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100000007

第7章 老子(1)

【原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章》。恒:永恒,持久不变的。

【译文】

有与无互相生成,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体现,高与下相互出入,音与声相互应和,前与后相互跟随,这是永恒不变的。

【赏析】

老子的哲学思想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思想。他认为世上万物都是相对的,也是同一的,这便是他的“齐物论”思想。他倡导圣人治国为政就必须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必有意倡导某事某物,于人于物应一视同仁,齐物等量,如同日月天地于物周普无偏一样,不定优劣,不分好坏,使之各有其所,各自融洽。

【原文】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章》。

【译文】

天地所以能够长久的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存,所以才能长久地生存着。

【赏析】

老子认为天地长存的原因在于天地无私,只求万物的利益,最后反而自己得到了长存的好处。老子以天地长存为例子,喻示着人应该具有的处世观念,作为与天地同出一源的人,如能够抛弃私心,处后居下,先人后己,不仅不会伤害自己,反而还会长久生存。我国上古时代的大禹就是其中一例,他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最后舜也因此禅位给了禹。这就体现出了老子的“无私”即“成其私”思想。

【原文】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注释】

选自《老子·第九章》。功:功名利禄。遂:成就。天之道:指自然规律。

【译文】

功名利禄有了成就,就不要再争了,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

【赏析】

儒、道两家的思想有相通之处,但更多地体现出了相左的观点: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道家则提倡“避世”主张。老子认为应功成身退,因为老子看到事物发展到极端,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为避免灾祸,老子提出了“功遂身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是符合自然辩证法的,当一个人功名成就达到人生的巅峰时,在物极必反规律的作用下,人生就会开始往相反的方向走。如果还再去争名夺利,定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我国历史上“功成身退”的将相为数不少,基本上都能千古流芳;而不能做到激流勇退的帅才更多,他们多数不能保护其身,所以后世就把这一思想演变成了“明哲保身”的口号。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二章》。五色:红、黄、蓝、白、黑。此指纵情色欲、服装、装饰等。五音:宫、商、角、徵、羽。此指纵情声乐、歌舞等。五味:酸、甜、苦、辣、咸。此指纵情口腹之欲。爽:失去味觉。驰骋:骑马奔跑。畋猎:野外打猎。妨:败坏。

【译文】

色彩缤纷会使人眼花缭乱,音乐繁多也会使人耳朵发聋,美味太多易使人失去味觉;乘马飞驰狩猎将使人心灵狂放;猎取稀奇之物必使人行为败坏。

【赏析】

孔子说:“食、色,性也。”道出了人做为高级动物的自然属性。其实人的这些生理、心理要求是正当的,但如果过分的话,必定会伤害自己。同时,老子也认为那些缤纷的色彩、优美的音乐、美味的食物、怡人的狩猎是伤害人身心健康、败坏人完美道德的元凶,所以他极力主张“去奢泰,好俭朴”。这一养生之道,从客观上也使那些追求奢侈生活的统治者有所收敛。老子在《道德经》中多次论述了他的养生之道。在魏晋时期,老子的教义得到了发扬光大,他的养生之道被这一时期的道学人物所弘扬,以东晋葛洪最为著名。他从小就喜欢神仙导养之法,提出了道教应以神仙养生为内,以儒术应世为外的处世主张,这样就把养生与治国联系在了一起。

【原文】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之谓道纪。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四章》。道:规则,法则。御:驾御。

【译文】

把握早已存在的“道”,用来驾御现在具体的事物。能够认识宇宙的起始,这就叫“道”的规律。

【赏析】

老子的五个言集中体现了一个“道”字,“道”是个哲学范畴,它超越万物,又适用于万物,也不受时空的限制。人如果掌握了“道”的规律,既可以驾驭现实,也可推知远古,这就是“道”的纲纪。从而说明社会历史、宇宙自然有着相通的“道”。

【原文】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五章》。豫:一种野兽的名称,它性多疑,在此指迟疑谨慎的意思。川:小河。犹:一种野兽。涣:疏散。朴:未经雕琢的木头。

【译文】

谨慎迟疑啊,像冬天涉水过河;畏惧顾虑啊,像提防四周围攻;恭敬端凝啊,像做宾客;融和疏脱啊,像河冰消融;敦厚朴素啊,像未雕琢之木;空豁旷远啊,像深山幽谷;浑然纯厚啊,像一潭浊水。

【赏析】

此段文字老子形象生动地叙述了自己为人处世的原则。他认为:只有像“豫”一样不敢妄动,才能做到与世无争;只有像“犹”一样谨慎戒备,不敢妄为,才不败事。立身为人应庄重拘谨。对于物质的欲望淡然漠之,不加注意。此外,还要做到心灵与头脑的无知无识,这样面对外界事物才会不思不想,不忧不虑,如此内心则空寂,外表则旷达。头脑无知则单纯、无心机,质朴无文,敦厚自然,就像未雕饰的原木一样。当然,这段话不仅是老子的自我表白,也是他对世人的规劝和希望。

【原文】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注释】

选自《老子·第十九章》。朴:不加雕饰的木。欲:许慎《说文解字》云:“欲,贪欲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云:欲,是人们受到物的感动而产生的,是人的本性。欲望恰当了就是合情合理的,不恰当就变成了贪欲。

【译文】

保持质朴,减少私欲。

【赏析】

老子认为欲壑难填,强烈的欲望会毁掉一个人,甚至一个国家,所以他提倡少私寡欲,让人返璞归真,回归人民的自然本性。减少私欲就是让人们“绝巧弃利”。人生终日与物接触,并且经营不已,难免会被物质所左右,如此,则随时都会有纵欲的危险。所以老子提倡寡欲或无欲。他的这种寡欲或无欲不是让人放弃一切正常的欲望,而是让人追求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欲望,人们只有放弃那些被物驾御的外壳,而恢复人们天然属性,才能真正地安居乐业,没有忧虑。

【原文】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章》。唯:恭敬的应声。阿:怠慢的应声。

【译文】

恭敬的应声“是”,与怠慢的应声“啊”,相差有多大?善与恶,二者差异又有多大呢?

【赏析】

老子认为“唯”与“阿”的区别不仅表现在自我心理的满足,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应“唯”不仅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也体现了自己的高尚品德;应“阿”不仅怠慢了对方,也侮辱了自己的德行。所以,要想人尊敬自己,自己必须先尊敬别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三章》。

【译文】

同于自然之道的,“道”也乐意得到他;同于“德”的,“德”也乐意得到他;同于不道不德的,“失”亦乐于得到他。

【赏析】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正因为志同道合才会相聚在一起。所以,如果想了解他们的品行的话,看一个就可以了解全部了,因为“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这就是推己及人,举一反三的道理。

【原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法:效法,学习。自然:自然而然,当然如此。

【译文】

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赏析】

老子在此用递推的方法向人们阐释了何为“道法自然”的原则。王弼在给《老子》作注时说:“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圆而法圆,与自然无所违也。”也就是说只有顺从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地生活,天、地、人才能按照各自的自然规律运行,相安无事。

【原文】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七章》。袭:承袭,此指隐含之意。明:聪明。

【译文】

因此,有道之人常善于救人,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有道之人常善于救物,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就叫做暗含着聪明智慧。

【赏析】

“道”是老子的哲学范畴,它内涵十分丰富。这段话体现的是老子救人、救物和救世的思想。他由人生的要求,逐步推及到物的根源,从而推及人生和与此相关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追求。老子所具有的悲天悯人的思想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一致的。

【原文】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因此,因为这样。甚:过分的。泰:奢侈的。

【译文】

因此,圣人远离那些极端的事物,远离那些奢侈的生活,远离那些过分的东西。

【赏析】

欲壑都是难填的,一切祸端都源于欲望二字。在此老子提倡听任自然、顺应物性,也就是主张知足常乐。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涯的,欲望越强烈,对物的要求就越多,烦恼也会增加,为了满足这无尽的欲望,有人就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来,所以老子提出了“去甚、去奢、去泰”的灭欲思想,只有知足无欲才会“贫如富”“贱如贵”。

【原文】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三十二章》。均:均匀。

【译文】

天与地相合,就会降下甘露,人们无须指令而自然均匀。

【赏析】

老子通过观察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体悟出了两个道理:自然界是“损有余而奉不足”;人类社会却相反是“损不足而奉有余”。老子批判了这种不合理的现象,认为人君应认识它的特性,持守它的特性,这样天下才能安然自适,万民才能怡然自得。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三十三章》。

【译文】

正确认识别人的是智者,认识自己的人是高明者。

【赏析】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历代赋评注(南北朝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典籍,该书并非成于一时,亦非一人所写。《山海经》传世版本共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其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矿物、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价值。本书是《山海经》的白话文全译本,且对生僻字词、名物有适当的注释。此外,还配有大量古本《山海经》中所绘的插图。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开心国学800问

    开心国学800问

    本书所选的国学知识难易适中、活泼有趣,犹如身临其境《开心辞典》,让人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开阔视野,提高文化修养。糕点为什么叫“点心”?“五福临门”究竟是哪“五福”?“黄花闺女”的“黄花”到底是什么花?婚礼上为什么一定要放鞭炮?
  • 园冶

    园冶

    《园冶》是中国造园艺术的传世经典,也是世界首部造园学专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它不仅展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度,也为现代别墅的建造与私人家居装修提供了可模仿的范本。
热门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为确定外国驻中国领馆和领馆成员的领事特权与豁免,便于外国驻中国领馆在领区内代表其国家有效地执行职务,制定本条例。
  • 原始拾缘

    原始拾缘

    一个误闯原始社会的现代人,遇到过猪一样大的兔子,骑着驼羊,在恐龙的世界挣扎驰骋。见识过刚刚是白天,眨眼便是夜,黑暗中只有他能看得见的夜晚,不安静。我一路种下蘑菇,只为让你找到回家的路,石源异世界之旅,带您领略超自然的原始社会。
  •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误惹两个校草哥哥

    他的爸爸娶了她的妈妈,就这样,他成了她的“哥哥”,毫无血缘的两个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会闹出什么戏剧性的事情呢?面对如此绝美、如此出众,却又如此冷酷的“哥哥”……她,心动了……十年不见的邻居哥哥回来,仅用一箱原创漫画就出卖了自己的初吻,菜依依一蹦三尺远,指着他大嚷嚷……呜~呜~呜~……亏啦!!!
  • 活力上班族

    活力上班族

    本书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简单拼凑的办公室健康书籍,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容,从最系统的人体器官入手,系统解读了如何通过锻炼、保健、饮食摆脱办公室压力、改正不良习惯,由治病到养生塑性,最后每章节结束再配以相应器官的瑜伽健身指南,有效的针对办公室人群各方面的疾病,更能由表入本,用更积极健康的方式解决身体问题。
  • 巫术魅影

    巫术魅影

    “快看,那是什么?”听到声音后另外一个顺着说话人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他们眼前的不远处,借着火光他们看见几个女人穿着古代的服饰在那扭动着腰肢。那些女人长得真的是倾国倾城,漂亮极了。特别是对他们这些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来说。
  • 少年医生

    少年医生

    回家致富,幸福人生,吼~吼~吼!
  • 地持义记

    地持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看过很多云,却只爱过你

    看过很多云,却只爱过你

    楚非凡和温婉从小在同一个大院长大,但就在入读大学之际,楚非凡临危受命接掌家族财团,成为商业新贵,温婉父母离婚,她负气出走,在流浪途中遇见了大方和小方。楚非凡找到温婉之后两个人坦露心迹,两人走到了一起。然而,背景神秘的BR集团少东家梁立也对温婉志在必得,北上入京,意图在内地商界立足,楚非凡所执掌的财团岌岌可危。在与楚非凡的误会中温婉负气和大方走上流浪之路,而此时的温婉和大方也还没有意识到,这一次流浪旅程,即将给他们的人生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夜泊东溪有怀

    夜泊东溪有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