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500000004

第4章 汉语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1)

——学习王力先生《汉语史稿》的体会

洪成玉

王力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的《汉语史稿》,把历史悠久的汉语看成是动态的、立面的,有着时间层次,是在不断发展的,并用发展的理论和观点对汉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历时研究。在此前的一些研究语法和词汇的论著中,往往把上下几千年的汉语压缩在一个平面上进行考察,古今混杂,甚至以今律古。王先生的《汉语史稿》和此后的《古代汉语》,一改既往的静态研究为动态研究,从而开创了汉语研究的新篇章。

《汉语史稿》涉及到汉语发展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科学的论述,有继承,有吸收,有独创,有理有据,体现了王先生博大精深的语言学思想。我在学习以及此后的研究实践中,对王先生的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并有其特殊规律这一思想,有一些逐渐加深的体会。这个体会就是:语言发展的渐进性和系统性。

一、语言发展的渐进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交际功能,决定了它的发展只能是在使用群体不知不觉中缓慢进行的。一个适应交际需要的新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一个不适应交际需要的旧的语言形式从减少到消亡,要经历一个长期的渐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王力1957:5)。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新兴语言形式从萌芽到成熟的渐变进程。这个进程,主要表现在量的渐增性、点的渐扩性和时的延续性。

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初始的萌芽阶段,数量总是非常稀少,然后由少逐渐增多。汉语史表明,一个处在萌芽阶段的新的语言形式,其量很少,有时甚至少到今天在研究它们的时候,对其真实性令人产生怀疑的程度,误以为它们是经过后人传抄、改动或误刻所致,并因而导致看法上的争议。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系词“是”的产生时间的讨论。郭锡良先生还为此在综合各家意见的基础上,对先秦两汉的系词“是”做了全面的调查研究,其间还不时向王先生请教,最后写成了《关于系词“是”产生时代和来源争论的几点认识》(以下简称“郭文”)。郭文按王先生对系词的认识和方法,在现存先秦古籍中,只找到了四例疑似的例子: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

韩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三》)

郭文经考证分析,排除了③④两例,然后说:“剩下两个例句,我们虽然没有材料论证它是否传抄之误,但是在先秦那样多的语言材料中,判断句成千上万,唯独只有两个系词‘是’,这是很值得怀疑的。”(郭锡良1990:116)产生怀疑的唯一原因就是:数量实在太少,不成比例。如果从语言发展的渐进性来看,我们不妨承认,剩下的两个例句就是系词。郭文在下文也说:“我们认为应该承认西汉‘是’已经用作系词,甚至不排除战国末期系词‘是’就已经萌芽。”(郭锡良1997:118)

到了两汉时期,系词“是”开始逐渐增多,但数量仍然是很少的。郭文在“对两汉系词‘是’的探讨”的章节里,所列举的系词“是”总共只有19例,其中还包括疑似的例子。这也有助于说明,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在其发展初期,其量总是很少很少的,有一个缓慢的增长过程。

有时,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产生时甚至可能是孤证。例如表示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们”,约产生于唐代,开始写作“门”。唐刘知几《史通·外编·杂说中》:“渠门底个,江左彼此之词。”王先生认为“但这只是一个孤证,而且意义不明。一般还是认为词尾‘们’字起于宋代,在最初写作‘懑’(满),后来写作‘’(瞒)、‘门’、‘们’。”(王力1990:73)王先生虽然说“这只是一个孤证”,但紧接着又说“一般”,可见王先生并没有否定这个孤证可能就是词尾“们”的萌芽。对一个孤证存疑而不贸然肯定,这正反映出王先生治学极为严谨的态度。

一个新的语言形式处在萌芽状态时数量很少,不仅语法现象中存在,词义现象中也存在。先秦的文字义,一般由“文”或“名”表示。如:

书同名,车同轨。(《管子·君臣上》)

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仪礼·聘礼》)

于文,皿虫为蛊。(《左传·昭公元年》)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礼记·中庸》)

“字”的本义是生育。《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约在战国时期引申出文字的意义。如《商君书·定分》:“有敢剟定法令,损益一字以上,罪死不赦。”好像与语法现象偶合,表示文字义的“字”,在先秦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也只有一例。虽然这也只是一个孤证,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认可“字”的文字义,战国时期就已产生了。西汉时期,“字”的文字义的使用频率仍然很低。《史记》中仅6见,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孝武本纪》《三王世家》《吕不韦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太史公自序》。西汉时期的其他子书,如《淮南子》《新语》《新书》等都还不见“字”用于文字义。这说明,一个新的语义的产生,普遍有一个量的由少逐渐增多的过程。

至于语音发展的量变过程,还一时找不到这样能说明问题的语料,但现今普通话的某些语音变化,似也显示有这样的迹象。例如“微”“危”“巍”等字,1950年出版的《中华新韵》都读wéi,阳平;而当今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注音为wēi,阴平。“期”的读音也类似“微”,原也读阳平,现一律读为阴平。邮票的“邮”,维持的“维”,尽管现代辞书还注音为yóu、wéi,但“邮”在口语中用作动词时,如“我给你邮过去”,口语中也常常念成阴平;“维持”的“维”,口语中也常念成wēi。如果说,我们根据这个语音迹象进行假设性的预测,某些浊声母的阳平字,呈现出有可能向阴平发展的趋势,那么我们有理由认为,恐怕这样的字也会有一个慢慢地由少增多的过程。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点的逐渐扩散。点的逐渐扩散与量的逐渐增多,两者看起来似有联系,但所指内容却各不相同。量的增多,是指新兴的语言形式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多,是一个数的增多的概念,并能形成时间层次。如系词“是”在先秦只有两例,汉以后逐渐增多,魏晋时期才逐渐稳定。

点的增多,是指使用这种新兴语言形式的人和居住区,从一小片,逐渐连成一大片,是一个面的逐渐扩散的概念。语言既然是交际工具,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进入交际活动,开始总是在较少的人和较小的范围内流行的。如果某个时期,出现一例新兴的语言形式,尽管只有一例,也标志这一形式已具有并实现了其交际功能,而且已得到了这一小范围内的人的认可,否则,就不可能在交际活动中出现。

因此,点是一个用同一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人群或地区。如果我们不排除郭先生所举的两个先秦的“是”就是系词,就可以据此判断这两个地区的人群,在相互交往中已经开始使用系词“是”了。这两个例句是:

谓彼是是也。(《墨子·经说下》)

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墨子是鲁国人,在今山东境内;韩非是韩国人,在今陕西境内。这说明先秦时期,这两个地区中已经有人群使用系词“是”进行交际活动了,尽管反映在书面语言上只有两例。

经郭先生辨认,《史记》中有8例系词“是”。《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而司马迁与韩非是同乡,也是陕西人。我们据此不妨做一个合理的推测:汉代的首都在西安,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也是全民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系词“是”这个新兴的语法形式,正是从这个点,也即从这个地区,逐渐扩散到全国的。还有一个看似巧合,实际上也有其必然性的例子。《史记》中的8例系词,其中5例是记叙汉以前的传记中出现的;另外3例是记叙汉代的事,有2例是司马迁转述的,有1例“此是家人言耳”,是汉代人亲口说的话。这个例句见《儒林列传》,原话是:“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而辕固生是齐人,即今山东境内,与墨子是同一地区的人。齐、鲁是古代的文化中心,在陕西境内的长安历来是古都,也是汉代的京都。一般说,政治、经济或文化中心,对语言的交际功能要求比较高。一些新兴的语言形式,总是首先在这些地区产生,并先在这些地区间传播扩散,然后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看来,系词“是”最早也是在这两个地区产生和使用,决不是偶然的。

还有一个多少能说明问题的现象。《史记》中的8例系词“是”,其中有关汉人的2例,《汉书》虽也转录了《史记》的原话,但其中的系词“是”却被删去。一例是以上所引的“此是家人言耳”,一例是“朱家心知是季布”(《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前一例,《汉书》收在《儒林传》,改为“此家人言矣”;后一例,《汉书》收在《季布传》,改为“朱家心知其季布也”。《汉书》的作者班固也是陕西人,理应知道《史记》中的这两个“是”并没有用错。之所以把《史记》中的两例系词“是”改掉,从中也给我们透露了一个信息,即系词“是”到东汉初年还处在发展过程中,还是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主要还是在口语中流行。而《汉书》作者却好古,思想保守,喜欢用古字古义,排斥新的语言形式,有意删去新的语言形式系词“是”也在情理之中了。我们也应该因此赞扬《史记》作者司马迁,正因为他的思想开放,乐意接受新的语言形式,才为我们今天研究语言的发展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语料。

语言发展的渐进性,还表现为时间的延续性。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从萌芽、发展到稳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如王先生所说:“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这是符合当时汉语发展的客观事实的。我国社会长期处在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阶段,一直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商业不发达,教育不普及,交通很落后,加上幅员辽阔,山河阻隔,人员流动的规模和范围都很小。这就决定了一个新兴的语言形式产生以后,要普及到全国“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如系词“是”的萌芽到成熟,就经历了几百年时间。郭文所举的汉代不满20个例句中,其他的分别引自《韩诗外传》《穀梁传》《说苑》《盐铁论》。《韩诗外传》的作者韩婴是燕人,即今北京地区人;《穀梁传》的作者是穀梁赤,是鲁人;《说苑》的作者是刘向,是沛(即今江苏沛县)人,汉皇族楚元王四世孙,长期在京(长安)做官;《盐铁论》的作者桓宽是汝南人,即今河南上蔡人。从战国末期到两汉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系词“是”才从陕西扩散到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可谓慢矣。

同类推荐
  •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

    《中华神话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东周前期这一段历史时期中,选出了三十个神话人物,来展示中华远古神话的一些状况。在编写《中华神话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尽量忠实于神话的原始面貌,不徒逞臆想,不横添枝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只是在文字上做一些渲染。
  •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危险的南迁之旅(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理通达的故事

    世界经典智慧故事全集:明理通达的故事

    本套丛书图文并茂,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代表性、趣味性和可读性,是中小学生培养阅读与写作能力的配套系列读物,非常适合广大中小学生学习和收藏,也是各级图书馆收藏的最佳版本。
  • 老街惊魂

    老街惊魂

    十年没人住的空荡荡老街上,阿吹哥们几个经历了令人抓狂的一夜,可怕的传说、飘荡在夜色中的白色物体、死去的小狗、让人精神错乱的蚁毒、深夜里的醉鬼……更有迭出悬念吊着你的口味,让你爱不释手。
  •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的小诊所(读故事学科学丛书)

    花羊羊开了一个小诊所,诊所虽小,名气却很大。在通过花羊羊给老牛、老熊、小狗、小河马、小兔子、鸡姐妹等看病的过程中,描写了关于动物的一些怪病和花羊羊为他人热情服务的精神。
热门推荐
  •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中册)

    丝绸之路,对每个中国人而言,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做“丝绸之路”。于是,历史上第一次,这条横亘于欧亚之间,绵延数千里,历时2000年的贸易通道有了一个充满浪漫与梦幻的名称: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全书共有190万字,分上、中、下三册。全书紧紧围绕大唐、吐蕃、大食三大军事强国在丝绸之路展开的画卷,全面展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事。
  • 人参姑娘

    人参姑娘

    胆小如鼠、平生最害怕被人吃掉的人参姑娘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装不存在,如念佛般默念:“表吃我,表吃我,我很老,很硌牙……”
  • 火影之鼬闻铃

    火影之鼬闻铃

    他是大义灭亲,忍辱负重,被迫叛逃出村的木叶天才忍者,她是全家被害,众叛亲离,背负着血海深仇的土之国大名公主。同样家破人亡的两人在晓组织里得以相见,当两颗伤痕累累,支离破碎的心渐渐靠近,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令人感动亦或令人心碎的故事?两人相遇相知相爱,却不得相守,她为他出生入死,他为她放下戒备,舍弃一切,但为了弟弟,他终究选择了死亡,也选择了辜负她,独留她一人在世上生不如死。再次获得新生,在忍者世界和她之间,他又该如何选择?而这个世界,又何时才肯温柔对待这对最温柔却最脆弱的有情人?一场平淡单纯又波澜起伏的感情,就此展开,敬请期待……欢迎加入火影之鼬闻铃交流群,群号码:655945366
  • 怎能深爱

    怎能深爱

    【1V1、独宠、作者非常非常慢热~欢迎收藏~】当你陷入绝望的黑暗时,命运会赐予你另一道曙光。宋景予十三岁的时候,整个世界只有一个叶卓恒。宋景予这辈子做过最大胆的事情就是在十八岁的成年礼上向叶卓恒告白,最轰动、温情的告白以最伤情的结局结束,他以监护人的名义,拒绝了她…**作者其他作品**都市重生:《谁与良宵终老》http://wkkk.net/a/521663/先婚后爱:《静水踏歌一流年》http://wkkk.net/a/606271/
  •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她是家世显赫的尊贵二小姐,醒来却发现自己丧失所有记忆。王爷们个个向她投来爱慕的橄榄枝,而这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三位王爷的缠爱,皇长孙的温情。她被卷入一场惊天的阴谋中,而这阴谋的主使者,竟是她今生死都不会想到的人!两度失忆,三度成亲,四次辗转。她竟最后与魔为舞!未婚生子,不幸小产。辗转民间,险些丧命。绝世惊鸿,猛然发现,她只不过是一次穿越,来完成另一个女子的后半生。杀戮,争夺。好!她受过的伤害,便要一并讨回!做着千古让人唾骂的妖妃也好!群【89346246】(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节俭(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

    针对当代少年儿童应具备的十种素质,把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按关键词归类。每个故事后设计有“换位思考”与“成长感悟”小栏目,用以充分调动孩子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给孩子们以无限启迪。书中故事娓娓道来,插图生动有趣,可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收获知识。《青少年成长智慧丛书:节俭》由四辑组成,包括:财富生活,新吝啬主义,节约的智慧,拾起一枚硬币。
  • 木经

    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奇迹唱片行

    奇迹唱片行

    本书是全球销量500万册、感动38国的口碑书《一个人的朝圣》作者沉淀三年的重磅新作。这儿有家唱片行。一家明亮的小小唱片行。门上没有店名,橱窗内没有展示,店里却塞满了古典乐、摇滚乐、爵士乐、流行乐等各种黑胶唱片。它时常开到深夜。孤独的、失眠的、伤心的或是无处可去的……形形色色的人来此寻找唱片,或者,寻找自己人生的答案。而老板弗兰克,四十岁,是个熊一般高大温柔的男人。只要告诉他你此刻的心情,或者讲讲你的故事,他总能为你找到最合适的唱片。音乐始于静默,又回归静默,就像旅程一样。直到一天,一个身穿豆绿色风衣的女人倒在唱片行门口,弗兰克的甜蜜与伤痛再无法掩埋,而唱片行和整条街道也永远地变了模样。
  • 天上人间

    天上人间

    周海亮的中短篇小说,归纳起来,大致以下几个关键词:裸命,伤情,卡意识,激情,斑斓逼人,藏污纳垢,兽性诗学,善良的残忍,陌生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从作家的作品里读出不同的感觉也是作者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作者认为,他的小说其实只与三个词有关,即:价值、尊严和死亡。《天上人间》所收录的14个中短篇小说,均与这三个词有关。当然这里面还有爱情,亲情,苦难,战争,底层,奇幻,民族意识,反抗与挣扎……可是它们不过是这三个词的衍生或者补充。换句话说,人生就是小说,小说亦为人生,人生之’关键词,同样逃脱不开这三个词——价值、尊严以及死亡。
  •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从平凡到优秀

    改变与适应并不矛盾。适应,是为了改变,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改变,是为了优化自己,进而成就绚烂的人生。良性互动二者,平凡的你将走向不平凡,优秀的你将变得更加优秀。既能适应又善改变的人,“不管风吹浪打”,都能“胜似闲庭信步”。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命运之舟的最可靠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