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1100000002

第2章 音乐的起源及远古音乐的传闻(1)

音乐的起源与原始乐歌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创造了音乐,虽然尧、舜以前的咏歌没有文字留传下来,但是那个时候的人所禀怀的气韵灵性与后代的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们也会用歌舞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所以,从有人类开始,音乐也就产生了。

据先秦典籍和地下出土的文物,在原始氏族社会,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咏歌和舞蹈,有了简单的敲击和吹奏乐器。

音乐和其他艺术一样,也起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大自然中的松涛竹韵、鸟语虫吟,以及工具撞击发出的各种声音,都使他们感到新奇、振奋和愉悦。“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小雅·伐木》),“春日载阳,有鸣庚仓”(《诗经·豳风·七月》),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有声有色的自然环境之中。渐渐地,他们对音高、音色和节奏等有了一定的认识,就试图去再现这些令他们感动的声音,于是,最原始的乐歌也就产生了。

从远古的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原始社会的乐舞都与先民们的劳动生活有关。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相当低下,生产工具相当简陋,劳动强度也就相当大,他们就用音乐来协调动作,借以减轻劳动强度。如《吕氏春秋·淫辞篇》所载的《举重劝力之歌》:

今举大木者,前呼“舆”,后亦应之。

《淮南子·道应篇》作: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对此有更形象的描述:“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就像后代的劳动号子一样,这“杭育杭育”也一定有低昂错落的旋律,简洁明快的节奏的,它其实就是最早的乐歌。他们用乐舞来描述和再现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尚书·益稷》记载:

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先民们在劳动之余,把劳动的工具如石刀、石斧等当做乐器来敲击,《吕氏春秋·古乐》说:“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百兽率舞”,是指一些人身披鸟羽兽皮,扮作野兽,作逃奔扑击等种种情状。这实际上就是狩猎场面的再现。

在《吴越春秋》中,还记载了一首古老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仅用八个字,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先民们砍竹制弓去猎取鸟兽的情景:人们在狩猎的过程中发明了弓(箭)。他们砍断竹子(断竹),再把它拗弯,两端用绳拴上,这就制成了一张弹弓(续竹)。然后用它射出石块(飞土),去追逐猎取鸟兽(逐肉)。

这两首乐歌描写的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狩猎生活,也就是传说中的“燧人氏”和“伏羲氏”的时期。

到了距今大约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的农业开始出现,人们逐渐结束了居无定址的游猎生活,建立起了原始的氏族村落。人们生活环境和劳动内容的变化,使乐舞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他们用乐舞来祈求丰年。《礼记·郊特牲》记载了一首伊耆氏《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蜡辞》,是在蜡祭时的祝词。人们在每年的十二月,都要祭祀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和与庄稼收获有关的神灵,为的是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首伊耆氏的《蜡辞》大约是在水患比较严重的古代,人们希望流失的土地归于原处,汤汤的洪水流进江河,危害庄稼的害虫不要作恶,野草丛木不要长在田里。

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黄帝战胜蚩尤以后,曾经帮助黄帝的天女魃不能再回到天上。魃所居的地方就不下雨,就会出现严重的旱灾,所以人们就想把旱魃驱逐到遥远的北方去,他们所用的咒语是:

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

旱魃,你到寒冷的北方去吧!你去了以后,旱灾将不复存在,我们将预先治好水道,挖通水沟和水池。

《吕氏春秋·古乐》还记载了一首《葛天氏之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人们在播种之初或者是丰收之余,拿着牛尾做的舞具,用脚打着拍子,载歌载舞。歌舞的内容,都与农业生产和丰收有关:《载民》大约是歌颂大地的;《玄鸟》大约是歌颂祖先的(在古代的传说中,许多民族都把鸟作为自己民族的始祖,如《诗经·商颂·玄鸟》所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秦本纪》也记载说秦民族是女修吞玄鸟之卵而生的);《遂草木》和《奋五谷》是歌咏草木五谷生长的;《敬天常》和《依地德》是歌颂天地的;《总禽兽之极》大概是泛祭虎神猫神(《礼记·郊特牲》说:“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祭百种以啬也。……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可见蜡祭的对象中有猫、虎等禽兽)。这是一组比较完整的农事祭祀乐歌。

在《易经》的卦辞、爻辞中,保存了一些古代的歌谣。《易经·归妹》上六有这样一首歌:

女承筐,无实。士羊,无血。无攸利。

这首乐歌描写畜牧社会中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剪羊毛的情景。

《易经·中孚》六三有这样一首歌:

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这首乐歌描写的是出征的战士在打了胜仗凯旋以后,击鼓的击鼓,休息的休息,有的人为战争中牺牲的同伴而伤心落泪,有的人为取得的胜利放声高唱。

最古老的乐器

上古的乐器,很难保存到今天,尤其是竹、木、苇、革等材料制作的乐器,几乎都不可能保存到现在。但是从地下不多的发掘和典籍中不多的记载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它们差不多都是从劳动的工具演变而来的。

据考古发现和甲骨文字的记载,远古及夏、商时期的乐器大概已有埙、骨哨、钟、鼓、铃、铙、鼗、、和(小笙)、言(大笙)等十八种。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是由最早的“鼓腹”演变而来的。《隋书·何妥传》说:“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其间。”这里所说的“鼓腹”,是指用手拍击系在腹上的兽皮。这种习俗,在现代一些新发现的原始部落中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在神话传说中,就变成了颛顼命“先为乐倡”,就“以其尾鼓其腹,其声英英”(见《吕氏春秋·古乐》)。

“鼓腹”的发展,就是鼓腔的出现。最早的鼓,鼓腔是用泥坯或是陶制的,在它的上面蒙上鼓皮,敲出的声音当然就响亮得多。这就是所谓的“土鼓”。《礼记·明堂位》说:“土鼓、篑桴、苇,伊耆氏之乐也。”《周礼·章》“掌土鼓豳”郑注说:“杜子春云:‘土鼓,以瓦为匡,以革为两面,可击也。’”《吕氏春秋·古乐》所说的“乃以麋置缶而鼓之”,就是用麋鹿皮(《说文·革部》:“,生革,可以为缕束也。”)蒙在缶(瓦器)上,说的都是“土鼓”。1978年,从福建闽侯县黄土仓遗址出土了一件约三千多年前的泥灰质陶鼓,证明古籍所载的“土鼓”是确有其物的。篑桴,是用土烧制的鼓槌。

土鼓的出现,是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发明了烧制陶器的技术。随着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尤其是金属工具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把木头掏空,甚至用木板拼接成鼓框,鼓才由土鼓演变为木框蒙皮的鼓。

钟也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最早的钟是陶制的,在陕西长安县客省庄龙山文化遗址就出土有一枚陶钟。陶器本来是人们的生活用具,人们在偶然的敲击中发现它能发出优美的声音,于是,在歌舞中有时也就把它当做乐器来敲。人们还发现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厚薄的陶器发出的声音也有高低清浊的区别,后来,人们就专门烧制出音高不同,能演奏旋律的大大小小的钟。它也就从实用的器皿变为专门的乐器。当人们掌握了冶炼技术以后,钟也就由陶制而变成用青铜或铁等金属铸造了。

由陶器演变而成的乐器,还有非常著名的埙。先民们也许是无意地将有孔的小型陶器放到嘴边吹,发出的那种幽远的声音让他们着迷,他们就把它当做乐器来使用。最早的埙没有音孔,只能发出一个很单调的音,在山西万泉县荆村、浙江杭州湾河姆渡文化遗址和陕西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这样的一孔陶埙。后来,人们发现埙上面小孔的多少与大小能改变音高,于是,他们经过不断地研究探索,制成了可以演奏旋律的二孔埙、三孔埙乃至多孔埙。

管的历史,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渔猎时期。在江苏吴江梅堰和浙江杭州湾河姆渡文化遗址等处出土了一些用鸟兽的胫骨制作的“骨哨”,上边有吹孔和音孔,显然是一种古老的乐器。据研究,它们最早是用来模仿鸟兽的叫声以吸引猎物的。最早的用来模仿鸟兽叫声以吸引猎物的管状吹奏物还有苇。先民们在狩猎时,听到风吹折断的芦苇发出呜呜的声音,他们就截下芦苇,用口来吹,用这种声音来引诱猎物,使捕获物大大增加。后来,骨哨和芦管逐渐改为竹木制作,演变成箫、管、笛、之类的整个吹管乐器家族。

最原始的工具是石器。由石器演变成的乐器是磬。前面说过,先民在歌舞时“击石拊石”,实际上是敲击他们手中的石制工具。后来,他们用石头打制或磨制出专门供演奏用的石器,这就是磬。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磬,是山西夏县东下冯夏代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石磬,它打制得非常粗糙,很像耕田用的石犁。还有一种磬大概是圆形的,叫做“球”,《尚书·益稷》有“戛击鸣球”的记载,《伪孔传》说:“球,玉磬。”它大约是受到弹丸的启发而制作的。

远古时期是不是已经有弦乐器出现,现在还很难说。弦乐器的产生,是受弓箭的启发,所以,也不排除当时已经有简单的弦乐器出现,只不过它们很难保存到现在而已。

远古音乐的传闻

1.传说中黄帝时期的音乐

原始乐歌,随着时代的久远而湮没,其具体情况已不可考,典籍所载,多为后人增损,其中杂有很多神话传说的成分,今略述于后,仅可得其仿佛。

据说当炎帝治理天下的时候,气候十分恶劣,风沙很大,气候干燥,植物都枯萎了,果实也结不成。他就叫一个叫士达的臣子发明了五弦瑟,据说弹奏它可以求得雨水,使气候变得凉爽,万物得以生长,人民也就安定了。

到阴康氏时期,天气阴冷潮湿,河流淤塞,经常发生水灾,人民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筋骨瑟缩,风湿很重。于是创造了舞蹈,让大家经常在娱乐中锻炼身体,使气脉流通,免得风湿之疾。

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的黄帝是很懂音乐的。《山海经·西山经》说:“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沌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这位“识歌舞”的“帝江”,据说就是黄帝。

黄帝的时候还没有音律,他就叫伶伦制作音律。伶伦就跑到西方阮(昆仑)山,在山北的溪之谷砍伐厚薄均匀的竹子,用来制作律管。他取三寸九分长的竹管吹奏,把这个音高定为黄钟宫音。他又制作了长短不等的十二支竹筒,把它们带到阮山下,模仿凤凰的叫声,制定了十二律。黄帝又叫伶伦和荣将按十二律铸造了十二口乐钟,用它们与宫、商、角、徵、羽五声相配,用在为《英韶》的乐舞伴奏中。在每年的仲春之月的乙卯日才用来表演,这个乐舞被命名为《咸池》。

黄帝的孙子颛顼为帝后,德与天合,所以八方之风也都合于时令。如春天吹东风,夏天吹南风,秋天吹西风,冬天吹北风等。八方之风的声音都不相同。颛顼很喜欢这些声音,叫飞龙仿效八方不同的风声制乐,叫做《承云》,这是用来祭祀上天的。

黄帝的重孙帝喾(高辛)即位,命咸黑作声歌《九招》《六列》《六英》。有一位名叫的能工巧匠制作了鼙、鼓、钟、磬、苓、管、埙、篪等乐器。帝喾叫人敲击鼓、鼙、钟、磬,吹奏苓(王引之谓“苓”即“笙”)、管、埙、篪等乐器。又叫人化装成山雉、凤凰跳舞。看到这样的乐舞表演,帝喾很高兴,于是就用这个乐舞来赞美上天之德。

2.尧舜时期的音乐

在尧统治的时期,命一位叫质的人创作音乐。质就仿效山林溪谷中的风声水声、鸟啼虫鸣等种种自然的声音来歌唱。他还把麋鹿的皮蒙在陶制的鼓框上,制成土鼓来敲击。又用石头制成磬来扣打,仿效上帝玉磬的声音。他还叫人扮作各种各样的鸟兽,合着音乐的节奏跳舞。还有一个瞎眼的老乐师,把朱襄氏时士达所制的五弦瑟发展为十五弦,也用来为歌舞伴奏。这个乐舞叫《大章》,是用来祭祀上帝的。

尧禅位与舜以后,仰延把瞽叟所制的十五弦瑟再增加八条弦,制成二十三弦瑟。舜又命乐正夔重新修订帝喾时的乐曲《九招》《六英》《六列》,用以彰明帝德。

同类推荐
  • 精忠报国

    精忠报国

    坚持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究其动因,当然少不了朋友们不断给我的鼓气,希望我不要半途而废。同时也是剧中人物在时时无形地推动着我,越写越感到非把他们写出来不可。这期间也有一些朋友劝我何必自找苦吃:你写得好吗?你写出来有人看吗?有人用吗?你有钱将它推向社会吗?知道吗?现在“触电”难呢!他们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问题。但是,我最终毫不回头地走自己的路。
  •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后人尊敬它称之为经典。本书中美轮美奂的美术经典,会给大家带来怎样的视觉享受?其内容包括了《拉斯科洞窟壁画》、《梅杜萨之筏》、《马拉之死》等的美术经典。
  • 中国艺术经典2

    中国艺术经典2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书法:书法历史传承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汉字七体”。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热门推荐
  • 红唇与领带

    红唇与领带

    本书系台湾当代知名作家、东海大学教授周芬伶的散文自选集。作者的作品以女性书写闻名,文字间既有感性的流动,亦有精细的修饰,诗一般的语言令人读起来有忧伤,有畅快,有愉悦,有悲戚,有坚韧……
  • 阴阳仙尊

    阴阳仙尊

    废柴少爷柳尘家族遭神秘势力灭门,只剩他和一个侍女苟活于世,本以为此生都报仇无望,机缘巧合之下得上古先天鸿蒙道器阴阳两仪剑认主。那一年,一个十六岁少年和一个十二岁侍女孤独的流浪于沧澜大陆,无家可归,相依为命……那一年,侍女碧儿被神秘女子带走,只留下一句话:若相见,天元大陆缥缈宫……
  • 代婚总裁:女人赖定你

    代婚总裁:女人赖定你

    为了还十几年的领养之情,江知恩披上嫁衣代替挂名的姐姐嫁入豪门冷家。她以为自己嫁给的是残废不能自理的冷家大少,没想到她真正的丈夫是那晚掳走她的禽兽——冷家二少。冷容峥,商业的霸主,人前他冷漠绝情,礼数周全,人后披着人皮的狼……一场玩笑似的婚姻,让他们走在一起。某晚上,这位叱咤风云的霸主来到房前,敲着门:“老婆,快开门。”“滚!”她中气十足吼着。“乖,快开门,”冷容峥笑着。江知恩内心狂吼:这该死不要脸的男人。
  • 三国之东汉风云

    三国之东汉风云

    萧雨穿越至名臣武将辈出的东汉末年成为刘备之子,金戈铁马,收文臣武将为己用,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乱世纷争,谁主沉浮?
  • 白日梦成就富豪

    白日梦成就富豪

    没有金手指,没有重生,开创新一代现实温馨励志搞笑日记流,本文过于真实,请轻点
  • 美女总裁的修真高手

    美女总裁的修真高手

    会逆天医术,会捉鬼除妖。炼丹、画符、咒术、武学也样样精通。他是全能的修真者。因一纸婚约,下山来到都市,娶了个冷艳的美女总裁老婆。刘磊表示,都市逍遥,看我怎么玩转。
  • 诊余举隅录

    诊余举隅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歧路和鲜花

    歧路和鲜花

    因为阴天,感觉中跟某个黄昏有点类似。我知道今天晚上我是不需要再出门吃饭或者购买什么了。那就好好地回去编造一个故事吧。家里的财物被人洗劫了一回,如果再不努力,只怕日后要做乞丐沿街乞讨了。屋子的门还是虚掩着的。我轻轻一推就推开了。进了门,放下手里的东西,突然想起桌子上面的那张身份证,就想再好好研究一番,看看能不能从中发现什么破绽,比如说一个梦境流露出来的破绽。因为梦境是非常容易流露出破绽来的。但是,桌子上面已经没有那张身份证了。原先放身份证的地方,现在出现了一朵小花。我对花没有研究,不知道它具体叫什么名字。但显然它是被谁刚刚从外面摘下来的。因为它不仅散发着新鲜的清香,而且还沾染着一些晶莹水珠。
  •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穿越成了谁?你是我哥?你说你叫弘历?那我爹不会真的是雍正吧!可为什么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这样的饭,还要干活?弘历哥哥,我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爹讨公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非韩篇

    非韩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