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100000008

第8章 老子(2)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那些大智慧的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有正确认识自己之后才能在社会中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位置,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战胜自己的弱点,在自我完善过程中,创造出自身价值。自知之明固然重要,但正确认识别人也很重要,只有认识了别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拿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多向长于自己的人学习,逐渐完善自己。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就其名而言为道,就其数而言为一”(蒋锡昌《老子校诂》)。即道生成自己。二:指天地。三:阴阳两气相交会和形成的一种和谐状态。负:背。冲:“阴阳两气互相交冲而成的均调和谐状态”(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

【译文】

道生成自己,自己又生成天地,天地又生成阴阳两气,阴阳两气相合又生成万物。万物负载着阴阳两气,两气相互激荡而生成新的和谐物。

【赏析】

老子认为“道”就是宇宙生成的理论。何谓“道”?在此“道”就是“一”,“一”就是“道”。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天地就以时空形式,可以承载万物,因此,在宇宙生成程序上,天地先于万物。由于老子重视天地的独特存在,于是以道为本源,天地为场所,阴阳两气和谐一致,形成了宇宙间广大的和谐性,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使万物生生不息。老子把“道”作为万物的主宰,实质体现了他“无为而无不为”的哲学思想,即万物自生自长不受控制。

【原文】

故足知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四章》。辱:耻辱。止:停止。殆:危害,危险。

【译文】

知道满足的人,不会因自己的贫困而感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生存。

【赏析】

这句话既体现了老子的处世观、人生观,也体现了他的养生之道。他认为如果为名、为利而不惜生命的话,是不可取的,因为在他眼中,生命最可贵,应该保身除祸。名利本属身外之物,无法与身体和生命相提并论,只有内心知足的人,才不会费心劳神去追求,不损伤身心,自可保寿。如果只有外在行为的知止,而无内心的知足,那么,知止只是暂时的,是被动的,一旦有机会,就会再起贪心。只有内心知足,才会主动知止,才会全生保寿。如果为了贪求名利而伤损生命,真可谓因小失大。

【原文】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赢若纳。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五章》。屈:弯曲。讷:即不善说话。

【译文】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弯曲,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善辩说,最大的赢利好似亏本。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思想,也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原理。事物是矛盾的,也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不仅应该看到事物的现象,还要透过现象看到其本质,而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

【原文】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注释】

选自《老子·第四十九章》。德:同“得”。

【译文】

善良的人,我以善良对待他;不善良的人,我也以善良对待他,使之得于善良。诚实的人,我以诚实待他;不诚实的人,我也以诚实待他,使之得于诚实。

【赏析】

“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社会上有好坏之分,都是后天所致,所以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要宽容,切不可斤斤计较。应该用以德报怨的精神去感化他,以“善”对“不善”,在扬善之风中,不善者会被潜移默化;在倡导善行中行善,那些不善之人也无法行不善之事。对于不诚实人的教化,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也是老子提出以百姓的心为心,以善心、诚心对待所有人,使百姓都归心于善良诚实的观点。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

【注释】

选自《老子·第五十九章》。事:侍奉,奉行。啬:原意是指收获谷物,泛指农事;后引申为爱惜、节俭之意。

【译文】

治理人事奉行天道,没有比节俭更好的了。

【赏析】

“众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老子也认为无论治国还是治身都该厚培根基,积聚能量。以勤俭治国可长久,治人则长生。去奢崇俭,能使民情变得淳厚质朴,无奢靡之风,就无狡诈之人,社会就能得到长治久安。节俭也能使人积聚能量,健康长寿。故清代名臣曾国藩在《家书·致沅弟》中告诫子孙诸侄:去奢崇俭才能生机勃勃,才能长享富贵,免去祸患。

【原文】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三章》。作:开始。

【译文】

处理困难要从简易入手,实现大事要从细微着手;天下的难事,必定从容易开始;天下的大事,必定从细微开始。

【赏析】

老子主张处理事务的原则应该是先易后难,先细后大。因为只有先解决容易的问题,才能为后来的疑难问题打下基础、做好铺垫。解决易事、做好细事,是轻而易举的,反之则要劳神费力。因此,不可忽视易事、细事。这与我们学习知识、攻克难题是相同的道理。往往在攻克难题之前,要做大量简单易懂的题,从易入难,循序渐进,最后才能触类旁通,解决疑难。

【原文】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六十七章》。慈:慈心。俭:节俭。

【译文】

我有三种法宝,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慈爱”;第二是“节俭”;第三是“不敢为天下先”。

【赏析】

老子的三宝,是教人应有这三德。其中“慈”是这三宝中的根本,慈是父母爱子女的感情,是从人类本性根源发生的情感,所以是无所选择的、没有任何利害关系的、无求施报的自然本性,拥有了“慈”,就会戒杀生以惜物命,慎翦伐以养天和,就拥有了包容万物广大的德。“俭”是节制自己,从内心的虚静到外在的俭德要求一致,老子认为为政者要抛却私心,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那样就能控制自己的意念和欲望,满足天下百姓的要求,从而使国家大治。“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要求为政者体会大道无为的精神,以先取后、取下来感召天下,才能为上,为人之君。人有了“慈”就能勇;有了“俭”就能广;有了“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就能成大器。这就是老子理论中的“珍宝”。

【原文】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圣人被褐而怀玉。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章》。则:法则,效法。被:同“披”,穿着。褐:粗布衣,粗麻衣。

【译文】

能了解我的人极少,能效法我的人也很难遇到。圣人虽然穿着粗布衣,却怀有宝玉。

【赏析】

圣人因为身怀宝玉而往往曲高和寡,因为高出一般人的理解能力,所以往往不被普通人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圣人并不因为自己不被别人理解而去迎合别人,变成身着锦绣而内心空空的人。明代王守仁在《答舒国用》中说:君子不希求别人一定相信自己,只不过要做到自己相信自己;也不希求别人了解自己,只要做到自己了解自己。由此可见圣人都具有这样的高洁情操。现实生活中,一般人往往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觉得痛苦,而极力去迎合别人,这多是因为自己没有“怀揣宝玉”,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操而造成的。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接近圣人。

【原文】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二章》。威:第一个“威”作“专制”讲;第二个“威”作“祸乱”讲。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时,那么大的祸乱就要到来了。

【赏析】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老百姓已经被为政者的各项苛捐杂税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时候,他们为了生存,是会不顾一切的,就会铤而走险、揭竿而起,推翻为政者的统治。历史上爆发的农民起义,每一次都是统治者的残暴统治而导致的,这也证明了老子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的这一名言。所以为政者应该懂得“官逼民反”的道理。只有使民众余裕所居,熙融所生,社会才会得以持续,得以发展,否则就会祸乱四起。

【原文】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三章》。恢恢:宽大无边。疏:稀疏,不密。

【译文】

天网很大,网孔虽然稀疏但却不会有一点漏失。

【赏析】

老子认为冥冥之中存在着因果关系,天网虽大而稀疏,却从来不会有所遗漏。后来老子的这一思想逐渐演变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它用于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不要以为自己的犯罪事实能够得到掩盖,自己的计谋能够得逞,实际上,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可能逃避法律的制裁。

【原文】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注释】

选自《老子·第七十七章》。损:减少。余:剩余。不然:不是这样。奉:奉献。

【译文】

天之道法,是减少有剩余的来补给不足的;而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减少不足的来奉养有剩余的。

【赏析】

这两句话体现了老子“均贫富”的社会理想。他认为人之道应该和天之道一样,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样,财富均衡了,才不会引起纷争。但是,人之道却不这样,现实的社会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呈现出极大的不公平。那些统治者,利用自己的地位和特权,损害百姓的利益,用剥削来的财物来满足个人的私欲,使得百姓越来越贫困,自己越来越富有。这在剥削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事实。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封建社会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注释】

选自《老子·第八十一章》。信:真诚,诚实。美:华美,华丽。善者:善良的人。辩:指能说会道。博:知道的事情多。

【译文】

真实的话不华丽,华丽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懂的人不卖弄,卖弄的人并不真正懂得。

【赏析】

老子是一位具有大智慧的人,他提倡那种大智若愚、返璞归真的生活准则。他认为那些动听的言辞,往往是华而不实的。只有那些真正善良的人,才不炫耀自己,不斥责别人,真诚待人,所以对自己的行为不作辩解。只有那些大智之人才总是谦虚地对待一切事物,因为他们知道,宇宙万物无穷无尽,人的知识是有限的。而那些浅薄者,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宇宙万物,就妄自菲薄,是极为浅陋无知的表现。

同类推荐
  •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后汉书》核心词研究

    本书介绍了选题缘由、《后汉书》的研究概况、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

    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

    《诗三百》中有明澈、清新的篇章,也有古奥难解的诗句,因此,华夏国学书院编著的《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在每一首诗后都附上了拼音和注释,并对诗的内容进行了简洁的解说,以帮助读者扫清阅读的障碍。同时,在后世浩如烟海的研究和评点中,《诗经三百首大师导读》精心遴选了近当代多位大师(包括鲁迅、胡适、朱自清、闻一多、傅斯年、俞平伯、顾颉刚等人)的观点,单独设立了“大师导读”的板块,让读者能够在聆听大师独到、深刻、鲜活想法的同时,逐渐提升对诗歌的品读能力,丰富对诗歌背景、内涵、艺术妙处的理解和体验。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印象乡村

    印象乡村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大多数国人都是踏着唐诗宋词的韵律走上社会的,我也不例外,小时候,一手被李白的浪漫主义牵着,一手由杜甫的现实主义拉着,开始咿呀学语,习字诵诗。读初中的时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候学生中涌动着一股强劲的读诗写诗的热潮,大家都跟着舒婷北岛疯狂,我因生命的底蕴而好诗喜文,就糊糊涂涂地跟着感觉走,渐渐地就走进了诗里。
  • 成具光明定意经

    成具光明定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界地界

    天界地界

    讲述作者(常年华)三次西部行,看尽八万里路云和雪,历尽艰难险阻,阅尽醉人景色。作者以日记的形式讲述帕米尔高原无人居住区域、藏地至今尚未通车的墨脱县,以及那些遥远、路险、常人很难去的那些地方的所见、所听、所感。《天界地界(两疆穿行八万里)》是一本文化旅游读本,对于向往西藏、新疆旅游的读者起着向导作用。
  • 凤舞九天:邪王宠妻上天

    凤舞九天:邪王宠妻上天

    她是巫山族的传人,是巫女。有着超凡的未卜先知的能力。为守护宿命中的男子,自世外桃源,成为王妃。在这皇权至上、处处充斥着阴谋诡计的异世之中,她韬光养晦,淡然处事,只为求得一隅安宁之地,却终是不得所愿,不幸沦为他人手中的棋子。经历无情伤害后,她是否一如从前,还是决绝地反击,绽放光芒?
  • 我的玉雕不正常

    我的玉雕不正常

    (ps:新书《鸽力无穷》已发,大家可移步观看。)喝了口玉壶中的白开水,觉得全身冷热交替,仿佛游离于冰火两重天,一口气做了百来个俯卧撑不带喘气的……翻开玉简,发现本来无字的玉简上布满了金色符文,触摸了符文,脑海里似乎多了点什么……洗了个澡冷静一下,发现胸前佩戴的玉佛沾水后开始吟诵经文,体内似乎多了些东西……接着,周易发现所有他雕的玉雕似乎都不太正常了....灵气复苏的时代,妖魔横行,周易开始研究这些不正常的玉雕...
  • 娱情非已

    娱情非已

    逐梦演艺圈四年之久,当他终于注意到她,她累了,他醉了。
  • 捡了块穿越石

    捡了块穿越石

    某天,赵启的手机意外下载了一个叫做‘穿越’的APP,然后身边开始接二连三地发生怪事,直到他捡到了一块神奇的石头。至此,他获得了都市和万界之间来回穿越的超能力。用地球的文化和科技在万界镇压四方。用万界得来的外挂装备,在现实走上另类异能者之路。
  • 周易教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学

    周易教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学

    易学的本质不是玄学,而是人学,它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自处,如何与世界万物相处,以及人类互相之间又如何相处的道理。从阴阳两仪、六十四卦中,我们可以学会最有价值、最有境界的人际关系学。
  • 铁血穿越

    铁血穿越

    一位退役特警得到外星文明智脑,穿越时空实现人生梦想,本时空大展鸿图走不同寻常的发展之路。
  • 梦里深情

    梦里深情

    木千宁因为家里的原因离开了她当时最爱的男人,不久之后,林恬找到了他一直想恋的千宁,两人之间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李雷,李继,林然的不断出现让千宁无法抉择,一些误会之中,千宁是选择面对现实?还是选择逃避?在和林然的订婚典礼上,李继突然发了一条讯息给李雷,其实青春本该是这样的,有苦,有笑,有累,有伤,伤的够深足够毁了自己,但是只要你朝前面看,幸福就会来临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