衡利弊后尧说道终不能置天下于不利而利一人。”最后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了舜。

舜登位39年,到南方视察死于苍梧的郊外。舜的儿子商均也无才能,因此,舜在死前就预先选定了治水有功而又贤能的禹做他的继承人。禹受到诸侯的拥护,后来登上了天子位。尧、舜都是古代传说中的明君,当时还在氏族公社的后期,部落首领老了,不让无能的儿子继位,而是“禅让”给德才兼备的人,这就是古代的“禅让”制度。尧、舜选择继承人都做详细考察,不分亲疏贵贱,胜任不胜任,实际广泛推选荐举,尔后进行考验,如果合格,才把管理天下的重任交给他。这种在选拔人才问题上,“终不能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的精神,值得从政者借鉴。

在选人用人问题上,有的人不是立党为公,而是不讲原则,分亲疏,图私利,只要是自己喜欢的,无能或品质不好的也被重用,相反,再有才能也不予重用,甚至排挤、打击、陷害。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历史的实践证明,这样只能危害国家,危害民族,危害事业。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大臣叫淳于髡,赘婿出身,身高不满七尺,滑稽多辩但是,却很有智慧,又善于识别人才。齐戚王在稷下招揽学者,任他为大夫他曾用“一鸣惊人”的隐语进谏齐王戒淫乐和长夜之饮,亲理政事,振作图强。又与邹忌论政,支持其改革。楚攻齐,他求援于赵,使楚王主动撤退。后至魏游说,魏王欲任为卿相,他辞谢而去。

齐宣王执政后,为了巩固其政权,加强统治,期望得到大批人才为其出力,因此,就让淳于髡为其推荐。结果,淳于髡接受任务后,在一天之内就向齐宣王推荐了七个贤士。对此,齐宣王十分不理解,就向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十分难得,千里之内能选拔一个贤士就是相当多的了;百年之中,出现一个圣人就是很难的了;你怎么竟在一天之内就可以向我推荐七个贤士呢?看来贤士太多了。”

同类推荐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译林人文精选)

    《论义务》是西塞罗给儿子的长信,语重心长、娓娓道来,把自己一生的经验与思考结晶和盘托出供其参考,启发其深思人生中的各种选择,教子之道堪称后世典范。《论义务》是西塞罗写给他在雅典学哲学的儿子的书信,阐释“义务源于美德”的主题。书中内容十分丰富,列举了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的许多故事,教导人们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包括了西塞罗对自己实际国务活动的深刻体悟和对数百年罗马历史重大事件的认识。
  • 天下第一道术:老庄之道

    天下第一道术:老庄之道

    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帮助人们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园。然而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庄子》都太过玄妙深奥,艰涩难懂。本书将《道德经》和《庄子》辑录在一起,总结了道家的智慧精华。从生死、机心、名利、养生、自由等几个方面,以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将老子和庄子的智慧阐述出来。希望以此来安顿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超脱现实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场,过上一种合理节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质量。
  •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的智慧(全集)

    《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筮占之书,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经典之作,也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读之书,有“群经之首”之称。《易经》是智慧的哲学,内容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无数人学会了它是如何修身养性、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开创和发展事业、怎样去挑战困难、怎么去战胜挫折等方面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而获得了成功。《易经》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我们坚信,通过此书,你能从《易经》的处世智慧中,找到人生中的自我,从中吸取力量,以此为指导,走向辉煌的人生之路。
  • 无言之美

    无言之美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东西可以更好地引起我们的审美经验呢?在朱先生看来,毫无疑问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确,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也可以被看成其他的样子,比如,在收藏商眼中是财富,在搬运工眼中是重物,在匆匆忙忙、大声喧哗的美国游客眼中是到此一游的标志。但是,同其他事物相比,艺术作品这种特别的事物倾向于被看成美的形象,它主动吁请人们把它看成形象,伟大的艺术作品的强烈感染力甚至强迫人们将它看成形象。这并不表明艺术作品本身就是艺术或美,但艺术作品最容易成为艺术和美,这就是朱光潜美学系统中的艺术作品同一般物的区别。
热门推荐
  • 闸口

    闸口

    肖夏还不到十八岁时入狱,因为表现好提前两年半出狱后决定到闸口投奔少年时的朋友顾一飞。捕鳗苗的季节很短,顾一飞的真正职业是捞尸人。一次下海捞起的年轻女尸勾起了两人往日的回忆。肖夏和顾一飞的姐姐顾盼盼去参加秘密舞会,被公安人员逮捕,顾盼盼被枪毙,肖夏判刑十六年。不久后肖夏喜欢的女孩荣荣跳江自杀。顾一飞在肖夏入狱后曾疯狂追求荣荣,而今在闸口捞尸也怀着找到荣荣的念想。在一次长江大洪峰中顾一飞失踪了,肖夏偶然了解到当年的真相:荣荣认为肖夏等人被捕是因为顾一飞的告密……
  • 昙花壹现

    昙花壹现

    一现遇春风,睁眼观众生。众生皆糊涂,谁不在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昙花一现》,带你走进一个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过去,现在,未来。了解他精神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了解一个80后理想与现实之间迷茫与执着。
  • 八荒御兽

    八荒御兽

    八荒之上,一注定庸碌一生的废材,因一本传奇武决获得重生,这本来自大能的炼体之术让他走上强者之路。强悍的肉体,万能的丹药,奇妙的精神,飘渺的剑术,好似无所不能的他,能不能真正放下心中的桎梏,达到真正的八荒称王。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阅读中华国粹)

    中国名山甚多。古代帝王常常把五岳看成神的象征,虽然实际上它们仅仅是地质运动和自然风化的产物。但源远流长的五岳名山文化,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特质的一部分。《阅读中华国粹:青少年应该知道的五岳名山文化》是一部记录中华国粹经典、普及中华文明的读物,又是一部兼具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中华文化典藏之作,可以说是学术性与普及性结合。
  • 精神与风骨的深度挖掘

    精神与风骨的深度挖掘

    张明旺(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经过精心筹备,寓真先生新作《张伯驹身世钩沉》作品研讨会今天隆重召开了。本次研讨会是由山西省作家协会、黄河杂志社和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联合主办,山西鑫四海集团、鑫四海大酒店承办的。大家都知道,寓真先生曾担任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务。他不仅是我们的老领导,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作家、诗人。特别是近年来,寓真先生勤奋耕耘、潜心创作,发表出版了大量文学作品和专著,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 蜜恋青梅百分甜

    蜜恋青梅百分甜

    【时光再美,怎如初见】【昔日青梅竹马,时光茬苒,如今终身伴侣】互怼二人组,甜爆你的少女心!*打游戏遭他狂虐时——田沫沫眨眸+哭腔,“即便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恋,真的,瞅见我这双BlingBling的大眼睛没?!”清冷目光淡淡落入她哭红的鼻梁,顾言之说:“为了你最后的倔强,把鼻涕擦干净。”“……”蓝瘦,香菇啊!!大学时期妄图翘课时——顾言之拉着她的书包肩带往前拖,“人丑就要多读书。”田沫沫:“留下来上课就是承认我丑,这事儿不能忍!”“你都承认十五年了。”“啥时候,我这当事人怎么不晓得?!”“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你离挨打就差这么点了。可后来……作者菌:真香虽然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从傲娇的我变成粘人的我,中间的距离只因多了个你,傲娇竹马X戏精青梅,1v1,欢迎小可爱们入坑!!)
  • 初长成的我们

    初长成的我们

    此故事内容绝对真实,内容也是故事主人同意以后才会发表。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

    《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简介: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看似平常却不容忽视,因为它总是不露痕迹地折射着一个人的素质。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了自己更广阔的社交范围。也会经常参加一些没有去过的社交场合。此时就需要了解社交中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20几岁学点礼仪学》内容全面。收纳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宗教礼仪、民族礼仪、生活礼仪、饮食礼仪等多方面内容。此外,《20几岁学点礼仪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阅读。
  • 逍遥乘风

    逍遥乘风

    山巅的风景是怎么样的?听别人说?那不准;自己想象?那更不准。李逍遥是一个小道士,立志要修仙,但他和别人不一样,他修仙不为长生,只为逍遥!
  • 清风之秋

    清风之秋

    秋叶零落,及物及人,悲从中来。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