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俘虏
《女俘虏》是阿根廷著名的青年诗人埃切威利亚(1805~1851)的浪漫主义叙事诗,发表于1837年。
题材是描写阿根廷境内印第安人的领土和欧洲移民后裔的占有地边界地区的生活。阿根廷的活帕斯大草原,这个在晨光熹微的清早和赤日炎炎的中午显得神秘而静穆的大荒原,便是被印第安人抢去的姑娘玛丽亚和她的爱人布朗的故事所展开的背景。对于反对潘帕斯大草原的真正的主人——印第安人的战争,诗人是不会为之辩护的,他认为那样的战争不是什么英雄行为。
叙事诗的感染力在于那鼓舞着主人公对自由难以抑制的渴望。布朗在战斗中负了伤,他回忆着印第安人争取国家独立的战斗情景(他也参加了那些战斗),使他感到非常痛苦,因为他应该在荒野上死在印第安人手里,而不应该战死在自己祖国的旗帜下。在这里,作者极其有力地揭示了与当时先进解放思想有关的英勇的潜在的斗争。
阿玛莉亚
《阿玛莉亚》是阿根廷作家马莫尔(1818~1871)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851年。
故事发生在独裁者罗萨斯对阿根廷实行残暴统治的年代,当时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处充满白色恐怖,革命志士受到残酷迫害。
1840年5月4日夜间,6个受到搜捕的年轻统一派成员,试图逃出黑暗的都城,前往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们趁着茫茫的夜色,悄悄离开了隐藏地点。当他们沿着昏暗的街道摸到河边,准备乘船的时候,由于向导出卖,突然遭到警探的伏击。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5个统一派成员不幸身亡,只有受伤的爱德华多·贝尔格拉诺被他的朋友、伪装为联邦派的统一派成员丹尼尔·贝约救下,把他搀扶上马,一起逃到了丹尼尔的表妹阿玛莉亚家中。
阿玛莉亚出身于图库曼省一个军官家庭,6岁时父亲去世,16岁和父母的老朋友奥拉巴列塔结婚。婚后仅1年,丈夫就死去;3个月后,母亲又与世长辞。阿玛莉亚孤苦伶仃,不愿留在不幸的故乡,便移居到布宜诺斯艾利斯,在表兄丹尼尔的照顾下度日。爱德华多的到来,为阿玛莉亚的孤苦生活带来莫大的安慰。阿玛莉亚尽心竭力护理和照顾着爱德华多,为他医治伤口。没过多久,这一对青年就产生了爱情。
与此同时,联邦派首脑、独裁暴君罗萨斯得知一个统一派成员逃走的消息,大为震怒,马上下令警察局长维克托里亚进行搜查,同时委派他的姨妹、秘密警察头子唐娜何塞法·埃斯库拉负责搜寻这个反叛的统一派。
一天,警察局长带领军官和两个士兵来到阿玛莉亚家中进行搜查盘问。由于她预先得到消息,做好了准备,结果,敌人一无所获,悻悻地离去。
但是,唐娜何塞法·埃斯库拉却是一个老奸巨猾、诡计多端的女密探。她善于通过在当地各个家庭当仆人的黑种女人了解可疑的形迹。她把阿玛莉亚家的老车夫和黑人女仆叫来,细细盘问,从女仆口里知道,阿玛莉亚家里住着一个陌生的跛腿青年,他经常和阿玛莉亚在院子里散步和交谈。埃斯库拉相信,那个青年准是爱德华多。
一天下午,埃斯库拉同阿玛莉亚的相识、曼西利亚将军的夫人阿古斯蒂娜一起,突然来到阿玛莉亚家。爱德华多正和丹尼尔、阿玛莉亚等人坐在一起交谈,想躲开已经来不及。埃斯库拉看见爱德华多,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她不认识爱德华多,只能通过他大腿上有无创伤这一点来识别。于是她就居心叵测地挨到爱德华多身边坐下。在谈话间,她假装要寻个扶手的地方站起身,就把她的一只瘦骨嶙峋的手猛地按在爱德华多那条受伤的大腿上,爱德华多疼痛难忍,不禁大叫一声,几乎昏倒在地。埃斯库拉假意道歉,却心中窃喜,因为她终于找到了这个潜逃的反叛者。从此以后,爱德华多就失去了安全的藏身处,不得不从一家逃到另一家,提防着反动当局的追捕。
同年10月,罗萨斯政权受到起义部队的严重打击,对布宜诺斯艾利斯加紧了控制,特务组织“马索卡”的匪徒遍布街头巷尾。新的危险又一次威胁着革命者的安全。
一天夜里,阿玛莉亚和爱德华多正在丹尼尔主持下秘密举行婚礼,一群警察突然破门而入,双方展开一场厮杀。丹尼尔和爱德华多奋力挥剑,先后砍倒了几个警察。但是众多的警察向他们扑来,爱德华多把阿玛莉亚抱在怀中想掩护她,背部却被一刀刺穿,两人都被杀死,一起倒在血泊里。
马丁·菲耶罗及续篇
《马丁·菲耶罗及续篇》是阿根廷著名小说家埃尔南德斯(1834~1886)的作品。
小说主要描写加乌乔民间歌手马丁·菲耶罗的故事。马丁·菲耶罗是一个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人。他象一个真正的弹唱歌手那样,在一家乡村酒店里,调好他的吉他,开始歌唱他自己的故事。
他首先回忆早年在庄园里工作的幸福时光,那时候,每当晨星在苍穹上闪烁,他就缓步走向厨房,一面喝着苦味的马黛茶,一面望着还在沉睡的姑娘;随后他扣上他的踢马刺,骑马到草原上去驯马或放牧。当夜色降临,晚餐过后,他就坐在灶旁和家人欢聚。但是,美好的日子没过多久,抓兵的灾难落到他的头上。他曾经设法逃脱,但是被狠毒的村长发现,象小鸡一样被当局抓走,离别了亲人、茅屋和牛群。
马丁到了军队后,屡遭军官的欺压凌辱,不让他吃饱饭,不发给他饷银,还时常受到不公平的处罚,被迫去屠杀印第安人。他不能忍受反动军队的严酷生活,最后开了小差。
马丁离开军队,回到家乡。但是,家园已遭浩劫,只剩下柱子和屋顶。此后他便四处流浪,出入于酒店和舞场,沉湎于酗酒、赌博和斗殴,结果遭到警察的追捕,不得不逃到大草原上去藏身。后来被警察发现,幸亏一个当警官的加乌乔同胞克鲁斯帮助了他,他在格斗中获得了胜利。从此后,两位伙伴结成了患难之交,决定越过边界逃到印第安人那边去。
一个晴朗的早晨,经过长途跋涉,他们终于骑马跨过了边境,进入印第安人的部落。
马丁和他的朋友开始了新的生活,起初还比较愉快,但是不久却受到印第安酋长的虐待。他们在那里过了几年流浪生活,克鲁斯不幸患天花死去,马丁只身孤影,独处异乡,深感痛苦,最后决定返回故乡。在临行前,他杀死了残暴的印第安酋长,救出一个被俘的白人妇女,之后他便穿过荒漠,踏上了归途。
回到家乡以后,情况已经好转,马丁不再受到当局的追捕。他从一个牧场走到另一个牧场,寻找过去的老朋友。最后,在一次加乌乔的集会上,他碰到了他的两个儿子;这时父子已经分离10年,重逢后不禁悲喜交集,感慨万端。两个儿子向他讲述了各自的遭遇:大儿子曾经给人放羊,在一桩凶杀案中受到诬告,遭到过无理监禁;小儿子讲述了他同老流浪汉比斯卡查的交往。此后马丁就定居下来,开始过安宁的晚年生活,并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加乌乔的谋生本领传授给他的儿子。
高卓人之战
《高卓人之战》是阿根廷著名作家努哥涅斯(1874~1938)的一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05年。
这本书写的是阿根廷独立战争,是自由的高卓牧民游击队反对西班牙军队的故事,是阿根廷人最爱读的书籍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阿根廷人民。努哥涅斯歌颂了一些甘愿抛弃家园上山去和敌人厮杀的、不为人注意的普通人,他们默默无闻地英勇牺牲了,但他们用双手赢得了阿根廷的独立。作者常常不称呼这些人的名字,而只是讲述他们谦逊的英雄主义行为。读者是会记得其中许多人物的,但最令人不能忘怀的是书中的一个少年(他几乎还是个孩子呢!),他为了引起游击队对他们面临的危险保持警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努哥涅斯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写作形式上努力反映阿根廷民族文化的特点。在语言方面,他大量采用了方言、成语,因此还需要作专门注解才能看懂。
法维奥·卡萨雷斯
《法维奥·卡萨雷斯》是阿根廷著名小说家吉拉尔德斯(1886~1927)的作品,发表于1926年。
小说主要描写法维奥·卡萨雷斯的故事。这个14岁的少年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省乡间一个小镇上,幼年在故乡读过3年书,后被带到他的姑母家寄住。
在姑母家,像关在牢笼里一样,他怀念着在本乡牧场上度过的自由幸福的童年。起初姑母倒也喜爱他,但是后来感到厌倦,就任他在街头流浪。
法维奥像出笼的鸟儿,自由出入于饭店、酒吧间、理发馆,成为有名的健谈者、评论家和酒鬼。他还喜欢钓了鱼拿到市上去卖。有一天下午,他正在卖鱼,走来一个骑马人。那人劝他到草原上去旅行。法维奥由于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巴不得到草原上去冒险,就听从了那个影子似的人物——堂塞贡多·松布拉的忠告,离开姑母家,跟随他开始了“最雄伟的事业”:作为塞贡多的仆人,在阿根廷南部大草原上赶牲口。
踏上征途之后,法维奥经受了从未经受过的折磨:他时而摔跤受伤,时而遭到雨淋,冻得浑身战栗,特别是繁重的劳动,把他累得疲惫不堪。5年以后,无知的少年在塞贡多的训导下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塞贡多不仅把赶牛驯马的高超技艺传授给他,而且用巫师和魔鬼的故事培养了他的想象力。
主仆二人在大草原上赶着牲口,不停地漫游。塞贡多象骑士一般充满了淳朴的男子汉气概和自由的理想;法维奥也习惯了草原生活,满足了他的渴望。他们一方面在草原上放牧、驯马、赶牛;另一方面又在乡间酒店里饮酒、参加舞会、看斗殴。
年轻的法维奥几次碰到爱情的机运,但是他宁肯在大草原上自由流浪;畜牧主曾劝告他留在牧场里驯马,他也婉言拒绝。艰苦的草原生活教会了他忍耐,磨炼了他的意志,给了他在草原和人间谋生的本领。
有一天,法维奥得到消息说,他父亲不幸去世,留下产业要他回乡经管。于是他回到故里,定居下来。在他的朋友拉乌乔的影响下,开始把兴趣转向书本,成了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为了报答塞贡多的教诲和关怀,他邀请他长期留在庄园里。可是过了一个时期,塞贡多确信他的被保护人已经长大成人。自己也不愿留下过寄生生活,便悄悄离去,重新回到大草原上去过漂泊的生活。
杜撰集
《杜撰集》是阿根廷著名小说家博尔赫斯(1899~)的作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题为《交叉小径的花园》,包括8个短篇;第二部分题为《手工艺品》,包括9个短篇。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两个名篇。
《交叉小径的花园》
为英国服务的爱尔兰人理查·马登上尉奉命去搜捕德国间谍。他来到普鲁士间谍维克托·鲁纳贝格的公寓,在格斗中为了自卫开枪打死了鲁纳贝格。另一个间谍俞琛得知后,惶恐不安,他掌握了安克雷的英国大炮新阵地的所在地阿尔贝市,这个秘密,马登上尉根本不知道。俞琛必须在被捕处死前,想办法说出这个名字,让他的首领知道。他打定主意,要逃到阿希格罗夫去寻找与他传送情报的人。俞琛乘上火车后,忽然看见马登上尉向他跑来,他大吃一惊;但是随即安下心来,因为火车已经开动,他幸运地逃脱了对方的追踪。
到达阿希格罗夫车站后,他下车询问了地址,来到一座高大的铁门前,见到了史蒂芬·阿尔贝。俞琛是中国人,他有个曾祖叫崔明,是个精通经史的学者,还写过一部小说。阿尔贝是个中国通,专门研究中国的小说。他们坐下后,谈论起崔明“造迷宫”即写小说的经过和命运;阿尔贝拿出一封崔明留下的残简,上写着“我将我的交叉小径的花园,遗给各种不同的(并非全部的)未来”。
所谓“交叉小径的花园”实际上是指崔明花了13年光阴所写的一部混乱不堪、矛盾百出的小说。“各种不同的未来”则是指时间上的交叉形象。
阿尔贝微笑着说:“时间是永远交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将来。在其中一个交叉里,我是你的敌人。”这时,只见马登上尉从花园的小径走来。俞琛已经准备好手枪,他瞄准开了枪,当场把阿尔贝击毙。马登上尉冲进书房,将俞琛逮捕。他被判处绞刑。报上登载了他击毙阿尔贝的消息,这样他就达到了目的:把那个城市的名字——阿尔贝通知了柏林。柏林对它进行了轰炸。
《南方》
福音会牧师约翰尼斯·达尔曼,1871年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1939年,他的一个孙子胡安·达尔曼在一家图书馆任职,他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保住南方原属他外祖父弗洛雷斯家的一座庄园住宅。他常常回忆起那里的芬芳的桉树和宽大的住宅。
1939年2月末的一个晚上,他搞到一本魏尔版的《一千零一夜》的残本。高兴中他不慎在一扇打开的窗户上碰破了头皮,患了败血病,被送进医院治疗。在这些日子,他恼恨着自己,同时忍受着痛苦的治疗过程,为自己的不幸命运感到悲伤。
一天清晨,病愈后的达尔曼坐街车从医院回家,望着街道和广场,异常兴奋。到了车站大街,他突然想起巴西咖啡馆;他走进去,要了一杯咖啡,一面品味,一面抚摸着那里的一只黑猫。后来他坐上火车,观望着窗外的自然景色。他想,明早醒来,就回到庄园了。
黄昏时分,他下了火车,没有街车,只好步行。途经一家饭店,他决定进去吃饭。那里有几个小伙子吵嚷着正在喝酒吃饭,还有一个干瘦的加乌乔老头儿蹲在地上。达尔曼用过酒饭,想翻开心爱的《一千零一夜》来看,忽然一个用面包捏成的小团飞来,打在他桌上,接着又飞来一个,原来是两个雇工在捉弄他。老板提醒他,不要理他们。但是他们变本加厉,一个家伙竟挥舞刀子对他威吓,要求跟他到外面决斗。他手里没有武器,那个干瘦的老头儿却将一把亮闪闪的匕首抛给了他。他只得“没有希望也没有恐惧”地接受了挑战,抓起匕首,出了门向草原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