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3100000007

第7章 走向人生的"最辉煌"非如此不可顾准传(1)

无须任何没收政策,却肃清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残余经济势力,顾准的"逼走法"很快被推广到各大城市,外资企业相继以和平的方式离开中国。

争论结束,真理打败了谬误。然而,因为得罪了某些高层,顾准今后的人生之路注定崎岖坎坷。此时,一种传言开始在官场上悄然流布:顾准这个人就是不服用。

红色土豪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顾准作为上海地下党干部,离开革命圣地延安。不久,他摇身一变,变成了顾老板。当时,共产国际业已解散,党员缴纳的党费又杯水车薪,中共不得不绞尽脑汁筹措经费。华中局在党中央的建议下,成立了许多由党委投资、以私人名义注册的公司。

这些被称作"党产"的企业同工商局备案的其他公司表面上一样,但活动能量却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它们可以调动大量的资金,利用军队、地下党等各种关系网进行内外贸易,一些海外华商和国民党大员为了追逐高额回报,也暗中同"党产"公司秘密交易。经华中局书记邓子恢(1896-1972)批准,华中财委指定由顾准来负责华中区的"党产"工作。腰缠万贯的顾老板大笔一挥,"利丰棉业公司"挂牌营业,汪璧担任会计,协助他开展工作。

顾准先搞大规模的棉花收购与出口,继而扩大到棉纱、棉布等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最后利用地下党的关系开拓了上海市场,使利丰逐渐成为远近闻名、如日中天的"民营企业"。

顾准一鼓作气,又兼任了鸿济外贸、大成贸易等公司的总经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作为党产的"总舵主",顾准每天过手的资金成千上万,但他克己奉公,以清教徒般的自律将所有利润全部上缴,不留一个铜板。

1946年6月,国共谈判破裂,内战全面爆发。由于华中党产摊子铺得太广,一时难以收手,为处理好善后工作,顾准在大军压境的危情下依然坚持了三个月,才同李一氓一起向山东撤退。渤海区是山东最为富庶的地区,在此,顾准同中央财政经济部的秘书长薛暮桥(1904-2005)展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争论。当时,渤海区在财政厅长顾准的经营下,生产的粮食完成上缴和储备后仍有大量积余。

顾准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趁此机会帮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邻近的敌占区正好缺粮,粮价很高。顾准颁布了一条新规,准许治下有富余粮食的农户拿出一部分到敌占区的市场上交易,换取他们各自所需的物品,尤其是区内短缺的茶叶。

政令下达后,渤海区的百姓欢呼雀跃,纷纷推着小车去自由贸易。同时,顾准又在边界设卡,照章收税,大大提高了区委的财政收入,一举两得。

可惜,这一消息传到西柏坡(党中央所在地),薛暮桥不高兴了。财政经济部领导中共在全国的财经工作,薛秘书长给顾准发去了申饬的电报,说他资敌。出于战争的考虑,当时的解放军严禁对敌占区输入粮食。然而,顾准对薛暮桥的论调却不以为然,他发了封辩解的电报,不谈什么苍生大义、阶级敌人,而是从尊重常识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切切实实地为百姓谋利。

薛暮桥固执己见。两人通过电报你来我往,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一直处于胶着之势。

彼时的中共党员皆信"真理不是权威的孩子,而是时间的"。因此,无论是中财部部长董必武,还是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副书记陈毅,都静观这场辩论,并不插嘴或干涉。

上海滩的钱袋子

1949年5月,解放军进攻上海。进攻前夕,陈毅命令攻城部队"不准开炮,不准爆破,就是子弹也要长眼睛,避免误伤市民"。

作为接管上海的干部,顾准和潘汉年、刘晓等人在丹阳县集合待命。

眼看胜利在望,大家都很兴奋,来到一个小饭庄喝酒庆祝。回顾地下党时期冒着生命危险在上海战斗的往事,畅想新中国的明天将何等美好,顾准醉了……五月二十四日,先头部队攻入上海市区,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1900-1954)在吴淞口登船,仓皇撤离。

顾准被任命为中共上海市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随接管委员会入驻南京路的金门饭店。

由于需要接管的部门众多,人手不够,上海地下党赶来帮忙。年轻的地下党员顾树桢见到顾准后非常兴奋,对他的年龄发生了兴趣:"顾局长,您究竟多大年纪?"顾准道:"三十四。"顾树桢惊讶道:"我念大学时就看你写的《银行会计》,来见你前,猜测至少也有五十岁了。"顾准笑道:"出书时我十九岁。"顾树桢这才恍然大悟,对顾准更是敬佩有加。

五月二十七日,顾准率顾树桢等人接管财政局。当他坐在豪华的局长室传唤原国民党财政局局长汪维恒(1896-1971)时,汪突然要求同顾准单独谈一谈。

顾准沉思片刻,答应了。待旁人退下,汪维恒爆出一个惊天大猛料:其实我是共产党。1925年,汪维恒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李克农(1899-1962)手下干情报工作,潜伏在胡宗南的三十四集团军。后受陈诚举荐,任少将军需署长,在国共内战时为共产党源源不断地提供军事情报。

上海解放前夕,他秘密策反国民党上海市市长陈良(1896-1971),结果却被陈市长委任为财政局长。

汪维恒告诉顾准,他早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只等接管领导上门。而且,他还有台湾军事设施和美军顾问团的绝密情报,要立即呈交给自己的上线潘汉年。

顾准打了个"了解"的手势,又使了使眼色,让门外诸人进来。汪维恒心领神会,当着众人的面对顾准鞠躬行礼。顾准厉声道:"你就是国民党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汪维恒?""是。"汪低着头回答。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委员会财经接管委员会,正式接管上海市财政局!"汪维恒马上让随员递过大印、钥匙和账册,由他双手呈送给顾准。接管手续完成后,忍俊不禁的顾准派人将汪维恒秘密送往潘汉年处。

他这才舒了口气,并点燃一支自己最爱的飞马牌香烟。飞马烟是新四军当年生产自救时由二师烟厂创建的品牌,虽说后来同"中华"齐名,但因用料低廉、工艺简陋,事实上是劣质烟。但顾准酷爱这一品牌,对它怀有深厚的革命感情,长期只抽飞马牌香烟,结果死于肺癌。

几天后,新政府在国际饭店的丰泽楼大宴上海各界人士。陈毅市长邀请梅兰芳、周信芳等艺术家为全体军政干部上演了《贵妃醉酒》、《打渔杀家》……

新时代开始了。国民党留下的是一个物价飞涨的烂摊子,工业也陷入瘫痪状态。

一万多家工厂,只有30%维持开工;面粉业由于北运道路不畅,产量不到内战前的十分之一;占工业总产值75%的轻纺业,也因缺原料、无销路,基本停产。

遏止通货膨胀、恢复上海经济,是摆在顾准面前最急迫的重任。为稳定物价,新政府用人民币从市民手中兑换一钱不值的金圆券。

但因物资供应跟不上,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华东局财委和市政府反复研究,提出两个空洞的解决方案:1.繁荣上海工商业的生产与流通。

2.积极增加政府的税务收入。问题是,在接管中,尚能盈利的民营企业都被华东财委要走了,留给上海的只有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如自来水厂、发电厂,顾准想要开源节流,异常艰难。

同时,企业家人心惶惶,骑墙观望,都不敢扩大生产。社会矛盾也空前激烈,工人视业主为"反动派",有的甚至认为应该像土改一样把工厂的资产直接分给工人阶级。

对此,顾准采取的办法是:尽快扶植民族工商业,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培养税源,打击偷税漏税。

从晚清到民国,税制管理一直十分混乱,偷逃现象严重。逃税越多,税率越高;税率提高,逃税更厉害。

为了正本清源,顾准把过去遗留的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悉数废除,并公布了一项新规:允许私营企业按人民币物价重估全部财产价值,使之接近实际情况。

这对饱受多年通胀之苦,账面金额与实际资产严重不符的实业界来说,可谓久旱逢甘霖。

接着,顾准连续在税务局主管的《税务通讯》上撰文,阐述自己试图建立依法征税体制、反对运动式征税的观点。四十多年后,经济学家戴园晨在一篇文章中回顾道:"这种依法还是不依法的争论,当时以顾准的去职告终。而今,税收的随意性仍是经济工作中的陋习。"而具体的征税方案,顾准则大胆采用了税政处副处长吕若谦的建议:自报实交,轻税重罚。

由于税率很低,给正在复苏的工商业创造了宽松的经营环境,也为暂不熟悉业务的共产党税务人员提供了学习的时间(曾有税务干部看到一家人露天摆了十几桌办喜事,上前查问酒席是否交税)。但在抽查稽核中,遇有瞒报或少报的,则课以重罚。

定下政策后,署有顾准大名的征税公告贴满大街小巷,并在报纸上全文刊登。

时隔二十年,上海市民发现,顾大才子又回来了。不到两个月,新政旗开得胜,不仅税金大量入库,通胀也有效遏制--顾准的工作得到了陈毅与陈云(时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的高度认可。

信心满满的他找到地政局长汪维恒,建议同自己联手,以地价税回收外滩的"万国建筑群"。

汪维恒极力支持,同后来官至外交部部长的黄华(1913-2010)一道从旁协助。

由于新中国不承认过往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底气十足的顾准对私有土地估价后征收重税。上海解放后,洋商们陷入经营窘境,此刻又面临天价的税单,一个个直冒冷汗,只好将各自的豪华建筑拱手相让,以抵交欠税,而后溜之大吉。

无须任何没收政策,却肃清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残余经济势力,顾准的"逼走法"很快被推广到各大城市,外资企业相继以和平的方式离开中国。

谁敢在顾准手里逃税?

解放之初的上海,经济任务繁重。既要从财力上支持肃清残敌、调运粮食、供应煤炭、抢修公路桥梁,又要疏散、救济十几万难民,清除城市垃圾、恢复交通秩序,还要为市民注射防疫针、改造租界供水系统各自为政的紊乱状态。

并且,上海还苦苦支撑着中央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

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在资金支持上,顾准功不可没。

当然,高效的工作离不开科学的团队建设。据时任顾准的秘书陈新华回忆:

一次,顾准突然对我说:"我总是觉得自己一个脑袋实在不管用,接触面不广,考虑问题的局限性很大。我们能不能想个法子,把全局员工调动起来,号召大家面对严峻的形势,都来动脑、动口、动手。"他拧着眉头,紧闭着嘴唇,额头上显出深深的皱纹。忽然,他伸出左手狠劲往下一劈,朝我道":对,来个"大脑袋"活动!""什么叫"大脑袋"活动?"我纳闷地发问。"集中所有人的脑袋,融汇每个人的智慧,这岂非"大脑袋"?"他笑着说。"大脑袋"活动开始了。每到周六下午,全局员工都要到位于外滩6号大楼的本部学习。顾准亲自上大课做报告。

说是报告,更确切讲是谈心。因为他讲话从不用稿,而是针对大家的思想动态坦诚地和员工们交换意见,谈心里话。员工们根据局长的讲话,随时可以递张条子,写上三言两语都行。每当此时,顾准总是详细地做出解答,然后像珍藏宝贝似的把这些凌乱不堪、毫无规则的小纸片小心翼翼地夹在自己的笔记本里。

为掌握群众的思想脉搏,他总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多少次,他都是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午饭,一边用心听着汇报。有一回,我觉得他实在太辛苦了,便主动为他写好了上大课的稿子。

同类推荐
  •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庄子逍遥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金庸传

    金庸传

    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
  • 凄苦的少年时代

    凄苦的少年时代

    一向墨守成规的表伯父闻讯更是暴跳如雷。他一方面慨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又大加指责政府提倡婚姻自由“成何体统”、“是何世道”?而且他还专门去我家大兴问罪之师,他当面斥责我母亲教子不严,治家不力,致使“竖子”居然有此无礼之举;同时又骂我“忘恩负义”、竟然做此荒唐之事。他声色俱厉地说:“这孩子的书算白念了,竟会做出此等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事,真是有辱程家门声!今后我和你们家一刀两断,再不来往!”话虽如此,此后表伯父一家仍和我们有亲密的联系;而我对他老人家给我的厚爱,也一直感念不忘。
热门推荐
  • 风情独秀于澜

    风情独秀于澜

    风情澜,出众的样貌,乱世奇才,本不愿看战争狼烟四起,却偏偏要靠战争才能解决的争端,她是一个女孩呀,用自己的智慧去守卫和平,一把美人扇,击退万千敌军。在命运的牵连下,王朝的璀璨明珠,欧阳一书,霸道于世人,温柔尽于她——风情澜,默默守护,保她平安,江山和她,从没有孰轻孰重,因为在他心里,她永远是最珍贵的存在,江山易褪去,这份爱他不会放走。欧阳,等打完这最后一役,我就陪你看尽世间繁华,等我。清澜,你想要的,你会得到的。同时倔强的两人,高自尊心的两位闻风丧胆的战场战士,这份情缘,奈何了现实,还是飘散于黄沙?风情澜,你可知道,从始至终,你便是我的心中的王位。
  • 女人三十

    女人三十

    人生能有几个三十?人生又有几个能在关口徘徊而又洁身自好的?袁雪在经历婚姻的平淡、丈夫的背叛后,意外遇到一个令她心动却不能接近的男人,她没有选择做他事实的情人,不是因为这个男人的事业由辉煌走向败落,只是因为她不能容忍也不能接受自己人格的出轨,她只能叹息,“做不了你现实的情人,就让我在精神上与你共舞!”
  • 梧桐花开自栖之

    梧桐花开自栖之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有凤来仪,非梧不栖。百年后,她是小六,街头混混一个。百年前,她是晏非聆,高贵公主一枚。当百年后的她,成为百年前的她。一模一样的容颜,一个鼎盛王朝的覆灭。身世之谜,王朝更迭……一个个谜团随之而来……
  • 诡村(下)

    诡村(下)

    陕西关中这个地方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作为十六朝古都,这里民间流传着“江南才子关中将,陕西黄土埋皇上”的说法,而一些诡异的事件跟它厚重的历史一样,成为陕西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五叔”、“五爷”是阴阳世家“任家”的后人,在祖传的职业之下,成为阴阳先生,又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灵异之旅……
  •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权力密码:当历史遇见经济学

    畅销书作者王伟全新力作!一部以“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观驭人之术,思成事之道”为宗旨、以解开权力运行的法则和密码为目标,从经济学角度解析历史事件的全新历史作品。从大禹治水到刘邦建汉,权力的演变、制度的变革,做事之道、用人之法,一切尽在“权利密码”中。且看古代高人如何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成就千古令名。身为读者的我们,也将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破解政治智慧、分析当前政治经济形势,看懂复杂的社会变革、经济演变,从而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
  •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Loved (Book #2 in the Vampire Journals)

    TURNED is a book to rival TWILIGHT and VAMPIRE DIARIES, and one that will have you wanting to keep reading until the very last page! If you are into adventure, love and vampires this book is the one for you!
  • 武神龙尊

    武神龙尊

    龙血沸腾,战天斗地!四海八荒,惟我独尊!
  • 不平凡的人生

    不平凡的人生

    如果我告诉你这一切都是真的,你会相信吗?一次离奇结婚,开启我半辈子不平凡的人生。
  •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萌徒成凰:面瘫师尊很焦躁

    萌徒成凰:面瘫师尊很焦躁

    哥哥和未过门的嫂嫂被师父救了,因为他们有命定的姻缘。可是师父怎么也不肯让她亲。真是讨厌。他说你应该去亲那个人,不要亲我。啊呸,我亲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