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8400000006

第6章 从中央到中央(1)

敬酒不吃

王安石于1054年回京述职,等待下一步任命。中央政府还是希望他参加三馆考试,王安石再度拒绝。“事不过三”这句话是提醒人适可而止的,但同时“事过三”也是一种引人注意的手法。你在大街上的同一个地点摔一次,别人会取笑你。如果你摔两次、三次,别人就会觉得这是一种戏剧,认为你是个行为艺术家。

王安石连上两封拒绝信,无非是,京城消费太高,按照规定,我若进了三馆,至少要一年后才能升大官,拿高薪。一年时间,难道我全家吃糠吗。

政府立即告诉他,不用一年时间。领导都说了,走个形式,先担任图书馆校对(集贤校理),很快就让你做大官、拿高薪。王安石又连上两封拒绝信,搞得宋仁宗很是头疼,只好由他。

但是,王安石四次拒绝政府的光荣任命,却让整个官僚系统沸腾起来。韩氏家族的韩维就联合诸多推崇王安石的官员,一起来劝他。当时,文彦博已被外放,如果还在京城,必然是苦口婆心,矢志不渝的劝说。

王安石索性跑回老家呆了些日子,回京后,劝他入三馆的风潮平息,王安石平静的等着外任。不过这次,王安石等了很久。北宋政府国考招生人数极多,皇亲国戚的门下极多,达官贵人的亲戚更多。大家都在忙着跑官,而且还插队。王安石就被人插了好几次,一年过后,王安石还在等。如果按他的说法,他肯定在京城喝西北风了。

欧阳修如雪中的炭火一样出现在王安石眼前。欧阳修和王安石在此之前一直想见面,但都不能如愿。王安石一直在地方任职,每次回京城,欧阳修要么被下放,要么就是在跟契丹人谈判。这一次,神交多年的两人终于见面。欧阳修指示王安石,可以先挂个图书馆校对的职务,然后再空降到国防部下属坦克军械所(群牧司)。

——北宋时期的群牧司隶属兵部,基本职责就是对全国的马匹(大多数都是战马)进行管理。帝制时代,一匹马就是一辆坦克,千军万马就是一个坦克集团军群。所以我用坦克军械所来说明这个机构,并不太过分。

至于职位嘛,欧阳修说,可以先给你个部长助理(判官)玩玩。

王安石可以不答应这个安排,但家人怎么办。没有经济来源,贫贱家族百事哀。王安石不能说服自己拒绝这一提议。

当苏轼在考场上横扫千军,意气风发的步入进士大军时,王安石进入坦克军械所开始他的第一次京官生活。时间是1056年。

这是一次局部的风云际会。坦克军械所的长官是那位额上有月牙纹身的包拯包青天。不过,“包青天”的传说还要等一年后才开始散播。包拯在此之前担任过最大的官职是监察委员(御史),在此任上,他已经将后来的“刚直”与“铁面”精神融会贯通。

宋仁宗大老婆的哥哥张尧佐靠着妹妹而官运亨通。但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老张想要弄个军区司令(节度使)玩玩。妹妹对哥哥的理想极力支持,让老公赶紧办理此事。在一次政府高层会议上,宋仁宗拿出这个决议,让大家同意。老包“月牙”发亮,走上前看定了宋仁宗,唾沫横飞,喷了宋仁宗一脸。反应极为激烈。

宋仁宗小心翼翼的说,军区司令只是个粗活,没啥技术含量。老包震怒:“太祖(赵匡胤)和太宗(赵光义)都曾做过军区司令,您怎么可以说是粗活?”

宋仁宗回到家,老婆赶紧上来问情况。宋仁宗气恼的说,你只知道节度使,节度使,却不知包拯那小子是御史!

北宋一直是中国帝制史上最民主的一个王朝,做皇帝的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尤其是宋仁宗,被民主压得简直就不像皇帝。那些万恶的高级官员,特别是中坚份子组成的政治局总跟他对着干。宋仁宗是个好心肠的领导,后宫小老婆们的工资被政治局常委们压的极低,宋仁宗想给这些小老婆涨工资。

于是,就任命这个为端茶科科长,那个担任梳头所所长,然后规定级别工资。常委们对后宫的事从不过问,这使宋仁宗和那些小老婆异常高兴,熬了月末,去领工资,让宋仁宗和小老婆们恼火的是,工资平静如水。常委们说,领导您在自己家里就是任命个皇帝我们都不管,我们只管工资。

身为皇帝,居然不能给自己的亲属安排个好职位,做皇帝做到这个份上,真是万恶。这就足以说明王安石屡次拒绝宋仁宗任命,而宋仁宗不能把王安石怎样的缘故。

王安石在坦克军械所的同事很多,最著名的当是司马光。

司马光是王安石一生中的重量级人物,他在日后与王安石的纠结璀璨夺目,几乎成为巅峰对决的使用说明书。司马光至少和两件事有关系,一是砸缸,二是编著《资治通鉴》。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有个孩子认为自己是杂技演员,不知怎么就上了缸沿。但事实证明,他不是杂技演员,一头栽进缸里。

缸里是水,孩子很快就会被淹死。众人大喊大叫时,司马光不知从哪儿找来块大石头,把缸砸碎,孩子得救。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司马光是个聪明人和好心肠的人。这件事可能是胡编的,那口缸如果可以淹掉一个孩子,司马光年纪那么小,如何能搬动足以致大缸破碎的石头?即使搬得动,如何有力量砸碎?司马光家是富贵人家,庭院里居然找得到石头,这跟庄稼汉的院子有什么区别?

除了砸缸,司马光小时还有一段趣事。少年司马光对长在树上的青核桃非常好奇,用棍子捅了几个下来。但他对着这青核桃观赏了半天,却怎么也剥不开青核桃的皮。他姐姐看到后,过来帮忙,两个小娃儿一起研究,还是没搞出名堂来。她姐姐不比司马光,研究不出来后就放弃了,司马光却很执著,蹲在地上不肯挪窝。

有个丫鬟见状,提了壶开水来淋在青核桃上,这么一烫,青核桃很容易地就被剥开了。姐姐回来后一见,觉得司马光不可能解开这个难题,就问司马光是谁剥开的,司马光就说自己研究出来的。没想到,从一开始,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就在旁边偷看着整个事情,一见司马光不老实,马上跑出来训斥孩子,说小孩子怎么能撒谎呢。

这件事对司马光触动是很大的,以后也影响着司马光在政坛上的为人处事。年幼的司马光就能聪明得砸缸了,为何又糊涂得剥不开一个青核桃,就算不用开水烫,也有很多其他方式可以选择,这题目的答案并不唯一,司马光一个都想不到?作为富贵人家,司马光院子里既有缸,又有树,难不成真跟庄稼院子差不多?

相比之下,文彦博小时的聪明故事就比较靠谱。小文和伙伴玩耍,伙伴的皮球掉进树洞,孩子们用尽各种办法,想让皮球出来,但都不能够。文彦博找来一桶水,灌进去,皮球浮上来了,大家皆大欢喜。

司马光的故事虽然有造假嫌疑,但学历却是真的。他比王安石大两岁,早王安石两年中进士。日后司马光也曾任职地方,在文学和史学领域造诣极高。和王安石一样,司马光立身严谨,严格要求自己,都想做圣贤门徒或者就是圣贤。

在华州判官任上,司马光在家中没事做时,突然把手中的事情放在一边,正襟危坐,穿上官服,拿着上朝用的笏板。家人以为司马光有精神病,连忙请大夫来给他把脉,司马光这才说,自己是因为突然想起了国家大事,精神上没问题,别乱花医药费。

王安石的牛脾气人所共知,几次拒绝政府任命就是明证。司马光同样如此,坚忍不拔,百折不回。在朝廷专门为新科进士举办的庆功宴上,按宋朝惯例,新科进士是要戴花的,但是司马光却明确表示自己不戴,同学们劝他说,这是圣上的恩赐,你还是戴一朵吧,别搞那么另类。司马光这才勉强戴了一朵。

这样看来,司马光的形式作风也是那种不落俗套的,跟王安石多少有点雷同。看来,王安石的牛劲要比司马光更炽烈。

倘若没有战争,坦克军械所的官员们十分滋润。即使是老包那样毫无情趣的人,偶尔也会办个聚餐。某次,三司院内牡丹花盛开,领导老包很高兴,特意请下属吃饭。平时闲得发慌的司官们听说这个消息异常高兴,到了日子,大家围坐在酒席旁,饮酒赋诗,气氛热烈而又愉快。

倒酒时,老包才发现一件非常诧异的事。两位青年才俊王安石、司马光都拒绝饮酒。司马光拒绝的理由是,不善饮。王安石的理由更为绝情:不喝酒。老包很尴尬,平时不喝酒可以,今天不给我包黑炭面子就有点不像话了,于是以上司身份命令二人喝。司马光终于被说服,勉强喝了。可王安石从始至终滴酒未沾。老包只好给自己找台阶下,说,小王有原则,我就是个有原则的人,我喜欢!

老包所谓的原则其实是官场中关系网最为忌讳的事,官场是一张网,每个人都千方百计的编织这张网。王安石居然拒绝上司的要求,典型的官场傻小子。幸好,他遇到的是同样有原则的老包。老包虽然在百姓心中是个大好人,但在官场中,他也是个傻小子。老包一生的官场朋友几乎没有。如果不是摊上宋仁宗那样的好领导,老包早就被排挤出官场了。

这件事情以后,大家都认识到了王安石的固执。多年后,与王安石同在坦克军械所工作的吴奎谈到王安石时说,姓王的教条主义极为严重,太自我,太刚愎,他这样的人进入官场,肯定会被群起而攻之。

王安石敢于拒绝老包,坚持原则,是因为他的几次拒绝政府任命和韩吕两家以及朝中大佬的大力看好和支持。王安石初到坦克军械所时,一位在三馆做了多年校对工作的人找到当时宰相陈执中,气恼之情溢于言表。

他认为自己校对多年,几次申请去坦克军械所,都不成。姓王的轻松的就钻进去了,天老爷不能这样耍人。陈宰相严肃的对他说,你怎么可以和王安石相比。政府几次要王安石留在京城,人家几次拒绝,这说明人家根本就不是利欲熏心之徒。你,是吗?

拒绝政府任命,是一种手段。魏晋时期,有些人先自我炒作,当政府认定他是人才并且征召他时,他迅速逃入深山,并且留下记号,让人可以找到他。如此一来,政府更加坚信这样的人不为名利,“官”很快就到手。老子说,以退为进,有些一往无前的人认为是扯淡。但从王安石的故事来看,真不是扯淡。

万言书

王安石在群牧司只做了一年,就觉察出这份工作并不适合自己。清闲会导致人散漫,足够的清闲会导致人足够的散漫,直到懒散。他希望再到地方任职。没有人明白王安石当时是什么样的想法,即使在今天,我们也很难理解王安石为什么频繁跳槽。

当时文彦博和富弼聊天,文彦博说:“这王安石确实无心在京为官。”富弼不像文彦博那样看重王安石,白了一眼说:“他爱去哪就去哪吧。”文彦博说:“他想去东南,我看常州比较好,让他去常州吧。”就这样,王安石如愿以偿,被任命为常州(江苏常州)州长(知州)。

在常州当地方官,王安石还是像和在鄞县一样,把兴修水利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没想到工作却不如在鄞县顺,有些县令根本就不配合。宜兴知县司马旦就不同意,司马旦是司马光的哥哥,同司马光一样,他也是个犟驴脾气,任王安石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不同意。司马旦倔,王安石更倔,最终决定不理司马旦,继续开工。然而工程却遇到了很多困难,赶上连日下雨,工期也拖了下来,直到王安石调任外处,这事儿也没有解决。

第二年,因为朝中官系网发挥巨大作用,王安石被任命为提点江东刑狱。提点刑狱是宋朝开始设立的一个官职,是提点刑狱司的一把手。这个部门主要掌管某路司法、刑狱,监察所部官吏,举荐廉能,弹劾违法者。实际上是主管一路司法和督察一路官员的朝廷大吏,非常重要并大权在握。北宋时期的江东路主要是今天的江苏一带,下辖一府七州二军四十三个县。治所在江宁府(江苏南京)。

一些奉承王安石的史料记载说,王安石在做法院监察长时,尽心尽责,很多冤假错案都被翻个底朝天。不过,这些材料一个例子都无法举出。这就说明,历史这玩意大多不靠谱。因为后来书写历史的是他的死对头,所以,王安石的工作成绩即使异常突出,也会一笔带过。所以,王安石做了两年法院监察长,几乎没有确凿的政绩可寻。

两年后的1060年,王安石“粗枝大叶”经营的官系场又放射磁力,他被调回中央担任国家审计署(三司度支)秘书长(判官)。三司是北宋中央主管全国财政大权的最高机关,最高首长直接向皇帝负责。三司下面有三个部:盐铁、户部、度支。盐铁掌管工商收入、兵器制造等;户部掌管户口、赋税和榷酒等;度支则掌管财政收支和漕运等。

王安石对这个职位并不感兴趣,所以很快,他就进入三馆。这次,人人都认为,王安石的辉煌时代即将到来。但天下事往往都是美中不足,好事多磨。

王秘书长上任不久,就对当时中央政府的茶叶法提出批评。北宋政府规定,私人不能采购和贩卖茶叶,茶叶只能由政府来做。政府的正经官员太忙,写词喝酒赏花,都是消耗时间的事。所以政府成立了一个大集团。由政府任命集团董事长,这就是传说中的央企。北宋政府引以为傲的是,中茶叶集团名列世界一百强之首。

——宋人认为,当时的世界只是大宋、西夏、辽、大理。

中茶叶集团的人自命不凡,比政府官员还要强横,经常会对惹到他们的人说,老子是央企的,你惹的起吗?

中茶叶集团为什么这么牛,就是因为它对茶叶实行了垄断。涨价全他一人说了算。百姓卖给它茶叶,需要支付百分之二十的重税。百姓买茶的时候,他说什么价就是什么价。

王安石认为垄断本来可以利民,因为垄断企业的特性决定了他有大量的产品,如果有一点点人性,就会对所卖的商品降价处理。问题是,北宋的央企都是畜牲,不但不降价,反而猛涨。搞的天下百姓喝一口茶比吃一公斤黄金还要心疼。

中央政府对央企的态度是,不但允许它涨价,反而给他补助。世上但凡有天理,就不会有这种企业存在。王安石向宋仁宗提建议说,应该适当的让市场有竞争,这样才能使市场充满活力,政府的财政也不会那样吃紧。

宋仁宗看了王安石的建议书后,真的感叹了一回,还走了形式,让一些政府官员商量如何对央企进行改革。注意,只是商量,并没有改革。

王安石从这件事上看到了希望,这种希望一直在他胸中翻腾。当初范仲淹等人的改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认为,国家必须要来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才能救政府于水火之中。于是,他给宋仁宗上了一道建议信,这就是《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我们简称它为《万言书》。

万言书是王安石后来改革的大政方针,所以,我们不能不有所了解。

任何时代都是,给领导写信,必须要吸引他的眼球。领导最怕的就是不能当成领导,所以王安石就从这个角度入手。他说,领导您现在是危机四伏。

一、国库里的钱少的可怜,许多低等收入的百姓更是穷得泪流满面。

二、我们的敌人越来越多,总想着把我们吃了。

三、世风日下,人一旦做了官就成了坏蛋。而被认为是好人的往往又不是官。确切的说,就是缺少真正为国家着想的人才。

同类推荐
  •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从“丑小鸭”到童话大王:安徒生

    本书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地记述了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安徒生是个穷鞋匠的儿子,他冲破社会的重重阻力,凭借坚强的意志、强烈的求知欲,通过艰苦的奋斗,最终从普普通通的“丑小鸭”成长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用笔为人们奉献了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经典童话故事。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

    《图说世界名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之父)》介绍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源于性,性的压抑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

    《千古一战神韩信》毫无疑问是值得仔细阅读的佳作。本书通过精 悍的叙述、有力的点评、生动的语言,诠释了秦亡汉兴的真实历史画卷, 展现了一代战神韩信神机妙算、英明果敢、儿女情长的一生,如同璀璨的 繁星从历史的天空划过,留给世人以无限的仰慕与尊敬。
  •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来不及好好告别:三毛传(典藏版)

    她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她只给世人留下了一个背影,然后背起包走向远方,义无反顾地流浪。她一生流浪过五十四个国家,经历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经历的传奇故事。有人说:“三毛的一生,抵别人过好几生。”
热门推荐
  • 灵怪笔录

    灵怪笔录

    一场普通的跳大神捉鬼会,竟引出诡秘墓穴千古玄案!徐、王两家后人探寻诡墓疑云,却遭遇鬼打墙、妖勾魂,件件惊人心;又遇上人面獾、僵尸王,招招要人命!更见识了炼魂秘术、鬼胎复仇、凶灵入梦!且看灵师后人如何占卜阴阳,趋吉化凶,揭开诡墓背后的终极秘密……
  • 灵气复苏时代的虎

    灵气复苏时代的虎

    看了一场流星,变成了一只老虎,还是动物园的老虎。 整个世界自从自己变做老虎开始,就完全变了。 鬼魂,妖类,灵兽,应有尽有。 本书不倾向于化形,如果想看化形泡妹子大概是看不到了。 也不是纯粹的战斗文,主要是胖虎的日常。 嗯,就这样!大猫决定奋起反抗!胖虎后援团:522074175
  • 想带好团队,就要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想带好团队,就要让对的人做对的事

    本书是关于鲶鱼、沙丁鱼和渔夫的故事。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本书不仅是一本专门的管理书籍,也是一本激励读物,希望本书对提升自己领导能力和水平的读者能起到一种指导性的作用。
  • 重生之神圣骑士

    重生之神圣骑士

    青春一记荒唐把苏愚送回了自己最好的时候。在这个穿越和重生已经成为家常便饭的年代,苏愚没能做到像挂逼们一样优秀。这是个凭着一腔热血,夸父逐日的故事。寄半分渴望,半分月色微凉,我们都曾绝望过,也曾笑着大哭,熬夜的苏愚,饮冰难凉。…重生流,狗着发育,该莽的时候莽,最后成功农奴翻身把歌唱的故事。传统网游,作者自嗨作品。
  • 新纪元战歌

    新纪元战歌

    高二学生宇飞,因一场陷害入狱,六年后出来那曾经熟悉的世界变得陌生,大山矗立异兽横行,死亡像一阵风,随处可发生,渐渐地世界神秘的面纱被揭露……终有一日,那首传唱万年的古老歌谣将再次彻响与天地之间。“在那傲世诸天的高贵疆土上,我的光亮刺破黑暗,那曾经视为的信仰,却成为我堕落的欺诈,被世人抛弃的子民啊,驱逐在瘠土的罪恶啊,我们何时能够重回家乡,俯视那高高在上的壮丽天穹”
  • 流氓是这样成长的

    流氓是这样成长的

    站在这所学校的门前我的心情还真是够澎湃的!这就是我的大学!我未来的三年就要在这破地方度过!只比好猪圈好点不多!要不是那唯一的教学楼上赫然写着xx学院的话,我还真容易把这当成什么机关家属楼!
  • 凤谋天下:冷宫祸妃夺君宠

    凤谋天下:冷宫祸妃夺君宠

    姐姐是才女,妹妹是美女,而她,只不过是凑个水家三女之数。姐姐嫁大将军的婚礼上,却惹上了他,冷面残暴的宸王爷。他一句“女人,你觉得本王怎么样?”她一句“王爷很缺女人?”从此,生死纠缠。
  • 凤凰朱砂

    凤凰朱砂

    国家一级特工007,因为队友的背叛,意外的穿越到架空的轩辕皇朝,无缘无故当了别人的老婆,怀了别人的孩子,坑爹的是,孩子的爹居然还不认识她是谁!好吧!你不认识我,那我也就不认识你。就让我们两相忘于江湖吧!可是,尼玛为什么忽然转性了?不争气的小心肝扑扑乱跳,开什么玩笑,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个让自己鄙视的无任何优点的男人?王爷们、武林盟主、绝世杀手、美男庄主……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好男人,且看阳沐澄如何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安迪密恩

    安迪密恩

    在霸主陨落247年后,圣神教会在当年的朝圣者“牧师”的领导下,成为了人类世界的新一代独裁者。而在海伯利安上,一个名叫安迪密恩的死刑犯则从传说中的“诗人”手中接过了一项任务——保护赛博人济慈与“侦探”的女儿,因为这个200多年前消失在光阴冢中的孩子将成为全人类的救世主。
  • Tales from Tibet 阿里阿里

    Tales from Tibet 阿里阿里

    《阿里阿里》以一个女作家的独特视角完成了对西藏阿里地区的另一种书写,她把目光对准其他作品极少涉及的内地援疆干部,记录了他们与阿里人之间的悲欢离合,凸显了高原上人性的真实与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