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2100000008

第8章 古巴作品

塞西莉亚·巴尔德斯

《塞西莉亚·巴尔德斯》是古巴著名小说家比利亚维德(1812~1894)的作品,发表于1879年。

小说的故事梗概如下:

1813年11月某日黄昏时分,一辆华丽的马车在哈瓦那平民区一条小巷口停住,从车中走下一位衣冠楚楚的白人绅士。他悄然走进小巷中一家贫寒人家,逼迫那家女主人,一位40多岁的中年混血妇女,将她刚出生几天的小孙女从她女儿的怀中夺走,送进了育婴堂。那个青年产妇从此精神失常,被长期囚禁在一家精神病院里……

光阴荏苒、18年过去了。混血老妪何塞法的孙女塞西莉亚已长大成人。据何塞法说,她的孙女是从育婴堂抱来的,所以像所有从育婴堂出来的孤儿一样,姑娘的父姓为巴尔德斯。塞西莉亚·巴尔德斯出落得标致妩媚,引人注目。一次,在一个节日舞会上,白人青年大学生莱昂纳多与塞西莉亚邂逅相遇,一见倾心,几次接触后,便订下了海誓山盟。莱昂纳多出身豪门,父亲坎迪多·甘博亚是古巴著名的巨商,有财有势。这一对门第悬殊的情侣引起人们议论纷纷,也招致了一些人对塞西莉亚的嫉妒。塞西莉亚的女友内梅西奥自己想高攀莱昂纳多,而希望塞西莉亚嫁给她哥哥何塞·多洛雷斯,便暗中进行挑拨离间。她一面谎告塞西莉亚说,莱昂纳多真心爱上的是富有的白人小姐伊萨贝尔;一面又叫何塞·多洛雷斯常去塞西莉亚家献殷勤,并故意让莱昂纳多当面撞见,暗示何塞与塞西莉亚亦有隐情。这样,塞西莉亚与莱昂纳多虽然相亲相爱,每人心上却都蒙上了一层猜疑的阴影。但真正阻碍着他们两人爱情的却是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原因。

原来塞西莉亚就是18年前坎迪多·甘博亚与何塞法之女、美丽的混血姑娘查罗生的私生女。唐坎迪多为了掩盖自己的丑事,硬把刚出生的塞西莉亚抱走,通过一个贪财的医生送进皇家育婴院,以便隐去女婴的真实姓氏。一年后又由何塞法出面将小女孩从育婴堂领到她家中抚养。坎迪多和何塞法满以为经过这番巧妙安排,能将秘密永远瞒过世人,不料,命运好象在故意作弄人,竟让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变成了恋人。

为了孙女能得到幸福,何塞法一生受尽了苦楚。她本人是个黑白混血儿,年轻时与一个白人同居,生了第2代混血儿查罗,查罗则又在坎迪多的诱骗下生了第3代混血儿塞西莉亚。何塞法满心希望孙女将来也嫁给白人,从而得以永远摆脱受压迫、受歧视的黑人地位。谁知塞西莉亚偏偏爱上了不应该与之结婚的莱昂纳多。为此,老祖母一再劝告孙女和他断绝来往,塞西莉亚执意不听,这使何塞法焦虑万分,但始终不敢吐露真情。直到最后得了重病,在弥留之际才断断续续地说:“快跟那位……少爷……断绝……关系吧!他是你的……”话没有说完就咽气了。

坎迪多·甘博亚年轻时,孑然一身从西班牙来到古巴,靠贩卖非洲黑奴发迹。后来与富家女罗莎·桑多瓦尔结了婚,开办了蔗糖厂、咖啡种植园,又做进出口贸易,成了古巴屈指可数的豪绅。西班牙朝廷念他“振兴殖民地工商业有功”,还准备授予他伯爵的称号。正在飞黄腾达的坎迪多,自然要千方百计地掩饰丑事,以保持自己的“荣誉”。为了破坏儿子与塞西莉亚的爱情,他像当年安置私生女儿一样地费尽了心机。他决定全家都到乡下糖厂去度一个月的圣诞节假期,特意邀请伊萨贝尔小姐同去,期望促成莱昂纳多与她的婚姻。莱昂纳多难违父命,只得恋恋不舍地与塞西莉亚暂别。

在乡下庄园中度假的日子里,莱昂纳多并没有培育起对伊萨贝尔的爱情,而温文善良的伊萨贝尔则由于耳闻目睹了黑奴们在糖厂里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对这个残酷剥削黑奴的人家产生了厌恶之感。

莱昂纳多回首都后,私下租赁了一所房子与塞西莉亚长期同居。数月后,塞西莉亚生下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坎迪多得悉后,气急败坏地去求助朋友哈瓦那市长。市长按照他的意图,以“诱惑良家子弟”罪,下令将塞西莉亚拘禁,一直关到莱昂纳多与伊萨贝尔结婚之日才释放。塞西莉亚不明真相,一气之下唆使何塞·多洛雷斯去破坏莱昂纳多的婚礼。多洛雷斯赶到教堂,竟将新郎刺死。

不幸的新娘伊萨贝尔看破红尘,进了修道院。塞西莉亚作为凶杀案的从犯被判一年监禁,关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遇见了她的生母查罗,查罗见到了阔别20年的女儿,悲喜交集,忽然恢复了理智。母女虽然团聚了,但她们永远也摆脱不了受侮辱、受压迫的悲惨命运。

平易诗集

《平易诗集》是古巴著名的文学经典作家何塞·马蒂(1853~1895)的一部的诗集,发表于1890年。

马蒂最优秀的诗集《平易诗集》于1889年在华盛顿举行泛美会议之后很快就出版了。在那次会议上,美国企图使拉丁美洲各国屈服于它。

在这本诗集中反映了诗人为古巴和拉丁美洲各国的命运焦虑不安。这种焦虑在他的诗中一篇比一篇更为强烈:诗人预感到新殖民主义者正要竭力使古巴永远处于奴役状态。诗人回忆着自己的童年,回忆着古巴明净碧蓝的天空。他的全部心力都奉献给了被压迫的人民。马蒂懂得在争取祖国自由的残酷斗争中许多人必将献出自己的生命。尽管如此,在他的诗里却总是洋溢着高度的乐观精神。在这本诗集里,马蒂的政治抒情是与风景抒情和爱情抒情交相辉映的。马蒂热爱生活和生活的全部欢乐,他相信未来,相信人的美好的情操。

马蒂的许多优秀诗篇在古巴已是家喻户晓,这是因为它们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缘故。

方法的根源

《方法的根源》是古巴作家卡彭铁尔(1904~)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74年。

小说主人公没有姓名,人称“发号施令者”或“第一官员”,是拉丁美洲某个国家的独裁统治者。本世纪初,这位“第一官员”长期居住在巴黎,对法国的物质文明顶礼膜拜,在巴黎的高级社交场合,时常借机诋毁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他在巴黎拥有豪华的住宅和数不尽的财产。除了一张吊床之外,全部家具都是欧式的。就连他讲话,也全都是用法语。他认为连法语中的一些脏话也比自己国家的语言更中听。他控制远隔重洋的祖国,全靠一些信得过的部下。这些官员在国内胡作非为,互相倾轧,使人民惨遭涂炭。部下的丑行有时也传入他的耳中,可是这位“第一官员”从来不予过问。他认为只要能维持住他的统治地位,能够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挥霍就行。

一天,突然传来使他震惊的消息:部下加尔万在新科尔多巴发动了武装叛乱,想推翻“第一官员”的统治。“发号施令者”心急如焚,暴跳如雷,马上乘飞机回国去全力进行镇压。由于这次武装叛乱尚属于统治者的内部倾轧,很快就被平息下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第一官员”采取了清洗和报复的措施,将他认为不够忠实的部下统统处以极刑,有的甚至被吊在钩子上用屠宰牲口的办法处死。这种暴行也牵连到许多无辜的老百姓,杀人之多,手段之野蛮震惊了国内外。欧洲报刊连篇累牍地报道了这种惨绝人寰的景象,甚至还刊登了照片。世界舆论纷纷对暴行给予谴责。“第一官员”在一片责难声中,不知所措,不敢再回欧洲,只好留在国内。

世界大战爆发了,这个拉美国家不仅没有卷入战争,反而交了好运。国外资本家纷纷把资本投在这块地方,再加上咖啡的价格猛涨,这块国土上出现了奇异的繁荣景象。这一切,“第一官员”都误认为是自己英明统治的结果,每日都要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一片赞扬声中,他昏昏然忘乎所以,认为自己有超人的统治天才。于是把各部部长——罢官免职,都由自己兼任,集大权于一身。此外,他口出狂言,要很快地把全国农村也变成城市,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谁知好景不长,大战刚一结束,咖啡价格猛然下跌,国民经济一蹶不振,最后面临全面崩溃。而这时世界进步的思想潮流也开始传入该国,人民觉悟迅速提高,认识到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是来自“发号施令者”及其独裁制度。终于民情激昂,一呼百应,群起而攻之。报纸上发表了抨击“第一官员”的文章,有些青年密谋暗杀他。工人们举行了大罢工。最后,在全国一片讨伐声中,他的部下也纷纷倒戈,使他很快地垮了台。倒台前夕,他只身一人乘飞机外逃,又回到巴黎的豪华住宅。在那里,他颐养天年,直到寿终正寝在他那唯一带有拉美风格的家具——吊床上。

同类推荐
  • 经典的散文

    经典的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夏丐尊精品集

    夏丐尊精品集

    大师的魅力是永恒的。大师们的精品是性情的结晶,是思想的精髓,是语言的楷模,是文学的榜样。能窥得大师们的心路历程,得大师们行文结集之堂奥,以开我之心智,启我之文采,何乐不为?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往事如风,流年似水,记忆无痕(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似水的流年,律动着如风的往事,撩拨着无痕的记忆。经典的散文恰如这似水的流年,勾起诸多往事和记忆。一篇短短的散文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情操,因为它的到来应当属于灵魂的澄清和精神的拯救。正如人们常常形容可以使我们迅速摆脱困境的那棵稻草,虽微不足道,但很有力量。这本书正有这种震撼心灵的法力。
热门推荐
  • 夜殿驾到请站住

    夜殿驾到请站住

    从游戏回来,夜渊开始解放封印。当男神,霸气总裁,宠老公。“我的生活就是肆意不妄为!你能拿我如何?”(本文虚构)
  •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祭

    《重生: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祭》是河北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关仁山为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而作。当此三周年纪念,关仁山先生将诸多稿约置后,潜心闭关,为四川人民创作出这部荡气回肠的长篇力作,小说跳脱了同类作品的一般模式,站得更高,从中华民族大爱传承生生不息的角度,讲述了一个从唐山到汶川到玉树千里驰援传递爱心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从更高的层面来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大爱的力量,歌颂了感恩、奋进的时代精神。
  • 乱世宠姬之奴柒

    乱世宠姬之奴柒

    一面惊艳,一见钟情,一生不忘。“他说——大哥哥说的,漠北的花最香,漠北的水最甜,漠北的人儿最友善,漠北的白桦林最好看。”“非要去漠北?不论生老病死。”“……”“本官带你去漠北如何?”“真的吗?”一声惊喜得仿若迎着朝阳的喇叭花,南宫玺煜的心底一颤,就是这种淡然的音调却充满惊喜得音色啊,认真的点头道。“嗯,只要你不死,本官此生一定会带你去。”一面惊艳,一见钟情,一生不忘。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今天我是升旗手

    今天我是升旗手

    主人公肖晓出身于军人家庭,崇拜英雄,精力充沛,奇想迭出,品学兼优。他心中有一个愿望:当一回学校的升旗手,但愿望总是得不到实现。他没有放弃努力,团结“学习尖子”林茜茜,帮助“追星族”祝小娜,和包郝、马驭等同学智抓“偷猴贼”,积极参加“手拉手”活动……终于,他在临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手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 蜀都杂抄

    蜀都杂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攀龙化鸾

    攀龙化鸾

    一觉醒来,稀里糊涂地就魂穿到大汉朝,刚刚继位汉武帝我的大舅!攀龙附凤又如何?看一个民女小丫头如何麻雀变鸾凤!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一高兴,问道:“霍爱卿,这些田宅和美女,你可喜欢?”“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拒绝道:“陛下,您将蝉儿赐给我进就行。”汉武帝怒哼一声:“哼!退朝!”
  • 漫行欧洲

    漫行欧洲

    从意国的雪山到法国的城堡群,一路跋涉的大美山水,一路掀起的波澜逸事,一路目睹的新旧碰撞,无不动人心魄。透过他的车窗,我们看到了南德啤酒馆的蒂罗尔颤音歌手,看到了凯瑟琳皇后微笑而摄人的面容,看到了身着宽大灯笼马裤的佐阿夫兵,看到了露德苍白憔悴的朝圣者队伍,还有阿维尼翁那段老桥,人们在上面跳着圆圈舞,不醉不休。而旅途中的点滴思考才是真正贯穿这本书的核心。此书可谓是最初的自驾游记,而又因处在那个特殊的战前黄昏,拥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
  • 台湾志略

    台湾志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