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船一下像流星随着怒涛冲去,一下又绕着险滩迂回浮进。最著名的三个险滩是:泄滩、青滩和崆岭滩。初下泄滩,你看着那万马奔腾的江水会突然感到江水简直是在旋转不前,一千个、一万个漩涡,使得“江津”号剧烈震动起来。这一节江流虽险,却流传着无数优美的传说。十一点十五分到秭归。据袁崧《宜都山川记》载:秭归是屈原故乡,是楚子熊绎建国之地。后来屈原被流放到泊罗江,死在那里。民间流传着:屈大夫死日,有人在泊罗江畔,看见他峨冠博带,美髯白晢,骑一匹白马飘然而去。又传说:屈原死后,被一大鱼驮回秭归,终于从流放之地回归楚国。这一切初听起来过于神奇怪诞,却正反映了人民对屈原的无限怀念之情。
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经过很长一段急流绕过泄滩。在最急峻的地方,“江津”号用尽全副精力,战抖着,震颤着前进。急流刚刚滚过,看见前面有一奇峰突起,江身沿着这山峰右面驶去,山峰左面却又出现一道河流,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我们遥望了一下香溪,船便沿着山峰进入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兵书宝剑峡。这儿完全是一条窄巷,我到船头上,仰头上望,只见黄石碧岩,高与天齐,再驶行一段就到了青滩。江面陡然下降,波涛汹涌,浪花四溅,当你还没来得及仔细观看,船已像箭一样迅速飞下,巨浪为船头劈开,旋卷着,合在一起,一下又激荡开去。江水像滚沸了一样,到处是泡沫,到处是浪花。船上的同志指着岩上一片乡镇告我:“长江航船上很多领航人都出生在这儿……每只木船要想渡过青滩,都得请这儿的人引领过去。”这时我正注视着一只逆流而上的木船,看起这青滩的声势十分吓人,但人从汹涌浪涛中掌握了一条前进途径,也就战胜了大自然了。”
中午,我们来到了崆岭滩跟前,长江上的人都知道:“泄滩青滩不算滩,崆岭才是鬼门关。”可见其凶险了。眼看一片灰色石礁布满水面,“江津”号却抛锚停泊了。原来崆岭滩一条狭窄航道只能过一只船,这时有一只江轮正在上行,我们只好等下来,谁知竟等了那么久,可见那上行的船只是如何小心翼翼了。当我们驶下崆岭滩时,果然是一片乱石标立,我们简直不象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找寻小径跋涉前进了。
十一月十九日
早晨,一片通红的阳光,把平静的江水照得像玻璃一样发亮。长江三日,千姿万态,现在已不是前天那样大雾迷蒙,也不是昨天“巫山巫峡气萧森”,而是苏东坡所谓的“楚地阔无边,苍茫万顷连”了。长江在穿过长峡之后现在变得如此宁静,就像刚刚诞生过婴儿的年轻母亲一样安详慈爱。天光水色真是柔和极了,江水像微微拂动的丝绸,有两只雪白的鸥鸟缓缓地和“江津号”平行飞进,水天极目之处,凝成一种透明的薄雾,一簇一簇船帆,就像一束一束雪白的花朵在蓝天下闪光。
在这样一天,江轮上非常宁静的一日,我把我全身心沉浸在“红色的罗莎”——卢森堡的《狱中书简》中。
这个在一九一八年德国无产阶级革命中最坚定的领袖,我从她的信中,感到一个伟大革命家思想的光芒和胸怀的温暖突破铁窗镣铐而闪耀在人间,你看,这一页:
雨点轻柔而均匀地洒在树叶上,紫红的闪电一次又一次地在铅灰色中闪耀,遥远,隆隆的雷声像汹涌的湃澎的海涛余波似地不断滚滚传来。在这一切阴霾惨淡情景中,空然间一只夜莺在我窗前的一株枫树上叫起来了!在雨中,闪电中,隆隆的雷声中,夜莺啼叫得像是一只清脆的银铃,它歌唱得如醉如痴,它要压倒雷声,唱亮昏暗……
昨晚九点钟左右,我还看到壮丽的一幕,我从我的沙发上发现在窗玻璃上的玫瑰色的反照,这使我非常惊异,因为天空完全是灰色的。我跑到窗前,着了迷似的站在那里。在一色灰沉沉的天空上,东方涌现出一块巨大的,美丽得人间少有的玫瑰色的云彩,它与一切分隔开,孤零零地浮在那里,看起来像是一个微笑,像是来自陌生的远方的一个问候。我如释重负地长吁了一口气,不由自主地把双手伸向这幅富有魅力的图画,有了这样的颜色,这样的形象,然后生活才美妙,才有价值,不是吗?我用目光饱餐这幅光辉灿烂的图画,把这幅图画的每一线玫瑰色的霞光都吞咽下去,直到我突然不住笑起自己来。天哪,天空啊,云彩啊,以及整个生命的美并不只存在于佛龙克,用得着我来跟它们告别?不,它们会跟着我走的,不论我到哪儿,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会跟我同在。
“江津”号在平静的浪花中缓缓驶行。我读着书,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渗透我的全身。我必须立刻把它写下来,我愿意把它写在这奔腾叫啸、而又安静温柔的长江一起,因为它使我联想到我前天想到的“战斗——航进——穿过黑夜走向黎明”的想象,过去,多少人,从他们艰巨战斗中想望着一个美好的明天呀!而当我承受着像今天这样灿烂的阳光和清丽的景色时,我不能不意识到,今天我们整个大地,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芬芳、宁馨的呼吸,这社会主义生活的呼吸,正是全世界上,不管在亚洲还是在欧洲,在美洲还是在非洲,一切先驱者的血液,凝聚起来,而发射出来的最自由最强大的光辉。我读完了《狱中书简》,一轮落日——那样圆,那样大,像鲜红的珊瑚球一样,把整个江面笼罩在一脉淡淡的红光中,面前像有一种细细的丝幕柔和地、轻悄地撒落下来。
最后让我从我自己的一封信中抄下一段,来结束这一日吧:
夜间,九时许从前面漆黑的夜幕中,看见很小很小几点亮光。人们指给我那就是长江大桥,“江津”号稳稳地向武汉驶近。从这以后,我一直站在船上眺望,渐渐的渐渐的看出那整整齐齐的一排像横串起来的珍珠,在熠熠闪亮。我看着,我觉得在这辽阔无边的大江之上,这正是我们献给我们母亲河流的一顶珍珠冠呀!……再前进,江上无数蓝的、白的、红的、绿的灯光,拖着长长倒影在浮动,那是无数船只在航行,而那由一颗颗珍珠画出的大桥的轮廓,完全像升在云端里一样,高耸空中,而桥那面,灯光稠密的简直像是灿烂的金河,那是什么?仔细分辨,原来是武汉两岸的亿万灯光。当我们的“江津”号,响亮地向武汉市发出致敬欢呼的声音时,我心中升起一种庄严的情感,看一看!我们创造的新世界有多么灿烂吧!……
一九六○年
[鉴赏]
刘白羽的《长江三日》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散文,作者采用日记的形式,描述了本人乘船自重庆、经三峡至武汉这段航程所领略的无限风光,并将情与景交融起来营构意境,抒写了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思索。意境广阔,寓意深远。堪称刘白羽散文的代表作。
《文心雕龙·诠赋篇》中写到:“情以物兴,故义明雅,物以情观,故词必巧丽。”强调作品中的“情”要以“物”作基础,“物”也应融合着情。刘白羽这篇散文的景物描写,处处都融合着作者真切的感情,每一段写景文字都透露着作者的感情色彩,例如,写黑夜江船所见:“我一个人走到甲板上,这时江风猎猎,上下前后,一片黑森森的,而无数道强烈的探照灯光,从船顶上射向江面,天空江上一片云雾迷蒙,电光闪闪、风声水声,……你觉得你自己和大自然是那样贴近,就像整个宇宙,都罗列在你的胸前。水天、风雾、浑然融为一体,好像不是一只船,而是你自己正在和江流搏斗而前。”我们从这段景物描写中,深切感受到作者时代的激情和豪放、旷达、进取的精神。
随着“江津”号三天的航程,作者根据时间和地点的变易,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景方法,把长江及两岸的无限风光,作为能动的画廊,向读者展示出变幻无穷的画面。在其间,并细致运用了“移情”手法,使景物形象变成感情形象。例如:在描写船在三峡行进的情景时,这样形容:“峡急江陡,江面布满大大小小漩涡,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丛山峻岭之间漫步前行的旅人”。又如:当船行驶至长江中下游江段时,这样描绘到:“长江在穿过长峡之后,现在变得如此宁静,就像刚刚诞生过婴儿的年轻母亲一样安祥慈爱。”这些都是将无“情”之物,赋予了人物感情。如此写来,作品中的“物”也就与作品中的“人”,有了近似的喜怒哀乐。“物”对“人”就产生了艺术感染作用。
写三峡胜景,是这篇散文的“高潮”,作者通过细心观察和比较,成功地写出了景物个性美,三处没有一笔犯重,并各有特色,真是难能可贵。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把内容转化为形式的过程,着力在情与景有机地融合上。他把写景与抒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将情语融景语,用独特之情贯独特之景,使情与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而构成一个传情达意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