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900000008

第8章 中小学生艺术心理探索(3)

中小学生对呈现于其前的美术作品的感知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仅是一种“求实”态度,他们很少有意识地注意到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而以感知美术作品的内容为首。确切地说,画面上画了什么是中小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欣赏。比纳认为,此阶段中小学生还处于举例阶段,丁祖荫、潘洁认为,学前中小学生大部分处于认识个别对象阶段和认识空间联系阶段。比如,中小学生基本上能在欣赏图画大师李可染的《迎春图》中识别画中所描绘的对象,但存在年龄而异的现象。较小年龄的孩子,只能列举画中物体的简单回忆表述,而较大年龄的孩子在描述画面内容时会较具体、细致。例如,“一个小孩背着一个帽子坐在牛背上,在看梅花。”因此我们认为,此时的中小学生并不能深入感知理解美术作品内容的深刻主题及反映的精神内涵而停留在浅表层上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究其原因是中小生知识的积累与本身的认识能力有限。一些国外的研究表明,幼儿不需经特别的训练就能够识别画中描绘的物体。

通过比较两幅表现相似情感的美术作品《巴黎市街风景》和《百老汇的爵士乐》后发现,幼儿对再现性作品的审美理解体现在能观察到画面上很多人的热闹而对非再现的画面却不能理解。这说明中小学生能感知作品内容而不能就不同的发现理解作品,形成审美因素的特性。

2.中小学生能在教育的干预下感知美术作品的某些形式审美特征。

虽然幼儿不能自发地感知上述两幅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但当成人有意引导他们去理解的干预下,一些幼儿能发现不停地换颜色的感觉是不同的。所以可以认为,此阶段中小学生已表现出对作品的造型、设色、构图及情感表现与风格的感知与理解。

中小学生偏好将线条与形状的感知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谈论。幼儿大多数能完成试验中要求匹配枝繁叶茂、茎叶成放射状的树和“弯腰驼背、浑身无力”的树与高兴和伤心之间关系的任务。这表明,幼儿能感受到线条融合在形象中表达的情感。中小学生感知图形的敏感期是4岁,实验曾有过证明。

中小学生在认识色彩方面首先发展的是辨认颜色、正确配对,逐渐向指认和命名发展。幼儿被大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遵循颜色认识的顺序:从常见的几种标准色到色波较长的暖色及明度较高的颜色至间色、复色或色相差别较小的颜色。

丁秀玲通过研究色彩的视觉效果、情感效果、象征效果,发现幼儿对色彩的感受为:

(1)幼儿对审美感受存在差异表现在色彩的三个层面。具体表现是:

具体来说,在色彩视觉效果感受方面:①幼儿能识别色彩的冷暖色性。65%的4岁幼儿能感受到色彩的冷暖性,随着年龄的增长,5岁、6岁儿童的这种感受性达到了74%和77%。但即使到学前晚期,中小学生的这一能力也还未达到成人的水平。并且,整个学前阶段的中小学生普遍对暖色表示喜爱。②多数幼儿能通过说出色彩的轻重感觉识别色彩的轻重。这一比例在4岁、5岁、6岁组中小学生中分别达到66%、70%、95%,亦即幼儿对色彩的轻重感觉越来越强烈、准确。③幼儿较好的色彩搭配的感觉有60%以上,表明幼儿选择色彩均衡和谐的感觉很强。其百分比在4岁、5岁、6岁小学生中,分别为78%、61%和70%。令人有些诧异的是,4岁小学生在这方面倒似乎比5岁、6岁小学生具有更强的审美感受,但他们不能作出清楚、明确的解释。研究者判断,他们可能是受先天直觉的支配。④幼儿对色彩的审美趣味表现为由鲜艳、对比强烈的色彩构成向协调、柔和的色彩构成偏爱转变。

幼儿并不十分强烈、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萌芽状态逐渐向情感联想发展,直至显出较明显特征的学前晚期。比如,4岁小学生并不能区别对待不同色彩,对色彩的情感效果体验仅是一种泛化的情绪体验。5岁小学生对色彩除有“高兴”、“快乐”、“开心”等描述情感体验外,还投射反向的消极情绪。6岁小学生则具有易发出情感联想的较强烈的色彩情感体验。

色彩象征效果感受自幼儿至小学生逐渐增长的态势。

(2)幼儿对色彩情感意味和象征意义的感受表明幼儿的色彩审美感受具有明显的年龄发展特点,4岁小学生对非再现性色彩的构成先天直觉美感胜于5岁及6岁的孩子。

(3)幼儿在较高层次的色彩审美把握上存在较明显的个别差异。有的低年龄中小学生高于本年龄层次,即使同龄幼儿也因个人不同而有差异。

相当部分学前小学生已具备了感知美术作品的空间深度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发展。对美术作品的构图的感知能力,在学前阶段已经开始表现了出来,并且有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长的趋势,只是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内容的影响。然而,在排除内容干扰的前提下,面对非再现性作品的幼儿更容易注意到作品构图方面的特征,但这种不从画面整体构图来考虑的感知仅局限于画面局部。

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被有意识地引导感知时,能感知到作品的情感表现性。4岁、5岁、6岁小学生的平均分数达到7.3、8.1、8.1(总分为9分)。解释作品情感表现性的四个方面分别是作品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偏好、想像因素和作品形式。

王芸美在作品风格感知方面研究表明,幼儿因受作品的内容控制而表现得较为困难。在无主题或控制主题情况下,加登纳发现中小学生能像成人一样感知作品风格。采取系统训练,使幼儿通过运用适当的词汇组合描述自己的绘画并对艺术作品的结构加以粗糙或精细区分,这是西菲尔德的研究观点。对比上述几项研究,我们认为,学前中小学生完全有可能在通过适当训练后感知美术作品的风格,以此为基础,通过教育引导,提高学前中小学生的整个审美能力是可行的。

3.幼儿更喜欢感知描绘熟悉的物体和令人愉快的现实主义美术作品,以及色彩明快的美术作品

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是看是否客观、真实地再观现实世界,是否具备丰富、鲜艳的色彩。

幼儿偏爱再现性作品及非再现性作品中存在能够识别作品中所描绘对象的美术作品,幼儿会由于画面的具体形象而偏爱画品却不论是否中国画,西洋画或中小学生画。中小学生完全按个人喜好决定对美术作品的喜爱已为布雷顿所证实,即如果被描述的事物是熟悉的和具有美好的含义的,中小学生就喜欢它。比如,一幅烘烤场面的画之所以被中小学生所喜爱,是因为“我喜欢烘制的小甜饼”。同样,另一幅有花的画之所以受到喜爱,是因为“花是美丽的”。于是布雷顿认为,“幼儿对‘喜欢’一词不仅是作为一个艺术的判断,更是作为‘好’、‘美丽’、‘愉快’的同义词,并以此延伸到对食物、朋友、家庭等等东西的喜爱。”给出同样结论的利德斯(Liedes,1975)也做出研究:50%以上的中小学生不能确定126幅被分为美、丑与不确定之类画的美丑性质。这说明6岁小学生对美的标准还没有达到一致。然而,画有花、动物、家庭摆设、珠宝、鸟儿等中小学生经验中熟悉的、美好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的作品是美的作品,那些如残骸、人的脑壳、人形的怪物、手枪及暴力工具等是丑的作品。

具有明快色彩的作品,在中小学生被要求注意色彩等形式要素时被其偏爱,且此偏好心理随年龄增长而越来越注意形式特征与技巧。由最初的笼统、不分化、强烈关注发展到对技巧和主题性质发生兴趣是墨菲等人的研究观点。这种逐渐提交的从笼统的主观爱好到艺术性质的客观分析,到认识一个艺术家的标志及其对绘画的感觉成分,明显表现了由自我中心走向视野开阔的变化。

综上,在既受先天无意识的影响,又受后天认识能力制约的中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发展,经历了渐进地从笼统到分化,从无标准到具有一定的标准,从以自己主观的情感偏好为主到比较客观地分析为主逐步发展的过程。其美术欣赏能力在到达学前末期已相应地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按其特征来要求,为给他们提供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美术作品而创设一个富有美感的环境。这种作品可以使中小学生在欣赏经验系统化的目标下做有组织的、有系统的选择,同时对他们感知、理解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有计划地引导。

同类推荐
  •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季羡林谈师友(典藏本)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语言中,只有汉语把“恩”与“师”紧密地嵌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名词。这只能解释为中国人最懂得报师恩,为其民族所望尘莫及。——季羡林交友之道,盖亦难矣。其中有机遇,有偶合,有一见如故,有相对茫然。友谊的深厚并不与会面的时间长短成正比。——季羡林我主要论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也就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似乎有点离了题,可是我认为,并没有离。一个学者的基本人生态度怎么能够同他的学术思想截然分开呢?以陈先生的人生基本态度为切入口来求索他的学术思想,必能有新的收获。——季羡林
  • 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

    广西大学史话(1928—1949)

    以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掌权伊始,为培植建设广西的人才,1927年冬间,省政府决定在梧州筹办省立广西大学,并由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邀请本省籍留德工学博士马君武(当时在上海大夏大学任校长)任校长,自此拉开了广西大学的历史序幕。本书记载了广西大学自1928年创办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这22年的历史。再现了广西大学这所曾经的名校的发展轨迹,于军阀混战之中,马君武等先贤为办学而历尽艰辛;在抗战时期山河破碎之际,西大师生为保家卫国而投笔从戎、为保校而辗转迁徙,其间事迹可歌可泣。
  •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时期社区工作与管理

    随着改革的推进,社会流动性加速,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集聚到了社区。社区已成为政府做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须臾不可少的好帮手。当前社区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好,解决不当,势必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都向当下的社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城乡社区服务纳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区如何做好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等诸方面的工作。
  •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公民的责任与权利:中小学法治教育漫谈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教师个人不能任意选择,也不能自行放弃,而且权利和义务具有交叉性,如教师教书育人既是其权利也是其义务。学校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属于教育法调整的重要对象。我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公民享有基本的权利,但权利与义务并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本书就是从公民的权利与责任出发,让广大青少年更好的了解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把我国的法治发展推向更好的发展。
  •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主持人节目驾驭艺术

    随着时代的步伐,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近年来,国内外的应用主持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本书强化了应用主持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融知识性和实用性为一体,让广大读者可以在主持工作的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从而迅速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和素质。
热门推荐
  •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全传

    李鸿章是种种变革的最早提倡者,自1850年来,这些变革已经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行为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鸿章无疑是19世纪的一个缔造者。但是,正如赫伯特·斯宾塞在其《伟人史观》的评析中所述,我们必须记住“伟人必须与那个诞生了他的社会的所有现象归为一类,伟人是这个社会所有过往的产物。他是整代人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与同时代的人都是长久以来各种巨大力量所形成的产物。”
  • 绝世夜凰

    绝世夜凰

    夜落雪---她是基地的王者,黑暗的王者。夜落雪---月之大陆夜家三小姐,夜城人人知晓的废物野种三小姐。重生的她抛掉三小姐的头衔,女扮男装行走天下修炼灵力走上强者之路,从此大陆无数男女为她疯狂。且看她在异世契神兽如何解开身世之谜,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顶端。★他说∶我既然承认了你是我的主人,我便会用我的命来守护你。他说∶本少爷看上的人就必须得看上本少爷。他说∶落雪,我不管你是谁,我不知你把我当做谁,我只认你,只是你。他说:落雪,那道背影已经成了我这一生都无法抹去的记忆。他说:雪儿,无论我变成谁,我对你的好对你的心永远都不会改变。过程美男多多,结局1V1
  • 迷藏Ⅱ·月影迷踪

    迷藏Ⅱ·月影迷踪

    少女青苗从海上归来,回到现实生活,但哥哥失踪和罗舅舅背叛的谜团依然困扰着她。一通神秘电话掀起了她新一轮的探险,其中好友郑柯、百薇以及来路不明的神秘少年萧源悉数回归,和她并肩作战,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找到了失踪已久的罗舅舅,化解了亲人之间的隔阂,找回哥哥的愿望也因此变得更加接近了。
  •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神秘相公,娘子有喜了

    他冷漠,他狂暴,只因他累积了十多年的恨。她本是孤女遭遇雪崩,穿越到陌生的地方,认识了冷若冰霜的他,她爱上了他的狂虐与野性,想化解他心中的恨与怨。然而,她需要怎样的勇气,一直面对终日带着铁面具残忍对待自己的男人……怎样的爱情,才能化解一个男人心中十四年的恨。
  • 危险关系(昆汀电影《危险关系》原著)

    危险关系(昆汀电影《危险关系》原著)

    同名电影《危险关系》由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执导,是昆汀电影中风格最独特,最与众不同的一部。我飞过七百万英里,嫁过两个酒鬼和一个毒虫。我觉得我永远在一次次从头再来,不知不觉我就没得选了。但是,你知道我最厌倦的是什么吗?微笑。假装愉快。杰姬·布朗,空姐,飞行了十九年,今年四十四岁。某天下飞机后,她被捕了,她的行李箱里藏匿了大量现金和一包毒品,她过的从来不是四平八稳的人生。
  • 阁楼

    阁楼

    刘水青要成城里人了。他走出火车站的时候,心里掠过一丝淡淡的失落。因为好多次进站、出站,都有警察让他停下来,单独审核他的身份。那一刻,他既紧张又兴奋。刘水青五十多岁,长了一副强壮结实的身板,锅盖头,浓眉毛。凶悍的样子,一看就是嫌疑犯。在警察犀利的眼光里,他总是油腔滑调地,回答完那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时候,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同时,也感觉到自己存在的真实和意义。冬天,在自家小楼里喝酒,他常常得意地把这些事当作笑话讲,谝得几个老弟兄“哈哈”笑成一片。
  • 如果这一秒,我没遇见你

    如果这一秒,我没遇见你

    如果说不幸,她怎会遇见一个令所有女子都艳美不已的贵州公子;如果说幸运,他为什么总是对她极度冷漠。如果不喜欢,他为什么要逼婚;如果喜欢,结婚之后他为什么对她不理不睬……出身权贵家门的慕容清峄,在马场里偶然救下惊马背上的任素素。这场豪门贵公子与寒门女子的爱情,究竟是缘?是孽?
  • 两手桃花

    两手桃花

    他叫凌阙,她叫苏梓檬,第一次见面他是山贼,她代人嫁妖。他,运筹帷幄,却为她乱了心神,爱她,护她,与她辗转相恋却又辗转错过,最后的婚礼却成了永世的诀别!她自幼孤苦混迹江湖,一丝元神将她牵扯其中,有人护她,有人杀她。为此她失去了最亲之人,可对杀他之人她却终究是下不去手。恩恩仇仇与她又有何干?无心也好,自私也罢,她只愿所有人相安无事,奈何事与愿违,终究逃不过命运的安排。他叫苏木,守她五年,护她五年,爱她一生。她知道他是元凶,那又如何,他是他,不是面具之下的人。直到最后,他将她推入万劫不复,她选择同归于尽,他最后一句却说:“是我先遇见你的,为什么…”
  • 第一大掌门

    第一大掌门

    即为一派之长,身负门派兴亡之责,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壮大门派发展,坑蒙拐骗之手段可不可为?楚升:我当向岳掌门看齐!
  • 再一次2010

    再一次2010

    承平六十载,盛世文娱兴。文化产业年值万亿,成为国民支柱产业之一;电影票房产值百亿,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网剧、网综彗星般崛起,互联网成为全新娱乐平台。这是娱乐的盛世,这是文化的狂欢,这是……好吧,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这其实就是一个年轻人,重生少年的故事,很简单的。 ****** 群号:755453903,欢迎来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