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700000005

第5章 初见倾心:那年春天繁花盛开(1)

邂逅清华园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圣经》上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

一九三二年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已读了半年四年级的杨绛,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也为了自己的清华大学文学梦,毅然报考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命运在召唤,她姗姗来迟,成了清华大学里为数不多的女研究生。

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仅学习考试都要考英语,还要学习法语。当时,大部分同学都不懂法语,在第一堂听写课上,只有曾在东吴大学自学过的杨绛全都写对了。教他们法语的翻译家梁宗岱大为惊奇,便问她说:"杨季康,你的法语是怎么学的?"

突然听到先生的发问,杨绛内心很是紧张,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听写错了,慌忙答道:"我自己学的。"

梁宗岱先生听了,很是满意,大大赞扬了她,并说:"好!我也是自学的。"

从小她便是聪慧的孩子,在清华大学也没有例外,她不仅成了一名清华大学学子,还成了清华大学研究院里不可多得的女高才生。有人说:"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达七十余人,谑者戏称杨为七十二煞。"

她虽然不像别的女大学生那样化妆打扮,但面容白皙清秀,虽然个头不高,但身材窈窕娇俏,性格也温婉大方,这样如出水芙蓉般清婉可人的女子,自是受尽男孩子的爱慕追捧。只是,杨绛却一直芳心未许,只因还没有遇见他,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男子。

其实,她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便知道钱钟书了。那时,他本科生三年级,却早就成了清华大学口耳相传的鼎鼎人物,就算是新入学的学生,也都知道他的赫赫大名。

那些初来乍到的低年级学生,想要一睹这位江南才子的风采,只是奈何才子太过傲气,架子也大,并不敢冒昧拜访他。而这一切的一切,也给钱钟书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只是命定的恋人终将相遇。那是一个人间三月天,幽香阵阵,风光旖旎,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她遇上了他,只一眼便生出万千情愫。

很多年后,有男同学气呼呼地问杨绛:"他们说钱钟书"年少翩翩",你倒说说他"翩翩不翩翩"?"对这样的问题,她本不想理睬,但这个男同学不依不饶,她便淘气地说:"我当然觉得他最翩翩!"

后来,当她再回忆时,又这样写道:"我应该厚道些,老实告诉他,我初识钱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

只是,爱情不是简单的翩不翩翩。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

他瘦小清癯,目光炯炯,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与生机。她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还不失娇俏可爱的活泼劲儿。当时年少轻薄衫,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家乡、文学,抑或不着边际。杨绛听着钱钟书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只觉自己的心,在他诙谐幽默的谈吐间柔软一片。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对南国才子佳人,醉在暖暖的春日芳菲中。他急切地向她解释:"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她也慌忙澄清:"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

有个倔强的女子曾深情缠绵地唱过:"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在最美的岁月流年里,遇见那个对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

我笑若桃花,只为初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

心语微澜,轻漾缱绻,文学在两人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他们相识相知,一起徜徉书海,只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微笑,便会满心的宁静。

有人说,是季康的爱,激发了默存倾泻而出的创作热情,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相知相恋,他的思维才格外敏锐清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并没有外人知道。只是,他们同在清华大学的那段日子,从钱钟书手中流淌出的锐利文字,数不胜数。

虽然他所做的多是理论性的文章,却并不艰深枯燥,或许他真的从那个俏丽女子身上,学到了几分灵动的细腻。

他总是一副拉家常的模样,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喻,诠释那些深奥的文学哲学理论,从来不会板起脸孔,满嘴看似高深的晦涩词汇,故作传道授业的权威嘴脸。

"神秘主义需要多年的性灵滋养和潜修。不能东涂西抹,浪抛心力了,要改变拜伦式的怨天尤人的态度,要和宇宙及人生言归于好,要向东方和西方的包含着苍老的智慧的圣书里,银色的和墨色的,惝恍着Rabbi的精灵的魔术里,找取通行入宇宙的深秘处的护照,直到──直到从最微末的花瓣里窥见了天国,最纤小的沙粒里看出了世界,一刹那中悟彻了永生。"

这是钱钟书在评论诗人曹葆华的《落日颂》时,对他诗作里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本质揭秘。"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一天国。无限在你掌心收留,永恒在须臾把握。"他将爱幻想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两句诗融入了后两句,将"神秘主义"诠释得更加形象贴切。

她是他的陪伴,而才思敏捷的他,也是她一辈子的骄傲。他的才子气质和名士风度,给他们的爱恋注入了独特的浪漫和风采。文采斐然的他为她写诗,为她送上一篇篇撩动心弦的情书。

他曾不无玩笑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原来,他竟然在一首情诗里融入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真真俏皮古怪啊!

一九三三年夏,钱钟书要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了,他去了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只留杨绛一人在盈满回忆的校园继续学业。原来好时光走得这样快,他们与离别赤裸相对,不是没有感伤,只是他们相信,还有长久的聚首等着他们。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邂逅一段深情,默契十足,甜蜜无限,他们又怎么会被这暂时分离的感伤冲淡。

只要把爱放在心间,便是阳光普照的六月晴天。

其实,校方有意让他留校教书,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劝他留下来,只是他一概谢绝了。

为此,陈福田教授很是生气地说:"在清华大学,我们都希望进研究所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

他确是傲气的,有些自负盛名,只是不少人仍然对这句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长于书香门第,他的举手投足间皆是儒雅的气质,并不至于说出太过猖狂的话语。

还是吴宓教授对他宽容厚道,他如是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

其实,他没有选择留在清华大学还有别的考量。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对华北地区也是虎视眈眈。忧心国家安危的广大学士,已无心安坐学习,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混乱一片,几乎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他不想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文学研究,另外,他的知识体系,说起来大多源于自学,他已经具备一定的治学能力,研究生的课程读不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这时,在上海光华大学做中文系主任的父亲,召他南下光华大学任教,所以,他踏上了赴沪的旅程。

他走了,带着对杨绛的牵挂与惦念。爱如清风拂过,分离是淡淡的忧伤……

无人不醉的美酒

一曲离别胭脂泪,残雪断桥人未归。青春是自由奔放的生命之泉,爱情是点燃激情的明媚阳光,只是当一切邂逅离别,这青春,这爱情,或明亮,或丰盈,也缀满淡淡的忧伤。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个悲情的南唐后主曾如是吟叹。是啊,离别总是伤感的,风乍起,满眼惆怅……

一九三三年初秋,自清华大学毕了业的钱钟书,挥别了度过四年时光的清华大学挥别相知相爱的姑娘,奔赴下一段精彩人生。只是乍离别,他便坠入思念的浪潮。

不知是谁说过,最美的故事莫过于初恋,最美的画面莫过于初见,而最美的文字莫过于情书。他与她,是最美的初恋,有着最美的初见,而这所谓的初离别,也更多添了几分想念。那么,就让这满满的想念化作细水长流的文字,隽永成最美的情书吧。

鸿雁纷飞,字语传情,他们在书信往来间谈情说爱。情书,是他们最私密的爱之倾诉,只是有时候,在喜欢打探隐私的家长面前,便没办法那么私密了。

有一次,杨绛写给钱钟书的一封书信被庄重严肃的钱父看到了,这个封建家庭的老先生,没打招呼便私自拆阅了。他们的爱情,就这样被家里人知道了,恋爱,不再是只属于他们两个人的事。

只是看过信后,这个颇显古板的老先生,并没有因为儿子在大学的自由恋爱而大发雷霆,而是对杨绛大加赞扬。原来,在那封信笺里,杨绛如是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

看到这样懂事的言语,老先生欢喜不已,直赞"真是聪明人语"。她是聪颖贤惠的女子,大方懂事,还能体恤对方父母,自然颇得钱基博老先生的喜欢。

高兴之际,老先生没有征求儿子钱钟书的意见,便直接提笔给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子去了信,大大夸赞了她一番,还郑重其事地将儿子托付给她。他在心里已经认定,这个叫杨绛的女子是他未过门的儿媳。

杨绛也将钱钟书郑重地介绍给了自己的父亲杨荫杭。杨荫杭先生对这个不拘小节的清华大学才子早有耳闻,也颇为赏识,自然也是欢喜不已。才子佳人,两人如此般配,他们的亲事,来得水到渠成。

旧式婚姻,讲究个门当户对。钱家与杨家,都是无锡有名的书香门第,钱基博和杨荫杭,皆是颇具名气的江南才子,这一新一旧两位大家,自然愿意玉成一段好姻缘。

杨绛说:"五六十年代的青年,或许不知"订婚"为何事。他们"谈恋爱"或"搞对象"到双方同心同意,就是"肯定了"。我们那时候,结婚之前还多一道"订婚"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钱钟书与杨绛,虽然是自由恋爱,但还是颠颠倒倒地遵循了旧时之礼,"订婚"礼便水到渠成地来了。

在杨绛眼里,他们的订婚是滑稽的。明明早就相识相爱的两个人,明明双方家长都已肯定认可,偏偏还要钱父带钱钟书上门正式求亲,并且还要请出两家都熟识的亲友做媒人,然后便是订婚宴。

当时,由于她的父亲杨荫杭正病着,便主张诸事从简,但其实还是颇为隆重。他们在苏州的一家饭馆摆了酒席,宴请两家的至亲好友,并且男女分席而坐。对此,杨绛如是回忆说:"我茫然全不记得"婚"是怎么"订"的,只知道从此我是默存的"未婚妻"了。"

无论新旧,是否滑稽,他们订了婚,许下承诺。从此,她便是他名副其实的未婚妻。

只是这对刚刚订婚的一双人,还没有说多少体己的温存情话,便又要各奔东西。杨绛开学在即,只得北上赴京,钱钟书把她送到车站,帮她把行李结票。他站在月台,她转身上车,轰隆隆的汽笛声响起,两人无语凝噎,怅然间,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珍重",哽在喉头!

在这个凉风萧瑟的秋天,钱钟书也回了光华大学任教。作为上海规模较大的私立学校,光华大学聘请到钱钟书这样的清华大学高才生,自是荣幸万分。钱钟书被破格升为外文系讲师,讲授西洋文学和文学批评两科。

他与父亲钱基博,一个在外文系,一个在中文系,撑起了两片不同的天空。钱钟书虽然刚刚大学毕业,但因着渊博的学识和妙语连珠的口才,他的课程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学生,丝毫不在乃翁之下。

每堂课,他都倾心相待,认真备课。每每课上,他侃侃而谈,旁征博引,一个个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便被他带入奇妙的西方文学世界。另外,他喜欢独特多变的上课方式,有次还将考试的作文题目定为"Whatislove?"

什么是爱?

有人说,爱是给予,是自我付出,并丝毫也不期待等值的交换。

而对于文学,钱钟书曾这样说过:"不在其体裁为抒作者之情,而在其效用能感动读者之情。"某些程度来说,钱钟书这句文学之论,便是爱之断言。

不在为抒作者之情,而在感动读者之情。爱与感动,是文学无法剥离开的主题,因为文学是感性的,不只是些研究与论断。什么是爱?爱在感动所爱之人的一片情。

他思念着那个在清华大学孤独求学的女孩,他知道,这个女孩也在思念着他。初恋的人儿,总是有着依依不舍的离愁,以及缠绵悱恻的思念。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一日,《国风》半月刊刊登了钱钟书为杨绛所写的《壬申年秋杪杂诗》,字里行间都是他对那个所爱女子浓浓的思念:

缠绵悱恻好文章,粉恋香凄足断肠;

答报情痴无别物,辛酸一把泪千行。

依穰小妹剧关心,髫瓣多情一往深;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良宵苦被睡相谩,猎猎风声测测寒;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

困人节气奈何天,泥煞衾函梦不圆;

苦雨泼寒宵似水,百虫声里怯孤眠。

海客谈瀛路渺漫,罡风弱水到应难;

巫山已似神山远,青鸟殷勤枉探看。

他言:"远道栖迟,深秋寥落,然据梧,悲哉为气;抚序增喟,即事漫与,略不诠次,随得随书,聊至言叹不足之意。欧阳子曰:"此秋声也!""更深露重的寥落深秋,回忆总是不听话地跑出来,吐出思念的茧,将心细细缠绕包裹。原来,他是如此地挂念她。

思念是一种很玄的东西,如影随形。在这样寒冷寂寥的秋夜里,他终究是抑制不住思念的潮水,思绪万千……

他是才子,经过爱情的洗礼,他更成了多情的才子。情到深处,文思飞扬,他的一首首情诗,将华美的文采与真挚的情感完美糅合,成就了浓厚感人的几句诗,一段情。

张爱玲曾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于千万人之中,遇见那个想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她便成了他心里割舍不下的情意。"

无人不醉的美酒,无人不醉的爱情。

情不醉人人自醉。分别不是停止,是蔓延,如藤蔓布满全身每个细胞,渗透血液。那么,就让这无处安放的思念,伴他入眠。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爱情,原就是杯香醇的烈酒,浅尝则醉。那么,就这样,醉倒在爱的时光里吧。

又是相思,如水般滑过琴键,不经意就泻了一地。就在那被静谧包裹的深蓝夜色里,轻酌小吟,任层层叠叠的回忆泛滥,任真真切切的思念,逆流成爱的海洋。

爱人与知音

爱过才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有人说,如果没有刻骨铭心地爱过一个人,便写不出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

他们是爱人,也是知音。他的首首情诗,都因着对她浓浓的爱意,而她经过漂洗的本色小说,多多少少也因着他给的爱情滋味。

同类推荐
  •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灵魂与美感:杨飞云范学德对话录

    本书是油画家杨飞云第一部有关自己艺术生涯的谈艺录。本书以与美籍华人作家范学德对话的形式,讲述了杨飞云艺术生涯的点滴:从童年的生活;少年时期的学画过程;青年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尤其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之后,就油画学习、创作、风格的思考;担任中国油画院院长之后,组织的一系列促进油画发展的展览活动,对青年油画家的提携和推荐,对中国油画的期待和展望等等。在这部对话录中,杨飞云对自己六十多年生涯作了详细的叙述,第一次历史地、系统地、准确地说明了自己的艺术见解。这既是一部艺术对话录,也是人生对话录;既能给年轻的艺术家以艺术上的指导,更能给他们以精神上的启发。
  •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海明威(走近世界文豪)

    “走近世界文豪”丛书是一套以学生、教师以及广大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为主要对象的通俗读物。它以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文字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让我们随着这套丛书走近世界文豪,聆听大师们的妙言,感受大师们非凡的生活。在品读这些经典原著时,我们体会着大师们灵动的语言,共享着人类精神的家园,和大师们零距离接触,感受他们的生命和作品的意义,我们将能更多地获取教益。让我们每一个人的文学梦从这里走出,在人生的不远处收获盛开的花朵和丰硕的果实。
  •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上)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也是19世纪欧洲政坛的传奇人物。他不但统一了德意志,更创造了日耳曼民族的特殊性格。他的铁血政策深刻地影响了后来德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可以说是他改写了欧洲的历史。当时对于俾斯麦的功过得失,人们褒贬不一,因而作者认为要想真正了解他很有必要对他的精神历史作一些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本书里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彩的心理分析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在书里作者不仅仅描绘了一个因得胜而神采奕奕的将军形象,而且通过分析俾斯麦身上所特有的三种性格元素——骄傲、勇敢和怨恨——揭示了支配他一生如猛狮般能量不竭的缘由。
  •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

    不及格的政治家——王春榆点评李自成;他为中国古代隐逸史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何鸣看黄宗羲;投机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柏杨眼中的吴三桂;伊非寻常女,境界堪绝伦——阎崇年眼中的孝庄;慎之又慎解难题——阎崇年解读康熙;疏于哨鹿,勤先天下——樊树志谈雍正;积极进取的儒士与惊世骇俗的狂怪——孟桢评郑板桥;他掌舵的朝代,盛世与危机并存——范文澜评乾隆……本书收录百篇名家眼中的100位中国历史名人的评论。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热门推荐
  • 购物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购物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如何购物,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选购技巧及注意事项。
  • 离开我,遇见我

    离开我,遇见我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遇见,因为无论离开还是遇见,都是一切故事的开场。那一年的肯尼,独自求学英国,带着过往的小小伤痕渴望在古堡环伺、树木参天的陌生国度开启新的人生,有亲情的拉扯也有友情的羁绊,但最终他遇见了朋友、遇见了故事,也遇见了满满的过往和青春。有过欣喜狂欢,也有过困惑迷茫,毕竟人生的路那么长,总有人在不知不觉间遗失分散,但那些生命中因他们相伴而浓墨重彩的日子永远不会褪色。多像一场梦啊,好庆幸曾经陪我追梦和圆梦的那个人可以是你。
  • 死魂灵

    死魂灵

    《死魂灵》是俄国作家果戈理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专营骗术的商人乞乞科夫来到某偏僻省城,以其天花乱坠的吹捧成为当地官僚的座上客,并上门去向地主收购死农奴,企图以此作为抵押,买空卖空,牟取暴利。丑事败露后,他便逃之夭夭。《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
  • 次元观察者

    次元观察者

    无尽星海,亿万世界,圣神魔三族称霸。此时。持续数万年的三族大战已经停止,星海迎来久违的和平。圣族魔技发展迅速,踏入全新的时代。一个对于穿越者来说,最好的发展时代。穿越者赵归和圣族的另一个自己融合,本以为能靠着高贵的身份浪遍天下,谁料刚刚苏醒,义妹菲特就面临死劫,精神即将崩坏。没办法,本来只想当条咸鱼后o王的赵归只好操起长剑挑翻一切!穿越之谜,天灾巨兽,圣族起源,圣神魔三族血战……还有那跨越世界线的危险警告……一切的一切,将从主角脑残六年讲起。……主角(正直脸):不要被我放浪不羁的假象骗了!其实我骨子里就是个好人,诚实人,老实人,绝世好男人!证据就是……都一百万字了,老子还守身如玉!
  • 穿越之命里有时勿需求

    穿越之命里有时勿需求

    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唯有实力强大的人才可以站在顶峰俯瞰下面卑微得如蝼蚁的人类,我不愿做蝼蚁,即使前方是刀山火海,即使手段卑劣了些也要往前走,即便到那时我已没有了退路……(本人新手,纯纯的,不喜匆喷,求放过。)
  • 独霸星宇

    独霸星宇

    世间万物,皆有灵性,花草树木,刀枪剑戟,皆可成神。宝体出现,惊动星空,少年势强,谁与争锋,预言成真,血洗宇宙。
  • 东三省舆地图说

    东三省舆地图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故事会(2015年2月下)

    事情发生在好几年前。那年春运期间,半个中国遭受了罕见的雪灾。回家的人们在路上遭遇了一幕幕“人在途”,我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我正要赶往火车站,出租车十分抢手,好不容易才拦到一辆。这时,一个老人带着约十岁的孙子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小伙子,带上我们吧,这冰天雪地的,出租车根本叫不到。”我爽快地答应了。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19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119个忠告

    从痞子到魔鬼精英,从创办苹果公司到遭遇解雇危机,再到王者归来,重掌大权,乔布斯的成功之路如汹涌的大海般波澜起伏,而他也正以超人的魅力迅速感染着全世界。究竟他有什么特别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本书全面揭示了乔布斯成功的密码,是年轻人的行动指南,创业者的思想精髓。
  • 痴情王爷剩女妃

    痴情王爷剩女妃

    奉旨成婚,因为皇上的圣旨,五王爷冷颜,娶了白尚书的女儿——白可清。我告诉你,你仅仅是皇上加载给我的包袱,所以你最好以后给我乖乖的话,否则,别说你是白尚书的女儿,就算你是公主,我一样休了你。新婚之夜,冷颜看着身着喜服的白可清,冷冷的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