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5100000002

第2章 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关于修养(1)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甚至于扭打,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容忍》

如果一个人孤身住在深山老林中,你愿意怎样都行。可我们是处在社会中,这就要讲究点人际关系。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没有礼貌是目中无人的一种表现,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表现,如果这样的人多了,必然产生与社会不协调的后果。千万不要认为这是个人小事而掉以轻心。

--《谈礼貌》

老少之间

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里,都会有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同时并存。从年龄上来说,这是社会的两极,中间是中年,这样一些不同年龄的阶层,共同形成了我们的社会,所谓芸芸众生者就是。

从社会方面来讲,这个模式是不变的,是固定的。但是,从每一个人来说,它却是不固定的,经常变动的。今天你是少年,转瞬就是中年。你如果不中途退席的话,前面还有一个老年阶段在等候着你。老年阶段以后呢?那谁都知道,用不着细说。

想要社会安定,就必须处理好这三个年龄阶段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社会两极的老年与少年的关系。现在人们有时候讲到“代沟”--我看这也是舶来品--有人说有,有人说无,我是承认有的。因为事实就是如此,是否认不掉的。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代沟”正标明社会在不断前进。如果不前进,“沟”从何来?

承认有“代沟”,不就万事大吉。真要想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还必须进一步对“沟”两边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中年这一个中间阶段,我先不说,我只分析老少这两极。

一言以蔽之,这两极各有各的优缺点。老年人人生经历多,识多见广,这是优点。缺点往往是自以为是,执拗固执。动不动就是: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面还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长。个别人仕途失意,牢骚满腹:“世人皆醉而我独醒,世人皆浊而我独清。”简直变成了九斤老太,唠唠叨叨,什么都是从前的好。结果惹得大家都不痛快。

我现在这里特别提出一个我个人观察到的老年人的缺点,就是喜欢说话,喜欢长篇发言。开一个会两小时,他先包办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别人不耐烦看表,他老眼昏花,不视不见,结果如何,一想便知。听说某大学有一位老教授,开会他一发言,有经验的人士就回家吃饭。酒足饭饱,回来看,老教授的发言还没有结束,仍然在那里“悬河泻水”哩。

因此,我对老年人有几句箴言:老年之人,血气已衰;刹车失灵,戒之在说。

至于年轻人,他们朝气蓬勃,进取心强。在他们眼前的道路上,仿佛铺满了玫瑰花。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畏缩,九天揽月,五洋捉鳖,易如反掌,唾手可得。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只能保护,不能挫伤。然而他们的缺点就正隐含在这种优点中。他们只看到玫瑰花的美,只闻到玫瑰花的香;他们却忘记了玫瑰花是带刺的,稍不留心,就会扎手。

那么,怎么办呢?我没有什么高招,我只有几句老生常谈:老年少年都要有自知之明,越多越好。老的不要“倚老卖老”,少的不要“倚少卖少”。后一句话是我杜撰出来的,我个人认为,这个杜撰是正确的。老少之间应当互相了解,理解,谅解。最重要的是谅解。有了这个谅解,我们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有了保证。

1994年7月3日

容忍

人处在家庭和社会中,有时候恐怕需要讲点容忍的。

唐朝有一个姓张的大官,家庭和睦,美名远扬,一直传到了皇帝的耳中。皇帝赞美他治家有道,问他道在何处,他一气写了一百个“忍”字。这说得非常清楚:家庭中要互相容忍,才能和睦。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在旧社会,新年贴春联,只要门楣上写着“百忍家声”就知道这一家一定姓张。中国姓张的全以祖先的容忍为荣了。

但是容忍也并不容易。1935年,我乘西伯利亚铁路的车经苏联赴德国,车过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停车四小时,由苏联海关检查行李。这是无可厚非的,入国必须检查,这是世界公例。但是,当时的苏联大概认为,我们这一帮人,从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到另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恐怕没有好人,必须严查,以防万一。检查其他行李,我决无意见。但是,在哈尔滨买的一把最粗糙的铁皮壶,却成了被检查的首要对象。这里敲敲,那里敲敲,薄薄的一层铁皮绝藏不下一颗炸弹的,然而他却敲打不止。我真有点无法容忍,想要发火。我身旁有一位年老的老外,是与我们同车的,看到我的神态,在我耳旁悄悄地说了句:Patience is the great virtue(容忍是很大的美德)。我对他微笑,表示致谢。我立即心平气和,天下太平。

看来容忍确是一件好事,甚至是一种美德。但是,我认为,也必须有一个界限。我们到了德国以后,就碰到这个问题。旧时欧洲流行决斗之风,谁污辱了谁,特别是谁的女情人,被污辱者一定要提出决斗,或用手枪,或用剑。普希金就是在决斗中被枪打死的。我们到了的时候,此风已息,但仍发生。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相约:如果外国人污辱了我们自身,我们要揣度形势,主要要容忍,以东方的恕道克制自己。但是,如果他们污辱我们的国家,则无论如何也要同他们玩儿命,决不容忍。这就是我们容忍的界限。幸亏这样的事情没有发生,否则我就活不到今天在这里舞笔弄墨了。

现在我们中国人的容忍水平,看了真让人气短。在公共汽车上,挤挤碰碰是常见的现象。如果碰了或者踩了别人,连忙说一声:“对不起!”就能够化干戈为玉帛,然而有不少人连“对不起”都不会说了。于是就相吵相骂,甚至于扭打,甚至打得头破血流。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怎么竟变成了这个样子!我在自己心中暗暗祝愿:容忍兮,归来!

1996年12月17日

三思而行

“三思而行”,是我们现在常说的一句话,是劝人做事不要鲁莽,要仔细考虑,然后行动,则成功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碰壁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要数典而不忘祖,也并不难。这个典故就出在《论语·公冶长第五》:“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这说明,孔老夫子是持反对意见的。吾家老祖宗文子(季孙行父)的三思而后行的举动,二千六七百年以来,历代都得到了几乎全天下人的赞扬,包括许多大学者在内。查一查《十三经注疏》,就能一目了然。《论语正义》说:“三思者,言思之多,能审慎也。”许多书上还表扬了季文子,说他是“忠而有贤行者”。甚至有人认为三思还不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注》中说:有人劝恪“每事必十思。”可是我们的孔圣人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批评了季文子三思过多,只思二次(再)就够了。

这怎么解释呢?究竟谁是谁非呢?

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什么叫“三思”。总起来说,对此有两个解释。一个是“言思之多”,这在上面已经引过。一个是“君子之谋也,始衷(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这话虽为文子自己所说,然而孔子以及上万上亿的众人却不这样理解。他们理解,一直到今天,仍然是“多思”。

多思有什么坏处呢?又有什么好处呢?根据我个人几十年来的体会,除了下围棋、象棋等等以外,多思有时候能使人昏昏,容易误事。平常骂人说是“不肖子孙”,意思是与先人的行动不一样的人。我是季文子的最“肖”子孙。我平常做事不但三思,而且超过三思,是否达到了人们要求诸葛恪做的“十思”,没做统计,不敢乱说。反正是思过来,思过去,越思越糊涂,终而至于头昏昏然,而仍不见行动,不敢行动。我这样一个过于细心的人,有时会误大事的。我觉得,碰到一件事,决不能不思而行,鲁莽行动。记得当年在德国时,***统治正如火如荼。一些盲目崇拜希特勒的人,常常使用一个词儿Darauf-galngertum,意思是“说干就干,不必思考”。这是***的做法,我们必须坚决扬弃。遇事必须深思熟虑。先考虑可行性,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然后再考虑不可行性,也是考虑的方面越广越好。正反两面仔细考虑完以后,就必须加以比较,做出决定,立即行动。如果你考虑正面,又考虑反面之后,再回头来考虑正面,又再考虑反面,那么,如此循环往复,终无宁日,最终成为考虑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所以,我赞成孔子的“再,斯可矣”。

1997年5月11日

漫谈消费

蒙组稿者垂青,要我来谈一谈个人消费。这实在不是最佳选择,因为我的个人消费决无任何典型意义。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商店几乎都要关门大吉。商店越是高级,我越敬而远之。店里那一大堆五光十色,争奇斗艳的商品,有的人见了简直会垂涎三尺,我却是看到就头痛。而且窃作腹诽:在这些无限华丽的包装内包的究竟是什么货色,只有天晓得。我觉得人们似乎越来越蠢,我们所能享受的东西,不过只占广告费和包装费的一丁点儿,我们是让广告和包装牵着鼻子走的,愧为“万物之灵”。

谈到消费,必须先谈收入。组稿者让我讲个人的情况,而且越具体越好。我就先讲我个人的具体收入情况。我在50年代被评为一级教授,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尚留在世间者已为数不多,可以被视为珍稀动物,通称为“老一级”。

在北京工资区--大概是六区--每月345元,再加上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每月津贴100元,这个数目今天看起来实为微不足道,然而在当时却是一个颇大的数目,十分“不菲”。我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吃一次“老莫”(莫斯科餐厅),大约一元五到两元,汤菜俱全,外加黄油面包,还有啤酒一杯;如果吃烤鸭,也不过六七块钱一只,其余依此类推。只需同现在的价格一比,其悬殊立即可见,从工资收入方面来看,这是我一生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是以后才知道的,“当时只道是寻常”。到了今天,“老一级”的光荣桂冠仍然戴在头上,沉甸甸的,又轻飘飘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实际情况却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老桂冠”。我很感谢,不知道是哪一位朋友发明了“工薪阶层”这一个词儿,这真不愧是天才的发明,幸乎不幸乎?我也归入了这一个“工薪阶层”的行列。听有人说,在某一个城市的某大公司里设有“工薪阶层”专柜,专门对付我们这一号人的。如果真正有的话,这也不愧是一个天才的发明。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他们都是不折不扣的“俊杰”。

我这个“老一级”每月究竟能拿多少钱呢?要了解这一点,必须先讲一讲今天的分配制度。现在的分配制度,同50年代相比,有了极大的不同,当年在大学里工作的人主要靠工资生活,不懂什么“第二职业”,也不允许有“第二职业”。谁要这样想,这样做,那就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思想,是同无产阶级思想对着干的,是最犯忌讳的。今天却大改其道。学校里颇有一些人有种种形式的“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原因十分简单:如果只靠自己的工资,那就生活不下去。以我这个“老一级”为例,账面上的工资我是北大教员中最高的。我每月领到的工资,七扣八扣,拿到手的平均约700元至800元。保姆占掉一半,天然气费、电话费,等等,约占掉剩下的四分之一。我实际留在手的只有300元左右,我要用这些钱来付全体在我家吃饭的四个人的饭钱,这些钱连供一个人吃饭都有点捉襟见肘,何况四个人!“老莫”、烤鸭之类,当然可望而不可即。

可是我的生活水平,如果不是提高的话,也决没有降低。难道我点金有术吗?非也。我也有第×职业。这就是爬格子。格子我已经爬了六十多年,渐渐地爬出一些名堂来。时不时地就收到稿费,很多时候,我并不知道是哪一篇文章换来的。外文楼收发室的张师傅说:“季羡林有三多,报纸杂志多,有十几种,都是赠送的;来信多,每天总有五六封,来信者男女老幼都有,大都是不认识的人;汇单多。”我决非守财奴,但是一见汇款单,则心花怒放。爬格子的劲头更加昂扬起来。我没有做过统计,不知道每月究竟能收到多少钱。反正,对每月手中仅留300元钱的我来说,从来没有感到拮据,反而能大把大把地送给别人或者家乡的学校。我个人的生活水平,确有提高。我对吃,从来没有什么要求。早晨一般是面包或者干馒头,一杯清茶,一碟炒花生米,从来不让人陪我凌晨4点起床,给我做早饭。午晚两餐,素菜为多。我对肉类没有好感。这并不是出于什么宗教信仰,我不是佛教徒,其他教徒也不是。我并不宣扬素食主义。我的舌头也没有生什么病,好吃的东西我是能品尝的。不过我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天想吃想喝,仿佛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吃喝二字。我真觉得无聊,“斯下矣”,食足以果腹,不就够了吗?因此,据小保姆告诉,我们四个人的伙食费不过500多元而已。

至于衣着,更不在我考虑之列。在这方面,我是一个“利己主义者”。衣足以蔽体而已,何必追求豪华。一个人穿衣服,是给别人看的。如果一个人穿上十分豪华的衣服,打扮得珠光宝气,天天坐在穿衣镜前,自我欣赏,他(她)不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傻子。如果只是给别人去看,则观看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标准,千差万别,你满足了这一帮人,必然开罪于另一帮人,决不能使人人都高兴,皆大欢喜。反不如我行我素,我就是这一身打扮,你爱看不看,反正我不能让你指挥我,我是个完全自由自主的人。

因此,我的衣服,多半是穿过十年八年或者更长时间的,多半属于博物馆中的货色。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以衣取人,自古已然,于今犹然。我到大店里去买东西,难免遭受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售货员的白眼。如果有保卫干部在场,他恐怕会对我多加小心,我会成为他的重点监视对象。好在我基本上不进豪华大商店,这种尴尬局面无从感受。

讲到穿衣服,听说要“赶潮”,就是要赶上时代潮流,每季每年都有流行款式,我对这些都是完全的外行。我有我的老主意:以不变应万变。一身蓝色的卡其布中山装,春、夏、秋、冬,永不变化。所以我的开支项下,根本没有衣服这一项。你别说,我们那一套“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哲学”有时对衣着款式也起作用。我曾在解放前的1946年在上海买过一件雨衣,至今仍然穿。有的专家说:“你这件雨衣的款式真时髦!”我听了以后,大惑不解。经专家指点,原来50多年流行的款式经过了漫长的沧桑岁月,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变化,现在又在螺旋式上升的规律的指导下,回到了50年前的款式。我恭听之余,大为兴奋。我守株待兔,终于守到了。人类在衣着方面的一点小聪明,原来竟如此脆弱!

同类推荐
  •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幽谷里的芬芳:最受喜爱的精美散文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精美散文,或细致入微,或深刻感人,如微微泛波的河面上漂流的一叶小舟,让你在掩卷之际,不禁回味咀嚼。这些散文将多彩感情、生活小事等方面的描写作为切入点,以精简准确的闪亮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精美散文之后都有回味和咀嚼,为其中的“精”所吸引,为其中的“美”所折服。"
  • 凯歌百代美名扬

    凯歌百代美名扬

    上个世纪的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在举世闻名的朝鲜战场五圣山战区上甘岭。由我所在的45师135团两个连队扼守仅3.7平方公里、正面宽仅2.5公里的弹丸之地(即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山包),与以世界军界一致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军事强国美国军队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展开了敌方称之为“金化攻势”、我军则称之为上甘岭战役的一场鏖战。在这场历时43天的鏖战中,敌人先后共投入兵力6万余人,参战火炮1565门,坦克120辆,飞机3000余架次。
  • 梁实秋散文集

    梁实秋散文集

    本书收录了梁实秋70篇散文随笔,共分为六个专辑。这些作品有写他写作的地方,有写他对于教育的忧虑,有写琴棋书画,还有写人们的吃相、评价,以及佛跳墙、狮子头、烧鸭这些美食。保罗生活万象,看似平淡,却分外有趣,这份“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的随性淡泊,让我们更懂得欣赏生活。本书中的文章适合青少年细细品味,有助于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对青少年写作也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启发作用。?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的季节,我不再孤独

    岁月如流,我们每个人都已学着自己长大。人生遭际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的故事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追求的泪水以及选择的苦痛、生命的挣扎。正因为如此,生命的色彩才缤纷,内容才丰富。即使是落叶的季节,也不会感觉到孤独,因为你丰盈的生命足以抚慰你的心灵。
  • 心怀野念

    心怀野念

    日常生活里有一种慢性毒素,中了这种毒的人会渐渐对一切失去渴望,他们机械地生活,内心麻木,没有任何激情与冲动;对一切事物懒于关注,惰于思考。作者西门媚以多年专栏作家之透彻笔力,将生活的话题一一道来。她想把她的作品写给心怀野念的人看,这些人可能是少数,但是存在,存在于不同的群体,只因为一些内心的野念,他们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他们生机勃勃,与众不同。
热门推荐
  • 凤逆天:妖娆庶女

    凤逆天:妖娆庶女

    一场传说引一番风云变化,手握龙脉秘密的她九死一生,被最爱的人所骗,被嫡姐亲手掐死自己的孩子,她生不如死万劫不复,最终被一场大火结束生命。一场意外的重生,她步步为营誓要将所有负她害她的人都一网打尽,斗疯嫡亲姐姐,整跨大夫人,谋害逸王爷,使两大帝国两败俱伤!
  • A Face Illumined

    A Face Illumin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徒成妻:误惹妖孽师傅

    萌徒成妻:误惹妖孽师傅

    (已完结)呆萌小徒卖萌耍宝,扮猪吃老虎,横扫六界。破血咒,寻秘宝,揭万年真相!。(推荐新书《呆萌甜妻:男神老公养成记》)捡个上古神兽做灵宠,赖上神界战神做师父,看她上演怎样一段爆笑的师徒之恋?什么?有人要抢师父?某小徒不屑:有我年轻漂亮吗?有我可爱无敌吗?没有?滚!某小徒人生格言:不准和婳儿抢师父,师父从头到屁股都是我的!某小徒自我评价: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暖得了被窝打得过流氓,某小徒毕生目标:搜刮天下至宝,赚钱娶师父!噢耶!
  • 圣域武帝

    圣域武帝

    十方圣域,强者为尊。上古秘地,妖域十二国,蛮荒禁地……陆语身怀万物造化鼎,闯千域,战万族。吞万物,炼万灵,镇压万族,以无上武力,成就武帝之名。
  • 墨白作品精选

    墨白作品精选

    罗马走出车站,他看到车站广场里纷杂的声音使得秋日里的阳光沸沸扬扬,游来游去的人流里全是一些陌生的面孔,只有对面建筑物上的广告内容是熟悉的:奥克啤酒。三九胃泰。宋河粮液。但是那些广告却使他感到迷茫。
  •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间隔年,一个女孩在游行

    她,蔡璐璐,一个80后单身女孩,经历了一段奇幻又刺激的间隔年之旅:在路上,她经历了单身女孩旅行可能遇到的各种惊奇、刺激和彪悍的事:她想要的,是如何在庸常不变的朝九晚五中寻找到人生的乐趣与价值,如何不在房子、车子、信用卡三座大山重压之下日渐麻木,将年少时的所有梦想抛诸脑后。也许答案就在路上。每个人只能年轻一次,即使不能像光鲜的影视剧中那般轰轰烈烈,至少要给自己一次机会,试着推开那扇通往世界的大门,哪怕只从门缝中瞭望一眼也好。
  • 后屋

    后屋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黑曜馆事件

    黑曜馆事件

    一座不祥的黑暗之屋,一篇名为《密室里的白雪公主》的暗黑童话,跨越二十年的谋杀案,埋藏着怎样的秘密?在涂满红色油漆的密室展开的杀戮,宛如一场隆重的黑色弥撒。所有人深陷迷雾,只有他看破真相!当时间湮灭一切证据,唯逻辑乃推理之王道!天才数学家陈爝初登场,将逻辑推演发挥到极致!
  • 娇宠农女要上天

    娇宠农女要上天

    封明净重生了,处境有点糟心:家有病爹幼弟,还有一门成天算计的极品亲戚。不怕,看我斗倒那一门极品,连锁客栈开遍四方。最后连那山间的美男猎户的心也一并收入囊中。什么?不是猎户是将军。管他是什么身份,既然喜欢了就不会放手。
  • 宇宙微尘不及你

    宇宙微尘不及你

    时间是一块磨刀石,在岁月长河中打磨着斑斓青春。陈乔洛遇上祝筠好的时光是一段光芒,热烈而刺眼,引人入胜。那些灿烂的光辉和悲惨的事情,它们一去不复返,那么沉厚,却又那么美丽。错过生命中的彼此,错过本来触手可及的幸福。他背对黑暗远去,握住了那独一无二的微光,找到了救赎,却始终失去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