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900000007

第7章 中小学生艺术心理探索(2)

运用一定的审美标准,在审美感受基础上,对美的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意向性的认识、评价与判断是审美判断,在理论上表现为探究美于何处及产生方式,是欣赏者对其审美活动的理性回顾与反省。审美感受与审美享受的中介是审美判断,此三者具有不可分性。

丰子恺先生认为,美的批评是外化审美判断。它的三种形式:(1)批评印象:直接经第一印象的感觉下判断。(2)批评的分析:判断时考虑作品的题材等。(3)批评的综合:是综合已分析的因素加以判断。由此而知,(1)为感性的批评,(2)(3)均表现为理性较多。我们认为,印象批评是中小学审美判断的主要方式。他们凭借自己强烈的情感而对对象加以很少的分析和综合审美判断是一种直觉的反映,是其审美欲望产生的源泉。

美术欣赏的间接效应表现为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是多次指导的结果。提高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是中小学生美术欣赏教育的终极目标。

四、有关中小学生美术欣赏发展阶段的划分

依据已有的文献资料,对中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发展研究及其研究成果主要有(介绍一些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

比纳

依据中小学生对图画的感知,比纳将其对绘画作品感知的研究分为三阶段。

1.罗列对象时期(3~6岁):不能认识到物体间的联系,但可以说出画面上的一些物体。

2.描述对象阶段(7~14岁):能用简短的语句说出关于人或动物所做事情。

3.解释时期(15岁以后):能就图画上所画东西的意义进行说明。

丁祖荫

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学家丁祖荫将其对图画的感知能力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的研究成果。

1.对“个别对象”的认识时期:只看到各个对象。

2.对“空间联系”的认识时期:可看到能直接感知到的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

3.对“因果联系”的认识时期:可认识不能直接感知到的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4.对“对象总体”的认识时期:能在完整把握对象总体的意义上理解图画主题。

加登纳

将中小学生艺术知觉发展分为五阶段,由加登纳在《中小学生对艺术的知觉》一文中提出。

1.婴儿知觉期(O~2岁):是发展最初的知觉力时期,仅认识他人和一些几何形的物体,但偏爱有组织的形式。

2.符号认知期(2~7岁):开始掌握在一定文化背景上的图像、手势、声音、数、形式和语言等多种符号的意义。不能知觉艺术作品的形式审美特征是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造成的。

3.写实高峰期(7~9岁):判断艺术品高低优劣的原则是遵循写实。

4.写实终结和审美感受初期(9~13岁):开始对形式的表现性及形式技巧表现关注。

5.审美参与的危机期(13~20岁):处于无争议的审美标准的相对两极化中。

丹尼·伍尔夫

将中小学生的审美认知划分为三个阶段。丹尼·伍尔夫在《图像、系统和艺术的选择:中小学生在创造、知觉和反思视觉艺术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一文中指出:

1.理解绘画符号时期(2~7岁):储存偏向实用目的的感觉,惯例及期望。

2.理解视觉系统时期(8~12岁):区分审美性与非审美性图像的判断力及复制的能力在10岁以后。

3.理解艺术性选择时期(13~18岁):对选择强有力的形式表达感受或观念感兴趣。

综上,可以看出,对美术欣赏的认知与情感成分组合中,大多数研究以从认识的角度来划分中小学生对图画的感知。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发展。我们下述将从本能直觉期(0~2岁)和直接成知美术形象时期(2~7岁)两个阶段分析学前和小学生美术欣赏的发展。

五、中小学生美术欣赏发展阶段特征的描述

美术是中小学生美术欣赏中以视觉功能欣赏的艺术。与视觉器官的发育相对应的是美术欣赏行为的发生。因此,发生美术欣赏行为必须在中小学生的视觉发展到一定阶段之时。就中小学生美术欣赏发展两阶段上具体年龄特征的描述我们将从以下多个侧面进行。

本能直觉期(0~2岁)

表现为纯表面的和本能直觉的这一时期,主要协调视、听、动及相互交换信息。这一点,我们在从形式颜色对美术基本要素在视觉中受中小学生的偏爱而看出。很明显的是,这仅是一种本能的非真正独立的快感及美感心由生理组织决定之反应。

在最初6周里,婴儿在形状视觉方面会出现复杂的情况,尤其黑白对比鲜明轮廓外形会吸引他。此时物体的外形或轮廓会吸引婴儿的视觉,在约第2个月时,观察的物体会使婴儿的视觉渐渐集中到其中心。婴儿在偏爱形状上的喜好先侧重于圆形而非横条。范茨(Fanz)对1-15周的婴儿出示在形状和复杂程度上均不同的几对模式图:线条图和靶心图、棋盘图和正方形图、交叉十字图和圆形。婴儿对各对模式注视在时间方面的显著差异被研究者发现:婴儿对最喜爱的靶心图的注视时间最长,线条图其次,而在下余几对简单图形的注视时间上,棋盘图略长于正方形。所以设想,婴儿出生时是带着观察复杂模式超过简单模式的偏爱的,类似的给婴儿看红、白、黄三种颜色的六个及三个圆盘的实验结果表明,从出生几天到6个月的婴儿注视圆盘图案的时间更长。从4周到6个月,婴儿偏好看人脸上部。婴儿被椭圆上准确标示“眼点”的椭圆形吸引的程度大于单纯的非脸部图形。

而且,他们对形状细节的整体的反应也在日益学会。吉布森的视觉悬崖实验提出5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立体物体的喜好重于平面的东西。

斯塔普利斯在颜色视觉方面的实验是分别给婴儿彩色及灰色的圆盘各一个,结果3个月大的婴儿注视圆盘心的时间两倍于注视灰色圆盘,这表明在婴儿出生后很短时间内,颜色视觉就出现了。1988年我国的冯昴梅等人采用了“去习惯化法”将婴儿分辨颜色的年龄时间有所提前。研究表明,4个月的婴儿颜色感知能力与成人相当。它们受纯度高的色彩的吸引胜过那些复杂的混合色,在红、黄、蓝、绿四色之间,红色与蓝色更能吸引婴儿。1975年奥斯特(Oster)和沙勒(Schaller)等人采用“偏爱法”研究证实:颜色的色调(而不是明度)是婴儿区分颜色的主要因素。伯恩斯坦(Bornstein,1975)等人研究表明,即使在同一颜色的波段内,婴儿也像成人一样更偏爱波段中心的颜色(即纯度高的颜色),而不是两边临界的颜色。以上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的较早时期就已经对美术的两个基本要素——形与色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了。上述研究证明,婴儿对美术的两个基本要素——形与色的审美感知能力始于婴儿出生后的较早时期。虽然这些本能直觉行为反映着最初状态,但它已做好了日后更高层次美术欣赏活动的心理准备。

因此,依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状况,作为成人应适当为中小学生进行视觉上的刺激,为使其产生视觉运动而在其所处的环境里创设一些有利于观察的视觉焦点。比如,放置在婴儿房间里以块面背景为粉色系陈设,图案清晰,色彩鲜明的图片装饰;将色彩鲜明玩具、饰物如彩球,风铃等悬挂于婴儿摇篮或房间的天花板上,与婴儿一起玩视觉追踪的游戏;此外,成人也应就婴儿自身物作为培养视觉运动的焦点选择。

感知形象期(2~7岁)

2~3岁以后的中小学生,在与生理机能发展有关的美术欣赏的发展认识中,还受制于社会认识。在感知与理解美术欣赏的表现方面显现如下特点:

1.作品形式的感知先于作品内容感知

同类推荐
  •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教育公平:来自课堂的经验和案例

    本书立足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重点探讨了实现课堂教学公平的方法与策略,从机会均等、提供选择、和谐互动、分层教学、多元评价等五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市黄浦区各中小学围绕“教育公平”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教改经验和典型案例。本书理论扎实,例证丰富,对于现今进行的教学改革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历史足迹:项孔言新闻作品选

    新闻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毋庸讳言,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其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的新闻作品,政治色彩是十分强烈的,是那个时代中剧烈动荡的政治在他新闻作品中的折射,反映了那个时代中社会变迁的某些方面。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新闻事业,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变迁,如果日后有学者要研究那个时代中普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项孔言先生的新闻作品是值得一看的。
  •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纪念与怀念:杨克离休后部分文稿集

    本书汇集了杨克同志离休后部分文稿,追述了中国革命的那些重要的历史瞬间,回顾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充满了对有关领导同志和战友的怀念之情,文章还记录了作者参与反腐倡廉及扶贫的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史料的价值,是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也是一本记述革命史实和人物的翔实资料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北大逻辑课

    北大逻辑课

    从古时起,很多智慧之士已经意识到了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的重要性,逻辑思想在中国的先秦时代被叫做“名辩之学”。时至今日,我们更加不能轻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对现代人来说,真正的财富并不是年收入的数字,而是他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北大逻辑课》借用北大知名逻辑学讲师的经典理论,为读者揭示北大校园内对逻辑的判别与认知,让广大“北大校园外”的读者也可通过本书获得更多认知。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本书打开自己的智慧之门,对认识自我、激发自我、掌握自我等多个领域有所顿悟,为读者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等方面提供帮助。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热门推荐
  • 牧羊人与狼

    牧羊人与狼

    买买提老爹把褡裢里面的牛肺子一个一个掏出来,又拖到狼的面前说:“吃吧,光吃粮食不行,你们哪是吃素的家伙,老是不吃肉你们会造反的。”几只狼一起冲过来撕咬着,互不相让地争抢着,嘴里还不时发出威胁的叫声。买买提老爹说:“别抢,还有呢!过几天我再去给你们弄,说不准这两天热合曼和村支书吐尔迪就给送来了。”买买提老爹看了一会儿说:“我给他们两个说了,别心疼钱,多买一点这些东西,反正这些东西也没人吃没人要,便宜,多弄一点你们就尽管地吃吧。”
  • 辉煌60年

    辉煌60年

    2011年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周年。为弘扬“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集团宗旨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集团理念,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人员管理局、中国航空报社、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举办了“辉煌60年”征文活动, 组织离退休老同志以著书立说的形式, 发掘航空工业的光荣历史。活动得到老同志积极响应, 收到来自集团总部及所属成员单位老同志撰写的征文32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 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共计100篇。
  • 命中注定的缘分何年何月

    命中注定的缘分何年何月

    沈何年,一个相貌帅气,智商逆天的高级校草,真学霸。江何月,一个相貌甜美,智商堪忧的高级校花,伪学渣。一个表面帅气高冷,私下却是一个毒舌又傲娇的王子。一个表面甜美可爱,私下却是一个欢脱又二货的公主。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在大多数人看来本是梦幻无比的,只是这两位却总是脱离正常人的轨道,做出一些无厘头的笑话来。一个傲娇,一个二货,看两个冤家是如何擦出爱的火花,且看二货公主是如何搞定傲娇王子的爱情故事篇。
  • 千城宫阙万重谋

    千城宫阙万重谋

    那一次,她决绝入宫,甘为棋子;那一日,她素手轻挥,江山动荡;那一夜,她伏身城楼之上,俯看横尸千里,血流成河。素手翻覆云雨,搅动天下风云。然而当一切平定,藏匿于黑暗中的阴谋以残忍的方式在她面前展现。昔日信仰被打破,往日的太阳落下,面对万人唾骂,她又该何去何从?慕容烨:“若是觉得这世间太暗,那便与我并肩而立,披荆斩棘,用手中的剑,亲自劈开一片光明。”
  • 御宠嫡妃

    御宠嫡妃

    她是当朝公主,端庄贤淑,聪慧不凡,不负皇家尊严。她有最高贵的血统,最尊的身份,世人公认最优秀的夫君。然而一日宫倾,父母惨死,幕后凶手却是她的枕边良人。高台面敌,怡然不惧,她含笑点火,以死维护她陈氏之尊,亦为幼弟留一条复仇的暗道。怨气冲天,尘缘未了,她莫名成为了苏家的小姐,可惜虽为嫡,却生母早死,后母歹毒,一个嫡小姐比之庶女都不如。前世不共戴天的仇人,个个身居高位,享尽不属于他们的荣华富贵。她沉静睿智,步步为营,誓要将仇人毙于刀下。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她要一点不落拿回来。一念成魔,手染鲜血仍不悔,乾坤大定之时,可有人渡她成佛?
  • 薄少你家那位又逃了

    薄少你家那位又逃了

    五年来,她每日都在他面前扮演着另一个女人的角色,那个女人就是她的双胞胎妹妹安玥。他说:“既然你这么的喜欢演戏、喜欢骗人,那你就一辈子都给我演下去、骗下去!”所以,至此以后,世上再也没有安珂这个人,有的是安玥。他用权势逼她嫁给了他,可结婚证上写着的却不是她的名字,他用武力逼她为他生下了孩子,转头却又一纸协议逼她离开。他说:“安珂,你醒醒吧,我薄凉琛怎么可能会喜欢你……”他说:“安珂,你感觉怎么样?是不是很心痛啊?是不是当你得知,我不爱你的时候,你恨不得杀了我啊?”
  •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明园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学大赛佳作选(卷三)

    我们一提到上海,想到最多的就是灯红酒绿,红男绿女,高楼林立,钢筋铁泥下的一座时髦的现代化都市。但是在这本文集中,许多生活在上海多年或正在上海打拼的人们,用他们的文字为读者讲诉一个普通人对上海的记忆。本书包括《永久牌自行车》、《上海地铁实录》、《我的文艺小时代》、《悬崖上的樱花树》等篇章,为您展示一场来自上海的生活秀!
  • 节令依旧

    节令依旧

    做姑娘时的秀娥,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是她那些追逐乡村草台戏班子走街串乡的时光。这自然是秋后农闲季节里的事。皖中一带,民间的黄梅戏十分盛行。在村子里随便搭起一个土台,一群白天还在土里劳作的男人、女人,脱掉沾满泥迹的外衣,穿上简单的戏装,脸上涂满油彩,走上民间舞台,便成为一个艺人。于是,那些天上人间的故事,譬如《珍珠塔》、《杜十娘》、《董永与七仙女》,便常常使村姑秀娥以泪洗面。这一年,安徽刚刚解放。翻身解放后的秀娥对于乡间草台戏的迷恋更加有增无减。大李村的人都说,秀娥长得就像戏上的人。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2)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集结成书。本书为第2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2篇散文作品,包括“生死之恋”、“怀念,属于我们青春的那些事儿”、“美好记忆话情长”、“永远在路上的客家人”、“井”、“老槐树”、“叫一声嬷嬷泪双流”、“盛大的月光”、“打不死的武侠”、“满怀虔诚游祖庭”、“我的名字叫‘留守’”“汪曾祺的故乡情结”等感怀抒情散文。
  • 无法自持

    无法自持

    她被亲自将她检控入狱的他,无法自持地紧拥入怀。强势的深情让她痛苦而无力抗拒:你为什么不肯放手,不肯放过我?他:你失去的那一年,我会用一生偿还……