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1600000002

第2章 德国作品(1)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是歌德用他在1777~1785年间写的一部小说稿《维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为基础,加以改编和扩充写成的。

德国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剧院,企图通过戏剧教育群众,以求得在精神上统一德国,莱辛、席勒以及当时一些民族剧院的创办者,都对此作过很大的努力。《维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也反映了这种资产阶级的愿望和企图。出身于商人家庭的维廉·麦斯特不满意他身边的狭隘庸俗的环境,投身于他认为具有广阔天地的戏剧事业,想建立一所民族剧院。他幼年就爱好傀儡戏,到了青年时期,他经常到剧院看戏,爱上了女演员马利亚娜,不久由于误会和她分开了,随后加入了一个流动剧团。这个剧团到处流浪,有时也受雇到贵族府邸去表演。但剧团的实际情况和他对戏剧的理想有很大距离,他感到非常失望,最后发现了莎士比亚,在莎士比亚的著作中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亲自串演哈姆莱特,想成为德国的莎士比亚。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把一部原来主要是描述戏剧生活的小说发展成“教育小说”,作者在其中树立了“古典”主义的人生理想,即不断地克制自己,培养自己的个性,成为一个所谓完整的人投入现实生活。所以他在《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里,维廉的戏剧事业只是他成长中的一个阶段,在这阶段里他接触到各阶层的人物,经历了许多迷津和错误,最后被接纳加入一个秘密团体,为改造社会而努力。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描绘了德国18世纪80年代前后的社会情况。小说前半部通过演员和贵族这两种人的活动,反映出德国社会的鄙陋而可怜的状态,小说最后两篇写到的秘密团体,使人想起当时欧洲盛极一时的“共济会”一类的组织。但小说里秘密团体的首脑罗塔利奥以及他周围的人物都是些理想化的贵族。罗塔利奥解放农奴,实际上是迫于时势,同时也是为了个人利益。歌德希望在肯定现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贵族的道德改善,来改变现实。全书对于贵族所具有的优越条件经常加以歌颂和赞叹。维廉厌弃商人家庭追求利益的庸俗环境,同处于下层地位的演员们生活在一起,这些人物描绘得很生动,有血有肉;等到他脱离剧团,加入秘密团体,发展到一个所谓较高的生活阶段,这时人物的活动却使人感到空虚了。这说明秘密团体所追求的不过是一种不能实现的空想。

在描述个人发展和成长的教育小说中,《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在德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对于19世纪不少作家的长篇小说如凯勒的《绿衣亨利》等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破瓮记

《破瓮记》是德国作家克莱斯特于1811年完成的喜剧作品。

故事发生在尼德兰(即荷兰)的某个村庄。村法官亚当是个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的坏家伙。他看上了漂亮、淳朴的姑娘夏娃,起了歹心,诈称她的未婚夫鲁普雷希特倘若得不到他为之提供的一张假的疾病证明书,就必定会被抓去荷属东印度服兵役,而且一定会在那里染上热病死去。夏娃为了拯救情人,便假意与亚当周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亚当以送疾病证明书为借口,溜到夏娃家里,图谋不轨。不料这时鲁普雷希特闯了进来,亚当吓得仓皇跳窗逃跑。他在逃奔时无意中碰翻并打碎了夏娃母亲玛尔特·鲁尔太太珍爱的酒罐,假发也给挂在了窗外的葡萄架上,脑袋被鲁普雷希特用门把手打破了,脚受了伤。亏他在黑暗中向追赶自己的鲁普雷希特撒了一把沙子,才得以逃走。夏娃母亲认定酒罐是鲁普雷希特打碎的,要他赔偿,而鲁普雷希特又认定夏娃对他不忠实,要解除婚约。于是第二天大家都到村法院起诉。

这一天,碰巧城里的司法检察官瓦尔特突然赶来视察工作,也要出庭陪审,弄得亚当狼狈不堪。但是亚当善于弄虚作假,巧舌如簧,因此真相一时没有败露。对他头部和腿上的创伤,他巧妙地加以解释。当找不到假发时,他马上推托说:“今天早晨猫在我的假发里生了小猫,这畜生!”在审判过程中,亚当见机行事,随时变换策略。他时而威胁利诱,时而顺水推舟,把祸水泼向他人。当夏娃母亲对鲁普雷希特提出起诉时,亚当毫不迟疑地为她帮腔,而当鲁普雷希特在答辩时认定案犯是一个老早就觊觎着夏娃的皮匠时,村法官当即表示赞同:“除了他以外还有谁!”尽管亚当诡计多端,但局面对他愈来愈不利。

当鲁普雷希特的姑妈拿着亚当丢失的假发赶来出庭作证,人证物证足以使亚当的真实面目暴露无遗的时候,司法检察官从维护法院的尊严出发,公然站到亚当一边,为他辩护,并为他出谋划策。亚当有了检察官撑腰,更是狐假虎威,当即宣判无辜的鲁普雷希特为罪犯。夏娃原先害怕亚当报复,不肯说出真情,这时眼看情人面临危险,终于忍无可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亚当吓得狼狈不堪地逃出法庭。这一对发生了误解的情侣重新言归于好。

旅行札记

《旅行札记》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海涅于1826~1831年创作的著名作品。

他的散文作品《旅行札记》分为4部。

第1部《哈尔茨山游记》写于1826,是19世纪20年代德国社会现实面貌的一幅速写。作者辛辣地讽刺了特权阶级,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市侩的庸俗和市民阶层的浅薄和褊狭。另一方面,他也抒发了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在艺术手法上,海涅把抒情和政论自由地结合在一起,把作者主观的印象、思想情感和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融汇在一起。他以讽刺、幽默、活泼的笔调,写出了令人窒息的德国现状。这部作品标志着海涅已开始走上反映现实的创作道路。

第2部《观念——勒格朗特文集》写于1827年,用回忆的方式颂扬了拿破仑在德国推翻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海涅把统一的法国和分裂的德国作了鲜明的对照。这本书一出版就遭到普鲁士反动政府的查禁。

第3部包括写于1828年的《从慕尼黑到热内亚的旅行》和写于1829年的《璐珈浴场》等篇,描绘了意大利的风景和社会政治生活,揭露了贵族、天主教的反动性,并对当时贵族作家一味模仿古典文学的形式、脱离现实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游记的第4部是《英国片段》,写于1831年。1827年,海涅曾到英国旅行。他以尖锐的目光,观察了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他从繁华的大都市的背后,看到一贫如洗的劳苦大众的生活。

《伦敦》一章深刻地描绘了他在伦敦街头目睹的下层人民的悲惨景象,指出在大多数人挨饿的同时,却有少数人沉湎在宴乐中,他们就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这些人给下层人民制造了贫困,他们是剥削者和压迫者。海涅痛骂他们是“趾高气扬的盗贼”。作品结束时,海涅预言了爆发革命的必然性。

丹东之死

《丹东之死》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格奥尔格·毕希纳尔于1835年创作的作品。

作者肯定罗伯斯庇尔的革命坚定性,虽然对丹东之死抱有一定同情,但还是谴责了丹东放弃革命,沉湎于个人的生活享受。在丹东要求罗伯斯庇尔放弃革命政策的一段对白中,罗伯斯庇尔回答丹东说:“社会革命没有结束;谁要是半途停止革命,那就是给自己掘坟墓。”但作者又认为罗伯斯庇尔的革命政策并不能解决广大劳苦人民的生活问题,正如丹东在煽动群众时所说的:“你们要面包,他们把头颅扔给你们!你们渴,他们叫你们喝断头台上的血!”

剧本表达了作者要求推翻封建制度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德国革命民主主义的观点,但是他仅仅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反对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对于怎样才能解决人民的“胃”的问题,消除贫富不均,毕希纳尔自己也是模糊不清的。

《沃伊采克》是一部未完成的社会悲剧,取材于当时在来比锡发生的一起大案件。戏剧的矛盾建筑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主人公来自穷苦的下层人民,他为生计所迫,给一个医生充当试验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因为他所爱的女子被有权势的人利诱、勾引,他就杀死了她。这部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劳苦人民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所受的苦难和剥削的同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著名小说家海涅于1843年10月回汉堡看望母亲时写的知名作品。

海涅回到日夜眷念的祖国,而祖国依然处于昏睡与停滞状态,到处弥漫着中世纪、天主教和封建制度的霉烂气味。但德国的反动政府还企图利用假象、伪善与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企图将德国的封建制度长期保存下去。这正如诗篇中的红胡子大帝一样,他早已被历史所抛弃,对现实一无所知,竟然还幻想重新醒来利用君主的威权来统一与解放德国。这是违反历史规律的,是不可能变为现实的,只能是童话故事中一个幽灵的梦幻,而梦幻是一定要破灭的。这就是长诗题目的寓意所在。

对德国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海涅怀有深深的憎恶与仇恨。在长诗中,他以深刻的敌意,无情的揶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制度;在戏谑与调侃中暴露普鲁士军队、宪兵的愚蠢和顽固;普鲁士国徽上的鹰是反动普鲁士的象征,诗人发誓,这鸟一旦落入他的手中,他就揪去它的羽毛,切断它的利爪,并号召受到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影响的莱茵人民对准它射击。

海涅深刻认识到宗教和教会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精神支柱与有力工具,在长诗中一再出现对宗教教会的尖锐批判。第一章中女孩弹唱的古老的宗教歌曲,就是要人们忍受尘世上的苦难与牺牲以企求天国的幸福,与之相对立,诗人唱出一支宣传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的歌”。这支歌号召人们实现现实的幸福以打破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第四章中,诗人抨击科隆大教堂是禁锢人民精神的牢狱;回顾教会摧残理性、焚人烧书的罪恶,揭露僧侣的伪善;对宗教与教会表示极度的轻蔑。

红胡子大帝——中世纪封建帝王的幽灵的传说,在当时的德国广为流传。封建统治者利用它来美化封建君主制,并借以表达出他们妄想通过普鲁士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反动企图。民族主义者希望古代日耳曼精神再现,把红胡子大帝的觉醒作为祖国复兴的象征,他们企图以“中古的妄想与现代的骗局”的混合物来欺骗人民。小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激进派也梦想德国人民可以通过一个君主来得到统一和解放。在长诗中,海涅以极其尖锐刻薄的讽刺形式,戳破这个浪漫主义梦幻的童话传说,使它露出君主复辟的反动内容,狠狠地抨击德国社会中的倒退逆流。诗人宣告:“我们根本用不着皇帝”,“没有你我们也将解放自己。”

汉堡是个自由城,资本主义发达,但它的资产阶级并没有进行革命的勇气和毅力。长诗通过汉堡守护女神汉莫尼亚的形象,讽刺德国资产阶级的怯懦、平庸以及对封建势力的妥协。汉莫尼亚美化德国的过去,对现状感到满足,这正是德国社会进步的巨大障碍,是社会停滞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反映德国资产阶级的特征。“德国的资产者知道,德国只不过是一个粪堆。但他们处在这个粪堆中却很舒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粪,周围的粪使他们感到很温暖。”按女神的指引,在女神祖传的椅子下,诗人看到德国可怕的将来,嗅到从36个粪坑——德意志的36个邦散发出来的令人窒息的臭气。诗人指出治疗德国的“重病沉疴”,“不能用玫瑰油和麝香”,只能运用革命的手段才能彻底变革腐朽的现实,才能彻底清除36个粪坑。长诗抒发了诗人盼望德国革命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情。

在第六七两章中,诗人讽刺德国人只满足于在思想领域中要求自由,而不能将思想化为行动。通过“黑衣乔装的伴侣”,深刻地表达了思想必须见诸行动以及通过暴力推翻反动统治者的革命思想。在最后一章,诗人锐敏地指出旧时代正在消逝,新时代已露端倪。但在某些章节中,透过阴沉的色调,也流露出诗人思想中的矛盾与忧伤。

和长诗的题目相呼应,海涅在诗中采用了许多来自民间传说、童话乃至圣经故事中的形象。比如弹着竖琴唱着古老宗教歌曲的女孩子,圣经传说中的三个圣者,黑衣乔装的神秘伴侣,红胡子大帝的幽灵,汉堡守护女神的幻影,老保姆的形象……诗人从德国社会现实生活出发,赋予这些形象以新的色彩与政治意义,这样,诗人通过浪漫主义的幻想与象征的形式表现出异常深刻的现实主义内容。在长诗中,诗人在描写现实时,突然飞腾到幻想的高空去描绘虚幻的形象;在描绘虚幻的境界时,又迅速降落到世俗的生活中来。在诗人所描绘的虚幻形象中包含着他对现实极端清醒的认识和巨大的批判力,也包含着他深情的内心感受。另外,在抒发柔情时,会突然出现尖酸刻薄的讽刺,在庄严的场景中又插进喜剧性的狂放。从温柔转向讽刺调侃;又从讽刺转入感伤忧郁。不管是场景还是情调,不论是情绪还是色彩,时时都在变幻闪烁,五彩斑斓而又完整精妙,充分显示出海涅的诗才。

长诗是海涅讽刺诗的顶峰。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倾注的内涵不同,诗人表现出来的色彩与情调也不相同。但不论表现为幽默诙谐也好,戏谑调侃也好,挖苦嘲弄也好,目的都是要把这些社会现象或事物的腐朽反动本质揭露出来并加以嘲讽鞭挞。由于他成功地运用不同色调的讽刺,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欠与贷

《欠与贷》是德国著名作家弗赖塔格于1855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其故事梗概如下:

安通·沃尔法特出身于德国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是一位很有才智,并且非常勤勉的会计师。在他还很年轻的时候,他的父亲就病故了。父亲死后,他离开家乡出发去当时比较繁荣的德国东部的一个大城市寻找工作。途中,他认识了冯·罗沙特尔男爵和他的女儿莱娜。他还遇上了也去这个城市谋生的费伊蒂尔。费伊蒂尔是他中学里的同学,一个年轻的野心勃勃的犹太人。

到达大城市后,沃尔法特在一家很大的贸易公司当上了职员。这家公司的老板是特·奥·施罗特尔,一位当地很有名望的大企业家。由于他的才干,沃尔法特很快就被施罗特尔赏识,并被提拔为公司的高级职员。在同事中,有一位科员弗里特茨·冯·芬克与他最谈得来。芬克是一个美国化的德国人,他曾在纽约住过很长时间,他的叔父在纽约经营着一个很大的工厂。尽管芬克常常做出些大胆而冒险的行动,有时也给他带来窘困和麻烦,但他们俩还是成了亲密的朋友。

同类推荐
  • 东鳞西爪集

    东鳞西爪集

    本书分三辑:风俗人情、禽兽鱼虫、草木花果。作者从历代画家常撷之入画的某一种题材入手,阐述其文史渊源、民俗特征、审美导向,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同时细说画境、画意、画法、画理,既具有宏观上的认识性,又具有操作上的实用性。
  • 坟(鲁迅作品精选)

    坟(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

    最甜美是爱情,最苦涩也是爱情。56个温暖别致的爱情故事,献给爱情路上迷茫又执着的你!《我依然爱你,我只是不喜欢你了》是豆瓣超人气作者小岩井首部暖心力作。
  • 阅读的刀锋

    阅读的刀锋

    《阅读的刀锋》为庞溟先生近年文化随笔文字的结集,系“独立阅读书系”第三辑之一。《阅读的刀锋》作者庞溟是一位独立书评人,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学士、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香港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文书信集(套装共3册)

    《徐志摩诗全集》共分为五个部分:其中“志摩的诗”收录了诗人早期发表的56篇诗作;“翡冷翠的一夜”收录35篇;“猛虎集”收录33篇;“云游”11篇;“集外集”部分,是编者从报刊、徐志摩日记等处辑录的徐志摩未收入诗集的作品,共62篇。《徐志摩书信集》通过集锦徐志摩与四位民国传奇女性的书信,窥探故事之外诗人真实的内心情感——对原配张幼仪的朋友之情;与旧爱林徽因相忘于江湖;对陆小曼的体贴入微,柔情蜜意;与知己凌叔华的君子之交。《徐志摩美文集》共收录了26篇美文,分为三部分:“浪迹萍踪”收录了在外游历时的见闻感想11篇;“天末凉风” 记叙了与旧识、知己、师长、亲人之间的情谊8篇;“烟火人间”集锦了对于生活、生命的感悟7篇。
热门推荐
  • 武勋大贵族

    武勋大贵族

    带着现代思想来到了异世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类似于古代的华夏文笔不好但尊重事实来了客官请一看不行在去别的小店看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懒散道人

    懒散道人

    出无本,入无窍,周天之内,我为尊。本书又名《周天》,请知悉!
  •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凭借新时代的商业逻辑,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0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口碑,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资产。不过,从用户单纯说“好”到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助推产品的传播,是一个光谱式阶梯结构!用户选择站在哪个台阶,取决于“产品体验-用户预期”的差值,也就是“超预期”的幅度!小米通过互联网工具低成本聚集大量人群,利用这个群落筛选用户最有代表性“痛点”,然后集中资源搞定“痛点”,并运用“外包”的方式以最低成本的把成果转化为产品。
  • 网游之等君归

    网游之等君归

    原本只是独行玩家的陆小秋,只求安安稳稳地在游戏中度日。接二连三的好运降临在她的头上。傍大神?别逗了,那只是网游小说中才会出现的桥段!陆小秋始终不相信这种事情。更何况陆小秋也算得上是全服PK第九的高手。可是可是!眼前一身白衣胜雪,执剑而立的不是全服第一风清寒会是谁?!
  • 无限崛起

    无限崛起

    一代杀手之王,却在巅峰之时选择退隐,奈何在还恩之中,却卷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当中,面对愈加动荡的局势,为保全自身,唯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变得更强……
  •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In the Shadow of the Gl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乎想象

    超乎想象

    想象力是虚无的,却又在方寸之中;想象力是无边无际的,却又在情理之内。它是铅笔,勾勒出情感的形状;它是炭笔,速写出理想的模样;它是心灵的调色板,或善或恶,多彩多样。《超乎想象》的故事充满悬念、伏笔,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她对小小说主题的开掘,对题材的选择,对结构的迷恋,以及对想象的发挥,令读者耳目一新。
  • 史海寻踪:戴逸传

    史海寻踪:戴逸传

    戴逸教授是我国当代在海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历史学家,尤其是对于有清一代的历史,无论是在以其个人的研究成果开拓研究领域方面;或者是以其声望与影响推动研究事业的发展而论,都建树丰硕,贡献卓著,实处于执牛耳的翘楚地位。《史海寻踪(戴逸传)》是戴逸先生的传记。《史海寻踪(戴逸传)》从戴逸先生幼年起生活环境,其在少年、青年时代走过的学习和生活道路,乃至于逐渐形成了性格、志趣、理想、爱好、对其日后人生道路的选择,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书由高亚鸣著。
  •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月夜恶魔之脱线帝王

    没有谁是天生的猎杀者,所有的一切都是逼不得已。徐子尧和安子勋想尽了一切办法让血族重新在阳光下生活。他以为可以让血族走在阳光下,是一件一定可以完成的重大的使命。可是他错了,成为吸血鬼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是猎杀者。但理智,是血族本该有的特性。所以,徐子尧有了新的打算。但这其中又隐藏了多少的秘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