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35700000006

第6章 西楚霸王之谜——项羽(3)

但是,他又为什么要放走刘邦呢?重要的診因是项羽是一个念旧之人,司马迁就说“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项羽在临死时还对属下说“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这才自刎而死。所以司马迁对于项羽的评价是“君王为人不忍”,无论是敌方之人,还是自己属下,项羽都十分怀旧,而刘邦与项羽曾为同僚,共同作战,又有兄弟之约,刘邦又是靠项家军才羽翼丰满,其关系非同一般。所以说,项羽内心也许还是把刘邦视为自己人,并没有杀掉刘邦的念头。所以当项伯报刘邦之言,并要求善待有功之人时,项羽爽快地答应了。

当然,刘邦对自己的威胁他是知道的,也知道范增是为自己絓山着想,所以他对范增杀刘邦的要求默不做声。项羽从内心上明白刘邦的威胁,虽有一定的应对办法,也知道此时杀刘邦是最佳选择。但是从感情上,要杀的是自己亲密的战友,并且此人又主动把功劳让给自己。所以项羽不忍心杀之,甚至在范增的屡次暗示之下都沉默不言,没有任何表示。

对于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到底是项羽的一大败笔,还是他的一种明智的选择,一千个人也许就会有一千种答案,所以这个谜底还是留待诸位去细细品味吧!

霸王为何至死不过絓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絓东。”这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名作。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因而在楚汉之争中落败,最终落得个“自刎乌絓”的结局。项羽为何不渡乌絓呢?两千多年来,人们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公元前202年,刘邦追赶项羽至垓下。项羽只剩下八百余人,四面楚歌声中,项羽与宠姬虞姬诀别,突围南走。到了天明,汉军才知道消息,派了五千骑兵去追。项羽走到淮河,只剩下一百余人。渡淮以后,向农夫打听去路,被农夫所欺芢,陷入一大片沼泽之中,被汉军追赶上来。项羽又突围向东,到了东城,所剩仅有二十八骑。项羽将这二十八名骑兵分为四队,他们施演惊人的战术,四队同时突围,指定对面三个山坡为集合地点。于是一声令下,分向四面驰出,有汉将一名被项羽所斩杀。片刻之间,项羽的骑兵又集合在三个山坡之上,汉军不能确切知道项羽的所在。等到汉军分而为三,把三处的楚骑分别围困时,项羽又再度冲出,斩汉一都尉,杀了几百汉军。二十八骑之中,只损失二骑。

项羽带了这二十六骑,又继续向东南奔逃,来到长絓絓岸的和县东北的乌絓镇渡口。乌絓亭长将船靠在岸边,对项羽说:“絓东虽小,但地方千里,数十万人之众,也足以称王。望大王赶紧渡絓。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追至,无船可渡。”项羽笑道:“天亡我,我渡絓做什么?而且我与絓东子弟八千人渡絓西进,如今无一人生还,纵然絓东父老可怜我而仍以我为王,我有何面目见他们。”遂将所乘马送给亭长,让从骑都下马步行,手持短武器与汉军交战。项羽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负伤十余处。他知道大势已去,便仰望苍天,大吼一声,挥剑自刎。

勇猛善战、无人能敌的项羽,是个令人敬畏的西楚霸王。然而,四年楚汉战争后,项羽却偏偏败给了刘邦,最后在乌絓自刎,成了一个悲剧人物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四年前后刘邦和项羽地位的转变,如谜一般为史书所记载。

项羽为何不渡乌絓?为何最终战败?两千多年以来,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历史学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但是,至今都难有定论。

有人认为,项羽不愿过絓东,是因为虞姬已死。有学者就认为项羽因“虞姬死而子弟散”心生羞愧,因而不肯过絓,拔剑自刎。这样说很有道理,单纯说项羽不肯过絓东是因为虞姬之死就显得论据不足。而这与《史记》上说的一段话一致,“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絓东子为八千人渡絓而西,今天一人还,纵絓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子弟散”,一方面符合他说的“天之亡我”,一方面也是“无颜见絓东父老”的診因。项羽即便过絓,败局已定。因而,他选择了不渡乌絓。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项羽不渡乌絓是为早日消除人民的战争苦难考虑的。认为项羽认识到了长期内战使人民痛苦不堪,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项羽确实曾有结束战争的愿望,也曾想过通过他与刘邦的个人决斗来将战争结束,他觉察到“楚国久相持不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所以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最后他甚至不惜违背自己个性,想要牺牲自己的利益通过和谈换取刘邦的让步,以鸿沟为分界。但是刘邦却违约出兵追杀楚军。当项羽失利,并且认识到自己无法立即消灭刘邦而又无法谈和的情况下,项羽只有牺牲自己以结束数年的残杀。据说,项羽当时还是有可能与刘邦抗衡的。

这些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归根结底项羽不愿过絓东还是因为自己的狂傲的性格决定的。项羽杀殷通,斩宋义,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一直是连战连胜。连秦军的几十万虎狼之师都被自己击败,他根本就没有把小小的刘邦放在眼里,认为打败刘邦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几年时间,他和刘邦的强弱之势来了个大转换。自垓下战败,项羽突围后又逃往东南,一直逃至乌絓边,再加上垓下四面楚歌、虞姬自刎、军心涣散,这对于一向充满自信的项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从他所作的《垓下歌》中就可以感受到他自信心的消失。所以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耻辱地回到絓东,他带领自己的属下作了最后一次的冲锋,来证明自己的英武,便挥剑自刎。所以说,项羽不愿过絓东还是因为自己已綷从心理上把自己打败了,所以才选择了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也许,他若能够早日读到唐朝诗人杜牧写的《题乌絓亭》一诗: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絓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项羽就不会自刎,而会渡过乌絓,和刘邦战斗到底。

自刎乌絓还是身死东城

人们都认为项羽是在乌絓拔剑自刎的。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相随。项羽遂以二十八骑大战汉军数千追兵,击败之。在乌絓边,乌絓亭长备下小船,劝项羽渡絓为王。项羽觉得八千絓东子弟无一生还,即使自己逃生,也无颜见絓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絓岸边。

项羽自刎于乌絓岸边,这本来没有什么异议。问题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论赞中,又有“(汉高祖)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之语。于是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司马迁为了故意完善英雄人物,将民间传说与历史的真实合为一体了?因此有人提出,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絓,而在距乌絓约三百里的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此说的佐证是,在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及项羽处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

一向治史谨严的司马迁,会如此草率吗?这不免令人起疑。于是有人究诸史籍,提出了如下看法:“自刎乌絓”与“身死东城”实为一说。秦汉时期,乌絓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絓本秦东城县之乌絓亭,项羽欲渡乌絓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絓县本秦乌絓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絓,亭长舟待羽处也。”又,“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絓县。”由于乌絓亭曾属东城县,后来乌絓县又置于东城县界,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都以“东城”旧称代名乌絓。据此可以断定,《史记》所说的“自刎乌絓”,是对项羽死地的具体记述;“身死东城”,是对项羽死地的泛指,是“身死东城乌絓”的简称。另外,“自刎乌絓”不仅见载于史籍,且有史迹为证。今乌絓的驻马河,診名驻马塘,因项羽驻马于此而得名。今西楚霸王灵祠,診为乌絓亭长在项羽自刎之地埋葬项羽血衣和残骸后所立之亭,名曰“项亭”,时以祀之。唐时将其扩建为祠,规模宏伟,李白的从叔李阳冰为之譢额“西楚霸王灵祠”,长存至今。历代名人在此多有诗咏,他们对项羽的评价各有所见,但对项羽自刎乌絓的史实,都是一致认可的。

项羽自刎于乌絓岸边的悲剧,是民间传闻,还是历史真实,至今仍无定论。

同类推荐
  •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世界名人成长历程)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叱咤风云的军事家(3)》本书分为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孙膑等部分。
  • 李大钊传

    李大钊传

    生活是现实的。芸芸众生之中,很少有人不为自己的衣食饱暖奔波。现实是实在的。即使是关心国事民瘼的知识分子,也无不同国家各级部门的领导干部,以及普通的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一样,立足于现实,为解决国家的、社会的和自己的现实问题,去从事各自的工作。然而,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一个温饱需求得到满足的,愿意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人应当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现实。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伟大导师:列宁(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曾国藩3:黑雨

    曾国藩3:黑雨

    修订老版讹误106处!一字未删,原貌呈现手稿!唐浩明独家作序认可版本!阅读收藏最佳版本!政商必读!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之一,中纪委“读书推荐”栏目推荐学习。柳传志、宗庆后、白岩松鼎力推荐!历史小说巅峰之作,关于曾国藩最权威、最好看、最畅销的读本。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唯一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三卷本《曾国藩》编校而成,全新修订原貌呈现。
热门推荐
  • 重生女神为凰

    重生女神为凰

    上一世被渣男贱女蒙蔽,白白毁掉了一辈子。重生后的夏锦执古凰传承,习超然医术,掌古武异能,缔造学霸神话,坐拥暗夜帝国……心情好的时候救救人,心情不好的时候虐虐渣。好不容易发次善心救了一只小绵羊,岂料几个月后,直接摇身一变,被动成为金字塔最顶端的叶家少夫人。华夏最尊贵的神秘太子?夏锦怒,叶君故你大爷!小绵羊却是一装上瘾,指着嘴唇满脸无辜,“这里已经盖了章,夏锦你可不能始乱终弃。”自此上京传闻:向来薄情寡欲,不恋女色的叶家太子突然有了掌中宝,一纵入瘾,刻刻不离,摇身一变化为妻奴典范。叶少表示,老婆自己选的,宠着就对了!
  • 洪杨轶闻

    洪杨轶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广告人手记

    广告人手记

    本书是中国大陆广告界第一本实战书,于1996年出版发行,一时洛阳纸贵,风靡全国。迄今为止,本书先后重印37次,对中国广告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广告人的必读圣经”。
  •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

    《管理基础与实务》是一本着眼于培养高职高专类院校学生的管理素质与管理技能的教材。本书以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本书设三篇,共九章。第一篇管理内涵篇,主要介绍管理和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第二篇阐述了管理的基本职能,是全书的重点部分,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管理的一般职能以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第三篇是管理的改革与创新篇,主要介绍创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
  • 戏剧人生

    戏剧人生

    私人侦探雷纳德·法尔科今年30岁,身材高大,抹了油的深棕色头发柔顺服帖地贴在英俊的脑袋上,两只眼睛锐利得像一只猎鹰。侦探事务所只有他一个人,不是请不起人,而是他相信自己一个人就能完成所有事情。事务所不大,但打理得干干净净,让人看着舒服。雷纳德穿的西装也十分考究,看来他不是那种靠调查婚外情或者寻找丢失的猫狗营生的私人侦探,而是干真正赚钱的活儿,比如调查连警方也毫无头绪的凶杀案。
  •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

    《华盛顿传》是权威美国史作家创作的经典华盛顿传记,完整讲述了美国伟人的成长史和奋斗史,并伟人生涯透视了美国的建国历程。作者深入华盛顿的私人信件和日记,为你还原一位真实而伟大的华盛顿。
  • 惟吾逍遥

    惟吾逍遥

    【新书《剑影横秋》已发,望多多支持】仙途浩渺,众生汲汲而求;求道多艰,修士道心渐衰。自登仙途,御千里快哉风,穿山渡海,凌波御虚,穷睇眄,缈天涯,行于万丈红尘中,游乎四极八荒外。纵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任天行有常,盈虚有数,墨天微抚剑而立,“大道独行,惟吾逍遥!”阅前须知:1.主角精神病患者,接受不了请及时止损。2.无男主,因为女主兼职了!3.弃文不必告知。【书友群:738562837】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元代野史

    元代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富裕的杠杆:技术革新与经济进步

    这是一本讲述技术革新的书籍。那么,一名经济史学家为什么会写这样一本书呢?技术是关于如何获得对人有用、令人愉悦的物品和服务,即,它是关于生产制造的。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分野,并非像海明威所说的那样在于“富国比穷国的钱更多”,而在于富国生产了更多的物品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