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700000008

第8章 携手相伴:温暖在路上(1)

一起去英国

一九三五年炎夏,他们完婚,牵手走进围城。琴瑟和弦,鸾凤和鸣,他们是二十世纪天造地设的绝配。胡河清曾如是赞叹说:"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赌书消得泼茶香,他们组成了一个简单幸福的学者之家,过起了温馨的围城生活。七月,新婚燕尔的夫妻,挥别了父母家邦,踏上了出国留学路。他们携手相伴,一起去英国,去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求学深造。

在清华大学的课堂上,叶公超教授曾对钱钟书半开玩笑地说:"你不应该进清华大学,你应该去牛津大学。"如今,先生的一句话终于应验了,他考取了英国庚子公费留学资格,踏上了牛津大学的征程。

作为英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在英国政治、历史、文学方面都占有独特的地位,培养出大批的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吴宓先生游学欧洲时,曾作诗云:

牛津极静美,尘世一乐园;

山辉水明秀,天青云霞轩。

方里集群校,嶙峋玉笋繁;

悠悠植尖塔,赫赫并堞垣。

桥屋成环洞,深院掩重门;

石壁千年古,剥落黑且深。

真有辟雍日,如见泮池存;

半载匆匆往,终身系梦魂。

他们从无锡出发,乘火车去上海搭船。此去经年,远行万里,他们带着深深的眷恋不舍,告别了无锡的街景亲友。离别时,难免多愁善感,当火车在苏州的月台停靠,杨绛忽然泪流满面。还未离开,她已开始想念,她恨不得冲下火车,再多看一眼父母慈爱的笑颜。

到了上海,他们在一干亲朋好友的簇拥下,去码头登船。他们相拥,一一道别,依依不舍地登上船舷。轮船起锚了,他们站在甲板上,看着岸上人们挥舞着的双手,听着周遭交错着的相同喊声,恍惚间,只感离恨幽幽,不禁湿了眼眶。

船起航了,驶向海天一线的江面,岸渐渐远了,蒙了雾,却深了离愁,增了思念。后来,杨绛在散文中如是写道:"一九三五年七月,钟书不足二十五岁,我二十四岁略欠几天,我们结了婚同到英国牛津求学。我们离家远出,不复在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有两人做伴,可相依为命。"

吹着海风,看日升日落,斗转星移。航行的旅途是枯燥乏味的,时间也被无限拉长,当轮船靠岸时,已是夏末秋伊始。下了船,看着来来往往的金发碧眼,听着机关枪似的英语对白,心中多了几分兴奋,也多了几分忐忑。

不过还好,在这偌大的伦敦城,他们还有熟人──钱钟韩。当时,钱钟书的这个堂弟已经在伦敦大学理工学院读了两年的研究生,另外,他的弟弟钟英也恰在英国,许久不见的兄弟三人,就这样在异国他乡聚首了。

见我自乡至,欣如汝返乡。

看频疑梦寐,语杂问家常。

既及尊亲辈,不遗婢仆行。

青春堪结伴,归计未须忙。

这是钱钟书记述三人相聚情景所作的诗。初来异国,听到熟悉的乡音,夫妻二人都多了几分慰藉。曾经,三兄弟青春相伴,如今,竟在伦敦街头阔别重逢,他们谈天说地,聊聊家常,别是一番滋味。

后来,钱钟韩也常常在节假日去牛津看望他们,与他们一起看书学习,一起去牛津公园散步,一起去大英博物馆、蜡像馆参观……他用相机,拍下了他们夫妻在牛津的合影。

他们两个人,在伦敦并没有停留多久,小住观光后便去了泰晤士上游河畔的牛津城。那时牛津大学还未开学,钱钟书已经由官方安排妥当,在艾克赛特学院攻读文学学士学位,而杨绛,也开始接洽入学事宜。

漫步牛津街头,看着为人熟知的叹息桥、鹿园,看着风味十足的建筑格调,看着这片历史与现代文明交融的圣地,他们不禁心潮澎湃。这里是举世闻名的大学城,是底蕴丰厚的文化城,这里古朴庄重,城学交融,素来有着"英伦雅典"之称。

这里有历史悠久的图书馆──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博德利图书馆堪称世界一流,各地主题图书馆连成一片,与博德利馆及地下书库交相辉映。这里有着极其丰富的馆藏图书,从莎士比亚时期开始,英国书业公司便承担了向其捐赠新书的义务。

这可谓正对了钱钟书的胃口,他可以尽情开怀地饱览群书。在牛津的几年里,他把大把的时间泡在这里大快朵颐,还曾经将"博德利"戏译成"饱蠹楼"。

初到牛津时,钱钟书便脸朝下摔了一大跤,磕掉了大半颗门牙。那天,他是一个人出门的,回来时,他用手帕捂着嘴,满口鲜血。杨绛看了非常着急,赶紧陪他去找了牙医,将断牙拔掉,又镶了假牙。

杨绛说:"钟书常自叹"拙手笨脚"。我只知道他不会打蝴蝶结,分不清左脚右脚,拿筷子只会像小孩儿那样一把抓。我并不知道其他方面他是怎样的笨,怎样的拙。"只是人生的快乐是自己找寻的,后来,她还戏称钱钟书刚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这是多大的虔诚啊!

还好,一切有惊无险,他只是丢了一颗牙而已。

十月,钱钟书入了学,领了硬的方顶帽子和一件带着两条黑布飘带的黑布背心。牛津学府,治学严谨,不免有些严肃古板的课程,像"版本与校勘"一类的古文字学课更是相当的枯燥,钱钟书对此不感兴趣,不愿听这样的课,也不愿参考相关的教科书。

好在他英语底子不错,知识也比其他留学生扎实牢靠,他的课程都以比较优异的成绩轻松过关,只是那门英国古文字学课除外。原来在考试时,这门课要辨认许多潦草模糊的手稿,他没有料到,也没有准备,自然而然没有及格。后来,他硬着头皮恶补了一下,才在补考中过了关,这是他在牛津大学唯一一次刻苦用功。

如在清华大学时,他一心扑在了读书上,而且只凭兴趣读书。这次,他接触了大量的西方诗歌、小说──用支离破碎的语言打破规范的《荒原》、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意识流小说《追忆似水年华》、英国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此外,他还迷上了侦探小说,经常读些惊险的侦探故事休养脑筋,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更是看得废寝忘食、手舞足蹈。可以说,读侦探小说成了他最惬意的休憩方式。

当然,像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等哲学、心理学的作品,他也不会放过。那段岁月,他读了太多书,多到连杨绛都说不清他到底读了多少本,估计"拙手笨脚"的默存先生本人也弄不清吧。

与此同时,杨绛选择了做牛津大学的旁听生。她不愿去不提供住宿的女子学院攻读历史,因为她不喜欢;她也不愿离开钟书,去别处求学,因为放这位磕掉门牙的马大哈在这里她并不放心;她也不愿在牛津大学自费学习,因为这里的学费太过昂贵,她不愿给父母增添经济压力。

她说:"我爸爸已经得了高血压症。那时候没有降压的药。我离开爸爸妈妈,心上已万分抱愧,我怎能忍心再向他们要钱?我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好安于做一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只是,她这个旁听生却比钱钟书勤奋很多。她不仅旁听了许多牛津大学的经典课程,还认真做了课堂笔记,然后便泡在图书馆里自习。在"饱蠹楼"里,她占了临窗的固定座位,还为自己做了课程表,仔细品读那借来的一本本图书。

她说,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知足常乐,这里环境幽静,来往的学生寥寥无几,多少个清晨午后,她便坐在窗口,沐浴着和煦的阳光,静静品读经典,沉淀心灵。不知不觉,她的外国文学修养大大提高了,这为她以后的外国文学翻译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是偶尔,她也会失落,叹息自己不是牛津大学的正式一员。当她穿着旗袍,孤零零地坐在课堂侧面的旁听席上时,心中不免惆怅。她说:"我看到满街都是穿学生装的人,大有失学儿童的自卑感,直羡慕人家有而我无份的那件黑布背心。"

当她向钱钟书抱怨时,他却摇摇头,说她得福不知,还边说边让她看自己的必修课程和前两次的论文题目。杨绛看了,自是唏嘘不已,暗幸自己不在学校的管辖下,不用费这番大功夫。

只是杨绛也知道,自己正是欠缺这样严格系统的训练。而钱钟书则觉得,如果自己像妻子那样有足够多的自由阅读时间,保准有更大的收获。自古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正如杨绛所说:"反正我们两个都不怎么称心,而他的失望更大。"

夫唱妇随,妇唱夫随。他们一起来了英国,一起在泰晤士河畔读书学习。生活生活,生生活活,虽然免不了琐碎的小事,虽然并不总是称心如意,但有了彼此,他们便能拥抱幸福。

另一个世界

钱钟书赠予过杨绛一句话:"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在他的眼中,她是温柔贤惠的妻,是妖娆可爱的情人,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离开熟悉的家国亲友,他们相伴来到另一个世界,一个美丽却陌生的世界,而她是他唯一的陪伴。

他们住在一个被称为老金家的公寓,同住的还有两位单身房客,他们皆是在牛津访问的医学专家。初来时,钱钟书磕掉门牙,便多仰仗他们出的主意。

他们的房间是窗临花园的双人卧房,老金的妻女会帮忙收拾房间,并且还提供早午晚餐和午后茶。他们是自由的,不用为家务所累,也不必为餐点担忧,他们可以从容地泡在图书馆,好好享受那琳琅满目的文学经典。

牛津大学每学年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然后放假六周,一学年后更是有长达三个月的暑假。这里虽然学风严谨,但假期还是相当多的。中国的留学生,多半是些从贵族学校毕业的富家子弟,在学校不把学业当回事,整天喝酒闹事,而假期一到,便又都撒丫子旅行去了。

看着经常胡闹犯校规的中国留学生们,品行导师可谓头疼之至,有时还要去警察局保释那些因胡闹过头被拘捕的学生。而钱钟书是个例外,他的品行导师只是经常请他们夫妇喝茶而已。

每每假期,他并不想着去别处走走,看看不同风景。他把所有的时间投入了书的海洋,只有暑假才会离开片刻。如果说,英国是不同于中国的另一个世界,那么,令他着迷的图书世界,便是这个世界中最绚烂的一笔。

其实这也不算稀奇。钟书素来不爱活动,在清华大学四年时光,他除了与全校共游过颐和园和香山,再没有去过北京其他的名胜。或许,对他来说,拥有书,才算拥有整个世界。

大学的馆藏图书虽然丰富,但只限于十八世纪及以前,并不满足的两个人,为了阅读十九、二十世纪的书籍,便跑到市图书馆借书。只是那里的图书两个星期内便要归还,于是,他们不到两个星期便跑一趟市图书馆,乐此不疲。

他们读了很多书,也会彼此交流意见。钱钟书读到好书,猜妻子会喜欢,便会推荐给她。杨绛说:"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

阳光倾泻的房间,一张简单的桌子,相对而坐的两个人。他们低着头,轻轻翻动手中书页,阅读一段段美丽的文字,偶尔间抬起头来,与对面不经意的目光重合,他们相视一笑便又低下头去。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他们在平淡日子里相濡以沫,那如水的时光,一分一秒都安然温暖。

除了读书,他们每日都有小小的约会,他们美其名曰"探险"。如果说,相伴阅读是他们宁静的独处时光,那么早饭前晚饭后的独处,便是漫无边际的玩乐时间。他们牵着手,慢慢走着,不管道路指向何方,仿佛一不小心,便能走到地久天长。

大街小巷、闹市郊区、公园教堂,还有一个个学院的门前,他们一处处走,边走边玩,用步伐丈量牛津的风土人情。在闹市,看着闹市中形形色色的人流,他们便会猜测各人的身份,还玩起与书中人物对应的游戏,而当看到不同类型的房子,便又会猜想主人的模样……

这是属于他们的小游戏,虽然有些孩子气,却欢乐十足。

杨绛说:"牛津人情味重。邮差半路上碰到我们,就把我们的家信交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等着,很客气地向我们讨中国邮票。高大的警察,戴着白手套,傍晚慢吞吞地一路走,一路把一家家的大门推推,看是否关好;确有人家没关好门的,警察会客气地警告。"

少了都市的繁华喧嚣,牛津是座安静的小城,古朴淡雅,风景幽绝。他们不是故乡人,却在这静美小城的人情气息中,轻易寻觅到归属。或许这就是他们要的爱情,生活在别处,远离世俗,简单纯粹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乍离父母如此遥远,杨绛很是想念,便每周往家寄信,当每周的回信不远万里地来到手中,看着父母亲切的话语,看着妹妹们没头没脑的小字条,她总是眉开眼笑,很是开心。

钱钟书没有那么多家书,偶尔来信,也是严父的谆谆教诲,所以很是羡慕妻子与家人间的浓厚亲情。当杨绛来信时,他便争着读那亲切有趣的家书,她写回信时还要凑着写上几句。

偶尔,他们也会参加些社交活动,最多的便是同学师长间的午后茶时光,钱钟书和杨绛还因此学会了泡茶──"先把茶壶温过,每人用满满一茶匙茶叶:你一匙,我一匙,他一匙,也给茶壶一满匙。四人喝茶用五匙茶叶,三人用四匙。开水可一次次加,茶总够浓。"

牛津大学有个奇葩的规定,学生每周必须在所属学院食堂吃四五次晚餐。在某种程度上,这几次晚餐,比上课更重要,吃了便表明学生在住校。钱钟书不无幽默地说,获得文科学士学位后,再吃两年饭,就是硕士,再吃四年饭,便是博士。

在这里,钱钟书还遇到过另一件奇葩的事情。一位叫作史博定的富翁,想要在牛津大学设立汉学教授职位,当时他的弟弟是牛津大学的驻院研究员,专门研究庄子哲学。一日,他请钱钟书夫妇二人去家中做客,劝他放弃庚子奖学金,改读哲学,做他弟弟的帮手。

富翁是高傲的,他看不起那微不足道的中国奖学金。但爱国之心,人人有之,钱钟书当即拒绝了他的提议,放弃国家奖学金转投外国富翁的事情,他断断是不会干的。

在牛津,他们虽然没有如日中天的名气,但还是结交了不少文人学者,一个叫作C.D.LeGrosClark的法国人,出版《苏东坡赋》时,还特意请钱钟书写了序文。

后来,为了表达谢意,他还专门携夫人从巴黎赶来牛津相会,请钱钟书夫妇共进晚餐。那一日,他们穿了隆重的礼服,赶到有名的圣乔治大饭店赴宴,席上的他是风度翩翩的绅士,她是小鸟依人的淑女,两对夫妇谈笑风生,宾主尽欢。

钱钟书也是爱玩的人,只是他爱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写文字游戏。当时他们结识了俞大缜、俞大姻姐妹,向达、杨宪益等留学生,偶尔也会喝喝下午茶,交流下生活和学习。

而向达更是他家的常客,两人每每聚到一起便是满嘴胡说打趣,钱钟书还会随口作些歪诗插科打诨。他还曾赠给向达一首打油长诗,前两句便说他"外貌死的路(still),内心生的门(sentimental)",向达并不生气,看着那些胡说八道的诗句,和钱钟书笑成一团。

他和钱钟书,可以说是臭味相投。他不甘示弱地对钱钟书说:"人家口蜜腹剑,你却是口剑腹蜜。"懂得之人自有他们的懂得,向达懂得钱钟书的文字游戏,便不会觉得他言语刻薄。

同类推荐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布衣宰相孙叔敖

    布衣宰相孙叔敖

    孙叔敖,父亲死于国难,负母逃亡乡野。遇高人指点,遂成大器,终以布衣之身,被决意强国富民的楚庄王举为令尹。其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雄,齐桓、晋文相继称霸。楚国扼控江汉之势,亦欲北上争霸,却苦于国势贫弱,难与晋国争锋。孙叔敖拜相,革除弊政,改善税法,兴修水利,清丈田亩,利民强兵。虽因奸党构陷而遭三次罢相,亦无怨无悔,不堕强国富民之心,终于感悟庄王,君臣合德,使楚国走上富强之路。公元前597年,楚在邲地与晋决战大胜,成为新的霸主。
  •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人间四月天

    她是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作家,一个建筑学者。她是林徽因,一个传奇。作者笔下生花,将一代才女林徽因刻画得淋漓尽致。品读本书,我们将在享受文字中读懂林徽因。
  •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香江鸿儒:饶宗颐传

    本书为"大家丛书"之一。饶宗颐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是集学术、艺术于一身的大学者,又是杰出的翻译家。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本书记载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杰出成就。
  •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音乐大师:灵魂的演奏者

    生活离不开音乐,正如享受音乐的我们离不开创造音乐的人们——那些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音乐创作的大师们。本书精选了世界上近50位著名的音乐大师,通过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和创作,让大家通过文字了解他们。
热门推荐
  • 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Revolution and Counter-Revolut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的老公是王子

    我的老公是王子

    她是穷苦人家出生的善良灰姑娘;他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家大少爷,风靡全校的冰山王子。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却因为一场偶然的变故紧紧的缠绕在一起。“只要你嫁给我孙子,我就替你们家还债,供你上大学,让你衣食无忧。两年的时间,如果他不能爱上你,我就放你走,但你得保密。”“这。。。”她为难了。“只要你娶她,我这辈子就什么遗憾都没有了。”“这。。。”为了‘孝’字,他妥协了。说好不理她的,可为什么在学校里看见她和其他男生在一起,心里会不舒服?为什么误会她心里会这么痛?为什么偏偏忍不住要帮助她?为什么。。。。。。没有感情的婚姻,真的可以培养吗?
  • 少年奇侠

    少年奇侠

    屋里只剩下楚英一个人,一盏灯。面对这陌生的一间屋子,这屋里的一切,楚英突然感到自己是多么孤独。他那遥远又模糊的记忆中,似乎有过一种生活,那生活中,也曾有过亲情的抚爱和纯真的欢笑。可这一切,突然在那么一天都消失了。留在他心灵中的,只有一丝永也忘不掉的温馨和那一股永远也燃不尽的仇恨。
  • 症因脉治

    症因脉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散原精舍诗集

    散原精舍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网络文学与电影文学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网络文学与电影文学论

    文学史撰述与研究无可置疑地被人们视作文学研究领域最庞大的学科,但是,这门学科真正的状况又如何呢?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隐婚别低调

    隐婚别低调

    他是C国的暗夜帝王,杀伐果断,冷酷无情,唯独遇上她,爱入魔,宠上瘾.“亲爱的,我想要喝粥了!”“好,我马上去做。”高层会议上,总裁接完电话就大步离开了。“亲爱的,我想要礼物了。”“好,马上去买”飞机,豪宅,整条街……“亲爱的,我又被人欺负啦!”下一秒总裁大人带着十队保镖,风尘仆仆的赶来,推着她去了手术台,“不要啦,夜墨辰,你这个疯子。”某男狡黠一笑,将手术台上急得眼泪汪汪的人儿抱了起来,贴心表白“宝宝,乖,不哭,谁也不准欺负你,就算是我儿子也不行。”夏凌雪终于缓过了一口气,小拳捶打他胸膛,“幸好孩子保住了”,这个男人的爱太可怕了。 新书续缘《寒少你老婆又仗势欺人了》,欢迎入坑!
  • 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由程思远编著的《我的回忆——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既有程老对历史事件的回忆,也有对曾提到过的历史事件的补充;既有与政界人士的密切交往,更有对妻子、女儿不幸去世的怀念与悲伤,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下堂悍妇:君王前夫惹不得

    下堂悍妇:君王前夫惹不得

    若是不相逢,又将如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心生乱,意难忘,理不清寸寸愁绪;恨只恨,情之一字误苍生。这是一个由电视剧宝莲灯观后感叹延续出来的故事
  •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做事做到位的九大绝学

    开始做一件事情,需要的是决心和热诚.而完成一件事情需要的是恒心和毅力。缺乏热诚,事情无法开展,而只有热诚却无恒心和毅力,事情就无法完成。把事情做好、做到位是我们身在职场的人所必须的。本书从明确目标。计划时间,追求卓越等九个方面讲述怎样才能更好地把事情做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