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7300000003

第3章 歪曲的艺术(2)

周亚夫不但罪了皇帝,还得罪了皇帝的老婆。当然,还得从景帝的老母亲窦太后说起,窦太后有一件心事,那就是她的兄弟当初在她当皇后的时候没有被封为侯,而当她成为太后的时候,想要封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她没有这个权力,按她的身份也没有这个规矩。所以,她提出要封王皇后的兄长王信为侯。景帝立即表示同意,可周亚夫不同意。周亚夫援引成规说:“想当年高祖皇帝曾做出规定,不是皇帝刘姓子孙,一律不得封王;没有在战场立有战功的,一律不得封侯。谁要是不按规定封了王或是封了侯,那就天下群起而攻之。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兄长,可他没有在战场立过功,如果封他为侯,不符合当年高皇帝的规定。”周亚夫所说的这段话是依据刘邦当年与群臣杀白马而所发的誓言,目的就是让群臣与皇帝共同管理好刘氏江山。周亚夫这么做当然是正确的,即使是景帝听了,也是沉默不语。他当然不敢违背祖宗成法,所以,王信就没有被封侯。王皇后知道这件事情后,当然会大怒不已,周亚夫的危险又增加了一层。

周亚夫不但得罪了皇室成员中最重要的两位,还得罪了一位诸侯王。这事还得从七国之乱说起。七国之乱时,梁王刘武站在朝廷这边,七国想要攻长安就必须要从梁王领地过。所以对梁王的军事行动频繁而有力度。周亚夫被任命为讨伐元帅后,梁王向他求救兵。周亚夫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景帝报告说,暂时先让梁王拖住吴王(七国之乱的首脑),他有一套计划可以摧毁七国。景帝当时同意了他的计划。

可七国被平息后,梁王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就非常怨恨周亚夫。每次来朝见,都在景帝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这些坏话里大都是诬陷的。而诬陷的内容大都跟周亚夫功高震主有关。可景帝因为对周亚夫有成见,就相信了这些话。

结果,周亚夫不但不讨景帝的喜欢,反而还让景帝疑心他有造反的心思。等于说,周亚夫当时在汉帝国朝廷中所处的地位已经相当孤立、非常危险了。可周亚夫却不懂得保身之道,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尤让人感到奇怪的是,他居然没有察觉到山雨将要袭来。

汉帝国的历史上有几大冤案,周亚夫案是其中之一。皇帝苦心经营地诬陷大臣,这并非是首例,也不是最后一例。但如景帝诬陷周亚夫这样的案件毕竟还是历史上少有的,原因就是那句“地下造反”的名言。即使这句名言不是景帝亲口说出来的,也是他授予的。

周亚夫的儿子买兵器是事实,但兵器这一事实跟谋反这一事实相差万里,从那句名言中就可以看出,景帝出色地完成了诬陷者的一项技术手段:把事实歪曲的让人瞠目结舌。

周亚夫的经历让人想到了大宋年间的另一位位极人臣者。此人叫卢多逊,是太宗时期的兵部尚书。宋太宗是通过什么方式从皇帝宋太祖那儿得到皇位的,这个即使在今天也很难说清楚,有一个斧声烛影的说法,但事实跟名字一样虚无缥缈。不过,宋太宗对外的说法却是很肯定的,他即位的根据是金匮之盟。

太祖赵匡胤的母亲杜太后生了五个儿子,长子赵济,早死,追封邕王;次子就是太祖;三子是太宗赵匡义;四子赵廷美;五子匡赞,早夭,追封夔王。宋朝建立,赵匡胤封三弟为晋王,四弟为魏王。据太宗的说法,杜太后曾经重病,临死前派人找来太祖,并召宰相赵普进宫。她问太祖:你知道自己是怎么得的天下吗?太祖回答说,是凭您老人家的恩泽得到的。太后说,错了。你能得天下是因为后周用小孩子来当皇帝。所以,以后你死了,要把皇位传给弟弟。太祖是个孝子,只好同意。太后便命令赵普把这个记下来,藏在金匮里,作为以后皇位传承的凭证。

因为这个事情只有太后、太祖和赵普知道,所以当太宗即位,赵普旗帜鲜明地出来证明的时候,大家当然只能把太祖的两个儿子德绍、德芳撇在一边,一心一意地封太宗为帝。不过既然有这个金匮之盟,太宗之后就得由廷美即位,这个弄得太宗心理很不爽。金匮之盟也就成了把双刃剑,除非廷美从这个皇族的体系之中消失。

精明能干的赵普再次出手。他先劝太宗,难道您没有看到太祖传位给弟弟的后果吗?言外之意是,太祖的两个儿子德绍和德芳一个自杀、一个病死,都没有得到善终,自然太宗死后子孙估计也得不到什么好待遇。于是,太宗下定了决心,搬掉廷美这块传位给儿子的“绊脚石”。

方法很简单——诬陷。而罪名就是谋反,和周亚夫的案子一样,太宗皇帝也不需要有明确证据,只要稍微有那么一点点影子就足以置人于死地了。这时候,卢多逊和周亚夫一样倒霉了。赵普始终对卢尚书不友好。他跟太宗说,最近兵部尚书卢多逊和魏王赵廷美走的很近,他们好像在密谋什么。“他们好像在密谋什么”就是歪曲事实。的确,卢多逊身为兵部尚书,而赵廷美则是武将,二人之间有事情商量顺理成章。但太宗皇帝相信,二人在密谋什么。调查之下,他很快得到了两人频繁接触、密谋造反的“证据”,于是,卢多逊被判处死刑,诛九族。但他的死和周亚夫有一点不同,他的死不过是太宗皇帝敲山震虎,引蛇出洞。他真正想对付的是赵廷美。赵廷美不久后被削去一切官职,仅保留魏王名号。不久,又被太宗诬陷口出怨言,把他贬为涪陵郡公,迁往房州安置。魏王受不了这种打击,没过多久便忧愤而死。

景帝通过诬陷达到了教训周亚夫的目的,而太宗皇帝则通过诬陷达到了传位于自己儿子的目的,两人的诬陷手法可谓各有千秋。

3、石显最能事

石显是汉朝元帝时期的一位宦官,也是汉朝历史上第一个专权的宦官。石显的出身很高贵,其家族是当时的一个豪门望族。和许多纨绔子弟一样,石显可谓吃喝玩乐,无所不为。在这种放肆的生活中,不由地触犯了当时的法律。按刑律,应被判死刑。但由于其家族势力庞大,所以免了死罪,但活罪难逃。被处以宫刑,进入宫中当了太监。此时还是宣帝时期。

宣帝是汉朝比较清明的一个皇帝,所以石显在进入宫中充当一个普通的服役侍者的时候不敢太过放肆,所以,他在适应宫中生活的时候做起事情来总以谦虚谨慎为第一要务。渐渐地,他发现,宫中是个斗争相当激烈的地方,如果想要活得更好,就必须要爬到最顶层,而爬到最顶层最先要做的就是找一个梯子。石显的梯子就是一个叫弘恭的宦官。

弘恭比石显进宫早许多年,他对宫中的熟悉程度自然也要比石显高,而且,弘恭深谙懂文史与法律,在为人处世上圆滑老练。石显自从跟了弘恭后,俨然脱胎换骨。在宫中开始慢慢崭露头角。不过由于宣帝对宦官的压制,二人始终没有机会掌握一定的权力。宣帝死后,元帝继位。元帝也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但其性格中有着不稳定因素,所以宣帝驾崩前特意给他安排了三位辅政大臣。这三位就是元帝的老师萧望之和周堪,还有一位叫史高的外戚。

萧望之不但是汉帝国的一位名臣,而且还是这个帝国最有名气的一位儒家学者,其儒学之精深,道德品质之优秀,在汉朝历史上也是无人可以比肩。萧望之在宣帝时代是元帝的老师,辛苦教授了元帝八年儒家学说,从这一点来看,元帝并非是个不学无术的君王,相反,在萧望之的教导下,深受儒学影响的这位皇帝还有奋发图治之心。登基后,他对萧望之的重视程度更是有增无减。但同时,这位优柔寡断,毫无安全感的皇帝也开始重视上了宦官。石显就是在这个时候跃入元帝眼帘的。

石显这样的人很容易会被没有头脑的皇帝所喜欢,因为他善于左右逢圆,更善于揣摩皇帝的心理和喜好。逐渐地,石显受到了元帝的重视,开始参与一些朝廷政事。萧望之在开始的时候对这位太监谈不上有好感,但也并没有厌恶他。石显对一些政事的处理倒很让萧望之满意,可没有多久,萧望之就感觉到了危机。石显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由于他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所以一旦他想建立势力,其速度则是相当迅速的。不久后,凭借多人的举荐,石显进入权力中枢,与萧望之平起平坐了。

萧望之不但道德品质优良,而且才干非常,更由于他是顾命大臣,所以当朝廷渐渐地被石显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他立即挺身而出,向元帝告石显的状:“管理朝廷机要的职务是相当重要的,祖宗成法,这一职务该由贤明的人来担任,可如今皇帝您在宫廷里享乐,把这一职务却交给了太监,这不是我们汉帝国的制度。况且古人讲:‘受过刑的人是不宜在君主身边的’。这种情况现在应该立即改变。”元帝不知所然,居然就把这奏章交给石显看了。石显看完,其怒火中烧自然不必想象。他决定对萧望之动手。

石显有能力,否则仅凭阿谀奉承不可能到达他那个位置。石显对帝国法律的熟悉程度可能比专门从事法律的专业人士还要强。他在历次排除异己的时候,都是从国家法律条文中找到对应的一条,让被迫害者无话可说。

但在对付萧望之一事上,石显不能从法律条文中找到任何“证据”,萧望之仿佛永远都是正确的化身,用其品德和才干证明着他的光明正大。石显只能通过诬陷的手段来达到他自己的目的。

他对元帝说:“萧望之结党营私,想专擅权势,为臣不忠,又污蔑皇上没有才德,请谒者召致廷尉。”石显的这段话编得非常好,萧望之既然要处理朝政,难免就要和其他大臣们在一起商量事情,“结党营私,专擅权势”是也。而“污蔑皇上”则是指萧望之曾多次要求皇帝不要亲近宦官,在奏章中自然会苦口婆心地提到皇帝应该聪明一点。

这一歪曲事实的诬陷之词居然就被元帝所接受了,而之所以被元帝接收,首先是因为元帝本人相信石显,其次他是个并能明察秋毫的皇帝。

不久后,元帝很久没有见到萧望之,就问石显。石显立即提醒他,几天前是您让我们把他扔进监狱的啊。元帝大惊,石显就解释说,“召致廷尉”就是扔进监狱啊。

元帝大怒,他把自己的无知怪罪到了石显的头上,并立即要求放人。石显虽然同意放人,但却告诫元帝说不能再用萧望之了。因为:“您刚即位,而您的老师就进了监狱,大臣们会认为您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您若把他们无故释放且恢复官职,那就等于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您的威信由此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的。”元帝想了想,同意了。萧望之虽然免了一死,可官职也被免了。但不久后,元帝觉得朝廷没有萧望之仿佛缺了点什么,就把萧望之官复原职。

萧望之满心欢喜毫无怨言地上任了,可他的儿子很气愤。他儿子认为,父亲无缘无故被捉进监狱,又没有任何理由地被释放被免职,如果这证明有罪,那么,现在被重新起用又代表什么?即使现在被起用了,当初见监狱总该给个说法吧。他儿子一气之下就上书要求给他父亲一个说法。

石显在萧望之被重新起用后还很忐忑不安,见到萧望之儿子的申诉书,立即兴奋不已。他对元帝说道:“萧望之心怀不满而指使儿子上书,他这可是犯了不敬罪……他之前就专权擅朝。所幸没有被治罪,现在居然不悔改,反而怀恨在心,唆使儿子上书,归恶于皇上。他自以受先皇旧恩,不会处罪,而怀此不敬之心。所以……”这一次,他没有说“请谒者召致廷尉”这样的官话,而是说得很朴实,“应该把他扔进监狱。”

但是,石显在说了那么多诬陷之言后,居然只是希望元帝把萧望之扔进监狱这么简单,也许有人会认为石显发了慈悲之心。事实上并非如此。萧望之反对宦官专权是朝廷上下皆知的,他绝对是石显的眼中钉。石显想要把他置之死地是必然之事。而石显之所以显出仁人的样子来,无非是他了解元帝的心理。元帝不想杀自己的老师。

所以,石显就对元帝说:“我们只是把他投进监狱,只要他有悔改之心,可以放了他,让他回家养老。”元帝这才勉强同意,但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上一次他可以以自己不知道“召致廷尉”是什么意思为由来让老师释怀。而这一次,却是他亲自下的令。萧望之也不是没有进过监狱,但上一次是突然被捉,没有来得及想儒家教义关于君子是否可以容忍被小人陷害而又进监狱被狱吏侮辱的事情。这一次他有时间思考这些人生与尊严的问题。所以当皇上派来的人围住他的府第,使者向他宣读了逮捕令后。萧望之立即就想到了自杀。

他的一位弟子也劝他说要保持名节,最后的方法就是现在立即自裁。萧望之仰天长叹道:“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然后就让人拿来毒药,喝下去死掉了。据说元帝得知自己的老师自杀后,捶手震惊:“果然杀吾贤傅!”然后是连续几天吃不下饭,哀哭声感染左右。

但他并没有定石显的罪,石显在这个政治舞台上还要活跃很久,即使他后来下场凄惨,却也不是元帝的事情了。

事实上,汉朝对诬告罪的法律规定相当严厉,诬告和杀伤人一样为重罪。就在汉宣帝元康四年,朝廷下诏书规定,80岁以上的人犯有其他罪行,都可以不予处罚,惟独诬告和杀伤人,仍然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由此可知,诬告罪在汉帝国统治者那里的重视程度有多重。但仍旧不能避免出现石显这样的诬陷份子,而且还是贯犯。所以说,在帝制时代,诬陷罪是否是法律打击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接收者皇帝的素质。如果萧望之遇到的皇帝是宣帝,那么,石显的诬陷永远不可能成功。石显在诬陷上的天分也就不可能被施展出来。

4、折奸侯燕广

东汉第二任皇帝明帝在位时,一个叫燕广的布衣被封为折奸侯。“折奸”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好,因为里面有个“奸”字,幸好,前面还有个“折”字,大概意思是,燕广这个“侯”是通过揭发别人的奸情而受封的。但事实上,燕广是通过诬告才得到的这个侯。

此事说来话长。东汉建立后,在诸侯王的问题上,仍旧执行西汉所定下的基本国策,那就是封宗室子孙到各地为诸侯王。开国皇帝光武在位时,明帝的哥哥刘英被封到楚地为王。楚地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湖南湖北和江苏西南部,在东汉时期,这个地方完全可以用兔子不拉屎来形容。而刘英所以得到这样一块地方,全是因为他的母亲不被宠爱,能得到这个地方,刘英已经是心满意足了。光武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刘英离开了洛阳到楚国去当他的诸侯王。在汉朝,想要把诸侯王做好,其实并不容易。虽然在西汉时期,武帝通过推恩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王们的势力,但由于当年的通信与交通都非常不发达,诸侯们独占一地,到底在做什么,身在中央的皇帝还是非常在乎的。刘英来到楚国后,深知王位来得容易失去也很容易,所以就采用了一种看上去非常有效率的方法来让皇帝放心,那就是崇奉黄老。他命人在王宫内设置了黄老牌位,晨祭昏祀,以示崇敬。一时之间,楚国的许多上层人士都和他一样的崇信黄老。

同类推荐
  • 战国之军师崛起

    战国之军师崛起

    穿越战国,身处战场前线。连鸡都没杀过的白晖有三个选择,砍人、被人砍,不战被秦律砍。如何逃脱砍与被砍的命运?惊闻兄长姓白名起!白起:幸得吾弟!再无后顾之忧!秦王:秦有白氏兄弟,乃是秦之大幸!秦国士兵:白将军是个大好人!白晖:王上,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 大唐盛世我来了

    大唐盛世我来了

    一个普通大四毕业生,和别人一样追寻梦想的时候,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就在忙着赶面试的时候,因为发生了一些事情,意外来到了大唐...
  •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古蜀之肺:大慈寺传

    大慈寺虽然经历了千多年的发展,但一直没有一部完整像样的寺志,因此其寺庙诸多情形付诸阙如。一座寺庙的历史,没有很好的实物档案和地下文物相互印证,没有较为完备的寺志,那么要说清该寺庙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由远及近,作者顺着历史的光环娓娓而谈,述说着一座寺庙的兴衰。于成都而言,大慈寺今天的地位十分重要,身处城市之心,人文厚重,就像一叶肺片一样,左边是文化新闻区,右边是现代商业区。所以被称之为“古蜀之肺”。这,也正是作者在此书中,游刃有余的表达关键所在。
  •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汉武帝与中外朝制度》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黄老学说与独尊儒术、建立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一代雄主的功过是非等内容。
  •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

    《追昔抚今》的书名“追昔抚今”并不是通常说的“抚今追昔”的笔误。今天,我们生活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复兴的基础是五千年的辉煌。复兴人人有责,这就要求人人懂历史、爱历史。遗憾的是,如今有的中国人,对中国历史所知不多,还说:“都什么年代了!”“追昔抚今”这个书名,把“追昔”换到前面,有意突出“追昔”,是友情提醒,更是郑重呼吁:“追昔抚今”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从“追昔”入手,把落脚点实实在在地放在“抚今”,强调昔为今用,不致读史写史沦为空谈。具体讲,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合乎逻辑而不牵强附会地让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时代前进中释放正能量。
热门推荐
  • 逆天重生神医

    逆天重生神医

    她南宫曦,南界大陆第一世家的嫡女,被世人称之为废物,人人唾弃。重醒来,什么灵器,丹药,她一抓一大把,并且上古神兽跟在她身后,谁又知道她的身份是如此高贵。某美男被人称为冷峻,从不接近女人的王爷,不过在南宫曦面前什么节操全没啦,“你到底要跟到什么时候?”“怎么生气啦,娘子”“喂,谁是你娘子”“呵呵”某男溺宠的看着,某女忍不了啦“喂,求你了,放过我吧,大哥”某男低垂“娘子,好歹咱们也是在一起睡过的,不是吗?”
  • 妙笔生花

    妙笔生花

    好运从天而降传说中的神笔掉到咱的身上从此后画瓜得瓜,画豆得豆手握神笔,画出一片新天地本文泪求收藏、推荐凤的书友群:63228149,敲门砖女主名字。
  •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典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两次全球性大战,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被卷入其中。其空前的广度、深度和烈度,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两次大革命,给予军事战略和战争观以巨大的影响。本书精选了两次世界大战中的20个经典战役。翻开本书,你将亲身感受当年那一个个惊心动魄、宏伟悲壮的经典战役。透过本书,也带给我们一次心灵上的洗礼: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 醉情花仙

    醉情花仙

    ***红尘万丈都没这么流行,甚至就连牛郎织女都出来玩穿越,好孩纸们,你还会玩哪天马行空的过家家失踪吗?都来坐坐玩穿越吧,沙发都准备好了,此时不来,更待何时。保证质量,书足够肥了,请放心跳坑吧***他本是一个平凡到再也不能平凡的凡夫俗子,可是他却有神话般的名字。他的名字叫牛郎。她出生比天贵,却不能比凡人自由,不过就是她的名字注定了他的传说。她的名字叫织女。红尘不出,仙缘美满比喻不了平凡的生活,一道金光,牛郎织女穿越。牛郎织女神话爱情穿越之醉情花仙爱情传说。虐世,虐缘,虐情,虐心,虐身,虐魂,都不过是千年百世,万劫成民,再一度红尘,不藏笔,一剪纸心,只为你回眸间望我一眼。劫,惑,心,色,唯爱永存,只是在那一尘世虐缘浮萍,众人无一不惊讶:“原来他并没有失踪。。。。。。”这本来就是人在江湖,心如四季,如果你想我了,那就来江湖找我吧。***第一次写书,简介无力,情先目睹小文为后快,记得写评论滴脚印哦***嘎嘎,求包养***心滴华丽丽分割线,听说好文是好孩纸点击,收藏,推荐出来的哦***听说好孩纸看文文会收藏和推荐,你,今天收藏了吗?***推荐了吗?***
  • 戈村鬼船

    戈村鬼船

    蓝宣道长在静思。这是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哪怕是东海旁的一处黄沙渔村都晕染到了战火的气息。董家军杀过了秦川,取代张家军成为了这块咸地皮的土皇帝,军阀混战就像是主妇买苹果时的讨价还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谁会松口。渔村叫戈村,有人说是一个叫戈的人在这里扎了根,也有人说,是从海沙下淘出了无数古代沉戈。戈村就如它的名字,灰暗无奇。
  • 步步惊心(下)

    步步惊心(下)

    桐华2020年的全新经典修订版,新增全新序言。讲述平行时空中,故事背后的故事。若曦知道历史的走向,也知道所有人的命运,却唯独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回到清朝的一切事,遇到的所有人,对她而言就像一场游园惊梦,不得不步步惊心,如履薄冰。这一路,她最终和四阿哥倾心以对,但无奈摆在两个人面前的不仅有身为皇帝的无奈、九王夺嫡后其他阿哥的命运以及若曦自己内心的渴望和坚持。所有的这些都在两个人之间不断拉扯,最终的最终她选择离开紫禁城,但妥贴安置在心底的那个人从不曾忘却。
  •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奋斗21天,考上公务员

    国内第一本面向公务员考试的心灵励志兼方法指导书,全书全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为什么要报考公务员;第二部分则是对公务员考试笔试《行政职业测试》和《申论》两门课的难点、特点、考试技巧进行分析,并制定为期21天的“三轮”复习方法;第三部分是针对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进行各类情景模拟并指导考生在不同情况下发挥出最好效果;第四部分则是指导考生在体检、政审环节要准备哪些资料、有哪些注意事项。第五部分是按具体情境分析刚刚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如何面对工作中的挑战和机遇,这一部分系作者亲身体验,其精彩程度堪比《侯卫东官场笔记》等小说;而实用性更胜一筹,曾引得百万网友疯狂转贴!
  • 翼人的悲伤

    翼人的悲伤

    翼人和人类富家女孩的相爱相恨,到最后释怀一切随风而去。不过,新的一切又开始了。
  •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希望生命迸发出最绚丽的色彩,生活奏响最强劲的回音。为激励广大读者朋友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编者精心汇编了这本《最让你坚强勤奋的励志故事》。本书汇集了古今中外几百个励志故事,从努力进取、坚强勤奋、积极奋斗等方面切入,用浅显易懂的小故事来抛砖引玉,以精确到位的励志箴言来进行点拨,帮助广大读者扬起理想的风帆,更加坚强、乐观、勤奋、勇敢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 三点钟

    三点钟

    康奈尔·伍尔里奇(ComellWoolrich):1903年生于纽约市。19世纪20年代,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时开始创作小说。并于30年代至40年代与雷蒙德·钱德勒以及詹姆士·M·凯恩一起成为“黑色体裁”小说的创始人之一。写出了如《后窗》、《我嫁给了一个死人》之类被称为“黑色系列”的经典悬念小说。他的作品被后人大量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有名的是希区柯克的《后窗》和楚孚的《黑衣新娘》。康奈尔·伍尔里奇于1968年酗酒过度而去世。她为自己签署了死亡执行令。他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这事不能怪他,她是咎由自取。他从没见过那个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